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師心得(通用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師心得(通用15篇)

幼兒園教師心得1

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以幼兒生活體驗為基點的動態生成開發、圍繞主題教育的線性開發、以區域人文資源為線索的發散性開發是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成功經驗。

一、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們以幼兒發展為本,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為原則,在實施省新編幼兒園教材的同時,對部分課程內容進行了本土化調整和資源開發。

(一)以幼兒生活體驗為基點的動態生成開發

幼兒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思想認識以及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言行,如幼兒發表的意見、提出的問題、甚至錯誤的回答等,都可以轉化為教學資源。貼近幼兒生活的課程資源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礎。教師要善於捕捉這一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下面以小班主題教育活動“過春節”為例,説明以幼兒生活體驗為基點的課程資源開發過程。

新學期的第一天,是農曆正月初八,下午孩子起牀吃完點心後,老師組織幼兒十分鐘自由談話。有一個小女孩突然問:“老師,我過年穿的新衣服漂亮嗎?”老師笑着回答:“真漂亮!”這下孩子們樂開了,他們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過年的新衣服,並眉飛色舞地説着自己過年高興的事。教師抓住孩子愉快的過年經歷和深刻體驗,以“過春節”為課程主題,開展了“製作春節飾品一壓歲錢一看除夕晚會一拜年一做燈籠一燈謎會一做元宵一愉快的春節經歷”等一系教育活動,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經驗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體驗春節的快樂;同他人交流思想表達心情,描述經歷;懂得過春節意味着自己又長大了一歲;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

(二)圍繞主題教育的線性開發

對以主題為線索的課程資源開發,我們採用“預設目標一收集素材一確定內容”的步驟來進行。如小班主題“鞋子”,我們的做法是:確定目標——豐富有關鞋子的知識和經驗,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和願望;初步感受爸爸媽媽及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加深愛父母和長輩的情感;學會保護自己的腳,學習自己穿鞋、繫鞋帶,提高自我服務能力。收集素材——各種款式的鞋子、各種材質的鞋子、鞋墊、鞋帶,有關鞋子的圖片、各種鞋子的拼圖及生產過程的接龍圖片,準備各樣的紙、剪刀、木質針、紗線鞋模布等創作材料,聯繫好鞋店、鞋廠、補鞋攤點。生髮內容——我知道的鞋子、鞋子怎樣生產出來的、鞋子有什麼用、穿合適的鞋子。

(三)以區域人文資源為線索的發散性開發

區域人文資源主要指特定的自然條件和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本地文化特徵,如文物古蹟、風俗習慣、自然景觀等。集美是風景薈萃的遊覽區,譽滿東南亞。這裏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布袋戲、高甲戲等;有遠近聞名的風味小吃;有歷史悠久的古蹟遺址等。對於區域人文資源的開發,我們主要採用發散的方式。如教師根據大班主題教育活動“我愛家鄉集美·集美風景區”,在內容方面作了這樣的擴展:美工區——利用美工材料表現集美風光、製作集美明信片、設計導遊手冊;語言區——投放小話筒、景點圖片等,讓幼兒當小導遊介紹景點;建構區——建造紀念碑等集美風景點的造型。

二、課程資源的整合

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面對收集到的豐富素材,教師要充分考慮到素材藴含的教育價值,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預期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課程資源開發落實到教育活動中,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資源整合過程。對此,我們作了如下嘗試。

(一)抓住要點、以點帶面的集中性整合

對於一些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的主題,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整個主題全部展現給孩子,這就需要抓住主題中的要點,通過要點的突破,讓幼兒“窺一斑以觀全貌”,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如在教育活動“嘉庚建築·紅屋頂”中,如果將嘉庚建築全部素材融人一次教育活動中,信息量太大,幼兒無法理解和掌握。通過集體備課,我們最終把着眼點落實到嘉庚建築中最具亮點的屋頂上。教師先讓幼兒欣賞一組“穿西裝、戴斗笠”、俊秀挺拔、偉麗堂皇的嘉庚建築,再重點賞析具有閩南民居特徵的紅屋頂,組織幼兒討論紅屋頂的外形特徵,引導幼兒欣賞美;然後教師幫助幼兒瞭解“戴斗笠”的紅屋頂的象徵意義,從中領會陳嘉庚先生的人格精神。同時作為面上的擴充,設置了相應的語言區、建構區、表達表現區、認知聯想區等,投放一些嘉庚建築的圖片、CD資料和製作、表演等材料,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主探究。

(二)以主題教育為主要形式的內容整合

以主題教育為主要形式對教學內容加以整合,就是在一個主題教育目標的統領下,以主題教育活動來落實教育內容,這樣可以同時達到教育目標整合、教育內容整合、教學手段整合,極大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益。如中班主題教育活動“家鄉的樹”,從健康領域來説,主要是讓幼兒知道樹對人的好處;從語言領域來説,要求會創編簡短的關於樹的故事,會介紹自己的作品,清楚地表達自己關於樹的想法和感受;從社會領域來説,要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積極參與植樹活動,增強環保意識;從科學領域來説,瞭解花草樹木的作用,知道樹木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知道保護樹木的方法;從藝術領域來説,樂意學習有關花草樹木的歌曲,用樹葉、樹枝等材料進行創作活動。

(三)以優化學習方式為目的的`綜合性整合

組織幼兒走出幼兒園收集學習資料、參觀、訪問、遊覽、相互交流,這種開放的學習方式有利於豐富幼兒的生活經歷,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識。我們改變單一傳授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走出封閉的課堂空間,注重優化學習方式,整合課程資源。

集美有一個八閩重鎮——灌口,有着久負盛名的特色小吃。怎樣讓幼兒既能很好地瞭解家鄉風味小吃的豐富多樣,又充分體驗家鄉風味小吃的可口精美,從而深刻感受到長輩們的聰明才智和辛苦勞累?單純依靠課堂上教師教、幼兒聽是不行的,必須讓幼兒去實踐、去體驗。於是,教師組織了幼兒到灌口小吃一條街參觀訪問,還品嚐了老牌的牛肉羹、特製的沙茶麪、純正的土筍凍等,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瞭解灌口主要風味小吃的名稱、味道、外形特徵。接着,請家長配合查閲有關資料,幫助孩子瞭解家鄉風味小吃的製作和烹飪過程。這樣,孩子們對家鄉小吃就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策劃開展了“灌口美食節”活動。

(四)連接素材與教材知識點的拓展性整合

幼兒園教材是教師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資源,是幼兒獲取系統知識的主要材料。但教材不可能考慮到各地的差異,所以,教師要善於連接現實生活中鮮活的素材,與教材知識點有機結合。如教師在使用省編幼兒園教材大班主題教育活動“美麗的服裝”時,根據幼兒的興趣,及時增加了手工活動“小小的服飾”;在組織小班健康活動“學着做”時,教師根據幼兒成長的需要開展了主題教育活動“我真能幹”等。這樣不僅豐富了教材內容,還提高了教材的教育功能。

大自然、大社會和幼兒本身就是幼兒教育的源頭活水。只要我們以現代幼兒教育觀念辯證地去開發和整合,定能做到課程資源的最優化。

幼兒園教師心得2

幼兒自主學習是以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發展幼兒個性為宗旨,以更好的發揮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在必須的環境中,幼兒按自我的意願主動地學習,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新課程陶藝活動中教師在努力摒棄以往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你説我聽,你示範、我模仿”的強調被動理解舊模式時,又應如何充分調動幼兒的用心性,發揮幼兒在認知、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陶藝的主人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乃是激起學生對所學的資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可見,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一,變灌輸為感悟,變説教為體驗,使幼兒全面發展。所以,應對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活動中教師要善於做到創境激趣、以趣激學、引導幼兒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自主地探索獲得知識。

1、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

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於優勢地位。利用直觀演示法能夠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們運用電教設備再現教學資料情境或收集與資料相關的實物、圖片創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進行自主學習。

如:在陶藝製作《各種各樣的汽車》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汽車的模型玩具、圖片,並佈置了《中華汽車展》環境,幼兒在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生了興趣,以愉快的情緒用心參與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樣的汽車中來。

由於每個幼兒對汽車都有必須的認識,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在製作中,十分自如,用心主動,想象力也十分豐富。於是,一輛輛形態各異,造型可愛的小汽車便呈此刻大家面前。

2、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

幼兒愛聽故事,老師能夠藉助故事的魅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簡單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為幼兒自主學習帶給了條件。

如:在製作浮雕《神奇的手》時,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呀,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呀,樹林裏呀……”。

透過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的慾望十分強,小朋友們個個製作出了他們心中的完美世界,有的幼兒製作出了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製作出了“手”汽球,有的製作出“手”花瓶……。

3、小品表演,創設實踐情境。

愛表演是幼兒的天性,他們每當在表演情境中,十分興奮,會產生強烈的表演慾望,容易融入主角學習的情境中。如:有一次,在小品《可愛的貓》中幼兒們用自我的身體語言來表演貓在不一樣時候的神態和表情。

快樂的表演和模仿使他們不僅僅感受到快樂,同時進一步瞭解貓的形象和生活習性。在實踐基礎上,幼兒製作陶藝《貓》時體現了更豐富的資料。作品中有睡覺的貓;有玩耍的貓;有生氣的貓;有高興的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直接體驗。

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使教育資料具體化,更能使幼兒從簡單愉快的氛圍中領悟道理,學到知識,到達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二、大膽放手,給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

波利亞曾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我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為幼兒主動學習帶給時光與機會,讓幼兒與環境、與同伴、與老師等之間進行多維互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努力去發現,探索新知,學習新知,同時也學會學習,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給幼兒親身體驗感受的機會。

綱要中指出:幼兒美術活動應以幼兒為本,應注重活動前的體驗,讓幼兒在實地、實物、實景、實情中進行情感受體驗,發現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感受力。如:在《蔬菜》製作中,我先讓幼兒參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並讓幼兒參與佈置“蔬菜天地”環境。並引導幼兒用各種方式進行自由探索。

我除了引導幼兒用眼觀察、用手觸摸,用鼻子聞,並鼓勵幼兒剝開豆夾、剝去芋頭的皮、切斷蓮藉等方法“解剖”蔬菜,還引許幼兒邊觀察邊與同伴交流討論,使幼兒充分體驗、感知蔬菜的特徵。幼兒説:“黃瓜摸上去會刺刺的”“空心菜的梗中間有個洞”“蓮藉切開有許多洞洞”“芋頭愛穿一件衣服”“四季豆長得像泥鰍”“青椒長的像燈籠,中間是空的,裏面有很多的籽……”這是多麼生動,真實的體驗啊!幼兒透過自身的用心探索,獲得了有關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徵以及內部構造等知識,為幼兒的陶藝創作積累了經驗。

2、給幼兒自由創作的機會。

在陶藝製作時幼兒能夠用自我表達的方式,來塑造不一樣的藝術造型從而讓幼兒能自由表達自我的情緒、情感及思想等。因此,教師要為幼兒陶藝創作帶給多種展示方式,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根據自我的興趣及水平來表現、交流、分享。

(1)給幼兒自由選取表現形式的機會。

如:在《蔬菜》製作中,允許幼兒自由選取表現形式。能夠製作成平面的、立體的、組合的。

(2)給幼兒自由選取不一樣材料進行組合的機會。

如:為幼兒帶給了牙籤、棉籤、廣告顏料、橡皮泥、各種色紙、卡紙等各種材料,允許幼兒根據自我的喜好選取,調動幼兒的學習用心性。

(3)給幼兒自由結伴的機會。

在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選取同伴進行合作,允許幼兒個人創作。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度大了,學習的用心性也提高了。

