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

近期,課題組組織成員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並在組內進行了深刻的交流,對比自己的教學,頗有感觸。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有創新意識才能推動社會進步,而語文課堂將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前沿陣地。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的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歷史,其中不少都是語言材料中的精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語言實踐活動中使用頻率較高。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感受中國文字的語言魅力呢?這是我們語文教者在教學中應該深思的問題。

3.“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自動化的行動方式。學習習慣有優劣之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活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而低劣的學習習慣將嚴重阻礙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甚至影響人的一生。研究語文學科的特性和習慣的特點.不難發現二者有着密切的聯繫。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發展性和開放性等特性。而習慣則有長期性、漸成性、固定性和自動性等特點。因而語文學習習慣就是學生在語文讀、寫、聽、説過程中, 逐步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自動化了的語文行動方式。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適合語文學科特性的,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發揮較大促進作用的行為。它是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語文學習能力是它的發展。所以有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會提高語文教學效益。

4.“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

探究性學習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實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序與方法。

5.“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 多少年來,國中生閲讀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付會考,而很少享受到閲讀帶來的愉悦和激情,這是我們閲讀教學亟待改革的現狀。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其思維,豐富其情感,又能訓練學生提高閲讀能力,這成了教者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6.“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聽説讀寫的訓練。多角度、多層面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並在實踐中加以提升,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我也在思考該如何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我也常常把《語文課程標準》拿出來翻看對照自己的教學,看看是否有不對或者不合理的地方。雖然平時常看《語文課程標準》,但總覺得自己瞭解的內容淺之又淺,只能看到表面的內容,並不能觸及到深層次的內涵。

十年發佈一次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終於在20xx年4月發行了。這一次新課標發佈後,我迫不及待地下載進行瀏覽閲讀,如獲至寶。但是讀後卻有些迷茫,這次的新課標的主要內容和變化確實有些大,有些內容更是感覺理解不透徹。幸好,在4月30日上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發起了一場公益直播,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國民主講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

在講座中,鄭教授不僅為我們梳理了新課標的主要變化,新增加的內容,講解了課程的有關知識,並對命題、質量檢測、教師培訓等內容都給出了建議,讓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的.理念實用性更強,更有利於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更加註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再也不只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與系統性。比如鄭教授所説的核心素養的內容指向變化,從重視學生學習過程轉為重視學生的應然狀態也就是學習成果,這個嶄新的理念需要我們好好揣摩才能真正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切實提高。

鄭教授的講座時間很快就結束了,讓我意猶未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我還需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為我所用,用於學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3

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新鮮出爐,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我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學習,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變化:第一,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把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到課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體現在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第二,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繫,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第三,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結合課程內容,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第四,增強了指導性。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強了學段銜接。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課程學習重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並能夠活學活用。

另外,各學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為了四個部分: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更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方面也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主題,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多注重學生的`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建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多組織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綜合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我也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邊實踐邊思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12月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部凝聚着無數專家學者和一線廣大教師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針對長期以來語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總結這十多年來課改的經驗,同時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的總體要求,面向未來,提出語文課程的基本標準。主要立足於為學生打好三個基礎:

1、那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

2、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

3、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我在寒假期間對該標準進行了仔細的研讀通過與實驗稿比較、分析,我收穫良多。

總體感覺上新課標有以下幾個變化:

一是內容更加充實。

新課標變厚了由原來的29頁變為80頁,內容有了大篇幅增加,顯得更加厚實。特別是在附錄中增加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使得課標文工結構顯得更加完善,化隨意力規範,增強了課標的科學感。

二是同中有異。

雖然總體結構沒有變化,仍由“前言”“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附錄”四個部分組成,但在每部分中內容都有變化或是增刪,或是修改,或是順序調整,全篇修改點多達200餘處。雖然課程標準體現的基本理念基本沒有變化,但是在對具體問題的認識與處理上,在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與操作上都有明顯調整,從內容到形式變得更加合理、科學。

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簡明準確。

文本中對概念的闡釋更加準確全面具體,減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總之,通過吸收十餘年來課改和教材實驗的成果經驗,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見建議,修訂後的課標更加逼近語文課程的本質、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更加貼近教學實際,因而更加有利於指導語文課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實驗,更好地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與實驗稿相比較,我認為新課標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重視:

