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1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1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1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

剛剛執教了一年級的《語文園地八》,回想整個上課環節,包括上課前的準備過程,感受良多,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着重整理了本節課的不足:

一、激勵性的評價語偏少。

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老師的表揚,老師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影響孩子一節課的狀態。反觀我的這一節課,因為擔心廢話太多,不自覺地將本應該有的評價語也忽略了不少。孩子回答對時,沒有及時給與鼓勵性的評價語。有些孩子説錯的地方,也沒有及時地糾正過來,這都是不應該的。如何在不説廢話,又能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語,這中間如何平衡,是我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課前學情瞭解不夠深。

在執教第三部分字詞句運用時,我直接出示了四種不同的心情,沒有帶領學生認一認這些表情,也沒有帶着學生讀一讀。上到寫的這一部分時,我才發現有些學生不知道什麼樣的表情是高興,什麼樣的表情難過,也不知道什麼是生氣和害怕。在課前瞭解學情時,如果我能詢問一下一年級的老師,請他們指導一下,可能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想當然以二年級的思維設計一年級的課堂,這中間就出現了偏差。

三、學生缺少一把扶手。

模仿對孩子來説是最容易的,當我們對孩子下達指令時,特別是對孩子來説可能存在難度的題目,如果能夠有一把扶手,孩子更能爬到我們想要的高度。在讓孩子用生活物品説一句完整的話時,明顯感覺到孩子沒達到我理想中的效果。而第二節課,吳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説的就特別好。差別就在吳老師給了他們一個例子,這樣孩子們就有了攀登的扶手,順利攀登。

今後在課堂上,在這三個方面要關注,哪怕一節課只針對一點改也可以。尤其是評價語這一塊,作為常規來要求自我。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2

《故鄉》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收入魯迅的小説集《吶喊》。這部小説集裏的作品,用魯迅自己的話來説,是“聽將令”的作品。也就是説,從大的主旨來看,是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整體基調相契合的。

《故鄉》一文無論是從內容到形式,從人物塑造到環境描寫,從歷史意義到現實價值等,可講可學可探究的內容太多了,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讓學生在能接受理解的範圍內探究,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取捨。

不得不説,教學中做“減法”對我來説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備課過程中也走了不少彎路。

當我初次構思時,還是走了“介紹背景、分段、逐段分析、概括中心思想”的老路子,但是在我試講的過程中會發現,這樣設計教學完全就是辜負了這篇文章的深意。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無法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未能深入文本,讀出自己的感受。因為閲讀文本有所欠缺,在後續講解時也沒有引導學生真正進入文本,而始終是浮於表面。這不僅使課堂時間浪費,更使整個教學流程堵塞。

當出現了以上問題時,我就覺得我的教學設計需要做一定的調整了。正巧在學校教育家書院組織的“教學能手比賽經歷分享”活動中,有幸聽了張璐老師的備課感受,令我恍然大悟。張璐老師提到,經過這次比賽,她在備課的時候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就是備課的順序發生了轉變——起初是查看各種名家的分析,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加工,再到從導語到結語完整的教學環節設計。但是經過多次比賽,張老師的備課發生了變化——首先從文本出發,熟讀成誦,要有自己的理解、發現和情感體悟;接着確定教學內容,即這節課要“教什麼”;最後依據“教什麼”確定“怎麼交”。

張璐老師備課順序的變化給我帶來很大的感悟,我也試着進行轉變,果然有令人欣喜的收穫。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3

“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慾。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對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愛的人,喜愛的人不如自得其樂的人。 興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因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會get what you love。

第一、教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種情感活動過程。這裏所説的情感首先來自於教師本人對教學本身的興趣。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效率。一個對教學有興趣的教師,因其教學有方,而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使一些原本對學習沒興趣的學生產生興趣。

國中的學生年齡小,心理幼稚,對教師的印象直接影響着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課堂上我總是不時掃視全班,使學生感到沒有“被遺忘的角落”。當教師不可缺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學生,平時我注意多與學生接觸 ,主動與學生談心、交朋友,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我相信,教師良好的品質和個性能促進交際教學中的默契配合 。