三、啟發、引導,促進幼兒自主學習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同時,幼兒是一個個體,個性不一,潛力有別,知識經驗缺乏或認知策略不當,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於困境,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老師的適當引導。即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點撥,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提出問題,起輔墊導向的輔助作用。

1、當學習活動出現困惑時,教師提出問題給予適當的點撥。

幼兒在製作陶藝中有時會被單調的製作手法感到厭倦和困惑時,會對學習陶藝失去必須興趣。此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點撥,能為幼兒掃清參與學習的障礙,以將鼓勵幼兒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學習。當然,我們説得“點撥”不是傳統的講授法而是強調幼兒的主體性,注重啟發式,在幼兒踮着腳且夠不着的狀況下,教師給予點撥。如:在一次製作《蝴蝶》活動中,毛毛用陶泥來做蝴蝶的身體,按以前的方式我們還會同樣的材料來製作它的翅膀。這時她説:“還用陶泥做蝴蝶的翅膀那多難看!”她開始表現出焦慮和困惑,同時失去了製作的興趣。這時,我對她説:“我們還能夠利用哪些東西來做它的翅膀使蝴蝶更漂亮?”經我的啟發,她在區角找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材料,透過不斷的嘗試,最後用透明塑料薄膜來當蝴蝶的翅膀,毛毛解決了難題,同時在突破了舊模式時也獲得了成功。教師的適時介入,給予點撥,次引發幼兒繼續學習、探索的興趣,並讓幼兒明白了陶泥與其它材料共同製作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

2、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繼續參與學習的興趣。

在活動中,教師可提出問題創設情境,啟發幼兒想象與創造,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推向新的高潮。而我們教師所提的問題應能引起幼兒探索的需要,能激發幼兒自主學習,同時能讓幼兒運用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能將原有經驗和獲得的新知識整合起來,促進各方面潛力的發展。如:在製作頭像《搞笑的表情》,當幼兒造型好頭部的輪廓時,我就提出了啟發性的問題:“在你哭的最悲哀的時候眼睛會怎樣?”“生氣時又有什麼變化?”“個性高興時臉又會怎樣變”……幼兒在這些語言的啟發下,思維得到拓展,出現了創作的高潮。製作出了各式各樣的臉部表情:有的笑的彎了嘴;有的哭的腫了鼻子;有的生氣的五官都皺在了一齊……。

3、正面評價,增強幼兒自主學習的信心

信心是幼兒發展的推動力。評價的科學合理,能夠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用心性。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問題,發表意見,才有新的發現和創新。我們要本着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把評價核心放在推薦性的指導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的創新思想和動手潛力等多方面的潛力上。對幼兒活動中的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用心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鼓勵、表揚、讚賞的評價語言對幼兒具有神奇的激勵作用,不僅僅能激發幼兒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投入學習,而且能讓幼兒在不斷受鼓勵的情感體驗中樹立參與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給予誇獎。

幼兒的世界是幼兒自我去探索去發現的,他們自我所探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們自我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更多地給幼兒以自由,讓他們有進行創造活動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裏,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用眼、手、腦去發現、去創造,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幼兒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記得剛開始來幼兒園工作時,我什麼都不會,天天圍着孩子轉,而不是孩子圍着我轉,但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懂得了許多以前不懂不知道的事情,也學會了怎樣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也學會了做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讓孩子更加喜歡你,記得前不久有位朋友問我,你天天帶小孩辛苦嗎?小孩哭鬧了,你怎麼辦?我當時就面帶微笑的告訴她在社會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辛苦不累的,雖然累,但是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充實很滿足,我的笑容來自於這羣活潑可愛的小孩子,因為這羣孩子我的笑容從沒有離開過,只有你真正付出的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讚賞。

以前每當孩子哭鬧時候,我就會特別煩特別累,甚至不想從事這份工作了,但這時我自己總會在心裏默默的安慰自己説這都不是事,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只有什麼事是你不願意做得,時間久了孩子們熟悉了就會習慣的不管做什麼才開始都會有一個適應期,這個期間過來就會慢慢習慣,並且喜歡,所以每當煩惱或者不開心的事情向你走來時,你都要學會心靈的安慰,自我安慰也是得到進步的第一步法。

孩子們一張張青春的面孔,孩子們的熱情,孩子們的愛,已經温暖了我的心,我清楚的知道我從事的是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所走的是一條充滿青春氣息的綠色道路,我在給孩子們的愛應該是真摯的、無私的愛,在孩子們生病需要關心的時候最需要爸爸媽媽給他們帶來關心、呵護,同時也需要老師悉心的照顧、關心着他們,我知道孩子們需要老師帶給她們美麗的笑容,同時我也知道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能把這種壞的情緒給孩子們,孩子們的心靈是最純淨的海水,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真、善、美”,的童話,所以有不開心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要在他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張善良充滿微笑的臉,每當我走進幼兒園都要換一個角色,不再是女兒,而是孩子們最好的朋友,孩子們最喜愛的老師。

生活對於我們每個人在世界上來説都是重複着昨天的節奏,而我要告訴生活,我愛上這羣吵鬧孩子,因為這羣孩子,我更加我愛上了這份幼教工作。

幼兒園教師心得3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論語》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60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27年,畢加索一生共創作2萬多件藝術作品。如果不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對所從事的工作感興趣,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嗎?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自願的去鑽研學習,並能激發出驚人的毅力和勤奮,使其以專著的經歷、忘我的精神從事這一活動。幼兒對繪畫有一定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大多伴隨着活動的開始而開始活動的結束而終止,猶如曇花一現。所以需要老師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加以培養,使之保持持久。因此,如何培養兒童學美術的興趣是值得當前美術教師探索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喜歡色彩鮮豔,形式新穎,富於情趣,心其移動的教學內容。根據之一特點,在選編教學內容,要由簡到繁始終遵循趣味性的原則。

動物是幼兒的朋友,如《快樂的金魚》、《烏龜一家》、《娃趣》、《我的大象朋友》等是幼兒所喜愛的內容。生活是繪畫的源泉,動畫片中的人物和情節也引起幼兒的興趣。如;《早操》、《跑步》、《郊遊》、《我的爸爸和媽媽》、《馬路上的汽車》、《三個和尚》、《阿凡提》、《恐龍世界》,這許許多多有趣的繪畫內容,極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繪畫的興趣,促使有認真地完成作業。

手形畫和手紋畫極富童趣,對幼兒更具吸引力。利用手形當畫具,通過手指的造形,稍加增減造型和塗色,一幅情趣盎然的兒童畫躍然紙上。在擺手指的繪畫過程中,幼兒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感受繪畫的情趣,在許多手形畫教材中,篩選出幾種有聯繫的內容進行組合,使之成為系統化單元式教材,更具趣味性和情節性。如:《秋天的樹林》、《農家樂》、《海底世界》、《和平》、《有趣的動物頭像》。每一單元做四至五個練習,在進行單元化教材的選編過程中,充實進許多趣味性強的畫種,如:剪紙畫、染紙畫、紙板畫、實物拓印畫等。

中國畫,是祖國畫壇上的奇皅,是國之瑰寶,用毛筆畫畫對幼兒卻是難度,但也有着神祕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由於中國畫神奇的魅力和獨特的用筆、用墨方法,這會深深的吸引和鼓舞幼兒。在作畫過程中,幼兒會始終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畫之中。

二、教學方法的趣味性,是培養幼兒繪畫興趣的重要環節

幼兒都喜歡聽故事。為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在引導觀察範畫時,把畫面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將給幼兒聽,把引導觀察這一關鍵教學環節,變成了又聽故事又觀察的形式,是幼兒變被動觀察為主動觀察;有時在出示範畫之前,可用猜謎的形式引出主題,或者把繪畫內容編成兒歌讓幼兒根據兒歌內容畫畫等。例如意願畫《歡樂的池塘》,這課是讓幼兒聽故事畫畫。“在以美麗的池塘裏注着快樂的青蛙媽媽和孩子們,他們有許多好鄰居,有螃蟹大哥,有烏龜大叔,還有許多小魚弟弟。有一天鴨媽媽帶着孩子來池塘作客。他們唱歌跳舞真快樂。”由於採用了適合幼兒特點的趣味性教學方法,這種於教育與遊戲之中的方式,對幼兒來説是極其重要和有效的,這不僅使幼兒的繪畫能力、審美情趣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蘇彭城小朋友,每次繪畫作業等能用生動的故事情節講述出來。而且又獨到之處。在畫貓頭鷹時,範畫上面有一隻貓頭鷹,這位小朋友畫了兩隻貓頭鷹。一大、一小翅膀打在一起,像是拉着手,大貓頭鷹站在樹枝上,小貓頭鷹在空中懸着。蘇彭城小朋友説:“這隻大貓頭鷹是媽媽,他教孩子學降落呢。媽媽用翅膀拉着孩子,是怕孩子掉下去,現在媽媽落下了,孩子還沒落來。”有的幼兒問:“小貓頭鷹的爸爸呢?”,蘇彭城回答:“爸爸沒有來,在家裏做飯呢。”多麼天真的想法,多可愛的孩子。

三、培養兒童的生活情趣,激發他們學美術的興趣。

美術是一門藝術,它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它能給人一種嚮往及無限的樂趣。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幻想.生活美是兒童進行美術創作的主要來源。絕大多數兒童總喜歡錶現旅遊、課間、家鄉、太空、海底等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題材,這説明兒童對錶現自己的生活題材是非常感性趣的。因此,讓兒童在美術課中充分表現自己的生活題材,激發兒童的生活情趣,是培養兒童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我在國小美術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參與豐富的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培養孩子們的`生活情趣,讓他們品嚐生活的樂趣。例如,我在教《秋遊》一課之前,正好是學校組織學生去杭州秋遊,在遊玩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他們仔細觀察周圍的景物,並和他們討論秋遊的感受,孩子們爭先恐後、興致勃勃,發言十分踴躍,回校後,他們把秋遊時所見所聞的真實感受用線條、色彩等美術語言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作業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這樣,兒童在感受、體驗自己生活樂趣的同時,也激發了美術創意,培養了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培養兒童創造作品的能力,激發們學美術的興趣。

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美術教育是對兒童進行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教育。調查發現,對學習美術缺乏興趣的往往是那些不善於創造作品的學生。我在美術教學中,善於發揮兒童的創造性,把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建立在讓他們學會創造作品的基礎上。例如,我在上《拔蘿蔔》一課時,發現一位學生畫了這樣一幅畫:老公公、老婆婆和幾個小朋友一起拉着蘿蔔葉子拔蘿蔔,結果蘿蔔沒拔起來,卻把蘿蔔的葉子拉斷了,大家都摔了一跤。這幅畫雖然與拔蘿蔔的故事相去甚遠,但我覺得這位學生的想法既合乎情理又與眾不同,至少這種創造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於是,我因勢利導,積極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孩子們大膽想象,結果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説明,一旦孩子們的創造性得到發揮,學習的興趣將會大增。由此可見,要讓兒童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學會創造作品。而目前,一些教師過分強調讓學生臨摹他人的作品,不夠重視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創造性,這是導致兒童美術創造力不強,學美術的興趣不濃的一個重要原因。美術教學必須“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五、提高動手能力培養繪畫興趣