一、課程性質明確定位一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長期以來,關於“語文課程性質”這一概念,沒有科學、明晰、統一的闡釋,從而衍生出許多自説自話的、無謂的爭論,最終導致語文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陷入了混亂。現在理論研究者普遍認同將“言語性”作為語文課程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言語習得”,因為語文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包括言語理解和言語表達兩個方面)。新課標以現代語言學的理論為指導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並重申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言文字運用”僅在前言中就出現了四次,足以説明它的重要性。新課標從語言領域、規範、能力等角度進行了全面論述,這是實驗稿中所沒有的。這些論述,表明了語文課程應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加貼近了語文的本質,學科特點更加凸顯,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和明晰。

二、凸顯語文課程的實踐性-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是多讀、多寫、多積累

在前言部分,新課標將原來的“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改為”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並在課程設計思路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程,究竟有哪些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呢?具體言之,閲讀教學,必須讓學生在閲讀中學會閲讀,在閲讀中獲得知識和語言的積累;作文教學,必須讓學生在作文中學會作文,在作文中學會觀察、思考、表達。此外,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閲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閲讀。I”這是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以教師的講解取代學生的感悟、一統的解讀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體討論多、個人閲讀少的現象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閲讀教學包括課外閲讀重在養成閲讀的興趣與習慣,發掘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這是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的。

三、高度重視識字寫字一-識字減數量、寫字提質量

隨着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日常大量使用鍵盤輸入文字使人們對漢字的讀寫和識記長期處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狀態中,久而久之,錯別字隨處可見全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也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就語文教學而言,有的教師認為指導學生寫字是軟任務,不但每週上一節寫字課形同虛設,就是識字課中的寫字指導環節也常常是指導多、練寫少,學生真正寫字的時間少得可憐!有的教師教學中習慣用播放課件指導寫字,即使有教師板書範寫,其書寫水平也難如人意。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識字、寫字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為了有效地進行書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過程,同時也是體認民族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理解的過程。寫字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審美能力,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此相應,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漢字的書寫才能形成人類最偉大的藝術門類之書法。

新課標,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同時也給予了我許多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中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總綱,總括了語文教學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及教學建議。其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為語文教師指明瞭具體的教學方向,規範了教師教學中的各種行為。這裏,我主要想談談習作教學。

習作是就是將自己內心想説的話,觀察到的現象以及想象到的事用文字表達出來,將學習到的、觀察積累到的知識進行輸出。對於這一點,《課標》要求:多讀多寫。我的體會是,讓學生多讀一些文學書籍,勤寫作。閲讀要進行閲讀的指導,習作也要進行習作的指導。關於習作,我認為應注重以下幾點:

1、口語交際的訓練。

口語交際對於學生初學習作非常重要。能將自己想説的話説出來,才能為後面的寫提供了抓手。老師在設計口語訓練時,要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説,願意説。在充分説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試着整理寫一寫。

2、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是解決學生寫作時無內容可寫的有效途徑。去年秋遊回校,學生進行寫作。很多學生作文都像流水帳一樣空泛,但細心的學生卻能將當天的看到的、玩到的都寫得很詳細,感情也表達的非常真摯。星期天的日記,班上閔婧同學交來了一篇近600字的日記,一看日記才知道她也參加了9月18日的抗日遊行。因為她很關注這一事件,就將看到的想到的都寫了下來,甚至還去查了資料,詢問了爺爺。所以培養好學生的留心觀察的.習慣非常重要。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從曹文軒老師的作品裏,我們可以看到曹老師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句句精到,不落窠臼。我認為這些不僅僅只是曹文軒老師生活經歷的積澱,更離不開細緻的想像。李吉林老師經常帶學生到野外去上語文課,也就是為了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室內課上,李老師積極創設情境,來引發學生的想象,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發展。可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於寫作非常重要。《課標》中對第一學段的寫作就規定: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這對於學生今後創造力的形成至關重要,可謂影響一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其內容易懂卻很博大,既明確了方向,也給老師們留有發揮個人才智的空間,值得我們用心地去體會、思索與實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6

學習了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部分,我感觸最深的有三點:

一是語文課程要充分發揮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從事語文教學以來,我在教學中最大的困惑和困難就是語文課缺乏語文味兒,知識的灌輸壓制了思想情感教育。尤其是九年級階段,老師和學生們在緊張激烈的升學考試中掙扎,追求成績,卻忽視了情感的薰陶和昇華。這個現象最為突出的就是閲讀理解,為了應試,學生記憶了各種答題技巧和模板,反覆訓練,最後達到能寫出滿分答案的效果。但是很可惜的是,那些優美的閲讀篇目並不能給學生帶來審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啟迪,閲讀是為了做題,找到題目的'正確答案,實在是很可惜。

語文課在學生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養,建立文化自信等方面發揮着重要價值,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要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薰陶感染,重視價值取向,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二是語文課程要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語文是和學生生活聯繫最為緊密的科目,語文課只有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才能讓學生在學有所得的同時學有所用。比如識記字詞,除了要學會讀寫,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在生活中如何使用。學寫作文,除了完成課堂和考試中的作文篇目,更需要在生活中會用筆記錄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學會用文字達到溝通交流的效果。另一個發揮語文實用價值的重要途徑就是讀書,注重閲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只有這樣才能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獲得閲讀能力和審美品味。

三是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教師的評價應當是豐富多樣的。傳統的目標導向的學業評價,將評價的目標框定在教師認為重要的、十分有限的範圍內,這種做法使得很多有價值的教育目標被忽視。其實,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教師應當做到凡是有價值的學習結果都進行肯定的評價,而不管這些學習結果是否在預定的目標範圍內。

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學段的學習目標,抓住關鍵,突出重點,豐富自己的評價方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7

近期我聆聽了温儒敏教授的講座,對如何學習、落實語文新課標有了一定的瞭解。

1、和此前的語文課標相比,新版課標的理論性增強,出現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核心素養”“素養型課程”“學習任務羣”“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主題引領”“真實的語用情境”“學習情境”“混合式語文學習”“語文實踐活動主線”“課程主題與載體”“過程性評價”等等。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的概念?其內涵是什麼?提出的理由是什麼?多種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是怎樣的?這些概念所藴含的教學觀念或者方法,對於語文教學現狀的改善有哪些針對性?在我們教學實踐中是否有落實的可能?等等。

其次要通讀課標,梳理其6個部分組成的思路,各部分的邏輯,找出貫徹全文的主要概念,然後化繁為簡,轉化為我們能理解、好把握的幾條基本的課改措施。之後,就要“對標”,找差距,確定改進教學的方向。

2、新課標和前一版課標是銜接的,並非推倒重來,“標準”並沒有變。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新課標和舊課標是幾乎一樣的。現在使用的中國小語文統編教材,是嚴格按照課標的“標準”來編寫的。我們只要按照統編教材體系架構,分學年逐步推進,就能夠達到課標所規定的課程目標。

3、語文課程要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立德樹人是培養人的指導思想,在語文課中不是貼標籤,不是過分的教化,而是薰陶化育,潤物無聲。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有這個意識,語文課就真正能起到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

4、新課標提出“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是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新課標提到語文學習中的聯想,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能力,特別提出要重視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對於國小生來説,保護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慾,很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課標還提到思維品質的提升,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獨創性……在教學中我們都會碰到的,要有這些方面的意識。如訓練寫作,不只是為了學會寫文章,更重要的是通過寫作來訓練思維。新課標把思維能力作為語文核心素養重要的部分,對改進語文教學是有重要啟示的。

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審美創造,要求通過審美的體驗、評價來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要特別強調“文化自信”。如何立國,如何凝聚和振奮國人的`精神,都需要文化自信。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要批判拋棄那些腐朽的,不合現代社會的部分,挖掘優秀的成分,處理好創造性地轉化跟創新地發展的關係。

5、新課標提出的“學習任務羣”,不只是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理解為以學習任務來帶動教學,即“任務驅動”。6個“學習任務羣”下面分學段列出很多學習任務,可以選擇一個或者幾個學習任務,組成教學的單元。

