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1

國小數學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一邊實踐,一邊成長,不斷地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説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二、從新課標看“學生”

在學習和嘗試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越發感受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數學放在了生活中,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學生在學習時發揮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悦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裏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2

從教國小20多年,國小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裏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國小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數學與生活聯繫、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説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3

我從事國小數學教育已有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經驗以及與一些優秀的前輩老師的交流,我總結出關於國小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驗。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引發他們興趣的學習情境。當然在情境設置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情境設置的一些要點。

首先,必須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要為教學服務。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要有新意和啟發性。這樣學生能理解問題的含義,才有可能來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做為老師,在做課程設計之前,必須充分的瞭解學生。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級,則要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儘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教學情境之特點,我覺得非常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創設的情景要充滿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二、創設的情景要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繫,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例如我在教學求圓柱體容積的時候,帶了一隻木水桶,讓學生主動測量,計算,檢驗。學生們興趣十足,他們竟然能自己得出結論:計算時要使用內直徑和內高。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是大有用處的。

  三、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該是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後,讓學生做探究延伸題,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後那種喜悦溢於言表。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是這樣去設計的。

總之,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增進學生的交往,體驗情感,提高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4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課標精神必須要以人為本,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數學學習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齊劃一地發展,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個性差異,承認差異才能結合實際,承認差異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發揮他的才能,獲得他應該得到且能夠得到的數學知識。所以數學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分層教學,這樣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較快地提高教學效果。我個人在國中數學教學多年的實踐中體會到,國中數學教學進行分層教學,教學效果比不分層的傳統教學要好,而且各個年級的分層教學並不完全一樣。下面我就以本人近幾年在九年級的教學體會談談九年級的數學分層教學。

首先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思維能力水平對學生進行分層。並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因為九年級面臨會考,各個學生的目標也不一樣,我通常把學生分成三層。分層主要參考學生成績、學習狀況。首先按學生成績給予所有學生排序,分出理論上的三層。一層:數學基礎較好,思維能力也較好。二層:數學基礎一般,思維能力一般,三層:數學基礎較差,思維能力一般。

  一、目標策略的分層

對學生分層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一層數學基礎要紮實,培養數學創新能力,鼓勵他們提數學問題,讓他們自學和進行一題多解。二層充分調動積極性,使他們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和逐步培養數學基本技能。三層多耐心輔導教育多鼓勵,儘量多提問,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求他們完成作業和在測驗中爭取合格以上成績。分層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施以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且與其基礎相適應的教育,獲得相同的發展權利,讓每個同學都有進步。對一層學生突出一個“激”字,激勵他們努力探索和研究數學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對二層學生突出一個“推”字,推他一把,讓他在數學學習上儘快上路;對三層學生突出了個“扶”字,讓他們學會學數學,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

  二、課堂備課的分層

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每節數學課都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各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如何解決;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如何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如何把例題分解和組合;哪個地方該精講,哪個地方該讓學生去探求。如“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目標可定為:共同目標: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大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要求:

一層:能將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與不等式、函數的知識結合起來,並能熟練運用它去解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靈活性、綜合性的問題。

二層: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並能用它去解決一些稍為複雜的問題。

三層:會解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問題。

課堂作業我們是使用活頁作業紙的形式,目的是使選題符合需要。為此我們要求a、b、c三層作業都要有,題量一般為6:3:1,題前標示級別便於選用。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完自己層次內的題和以下層次的題。同時對二三層次的學生提出了基礎題完成時間和質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確率高。作業全批全改。

課外我們主要使用補充習題。補充作業難度教低為二三層學生作業。同步導學為二三層學生的主要作業。批改上對三層學生儘可能面批,發現問題及時訂正,集中的問題可集體講評,反覆訓練。

