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1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是做好互助工作的前提。

構築和諧社會主義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而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當前我們工會組織以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為已任,藉助工會組織的優勢和特點進一步加強互助活動的建設,爭取多方支持和資助,為職工羣眾構築起多層次的互助保障體系。教職工互助補充保險它作為工會組織實施“送温暖”工程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渠道,是新時期落實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強化工會維護職能的一個重要舉措,得到全校教職工的明確肯定。為此,作為工會幹部必須在工會的領導下克服怕麻煩的思想,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和工作推動此項工作的開展。

二、領導重視、支持是開展好活動的有力保證。

教職工互助補充保險是一項政策行強、涉及面廣、難度較大的工作。活動開展十多年來,我校工會始終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在全年工作中早作統籌安排,納入工會工作考核目標管理,並積極主動與各有關部門聯繫溝通。每年活動從一開始就得到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而且,工會領導在工會召開的各種會議上都反覆強調,開展活動的重要性、緊迫性,宣傳互助活動,使基層工會幹部對活動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積極把互助活動作為工會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的一件大事來抓,使教職工互助補充保險活動得到的實惠人人皆知,積極參與。

三、深入宣傳發動是辦好活動的基礎。

為了做好互助活動工作,我校工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採取各種形式向職工羣眾宣傳活動的性質,目的和具體政策內容、補助程序,等多種宣傳方式宣傳活動的優越性和獲助典型事例,使廣大職工對互助活動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增強了職工自我保障意識,提高了職工參加活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通過對大量典型事例的宣傳,廣大職工認識到了教職工互助補充保險是對醫療保險體系的完善和補充,增強了職工抵徹風險的能力,緩解了職工的經濟困難,是工會為職工辦的一件好事、實事。通過深入細緻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教職工的理解和支持。

四、管理嚴格規範是辦好活動的關鍵。

互助活動是一項繁雜、具體、業務性較強的工作。為更好地為職工服務,校工會確定了分管領導,指派專門工作人員負責此項工作。權益保障部專人負責建立參加教職工互助補充保險活動的人員檔案,工會財務專人負責資金管理。為保證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校工會推行了首問首辦制度,用高效和優質的服務吸引更多的職工參與,讓更多的職工在參與中受益,為工會整體工作的推進作出了積極貢獻。

五、工作細緻耐心,補助熱情及時是辦好活動的根本。

為患病住院職工及時辦理補助,減輕職工負擔,是開展互助活動的最終目的,更是工會組織履行維護職能的具體體現。為此,工會領導對互助活動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要求工會幹部自身要提高認識,始終堅持把職工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抓好職工醫療互助活動工作作為落實“羣眾利益無小事”的具體行動,使職工真正體會到工會“孃家”的温暖。對每一位來參活、諮詢、申請補助的單位和個人都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相讓、一杯熱茶相敬、一句好話相送、一顆熱心相待”的人性化服務,認真仔細講解宣傳政策,解答各種問題,消除他們的思想顧慮。及時審核報批職工的補助申請,儘量簡化程序,力爭儘快使職工領到補助金,以解職工燃眉之急。讓職工從心底真真切切感受到工會組織的温暖和互助活動的好處。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止,我校教職工互助補充保險總計參加2867人,補助392人次,總計支付補助金193623元。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打消了許多職工心中的疑慮,符合參加條件的職工積極參加活動,推動了互助活動的發展。

十年多來,通過互助活動的開展,我們體會到開展教職工互助補充保險活動這項工作需要愛心、熱心和耐心。工會工作者要在平時生活中培養一顆熱愛本職工作,熱愛職工羣眾的愛心,有了愛心才能在工作中有激情,也才有做好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而熱心是幹好互助工作的先決條件,也是工會工作者所應具備的特質,同時為職工做好互助工作還要有耐心,當職工不理解、不清楚時我們要有耐心做解釋工作,只有懷着一顆愛心、熱心和耐心才能設身處地的幹好互助活動工作。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工作十三年的中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我不缺少經驗和熱情,課堂教學中卻往往容易講多,而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使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因無法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而倍感鬱悶。山東即墨二十八中“和諧互助”教學策略的出現,讓我眼前一亮,這不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良藥”嗎?課堂上提出問題後,下面不再是死一般的沉寂,取而代之的是熱烈的討論。小師傅認為師傅理所應當應該舉手發言;國小友也不甘示弱,非要與師傅一爭高下。這樣一來,下面是齊刷刷的一片小手,個個躍躍欲試。“和諧互助”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為主,教師要變換角色,退隱幕後,只起引領和點播的作用。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調動了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培養了責任感。學優生因為能給別人更多的幫助而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人人都努力學習爭當“師傅”,既然當了師傅就不能比別的“師傅”差,在責任心上也就絲毫不能鬆懈,把“學友”的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千方百計的給“學友”講明白,把“學友”教會了,這樣首先自己的知識要很精通,表達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通過當一段時間的“師傅”,這些原本就比較優秀的學生就更優秀了。那些“學友”呢,由於各種原因學習比較吃力,成績不理想,心裏本來就着急甚至有些自卑,這時有同學願意幫助自己了,也就不好意思不努力學習了,再加上是“一對一”的講解,而且是隨時隨地的講,所以會取得比老師講解更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提高了他們的自信,也使他們學會了感激幫助他們的人。下面是我在師友教學中我的小師傅的學習體會:我的學友是郭星杉,指導他學習也有一段時間了。通過這幾天與他的交往,我有所感觸??