第二,創造課堂集體學習氛圍

學生在恐懼的情緒下不可能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中,發音較難的單詞通過集體跟讀和朗讀,讓學困生有機會自我改正。如果馬上指定某位學生去發言,一般情況下學生就會顯得很緊張,產生不安全感,所以多種多樣的課堂集體活動形式最能創造出學生的安全感。另外,當學生犯錯誤時,我總是正面鼓勵,而不是處處糾錯。因為學生是嘗試着進行言語操練的,犯點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對這些國中學生來説學習英語剛剛起步,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勵與讚賞。所以,在講課時會特別的鼓勵他們。

第三、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首先要創造英語學習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打電話、看病等日常交際用語時,都儘量用情景教學。這樣做不但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學會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其次,通過開展拼寫單詞比賽,激發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開展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這些比賽其實就是創造一種學以致用的氛圍,使學生們切實感到英語的成就感,有“用武之地”,在比賽中,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次成功後,就會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於是就會更主動自覺地學習,隨着學生興趣的增強,學習效果也就不斷提高。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學習負擔逐漸減輕,學習速度不斷加快,學習興趣也就自然能得以長久。

國中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在每一次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檢查温習時,我經常問一些問題,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來完成。聽寫單詞、朗讀課文、口語對答都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由於引入了這種競爭機制,學生們課後互相幫助,課堂上個個不甘落後,爭當第一,學習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

雖然自己,所教授的班級不是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最強的,但是希望他們在漸漸的活動參加中更加表現出對英語的熱愛。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着網絡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説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師要幽默。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説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5

在本次師範技能大賽中,我們組選取的教學課程為植物的生殖。作為教師,我在引入的時候下了一番功夫,我特意通過互聯網找到了BBC的紀錄片《植物之歌》,眾所周知,BBC,即英國廣播公司的記錄片以製作精美,內容豐富,知識嚴謹而聞名,我認為如果以此作為情景引入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利用視頻剪輯軟件截取了一段展現植物頑強生命力的視頻,在視頻中,植物在幽暗昏惑,深不見底的地下溶洞中,仍然十分茂盛,由此提出問題,植物是如何獲得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引發對植物生殖方式的探索。實踐證明,同學們對紀錄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引入視頻的方式,成功的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慾。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為了引入有性與無性生殖的概念,我又運用了類比的方法,通過細菌和真菌,人類的生殖方式引出問題,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怎樣的呢,這時,有的同學做出了猜想,植物的生殖方式會不會和動物一樣,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進行有性生殖,我通過對花的結構的分析回答了同學的猜想。在分析了花的結構之後,同學們發現,花的雄蕊和雌蕊所產生的花粉和胚珠,正如人類的精子和卵細胞一般,可以結合成受精卵。這樣以來,有性生殖的概念就被很自然的引入了,這種通過同學們自己的探索得出問題結果,瞭解新概念的教學方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此外,我們還進行了雙語教學,對於書本上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受精卵(zygote),有性、無性生殖(sexual/asexualreproduction)等,給出了英文單詞,雙語教學可以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幫助同學們在今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閲讀一些英文的科普文章,是我們在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的時候的一種嘗試。在最後,我們向同學們介紹了最新的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作為對無性生殖的一種拓展,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運用,尤其是科學前沿的生物技術相結合,不僅可以開拓同學們的視野,更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生物技術的魅力,從而對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然,在這次教訓中我們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和學生的互動比較少,老師講的太多,給學生的空間不足,還有對教學時間的控制不好,時間稍長了一些,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我認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給學生一些發揮的空間,倡導自主學習,使教學內容精煉一些,控制好時間,避免超時。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6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進行回顧反省,思考其得失,以便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及時調整、改革與完善,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顯然有效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這個公式充分説明了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發展的作用。

教學反思有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由於教學是一個動態系統,課前備課處於教學預設階段,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需要教師靈活應對從而有效教學。因此,可以説教師的每堂課都是“新”的,教師應通過不斷的審察和反思,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動態資源,發現問題,合理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預設,讓一次次的“意外”成為擦亮課堂的神奇火種,使課堂教學中的“靈感”對今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產生啟迪,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