  三、表揚與批評的分層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如對三層採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喚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二層的學生採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一層的學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已。總之通過對作業評價,課堂學習評價,測試後評價等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積極囚素,促進智商和情商的協調發展,以實現大面積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正如一位德國教育家所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分層教學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一是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從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優生差生一鍋煮、優生差生無法在課堂兼顧”的教學困境,每個層次都可以根據本層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設計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和課堂教學標高。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與其相適應的教育,不同的'層次的學生都能聽得懂、吃得飽,為每個同學都創造了進步的機會;三是優化了教師資源配置,可以把不同類型的老師安排到適應其教學特點的層次,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特長;四是促進了教師在教學中相互間的協調配合,提高了教師的合作交流意識和精神。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5

20xx年4月13日,我參加了“蘭山區國小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月活動”的聽課。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裏,觀摩了來自四小的田進蘭和二小的孟鑫峯《小數的認識》,四小的盧少華《乘法運算定律練習》,二小康立軍的《小數的加減法》和三小葛榮的《植樹問題》國小名師課堂教學,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發表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二小的孟鑫峯《小數的認識》,孟老師在課件裏呈現新疆的美景,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中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孟老師從新疆的基本信息入手引入新課,激發興趣——聯繫自身,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孟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把新疆小姑娘身高1米3分米為契機,引入長度的小數表示,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孟老師還讓學生寫自己身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中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一天的時間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田進蘭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小數加減法》一課的康立軍老師,就是抓住了國小生喜歡錶現自己的特點,創設“學生自己當老師來出題”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展示學生的題解中展示出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6

剛剛接受新班級,對一年級的孩子不是很瞭解,不瞭解他們的脾性,也不瞭解他們的數學水平在那個位置上面,所以在教學的初始,確實出現了許多困難。幸而在校^領`導老師和教研組長的指導下,使我不斷成長。

首先我得了解他們,這樣才能根據孩子們的特點來設計教學的內容。我花了好多時間跟孩子們在一起,如課間操期間,和他們跳繩,聊天;在第二課堂的時間裏,和他們一起練隊形隊列;和他們一起掃地,擺桌椅……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觀察孩子們的行為,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可以讓孩子們多瞭解我,使得師生的關係日益融洽。

其次就是在課堂教學設計上,需符合孩子們自身的特點,我瞭解到一年級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那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引發他們興趣的學習情境。

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了一些創設情景的經驗,我覺得非常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

  一、創設充滿趣味的情境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首先就要引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如果在課堂上單一的徵對一些枯燥的計算進行講解必然不會引發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乃學習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特別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例如我在講授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練習三”的時候,我把整個練習三當成是一個故事:幾個動物一起回家,首先他們得找個伴一起回家,每個動物手裏拿着一個號碼牌,只要這兩個號碼牌的數字能夠湊成10,那這兩個動物就可以一起回家了。回到家之後,發現沒有帶鑰匙,得找對鑰匙才能開到門,如何才能找對鑰匙呢,就需要算簡單的算式,算對了就是對的鑰匙,動物們就可以一起回家了。進到屋裏面,玩什麼好呢?小猴子提議玩黑白棋,期間猴子問小白兔,白棋有多少個,黑棋有個,黑棋比白棋少多少,白棋比黑棋多多少,可以列出什麼樣的算式。小猴子和小白兔在下着棋,小熊提議他去買些水果回家招呼客人,於是小熊就去買了P47圖1三種水果,大家一起來討論,可以怎麼列出算式呢?等他們正吃着水果呢,發現剛才小豬也出去了,他説他買了9個蘋果,放了兩個在廚房,放了兩個在客廳,讓動物們猜一猜他手中袋子裏的蘋果有多少個,誰能列出算式,誰就可以分去袋子裏的蘋果。小動物們玩得好開心啊,小蜜蜂提議它們去河邊玩捉迷藏,要過一條河,就要跨過每一個石頭,每一個石頭都是一道算式題,要答對了石頭才能讓你從它身上踏過去。就這樣,整一節課,同學們都非常活躍,他們把自己代入了動物王國這個角色當中,再也不會像以往上習題課那麼沉悶了,他們在活潑生動的氛圍中,複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生動有趣。

