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1

經過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洗禮,教師的教育理念更新換代。如何使數學課堂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境界?我認為,教學的藝術體現在教學中更多的應是潤物細無聲,更多的是師生的心靈溝通,更多的是靈動的智慧。如何使課堂教學閃動着智慧的火花,這就成為了當下每位教師必修的課程。讀了《做智慧的教師——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應關注的55個問題》這本書,我的感覺只能用兩個詞來概括:樸實、實用。它舉的案例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給我們以切身的感受;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也另我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選幾方面來談談我的理解和感受。

一、智慧教師,善待差異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班都有肥胖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在技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練習時,這些學生通常受到同學嘲笑,因而這些學生雖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常給那些所謂的“差生”思考、嘗試和參與的機會,給他們“自信”,通過班集體的力量幫助這些學生,幫助他們營造一個沒有歧視的環境。這樣,他們才會從心理上真正忘掉自己的特殊性,繼而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鍛煉的各項活動中去。

二、智慧課堂,有效教學

讓課堂“閃現”着激昂的思緒,需要教師有着艱辛的修煉過程,是在汗水中的孜孜以求,是在烈火中的萬千鍛打,是激昂與沮喪中迸發的智慧,是在“不滿足”的探尋中積累的智慧。有這樣的智慧,才會有若履輕雲,才使得課堂變得精彩紛呈。

三、智慧評價,師生共勉

本書的第52個問題中,有這樣一個案例: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學生,便將其制止,並讓他到校長室去。陶先生回到辦公室的時候,男生已經在那裏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顆糖獎給男生:“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塊糖:“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説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的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説:“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説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你一塊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又掏出一塊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你一塊糖。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行知的一番話,更應讓我們深思:“你這糊塗先生,你的教鞭下有卡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急忙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國小生?”是的,充滿智慧的評價是一種啟發、一種點撥,一種關愛,一種期待,從某種意義上説,它詮釋了課堂教學的內涵,引領着師生走向智慧,走向成功。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處理教學中的問題的方法,在今後教學中遇到類似問題,我一定會處理地得心應手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求教師具有較好的教學機智,教學機智的培養並非一日之功,它與教師高度的修養、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為基礎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對教材的高度稔熟、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對知識的科學態度和對學生的真摯感情,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2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確。假期學校要求每位教師閲讀一本好書,我進行認真篩選,我選讀了《幼兒心理學》這本書。學習幼兒心理可以瞭解幼兒的心理特徵,進而對幼兒進行更好的教育和培養,使其健康成長。

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他們是我們祖國的花朵,必須給予良好的教育,為社會培養棟樑之才。但是在我們對其進行教育的時候,必須先了解其心理特徵,在瞭解幼兒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給予改變,合理正確的培養。

幼兒年齡小,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教育,瞭解幼兒心理是為了更好的瞭解該幼兒、更好的培養幼兒,讓我們知道幼兒的思想,動態等一切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內心裏都充滿着許許多多的不滿和疑惑!我們是這樣,那幼兒呢?他們也同樣如此!年齡小的幼兒,他們只是盲目的依賴,沒有自己的主見。中班以後的孩子們就不同了,他們知道和老師“作對”,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盲從!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反叛!

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之一。幼兒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以遊戲為主的各項活動中,心理髮展異常迅速。作為幼兒教師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每一名幼兒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心理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開展幼教科研,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兒童心理學研究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的發生與發展的規律,以及這個時期的心理年齡特徵。但有一點和我們平時理解不大一樣,兒童期是指從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從出生到17、18歲左右。當然它還可以細分為更小的階段,比如常用的嬰幼兒期(出生到2歲)、兒童早期(2歲到6歲)、兒童中期(6歲到11歲)和青少年期(11歲到20歲)。

現在的發展心理學已逐步分化出各個以專門年齡階段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它主要包括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年心理學、中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

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發展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讀者更加清晰地瞭解心理學的內容。讀這本書,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説話,把自己和學生們看作是平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考,去體會。這樣的話,才會成為一個好老師。

教育是一門關於人性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於人性的科學。當我們的教育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於學校、學生之於教師、學校之於學生、學校之於教師、教師之於學生、教師之於學校等種種關係與牽動都將充盈着和諧與愉悦。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也將變得幸福的享受教與學的過程。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3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從本質上説,閲讀活動,是一種存在差異的交流活動。如何來培養學生的閲讀創新能力,我是這樣做的:

利用情景再現使學生展開聯想、想像,從而培養閲讀創新能力

在閲讀活動中,根據文字材料的描述進行情景再現,是閲讀創新不可缺少的基礎,它是主動閲讀、活化信息、形成新見解的必要條件。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①利用情景再現,再造作品境界。如讀《孤獨的收割人》,我們邊讀邊展開想像的翅膀,在我們的眼前會呈現出一幅圖畫:在一望無垠的高原上,輕風吹動着白雲,在藍天上緩緩移動,成熟的'莊稼泛起微微的波浪,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起金色的光芒。這時,傳來陣陣淒涼的歌聲,循聲而望,是位姑娘。她“又割又捆”,“邊幹活兒邊唱歌”……由於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了一個更為豐富的作品的藝術境界,並將自己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作品的境界中,在感染、共鳴、激動中不能自已。

②發揮豐富的想象,再造人物。《孤獨的收割人》中的姑娘,詩中僅寫到她的唱歌與收割,至於其他情況沒有寫及。閲讀此詩我們可根據姑娘唱歌和收割的情況,對她的外貌、心理、語言、行動等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再造一個完整而鮮活的人物形象。只有如此再造人物,才能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甚至“與之共語”。

③展開聯想,去填補藝術空白。如《孤獨的收割人》中的姑娘家世如何?經歷如何?她過去怎樣?現在怎樣?歌聲為何這般淒涼?為何這般哀傷?……我們可發揮聯想,去填補這些藝術空白。

閲讀中的聯想主要有四種方式:

①接近聯想。如閲讀酈道元的《山峽》,聯想到李白的《朝發白帝城》,眼前呈現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情景。

②相似聯想。如讀王安石的《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此梅此景,可聯想到人的堅韌品質,不屈精神,頑強鬥志。

③對比聯想。如讀歐陽修的《秋聲賦》,從蕭條淒涼的秋聯想到峻青《秋色賦》中所描寫的豐收的秋。

④因果聯想。如閲讀魯迅小説《孔乙己》,可根據孔乙己所生活的環境以及他自身等因素,聯想到孔乙己的結局。運用閲讀聯想對讀物進行理解、追憶和創造性的思考,應注意材料之間的聯繫,儘量形成廣泛而多樣的聯想,以努力提高閲讀創新能力。

創新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最鮮明的要求,學生的創造力需要培養,想象力需要保護,也只有通過發散性的思維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才能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因此在進行閲讀教學時,教師應儘可能為學生提供再造想象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4

假期之中認真研讀了《教師的智慧》一書,這本書分為“智慧使者、人文校園、冷描熱點、歲月頁碼、修學英國、漫步英倫”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個個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細膩和善於發現積累的一個又一個的案例,並讓這些案例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更富有意義地發展着。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各種各樣的案例總是持續不斷地在上演着,每個孩子都用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而這些案例在我們不同的關注中以不同的方式發展着,而我們的細心觀察和發現並引導會讓孩子有不同程度的進展呢!

書中圍繞諸如“公開課與日常課”、“師生衝突怎麼辦”、“優質課到底誰説了算”等一個個教育場景對教師行為、表現、主張、反思與感悟進行忠實記錄,可是在字裏行間,感受到的是教師智慧的閃現和脈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鮮,做菜燒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是怎樣做出美味來,那真的是一門技術和藝術呢。從中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身為一名班主任,我們更應該是個理智、明智、博愛的人。因為當我們懷着快樂博愛的`心做出來的飯菜,裏面充滿了愛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後的工作中我會這樣做:

做一個理智的教師。教師不僅要情感充沛,而且應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動中,情緒的躁動、難言的苦惱是難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導。所以自己以後要多讀書,多為孩子,同事、家人服務,多思考一下所面對的問題多角度多方法的設計解決預案,解決問題以理服人,才會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靈。

做一個明智的教師。《教師的智慧》這書的主旨就是要教師做個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師是改革的積極參與者、主動調適者。因為明智的人,善於明理,善於辨析;明智的人,善於把握大勢所趨。面對教育方式多樣的今天,採取哪種方式來處理師生關係、解決衝突和問題,反映了教師行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積極參與到現今的教育創新中去,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向同事學習治班教學的經驗,豐富提高自己。

做一個博愛的教師。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寬厚仁愛,有理有節,人性豐滿,才是教師的德智情懷。面對學生充滿愛與關懷,面對知識,充盈渴望;面對同事多關心。處理好師生、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豐滿而快樂。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5

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這本書是7位教師精神家園的縮影,7位優秀的教師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是一本記錄教育教學實踐、思考、研究的結晶,也成為了考問自我、敞開心扉的空間。他們在敍寫、反思和追問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生命質量無疑也得到提升。讓我們明白到教師發展=反思+交流+互動。

