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中職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職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職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中職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感受頗深.他精練的語言,閃光的思想,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作為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的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建議的第一條就是: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實踐鼓舞着千百萬教師.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這些同學們太笨,還是他們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其實,學生學習也是在從事一種腦力活動,本書中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打20桶水卻不費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也累得筋疲力盡了;同樣一道題,有的同學只需5分鐘就能解答出來,而有的孩子需花半個小時以上,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一樣,也應因人而異,個別對待.對後一種孩子應以特別的關照,瞭解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脾氣,家庭背景等原因,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設計出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這也是教學和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讓他們真正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樂趣,讓他們也感覺到自己也是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就像蘇氏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數學教師的數學課.他認為不存在什麼對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如果教師善於把學生引進一種力所能及的。

向他們預示着並且使他們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就連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能多麼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學習啊!在學習中取得成就——這一點,形象地説,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着"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個角落的一條蹊徑,教師要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段經典論述,對於這一點我感觸很深.在我的課堂上,對於學生的能動性,個性化注意的不夠,尤其是大師文中提到的分層教學法,分層作業法,我在教學中很少運用,覺得麻煩,大量的時間是在對一部分學生講課,而對於學習沒有困難或是學生困難的學生關注不足.由此,使我想到教師角色的定位,不應是固定的,在適當的時候,把指揮棒也交給學生,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能動性,使每一位學生都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主體,讓每一位學生不僅參與學習,而且都有機會參與學習有關的活動中去.在活動中輕鬆,愉快地掌握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的境界.因此,教師在瞭解每個學生的基礎上,應給學生多提供成功的機會,創造成功的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滿足感,會促進他們不斷取得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栓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

我在教育教學中體會到,教師這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做到教書育人,持續穩定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連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韁繩",而且要在課堂內外連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來培養和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創建新型的師生關係,使教師與學生在親切,和諧,彼此信任的氛圍中教學相長.

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這些同學們太笨,還是他們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因為班裏也有遮這樣的一些"大將",所以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的個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施恩或者顯示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被動等待我們去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份陽光,給那些"無藥可救"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走到這些學生的跟前去,看看他們遇到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好的作業題.有時候在課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給某個學生布置一點家庭作業,那麼有經驗的教師通常就當堂布置給他.學習較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千萬不要讓他光是聽別的學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東西抄下來.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就已經包含着運用知識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的進步也好.

説説容易做做難,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師,能做到這一點,反正我覺得我還沒有很好的做到.因為我給學生上着同樣的課,提着同樣的問題,做着同樣的作業,考着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後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雖然有時也想改變,比如在給一些後進生布置作業時,也減少了閲讀,寫作方面的作業,但這恐怕離蘇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遠了.我想,我做不到這些,大概就和我缺少教育素養有關吧

而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了,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數時候都忙着批改作業,教育孩子,上課,聽課,有多少時間在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在閲讀呢只有在寫論文,寫計劃,總結或上公開課時,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真是太可悲了.一個成功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我想今後我要從繁重的教學中抬起頭來,多看,多想,多實踐.這樣,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讀着《給教師建議》這部教育著作,並不斷地把其理論和精華有選擇地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學風格.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每天不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這樣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就要讀學術著作.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給教師建議》讓我愛不釋手,是因為它真正能夠讓我掩卷沉思時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因為,蘇霍姆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鏡子,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他深愛着每一個學生,他關懷着每一個成長的生命,他勤奮地分析研究着每一個看似細節的教育現象.我想,當你瞭解他那無私奉獻自己的人生,領略他的卓越成就,你也同樣會產生敬仰之情,他可以是良師也是益友,他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本教科書.相信每一位愛教育的人,都會愛上這本書的

中職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悦,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近30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心靜,保持心理平衡。

中職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我班在激發幼兒閲讀的基礎上,整合本園的教學特點、理念和實踐經驗,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孩子在興趣中游戲,在遊戲中學習,在活動中體會,在實踐中運用,在快樂中閲讀,在閲讀中成長。現將此次學習心得如下:

一、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閲讀環境,提高幼兒的閲讀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要求: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環境的創設在閲讀過程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良好的閲讀氛圍會給幼兒帶來激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活動中尋找好方法