這是我第一次當別人的小老師,所以我很珍惜這次機會,一直很努力地在輔導郭星杉,於是我也漸漸發現,郭星杉身上共存的缺點與優點:他不僅是一個善良、可愛、單純、樂於助人的同學,還是一個很聰明、在生物這一學科上很有天賦的學生,可是他學習上的大敵就是有點懶散,有點不思進取,總想依賴於別人的督促。不過我相信,只要他能攻克掉這一缺點,不僅是生物成績好,門門成績都會變得很好!我也真心希望,她日後能繼續服從我的管理,直到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上去。下面是我今後做好小老師的工作打算:

1.從今以後,為能做好郭星杉的小老師,首先我要以身作則,成為他的榜樣,並在學習方面給予他更多的幫助,使他高高興興學習,輕輕鬆鬆提高。

2.在我的薰陶下,要讓他養成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筆記、課下仔細複習,一絲不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3.要讓郭星杉改掉一些自身的缺點,多多鼓勵他,支持他,使他有信心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

和諧互助教學策略是新課改的重要學習策略之一,但是我對於這個教學策略也有些困惑,是不是我們在教學可以照搬呢?我認為不能!畢竟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如果照搬,萬一在實施的過程中控制不好,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如師友間一開始不具備合作的心理傾向,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師友合作時優生出現“霸主”地位互助學習則成了學優生髮揮自己潛能、表現自己才能的舞台;差生在合作中無所事事,被忽視,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和諧互助教學策略的評價問題;有時師友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準備就匆忙展開討論,結果合作次序混亂,學生髮言七嘴八舌,沒有中心;有些師友合作的問題、內容過於簡單,缺乏討論、研究、交流的價值,學生在合作時無所事事,浪費課堂時間,導致課堂時間不夠用,完不成教學任務等等。

綜上,雖然“和諧互助”教學策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學習方式,但是我們不能全盤照搬,我們要通過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研究、不斷反思、改進,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學。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3

團體輔導心得體會:團體心理輔導技術。本以為團輔會是一個嚴肅的會議,但沒想到會是一次愉快的聚會。同學們之間,沒有隔閡,互相傾訴,暢所欲言。但是,在我們一同開心地交談並且做着遊戲時,我們也學到了很多。

首先,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一種集體的意識,一個班級,一個年級,都是集體。在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一個美國式的孤膽英雄,我們需要一個能通力合作的集體,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可當一羣人的`力量擰成一股繩的時候,那種力量是不可阻擋的。

其次,在一個集體中,大家都只埋頭做事也是不可取的,那樣會將集體的力量分束,我們需要一種東西將所有人的力量粘合起來,那就是溝通。就如同我們一同作畫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不將自己的想法説出來,做出來的畫就是零散的,我們只能去猜測別人的目的,這樣會嚴重影響我們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最後,我們要學會勇於承認錯誤。犯錯是正常的,就連孔子都説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沒必要不好意思去承認錯誤,沒有誰能保證永遠不犯錯誤,“對不起,我錯了”就這六個字,大聲地喊出來,有何困難。我相信,既然是在一個集體中,我們的同伴會理解並原諒我們的,如果我們不能勇敢的喊出來,總會覺得心裏多了個包袱,並因此而鬱鬱寡歡,長此以往,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現問題。

在這次活動中,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如何從一個集體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何團結一個集體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這種收穫,會讓我們受益終身。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4

為了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法及業務素質,學校根據中心校的要求,讓我與本校的老教師楊朝義結成了互幫互助的幫扶對子。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我學到了不少知識與經驗。楊老師對教育的理解、對知識的渴求,對學生的關愛,將永遠激勵着我。現結合自己數的教學實踐,談談對上好國小數學的一點淺識。

人們常説,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學要想真正成為一門科學,或者一門藝術,其基礎在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正如鄭毓信教授所説:“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僅是我們搞好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也是數學課程改革能否真正取得成功的關鍵。”那如何搞好基本功呢?楊老師讓我知道了: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與教訓,從而防止再次重複別人所已犯過的錯誤。其次,應當更加強調對於教學實踐工作的實踐與反思,因為教育本來就是一種感染和潛移默化。最後,要促進思維的優化:一要加強比較。二要使優化成為學生的自覺需要。數學是自己思考的產物。用自己的見解和別人的見解交換,會有很好的效果。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要與時俱進。教學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隨着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教學基本功也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地變化。二十年前,人們不可能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作為一項基本功提出來,而今天伴隨着現代教育的進步,它已成為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總之,教學中的語言、課件的製作、表情、動作、提問、板書、導入、結束等,而這些無不是教學基本功,這是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具體做法如下:

1. 要備課程標準。

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加強教學,首先要加強備課。課程標準是備課的依據,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備課必須準確體現課標的理念,符合課標的要求。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及價值取向是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予以體現的。關於目標,課標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方面作出了闡述;關於學習的內容,課標在每個學段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心中有標”。

2. 要備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師備課首先要吃透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教材的知識點、能力點、重點和難點。哪些內容要求理解,哪些知識要聯繫舊知識,哪些知識要靈活運用,培養哪些能力,真正達到對教材懂、透、化。要做到“心中有書”。

3. 要備學生。

“知人才能善教,”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備課必須備學生。要從過去圍繞教師如何教而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而備,內容必須是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要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從多維的角度思考學生。從“三維”目標上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一切為了學生學習,一切為了學生髮展。

4. 要備教學設計。

教師是課前教學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設計教學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是創造性的工作。要在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在新的教學思想指導下,精心設計每節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過程,靈活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等。教學設計完成後,要進一步熟練,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在教學時,才能做到既受教學設計的“約束”,又不受其“束縛”。

總之,要教好國小數學,是要多方思考的。在內容上應該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使數學成為生活數學和社會數學;在功能上應該重視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使數學成為人文數學;在教法上應該加強學生的操作與實踐活動,使數學成為做的數學和實踐數學。簡言之,國小數學應該是學生自己的數學。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5

本學期,我與施老師結為“同伴互助”,在這學期裏我們能按照學校要求制訂互幫計劃,全身心教書育人,潛心教育研究,在教學實際中,探索規律,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一、學習為同伴互助夯實基礎

在制訂互幫計劃時我們每人給自己一個任務——本學期裏至少學習一本教育書籍,並互相督促檢查。而這學期又推行了新課標(修訂稿),圍繞這個課標學習,我們互相談理解談認識,共同分享着我們在學習中的收穫。

二、在互相聽課中共同改進教學方法。

1.聽課:在教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流途徑就是聽課。每次聽課後,我們都及時的向對方指出授課中的亮點以及存在的問題,而對方也總能認真地總結,之後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通過比較、總結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討論:要想教學技能與方法得到不斷的提高與完善,討論、交流是有效的方法。我和她以及其他同學科教師經常在一起進行研討,有時候還進行一些簡單的模擬,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怎樣解決,或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把課上的更精彩,可以説隨時隨地的交流方法心得,得出了很多好的想法。

3.研究教材:鑽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之一,雖然這學期我們並沒有在同一個年級授課,但是我們也能共同研究教材,除了利用教研時間坐在一起以外,其它時間也隨時交流,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時我們也通過共同聽某一位老師的課而進行共同探討教材等。

三、用課題研究帶動同伴互助

圍繞本學期的課題我們認真組織開展課題研究,集體攻關。例如,在上個學年中我和她圍繞着如何開展小組合作進行了研究,這學期中我們繼續在教學實踐中,反覆嘗試,初步摸索了一些開展小組合作的技巧。所以,我感覺用課題研究帶動同伴互助,激發了教師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產生內在的學習與研究的動力需要,形成了問題意識,讓我們逐步走入“研究型”教師行列。

四、相互汲取班級管理經驗:

施老師曾多年擔任過班主任工作,並取得傑出的成績,所以我們也經常積極主動地相互交流班級管理經驗,交換意見,特別是今年我所接任的這個班級在七年級的時候是她所任教的,她對班上的同學比較瞭解,所以我經常與其探討班級個別學生的情況,總結出好的班級管理經驗。也為我們在導教活動中提供了好的經驗。

總之,同伴互助結對對於我們兩個人來説都是一次很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們彼此都給予對方很多幫助和建議,也使我們在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的教學經驗,我們彼此都獲益匪淺。

我深深的體會到:給予是一種收穫,分享也是快樂!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6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也是校本教研的標誌和靈魂。在以往的教研活動中,教師常常各自為戰,處於孤立無助的境地。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如今新課程實施中的校本教研倡導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要求加強教師間的交往、互動和合作,讓教師在專業爭論中暢談自己的思想觀點,在理念碰撞中發現別人的真知灼見,在深度會談中找出阻礙團隊進步的消極因素,最終依靠集體智慧來加以解決。為此,我們應積極探討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指引教師平等對話,精誠協作,相互促進,在團隊中共同成長。除了大家熟知的集體備課、以優帶新、課例引領等形式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反思互動、案例評析、定向研討、臨牀診斷和沙龍會談等來加強教師間的同伴互助。

一、反思互動:指引教師共同改進教學實踐

經驗+反思=成長,這是波斯納提出的一個教師成長公式。通過反思教學,教師能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回憶、思考、評價,做出新的計劃和行動,從而改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素質。但教師個體的經驗反思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是有限的,而讓教師羣體共同反思教學實踐,就有可能整合智慧,拓寬思維,觸及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那麼,如何讓教師在反思中互動、在互動中成長呢?