教學反思有利於教師積累經驗。教學反思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途徑。通過反思教學中的得與失,總結經驗教訓,調整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通過反思學生的學練情況,對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否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作好記錄,以便在適當的時機進行總結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當教師對教材處理和教學過程設計等花費大量的心思,並上完一堂經自己精心準備的課後,應及時反思課堂教學,對課堂效果做出正確的反饋和客觀的分析,善於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亮點,積累成功經驗。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一些精彩的片段或獨具匠心之處,課後若能及時記錄下這些課堂的閃光點,並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總結,不僅能夠不斷豐富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而且為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撰寫教研論文提供不可缺少的資料。

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再好的課堂教學也難免存在不足。因此,及時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探究和剖析其原因,對今後教學的成功顯得十分必要。對於不理想的課堂,教師在課後應認真反思查找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必要時還可以和其他老師交流,這有助於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矯正偏差,並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和糾正,達到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效果。

教學上的疑難問題,有些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遇到的,有些則是通過課堂提問、課後練習等形式反饋出來的。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問題,拓寬了教師的思路,有的問題甚至可以引向縱深,有利於教學相長。此外,學生的提問還可以使教師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畢竟學生提出的疑問往往是教師沒有講清楚或被忽略的地方。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7

我認真地讀完了教師手冊。通過認真細緻地教師業務學習,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從茫然到豁然,教學業務能力和水平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做一個現代人必須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並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時代是繼續不斷的前進,我們必得參加在現代生活裏面,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

教師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的掌握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的反思總結,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一名教師,應該是教學能手,更是科研先鋒,這樣的教師,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立足課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探究,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一名教師“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實,才能使教師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東西,能夠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這是創造性的勞動態度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興趣,靈感的源泉。”

教師只要增強自己的科研意識,把自己的課堂、班級當成自己的“實驗室”、“試驗田”,並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變科研的局外人為局內人,變可能性為現實性,實現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當我們的教師走上了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就會得到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

我認為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培養自己在教育中智慧性行動的不二法門。在確定樹立教學風格,形成教學思路,預計教學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認識和能力,積累有意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在情境教學中,根據已有經驗對各種可能性進行猜想和假設,教學情境準備的意向框架越周全,即興發揮就越敏捷,智慧性行動也就越自然、越高效!

熱情是教育智慧性行動的點金石,沒有熱情的教師即使再有智慧,再機智,也不能在情境教學中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所以,只有通過教師熱情演繹的情境教學,才是一個展現自身智慧性行動能力的平台,所表現出的機智也越光彩奪目。時代的呼喚,事業的使命,教育的責任,激勵着教師們長期精心耕耘在教育這方熱土,一位位教師,桃李芬芳,碩果累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敬重,這真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下面談一談我的體會:

更加深入瞭解到一些教育政策法規,教育模式和相應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實例中找到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更新了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感受了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滲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實施教學。

更進一步瞭解到,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教師隊伍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不僅是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個人幸福之所繫。老師不能只是一桶水,而應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既需要有紮實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學生髮展的規律,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具備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教師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要博學求精。在學科知識上要不斷的提高水平,還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這對我們自己在教學方面也有幫助的。現在的教科書更趨於實用性和時代性。因此,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識水平。在教學中應該不斷的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師的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做個永遠的好“學生”。

我要克服的是自己的不足。作為老師首先要有誨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耐心是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學生犯錯誤時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幫助,而絕不是批評和懲罰。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面對面地平等交流,學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顧慮自然消除,有利於弄清事情原委;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能讓學生敞開心扉,坦陳自己的想法,我主動真誠地與學生交流。

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懇懇,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多一點科學的方法、藝術的手段,讓每一個孩子都展開笑顏,努力提高課堂實效,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

總之,孩子是明天的希望,而教師則是托起希望的人。他們的成功便是我們的成功,凝結着我們努力的汗水。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完成我們未能完成願望。在教師這條道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我要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但我也相信在這片天空裏,我們能綻放出自己絢爛的生命之花。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8

前幾天,上了《秦兵馬俑》的公開課,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繫課文內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我還是以過渡段為中心,由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入手,然後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4—9),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