1、通過遊戲,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遊戲活動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中班幼兒是好動、好模仿的,因此每當閲讀內容中出現有趣的角色或動作時,我們就鼓勵孩子們學一學,孩子們對此樂而不疲。在拓展活動中,又提供一些簡單的道具,開始了表演遊戲,當孩子們戴上頭飾,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時,台上台下相互呼應,時而全神貫注,時而手舞足蹈,樂不可支,幼兒對這些遊戲的濃厚興趣,不知不覺中也有效地促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同時,讓孩子在富於童趣,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快樂識字也是恰到好處。例如,在讀本《它藏在哪裏?》的活動中,為了讓幼兒能更具體、形象的瞭解小動物們的外形的特點,教師找來很多有關小動物的圖片,先從圖片着手,認識各種不同動物,再結合頭飾開展表演,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夠很好的將小動物的知識與故事內容相結合;例如在《機器人》、《我愛媽媽》等讀本中,教師利用肢體語言等形式很好的讓幼兒掌握了學習內容,快樂的進行識字。

2、活動中需要教師的讚賞和鼓勵

讚賞和鼓勵是語言發展的催化劑。幼兒之間的閲讀能力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如何使每個孩子都能獲得不同空間的發展,我想教師的鼓勵和讚賞是很重要的。有的孩子表現出很安靜,喜歡獨自一個人看書,在活動中,當老師請他出來回答時表現的很緊張,但老師知道他並不是不會,是不敢表現,所以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及時鼓勵,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積極鼓勵,以及在同伴面前表揚他們的大膽表現,經過一段時間,教師發現這部分孩子在活動中有了明顯的進步。像我班還有在閲讀中表現出沒有耐心、專注力不夠,閲讀的時候坐不住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採用個別指導、在活動中耐心的引導,針對不同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方法來促使他們在閲讀方面獲得進步和提高。

3、豐富的閲讀材料促使幼兒閲讀興趣的提高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寶庫”。對幼兒來説,書籍更是學習語言的重要載體。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我們為幼兒提供具體的、形象的、生動的閲讀內容。一些圖文並茂、色彩鮮明、生動有趣的故事圖片,意義突出且有一定規律可尋的文字,幫助幼兒瞭解有關書面語言的初步知識。在活動中我們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認識圖書的封面、封底、頁碼,教幼兒看書時一頁一頁輕輕翻,並把已讀過的分享閲讀書流在圖書角供幼兒翻閲。為了引發幼兒的閲讀興趣,還巧妙地安排難易程度不同,類型不同的閲讀材料,把兒歌式和故事式的閲讀材料輪流出現,使幼兒學習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獲得不同的語言體驗,從而體驗閲讀的樂趣。

三、調動家長參與閲讀教學,營造温馨的家庭閲讀環境

幼兒分享閲讀的興趣的培養也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我們根據課程需要定期向家長宣傳閲讀方面的內容,請家長在家輔導孩子學講故事,一起製作圖書,在班級裏開展講故事比賽,使孩子們既體驗到了親子閲讀的樂趣,還讓他們都獲得了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圍繞班級閲讀開展的內容,我們還指導家長如何在家進行引導,和個別家長交流,分享他們的親子閲讀心得等,一個學期下來,家長們都能積極配合我們,參與我們的閲讀活動,平時注重和他們的交流,相互交換關於閲讀方面的知識經驗等。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培養幼兒早期閲讀能力,是我們取得教育成功的必要途徑。

總之,幼兒閲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在閲讀活動中我們教師應持之以恆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閲讀。

中職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閲讀威爾·鮑温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温牧師説:“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閲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悦……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中職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在這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寒假裏,一陣濃濃的書香味伴着充滿求知心的我成長。《不抱怨的世界》就是它温柔而醒目的名字。

在這書中,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和無意識的有能。這也就是養成不抱怨的21天中的四個階段

其中書中有兩件事最令我震撼,第一件事是:“有一輛卡車撞道了作者家的狗,然而那個司機卻跑了,作者死命追上他,而且還有這樣的想法:等我追上他,一定要把那個卡車司機揍死。最後,在憤怒之後,他就明白了:那個卡車司機雖然撞道了狗,但其實他才是內心最受傷害的那個人。第二件事是:“一位因車禍而截肢的太太,在重大車禍之後,她經受了千辛萬苦,不停的開刀與康復,飽受身體和精神的挑戰。

而她是個很有資格怨天、怨地、怨命運、怨撞擊她的駕駛者的人。但是她卻沒有,她相反每天祈禱感謝救助他的醫生、護士和每天照顧自己的丈夫。”這兩個事例,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抱怨的人會失去快樂,失去幸福。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會因一點小小的事情而去抱怨他人,從不去理解他人。這使我想到書中的一句話“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這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説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説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