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音樂課堂教學的學習心得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音樂課堂教學的學習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課堂教學的學習心得

音樂課堂教學的學習心得1

如何提高國小生的音樂素質,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作起:

第一、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覺得上好一節音樂課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説“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地學習氛圍和音樂環境,讓學生置身於音樂的美中,教學生演唱中外著名兒童歌曲、聆聽世界名曲。教學內容不僅要完整,環環相扣,還要生動活潑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愛上音樂,喜歡上音樂課,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情。在課堂上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評價,讓學生有成就感,從而使得他們在課堂上更加放鬆、投入。這樣師生互動,積極配合起來每節課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提高樂理教學實效性。

樂理教學其實是國小音樂教學體系中一個重要的'基本內容,它也是豐富學生的音樂內涵,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方面。

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來説一些音樂知識太過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師應該用靈活的語言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一些抽象的知識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例如教二分音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可以讓學生來分辨聲音的長短,用一些生活中常常能夠聽到的聲音來舉例,比如:火車聲、汽笛聲、騎車喇叭聲,還有學生所喜歡的動物的叫聲,小貓、小狗聲。讓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的認識,然後再讓學生自己體會,用拍手、跺腳的方式把聽到的節奏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的過渡。學習歌曲,讓學生掌握節奏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讀歌詞,按節拍的規律朗讀。對於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多增加些樂理知識,但也不能死板的教授樂理知識,同樣要把樂理知識滲透在遊戲中教。

第三、提高歌唱教學實效性。

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因此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模仿能力採取聽唱、模唱教學法,引導學生把歌兒唱的動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單單要求學生把歌學會,或者背唱歌曲,還要求學生把握歌曲的藝術形象,能夠理解歌曲的內容、情感和風格,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唱歌姿勢和習慣,進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訓練,提高歌唱的表現力。如何讓學生唱的動聽,要讓學生從聽歌曲中體會速度和音量的變化,感受歌曲中對音色的要求,演出時注意節奏的正確、連音與斷音、旋律的起伏等等演唱的基本要求,教師再加以引導,進行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在低年級學生中,主要讓學生對老師的演唱進行模仿,在高年級學生中,要促使他們自主參與和探索,發揮歌唱藝術的感染力,獲取美的聲音、美的歌唱。養成正確的發音方法,不需要在課上作枯燥乏味的發聲訓練,可以在學生唱歌前,先按歌曲節奏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這樣既可以有效地進行咬字吐字練習,又可以讓學生在投入歌曲的同時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避免學生唱歌時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樣的毛病。在教學工作中,我發現運用競賽的形式,能提高歌曲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掌握歌曲。

音樂課堂教學的學習心得2

xx月xx日,我們參加了區少年宮在實小舉辦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培訓。

聆聽中國音樂家協會xxx專業協會特邀專家賴老師的講座。感受頗深。俗話説的好:〝人過四十不學藝〞我已經五十奔六的人了還有什麼好學的嗎?不然啊,賴老師那激情和精彩的講座深深地打動了我,同時又湧起一種再搏一把的衝動和熱情。其實我知道這種來源於匈牙利不是今天的事,但真正懂他。瞭解他卻在今天。這使我愛好了近五十年的音樂藝術在今天又增加了一副飛翔的翅膀和新鮮的血液。

在他的講座中,一是要樹立本民族為主題的教學理念,強調音樂中的團體動感和音樂的湧動特點相結合。將雙基教育融入其中通過人的肢體語言體現出來。用最簡單的音樂樂思做出多種律動效果來,使孩子們多層次理解音樂,感受音樂。

二是注意了基本知識的公共性備課。按照不同的'教學深度,備出不同的基礎知識的組合訓練方法。並以遊戲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使孩子們一上課就得到音樂帶來的啟動,自然進入學習狀態。真是妙不可言。

三是他的拓展不是僅限於教科書的範圍,而是廣泛收集和利用中外民族和鄉村的民歌小調加以編配,去粗存精。進行拓展性訓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他的講座給現有的中國小教育帶來了更新更現實的經驗和方法。需要我們細細的品,慢慢的消化,認真的領會。與我們現有的實際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切不可照貓畫虎,生搬硬套,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藝術教育的心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