首先,建立組織,明確分工。我們可以將全體教師按年級、學科劃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以6~8人為宜,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職責。在每次教研活動中,各小組都設組長1人,負責小組教研、討論的組織調控;記錄員1人,負責對小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的記錄;發言人1人,負責將本組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向全體組員做介紹;時間控制員1人,掌握每人發言時間不要超時;問題員1人,將本組成員某個方面的問題向學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動中,角色分工可以調換。

其次,建立規則,明確程序。在教研討論中,每個組員都有機會發言。為了按照科學程序開展反思互動教研活動,我們要制定行為規則和活動規劃。在行為規則方面,要求小組成員依次輪流發言,並且做好個人學習筆記,其內容包括本人的觀點、本組其他人觀點的不同之處、小組間交流的結果等。在活動規則方面,要求各小組在組長組織下開展教研討論活動,針對每個教研專題向全體組員介紹本組討論結果,可以相互辯論。問題員在每輪討論後將本組的問題向學校提出。

第三,專題教研,反思互動。學校要定期確立教學研究專題,要求每個小組進行研究,制訂改進措施,完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具體説,要加強教學前反思,重點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每個成員都要精心設計教案,與其他成員一起研究討論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訂教案。要加強教學中反思,重點研究教學過程與效果,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問題的調控措施及效果進行分析,總結自己滿意的教學技藝和教學機智。每個成員都要做教學行為記錄,組員之間可以相互聽課、評課。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給教師拍教學錄像,讓教師與同事一起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集體反思教學行為。要加強教學後反思,重點對教學得失原因進行分析,制訂教學策略改進方案。教師可以寫教學後記,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完善教學策略改進方案。當然,每次專題教研活動都要有記錄和總結,以便於檢查和評價。

二、案例評析:指引教師共同把握教學規律

新課程倡導教師成為研究者。但從實際情況看,教師擁有大量生動、鮮活的事例,卻並不擅長於理論探討。教師通過教學案例描述教學實踐,可以把行動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有效地探究教學規律。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通過案例學習、研討、評析和撰寫可以促進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分享經驗。為此,我們應通過案例評析促進教研活動的發展,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

第一,學習案例,加強剖析。在學習案例過程中,教師可以快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我們要精選教學案例,組織教師專門學習,由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組織者進行剖析。組織者要結合新課程教學實際提出思考題供教師討論,最後由組織者作深刻點評;要靈活調控學習進程,通過案例解讀、課件演示、角色轉換、情景模擬等方法激發教師參與案例學習討論的積極性;要讓優秀教師“現身説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典型教學事件,在講述中進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角色定位,由組織者點評,研究疑難與困惑的解決辦法。

第二,撰寫案例,加強點評。撰寫案例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反思教學行為,與同事加強溝通。為此,教師要收集和整理實踐素材,對實踐素材進行研究,從中提煉有價值的東西,撰寫教學案例;和同事一起修改、完善教學案例,使之成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優秀案例、精品案例;在學科帶頭人的指導下,對教學案例進行具體點評,評析核心問題,總結教學規律,提出應注意的事項等。

第三,評選案例,加強宣傳。評選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學習、研究和撰寫教學案例,深入研究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提高專業化水平。為此,學校或教研部門應每年組織一次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按學段、分學科進行徵集。對評選出來的優秀案例,要組織專門力量加工、整理,編輯成案例集,加強優秀案例的宣傳和推廣,在更大範圍內實現教師經驗的共享。

三、定向研討:指引教師共同探究教學策略

定向式研討是一種教師羣體教研活動。通過定向研討,可以促使教師直觀體驗和感受新理念與教學組織形式,鼓勵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平等討論,在專家指導下品味、體驗課例所藴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為此,我們應通過定向研討促進教師共同探索科學的教學策略。

第一,明確步驟,規範操作。定向研討大致按照集體聽課、分組討論、會議交流、專家分析、總結評估等環節進行。為此,每一次定向研討活動的開展都要精心設計,嚴密組織。

①集體聽課。要求聽課教師明確所應思考的重點問題,帶着問題聽課。

②分組討論。要求教師圍繞課例進行討論,把自己的收穫感悟與困惑提出來,並且不斷反思和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

