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

“雙減”是去年教育界的大變革,是對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探索,也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充分展示了黨和國家實現共同富裕的決心。在“雙減”政策下,如何深化課堂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我們當前需要探索的新命題。

一、課堂改革的目的

高質量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雙減”就是要使教育迴歸學校,課程學習迴歸課堂。我們課堂改革目的在於鼓勵教師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積極探究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新方法,讓學生“樂學、樂思”,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課堂改革必要性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過去學生學習,通常是建立在校內課時的延長和大量的刷題,校外的培訓補習和重複的訓練基礎上。然而在“雙減”要求之下,僅靠時間的維度和原有的常態,來提高學習效益的路徑已經走到了盡頭。“雙減”,既是對傳統課堂的一個嚴峻挑戰,也是對重構課堂的一種難得機遇,通過課堂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課堂要質量,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益,更是為此開啟課堂尋變之旅的必然選擇。

三、“雙減”背景下課堂改革的舉措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前期課改,我們也向傳統課堂挑戰,以“小組合作”與“學生展示”為特徵,創建了不少“方法模式”,學生的表達力與表現力也有了質的變化,“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學生”,改變了傳統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然而我們看似將課堂還給了學生,但參與討論展示的永遠是幾個優等生,大部分學生依然是課堂的旁觀者。此外,許多課堂過於追求“表現”,學生展示時載歌載舞、精彩紛呈,但內容卻浮於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更缺乏思維層面的深度發掘。這樣的課堂,僅僅是表面繁榮,熱鬧過後學生收穫不多。所以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更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用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真正告別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大限度的發展。

(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我們要珍惜課堂每一分鐘,善於把握最佳時間。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後的前5分鐘到20分鐘。因此,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課堂上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能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聯繫教材。教師要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而不是讓學生沿着教師的思路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讓每個學生加深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對錯誤進行自我糾正,從而構建全新的認知體系。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可以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個學生都能體現成功的喜悦。

(三)提高作業效率

1.質量與數量的關係

教師在設計和佈置作業時,應進行認真的篩選,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與生活相關的作業挑選出來,把那些重複性、機械性的作業砍掉,力求少而精,精而有趣,做到質高量精。這樣,既能保證學習效果,又能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量。

2.分層佈置作業

我們既要面向全體,還要兼顧個體差異。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情感準備以及學習能力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內容和任務的學習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時間及所需要的幫助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和佈置作業時,不能一刀切,可以設置基礎題和提高題,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才能讓不同情況、不同程度的同學都得到提高,感到滿意。

3.彈性佈置作業

在多數情況下,老師在設計和佈置作業時往往不考慮或是很少考慮其它科目的作業量。如此一來,如果只是某一科目的作業量小了,而其它科目的作業量依然如故,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彈性佈置作業。我們儘量做到“當堂清”,這樣學生容易消化,教師又能掌握信息並及時調整下一堂課的教育進度。

4.佈置個性化作業

在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在設計和佈置作業時,往往只佈置枯燥的、理論性的書面作業,忽略了實踐性、體驗性和操作性的作業。事實上,學生最不願意進行機械抄寫,最不願意背誦記憶純粹的概念。如果老師們在設計和佈置作業時,把來自於實踐的理論知識和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聯繫起來,讓作業貼近生活、接近社會,學生既樂於接受,又能鞏固掌握所學的課本知識。

(四)客觀公正評價學生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保證所有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來展示他們在課堂上所學本領,教師要從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客觀公正評價每一個學生。

總之,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斷成長、不斷推進課堂改革與創新。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

在國小教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是擺在每個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素質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現在負責,還要對學生將來負責。因此,要落實素質教育,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關鍵。

那麼,如何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師要牢牢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

1、每一個學生,包括後進生,即學習困難生,都是教師培養的對象,讓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應是每一位教師崇高的職責。教育是教師終身從事的一種事業,而不是一時謀生的職業,因而要忠誠於教育事業,樹立終生從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堅信每個學生都有成材的資格和可能,即使沒有一個聰明的腦袋,有一雙靈巧的手,照樣是人才。教師是為了明天工作的,是塑造未來的,要教育每個學生,為自己設計規劃美好的前景,並全力以赴去實施。

2、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教師要有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並將它落實到每期,每天,每節課的具體工作中,要了解理解學生,承認個性差別,尊重信任學生,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嚴格要求學生,對每個學生負責。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教育思想是否端正的試金石。

3、教師要提高業務能力。

教師要接受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教育方法,培養學生如何生存,如何學習、如何辦事、如何創造、如何進行觀察、如何有效地思考等等。