培養幼兒用繪畫和手工充分表現自己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發展幼兒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術工具及材料的技能是幼兒美術教育的任務之一。幼兒的繪畫、泥塑、剪紙、摺紙及廢舊物利用,手編、布工等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無一不是在手的協調操作下進行的。因此,幼兒園的美術教學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小畫家亞妮從小跟爸爸學畫,家長外出,她就在家畫這畫那,她喜歡猴子就反反覆覆畫猴子,四歲左右就能畫出各種姿態的猴子。前不久測查的12.5%動手能力強的幼兒,據瞭解,有2/3的幼兒入園早(22.5歲),從託班就開始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捏、撕、貼、折、塗等,延續至中班,動手習慣逐漸形成,1/3的幼兒自幼受家庭薰陶,有的愛畫畫,有的愛剪紙,有的喜歡製作玩具。可見,教幼兒從小開展一些簡單的剪剪、畫畫、貼貼等美術活動,將有利於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

六、增強幼兒對繪畫的自信心,保持繪畫興趣的長久性

幼兒天生對繪畫有興趣,但這一興趣不穩定,在遇到困難活看到其他新鮮實物時容易轉移和失去。為了讓幼兒的繪畫興趣保持長久性,應注意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1、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幼兒對繪畫的自信心

“大膽、自信、仔細、多練。”“看着難,畫起來就不難了。”“不怕畫不好,就怕你不畫。”這幾句格言是教師為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經常用一鼓勵幼兒的話。逐漸的這些格言變成了幼兒的行動和幼兒的話語,經常能聽到幼兒在繪畫活動中輕聲説:“看着難,實際上不難,是嗎?”“對,看着很難,實際畫起來一點也不難,只要認真就能畫好。”

有的幼兒由於性格內向,自信心不強,在繪畫活動中表現不積極,有的乾脆不畫。為了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教師在講解示範繪畫方法時,把整個畫花分解成幾個部分來講解。語言帶有鼓勵和啟發性。“這幅畫看着難一些,我們把它分開看,一部分,一部分的畫,一點都不難,老師相信,每位小朋友都能畫出很美麗的畫。”

在講評作業和巡迴指導的過程中,一肯定幼兒的成績和鼓勵幼兒大膽作畫為主,一巧妙的方式指出幼兒繪畫中的不足。例如“××小朋友很聰明,畫得真好,如果這裏再添上幾筆就更好了。”“今天,全班小朋友都畫得很好,老師很滿意,很高興。”尊重和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是每一個又教工作者的責任,長期堅持讓幼兒在成功和自信當中學習,幼兒會把教師當作知心朋友,教師能更易於引導幼兒去探索和學習,使幼兒的繪畫興趣長久的保持下去。

2、抓住時機,及時教育,來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每次辦幼兒畫展,幼兒間的討論,家長的議論,誰畫得好,誰畫得不好,使得到好評的孩子美滋滋的,沒得到好評的孩子情緒低落,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響着幼兒的學習態度和效果。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抓住時機,在幼兒間展開“我畫得好,小朋友畫的也好,都要繼續學習”的討論,幼兒間你一言我一語的相互鼓勵着,教師把幼兒零散的語言,一總結性發言的形式肯定幼兒的成績,鼓勵引導幼兒繼續大膽畫畫,使能力稍差點的油而不失去信心,能力強的幼兒不至於驕傲,樹立更高的學習目標,讓全體幼兒在自信和成功中感受喜悦。

幼兒園教師心得4

有些寶寶一開始就不喜歡去幼兒園,時間長了就喜歡上幼兒園,而有的寶寶一開始可能是對幼兒園的好奇,也願意上幼兒園,時間長了覺得不新鮮了就開始鬧着不去了。那麼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去幼兒園呢?

一、社交能力弱。

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裏玩玩具外,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

二、自立能力差。

孩子入園之後需要自己學會上廁所、吃飯、穿衣。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備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肯定會感到不安。

三、表現不佳。

有的幼兒因為學習表現不好經常遭到老師的批評;有的幼兒好勝心強,特別在意老師的讚揚,一旦老師批評或責備他,他就會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學;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係,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父母親可以對症下藥,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開導,消除他的恐懼症。

讓寶寶愛去幼兒園的方法:

有的寶寶剛上幼兒園,對父母的依賴性還很強,這就導致他們不願意去幼兒園,每次要去幼兒園就開始哭鬧,其實想讓孩子在幼兒園裏開心地度過,父母可以運用一些小的策略,而不是常見的錯誤做法。

1、上幼兒園前,先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裏開心地玩,下午放學時,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這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親並沒有扔下他不管,他還會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學時,如果母親向兒子訴説她對丈夫的.種種不滿,而尚未懂事的兒子無法理解這些複雜的問題,在這種處境下去幼兒園,就容易產生焦慮與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高興的樣子,以免讓孩子在幼兒園裏為父母擔心,這可避免孩子因為你的苦惱而加重他的焦慮。

3、一些父母因為孩子捨不得他走,但又要趕着上班,只好偷偷地離開幼兒園,這種做法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與害怕,因此父母親最好在幼兒園裏安頓好孩子,讓他感到放心,然後再離開。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讓你離開,你的態度一定要堅決,否則孩子容易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利於焦慮的消除。

4、父母親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叮囑他要聽老師的話,要守紀律,要懂禮貌,唱歌時要大聲,畫畫時要畫大些,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也會使孩子感到無法達到要求而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

5、還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裏好玩的玩具和積木吸引他們,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對母親依賴心理過重,可讓爸爸送孩子上幼兒園。

如果孩子賴在牀上不起,對父母撒謊“我今天肚子痛、頭疼,不想去幼兒園”,或者乾脆拿哭鬧作為殺手鐗,不肯讓父母離開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堅持送他去入園,可以先跟幼兒園的老師聯繫一下,瞭解孩子最近一段時間在學校的狀況,找出他不願意入園的原因。

幼兒園教師心得5

時代的發展對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角色和任務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研究型的老師”成了幼兒教師即將面臨的現實要求。這不但對教師本人提出了個體努力的發展方向,也是對幼兒園提出了新一輪的工作重點。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基地之一,應當切實地承擔起這一重擔,為有效地解決新的教師角色要求和現有教師整體素質不夠的矛盾提供新的途徑。然而,正如在《幼兒園教研工作現狀分析》一文中提到,幼兒園的教研工作還存在着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説教師缺乏積極的參與態度以及教研活動實效性低的問題,這一些都嚴重地阻礙了教師個體的專業化成長,從而也阻礙了幼兒園教研活動對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推動力的發揮。

我認為在幼兒園教研工作中積極拓展思路,是改變現狀,充分發揮其在提高保教質量和師資素質方面獨特作用的關鍵所在:

一、促成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專業化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目標

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具有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識、情景知識等相應的教育實踐性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較廣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如哲學、數學、物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因此,幼兒園要通過教研活動激發教師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培養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在教研活動中不但要引導教師在實踐性知識上的日益豐富,同時,也要積極引入或者引導教師吸收各科知識,努力培養“通才”和“專才”相結合的人才。如幼兒園在開展教研活動中,可讓教師推薦自己平時讀到的好文章、好書,可以是教育類的,也可以是非教育類的,在教研活動中向大家講述其主要的或者是精闢的觀點,擴大教師的知識面,促使教師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培養了教師提煉觀點、清楚表達的能力。

從教師的能力結構角度而言,幼兒教育的發展,對幼兒教師的能力要求逐漸呈現多元結構化,包含了教育幼兒的能力、教育活動的組織能力、教育環境的創設能力、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教育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教研活動也要適應這種多元化的要求,從內容和活動形式上去體現和促成教師能力結構的專業化。在教研活動中,幼兒園可開設一些有益的教研活動,如開展“首席講師”活動,請教師自願或者輪流擔任,負責活動內容的選定,活動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動中的引導發言和總結性陳詞等;也可以由教師自願組合選題,合作收集相關資料,向大家做“小小講座”。通過此類活動,教師的合作、組織、表述、反思等能力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開展生成式的教研活動,引導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隨着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生成活動觀”已經深入人心,同樣,“生成活動觀”也適用於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富有實效的教研活動應關注教師當前工作中正在面臨的需要和困惑,採取“隨機研究”的方式進行行動式研究。比如説,在新學期開始,小班組的老師肯定有着各種難以解決的困惑,於是,教研活動便可以此為中心問題,引導教師進行分析和出謀劃策;在面對幼小銜接工作上,大班組的教師可能有更直接而深刻的感受,如何在日常的教學中融入幼小銜接的教育目標呢?教研組如果能及時組織相關教師進行主題性的討論,商量對策。這樣不但能及時幫助教師解決實際的問題,還可以形成一種互助合作的氛圍,還可以促使教師在集體的反思中成長。

在開展這種生成式的教研活動,我認為應需要注意幾點:

1、教研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關鍵。教學管理者要不斷地深入教育現場和教師的心靈,通過觀察教師的教育實踐、與教師對話、分析教師課後反思、教育筆記等文本資料、綜合反思等過程來發現教師的.這些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2、積極反思自身教育實踐工作是生成式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美國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生成式的教研活動的組織者要積極促成教師間的討論、分享等集體性的反思,幫助教師在實現個體經驗的“橫向流動”的過程中,同時,積極尋找自身的教育經驗與相關的教育理論的聯繫,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教育行動理論,實現在專業化角度上的“縱向流動”。這也就是我們所説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3、生成式的活動與預成式的活動相結合。提倡生成式的活動,並不意味着完全抹殺預成式活動的作用,多元化的活動方式,才能滿足教師的短期和長期的發展需要。

三、在教研活動中實施教師個性化成長策略。

促成幼兒個體富有個性的成長是新《綱要》的重要觀點,這一要求首先應轉化為對教師的要求。因為,首先,在孩子身上處處折射着教師的影響,什麼樣的老師出什麼樣的學生;同時,對教師來説,她也是一個發展成長中的個體;再則,在改革的衝擊下,幼兒教育更加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個體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而創造首先就是一種個性化的展現。

我認為,要促進教師的個性化成長首先是瞭解個性,其次是促進個性的積極發展。通過教研活動的一“推”一“引”,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富有個性化地成長:

營造寬鬆的教研氛圍:如果教學管理者在活動中,能夠積極營造平等、合作、欣賞、分享的氛圍,消除教師的緊張和依賴心理,使教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一方面能讓教師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利於自己深入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個性、特長和需要。

推崇對話式研究:一言堂的教研、灌輸式的理論學習,並不能讓每一個教師展現真實的自己。只有通過溝通和交流,教學管理者才能瞭解教師心中所想,心中所需,也只有在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具體情況後,教學管理者才能進行分析,給予相應的建議,幫助教師選擇適合於她們的方式。這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在雙向的交流中,彼此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最終使得教師能夠將各種建議內化為自己的認識。這種基於每一個教師不同的需要上進行的對話,是個性化的,其影響也將是個性化的。