一、真實的生活寫照,這是一本關於七位青年名師平凡生活的真實寫照,讀着讀着讓你感受他(她)就是你,你就是他(她),使做為教師的我們也沉寂其中。

二、真摯的`情感,平日自己身為教師不能言、不宜言,或説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壓力等等,可在此找到蹤跡……

三、真切的智慧,面對頑劣孩子應有的智謀,面對優生需具備的睿智,面對最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所必須的理智,以及生活中與教育有關或無關的智略……各種智慧都在此交鋒。

藉助博客平台,養成反思習慣。在實踐中反思,分析原因,尋求對策;在反思中昇華思想,任何一位優秀教師都是通過這樣實踐、反思、思想昇華、再實踐的過程,來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基於教育敍事,講述鮮活故事。“世事洞明皆學問”,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在反思中都會迸發出新的智慧,並從中捕捉到科學的教育規律、原則和方法。

打開交流窗口,多向互動交流。打破教育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限,獲得四面八方的教育、教學思想營養,教育博客是當今教師成長的一個平台,善加利用,就會起到促進作用。

確實教師每天都會遇到新情況,需要解決新問題,每天都有鮮活、生動的教育故事發生。這本書中百篇的故事既有對“孩子,你是幸福還是悲哀?”、“要強扭這顆孩子的‘瓜’嗎?”等培養學生方面的冷峻思考,也有“幫助孩子告別網癮”、“給孩子們一個網絡上的家”的呵護與關愛;既有“當老師,你幸福嗎?”、“教師,你有良好的習慣嗎?”的教師人生自我考問,也有對“給台階後,再拆台階”、“情中育人,事半功倍”的教育策略的探尋……要成為有效教師,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師要善於反思、勤於反思。教師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反思習慣,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

教育學生學會愛父母、愛別人。同時我們也會贏得他們的愛,贏得他們由衷的尊敬。

因為有了愛我們的心中才總有一種温暖的感覺,生活才變得那麼迷人。因為學生感受着愛,懂得了愛,他們才會懂得尊重、懂得回報。學生喜歡他們心目中的教師,喜歡能瞭解他、鼓勵他,給他勇氣和力量的教師。我們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説的那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來體驗成功和歡樂。只要我們內心充滿愛,以無私的師恩、高尚的師德、勤懇的敬業精神鋭意進取、開拓創新就必定嬴得學生們的喜歡,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有智慧的教師。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6

《教師的智慧》,這本書已經不知道被我看了幾遍了,可是就死被書中的一個個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書的作者焦曉駿,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教育學會新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副校長。曾任中國小英語教研員,多年來專注於英語教學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獲“中學英語學科帶頭人”、“高中英語教學能手”等稱號。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100餘篇,出版《教師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語寫作課》、《網絡,讓我歡喜讓我憂》等著作。看着書上一張小照片和這小段簡介,心中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因為書中的一個個平凡的小故事卻在他的筆下引出一個個不平凡道理,更彰顯着他為人師的'智慧。

書中圍繞諸如“公開課與日常課”、“師生衝突怎麼辦”、“優質課到底誰説了算”等一個個教育場景對教師行為、表現、主張、反思與感悟進行忠實記錄,可是在字裏行間,感受到的是教師智慧的閃現和脈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鮮,做菜燒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是怎樣做出美味來,那真的是一門技術和藝術呢。從中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身為一名班主任,我們更應該是個理智、明智、博愛的人。因為當我們懷着快樂博愛的心做出來的飯菜,裏面充滿了愛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後的工作中我會這樣做:

做一個理智的教師。我是個情緒化比較嚴重的人,總是率性而為,而總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來安慰自己。其實教師不僅要情感充沛,而且應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動中,情緒的躁動、難言的苦惱是難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導。所以自己以後要多讀書,多為孩子,同事、家人服務,多思考一下所面對的問題多角度多方法的設計解決預案,解決問題以理服人,才會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靈。

做一個明智的教師。《教師的智慧》這書的主旨就是要教師做個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師是改革的積極參與者、主動調適者。因為明智的人,善於明理,善於辨析;明智的人,善於把握大勢所趨。面對教育方式多樣的今天,採取哪種方式來處理師生關係、解決衝突和問題,反映了教師行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積極參與到現今的教育創新中去,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向同事學習治班教學的經驗,豐富提高自己。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7

曾有幸閲讀過朱永新教授的《朱永新教育文集》,其中説,知識並不等於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在一塊石頭裏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裏發現靈魂。那智慧哪裏來?