針對這一教學重點為,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問題: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他們有着怎樣的鮮明形象?認真讀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兵馬俑介紹給大家,並説説你喜歡的原因?然後由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在保證一定閲讀時間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這一部分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倒是比較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可由於交流彙報佔了許多時間,學生閲讀感悟的時間倒是少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而且教學沒有抓住重點。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時間幾乎是平均分配,教學節奏沒有變化。或許,在教學中,我可以先以“將軍俑”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他的鮮明形象,並指導學生朗讀,然後再讓學生照樣子來介紹分析其它的兵馬俑。這樣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漁”,而且也不至於讓學生的閲讀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

由於多媒體的合理運用這部分內容學生讀的興致很高,為後面仿寫句子奠定了基礎,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分析寫法,先抓住兵馬俑的神態,再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生面對眾多的生動形象的兵馬俑,仔細觀察其神態,創作的慾望很濃厚,一氣呵成,寫出的許多生動感人的語句,這是課前沒有想到。也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另外,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着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而在這點上,我做的也不理想,課前雖然讓學生查閲了大量的資料,因為時間關係,沒有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所以很好的資源沒有及時地運用,這也是感到有點遺憾的地方。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9

經過一番調整,我在備課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靜下心來潛入文本,不再是立即參閲名家分析等,就是老老實實“讀進去”。在熟讀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見解。

在讀的過程中我發現,課文裏邊有很多的“三”。

於是我就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布置作業,回家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三”,不僅是三什麼,更是“三個什麼”或者是“三什麼……”,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就詢問是否找了,而學生説的幾乎全是課文中出現的,什麼“三十年”,什麼課文分“三個部分”等,這可不是我要的答案,也不是我希望出現的答案。

於是我就開始了指導學生如何來找“三”,並不是説在課文裏明明白白地寫着,而是需要你自己通過讀課文,來歸納總結,整理概括,才能夠更加明確的“三”的具體內容。

隨着自己的課的完結,學生的總結也接近了尾聲。自己在講課的時候,也是在有意無意之中給學生點撥或者暗示出那些三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那些三具體指什麼呢?下邊有具體的解釋:

1.三個故鄉

課文中一共寫了三個故鄉:一個是現實中的故鄉,一個是過去的故鄉,一個是理想中的故鄉。回憶中的故鄉是過去時的,而現實中的是現在時的,而理想中的則是將來時的。

回憶中的故鄉是充滿神異色彩的圖畫,這裏有生機勃勃的西瓜地,這裏有兒時的玩伴,這裏有希奇古怪的事情,這裏有鮮活的世界,這裏更有作者美好童年的記憶。總之這裏是一個美好的世界。是“我”少年時代的天堂。這個“故鄉”是一個美好世界,是少年美好心靈的反映,更是我記憶寶庫裏的珍寶。

而現實中的“故鄉”則是一個“蒼黃的天底下橫着的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在現實社會裏失去活力的故鄉,是一個讓作者覺得悲涼的故鄉。

物是人非事事休,更何況不光這裏的物非,人也非了,原來是童年的好夥伴的閏土,卻與自己有了很深的隔閡,讓自己禁不住打了一個寒噤,原本性格開朗的閏土,中年的時候卻變的吞吞吐吐,原本與自己是兄弟相稱,而今卻是形同陌路人……原來是文靜的豆腐西施而今卻是畫圖儀器裏的細腳伶仃的圓規,原本終日不説話的,而今卻是尖酸刻薄的化身,這怎麼能夠不讓“我”傷心……不管是閏土,還是楊二嫂,他們的身上都反映一個時代的印記。

他們的遭遇是當時整個社會的寫照,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了這篇文章,因而更加具有代表性。

2.三種生活

很顯然這是説課文的倒數第三段中的“如我辛苦展轉而生活,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這裏否定了三種生活,一種是像“我”那樣異地謀生,到處奔波,生活不安定;一種是像閏土那樣在生活的重壓下貧困艱辛,精神委靡而麻木;一種是像楊二嫂那樣生活每況愈下而變得尖刻、潑悍和勢利。全句表達了“希望有新的生活”的願望。

3.三代人

短篇小説裏,不僅僅説的是現實的社會,也不僅説的是對未來的希望。課文裏書提到了母親、“我”、閏土、楊二嫂、水生、宏兒,歸結起來是三代人,母親是長輩,“我”和閏土、楊二嫂是同輩中人,而水生、宏兒則是下一代。在這三代人裏,母親是輕描淡寫的幾筆,去勾勒出一個知書答禮,富於愛心,愛護兒子的長輩;而我是整個社會的目擊者,而下一代則是接班者,代表着故鄉的希望,代表着國家的未來。可以説在這三代人中,我對水生、宏兒是充滿希望的。