積極的期望和無窮的挑戰:皮格馬利翁效應證明,積極的期望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積極的期待表現在充分肯定和欣賞每一個教師的特點,為個性化的創造活動提供自由空間。如幼兒園在開展各類教師技能比賽活動中,可設立不同的獎項,如親切互動獎、快樂參與獎、創意活動獎等,以此來激勵教師不同教學風格和特色的形成。同時,還要根據教師不同的個性,為其設定相應的任務,讓其在挑戰中積極地學習,大膽地創造,不斷地超越自己,從而引導其主動地、富有個性地發展。我認為,有的年輕教師在教育實踐和教研活動中,如表現出非常強烈的創造能力,可讓其勇擔當重任,為全園的教師樹立了一面勇於創新的旗幟。有的教師教育理論根基紮實,同時擁有多年的工作經驗,在工作中磨練得善於表達,可讓其積極承擔課題的研究和講座、教研的組織工作等。在不斷的挑戰中,使其長處更長,自信心大增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方面的進步。

四、積極創新教研活即動的形式。

説起教研活動,大家都會浮現出這樣一些畫面:園長和教學管理者口若懸河地介紹着某種新教育理論,底下許多老師在奮筆疾書地記錄;或是當園長或教學管理者提出某一個教學方面的中心議題後,請大家發表意見,結果常常出現冷場的情況;觀摩教學後,大家課評活動時,有的不知從何講起,有的又怕講得不對…這些場面對我們來説,太常見了。除了教研活動的主題脱離大家的需要外,形式的單調可能就是導致教師缺乏參與熱情,教研活動缺乏實效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年輕教師在一本正經的教研活動中往往顯得戰戰兢兢。

其實,如果我們不再把它作為一種形式化的工作,只是把教研活動作為一種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的一種手段、途徑,也就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近來,也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在關注這一點,一些新的觀點被提出來,許多新穎的活動方式也在逐漸被引入我們的教研工作中:

參與式學習:如:深圳有一家新幼兒園,敢於讓全園的教師自由組合,自選課題,對市內外幼教同行開通了互動式論壇。這個極富挑戰性的任務,對每個教師來説都是一種激勵、一種磨練。可能就是這家幼兒園敢於創新,讓教師們在行動中逐漸向專家型教師發展,現在她們在教研工作方面碩果累累,社會聲望也蒸蒸日上。

頭腦風暴法:其實也是參與式學習的一種,這種方法現在教研學習等活動中用得很多,其新穎的方式激發參與者的極大參與熱情。當然,這種方法在具體運用中也有一些相對的適應性,較適宜用在討論一些新話題或者由來自不同羣體參與討論某一話題。

自我捲入式研究:許卓婭老師認為,老師可以通過研究自己、瞭解自己,來了解兒童,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師自我的發展,又能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比如説,在反思一種教育行為的適宜性時,可以讓教師們把自己當成孩子,融入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現在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研討和學習中特別推崇這一種方式。

“聲東擊西”式:教研活動可以不就教育論教育嗎?當然可以!另闢蹊徑,從教師們有興趣的事情上中發展我們期望的能力,正如王瑜元老師説的:要“跳出幼教的圈子看幼教的問題”。我園也嘗試過一次由“跳蚤”引出的研討,這其實是探討一個心理學現象對我們教育的啟示。

“為什麼跳蚤再也不想跳出來,也跳不出來了呢?”這個話題讓大家覺得無比新鮮,尤其是一些平時不敢在羣體中發言的年輕教師都非常踴躍,那一次的教研讓大家暢所欲言,還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但是,當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迴歸教育本質上,還需要教研組織者巧妙的引導將兩者相結合,使一切變得水到渠成。

同時,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搞得有聲有色,已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其許多生動有趣的培訓方式完全可以值得我們借鑑,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説,教研也是一種人力資源培訓。著名的海爾企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人力資源的培訓和企業文化的營造。他們的興趣融入式全員參與和聖經法的模式就類似於筆者在前面提到的“聲東擊西”式,摒棄説教,把一些理念糅合在大家感興趣的身邊事物中,便能自然地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此外,他們的“變貓為虎”的方法也頗有意思,善於把一件普通的事情高深化,以新的語言、新的角度,甚至是誇張地對一些傳統的觀點進行闡述,而正是我們一般教師最缺乏的能力。在我們的教研活動中,也可以鼓勵教師自創和運用一些教育術語來描述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經常性地嘗試象一個幼教專家一樣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這種心理暗示的方法對教師在專業成長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教研活動當然也可以是集體的、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一對一的對話,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只要在教研活動目標的引導下,能吸引大家的積極參與,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大家發展,就是可以產生實效的教研活動。

幼兒園教師心得6

近年來,實驗國小幼兒園名聲鵲起,享譽全市。從一排簡陋的平房發展到現在的一座20xx平方米的教學樓;從三、五十名幼兒到現今的500名幼兒;從三名教師到如今的34名高素質教師。一所高標準的幼兒園正在發展、升騰並不斷壯大着,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一份收穫就有一份付出,幾年來的發展歷程,印證着園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堅實、豐碩的創業足跡。

一、強化學習,鍛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我們幼兒園的辦園宗旨是:讓每個兒童擁有幸福快樂;園訓是:作紅燭點燃智慧之光,化甘露育人類花朵成未來精英;並將培養健康活潑、自主創新、樂羣合作、有愛心合作的新時代兒童,作為最終的育人目標。

為將以上辦園理念轉化為每個教職員工的自覺行動,滲透到幼教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園狠抓了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學習和教育理論學習,深入學習《教師職業道德》,學習“賞識教育”理論及一系列的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促進了每一位教職工從根本上熱愛幼教事業,呵護幼小心靈,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以自己的青春和愛心托起明天的太陽。

加強名園建設,教師的業務素質是關鍵。為此,我園堅持把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一支愛學習,善思考、肯鑽研、敢於探索的幼教隊伍作為一貫的治學原則。

為了給老師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近幾年來,先後投資十餘萬元,添置了計算機,打印機,電視機,影碟機,以及大量的圖書影碟等學習資料,今年,又投資10萬餘元鋪設了高檔次的活動地面,並新購置了二台品牌計算機和打印機,加強了硬件建設,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同時,還定期的派出精幹人員外出學習考察,還組織全體幼兒教師到青島和濟南等地的十佳幼兒園參觀學習,聽取幼教專家的研究報告,把幼教前沿的先進教學理論和模式帶回來,結合本園實際,拓寬幼兒知識面,實施主題性教學,真正達到幼兒智力開發的目的。

近年來,一次次的開放周活動在幼兒園舉辦成功,並受到社會和家長的讚譽。

為了加強教育環境建設,全體教職員工利用節假日和晚上的休息時間,憑藉自身嫻熟的業務技能和極具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將滿腔幼教情懷盡情揮灑,剪出了滿園柳枝,鶯歌燕舞;塑就了豬兔鹿馬、滿堂生機。

牆上的多幅圖,玻璃窗上的多幅剪紙,都有藴涵了全體教師的滿腔愛心,都展示了全園教職員工的素質才能。

二、使用“南風法則”,進行科學管理。

首先,園領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強調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尊重人,注意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幼兒園是一個人員組成較為特殊的羣體,全是女教師。她們心細、臉薄,自尊心強。考慮到女教師的這些特點,園長使用“南風法則”,(南風很温暖),尊重她們、體諒她們,以教師為本,管理中無不滲透着人情味。

當某一個教師生病或者遇到什麼問題時,最着急的是園長。記得去年秋天,幼兒園的李素秋老師走路不小心,崴着了腳脖子不能走路時,兩位園長着急的抓醫問藥,使用自己的私家車拉着這位老師到處拜訪高明的醫生,而且每天都買上慰

問品到李老師家探望,使這位老師深深的感動,傷還沒有全好,就信心百倍的站立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諸如此類的事件,幼兒園經常發生。

另外,幼兒園實施民主管理,認識到管理中居於主體地位的是全體教職工,因而,管理的制度、措施、策略,均以符合教職工的發展需要為目標。

並由教師參與制定實施。比如,教學計劃,衞生管理措施等等,都有保教人員參與制定。當教職工認識到自己有管理的主動權時,她們就會轉變對工作的態度,自發地做好本職工作,即使工作很累,也是累中有甜。

其次,幼兒園建立完善各種制度,實施科學管理。

幼兒園實行聘任制,校長聘任園長,園長聘任老師。以人的管理,建立“三制”:教師聘任制,績效考核制,末尾淘汰制。

幼兒園和其他行業一樣,要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現狀,不僅要保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更重要的是激勵教師不斷提高各種素質和能力,提高辦園的整體水平,在改革中求發展。

為此,幼兒園實施教師聘任制,科學設定招聘考核程序,達到競爭擇人,任人為賢,在全市範圍內招聘了一批高素質年輕化的優秀教師。

對於教師的業績,實行考核制,也就是對教師崗位工作進行考評,實行平時單考和年度綜合考評的辦法相結合,依據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對教師的德、勤、績、能、知識、特長等幾個方面考評,將考評結果反饋給本人,讓老師們心服口服。

從而評出幹勁,評出好的園風。園長據考評成績,發放教師績效工資,據考評成績,教師進行排隊,並實行末尾淘汰制。

這樣就客觀上督促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努力加強自身修養,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幼兒園的發展創造了硬條件。

教研、衞生、安全、膳食等方面的管理,都科學的制定了各種制度,如學習教研製度、衞生保健制度、安全檢查制度、衞生工作制度、後勤管理制度以及考勤制度等等,制定制度是為了搞好工作,每個老師的工作都有章可循。

依照制度,定期教科研;科學制定食譜;餐具嚴格消毒,幼兒流水洗手;依照制度,加強安全管理,做到持卡接送孩子等等,制度的制定,使領導不至於盲目管理,教職員工也不至於盲目工作。

另外,幼兒園實行園長負責制,全體老師在園長的領導下開展各種工作。園長、副園長、班主任以及全體教職員工,職責分明,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整個幼兒園形成了積極進取,你追我趕的工作氛圍。

就拿幼兒園的`衞生狀況來説,一走進幼兒園,給人的感覺是賞心悦目,清新怡然,處處窗明几淨,一塵不染。

所有這一些無不凝聚着老師們辛勤的勞動,有的老師早上6點半就到了幼兒園打掃衞生,像桑風霞,劉秀梅,常燕,張桂芳老師等,每天都是來的早,走的晚,不怕累,不怕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是她們把整個幼兒園的工作積極性帶動起來了,也是她們和全體教師一道把幼兒園的各種工作乾的漂漂亮亮。如今的幼兒園可謂:髒活累活搶着幹,成績面前講奉獻,幼兒園裏風氣好,爭做壽光模範園。

三、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

為全面培養幼兒的各種素質能力,我們幼兒園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主題性系列活動。為加強幼兒的人文童子工實驗,近幾年來,我園定期開展了古詩朗誦會,以班為單位,或以園為單位,或與國小一起舉行,讓幼兒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美,為孩子們將來學習古典文學奠定了基礎;同時,我園近幾年狠抓了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寫姿、坐姿、如何上課、如何看書等,每一個細節,無一不傾注老師的愛心;另外,幼兒園還結合各科教學,開展了識字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極大的培養了孩子們從小喜愛讀書興趣。

當前,藝術教育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基於此,幼兒園還特設了藝術教學,從聲樂舞蹈到鍵盤打擊樂,讓顆顆童心接受藝術薰陶,感受藝術之美。為展示孩子們的藝術才華,幼兒園經常開展各種文體活動。

