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迎接中秋主題活動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迎接中秋主題活動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迎接中秋主題活動心得體會

迎接中秋主題活動心得體會1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它給人們帶來快樂;帶來興奮;帶來各種各樣歡歌笑語,我愛中秋節。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剎那間,已經是20X年了,在這每一年中,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它們代表着不同意義,給人們帶來無限喜悦,給時間增添一絲微笑,就讓我們盡情地歡樂吧!

中秋節是我的最愛。今年,我特別高興,因為有姐姐的陪伴,讓我感到温暖,月亮圓圓的,隨着皎潔的月光,我更加歡樂,在這歡樂的節日裏,我懂得了親情的含義,感受到了親情的温暖,擁有了親情的幸福,我甜絲絲的笑了。

15那天,媽媽去上街,我和小妹、大姐在家,等待着落日的消失,這樣就可以吃團圓的月餅了,落日終於消失了,媽媽到家了,這時我的嘴好讒呀,逼着媽媽要吃月餅,媽媽無可奈何地答應了,我見媽媽拿出一個又大又圓的月餅來,切成五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塊,笑眯眯的走了,那時我的心裏無比的高興,因為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節日,親人團圓了,中秋啊中秋,你到底藴涵着什麼?

當年,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實際上,中秋節只是一個節日,它主要是讓每一家的親人團圓,月餅是圓的,人也應該像月餅一樣圓罷了,今年的中秋節,我真的感到好高興,好幸福,我擁有了人生第一次幸福的節日,我高興得歡蹦亂跳,歡樂的-中秋節。

讓我們張開雙臂去迎接下一年的中秋節吧!

迎接中秋主題活動心得體會2

為使廣大師生更多地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廣泛挖掘與詮釋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近日,朔裏實驗中學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唱響“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

活動中,學校結合自身實際狀況,利用校園廣播站、宣傳欄、主題班會、黑板報、手抄報等形式,精心設計資料,廣泛宣傳傳統節日,營造出了濃厚的民族節日氛圍,以此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

各班級開展了“知中秋,話傳統”主題班會。個性是八五班很有創意。活動以智力比拼的形式進行,老師巧妙地將有關中秋節的來歷、傳統習俗、詩歌等以智力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採用比賽的形式。看哪個組對仲秋節的知識瞭解的最多。獲勝者老師給大家分發獎品——圓圓的月餅。同學們驚奇地理解這節日的禮物。品嚐着甜甜的月餅,分享着節日的祝福

與此同時,各班還開展了“知中秋,話傳統”手抄報評比活動。活動中學生們精心設計,用自己獨到的見解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秋節。繪圖過程中,同學們小組間團結合作,利用周圍圖書資源蒐集有關中秋節傳統文化知識,以手抄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秋節的由來、風俗習慣、燈謎等傳統文化。

學校廣播站則播出了學生們精心準備的中秋個性節目——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節目中透過講中秋的故事、説中秋的習俗、賞中秋的詩篇、送中秋的祝福等,讓全校師生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到了中秋節的完美氛圍。

除此之外,各個班級透過組織農民工子女、留守學生吃月餅、參加中華經典誦讀、小品、歌舞等活動,讓同學們明白了中秋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到了節日的温暖。

總之,透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唱響“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的開展,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師生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迎接中秋主題活動心得體會3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格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墮入了深思……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來的氣候閲歷,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浪費145天左右的時刻,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着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着春節後第一個嚴重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局部地域是這樣的氣候規律,因此,人人都盼望着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以前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明天的月亮的,當然就不知道明天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知道明天的月亮以前照過古人,並從明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發明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絢爛都是明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着這個以前照過古人的月亮,看着我們中華民族以前的輝煌,我們自鳴自得,引以為民族的自豪……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分,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先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先人為我們去自豪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迎接中秋主題活動心得體會4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一年一度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為了豐富學生們的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和樹立他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思想理念,9月21日上午,_國小開展“喜迎中秋共享團圓”主題班會活動。

活動前,各班老師認真準備策劃,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並佈置班上學生每人帶一個月餅,要大家一起品嚐“中秋”味道。活動中,各班黑板上寫有以“喜迎中秋”為主題的醒目標語,學生與老師一起暢談關於中秋的習俗,思想彙報範文學生們還把自己收集的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的寓意,特別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傳統佳話拿出來一起分享。大家一起唱關於中秋的歌謠,一起講關於中秋的故事,一起誦關於中秋的詩詞,一起品嚐中秋佳節的美食,整個班會課上其樂融融,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_國小通過開展本次班會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瞭解到了更多關於中國傳統佳節的習俗,更讓孩子們學會了分享與合作,感受了集體帶來的快樂,為孩子們日後更好更全面地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迎接中秋主題活動心得體會5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一年一度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為了豐富學生們的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和樹立他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思想理念,9月21日上午,X國小開展“喜迎中秋共享團圓”主題班會活動。

