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關於一次養育式體驗活動的班主任心得體會

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獨生子女,一直被關照,被保護,這就使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是最弱小的,永遠需要別人的關照和保護。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別人也需要關心,更不知道自己有能力和義務關心別人。甚至有的孩子不理解媽媽還會生病,覺得媽媽病了也應該先給自己做好飯。這就是“學生很冷漠,沒有愛心”的原因之一——“愛的基因”休眠了。教育的任務之一就要激活學生的“愛的基因”,喚醒他們身上與生俱來一直沉睡的愛心。我班多數學生家庭條件優越,活潑可愛,但粗心大意、丟三落四,軍訓出發前,家長忙着打揹包,自己卻和同學聊天。軍訓結束時,學生們隨手丟的牀單、拖鞋、水杯還有臉盆滿屋都是。怎麼改變這一切呢?

關於一次養育式體驗活動的班主任心得體會

我買來一個小魚缸,在教室裏養了幾條小魚,告訴他們:在這個世界上,人是強大的,正因為我們強大,所以我們有保護弱者的責任。你們是最弱的嗎?和父母相比,你們的體魄還不夠強壯,閲歷不夠豐富,所以還需要父母的呵護;和老師相比,你們的知識不夠淵博,所以還需要老師的教導。但和白髮蒼蒼的老人相比,和蹣跚學步的孩子相比呢?你們又是強大的,他們是否需要你的幫助呢?當然需要。一棵小草,被你踩在腳下,它骨斷筋折,卻不能吭聲;一朵鮮花,被你摘下,香消玉殞,卻無聲無息。這幾條小魚,活潑可愛,但不給它餵食,它就會餓死;不給它換水,它就會窒息而死。生命是平等的,一株草,一枝花,一尾魚,都是生命,和我們一樣需要關愛。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有愛心,當你的腳自覺地避開一株小草,當你的手臨花輕顫,採摘的衝動變成撫摸,你就成了一個高尚的人。讓我們付出愛心和責任心讓這幾條小魚快樂地活着。

學生們很喜歡這幾條小魚。但不幸,由於粗心,第一隻魚缸只存在了三天就被摔碎了,那幾條可愛的小魚也夭折了;第二隻魚缸存在了一週;第三隻魚缸堅持了近一個月;現在是第四隻魚缸,第五批魚了,這幾條小魚活了一個多月。就在這摔與買的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細心,養成了耐心。他們心中有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牽掛。以前那些粗手粗腳的男生都變得細心了。看着可愛的小魚,學生們的眼中閃動着愛的光芒,我感到付出也是一種幸福。

其實金魚和魚缸僅僅是一個道具,或説是一條引線,它牽引出了學生愛的情思。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模樣,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風格,要上好活動課,就要讓活動課真正“活”起來,做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勢利導,不拘一格。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百花園才能絢爛芬芳。

由國小跨進中學大門,是七年級新生接受教育,學習和成長道路中的一個重要的起點,一個質的飛躍。這些學生對中學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感到陌生和新鮮,尤其是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處於驟變而急劇發展的階段。所以,在主觀上重視,在客觀上改善對七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這一工作做好了,以後的教育便少、快、好、省,否則,可能出現多、慢、劣、費有艱難、窘迫的局面。因此,加強對七年級新生入學教育的關鍵,可主要概括為三條:紀律意識、心理準備、環境適應。

  a 紀律意識

對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整個教育工作的中心,是德育為首的具體表現形式,七年級是中學的起始年級,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初生牛犢不怕虎”,因此,班主任和學校應實行“教育傾斜”,注重對七年級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那種“來日方長”慢慢來的分散教育思想(並非説取消分散教育)是不可取的。“紀律”乃共同遵守的規章,條文,經驗告訴我們,入學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以“守則”教育、“行為規範”教育為核心,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確行動的準則,具有強烈的紀律意識,這是因為他們在國小階段乃至當今缺乏自我約束力,生性好動習以為常,進了中學一時難改此習的緣故。在入學教育時空中,班主任可集中時間組織新生反覆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列舉大量正反兩方面的事例進行教育、引導;張貼“守則”和“規範”的全部內容(或印發給學生,人手一份);組織討論,撰寫學習後的感想,安排學生作典型發言;開展紀律方面的知識競賽,強化“守則和規範”的知識灌輸。