二、在教學中注意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暢通雙向溝通渠道,幫助教師端正思想,使他們迸發出巨大的熱情和潛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正確地進行自我控制,自我調節,使全體教師的敬業精神得以提高,人人都能注重形成良好協調一致的師生關係這是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完成好教育任務的必要條件。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發展,抓兩頭促中間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措施。

在管理要求上,根據計劃制定必要、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保障教學秩序的有效運轉,堅持常規訓練,開展評比,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在管理內容上,着力抓好六認真落實工作,提倡功在課前,杜絕上無準備的課,實行年級組長籤案制。切實抓好課堂40分鐘,保證做到六不不缺課,不隨意調課,不遲到,不早離,不拖堂,不處理與本堂課無關的問題。作業批改做到批改及時無誤,做好記錄,即時反饋,提倡面批,隨時補救。

在管理操作上,加強督促檢查。做好一日三看:一看教師到校情況,看教師是否按時到校,是否參加三操,是否進班指導學生學習;二看學生到校情況,看學生是否按時到校,是否認真讀書(學習),是否有打鬧現象;三看各班教學情況,看教師是否做好課前準備,是否認真上課,看學生是否認真聽課。一月三查:一查教師備課情況;二查作業批改情況;三查輔導轉化情況。一期三抓:期初抓計劃制定;期中抓師生考查;期末抓總結。一年三評:一評優秀教師;二評優秀學生;三評優秀教科研成果。

1、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提高每個學生的素質作為教育的落腳點,要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實際水平的基礎上主動地充分發展和提高。

2、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對待學生學習上的不足,用各種方式對他們給予鼓勵,要千方百計地為後進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一次次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悦,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身心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同時尊重、偏愛、認真指導學習困難生,並善於發現、挖掘其學習與發展潛力,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3、在課堂教學中要以真才實學,真情實感培養專業能力,訓練科學思維,教會學習策略。課前精心設計,課上精心施教,教師要多學習,多想辦法,在對學生教育中採取多種方法,進行有效教育。

因此,爭做合格教師,優秀教師,理想教師,應該分別成為教師素質的基本目標,較高目標,最佳目標。

一個人民的教師,要有高尚的追求。沒有追求,就沒有進步,沒有追求,就沒有發展。只有真誠地熱愛生活,嚮往祖國和人民美好未來的教師,才能全心全意地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嘔心瀝血地培養、教育每一個學生,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全部知識,奉獻給每一個學生,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

我認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學方法的改進。課堂教學的研究是否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了保證新課標的落實,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能夠得到充分發展。把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説課、主講、評課;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講、聽、評中推敲得失,完善自我。教師的羣體智慧得到了充分發揮,課後的反思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

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提倡自主性學習,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以下是我結合平時的零星思索得出的幾點體會:

一、改變心態,轉變自我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是師生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尊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為此,教師要不斷反思自身的行為,積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真正關注學生和接納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對知識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

二、關注學生,喚醒自我意識。

多半學生缺乏自我意識,沒能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一直屬於盲從地位,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慾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需要教師善於體察下情,抓住每一件小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當學生從教師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才能充分意識到自我的存在,積極投入到課堂中。教師應從學生出發,關注全體學生,在課上既要關注一些積極的參與者,還要重視那些被動參與者,並通過積極的觀察、思考和有效地挖掘,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三、建全法規,改變評價方式。

多元評價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以呵護孩子的自尊為基礎。這就需要我們批判地繼承原有評價體系,建立起課堂規則。比如説,傾聽的規則,守信用的規則等等。評價是門藝術,不是一味地説好,也要有相應的懲罰。不過,這種懲罰要以愛護學生為出發點,要貼近學生的實際,並在恰當的時機給出。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

一、質量(分數)觀

從單一分數質量走向全面素養、育人質量。學生當然得考一個好分數,除了分數以外還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精神追求及綜合素養質量。在學生不參加學科培訓班、家長不參與檢查作業、不能加班加點,不大量佈置作業,不頻繁考試的前提下,藉助課程科學設置、課堂改革、教師素養提升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教學工作以最小的時間,精力花費,科學獲得最大的效果、效益。

二、考試觀

從頻繁考試、過度關注評價功能轉向嚴格控制數量、重視診斷功能。考試猶如給豬稱體重,是無助於提高豬的重量的;頻繁考試猶如對正在成長的果實頻繁摸一摸、量一量,這樣反而會干擾、破壞其生長。

考試具有兩大功能,一是評價,二是診斷。考試質量分析,便是體現了考試的診斷功能。打個比方,教師像醫生,考試便是學生體檢,成績便是X光透視、CT報告、化驗單。教師需要根據這些材料,望聞問切,進行全面、深入、精細的分析,窮盡影響學習質量的各種干擾因素,尋找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最終開出一劑良方來。