一、從學習中來。

教育是一種“學習”的職業,作為從事這個職業的教師,不應當僅僅是教學生學習,而必須在此同時注重自身的學習。一個教人學習的人,自己卻不愛學習,是難以取信於人的。學習是教師維持其職業生命連續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實現其職業生命價值昇華的必要通道。其實,在整個社會正在倡導和踐行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理念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該率先接受終身教育和堅持終身學習。這是因為,“今天,世界整體上的演變如此迅速,以致教師和大部分其他職業的人員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即他們的入門培訓對他們的餘生來説是不夠用的:他們必須在整個生存期間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古詩有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不可忽視的“源頭活水”,只有多學,持續地學,才能更新觀念,才能用新鮮的血夜來武裝我們的頭腦。再説,“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願,重複這個顧問的次數。——凱勒”我們為何不好好利用這個顧問呢?教師的學習應當是持

續的學習。只有持續的學習,才能贏得教師的持續發展。學習要有恆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有任何長進的。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都堅持根據計劃的要求將之落到實處。

二、從工作實踐中來。

如果説,學習是一個人成為智慧型老師的前提的話,那教育教學實踐,則是教師獲取智慧的必要載體和重要通道。因為,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離開了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實踐,教師的發展與智慧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一個教師學習的成果和效益,不能在其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實踐中得到反映和體現,只是停留在你的學習筆記本上時,對你的學習就會形成消極的負面影響,你就會把學習看作是應對檢查的。反之,一旦學習的成果和效益,能很快在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實踐中得反映和體現,你就會增強實踐的決心和信心,進而形成學習與實踐之間的良性循環。

每個在教育事業上有所突破,有所成功的人,都是完全是主動的、能動的在實踐中學習發展。這種實踐活動滲透着他們的聰明才志和智慧文化,因而可以説這樣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充滿着生機和活力。這種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僅會逐步形成教師外在教育教學行為的不斷改善,而且會對教師內在素質修養的提升起到催化作用。因而實踐是教師成為智慧型教師的不竭的動力和源泉。正如每人各有一個蘋果,相互交換,每人

仍只有一個蘋果;如果每人各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每人就同時擁有多種思想。只要我們相互之間多交流,多探討,並在實踐中加以驗證,我們也一定能夠取得和許多的教育大家一樣的成就。

三、從反思中來。

教師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師對其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實踐的過程和結果,不斷進行自我診斷與自我修正的過程,也就是通過連續地自我追問、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從而實現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飛躍的.過程。如果一個教師只有實踐而沒有反思,那是很難有進步與發展的,更別説能體現教育教學智慧了。一個要想有所成就、有所發展的教師,就不能不十分重視對自已的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實踐,進行持續不斷地自我反思。

四、從寫作中來。

有學者研究認為,教師的寫作既是教師完成工作任務的一種基本能力,又是教師履行角色職能的一種輔助方式,還是教師釋放自身潛能的一種重要載體。正因為如此,教師的寫作既是對自己學習體會的整理,又是對自己實踐經驗的總結,還是對自己反思成果的提煉,它體現着教師的智慧。當然,學習、實踐、反思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而寫作又是學習、實踐、反思的繼續和延伸。沒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後者,但是光有前者而沒有後者,實在是一大遺憾、一大損失。寫作不僅僅是單純的寫作,它應該與實踐相隨,與閲讀同行,與思考為伴。實踐是它的源泉,閲讀是它的基礎,思考是它的靈魂。如果寫作完全脱離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寫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不僅無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進和完善,而且也不利於寫作的堅持和提高,進而造成惡性循環的局面。另外,做課題研究也並不是高不可攀的,誰都可以做,對每天的學習、生活、工作情況進行一番思考加以記錄,定期進行提升,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這就是課題研究——專家稱之為行動研究。我們每天的學習、實踐、反思、寫作就是在做研究,就是在進行着新教育實驗。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自覺學習,不斷實踐,並善於反思,堅持寫作,相信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也一定能成為智慧型的老師。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8

“走出去,就會有收穫。”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者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今天,我又有幸參加了《全國國小智慧教學與教師發展教研培訓》活動,聆聽了全國各地優秀教師精彩的説課、優質的公開課以及教研員們專業的點評,感覺受益匪淺。

?短短一天時間,我們觀摩了四節不同級段的語文課,並分別進行了説課和評課。在我看來,教師們的精心設計,充分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不同的教師演繹出了不同的風采,但又同樣的精彩。這幾節課,各位教師展現出來的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以及對教材層次上的把握,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怎樣把各位教師的優點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之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得有特色,更高效,是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課堂教學本身又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課後,專家們的精彩點評令人印象深刻,猶如一縷清風,讓人茅塞頓開,同時又讓我深思。對於這幾節課,我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閲讀時間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的總體目標第七點是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的閲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這幾節中高年的語文課,課堂上留給學生的讀書時間太少了,比如《黃果樹瀑布》這節課中,教師在重點段落的教學中進行了18分鐘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侃侃而談,留給孩子們的讀書時間卻寥寥無幾。大家都知道,“讀”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也是行之有效、最大限度提高學生駕馭語言能力最好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各種形式的讀:默讀、自由讀、快速讀、分角色讀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二、重難點未突破