積小溪而成江河,在今年教育局組織的“六一”大匯演中,該園的師生們可謂大顯身手,園長、老師、保育員、炊事員共同參與演出活動。全市共選拔了18塊節目,我園就有4塊節目入選演出,而且總分第一名,節目之多,節目之精,令在座觀眾唏噓不已。

今年市婦聯組織的全市國小生(含幼兒)慶“六一”演出中,我園又有兩塊節目登上了大舞台,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市五大班子領導的好評,贏得了觀眾陣陣喝彩。這兩台晚會的小主持人——桑程霖小朋友,就是該園大班的幼兒,在全市層層選拔中一路勝出,成功的主持了兩台大型文藝匯演。

她那自然童真,談吐自如的主持風格,正是實驗國小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真實寫照。

在今年的壽光市中國小運動會開幕式上,我園還成功的表演了氣勢宏大的武術操和花環操,為運動會的圓滿成功展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面對成績,老師們並沒有沾沾自喜,成績只代表過去未來才是自己的追求。

幼兒園領導依然制定了系統的業務學習計劃,每週的週六上午和週三晚上,全體教師聚在一起,或進行視唱練耳舞蹈等技能訓練,或進行主題性教材研究。

老師們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正是基於對教師事業的執着,對孩子的關愛,讓每個孩子的各種能力在實驗國小幼兒園這一樂園中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提高。

今後的發展中,市實驗國小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將抱定創業至上,事爭一流的必勝信念,與時俱進,搶抓機遇,積極探索,努力進取,用青春譜寫華麗的幼教新篇章。

幼兒園教師心得7

早晨,雖然有很美的天空,但是聽着張學友的《冷樹葉》,不由得就憂傷了。一枚冷樹葉,在風雨中苦悲地流淚。考試和工作安排的結果出來了:我和妻都被編排到一年級去了。哪裏都是教育,都還能與自己所愛的事業和孩子朝夕相處。於我和妻,這還是好的。至於能否教授九年級,全留作一種希望,也算風雨中行走的一種鞭策吧。牛馬於坦途之上,是無需鞭子的,但在泥濘坎坷的前行中卻不可沒有。還好,這幾日沒有雨了。

但是我感覺,從昨天一直到現在,一個人的心雨與淚雨一定在不斷地下着。

她是我的一個同事,畢業回來,就分到了數學組。她講課很認真,對孩子也負責,就是成績差了些。成績差,和她是沒有關係的。她接的兩個班,是全校最亂最鬧的班。常常是她在上面講着,底下的孩子各幹各的。有一次,她很苦地對我説:“我講課的時候,連我自己都聽不到自己的聲音。”那樣亂的班級裏,也難為她一個剛畢業的孩子了。我説:“你找他們談心啊,和他們站到一起去,不要想制服他們,也許會好些。”她很尷尬地笑笑,一臉的無奈和憂傷。她説:“和他們談,你叫他們來辦公室,都叫不動。”她想聽我的課,看我怎樣上,尤其是對那些鬧的孩子。

那個時候,我的心情也很糟。於是,她的事説過就忘了。後來她又找我幾次,可是都很不巧,不是撞車,就是練習課。那時,我哪裏知道她的心情是如此迫切呢?

終於有一次,我上公開課,她去了。回來的時候,她説:“張老師講得真好!”可是,她哪裏知道,沒有哪個老師會節節課都像公開課那樣上的。這話,我沒有對她説。誰想,這竟成了今日的禍根。也許後來她真的像我上公開課那樣,去調動孩子們了。倘若如此的話,她班級亂也該有我一份過錯了。現在想來,她那時是何等的'真誠和懇切啊!她真的是被苦惱纏繞着需要解脱和根治,她真的想向我學些什麼。然而當時,我只是泛泛地説説,沒有給出具體的意見和方法。那些話簡直就是漂浮在空中的羽毛。反正我聽説,最後她找了班主任,去教室坐鎮,然後才能上好課。

昨天,教務主任終於找了她,説學校決定讓她改教生物,理由是她管不住學生,成績也不突出。我不知道當時她是怎樣的反應。可是看到她後來在那裏悲傷坐着的樣子,也夠讓人感覺這世界的不公了。

她其實是多麼努力於自己的教學。有一次,我去她的辦公室閒坐,翻了一箇舊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寫了許多練習題。我問她:“寫這些幹什麼啊?”她説:“這是在歷屆考試中出現過的題型,我做一下心裏就有數了。”一副很平常的樣子。然而無形中我便覺着她的偉大了。她後來又參加函授,改變了自己原來的專業,毅然決定去專修數學的本科。她是如此地敬業,如此地愛自己所從事的學科,然而她卻要和它告別了。生物與數學之間,雖然都是理科,可是在別人的眼裏,卻有着主科和副科的本質差異!

作為一個長者,我去看她。她在自己的座位上孤獨地坐着,説了幾句無關的話。最後我終於問到關於改科的事,雖然她還十分堅強地和我説着話,但我看見,她拿着書的手在微微地抖動着,嘴角那絲尷尬的笑裏藏了無數的苦痛。這樣的悲哀是我所不願見的。

然而每年我都在見着,感受着這樣的悲哀。甚至弄不好,這悲哀的主人就是我們中的每一個自己。

風雨中一枚年輕的樹葉,隨雨而落了。她沒有哭,可是我卻見了她的流淚。

今年是她,明年又會是誰呢?

幼兒園教師心得8

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好園長。然而,善於發現和培養教師,讓每個教師都能開心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做出新業績,卻是增強幼兒園發展後勁的最為重要的關鍵因素。在管理過程中,我時常這樣問自己:教師在幼兒園裏工作開心嗎?教師的工作是否積極?教師的專業水平是不是在不斷進步?

一、走進教師心理

幼兒園教師以女性居多,女性在家庭中擔任着重要的角色,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女等。幼兒園工作又是一個相對於其他教育行業來講較為繁雜的工作,回家要做家務,在幼兒園裏要照顧孩子,休息時間很少。如果壓力過大,教師難免會產生焦躁、心煩等情緒。總是在這樣的心理因素下工作,教師的工作質量是難以得到保證的。因此,作為稱職的園長,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師的疾苦,對教師的家庭狀況也要有個大致的瞭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常和教師聊聊家常,這其中的正確引導作用要比開會作指示有效得多。

有位老師的父親是某單位負責人,前些時候因涉嫌經濟問題被收審,這位老師的精神壓力很大。我主動找她談,瞭解有關情況,及時給予安慰,讓她知道父親出了事也只有坦然面對;自己在這個單位裏的地位不會因為父親的問題而下降,只要努力工作仍然會得到同事和家長的信任。這位教師從我的眼睛中讀到了理解與支持,工作更加地投入了。

小錢老師因為和同事關係不睦來找我,她坦然地説自己很不開心,並且感到非常委屈。我告訴她:人無完人,同事某方面的缺點自己也要學會容忍,多看同事的長處,這們你就會開心許多;同事之間有時候的無意之言不必太在意,你撒下友好的種子,就會收穫到珍貴的友誼。轉換另一種思維方式,同事和自己都會開心的。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小錢老師覺得這法子還真有效。

人都需要傾訴,教師也是這樣。當她將自己心中的苦處吐出來後,心中就會輕鬆許多。有時候,教師也與愛人鬧意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園作為教師心中的家,就要真正做到為教師撐腰——當然要以教育她們在家裏擔任好自己的角色為前提。我時常跟我們幼兒園教師的愛人這樣開玩笑:在家裏要善待自己的妻子,否則我會帶個“家庭矛盾調解別動隊”開到你的家裏,什麼時候解決好問題什麼時候走人。

總之,要想讓教師開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必須讓她們拋掉心中的負擔。為此,必須要保證家庭幸福、同事團結,這也是園長幫助教師做好工作的重要責任。

二、建立學習型組織

教師專業的精良,需要有各種發展的空間和平台。建立學習型組織,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合格的學習型組織,擁有收集、儲存並轉化知識的高度能力,而且能通過組織內個人的轉變,促成團隊組織的成功。學習型組織是促使組織內人員提升學習能力的最大利益組織。為此,我園在教研組和科研組的建立上,就講究相對的固定和靈活性,並啟動了教師每個月都將自己的學習資料和心得與同組成員來分享。在幼兒園形成的學習型共同體內,教師能有效地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最為關鍵的是:開展以分享為目的的教學交流,在教師與同伴分享實踐經驗的過程中,會生成許多想法和理解。一個教師所描述的經驗或者事件,會激起另一些成員的經驗與故事的迴應,而逐漸形成共同的關注點。每個教師獲得應有的專業尊嚴與自信心,好的做法會立即得到發揚光大。

教師們互相觀摩同事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各種資料後,都會做出一定的評判,這是一個提高自己的過程。從人的本性來看,跟自己相比是自律能力強的人才能做到的,而更多的壓力往往來自於橫向的比較,同事們之間的經驗更容易被推廣。小楊老師的資料書寫認真,切入口具有代表性,記載的內容很有價值,同事們看了以後很受觸動,紛紛效仿,這比反覆講解某些注意點的效果要好得多;小葛老師的教育活動踏踏實實,有條不紊,敢於創新,大家觀摩過後大受啟發,這比將教育理念説來説去有效多了;小拜老師的論文在教育理念上發表了,小竇、小凌老師的論文在省裏獲獎了,大家非常開心,同時也終於知道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別人分享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同事能做到,自己也會做到。凡些種種做法,使教師的業務能力越來越強了。

三、克服“高原現象”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經過“開始階段——迅速成長階段——‘高原期’階段——克服‘高原期’階段——迅速發展階段”的過程。“高原現象”本是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學習或技能形成的過程中,練習的中後期往往會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象。在曲線上表現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現象”之後,往往又可以看到曲線的'繼續上升。通過觀察,我發現我園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現象”。處在“高原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停滯不前,好像很難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可見“高原現象”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一種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如果不能克服“高原現象”,就會影響教師專業的成長,也就無法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教師。

為什麼會形成“高原現象”?究其原因,社會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家長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感覺再好的工作環境也會因為天長日久而變得熟視無睹;隨着年歲的增長,擔當了母親的角色,生活負擔也越來越重了;此外,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滿意程度下降,興趣降低,以及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等主觀因素,都能導致教師專業成長中“高原現象”的產生。

管理者要敏鋭地發現教師出現的“高原現象”,分析每個教師出現“高原現象”的不同成因,才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儘快走出“高原期”。造成教師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千差萬別,如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為知識不足、知識結構不合理,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為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為缺乏敬業精神,還有的則可能是因為缺乏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反思……

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可以對症下藥了。動力是人前進的源泉,信心是前進的支柱。當出現發展停滯等類似“高原現象”的問題時,應幫助教師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克服“高原現象”帶來的挫折感、自卑感;正確面對,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可以克服“高原現象”;重新定位自我發展需求,對自身的發展提出更切實際的規劃;找準新的對手,本園沒有對手再到其他園去找。現代教師發展的研究表明,經驗加反思的行動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教師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有效方式。我園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淘金日記,記錄可能對自己專業成長影響較大的關鍵事件,為教學提供基本素材,並通過撰寫心得,自我反思,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自主實踐活動,在經驗中學習,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長。

由此可見,幼兒園管理者要着力於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曆程,分享教師專業成長的快樂與煩惱,加速教師專業成長的速度。