活動前,各班老師認真準備策劃,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並佈置班上學生每人帶一個月餅,要大家一起品嚐“中秋”味道。活動中,各班黑板上寫有以“喜迎中秋”為主題的醒目標語,學生與老師一起暢談關於中秋的習俗,學生們還把自己收集的.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的寓意,特別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傳統佳話拿出來一起分享。大家一起唱關於中秋的歌謠,一起講關於中秋的故事,一起誦關於中秋的詩詞,一起品嚐中秋佳節的美食,整個班會課上其樂融融,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X國小通過開展本次班會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瞭解到了更多關於中國傳統佳節的習俗,更讓孩子們學會了分享與合作,感受了集體帶來的快樂,為孩子們日後更好更全面地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迎接中秋主題活動心得體會6

中秋聚會節,親人齊歡聚。兒女回探望,雙親心中喜。美味佳餚備,舉杯慶佳節。宴散皆歸去,父母忙辛勞。心中多慨歎,提筆留記載。願與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説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孩子過生日似乎理所應當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就就應幸福的渡過、快樂的享用,如今看來不光是孩子過生日勞累的是父母。其實,依據中國傳統,過節就是聚會日,孩子都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熱繁華鬧。

一聽説孩子要回來了,父母心中那叫一個樂。他們會早早地做預備,想想這個愛吃啥,那個好哪口,一切都盡着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話來講,他們任務忙,一年才回來幾次呀,回來一次就儘量讓他們吃得飽,喝得好。他們的心思全讓孩子佔據着,做的飯也不論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動,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這些他們從不會刻意去想,哪怕是一個閃念也不曾有過。

從清早起來就末尾忙碌預備,手不停,腳不歇,眼還不時地盯着門口,等候着兒女突然就出如今自己眼前喊一聲“爸”,喊一聲“媽”,這會讓他們等候的心更踏實,更滿足。為讓孩子好好回家享用,他們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總期望把兒女想吃的愛吃的都搬上桌,這樣他們預備時就似乎滿漢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擺得滿滿的,盛不下的鍋台邊,廚櫃上也擠擠,再不行就撂着放。從這大樣小樣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長時刻,費了多少心思,他們有多等候這樣的聚會,這似乎也在通知我們自己有多長時刻沒回家探望父母了。假定一樣菜代表父母的一次等候,那這滿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最後飯菜好了,大家圍坐一圏,邊快樂地吃着,邊開心腸聊着,氣氛十分温馨。一頓飯父母只顧得看我們了,看我們放下筷子,他們就給我們夾菜,不讓夾還不行,為依從父母我們吃飽了也要硬往肚裏咽,由於看我們吃他們就會很滿足;聽我們聊得歡樂,雖然他們有時會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當聽眾,但只需我們快樂他們怎樣都無所謂。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永遠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們付出,永遠無私無畏地為兒女們貢獻。

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們湊在一同玩樂,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雖然有時我們也會伸手幫忙,可總被父母“你們好不容易湊到一塊,好好去玩吧,這些活我們倆一會兒就幹完了。別把衣服弄髒了,不用你們。”這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絕了。心中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氣,既然父母都説不用了,我們也就不再堅持,就理所應外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勞,一天的勞累,精心預備了滿滿地一桌,最後還是一桌,由於生活好了,大家肚裏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這樣被“糟蹋”了。我們吃過新穎的飯菜走了,殘羹剩飯只待父母去收拾,這一吃就是好幾天,有的變味了他們也不捨得扔,這就是我們回家一次製造的“費事”。雖然如此父母還是期望我們常回家。我們就是父母永遠的債主。

一頓飯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慨歎。

孝道、感恩、愛父母,這樣的話題我們時時在提,刻刻在談,可我們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寫成了文字,而實踐舉動呢?有,我們是在發奮做,可還遠遠不夠。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是,而子女報答父母的總要打些折扣。”想想確實是這樣,我們看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對我們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都説愛是輪迴的,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我們要與父母的主角停止互換,我們不能再一味地討取父母的愛,他們如今就應享用我們的愛,這份愛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需我們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憂,少讓父母牽掛,這是多少錢和物都換不來的,這樣的孝才真實,這樣的愛才貼心,這樣的感恩報答才讓我們心安。願我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些耐煩,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我們愛的掩蓋下過幸福的日子--開心腸笑,快樂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