還拿《黃果樹瀑布》為例,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板塊設計的很合理,首先是出示學習目標,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接着彙報展示,最後教師稍作總結。此時,教師沒有進行內容更進一步的.提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沒有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教學內容的設計一定要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來進行,甚至要更深層次的挖掘教材,讓內容更進一步的提升。旁觀者清吧,回頭想想,這些問題在平時自己的教學中也是存在着的,甚至更多。通過這次聽課,我將把優點繼續發揚,改正不足,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為孩子們呈現更精彩的課堂。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9

教育質量的高低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智慧,即平常所説的教師的素質。什麼是教師的教育智慧或素質?這是當前教育界亟待澄清的一個概念。

關於教師教育智慧的總體思考

1.在國際教育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論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強調教育教學工作是一種專門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

2.教學活動是教師工作的中心任務。我們在談論素質教育時,曾強調:以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德育為靈魂,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因此,教師教育智慧或素質的含義必須着眼於教學活動本身。

3.反對那種元素堆砌的教師教育智慧或教師素質觀,應將教師各種素養看成是一個系統的結構。其內容包括着複雜的過程。

4.教師教育智慧或教師素質是結構與過程的統一,發展性、動態性是其精髓。正因為如此,我們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更重視對教師的培訓與提高,即教師教育。

我們把教師教育智慧或素質理解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我們把其概括為三個方面:教師的師德、知識和能力。

A.師德與師魂

1.敬業愛崗

教師的職業道德,從廣義的角度凸顯四個意識,即敬業意識、樂業意識、職業規範意識、勤業意識。師德的實質就是教育事業的“業”字;師德體現的就是對教育事業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這就是師德第一個表現:“師業”。敬業愛崗有着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在研究中我們看到其表現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崗位;獻身於教育工作的職業理想;教書育人、培養人才;對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

2.熱愛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又一個表現:“師愛”。師愛是師德的核心,我們稱其為“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師愛出自教師的職責,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感情投入與回報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此外,成功的期望也是一種師愛。一位優秀的教師肯定認為:“我一定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這種期望就是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就是教師的信念。教師的教育期望或信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

3.嚴謹治學

師德集中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質量上。能否培養出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這是衡量師德的重要標準,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師德的第三個表現:“師能”。教師的成功,在於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嚴,往往建築在對自己嚴的基礎上,特別要嚴謹治學。也就是説,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學風和教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與教育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總之,教育質量直接取於教師的業務水平;業務水平,集中體現在一個“新”字上;創新的基礎在於教師鑽研業務。

4.為人師表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就是為人師表的師德表現,也可以叫師德的第四個表現:“師風”。師風表現在下邊的四個方面:①以身作則。它有着種種表現,特別要模範言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等;②團結協作。為人師表不可缺少與同事、與家長團結協作的行為;③廉潔從教。教師廉潔與否,學生看得特別清楚,所以要堅持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④依法執教。在教育教學中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言行。

B.教師的知識

1.本體性知識—勝任崗位的基本保證

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如語文知識、數學知識等。知識要有事業與職業的目的,一個人最佳的知識結構,主要是以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與專業為基礎。這種本體性知識有如下四個要求:一是對學科知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二是既懂得本學科的歷史,又掌握該學科的新進展;三是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例如有關學科的知識背景、實驗知識、觀察知識以及科學方法論方面的知識,等等;四是能把本學科知識變成自己的一種學科(學術)造詣,能夠清楚表達出來。然而,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只是“基本保證”,而不是唯一保證,即光有本體性知識並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的決定條件。我們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本體性知識與學生成績之間幾乎不存在統計上的“高相關”關係。有幾位頗有名的科學家,他們曾經是一些不合格的中學教師。因此,可以認為,教師的本體性知識一定要有,但達到某種水平即可。

2.文化知識—博採眾長自成一家

教師的工作,有點像蜜蜂釀蜜,需要博採眾長。為了實現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師除了要有本體性知識以外,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向未來的人生之路。在學校裏,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因為教師的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我們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當然,教師的文化知識修養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我們主張每一位教師都要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3.實踐知識—機智豐富的`個體存在