四、身教勝於言教

作為合格的管理者,個人修養需要不斷加強:要求教師不遲到,自己首先要準時;要求教師開展的教育活動有質量,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評價理念;要求教師堅持講普通話,自己不能隨意説方言;要求教師在刊物上發表文章,自己也要努力實現。有人認為園長應該做綠葉,讓教師做紅花,對此我不敢苟同。我覺得,作為園長首先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園長。因為,園長的言行會激勵教師不斷奮進,這樣的集體才是真正富有戰鬥力的集體,幼兒園才會向着更高品位邁進。

有人説,教育孩子的過程是春風化雨的過程。其實,培養教師的過程同樣也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只要管理者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師,發現教師的潛能,精心地培養打造,師資隊伍素質就會越來越好。

幼兒園教師心得9

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對幼兒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班在這個學期開展了以“只有一個地球”的環保主題系列活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了幾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並且得到了一些啟示,在此,提出自己的幾點見解:

一、因地制宜,用社區的自然環境和設施啟蒙幼兒的環保意識

在主題活動的初期,我們帶領幼兒來到小區的公園,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草地上游戲、玩耍,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享受青青綠草帶來的清新空氣。同時,老師也帶領幼兒參觀小區的垃圾場,讓幼兒談談哪裏的環境美,通過觀察、比較,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觀念。

二、動員家長,讓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行動起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句話指出了家長這一資源不可忽視的力量。開展主題系列活動的過程中,老師設計了多個家長共同參與的活動,如:與孩子一起製作環保標誌;到小區公園統計樹木種類;指導孩子為未來小區畫像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讓家長與老師、孩子有了進一步的交流和溝通,更重要的是,通過爸爸媽媽們的身體力行,讓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榜樣,意識到環保行為其實就在我們的周圍,人人都可以為環境保護貢獻一點力量。

三、把握良機,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教育活動

要幫助幼兒樹立“只有一個地球”的觀念,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他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小環境做起。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進行環保教育。如發現幼兒平時亂摘花、亂丟紙屑、隨地吐痰或下課後高聲喧譁等現象,教師就及時地曉之以理,讓幼兒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為又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另外,老師還利用班級組織升旗儀式的機會,在學園舉行了一次別開聲面的升旗儀式。在這次升旗儀式上,孩子們以“環保小衞士”的身份進行了莊嚴的宣誓並把各種環保宣傳資料分發給其他小朋友,還出示了班級參加黃河上游“愛心捐樹”活動籌集到的款項和集體簽名。同時,與環保局合作,舉辦了環保宣傳圖片展。而且,還把圖片展移到了小區裏,老師組織孩子擔當“環保小記者”,採訪生活在小區中的各種人。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孩子體會到了向別人進行環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悦,對環保行為有了更強烈的興趣和自覺意識。

四、融會貫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隨時都可以滲透環保教育。把環保知識通過幼兒喜歡的故事、兒歌、小實驗、手工製作(如《大樹逃跑了》、《小樹葉》、《水變乾淨了》)等活動,使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內容兒童化、趣味化。孩子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充分的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學得更生動、有趣且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從而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過本學期開展的一系列環保主題活動,發現環保教育重在幼兒自身習慣和內在意識的形成,但外在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對幼兒而言,這些影響主要來自身邊的人,特別是老師、家長和同伴。因此,我們都有責任、有義務在他們面前樹立良好環保意識和行為規範。總之,環境保護教育應該從小抓起。通過經常持久的環保教育,使幼兒確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觀念,提高環保覺悟,增強環保責任感,成為真正的“環保小衞士”!

幼兒園教師心得10

《西遊記》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畫片,也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的一本書,豐富的內涵,深刻的道理髮人深省。近日,我有幸聆聽了山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丁榮貴教授的報告"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經營者",他以《西遊記》為例對經營的主要思想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聽後,感悟很多,願與大家分享。

我們現在的幼兒園需要管理者來有效地經營,所謂經營就是要找準幼兒園發展的目標,綜合利用各種有效的資源,突出自己的辦園特色,來為幼兒、家長、教師、社會盈利(不是營利)。而其中教師隊伍是經營好幼兒園的關鍵所在。以《西遊記》中的人物為例,我們可以將教師隊伍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孫悟空,他本領高強、聰明能幹,辨別真偽、捕捉妖怪樣樣都行。這種類型的.教師業務精通、反應敏捷、思維活躍、富有創新精神,是幼兒園業務的排頭兵,各種展示活動一般都由她們來承擔。二是沙僧、白龍馬,他們默默無聞、任勞任怨,承擔重任,再苦再累毫無怨言。這樣的老師在幼兒園中佔大部分,為幼兒園的發展積極的貢獻力量,從不索求回報。幼兒園非常需要這樣的老師來為孩子默默無聞的奉獻,這樣家長也會非常的放心。三是豬八戒,他只圖清閒,不願承擔重負,一有任務就牢騷滿腹,還耍小聰明從中偷懶,結果總是讓孫悟空發現,適得其反。但豬八戒嘴甜,會説,是這個隊伍裏的調和劑,又在中間起着過渡的環節,每個單位也總有這樣幾位老師。社會就是如此,是一個複雜而又令人難以捉摸的結構體,每一種類型的人都存在,都不可缺少,否則就不會稱之為社會。我借鑑丁教授舉的這個例子,只是想提醒每個人認真反思一下自己,自己屬於那種類型。每種類型的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怎樣正確發揮自己的長處,儘量避免短處,這才是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就像霍華德·加德納博士1983年提出的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的一樣,人天生就賦予了多元智能,只是每個人天生的各項智能的強弱不同,再加上後天的發展,所呈現出來的成就也就各不相同。這些智能分為八種,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語言智能、音樂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肢體動覺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這一著名理論,對於我們每個人正確認識自己,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應認真分析自己的智能結構,哪些屬於自己的優勢智能,哪些屬於自己的弱勢智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智能,擺正自己的心態,從生活、工作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和滿足,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才會活得更加精彩!

作為幼兒園的一個小排頭兵,我也時時在認真反思自己,鞭策自己,如何針對不同的老師的不同智能,充分挖掘她們的資源,發揮優勢智能,儘量避免弱勢智能的發揮,讓每位教師也能在工作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得到成功的快樂,這是我得管理職能所在。所以我要不斷提高我的語言智能、人際智能,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以先進的理念指引行動,盡其所能和大家一起去經營好育賢第一幼兒園。希望每一位老師也能及時與我溝通,提醒我,鞭策我。同時也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充分展現發揮自己的強勢智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幼兒園教師心得11

職業感受是從業者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觀感覺和體驗。它反映着從業者職業生活的狀況。就教師而言,他們的職業感受對他們所從事職業的認同感、工作態度和職業行為都有直接的影響,因而對幼兒園和幼兒教育的管理者來説,瞭解教師的職業感受及其形成的原因,努力增強其積極正向的感受,降低其消極體驗,顯得至關重要。

一、幼兒教師的職業感受現狀教師的職業感受可以從職業幸福感和職業倦怠感兩個角度來考查。

前者是指教師在所從事的工作中,需要獲得滿足、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發揮自己的潛能並伴隨着力量增長所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後者是指教師因不能有效緩解由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壓力,或深感付出與回報不對等而表現出的對從事職業的消極態度和行為。它們分別從正、負兩個角度反映人的職業感受。北師大的樑慧娟,南師大的張玉敏、束從敏三位研究生,分別採用問卷調查、網絡資料分析和訪談等方法,對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幼兒教師的職業感受進行了調查。

儘管調查對象處於不同地區;調查的具體內容不同;方法也不一樣,但三份研究報告反映的情況極為相似,揭示的問題也非常一致。

(一)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國外的大量研究資料表明:

職業倦怠感最容易發生在助人行業的從業者身上。教師職業作為一種典型的助人行業,自然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現象。教師的職業倦怠不僅危害個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更會影響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發展,使學生成為“最終的犧牲者”。因此,近年來,國際範圍內,人們在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也十分關注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在我國,“職業倦怠”一詞近兩年才開始出現在研究者的筆端,但在職場中這一現象已非罕見。不時出現的教師失範行為,職業倦怠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北師大的樑慧娟碩士對北京市50所不同體制幼兒園(公辦、民辦、集體辦園、企事業辦園、體改試點園等)的447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其中有2.9%的教師有嚴重的職業倦怠表現,59.5%的教師有比較明顯的倦怠傾向,基本無倦怠的教師佔37.6%。該研究還發現,

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生理心理方面。這方面的表現最為明顯。

88.5%的被調查者感覺自己經常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86.7%的人總在擔心出事故;65%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煩躁,常希望能一個人安安靜靜呆一會兒。

2.個人生活方面。

63.8%的被調查者認為工作佔據了自己很多原本應該享有的閒暇時間;47.3%的人感到自己在家裏的脾氣開始變壞;55.9%的人常常為一點小事對孩子和家人發火。

3.工作方面。

65.6%的被調查者反映自己上班時常常盼望着下班,以便找地方放鬆一下,以緩解工作帶來的緊張情緒;71.0%的人表示下班後根本不願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試表示不時有離職的念頭;26.9%的受試後悔當初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部分人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還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總之,調查結果表明,北京市幼兒教師的職業態度和從業體驗值得我們高度關注。職業倦怠已經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而疲憊感和對事故的擔憂,更是成為困擾絕大多數幼兒教師(85%以上,包括“基本無倦怠”的`教師)的突出問題。可能有人對這類研究不認同,懷疑問卷題目起到了誘導教師發泄不良情緒的作用。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通過收集教師在網上匿名自由發表的意見,從中瞭解其工作感受的研究。由於網上匿名發帖使人有一種心理安全感,能夠説出平時不敢説或不便説的困惑和煩惱,故可以認為它能夠反映教師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南師大張玉敏碩士截取了上海學前教育網06論壇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11月1日上所發的有效帖子616份,對其內容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其中有426份涉及工作負擔過重的問題,佔69.2%;直接傾訴自己身心疲憊的有304份,佔49.4%。由此可見,兩個研究的結論基本是一致的,它們相互印證。如果還有人對這類研究有懷疑,認為自由發表的意見同樣會受前面人的消極情緒的影響。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個從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方面進行的研究。

(二)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南師大束從敏碩士綜合使用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方法,調查了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及成因。

其主要研究對象是安徽某地90名幼兒園教師,其中公辦園59人、企事業辦園8人、民辦園23人。調查結果顯示:50.0%的教師工作中只能偶爾體驗到幸福。從正反兩方面進行的三個研究都表明,幼兒教師的從業體驗已不容樂觀。二、影響幼兒教師職業感受的因素束從敏的研究顯示,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體驗主要來自:領導的支持與肯定(67.8%)、幼兒的天真無暇(53.3%)、家長的支持和肯定(45.6%)、工作中常能獲得成功”2.2%)。而職業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家長的不理解(65.6%)、工作沒有安全感和穩定感(47.8%)、工作機械繁瑣(41.1%)。樑慧娟的研究表明:在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幾類因素中,組織管理因素最為重要,其次是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個人因素再次。(見表1)表1各因素對北京市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變量組織管理因素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個人因素總因果效應係數0.49080.42460.38720.23由於題目和篇幅的限制,這裏僅對與幼兒園管理關係最為直接而密切的組織管理因素進行探討。這裏的組織管理因素是指個體所在組織和管理方面的特徵,包括職業角色定位、工作量、知情權與決策參與權、待遇與專業發展機會、組織為工作人員提供的社會性支持等。從職業倦怠研究興起之初,個體所在組織的特徵和管理特徵就一直倍受關注。因為研究者發現,導致從業人員職業倦怠之首要因素一一壓力,往往直接來源於組織和管理。樑慧娟的研究也顯示:與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和個人因素相比,組織管理因素對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最大(見表1)