國小高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都是採用的單元教學結構,各個單元都可能承擔着“學習任務羣”的其中某一項兩項任務。我們要做的就是研究教材的各個單元主要承擔或者接近“學習任務羣”之中的哪些“任務”,然後以這種“任務”來引領教學。教材的單元導語有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學習要點的提示,另外每篇課文後面還有思考題,可以參照這些提示與思考題,集中轉化為“學習任務”,也就是新課標所説的“典型任務”。同時可以設計和“典型任務”相配合學習情景,即所謂語境,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進入探究性學習的氛圍,以此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教學模式和現在我們熟悉而且通行的教學模式不同,不是一課一課地講,不是文本為綱,它也不求知識的系統和完備,不是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練習,而是在“任務驅動”下,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帶着一定的任務進行夥伴式的學習、探究式的學習,獲得自己知識的建構。學生是主體,教師在這過程中起到設計、引領、總結、提升等作用。這樣,可以減少灌輸式的講解,勻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來自主學習,帶着問題讀書和討論,拓展閲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

6、新課標提倡“整本書閲讀”,因為沒有閲讀量,語文能力無論如何是提升不了的。“整本書閲讀”的功夫在課外,是課外閲讀。課內只需要點撥一下,引發興趣,提示一些方法,就可以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8

近日,備受關注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正式發佈。此次課程標準在多個方面都有了新的調整。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與領悟,使我對英語課程教學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也能夠對標準和要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收穫頗豐。

首先,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英語的核心素養要求。核心素養是英語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構成。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我們需要明確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價值,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學生創設高質量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不斷強化自身的英語核心素養。

除此之外,新《課標》還明確了閲讀依然是英語課程教學的重點。新《課標》對閲讀要求的字數變多,難度變大,突出強調了學生對英文文章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對於教師來説要求就更高了。我認為在這方面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閲讀指導能力,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同時拓寬學生的閲讀面,在閲讀過程中,不斷地鞏固和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幫助學生形成並逐步增強語感,逐步養成按意羣閲讀的良好習慣,並能嘗試閲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對所學內容進行主動練習和實踐,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通過課內課外的閲讀教學,使學生獲得更多機會去了解英美文化,使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有更為深刻的認識,拓展學識廣度,拓寬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自學能力。通過閲讀技能的培養,閲讀策略的應用,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在信息化應用方面,新《課標》倡導教育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手段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重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特別是在這近三年的疫情期間,信息技術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創新教育方式的可能性。從直播上課到在線學習,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包括一些多媒體、雲應用等,為學生提供了隨時隨地學習英語的可能。教師也可以充分運用現代技術來進行學生的學習成果檢驗。學生們通過雲應用的使用,在上面進行留言互動,老師們可以及時地為學生答疑解惑。教師課後的一些活動和工作都可以通過雲平台進行。利用在線題庫,系統組織測驗和佈置家庭作業,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家長也可以參與互動,瞭解教學進度與學生表現,督促其課後複習工作的展開。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總而言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版)》的重大變化不僅在於要求更加嚴格,而且還要求有創新精神與靈活掌握的方法。未來的英語教育也將更加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時代的全面來臨,對於我們英語教學工作者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更是提升自我的關鍵時期。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秉承嚴謹認真的態度,積極運用現代化技術,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學生們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9

新課標中課程理念明確了核心素養髮展,強調了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首次明確提出語文學習任務羣,突出了時代性和典範性,增強了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於“會考”的標杆,雖然也一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課堂還是教師的“主場”,教師的教、詢問、講解和評價貫穿整節課,多數的學生參與度低,也導致本應在一片鳥語花香中感悟生命美妙與神奇的學生,只能不斷被教師牽着鼻子走,努力想出標準的答案,忽略了文本給自身內心帶來的真實感受。甚至幾節課下來,多數學生對文字本身、對作者、對文中的情感感知體驗甚少,只零星記得幾點好像在課外閲讀中能夠運用的答題技巧,語文課也因此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有些“理科化”。