教師的實踐知識更具體地説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師的教學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當時的情景有分寸地進行工作,才能表現出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來。在這些情景中教師所採用的知識來自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具有明顯的經驗性。而且,實踐知識受一個人經歷的影響,這些經歷包括個人的打算與目的以及人生經驗的累積效應。所以這種知識的表達包含着豐富的細節,並以個體化的語言而存在。顯然,關於教學的傳統研究常把教學看成是一種程式化的過程,忽視了實踐知識與教師的個人打算,於是它限制了研究成果的運用。

4.條件性知識—成功教學的“金鑰匙”

教師的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這種知識是廣大教師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們在教改實驗中所特別強調的。條件性知識是一個教師成功教學的重要保障,在研究中,我們把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具體化為三個方面,即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和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

C.教師的能力

1.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優秀教師=教育教學過程 反思

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育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而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可分為三大方面:一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教育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教學教育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教學教育活動進行調節、校正和有意識的自我控制。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又可以叫做反思能力。如果20世紀80 ̄90年代提倡培養專家型的教師,那麼21世紀要倡導訓練反思型的教師。

2.教師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善於對信息技術優化、整合

今天計算機輔助教育、多媒體的使用,上網和創辦網校,已成為社會的時尚。在教學中如何應用這些技術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21世紀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成分。

優秀教師應該有對計算機教學系統的設計能力;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傳播系統的能力;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成果的評定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每種教學媒體技術的出現,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與發展智力。同樣,每種媒體既有長處又有不足。如果把多種教學媒體組成一個系統,使各種媒體之間揚長避短,互為補充,那麼,這種教學系統就能發揮更大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積極維護和保健

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well-being或mental health),意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狀態。與心理健康含義接近的詞有“心理衞生”和“精神衞生”,意指對心理或精神健康的維護和保健。心理健康的含義為:(1)心理健康分為正負兩個方面。它不僅僅是消極情緒情感的減少,同時也是積極情緒情感的增多。(2)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3)心理健康是一種個人的主觀體驗。它不僅包括積極情緒情感,也包括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稱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和德育工作區分開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具有一致性。目前學生中存在越來越多的心理行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承擔起學生心理衞生保健醫生的角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表現:(1)心理預防和心理衞生;(2)心理諮詢;(3)學習指導;(4)職業指導。此外,教師還要適當地掌握診斷性評價和學會行為初步矯正的技能等。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10

《做有智慧的教師》是從由廈門外國語學校的七位骨幹教師組威的“葉曉龍博客”團隊這個知名教育博客上收集的近百篇優秀博文編成的。這七位優秀教師在繁重瑣碎的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之餘,把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念、方法,對教師人生、家庭、學習等諸方面的思考,通過一個個真實生動、耐人尋味、啟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長的心路歷程。這些小故事藴涵着他們細膩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實踐的智慧,折射出他們積累的經驗。

書中着重講了解決教師課堂教學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喚起教師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對教師智慧的關注、對教學實效的關注、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對教學創新的關注,搭建一個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學細節、教師智慧、教學實效、自身發展、教學創新的操作性理論詮釋與實踐案例,覺得很有啟發。

順着這樣的啟發讓我想到:作為國小美術教師的我,應該如何走好專業發展之路呢?思考許久,總結了幾點:

一、夯實專業技能

“畫畫”是美術教學的基礎,是一個合格美術教師素質長久、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美術教學將更多地要求教師在學生面前多動手、多實踐。為了激發、引爆學生的靈感,讓學生充分感受和必要的提示,激活學生的思維,美術教學中需要教師的適當示範。因此,美術教師應堅持長期、深入的美術繪畫創作,平時多動手畫畫,抽時間多練練自己的內功。樹立“曲不離口,拳不離手”的工作時理念。培養自己紮實的美術基本功,以此來保證自己在給學生示範時能遊刃有餘,提高教學效率。

二、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

時代在飛速發展,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湧現,學生學習的方式和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如今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施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四大要素。這些先進的教學理論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對教師的教學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作為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必須終身學習,不斷吸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三、善於教學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師立足於自己的實踐經驗,通過深刻的自省來調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整合自己的知識和信念的活動。它是“思考”的一種形式,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思考。它強調對問題的深度思考,而是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

林老師在《請為你的褒獎報歉》一文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要“賞之有法,賞之有度,賞之有時”。其餘的老師在隨筆中都時有創見,如葉雋老師《給台階後再拆台階》、《批駁,在孩子獲得好成就之時》、陳斌老師《犯過錯的“價值”》……呂淑彩老師的《放鬆是一種境界》:“放鬆不是放蕩,更不是廢棄,而是藴含着一種踴躍心態,藴含着一種從容,它是一種平凡心,一種尊敬心坎的機靈,這種機智讓教育者污染本人,讓咱們的學生在放鬆的狀況中內化,往往讓我們的教育發生預料之外的成果。”