  二、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繫,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例如在講授“整理書包”這一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體驗整理書包的必要性,再使他們體會到,學習數學,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整潔,舒適,美好。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7

20xx年11月11日,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裏,聽了兩位數學老師的課,此次聽課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兩位數學教師的講課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淺薄與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求知慾,進而促進其思維。教師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節課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二、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氛圍融洽。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都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板書、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有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着。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共聽了2節課,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總之,平時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授課能力,多聽同任教師的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好成績。

一節好課,學生既要學到數學知識,還要掌握學習方法。有時我在課堂上,唯恐時間不允許,造成了包辦的情況,致使課堂效果不好,今後我們應努力研究的教學方法,熟悉瞭解學生,做到課堂教學向自然高效邁進。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8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這已經是我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三年,還記得剛上班時面對九年級的大學生,我是那麼的缺少自信,雖然精心的準備了我的第一節課,可是心裏還是七上八下的,語音語調都把握不好,坐在前排的同學甚至聽得到我因為緊張而發出的顫音。

還記得第一次教研員來聽我的課時,我一整晚都沒睡好,對於一遍都沒講過的四邊形總複習,既要摟知識點又要給學生拔高,我是那麼的束手無策。還好有我師父王豔麗老師,耐心細緻的幫我導課,指導我知識點如何歸納,習題如何精選,什麼時候點到為止,什麼時候要延伸拓展。

如今在師父和優秀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從七年級教到八年級,我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對知識的脈絡也已經初步掌握,雖然也時常找師父導課,也請教老教師,但是現在的我不再像剛上班時那麼的沒有想法,我是帶着問題去尋求幫助,小到一個知識的點的把握,大到一節課的講課思路,我都會先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後去找老教師探討,取經。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課前的預習,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預習是聽好課的前提。雖然不預習也能聽懂課,但預習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在預習過程中,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作為問題提出來,使學習效果事倍功半。

現在的國中生大多是住校生,一週才能回一次家,父母不在身邊,所以自覺性較差,晚上預習情況較差,因此我就利用早自習之前和課前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預習,一節新課所講的內容並非絕對都是新知識,總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增添新的部分,這也是數學學習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的特點。通過預習,也可以把舊的知識加以適當複習,就能減少聽課中的困難,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內容上,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在課上我會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例如:帶學生走進分式自選超市,將分式挑選出來填在括號中,在勾股定理的教學中,通過介紹畢達哥拉斯定理,和勾股定理的時間進行對比,對學生進行適時地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教育。

向師傅和優秀教師請教設計有階梯的訓練,我會精選一些題型,跟師傅商討教學中例題講解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例題的講解不僅僅是要讓學生知道結果,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生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讓學生看到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並讓他們找到到達“那一村的方法。所以,在講解例題前,要讓學生自己讀題、審題,然後應對學生解題情況作相應的瞭解,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學習目標,同時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歡樂。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活動空間,儘可能多地靠學生自己發現解題思路和動手作答。

課堂上將從五中學習到的師友互助的和諧課堂模式與班級中一直實行的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整合,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主動性更強,學習積極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我的教學之路還很漫長,需要我不斷的學習和反思,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9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的數學科目的教學,在教學工作和實踐中,我不斷的進行反思,數學備課該如何備學生?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備學生的基礎知識。

就是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架構要進行摸底,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能對哪些知識點存在疑惑。如果對學生的基礎知識一無所知或所知不詳,就難免出現教學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了。