三、作業觀

注重挖掘潛在的隱性作業文化。做作業過程一定伴隨着與之匹配的相應文化。比如:“規則文化,交往文化,作品文化,展示與分享文化,創造文化,成長文化,背後文化能看出學生態度、習慣、教養、品行心智傾向等。“

不能窄化作業功能。結合專家論述,做作業有六大功能:鞏固課堂的知識與技能;強化學習的責任心和堅持性;培養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自信;提高元認知能力;增強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鍛鍊自主管理實踐能力。切記“鞏固課堂的知識與技能、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僅是作業功能之一,不能窄化做作業功能,強化作業對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功能。要明析過重作業負擔所導致的多維危害。

大力提倡從作業佈置走向作業設計、作業研究。當前一些教師設計作業能力在弱化、退化,照搬照用市場上練習冊已成常態,造成“狂轟濫炸型”的題海戰術滿天飛,再加上應試成績對教師排名並與績效掛鈎,為了與其它學科教師競爭學生課餘時間學習本學科,留超量作業並互相加碼,這是造成學生作業負擔過重根源所在。藉助作業設計、作業研究,可以倒逼教師自己研究課標,分析布魯姆的知識雙向細目表,研究核心素養背景下命題新認知、新走向,助推其專業成長。同時,藉助作業設計,能實現作業的少而精,對教材練習或習題進行二次開發、調整、補充,自選、自編或改編作業,改“狂轟濫炸型”作業為“精確打擊型”作業。

四、教學觀

課堂教學要從偏重“教學性的教學”走向“教育性的教學“。即從知識導向走向成長導向。教學要回歸育人本源,實現知識與道德、教書與育人、教學與教育有機整合。

先學後教,邊學邊教,教後復學,為教而學,教學相長。用以致學,學用互哺。教是為了不教,教學合一。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教會不如學會,學會不如會學,會學不如樂學、創學。教學可以隨時發生,師生教學角色可以互換;教學不僅要傳承知識,還要創新知識;教學發生時,學生不僅是學習的消費者,而且是貢獻者。

教學的意義: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啟迪智慧、積澱素養,點化生命。

五、師生觀

從過去單一的教學型關係走向多維教育型關係。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應該是多角度,多層面的;應該是無話不談的;更應該是雙向的、不存在明顯親疏的。然而現實狀況是某些教師與學生的交往僅侷限在狹隘的教學範疇,其他區域幾乎是盲區。比如班主任找學生談話,幾乎都是問:“你的學習如何”、“守不守紀律”之類的教學專業語言。對學生的喜、怒、哀、樂,成長的煩惱從不過問。

班主任與學生談話時,班主任牢牢掌控着“話語權”,班主任只注意自己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忽視傾聽學生的心聲,把本應是雙方的交流變成了班主任個人的單向教導、灌輸,達不到加深彼此瞭解、理解、諒解的效果。還有些班主任人為造成與學生交往機會的不平等,出現明顯的親疏現象。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

“雙減”意見出台以後,校外培訓必將得到規範,這同時又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提高學生成績,這是擺在學校和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是學校賴以生存的生命線,良好的辦學思想、辦學環境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而加強教學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下面就我校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把“向45分鐘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對於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益,我的體會是:必須切實加強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科學管理。

1.功夫在課前,加強教研活動。堅持和完善集體備課制度,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備課組要集思廣益,積極做到六備:備詳細教案、備教學目標、備教學環節、備學生、備教法和學法、備板書設計。同時在教研活動中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資料、測驗考試和教學目標。只有備好課,才能靈活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係。

2.着力在課內,注重課堂實效。所謂“教無定法”,教師每堂課要儘可能做到優質高效,但未必須按某一種教學模式,應以結果為導向,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但有幾點原則必須遵守:

(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

(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3)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

就高效課堂來説,小組學習是高效課堂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最基本的`學習單元。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常通過學習小組來組織完成,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也是主要通過小組學習來開展,小組學習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

3.提高在課後,學會教學反思。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一個不斷髮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般而言,一堂課可從三方面進行反思:教了什麼、怎麼教的、教得怎樣?學生是否獲得了“是什麼”的知識(語言信息)、“怎麼辦”的知識(智慧技能)、“怎麼學”的知識(認知策略)。通過課後自我評價、自我診斷,總結經驗與教訓,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哈佛大學校長科南特説過:“一個學校的榮譽不在它的規模和人數,而在一代代教師的質量。”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1.提高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學校的生命力在於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高低,在於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的高水平來源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改革創新。