四、嘗試教學研究

教師要加快自己的專業化發展,就應該將教學研究貫穿於整個教學生涯,善於捕捉教學中的問題,不斷試驗和研究,從中總結教學規律,在反思和研究中逐漸發展,使自己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

書中黃老師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觀察到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能做到仔細分析原因,尋求對策;並從中捕捉到科學的教育規律、原則和方法。黃老師正是通過這樣的實踐、反思、思想昇華、再實踐的過程,才促進了其專業的成長和發展,進而成為名師。

在如今“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教學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僅僅“學高為師”已難以滿足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想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師,必須要掌握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研究能力,不斷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才能適應時代變遷帶來的挑戰。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11

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收益匪淺,我才真正明白了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的真諦。

有智慧的教師要有教學智慧,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不但在學生的質疑問難中對答自如,,而且在學生的批評建議中從容不迫,顯示出高度的教學智慧。

有智慧的教師要有創造智慧,不但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而且還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並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探索新途徑,提出新觀點,總結新經驗,取得新成果,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走出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在課堂教學中,有智慧的教師不是居高臨下的,學生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一開始就精神飽滿,快樂學習,學生的身心處於最佳狀態,對所學知識是感興趣的。有智慧的教師在課堂中能對學生真誠地表揚,熱情地鼓勵,公正地評價,善意地批評,誠懇的指點。學生和學生之間能友善地相處,平等地交流;學生對老師能坦誠地尊重。

有智慧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解放老師,讓課堂呈現創新的活力。有智慧的教師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防止學生盲目地創新,一味地生髮,隨意的自主和形式的`組合,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靈活誘導。

總之,《有智慧的教師》是一部啟迪心靈,陶冶性情的文章。這本書讓我身心浸潤於教育智慧的滋養中。通過學習,我更加感悟到,在人類滾滾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教育是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篇。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鍛鍊自己,爭取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12

前天聆聽了太谷縣教研室主任張四寶的題為“做智慧型教師,創建高效課堂”的專題報告,欣賞到了高效課堂在農村邊遠學校綻放的美景。李村教改的開始,曾讓我欣喜,我也努力構建快樂的學習氛圍,努力實現課堂的高效創新。對比太谷縣的課改,我頗受啟發。

1、精心編制導學案。

我們教學的重點總在課堂,而對備課對導學案的設計並沒有特別重視,且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好的導學案既是對學生學習的引領,又是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能實現教師對學生學習程度的掌握。今後我要在課堂導學案的設計上下功夫,依託教程,參考教輔,將知識問題化、問題具體化、層次化。實現學生學習知識點節節清,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做一個“懶”老師,在課堂上真正放手,讓學生學。

課堂上要確保學生的參與度,絕對不能填鴨式、滿堂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是干擾好學生製造差等生,老師要學會“偷懶”,少講,把課堂放手交給學生。讓學生緊跟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或練習、或思考、或動手操作,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動態之中,教師巡查指導、講解。並適時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指導學生認真閲讀,多次感悟,且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教師再引領課堂展示,讓學生敢於説、勇於説、樂於説,做到三講三不講,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讓學習發生在學生的身上。這樣學生會學習了,老師就解脱了。

新型的課堂模式,不是老師沒事幹,而是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要我們成為智慧型的老師,也就是成為愛學習、愛思考、愛創新、會管理的老師。

3、學習小組合理構建應用,評價方式捆綁式

我們也有四人學習小組,學困生的轉變並不明顯,優等生並不太樂意幫助學困生。而捆綁式評價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學好知識有三個層次:聽明白,想明白,講明白。講明白是學好知識的最高層次。小組合作學習,捆綁式評價能讓差生不差,尖子生更尖。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訓練場。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學會溝通、傾聽、尊重、包容、欣賞。

張主任的課改講座,讓我還明確了一個觀點: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是練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我還存在着許多亟待改進之處,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才能使自己的課堂距離“高效課堂,快樂學習”越來越近。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13

上週,我有幸聆聽了山西省太谷縣教研室主任《做智慧型教師—創建高效課堂》的專題講座。

他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從學生入手,變講堂為學堂。

1、從管理入手分好學習小組。

2、採取捆綁式評價。

3、對學生做好理論上的培訓。

4、對學生的小組學習要進行方法上的指導。

二、從教師入手,變教案為學案。

洋思教學模式: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三、四種課型怎麼上:

新學課:採用導學新方案。

練習課:在黃金時間做黃金題。

試卷講評課:兩種方式:第一種教師閲卷、第二種學生閲卷。

複習課:以練代講。

四、教師應明確的理念。

1、知識是學會的,不是講會的;能力是練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

2、時間加汗水型教師,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3、教師應進入做事業狀態,而不應是做事情狀態。

4、理解多與少的關係:教師課上講得越多,學生學的東西越少;教師備課的時間越多,課下輔導、批改用的時間越少;教師選得題越精,學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

張主任的講座非常精彩,既有理論的支撐,又有實踐的案例,生動的講述贏得陣陣掌聲,讓我受益匪淺。

從張主任講述的一個個成功的'案例中,我清晰地認識到,我們的課堂改革,必須改變教與學的關係,讓教師成為導師,教室成為學室,灌輸變為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他們打造開放、自主、安全的課堂,讓學生的主動發展成為現實。把課講得簡單一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教師下功夫備課,只有吃透了教材,吃透了學生,才能突出重點,摒棄繁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從而上出簡簡單單的好課。“簡單”是一種大智慧,它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學識,善於思考的大腦,更重要的是對課程的準確把握和對文本的認真鑽研??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目標更“簡單”,讓教學內容更“簡單”,讓教學方法更“簡單”。而這些“簡單”讓學生考試時也感覺“簡單”。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14

教師從xx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現狀基本情況(是什麼)、教師專業發展政策與平台(有什麼)、教師自我發展的策略與方法(怎麼做)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從教師個人、國家政策等方面,全方位解讀了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讓我從全局更加了解教師隊伍發展。

第一,王xx教授從個人層面來説,教師隊伍的發展,需要我們每一位普通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專業素質,通過教研、學習始終保持自身教育活力。從自身來講,我還需要不斷提升課堂組織能力。

第二,王xx教授從教師專業發展政策來説,站在國家政策層面來看,讓教師職業規劃更具方向性。也從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細化講解,來為教師職業發展、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也為新時代教師專業指明前進方向。還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三級三類”骨幹體系建設平台、“大篷車”送教下鄉項目以及STEM教育的落地與推廣,教育信息化網絡平台建設等,為教師發展指明方向,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新要求。

第三,在教師自我發展的策略與方法中,王xx教師從歷史出發,從教師這兩個字出發,教師只要教會學生品德、文化、思辨、價值這四樣,就會鑄就學生一生的`財富。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缺少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而過於重技能,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不斷改進,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意識留存率,還需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參與性學習。

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在不斷總結經驗中,反思、改進,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不斷改進自身教學,同時把握教育發展方向,在新技術、新理念、新方向、新環境下,做一名智慧型教師!

《教師的智慧》心得體會15

作為班主任,從班集體的組建之初,師生就共同努力,力爭使班級形成自主管理型的班級特色。我的做法是:制定班規,使學生自我約束;利用目標激勵,積極引導;利用小組評價,引導合作與競爭。

我在七年級到八年級擔任數學備課組組長期間,針對班級小組的課堂評價環節,與同組數學教師共同設計並使用數學小組評價單,有效規範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並且通過這一工具引導學生持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在七年級數學小組評價單使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課堂評價方式。

開學之初,我要求每個同學都制定學習計劃,學習計劃使學生的學習有了目的性和動機,減少了學習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利用“你追我趕爭上游”,在每次考試的前兩週,每位同學制定考試目標。這個表格記錄着他們每一次的成功與超越,也記錄着他們的失敗與反思。每次考試後,同學們都要及時總結反思自己的優勢、不足、措施。應同學們的要求,成績好的同學為全班同學做學習經驗介紹。

我和同學們共同制定了小組積分細則和課堂表現記錄表。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在使用的過程中,這個積分細則也在逐漸的精細、完善。課堂表現記錄表主要從回答問題,板演,講題三個方面加分,由小組長對本組同學的表現打分。

每週各組組長都要組織本組同學總結本組這周學習、紀律、衞生,課堂表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每兩週學習委員要針對全班同學的表現進行總結,對錶現好的同學提出表揚,對班級的共性問題提出建議;每月對積分最高的三個組進行表彰與獎勵。

通過這一工具引導學生持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規範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小組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這個做法在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初見成效。

作為八年級數學備課組長,在20xx年1月2日,組織八年級年級數學計算題競賽,我主要負責出題、評獎、寫獎狀、領獎品、給學生頒發獎狀與獎品,此次活動共評出一等獎15人、二等獎18人、三等獎18人,這一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針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作為備課組長向學校及時申請利用每週二下午第三節課時間上數學輔導課,把全年級學生分成5個層次,本組四位數學教師各負責一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專題複習,力求提高全年級的數學成績。

作為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我會動腦筋,想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標籤:心得體會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