③會議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在會議上交流本組的討論意見。

④專家分析。專家要對課例進行剖析,使教師潛移默化地接受新觀念。

⑤總結評估要科學評價課例和各小組的討論情況,總結、提煉本次互動研討所體現的價值觀與方法論。

第二,優化形式,靈活組織。各學校應採取多種形式組織定向研討活動,提高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同時豐富校本教研的策略和方法。例如,開展實戰性研討,將教學研究的場所設在課堂,邊教邊研,由專家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即席指導;開展對話式研討,根據主題開展教研活動,讓專家和教師進行對話、研討,教師把教學中的困惑提出來,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甚至可以走上講台,執講示範課;開展質疑性研討,根據預先確定的研討方向進行質疑性專業辯論、爭論,讓教師在辯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觀點的交鋒,在爭論中辨明真理,認清新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向和可行途徑。

第三,突出重點,共同研討。定向研討的重點是為教師提供“教什麼”和“怎麼教”的模式,是為了解決問題。為此,我們應首先明確出研討的重點問題,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調動教師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深入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一要對課例進行深層次剖析。重點研討課例所體現的新課程理念,存在的缺陷和改進措施;研討課例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技術運用;研討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二要結合課例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和缺陷。通過各種手段深化研究的層次,挖掘個體潛能和整合羣體智慧,從而實現思維共振、經驗共享、情感共鳴,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三要通過共同研討,使教師明確現階段新課程教學的重點和應注意的問題,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和科學的教學策略。

四、臨牀診斷:指引教師共同矯治教學行為

教學診斷是教師之間相互合作,有目的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嚴謹的、理性的觀察和麪對面的分析討論,並提出改進策略的方法。在校本教研中,我們應要求由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牽頭組織教師一起進行教學臨牀診斷,指導教師改進教學實踐。

一是臨牀診斷,科學評議。通過臨牀診斷,可以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指導下矯治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能力。為此,各學校要經常開展公開課、探索課、研究課、嘗試課等觀摩活動,組織教師進行學習、評議,共同分析執講人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共同研究矯正對策。在臨牀教學診斷中,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要對執講人的教學按照新課程理念和新課程標準進行科學評議,分析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指導性意見,和教師們一起制定改進措施。

二是深入研究,正確指導。教學診斷的目的是完善和改進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學校教務處的研究人員要針對教學診斷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制訂改進措施,指導教師加強教學研究與改革,促進新課程教學向縱深發展。具體説,要研究教學的前瞻性問題,和廣大教師一起分析新課程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突出問題,共同制訂預防措施,正確指導教師開展教學、教研活動;要將研究重心下移,深入課堂,深入學生中間,指導教師解決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要既研究教又研究學,指導教師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知基礎和學習方式,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是及時矯治,不斷完善。在校本教研中,我們要加強有效性教學研究,制定教學評價標準,按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診斷,彙總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導致教學存在缺陷的根本原因,研究矯治措施,出台改進教學工作的意見;要加強矯治措施的落實,通過印發文件、召開會議、現場指導等形式,落實矯治措施,學校對教學矯治措施的落實要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要加強教學矯治的督導,組織人員檢查基層學校教學工作改進情況,把檢查結果納入對基層學校的教學評估中。

五、沙龍會談:指引教師共同分享教學經驗

通過組織教學沙龍活動能夠促使教師深度會談,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同事進行深層次研討,實現教研經驗的共享。為了促進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應要求學校設置教學沙龍的固定場所,讓教師暢談自己教學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穫、體會和經驗。

第一,營造氛圍,創設環境。要加強教研組建設,制訂教研計劃,組織教研活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為教學沙龍活動開展創設支持性環境。教師自願結合,組成教研小組,確定教研任務,合理分工,共同研究,整理成果,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進行交流。教師可以撰寫教學反思札記,總結教學經驗,歸納教學方法,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交流。學校要為教師開展教學沙龍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每次教學沙龍活動都要有學校領導幹部參與。

第二,精心組織,加強管理。各學校都結合實際對教學沙龍活動的開展作出詳細明確的規定。例如,每週組織一次教學沙龍活動,在每週一確定教學沙龍活動主題,讓教師精心準備;教師每學期必須參加一定數量教學沙龍活動,每次參與教學沙龍活動都必須提出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參與改進措施的研討;學校開展教學沙龍活動要有記錄,教師參與教學沙龍活動要有總結,以便於檢查評估。

第三,專家引領,科學指導。教師獲得專家的專業引領,可以加快自身的專業成長。學校應該邀注重校際交流,邀請其他學校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蔘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相互交流經驗,開闊教研視野;邀請專業教研人員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就教學研究的主要問題進行研討,在專業教研人員的指導下修改教研工作管理措施;邀請科研人員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研究,提高教師教學的科學性。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7

在“五步十環節”的教學模式中,都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小徒弟”會的先讓“小徒弟”講,“小徒弟”不會的時候“小師傅”再給“小徒弟”講,“小徒弟”會了再講給“小師傅”聽。師徒都不會的時候,再由“小師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師傅”請教後再講給自己的“小徒弟”聽。教師及時瞭解情況後,就重難點進行糾正點評。這樣,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質量的變化。