  二、備學生的心理狀況。

備課就是要備學生的心理:包括他們對數學科目的熱愛程度、會不會感到厭煩枯燥、有沒有懼怕心理數學等等。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其在課堂上不會感到厭煩反而能夠積極思考,這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產生一種情緒——強烈的學習願望,有了這種學習的願望,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自覺思考和學習的行為,那麼這種強烈的學習願望是從哪裏來的呢?是從教師和同學的鼓勵當中來的。就是要善於並經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探索,讓同學們之間互相鼓勵。讓學生在自發的主動的思考和探索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悦,考慮到九年級是一個面臨升學考試的一個特殊階段,在各門功課的壓力下,九年級的學生內心都希望自己的成功(哪怕只是做對了一道題目)可以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同和讚許,一旦他們的成功得到認同後,他們掌握一門科目的信心得以不斷的鞏固,進而更有願望去學習,去增長知識,體會成功的快樂。

  三、備學生的學習方法。

這就要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把自己設想成學生,想自己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時候會怎樣考慮解題的方法和思路,又會進入怎樣的思維的死衚衕,原因是什麼?經過這些思考,就基本上可以考慮到學生會犯哪些錯誤,而這些錯誤是如何產生的,應該如何來解決學生的這個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我們總是講很多遍給學生聽,但學生卻不甚明白的情況了。

作為教師,我們的教育不單單是教給學生一些必須掌握的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良好思維方式的有效形成。其實備學生還應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理解能力、學生整體的學習習慣等等。總之:教師的備課應包括備教材和備學生兩個方面,兩者都不可偏廢,只有兩者都做好了功課,那教學就是一件比較輕鬆而有趣的事情。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10

  一、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肯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可見,要讓學生會學,得讓學生想學,對學習感興趣,那麼,作為老師就得想辦法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本人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給予高度評價,並作出肯定,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時激發再學習的慾望。

例如,我讓學生獨立完成“用直尺和量角器畫已知直線的垂線,”而後,我讓畫好的學生説是怎樣畫的。學生説:“先畫一條直線,並在這條直線上找一點,然後用量角器的中心和這個點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和這條直線重合,在量角器90度刻度線的地方上點上一點,把剛點的這一點和直線上的這一點連接起來,這條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我又讓學生説出當時是怎樣想出這種畫法的,學生回答道:“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而直角是90度,我就想着用量角器畫出90度的角。”當時,我立即對這位孩子的想法給予了肯定,並作出高度評價-----丁瑩同學非常聰明,他能把我們剛學過的“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和“垂線相交的角是直角”聯繫起來思考,他不僅開動了腦筋,而且會動腦筋,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碰到新的問題時,會像這位孩子一樣去思考問題,把我們學過的知識聯繫起來綜合考慮,分析解決新問題。此後,這位同學在課堂上思考問題更積極了,思路也很廣,也很特別,在他的帶動下,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愛因斯坦曾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説明學生對事物進行了觀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其含義。在教學中,我就是採用啟發式,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致最終解決問題。如:在解答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我常常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分析已知條件能解答哪些問題,在分析中發現問題,並把問題一一提出來,根據已知條件一一解答再看解答出的這些問題中哪些能幫助解答最後的問題;或者看最後的問題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解答,再看看需要的條件中是否給出這些條件,按理往下推,直到題裏有條件能解答新問題為止,最終尋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期進行這種分析思考的訓練,會逐漸養成勇於探索問題的好習慣,變得思維敏捷,聰明好學。

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説:“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在問題的解決中。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時,讓學生自己感悟,最終找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比老師直接給學生講解,使學生明白問題的打啊要強得多,雖然都是弄懂問題的答案,但是學生明白問題答案的途徑就不同,前者學生的思維是作過激勵鬥爭的,是一種內化過程,後者學生的思維過程是跟在老師後面完成的,是平穩過渡的由眼到手的簡單過程,前者具屬探索性學習,後者是接受性學習。因此,前者的學習會有所發現,價值遠遠超出後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當老師的,特別是數學老師,不要嫌學生思維遲緩,耽誤課堂時間,而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嫁接給學生,取代學生思維,違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試試看,一開始我們給足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當訓練有數後,你的收穫是驚人的,可喜的。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11