1.知情權與決策參與權。

眾多研究都發現,知情權與決策參與權會影響教師的職業態度和感受。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與學校有關的各項因素中,是否給予教師參與決策的機會與其職業倦怠有着極為密切的關係。樑慧娟的研究也發現,教師擁有“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可以明顯防止或減輕職業倦怠,因為它給教師一種“主人翁”的感受。

2.專業發展機會。

專業發展機會與教師的職業態度有密切的關係。Farbe(1991)指出,教師在學校獲得的專業發展少,是導致其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樑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在組織因素中,專業發展機會對職業倦怠的直接影響最大。教師享有的專業發展機會越多,其職業倦怠感相應就越低。道理很簡單:一方面,它使教師感到自己在所在專業領域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使教師感到組織和管理者的期望和重視,而這一點,恰恰是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第一位因素(束從敏)。

3.工作量。

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任務繁重,完成任務的時間太緊,班額過大,文案工作過多,任務超出教師的能力和範圍等,都會給教師造成過大的工作壓力,形成“角色超載”現象。

角色超載可能引發兩種反應:

①質量下降或根本不完成工作。

這常常導致教師的焦慮和低自尊。

②盡力去滿足“角色”的要求。

但可能會造成教師缺乏休息時間,身心疲憊,出現家庭問題(無暇關注家人所致)。無論哪種反映,都會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樑慧娟的研究也發現同樣情況。而在張玉敏對網帖的分析中,這一點看得更為清晰。

4.角色定位。

很多研究指出,職業角色混亂及角色衝突是導致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所謂職業角色混亂,是指從業者不清楚自己的責任、權利、目標、地位和應盡的義務。這種現象往往是因其所在組織未能對其職責做出明確的規定,或者未能按規定操作而造成的。而角色衝突常常發生在從業者感到組織所提出的要求前後不一、相互矛盾或不恰當的時候。

薩頓(Sutton,1984)指出,以下情況最容易導致教師的角色衝突:

①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但卻不允許教師使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和課程資源;

②要求教師負責班級的工作,但卻不給他們相應的權力;

③經常要求教師做本職工作以外的事。

樑慧娟的研究也發現同樣情況。而張玉敏發現,上海學前教育網上,不少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定位產生了極大的疑慮:“我們現在到底在忙碌些什麼呢,可能更多的是筆頭工作,得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得完成上級部門的許多的任務。可是這些形式上的、繁重的工作到底對孩子有多少幫助呢?”甚至不少教師發出“幼兒園到底是為了什麼?”“幼兒教師到底是幹什麼的?”這樣的疑問。這起碼反映了目前幼兒教師角色的定位存在着某種程度的混亂,而這種混亂又與一定的社會因素一一社會變化帶來的新要求與高期望相關。可以説,所有有關職業倦怠的研究都看到了社會變化對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研究者一致認為,近幾十年來,社會變遷及其所導致的教育改革不斷對教職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師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固然為他們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但同時,這些要求和期望也給教師造成愈來愈大的壓力(MarkA.Smylie,1999)。而“職業倦怠”恰恰就是從業者因不能有效緩解過大的工作壓力而導致的對所從事職業的消極態度和行為。

5.社會性支持。

許多研究發現,社會支持的缺乏與其職業倦怠之間存在着顯著的高相關。Eier(1985)指出,與從事其他職業的人相比,教師很少有時間與家人、朋友進行輕鬆的交談;即便在同一個學校裏,教師之間的教學互助和合作行為也少得可憐(Goodlad,1984)。以至於有人説,教師職業實際上往往是一項“孤獨的職業”。教師職業的孤獨還表現在往往缺乏公眾的認可與尊重。國外不少研究發現,公眾對於教師職業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Farber(1991)指出,那些從未當過教師的人根本無法理解教師職業,他們對教師職業的看法通常是:當個教師很容易;教師有暑假;教師付出很少卻得到很多……“學生、家長、管理者和社會都沒有把教師當作專業人員來給予他們必要的尊重”;“教師失敗時常常遭到責罵,取得成功時卻得不到任何的獎勵”。社會性支持的缺乏,也導致教師的職業倦怠。三位研究生的調查都直接或間接地證明了這一點。

6.待遇。

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待遇較低有着密切的關係。有研究者(Farber,1991)指出,儘管教師的待遇在近年來不斷得到提高,但與其他職業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師也普遍認為自己勞動所得的報酬與家長期望和社會賦予教師職業的崇高使命不相稱,這使教師感到不平衡。從樑的研究結果來看,待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感,這裏的待遇,固然指“工資與福利”,也包括社會聲譽等精神方面的“報酬”。三、對管理者的建議幼兒園教師是幼教事業的耕耘者,是各項工作的主力。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理解他們,幫助他們,不僅是管理者的職責,是管理者一貫所倡導的“人文關懷”精神的具體體現,而且,最終也是幫助管理者自己。三份研究報告都表明,組織管理是影響教師職業體驗和形成教師職業態度的重要因素。同時,報告也揭示了當前幼兒園組織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專制、外行、形式化管理以及工作中的形式主義、不切實際、不講實效。正是管理中的這些問題,導致和加劇了教師的消極職業體驗。正如張玉敏在論文中談到的:教師們有關身體疲勞的話題,基本是與工作量結合在一起談的;而工作量又往往和工作沒有價值,看不到成效結合在一起的——為應付各種“檢查”、“驗收”和“科研”,加大了工作量,引發身體疲勞;勞而無效、勞而無功的感覺又引發了心理疲勞。身心影響相互浸染,相互加劇,又無力解脱,更反向加強了教師的消極感受,使之成為倦怠的一羣。筆者認為,上述研究發現特別值得我們幼兒教育的各級管理者深思。走出形式主義、少搞“政績工程”,對於中國的管理者,包括幼兒教育的管理者來説,可能是件很難的事,因為它們都是中國的“面子文化”的產物。一説到文化,我們都有一種無奈感,因為它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改造它自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但有些事顯然又是現在就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到的——當然,前提是願意做。

1.保障教師的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建立園內的民主生活機制。

幼兒園應建立起民主生活的制度和機制,保障教師對園內重要事情的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集體氛圍,讓他們體驗到更多的被重視和被尊重的感覺,增強其“主人翁”意識,調動其工作的內動力和積極性。這樣,幼兒園的整體凝聚力將會不斷增強,教師隊伍的士氣也會始終保持在高昂的狀態,工作效率也必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2.合理安排幼兒教師的工作量,明確其工作職責和任務。

任務明確不僅有利於避免教師職業角色的混亂,避免其職業倦怠,還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兒園應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職責清晰、分工明確、講求實效,在充分考慮教師的職責範疇、能力和符合勞動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和工作量,為教師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一保育教育好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作為一位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幼兒園最基本、最根本的任務是什麼,不要讓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事攪亂了自己的陣腳。對於一些臨時或緊急的任務,也應與教師進行必要的溝通,爭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做好與其他任務的協調工作。如果一個幼兒園經常需要教師加班加點,園長就需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管理是否存在不科學的地方;如果一個地區的幼兒園經常需要突擊、需要園長和教師沒日沒夜地工作,這個地區的幼教管理人員也需要檢討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太過形式主義。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管理人員要做“換位思考”,如果有可能,實際換位體驗一下可能更為有效。當前,教師們普遍感到不滿的,不單純是工作量的增加,更是“勞而無效”,比如,一些不必要的文案工作,如抄寫教案。如果一位教師經過認真的思考,決定選擇某一設計好的活動方案作為自己的“教案”。此時,與其讓他逐字逐句地把這個方案抄寫下來,不如複印下來,省下時間去寫選擇這個方案的考慮、對自己班實施該方案可能出現的情況的估計、需要調整的地方等,或者記錄下方案實施情況並對其進行反思。這樣的改變或許並沒有減少工作的量,但如果教師感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有益,也就不會感到厭倦了。

3.努力實現幼兒園班級“師幼比例”的合理化。

大量研究證明,“師生比例”與教育質量存在着極其密切的相關,比例不當使教師無法照顧到班上的每一個孩子,由此給幼兒安全帶來了相當大的隱患,也給教師造成了心理壓力。因此,幼教行政部門應狠抓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務必要從制度和管理上首先保證師幼比例的合理化。不少幼兒園的工作人員與幼兒的比例從整體來看是符合國家規定的,但園內人員安排不科學,“脱產人員”(不在班級第一線的人,如“中層幹部”、“教輔人員”、“教研人員”等)過多,卻直接導致負責保育教育工作的一線人員與兒童的比例過高。不少國家的有關法規,明確使用“兒童活動時,教師與兒童的比例不得超過1比若干”(常見的是1比13左右)這樣的表述方式。這樣的表述,體現了以兒童為中心的辦園思想,從制度上杜絕了幼兒園人浮於事的情況,保障了兒童、也保障了教師的基本權利。今後,我國有關文件中關於“師幼比例”的闡述,也應該採用這樣的表述方式。

4.給幼兒教師合理的“回報”,爭取社會支持。

“回報不足”是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所謂“合理回報”,不僅包括合理的酬金,也涉及尊重、權利和支持等內在回報方式。三位碩士的研究都發現,對於幼兒教師來説,“回報”的重要方面在於對其能力和自身發展的肯定,在於給他們以專業發展的機會,在於使其獲得勝任感和成功感。因此,在保證工資待遇水平與教師付出相當的情況下,注意以各種內在的方式(如肯定、讚許、提供進修機會等)對幼兒教師進行回報,能更有效幫助教師避免職業倦怠。同時,幼兒園要加強與家長和社會的聯繫,一方面爭取社會對幼教、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幫助教師走出孤獨,走進更廣闊的世界,開闊視野,獲得更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

5.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校園意外傷害。

樑的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幼兒教師(也包括園長)對幼兒安全問題已經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校園傷害及其隨後的消極影響已經讓老師們戰戰兢兢,工作時不敢放手(甚至正常的體育活動也不敢開展),下班後心弦也無法放鬆。保護孩子們的生命安全當然是直接和孩子們接觸的教師們的第一職責,但幼兒園管理者首先要有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為兒童的健康成長、為教師的工作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如房屋、器械要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人員的配備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不能因為省錢、照顧關係等原因聘用不合適的人。有些幼兒園考慮安全問題不是從兒童出發,而是從財物出發,為了防止財物被盜,無論幾層樓一律用鐵網網住。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一旦有火災、地震、歹徒闖入等突發事件,救援人員根本無法工作!最近,各種幼兒園意外傷害的事常有發生:有精神病的幼兒園門衞砍死砍傷多名幼兒和教師!歹徒闖進幼兒園以孩子作人質向社會討價!房屋、圍牆倒塌砸死砸傷兒童!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一件件觸目驚心!這些意外事件難道完全都是意外嗎?都是不可防範的嗎?如果不聘有精神病的人在園工作、如果門衞認真負責地守好大門、如果管理人員及時發現並改造危房圍牆、如果採購不拿回扣、廚師責任心強、如果接送孩子的車不超載而且老師把孩子交到家長手中、如果審批部門各司其職嚴格把好新開辦幼兒園的準人關、如果幼兒園師生比合理……這一切或許就不會發生,起碼不會像今天這樣頻頻發生!當然,即使上面的如果都做到了,也難保一件意外傷害都不發生。因此,幼兒園管理人員要有憂患意識,一方面要積極防範,把各種傷害事件堵在門外;另一方面要為萬一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善後準備,為每個人園的孩子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聘請法律顧問等都是幼兒園保護自己、減輕意外傷害可能造成的損害的有力措施。