  b 心理準備

心理淮備係指教育七年級新生作好中學階段接受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方法的心理適應準備。在入學教育中,班主任可比較中、國小階段教學原則、方法的異同,着重使學生認清六種心理準備:國小以直觀、形象教育為主,中學則有所不同,作好培養邏輯、抽象思維能力的心理準備;國小課業負擔輕,而中學則重,作好培養預習、自習習慣,培養堅強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的心理準備;國小教育時間鬆懈,中學的時間長而緊湊,作好培養自我控制力的心理準備;國小以傳授知識為主,中學以運用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力為主,作好加倍勤動腦、勤動手和積極參與的心理準備;作好接受新事物、積極配合和主動協調老師先進的教育方式、手段的心理準備。事實證明,如果能實現了中學教育戰略的這一步驟,那麼七年級新生會盡快地進入中學生角色,適應學段的“斷乳”,在今後的學習中主動、積極、創造性的學習。

  c 環境適應

初來乍到,人校兩生,七年級新生會對新環境感到短期的孤寂、不自在,這些都是正常的、暫時的現象,否則不成其為“新”生,因此學校在開學前要打掃整個學校的衞生,修理、油漆、粉刷好門窗、牆壁、課桌凳、電器等,佈置好教室和學校,做到窗明几淨、綠意融融、熱情洋溢,迎接新生步入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的新環境中。心理學有“先入為主”、“定勢效應”之説,這種“人”和“勢”在此便是新生將要適應的新與美的自然環境,更重要的是新與美的社會環境:在開學典禮上,全校教職工應全體參與,所有人員特別要注重自己的儀表和舉止,學校安排專人介紹學校歷史沿革、辦學成就等,帶領學生參觀校園,走訪部分教師。在入學教育中,班主任應讓本班學生逐一作自我介紹,儘早消除同學間陌生的感情隔膜,使他們儘快地相互熟悉,增進團結,成為學友。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旨在使七年級新生儘快適應新的環境,進入角色,儘快改變因陌生感而帶來的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懶散的精神狀態,培養他們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具有為在這樣好的中學學習、生活而驕傲的自豪感。

愛發牢騷是很多人的通病,很多學生總是埋怨上課有人説話,大家不熱愛集體,班裏學習氣氛不濃等等。其實這些學生都是“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看自己。當然看到別人的缺點沒什麼不好,關鍵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推卸責任,人總是這樣,對別人的要求高了,對自己的要求自然就低了。為了引導學生們自省,我召開了一次主題班會,題目是《班級有我》。

主題班會分為兩大板塊。第一板塊是“在這個班我很重要嗎”?讓學生自由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們認識到每個學生對於班級來説都是很重要的,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着班級榮譽,隨手扔一張廢紙,就能抹煞了全班的勞動成果;一個人不及格,全班的及格率就下降了兩個百分點。所以要嚴格要求自己,不給集體抹黑,要給集體增光。第二板塊是“我為班級做過什麼”?要求學生們回憶自己一年多來為班級做過的事情。不利於班級建設的默默地説給自己聽,記在心中;有利於班級建設的大聲地説給同學們聽。幾分鐘的思考之後,學生們依次到台上述説自己為班級做的貢獻。有些學生平時不關心集體和他人,無話可説,面露慚愧之色;有些學生默默地為班級做事,誰都不知道:窗台上的花是曉鳳買的,牆上的掛鈎是曉明拿來的,魚缸裏的水是曉穎定時更換的;而有些學生為集體做了很多事情,説都説不完。曉劍同學熱心助人,看到同學們沒有活動器械,把家裏的羽毛球拍拿來,看到住宿生中秋節回不了家,主動給同學們買來水果,以慰思鄉之情;曉楠同學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爭光;當曉蛟同學走上講台的時候,教室裏掌聲雷動,經久不息。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曉蛟是第一個為大家打水的人,也是一直堅持為大家打水的人;他經常幫住宿生買飯、買生活用品,任勞任怨,是班裏公認的活雷鋒。

這次班會對所有的學生來説都是一次心靈的盤點,大家開始思考自己在班裏的重要性,應該為班裏做點什麼。從學生們對他人投去的感激和敬佩的目光,從那陣陣的掌聲中我感到經過這次心靈的洗滌學生們定會有特別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