新課標在課程結構上幫助教師建立語文學習任務羣——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景、方法和資源等要素。以七年級下冊為例,每個單元有明確的學習主題:第一單元主題是在歷史長河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人物;第二單元主題是家國情懷;第三單元主題是閃現優秀品格的平凡小人物;第四單元主題是中華美德;第五單元主題是景物中浸透的情感,字裏行間的哲理光彩;第六單元主題是探尋未知世界。每個單元有明確的學習方法和任務:第一單元學習精讀,把握關鍵語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結合人物生平和時代,透過細節描寫把握人物特徵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第二單元繼續學習精讀,調動體驗與想象,把握課文的抒情方式,感受情懷,學做批註;第三單元學習注重熟讀精思,把握重點,發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意藴;第四單元學習略讀,根據一定目的需要確定閲讀重點,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第五單元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第六單元重點學習瀏覽,提取主要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和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根據單元主題、內容、方法的不同,不斷調整每節課、每篇文章、每個單元的教學設計,前三單元強調精讀,我由之前學生大聲齊讀或分段落朗讀,改為自行默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真正“浸泡”在作品的氛圍之中,在沒有教師提問的前提下,自行品味感知,有個人的閲讀體驗和感受。在學習第四單元時,給出一定的方向和指引,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確定文章重點。第五單元學習學生不太熟悉的託物言志手法時,進行對比閲讀,將幾篇託物言志手法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較,感受託物言志文章的章法,為後面的單元習作打基礎。學習第六單元時訓練學生在閲讀全篇的基礎上,迅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課文選材上的稍有變動體現了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薰陶,《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英雄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老山界》中的革命文化;《活板》中體現的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創新精神。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增強情境性和實踐性,引導積累,注重閲讀。學習《孫權勸學》時,我讓學生分角色演繹文中的情節,可以適當補充略寫部分,置身在真實情境中更加充分理解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老王》時,引導學生閲讀楊絳先生的《幹校六記》、《我們仨》,更好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文中可貴的善良,學習完文本後又集體閲讀楊絳先生的其他散文數篇,感受楊絳先生的文風和筆下小人物的風采;學習《帶上她的眼睛》時,引導、鼓勵學生閲讀原文和劉慈欣的《三體》,感受將中國科幻小説推向世界的神作。

在評價方式上新課標倡導過程性和整體性,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我既不再一言堂,也不給出所謂的標準、完美答案,只要學生能説出自己的理由和感受都給予正面的肯定。學生也因此更能各抒己見,甚至對其他同學的發言展開討論和評價。

課程目標部分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表述和闡釋更加清晰: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大部分,又分別提出了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對於國中階段,識字與寫字部分提出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範、通行的行楷字,這就解釋了八年級的語文課後讀讀寫寫部分由之前的正楷字改為了行楷字。閲讀鑑賞部分加大了對閲讀量和質的要求。梳理探究部分提到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新課標註重初高中階段的銜接,20xx年的大學聯考語文作文題對此就有充分的體現,全國大學聯考甲卷以《紅樓夢》中的材料為話題,全國乙卷以北京:雙奧之城為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既有優秀傳統文化又結合時代,與國家主題相連。

新課標既給新時代語文教師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和方法,又帶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斷學習積累豐富自身,學習新時代精神、新科技、新技術,掌握新信息也是必不可少。如何上好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的同時,立足本學科優勢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德育作用成為我繼續探尋的動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0

昨天有幸參加了線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的網絡專題培訓。鄭國民教授圍繞20xx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變化,以價值引領,以文化人素養為綱,任務導向立足生活,時間主線強調情景,主題統整四個方面為主線,闡述了新課標的新變化和新特點。聽後,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

鄭教授的講座,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教師的教法有了新的認識。

1、課程實施增強情境性,實踐性

其實,我們在準備公開課時,往往會讓孩子做很多的實踐準備,比如,蒐集資料、拍照片、帶實物道具,課前小採訪、假期小調查這些都體現了語文學習的情境性和實踐性,新版的課程標準更突出了這個實施特性,這其實是育人核心素養目標的一大展現,也要求學生更高的參與度、更強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審美體驗。這也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轉變觀念,情境性和實踐性不僅僅體現在公開課中,更應該切實融入家常課裏。

2、課程內容的變化帶動教與學的變革

核心素養要求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無一不體現了課程內容的變革。這都帶動着我們教師教法、學生學法相應地改變。教師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們需要學習和教的內容也更多了。唯有終身學習,才會適應時代變革。

3、語文學習任務羣

語文學習任務羣的概念讓我認識到語言文字積累、實用性閲讀、文學閲讀、思辨性閲讀以及整本書閲讀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滲透學習任務羣,不斷地去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閲讀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沁入,提高學生認知理解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通過本次線上學習,我不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語文新課標,並且能精準抓住新課標的重點、難點,尤其是新課標的變化和特點。這對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有很好的導向作用,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不斷學習,並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努力,積極實踐。(長豐縣崗集鎮第二國小馬曉寧)

undefined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1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着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他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圖形、發現規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建立科學學習新模式。達到讓學生先想象後動手、現在也不限制每節課必須講完某節內容、只要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想象操作達到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課餘時間繼續、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我認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的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形式和手段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要善於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同時,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相法或結論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學習興趣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自主合作探究