“和諧互助”課堂教學模式特別關注了“小徒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為“小師傅”展示自己為師者的風采提供契機。沒有學習動機,就不會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並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而要靠教師在師生、生生的交往中去激發、去培養。

這種課堂模式讓學生免除機械記憶、重複練習之痛苦,以自我表現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識,並內化成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凸現主體、張揚個性、加強合作,養成活潑自信的品格和團結協作的精神。課上主要在“動”字上下功夫,教師採用或模擬表演、對抗辯論,或演講朗誦,或趣味遊戲等形式鼓勵學生動起來,做到身動、心動、人人動。

一堂課的學習活動是否成功,關鍵要看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學生解答一個問題後,教師可提問:這是不是最佳辦法?此題是否還有其他解法?換一種説法是否效果更好?這裏是否有錯誤或漏洞?以此鼓勵學生質疑書本,鼓勵學生創新思想,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身體力行。

教師徹底擺脱那種生澆硬灌的教學模式,突出讓學生“自主求索”,體現 “教在學後,學在教前”,師生交流中教師真正做到“三不講”,即學生通過預習能學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討論能弄懂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獨立思考能明白的不講。在課上一般採用“師徒交流法”、“問題討論法”、“主題研究法”等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從形式上看,教師已經退居次要位置;其實,教師的作用又無時不在,只不過這個作用是更好地發揮了全班學生的能動性而已。因此教學的整個過程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

“學生問學生、學生教學生、學生幫學生、學生檢查學生、學生影響學生、學生引領學生”,幾乎顛覆了原有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互助的意義不僅是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享共贏,更重要的是個性的張揚互補和人格上的相互影響及共同發展。互助大大增加了學生表達、交流、思維碰撞、展示鍛鍊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變得“膽大包天”,變得異常自信。由此,學生從以個體學習為主轉向了以互助學習為主,“以講為主”的課堂被“以學為主”的課堂所取代。課堂不再是教師講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學生互助在自主學習、研究、交流的場所,先生的“講堂”真正變成了學生的“學堂”,有力的促進學生自主和諧的發展。

首先是教學內容不拘泥於課本,體現開放性。教師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礎上,利用講義便於發散,便於拓展,放眼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在教材之外尋找活的教學資源,讓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現實的光彩、文化的內涵和情感的魅力。其次是學習形式不拘一格,靈活多變。靈活多變的學習形式,引起學生思維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大膽想象和創新求異,使學生的思維呈現開放性、豐富性,進而產生思維的深刻性,形成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習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知識、智力、情感、人格意義的構建過程,讓課堂富有生命的活力。再者是學習時空的開放。課堂不侷限在教室內,充足的校外時間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親近自然,擁抱生活,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作為協作學習的一種——和諧互助學習,是圍繞呈現不同側面的情境所獲得的認識展開學生兩人之間的互助。在互助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觀點在和其他學生以及教師一起建立的社會協商環境中受到考察、評論,同時每個學生也對別人的觀點、看法進行思考並作出反映。並在此基礎上由學習者自身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課堂中,師生關係是主體之間的對話、合作、互動的關係。“對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動。教學過程中,老師充分發揚民主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放下了指導者的架子,改變了居高臨下的“發問”習慣,搭建民主的平等“對話”平台,教師、師傅、徒弟均成為平等學習夥伴。讓學生輕鬆起來、愉快起來,在輕鬆中積極思考,在愉快中大膽展示,讓學生內在的生命熱情和潛能盡情發揮,這樣學生的心智之燈時時閃現智慧的火花。

總之,通過這一次的山東之行,認識到我們的教學難以顧及每一個學生的認識前提,更難以解決屬於每個學生自己的問題,而認知前提(即學生已有經驗)是影響學習成效最敏感的因素之一,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知前提;認識到和諧互助教學策略採用師徒一對一的跟進式講解,學生教學生,由於是同齡人,更容易溝通,更容易找到恰當的語言來表述知識點,學生的講解具有更強的針對性,不僅就題講題,而且在講解過程中能夠適度的拓展,認識到在“和諧互助”教學中,“小師傅”常常為了很好地給“小徒弟”講解,首先自己鑽研教材,而“小師傅”在給徒弟的重複講解過程中也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小師傅又一次“温故而知新”;認識到這種“兵教兵”、“兵練兵”、“兵促兵”、“兵強兵”最終實現了“兵”與“兵”的雙贏,大大提高了課堂有效學習時間,提高了課堂容量和效率;也深深的讓我們認識到自己學校的教學弊端,促使我們下定決心實施課堂教學改革。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8

上週在學校領導的統一組織和安排下,有幸到即墨28中進行參觀學習。在這一天的學習中我們認真聽課學習,參觀校園文化建設,聽取學校領導的極具特色的報告,深受啟發,感觸頗深。