(1)以聽評課為基礎,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

近年來,我校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活動,有效提升了教師教學素養。一是重點探討課堂教學模式,組織了各學科的“樣板示範課”,並根據各學科實際確立課堂教學創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二是圍繞教學創新開展“人人一堂精品課”活動、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校內優質課及教學能手評選活動等。三是要求全體教師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變革自己的教學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務於教學,注重教會學生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這些活動,深入研究和探求新的教學方法,掌握和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總結教學經驗,不斷地領略各種形式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水平。

(2)老中青結合,實施教師成長幫扶計劃

幫扶計劃既包括“老帶新”,也包括“新帶老”。在教學方面,老教師肯定經驗更為豐富,可以幫助新教師快速融入角色走上正軌。但在運用信息技術、接觸新鮮事物方面,年輕教師顯然更勝一籌。通過互相幫扶,使教師樹立6種意識——學習意識、反省意識、創新意識、團隊意識、奉獻意識、未來意識;擁有6種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師生交流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社會實踐活動組織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摒棄過去只注重培養“講課型”名師,積極造就一大批“複合型”、“特長型”、“服務型”、“管理型”名師。

2.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對於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教師全身心做好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崇高的職業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還要建立嚴格的獎懲機制。把師德工作與教師評先、評優、獎勵、提拔、任用緊密掛鈎。對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對違反職業道德的教師評先、評優、晉級實行一票否決制。

3.強化終身學習理念,打造學者型教師。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工作效果取決於他的知識和素養,取決於他讀什麼書,怎樣自學和充實自己。他在帕夫雷什中學對教師提出了“讀書,讀書,再讀書”的要求。我校注重強化教師的大閲讀觀念,將集中閲讀與分散閲讀,滲透閲讀與選擇閲讀,傳統閲讀與現代閲讀,專業閲讀與跨學科閲讀有機結合起來,廣泛閲讀,海納百川。創造氛圍,使閲讀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把學校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書香校園。

三、優化作業,減負增效

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作業設計更加合理,學校以年級部、教研組為單位齊聚教研,以“優化作業設計,減負增效”為研究課題,探索新學期如何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落實“雙減”政策,科學合理佈置學生作業。圍繞“落實雙減政策,優化作業設計”這一主題,各教研組開展了研討活動。在研討活動中老師們一致認為:作業設計一要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二是要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作業設計中,以學生的發展水平為切入點,為學生設置符合其“最近發展區”的任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到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來,實現作業功能的最優化。三是形式要豐富多樣。除了書面作業外,還應設置如課外閲讀、對話、觀察、訪談、操作、實驗等階段性、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作業形式應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學習水平、年齡特徵和興趣等有所選擇、有所側重。

思考與實踐並行,各年級各學科老師在平時進行作業設計時,根據學生的學情,分層設計作業,設計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作業,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考慮到學生水平的差異性,儘量設計有“彈性”“層次性”“創新性”的作業,力求形成本年級本學科各具特色的作業設計。如一二年級部的老師們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在不留書面作業的前提下,選擇了有趣、有用、有挑戰、綜合性、延展性,有育人功能的作業——“古詩配畫”“閲讀闖關”“口算小能手”“小小演説家”等。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師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了基礎型、提高型、拓展型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創新作業形式,嘗試設計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如:創意設計作業、調查統計作業、主題活動作業等,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引領學生學會進行深度思考與學習。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師關注單元作業設計,着眼題目內涵,豐富題目類型,拓展活動類、任務類、情景類作業,增加跨學科類作業,結合單元特點,注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英語教師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慾望,將作業單分為基礎篇、發展篇和挑戰篇三大板塊,每個篇章都有個性化的題型設計,體現了教師對學情的充分考量。

四、課後服務,精準輔導,減負增效

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對當天作業中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對學生需訂正的作業進行面批和個別輔導,不僅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能及時解決難題,基本能做到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

如英語組:採用分層輔導模式,既解決了學優生“吃不飽”的問題,又解決了學困生“吃不了”的問題。實施分層輔導,老師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給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並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優等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更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提升思維能力;中等生查缺補漏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潛能生識記知識要點。

再如數學組:關注智優生和薄弱學生,在智優生已經完成基本作業的前提下,進行一定的拓展式教學,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討論的空間,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一定的引導和提示。在智優生思考問題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薄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分批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從而完成同一個課堂內的分層教學,使得每一位學生在課後服務中都有所提高。

分層輔導讓學習薄弱的學生重建自信,激勵他們直面自己的困境迎難而上。有了奮鬥目標,有了學習動力,同學們學習起來不枯燥,不反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所有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主人翁意識,收到不同層次同學的喜愛。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教學改革更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長期工程,不能奢求畢其功於一役。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的文件,這些文件為改革提供了方向和理論指導,但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效,取決於每一個地區、每一所學校甚至每一名教師的落實情況。只有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不斷創新,鋭意進取,才能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取得實效,才能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的目標,培養出擔當民族復興使命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