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三、創新型教學

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當今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悦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語文學習工具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2

在目標的定位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構建了素養型的語文課程目標。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

第一個方面是文化自信。感受與熱愛、繼承與弘揚、關注與參與、瞭解與借鑑,是要我們重點培養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行為表現,希望通過這些行為表現能夠增強文化自信。

第二個方面是語言運用。這裏面我們要關注三組名詞,第一組是語感和經驗,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培養並且豐富自己的語感,進而提升語言品質。第二組是意識和能力。發展這樣的一種語感和經驗,學生要有自覺意識和能力。第三組是內涵和情感,感受語言文字的內涵。

第三個方面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方面,我們更關注的是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求真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思維和語言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關注到語言的思維表現,二者是共生共長的`。

第四個方面是審美創造。關於審美創造,需關注幾點:第一點,是學生的審美經驗,語文學習過程中,語言文字的美以及語言文字所表現出來的生活美、自然美、思想美,幫助學生積累審美經驗。第二點是審美能力。第三點是審美觀念,學生的經驗和能力都需要在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指導下。

學段要求裏細化了四種實踐活動,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識字與寫字是基礎,四個學段,根據不同學段要求進行不同的教學實踐活動,四個學段又體現了新課標的連續性、階段性。

總之,義務教育語文教學轉化思路——在真實的情境中解決現實問題。由學習任務驅動到關鍵能力培養再到核心素養提升,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去提升義務教育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3

課改走過了十年,我看到了教育教學生機勃勃的局面,看到了自己的發展和成長,看到了學校的孩子們無比的幸福感,我也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在學習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和審議工作情況介紹》的報告後,我認識到新課程改革和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首先充分認識了課程的價值。開設英語課程對國家發展和對學生的發展有着重大的.價值。因為英語課程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教學的問題,它對於學生素質的發展和國民素養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我進一步地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第二,深刻認識了英語課程的性質。英語課程的本質屬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過去的課程更多地強調工具性,認為學習語言就是為了交流,就是用語言做什麼事情。課程不僅僅要關注語言,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因此,我也對課改的理念進行了一些學習並付諸實踐。

首先,應體現語言功能、結構、話題和任務的有機結合。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安排各單元或各課的教學。大中國小英語教師提出了嶄新的課題,並指明瞭英語教師的發展方向。英語教師要勇於面對新的挑戰,積極主動地實行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實現三個轉變,即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變教師教育教學的組織者設計者和指導者,變以老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和活動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二,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情景、相互交流、激勵情意,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

外語來佈置教室、雙語校園等等都可以營造一定的外語環境。不過,對學生來説,外語環境的最主要作用,是使他們的耳朵裏多聽到外語。要給我們的學生較好的外語習得環境,首先就是我們要多和學生講外語;不僅用外語上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在校園裏、在宿舍或飯廳裏,都和學生講英語。應當看到,在教室上課,無論老師如何使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多麼貼近真實生活,仍然是人為的、虛構的環境。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真實的交流,才是真正地運用語言。因此,我們要創造外語習得的環境,就是要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多“輸入”外語,尤其是通過耳朵輸入,同時也從眼睛輸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4

20xx年4月23日上午,觀看了程曉堂教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展的新方向》講座。前幾天剛剛出了20xx年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程曉堂教授的講座可謂是一場及時雨,幫我們解讀了新課程標準,更好的幫我們理解了新課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順應時代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潮流,做了重要的修訂:重新界定了英語課程的性質;提出了旨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理念;設置了基於核心素養的英語課程目標;優化了英語課程的內容和教學要求;重新規劃了英語課程的`實施路徑。程曉堂教授也從核心素養的演變、內涵與構成,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英語課程的核心理念,英語課程內容的六要素,英語教學途徑與方法和英語教學評價的改革與創新六個方面解讀了新課程標準。通過教授的舉例解讀分享,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是需要認真去研讀新課標,然後應用在實際教學中。

最後,雷老師給我們分享了自己心得。面臨“雙減”和新課標的雙重挑戰,對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也有新的要求。英語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地朝着“真實課堂”的思路在轉變,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和摸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