上午到校後,我們先到致學樓參觀了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看着裝在檔案盒中的各種材料,真被老師們的敬業精神所感動。然後,我們觀看了28中“和諧互助”教學策略專題片,聽了孫校長關於這一策略的專題報告,瞭解了他們的教學特色:“和諧互助”高效課堂。具體地説,“和諧互助”就是學生同桌兩人為一個學習組,學習優秀的做“師傅”,學習較弱的當“學友”,課堂上通過學生幫學生,學生教學生,一師一友,最終實現師友互助雙贏。這樣的課堂達成率很高,學生的參與面更廣,是高效的課堂。在課堂上的每一次發言都是師友一對一同起立,都由學友先回答,師傅再做補充和評價。這樣給了後進生更多的機會和平台發展自我,也給了他們更多關注、鼓勵與幫助。讓那些學習本來較弱,沒有自信的學生,也能越來越好,越來越自信。師傅再給學友講解和幫助的時候,也加深了自己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這樣的課堂裏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同時,他指出教學新授課的五個基本環節:交流預習,互助探究,分層提高,總結歸納,鞏固提高 。課堂上教師的角色轉變為:

1、課程資源的構建者,調控者

2、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

3、學生對話的交流者,組織者

4、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引領者

5、課堂教學的研究者。

在聽完這些之後,對“和諧互助”課堂模式有了些許認識,揮着好奇的心走進九年級十班的教室,王老師正領着學生們複習七年級英語下冊,師傅和學友在互相提問,互相檢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情緒高漲,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不管是師傅還是學友,都不甘落後,然後,師傅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昨天的作業互相講評,徒弟説明不會的題目,老師讓其他師傅給與講解,在整個過程中,體現的是輕鬆與和諧,學生很喜歡老師的這種上課模式,對所學內容的掌握非常到位。

下午,帶着較為明瞭的心情,我們繼續聽了一堂八年級英語複習課,課上,老師先把本單元的重點內容用課件呈現出來,師徒互相檢查背誦,自告奮勇站起來講解,不當之處老師補充説明,然後老師又呈現相關的練習題補充説明,把個別典型題目細緻的講解,整個過程老師把課上大部分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生學得輕鬆,老師教的輕鬆。不知不覺中下課了,心中對這種教學模式有了清晰的認識,感覺好輕鬆,同時又學到了很多東西。

回到學校,自己也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假如我們在課堂上也學習着用這種模式,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變被動的學習為自主學習,主動參與並學會合作與交流,把課堂放心的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傾聽”、“觀察”、“思考”、“合作”、“交流”、“評價”等,那每一堂課都會其樂融融。最主要的,在學習中要組建好學習小組,選出各方面都很優異、責任心強、樂於助人的學生來當學習小組的組長。通過不同的評價方式,增強學習小組的凝聚力、學習力和戰鬥力。再定期對組長和小組進行培訓。建立完善的小組內捆綁式評價和激勵機制,激發他們團結合作、學習競爭的熱情,提升整組的學習力和水平。

任何東西都不能照抄照搬,要不斷地的學習他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高效課堂,有效教學是我們今後的教學方向,只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該進完善,才能找到適合我們的教學模式。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9

xx年暑假,南園學校開展了以“互助學習、共同成長”為主題的暑期學習活動,在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參與了這次活動。作為家長,很慶幸孩子能接觸到優秀的校園風氣,更堅定了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非常感謝學校能夠目光長遠,為孩子們未來的發展,費勁心思,做出的各種努力!

由輪值組長童xx組織的“晴天娃娃”互助學習小組,於8月9日小組活動正常開展。小組成員有:孫xx、劉xx、趙xx、尹xx,輪值組長童啟星可是小組成員中唯一一名男孩!真擔心他招待不好同學們。作為輪值組長的家長,當然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如:活動前一天食物的採購(由我和童啟星完成)、家裏衞生打掃、佈置(由我完成)、活動當天的行程安排(由我和童啟星爸爸完成)

早晨8:30準時集合,由於天氣不給力,綿綿細雨,這給我們的室外活動增加了難度,為此不得不取消計劃好的“我是小小交通員”的活動。我們帶孩子們來到大圩生態園,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採摘蘑菇、木耳、葡萄,瞭解它們的生長週期、生長環境、如何採摘?鍛鍊了孩子們的勇氣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體驗了豐收的樂趣,收穫的喜悦!午餐後,孩子們把暑期學習情況向我們做了彙報,並且讓他們做了互檢互查,遇到難的題目拿出來大家共同討論,以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孩子們很認真,也很聽話,暑期作業都能按計劃完成。下午天氣很給力,終於放晴。我們帶上一次性手套和垃圾袋來到美麗的天鵝湖“撿垃圾”,讓小朋友們做一次“環保小衞士”。天鵝湖是我們市民公共休閒娛樂場所,但同時也是垃圾遍地,孩子們把撿到各種垃圾分類放進垃圾桶裏。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明白如何做個環保達人?如何將垃圾分類以及重要性?從小就要愛護環境,用我們小小的雙手呵護大大的地球!