職業感受是從業者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觀感覺和體驗。增強教師積極的職業體驗,是幼兒園園長和各級幼教管理人員應該放在心上的一件大事。

幼兒園教師心得12

安全,是人類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安全就是生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年關已近,上到國務院,下至地方政府。教育局和公安部門都非常重視學校和幼兒園的安全工作。實驗二小領導要求各處室及幼兒園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切實做好安全工作,並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堅決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確保廣大師生安全。

實驗二小幼兒園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和學校的具體要求,加大力度落實各項安全制度、檢查制度、簽訂安全責任書、指定安全預案等等。同時重點加強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第一,加強門衞管理。

具體做法:採取門衞一天24小時值班制,按時開關大門;嚴格三本登記制,即:教師出入登記、外來人員登記、不按點幼兒登記制。接送幼兒期間,值班園長和教師輪流在大門口值班,嚴防幼兒獨自離園和不法分子入園。

第二,加強食品衞生管理。

具體做法:嚴禁非食堂人員出入食堂,嚴禁食堂工作人員一人單獨在食堂作業;食堂工作人員嚴格執行採購、驗貨、加工、運送、留驗、保存等各項食品衞生管理制度,嚴禁購買三無及腐爛變質食品及原料;嚴格執行洗消制度並做好詳實記錄。

第三,加強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各環節的管理。

如:入園晨檢不放過每個細節;接送幼兒持卡(與家長見面);把好幼兒服藥關,確保不錯服、漏服、誤服;加強幼兒午休管理,堅決杜絕值班人員打瞌睡、幹私活、看書等,嚴禁擅自離崗,加強對幼兒巡視;嚴把户外活動關,户外活動是安全事故易發環節,為落實“既要讓孩子玩的快樂,又要讓孩子玩的安全”這一宗旨,老師們採取了“觀察全面,照顧細微,提醒教育”等有力措施,儘量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幼兒園教師心得13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戰場在中國小的課堂教學中。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使新課程改革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開展多種形式的聽課、評課活動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傳統的聽評課制度多帶有甄別和獎懲的功能,聽評課的結果多與評先表優、提職、晉級等聯繫起來。因此,參與聽評課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師身上。看教師的導語設計,看教師的講授、提問,看教師的教學流程,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堂組織能力……而學生的表現則常常被忽視。現在,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我們聽評課時關注的重點也要改變。

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

“以學論教”是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因此,在聽評課時應從重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師生互動、關注學生的學情,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幾種狀態作為評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聽評課時應重點關注學生的以下幾種狀態。

學生的情緒狀態。觀察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能否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並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否保持較長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在聽課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上課教師自己講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講台下學生卻昏昏欲睡,這樣的課不是關注學生學習的課,不是好課。

關注學生是否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有經驗的教師從不把學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點燃的火把。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意識到課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辦代替,不能再唱獨角戲了,要想法為學生的參與提供時間和空間。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可在聽課中我們發現,有些課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教學活動設計有温度、無深度,學生思維缺乏深度和廣度,多數學生人云亦云,缺少獨到的見解和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因此聽評課時要關注教師能否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是否會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否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否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

好課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新課程改革提倡課堂教學目標要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真正統一起來,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因此,在聽評課時,聽課者要關注教師能否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髮展性目標的實現。任何割裂三維目標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聽評課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只關注知識的授受和技能的訓練,或為活動而活動以及貼標籤式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這些都不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關注課程資源的開發

過去,“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教師也常把“教教材”做為教學的重點,認為只要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講全、講深、講透、講細就行。新的課程觀認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新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在聽評課時,聽課者要關注教師是否善於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據課程標準,因時因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繫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過去僅憑一本教科書、兩支粉筆就可以走上講台的做法顯然已經行不通了。當然,任何事情單方面走過了頭都是可怕的。在聽評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課上出現了教學內容泛化的現象,教材備受冷落,學科特有的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學科味不濃,一節語文課可能會被上成藝術課、生物課,等等。顯然,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

關注教學策略的選擇

關注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主要是看教師在課堂上能否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對其所教學科愛學、會學、善學。教學組織策略很多,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聽課者在聽評課時需要重點關注教師如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即時評價是否具有發展性和激勵性。

自主性教學策略。關注教師的自主性教學策略主要看: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是否讓學生自學;學生能夠自己表達的,教師是否鼓勵學生去表達;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是否放手讓學生去做;在課堂上教師能否不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

探究性策略。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聽評課時要關注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使接受與探究相輔相成,學生的學習境界更高,學習效果更好。

激勵性教學策略。關注激勵性教學策略主要看教師能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情感、態度及時給予有價值的反饋,發揮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導向、激勵、診斷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對學生的激勵既不形式化,又具體、誠懇。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也要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指出糾正。

幼兒園教師心得14

在現實生活中,幼兒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繪畫方法,將自己內心世界或自己感知的外界事物表現出來。幼兒通過學習線描,可以充分發揮自由想象,用多變的線條,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它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想象空間,還可以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

一、運用簡單的繪畫工具,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在繪畫中使用的工具是多種多樣的,有油畫棒,水彩筆等等。種類繁多,色彩鮮豔,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很容易被這五花八門的繪畫工具分散注意力。而線描的工具很簡單,一般只需準備HB的`鉛筆或一支碳素黑色鋼筆就可以了,對於幼兒來説,一支常用的黑色水彩筆就可以。線描重在繪畫的內容及過程,不需要使用豔麗的色彩,幼兒一般都對繪畫過程有着濃厚的興趣,線描畫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抓住幼兒對線描繪畫的興趣,引勢利導,可以激發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想象是靈魂,是主觀靈性的東西,想象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律,傳統觀念,道德習慣,規則制度等的限制,教師在繪畫活動中運用線描,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例如:中班《太陽》繪畫活動中,教師提出疑問“誰能給太陽設計一件漂亮的外衣,不需用顏色,看誰設計的最漂亮”,讓幼兒知道了除了顏色之外,還可以用線條來表現和修飾,這節課引導幼兒展開充分的想象,僅僅用線條就描繪出許多漂亮的太陽。

二、追求精細的線描效果,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在幼兒掌握了一定的線描技法後,應進一步追求精細的線描效果。所謂“精”是指畫面結構上的精巧,線與線之間運用和諧。“細”指在運用各種線繪畫時更加細緻,仔細。這樣在追求畫面精細過程中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例如:用線描方法表現幾個正在做遊戲的小朋友。幼兒的作品往往大致相同,畫面簡單,這時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幼兒通過觀察,從小朋友的着裝上進行區分。但是線描只有黑白幾種單調的顏色,如何來對小朋友的衣服進行區別呢?這時要讓幼兒認真觀察周圍的小朋友,或自己的衣服上的不同圖案,運用實物的引導,幼兒們會發現服裝上的圖案和花紋的細小差異,以及小朋友之間的頭髮差異,抓住這個細節,幼兒可以運用線條加以自己的想象及創作,這樣幼兒的作品豐富多彩。這種以整體到局部,以周圍到自身把握到細部精美的刻畫的訓練方法,能較好地啟發、鼓勵幼兒認真觀察,細心表現,同時也能增強幼兒的耐心和自信心。

三、引入裝飾的線描手法,以發揮幼兒的表現力

幼兒可以通過繪畫表現自己內心世界,或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繪畫表現出來,線描畫可以讓幼兒發揮自己的表現力。

幼兒園教師心得15

讚賞要真誠

管理者要善於讚賞別人,要善於從理解的角度真誠地讚賞別人,這就要重視調查,才能夠發現教師的閃光點。有這樣一位年輕教師,她好高騖遠,日常工作不踏實,拈輕怕重,同事關係緊張,因而領導平時對她批評較多。有一次,我偶爾發現她寫了幾篇不錯的散文詩,於是馬上發自內心地讚揚她文筆優美,告訴她我很讚賞她的才氣,並請她為園刊的卷首寫一首小詩。結果,她不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且從此一反常態,工作十分投入。因此,讚賞出於真心,才能真正起到激勵作用。你的讚揚言不由衷,教師輕易就能識破你的虛請假意,從而使你的讚賞一錢不值。

讚賞要及時

現代心理學家的一些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值得表彰的行為、事蹟所發生的時間及給予表彰和授予榮譽的時間之間間隔越短,激勵的效果則越好。因此,發現了教師良好的行為、出色的表現、優秀的事蹟,要及時給予應有的肯定、表彰,授予相應的榮譽,以使其產生喜悦、愉快、積極的情緒體驗,強化其內驅力,並更好地調動更多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一次,一位家長到晚上六點鐘也沒來接孩子,班主任在電話聯繫不到其家人的情況下,毅然將孩子帶回了自己家。第二天,小孩子的父母寫了一封表揚信送至園長室。得知此事,我馬上張紅榜通報表揚了這位教師。結果,幾天內園裏又連續收到好幾封家長的表揚信,擴大了激勵效應。

讚賞要適度

讚賞太多或讚賞太少,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所以要適度。我的經驗是,對於每一位教師,原則上每月至少讚揚一次,但也要結合實際情況。比如,缺少經驗的新教師需要更多的讚賞,自信心不足的教師也需要更多的讚賞等等。另外,對教師讚賞的程度要恰當,表揚一個人時不可説得十全十美。讚揚時,切忌抬高甲而貶低乙。在管理中,絕不能用一個人的'或集體的失敗去襯托另一個人或集體的勝利,絕不能為了樹立某一個典型而抹煞其他人的成績。

讚賞要有針對性

讚賞的內容要針對具體成就,而不能籠統地泛泛而談。比如,説“你這份工作計劃制定得具體而又明確”,比説“你的工作能力真強”要更有針對性。另外,讚賞的內容應實事求是,有根有據,令人信服。領導對教師讚賞的目的不是為了博取教師歡心,而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士氣和工作效率,因此,不要為了討好教師隨意地讚賞。平時,園所領導應創造民主管理氣氛,吸引教師參與工作討論、決策與總結等,並通過意見箱、民主生活會、問卷調查、個別談話等向教師徵詢意見,獲取反饋信息。這些做法本身就是一種讚賞,因為你向老師討主意,説明你欣賞她的聰慧。

讚賞要有藝術性

為使讚賞發揮應有的效應,管理者應講究讚賞的藝術。這就要求管理者對每個教職工的個性脾氣、興趣愛好、家庭情況都心中有數,對不同性格的人採取不同的讚賞方式,注意讚賞的時機與場合能為本人所接受,能為他人所理解。讚賞方式可以是面對面稱讚、當眾誇獎、通報表揚、舉行慶功會等,也可以是給其家屬寫信或打電話,稱讚其工作做得好,或是邀請其家屬到單位裏來參加表彰大會等。

讚賞既是領導對受讚賞者的行為予以肯定,也是領導對受讚賞者的行為表示感激,它對教師有着極大的激勵作用。因此,管理者應不斷學習,掌握讚賞這門領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