4.三種感情

這三種感情是對母親的尊敬,對閏土、楊二嫂的同情,對水生、宏兒的愛護。對母親長輩的尊敬還體現在聽從母親的話,去拜望親戚本家和鄉鄰的關心;對閏土的同情,主要是從他的變化上的來體現出自己對他的同情;而對下一代的愛護,主要是對下一代人熱情的關注。

在同學的歸納總結的內容裏邊,還總結出三種吃西瓜的動物:刺蝟、獾豬和猹,三種做工的方式,三次提到了“隔膜”的一詞。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0

上午第三節課英語老師要用我們班的學生講公開課,有10多個孩子去不了,我便留在教室裏陪着這幾個孩子。

開始的時候,他們幾個做數學題,我整理以前的試卷。不一會兒幾個孩子做完了,他們便開始幫我發這學期做的試卷和練習,平時的練習都改錯後裝訂了起來,怕有些孩子丟了,便都留在我這裏。現在課程都學完了,要進行復習了,便拿出來發下去,以便複習時孩子們整理做過的練習上的一些題型。試卷很多,幾個孩子幫我發,發了好大一會兒才發完。再看教室,每個同學的桌上橫七豎八的放着試卷,凌亂的很。就讓幾個孩子分開整理。

張昊宇整理的是中間的兩排,他把試卷放在最上面,報紙放在試卷下面,按順序放整齊後對摺放在桌子的右上角,然後把整本的報紙放在正中間。淺藍色鋪在中間的報紙,右上角是淺色的報紙,被他整理過的課桌格外的整齊美觀。我不禁表揚他説:“看張昊宇整理的兩排,看着就讓人舒服!”

這是一個平時不經常得到我表揚的孩子,他平時上課喜歡呆呆的自己走神,做事情的時候也總是慢吞吞的,現在聽到我的表揚,沒有喜形於色的笑容,卻低了頭一張桌子一張桌子整理的更認真了。等他整理完了自己負責的兩排,他主動來問我還需要他做些什麼,我看到他快樂的表情,感覺我們心和心近了許多。我請他幫助另一個同學整理其他兩排的桌子,他也欣然接受了。

良好的師生關係勝過一切教學方法!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1

通過暑期“新教育”的培訓學習以及後期的自我學習,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對學生,對課堂,對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我就一些“新教育”提出的先進理念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師不為學生為誰?在此理念下,我們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然而,朱教授卻認為,教育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他説,教育是為了學生未免太狹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教育就是為了人,為了一切人的發展,他將此理念作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我最欣賞的一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説要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説:態度決定一切,並將以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他説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對太多的理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着自我的超越。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記住朱教授的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最震撼的一個工程:營造書香樂園。朱教授認為,一所學校如果沒有一定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一個教書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積澱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一定多大,卻能夠脱穎而出。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這個世代和前一世時代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以前工作的開始是學習的結束,當下的社會則是工作的開始就是學習的開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説:“如果離開學校後不再持續學習,這個人一定會被淘汰!因為未來的東西他全都不會。”因此,今天多讀幾本書,就是為自己的未來投資。不斷追求終身的知識成長,未來才有立足的空間。

我認為,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知道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成長,我們怎麼可以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應該是不同的,今天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閲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閲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閲讀,開啟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用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

要很好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行列裏,教師的行走方式極為重要,今後我要加強自我反思的能力,善於學習,隨時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反思自己的教學。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改變自己行走方式的同時,也要注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學生的學習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讓學生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展,這對教師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有效組織教學,協調與溝通各方關係,隨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師生在學校這一精神家園裏得以共同成長。

新教育這條路還很漫長,但“行動,就有收穫”這一新教育的理念鼓舞了我,雖然我不夠優秀,雖然我起步很晚。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勤於學習,勤於反思,不斷充實提升自己,讓新教育的理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我所範,努力學習,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斷進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我們要向朱永新老師學習,做一名對未來有理想的教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個性的教師,做一名對事業有思考的教師,做一名對自我會學習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