作為童xx的家長,我認為開展“互助學習”是一項不錯的活動。

通過這次活動,收穫頗多:

1.孩子們不僅在活動中可以學習到知識,還可以讓孩子們加強友誼。在生活上加深了了解,讓孩子們能夠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共同實踐,在學習和綜合能力上得以提高。

2.家長們增加了溝通的橋樑,相互之間認識了,多聯繫、多溝通,針對自己孩子的不足,學習對方的教育的優點,取長補短,家長之間互相學習。

3.家長與老師有了更多的交流,加強家、校合作,配合好老師工作,讓孩子們人人當優秀!

此次活動的不足之處:

1.互助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不會主動請教別人難題,尤其是在計劃下一階段學習任務上,計劃性比較差,缺乏安排生活和學習時間的能力。

2.烹製午餐過程中,輪值組長及小組成員在家務勞動少,動手能力差,缺乏自理能力。

個人對活動的一點建議:

1.家長們都不熟悉,活動前溝通交流的少,現代孩子獨生子女多,缺乏實際生活中與夥伴交往的機會,所以家長們首先成為好朋友了,孩子們會更積極主動。建議後期活動前,家長們先認識。

2.小組活動安排了輪值組長,輪值組長家長負責準備午餐和行程安排,對4-5個孩子的安全問題上,約束力不夠。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免不了磕磕碰碰,有時甚至應為一些小事,而相互打鬧,建議後期活動中,配備輪值家長一名。

以上是我個人參加此次活動的一點想法,請老師多多批評指正!

職工互助的心得體會 篇10

自從我們學校開展自主互助合作學習、345高效課堂以來,我有困惑也有收穫,在這期間,可以説我們是和學生一起共成長的。由剛開始的束手無策到現在的心有成竹,從課堂上的雜而無序到現在的活而有序,可以説,現在的我們已經初嘗甜頭,當然,如何掌握好度,如何更好的提供給孩子們一個看似無序實則有序的探究空間。是我們一直研究着的課題。

要實現“自主、互助、快樂、高效”的課堂教學這一目標,我認為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要敢於放手,其實對於許多優秀的教育模式我們都瞭解、先進的新課程理論我們也熟悉,但我們難以把自己的課堂真正的放開,因為我們對學生髮展的需求不甚瞭解,教材的把握度上也有所欠缺,這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一部分始料不及或對學生情況研究不夠,以至課堂失控,導致易放不易收的尷尬境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夠加強對教材的鑽研,加強課下備課的力度,對各種課堂出現情況能夠有所欲設,給孩子創設一個看似無序,實則有序的學習環境,課堂上能夠讓他們自主、快樂、充分的探究,達到生生之間多向、立體式的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思維碰撞、情緒體驗,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及時地把握好探究方向,而不怕收不回來,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自主、互助、快樂、高效”的課堂。

其次,我認為教師要處理好“自主、探究、合作”三者的關係。自主説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説的是學生學習的形式,合作説的是學生學習的組織形式,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地把他們分成幾個孤立的板塊,它們是相互聯繫的,自主應貫穿課堂始終,合作之中有探究,探究之中有合作。合作必須建立在自主探究基礎之上,只有經過獨立自主後的思考,合作探究才有價值,而我們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當老師處理不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時,往往也給一些孩子養成惰性的習慣,依賴與別人,自己不去主動思考,失去了合作的意義。

雖然現在課堂上的主角是學生,但我認為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好三點:一是組織,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內容的特點,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並組織實施,即是導演;二是引導,即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調控學生學習的進程和保證學習的正確方向,即是節目的主持人;三是服務,即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個性化的反應,作出正確的判斷並及時為學生的學習的需要提供幫助,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即是劇務。只有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才能更好彰顯。

通過開展對自學互助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變化最大的莫過於學生了,具體表現在:第一,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濃了,主動性大了,積極性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內驅力有了明顯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強了,師生之間交流多了,關係融洽了,提高了教學質量;第二,課堂常規建立規範了,形成了良好的班規班風、組規組風,保障了學習的效果;小組規範的建設和小組評價的激勵,營造了良好的合作互助氛圍,促進了學生主動發展。第三,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初步形成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互助的良好習慣,語言表達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自信心、自我約束能力和團隊意識等得到了明顯提高。

正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同學們都在自己原有的起點上得到了提高和進步。自主學習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品嚐到學習中的愉悦。小組互助解決了每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因為小組成員給了學習困難生更多的展示機會,使這些學生有了很大的自信心。由於在小組內表達得多了,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有的學生在班內展示的時候也敢於表達了。儘管通過對課題的實踐,我們已收到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在實踐中,我們感到:學生在自學後的學情變化與學生學情差異,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資源重組能力提出挑戰。因此如何在自學活動中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如何實現自學後學情變化的資源重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作為一名與新課改同行的教師,我們將充分利用各種平台為自己學習充電,以勝任新課程下的教師這一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