轉眼之間,又一個學年過去了。作為xx校園五年級的教師,我上了x班和x班兩個班的數學課。這一年裏,我做了許多的作業,也有自己的一些教育方面的心得。

國小數學比較的簡略,同學們的成果都不會差到哪裏去,基本上都差不多。只需上課仔細的聽了,就不會差到哪裏去。在這一學年,我首要便是培育學生的數學思想和學習的才幹。由於他們立刻就要升到六年級了,行將面臨着結業。國中階段的數學難度會大大加強,只要從現在開始培育他們的數學思想,他們在之後才幹更好的學習數學。首要便是要培育學生自動學習數學,而不是為了完結教師的使命而學數學。

到了五年級這一年,有許多的同學就跟不上教育的進展,往往前一個常識點他還沒學會,咱們就現已進入到了下一個常識點。由於課程難度的越來越高,所以有些同學由於學不會,就會失掉對數學的學習愛好,這是我身為教師不想看到的。所以我會經過多種方法,讓他們從頭找回對數學的學習愛好。在爭得家長的同意下,這些同學我會在放學之後再留半個小時,給他們補習,教他們寫當天的作業,協助他們把握好每一個常識點。當然,我不會每一個標題都告知他們做,只會講一個典型的標題,其他的標題就需要靠他們自己去想,培育他們獨立思考的才幹,不能依靠教師或許家長完結作業。在教育過程中,我也會在穩固學生之前所學的基礎上,教授新的內容,並不斷的進行温習,讓他們記住這些常識。

講堂紀律也是讓咱們一切的教師十分頭疼的一個問題,國小階段的學生都比較的活潑,注意力常常不會集,上課的時分常常荒謬或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工作。這些同學往往便是那些跟不上進展的同學,由於上課都沒有聽,那作業天然不會做。在對這些同學進行課後教導的一起,在講堂上也會進步對這些同學的要求,發現有荒謬或許分神的狀況,就要作聲提示。在講堂上時不時的發問,讓他們把注意力從頭放到講堂上。這樣不僅能進步他們的學習成果,一起還能培育他們上課時的一個傑出的習氣。

這一年,在我的盡力下,同學們的數學思想和獨立思考的才幹都得到了進步,也逐步形成了傑出的講堂習氣,不會再動不動就分神了。在接下來,我會繼續加強這幾個方面的練習,讓他們在今後可以帶着這樣的思想和習氣更好的學習,這是我的方針。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12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教師應轉換角色,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二、教師應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新的教材中,許多小標題都是以疑問的方式出現的,非常有趣,富有挑戰性,很適合學生的胃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認真閲讀教材,理解教材意圖,特別是在創設情景時不能隨隨便便,或者是搞花架子,這樣容易流於形式。教師在情景創設時,目的性要強,要選取有特色,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的素材來創設情景,這樣才能達到創設情景的目的。例如:我在講解“有理數的乘方”時,是這樣設置教學情景的,將“有理數的乘方”的“讀一讀”中一個有趣的故事“棋盤上的學問”安排在新課前,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時,教師提出問題:你認為“國王的國庫裏有這麼多米嗎?”,問題一提出,教室裏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三三兩兩在討論,有的説“有”、有的説“沒有”,還有的睜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師的答案,這時教師抓住時機進行引導,等我們學了這一節的內容後,大家自然就明白“國王的國庫裏到底有沒有這麼多米了”,這樣從教學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求知慾。

三、教師應提供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探索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教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因此,課堂上,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已才幹的機會。

四、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同時,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五、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例如對“展開與摺疊”、“截一個幾何體”的教學,我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以豐富學生感知認識的途徑,促使他們更加樂意接近數學,理解數學,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成功。近幾年來在各市會考中突出的體現是:題目新,閲讀量大,給出實際問題讓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而這類問題又恰恰是學生難於掌握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進行大膽的嘗試,要不斷的總結經驗,完善自我,揚長避短,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