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精選】勵志的演講稿集錦5篇

演講稿1.4W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勵志的演講稿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勵志的演講稿集錦5篇

勵志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我不是一張牌》。

大家一定都有玩撲克的經驗。每副撲克有四種花色共54張。每張牌捏在我們的手中,它們的命運也把握在其中,就連“大王”和“小王”也沒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有時,我也在想,我們這場人生是不是也是一盤牌局?我們每一個人是不是都如命運把握在他人手裏的撲克牌?回顧十幾年的成長曆程,在家裏,要受父母的管制,有時乃至是厲聲的呵斥;在學校裏,要受紀律的束縛,老師的訓導;長大了參加工作又要受社會環境的限制,而不能由自己的意願***我想幹的事。十一二歲,在兒時的嚮往裏,該是一個佈滿陽光的輝煌燦爛的季節,然而,當你自己親身乘上這趟列車,又常會感到身不由己。

就拿考試來講吧,考好了,家長會把你當寶貝,對你寄和的希看也就越大!早上牛奶,晚上咖啡,彷彿牛奶加咖啡就可以把一個普通的人灌概成人才,乃至一條蟲也能變成龍或鳳!老師們提起你時也常常帶着一種自豪的口氣,臉上會出現一陣欣慰的笑臉,左鄰右舍碰到你,也會看個沒夠,説個沒完。那真是橫着看你有出息,豎着看你前程無量;左看你是個人才,右看你是個棟樑。而當你付出汗水和努力後卻未有收穫的時候呢?家長雖只輕輕地説一句:“考大學可是你唯一的選擇阿!”但你聽起來卻感覺好沉重好壓抑;老師不會説甚麼,只是用一種期待的眼光定定地盯着你,一直盯得你好慚愧好內疚;左鄰右舍呢?他們也不過在和你擦身而過的一霎時,用一種令他自己也解釋不清楚的神色看着你,那神情,足以令你本來傷感的心辛酸得掉淚!

我們隨他人喜而喜,隨他人憂而憂。如此説來,你我果真都成了一張撲克牌,一張任他人揉捏、任他人玩弄的撲克牌?―沒有自己的主張,沒有自己的願看,更沒有自己的自尊。就這樣一生擺脱不了他人的支配和選擇?

果真這樣嗎?

不!我在心裏這樣對自己説:我們盡不是一張撲克牌!

撲克究竟沒有思惟,而我們,卻是一羣有着高級思惟能力的活生生的人阿!我本該具有和撲克截然不同的人生!自己的歷史靠自己往書寫,自己的青春靠自己往創造,自己的世界靠自己往闖!而不是像牌那樣在溟溟中失往自我!

謝謝大家!

勵志的演講稿 篇2

我叫馬巖鬆,我是個建築師,我今天講的是,我們為什麼要談未來,我曾經被一個很重要的批評家問過一個問題,他説,未來將會是什麼,當時我就想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最後我給他一個答案呢,就是未來就是過去。

大概是20xx年吧,這時候我已經在北京工作,我們做了一個競賽,這個競賽在中國的一個大城市,競賽要求建一個四百米的一個樓,然後政府的人説,雖然我們寫的是400米,但是呢,你們可以來表達你們認為的一個高度,他這個話呢大家都明白了,就是他想要一個更高的,他要一個更高的樓,來表達這個城市的一個信心。結果呢,所有的建築師都設計了一個高於400米的,高於400米,500米,600米,當時還沒有迪拜這個800米的事兒,然後我當時就想,那我就來一個800米的吧。然後我跟政府彙報的第一句就是你想要一個世界第一高的樓嗎?我們這是一個800米的,但是這個800米的樓呢,其實只有400米,但是它是兩截,400米上去了然後又轉下來,一共800米。等於是樓頂又回到了地面,然後我們就輸了,不但輸了,而且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現在還沒拿到設計費,就是他們生氣了。生氣呢,我覺得可能是這個,對這個玩笑有點接受不了,很多地方都想建超越盤,建一個更高的樓,用更高的樓代表他們的野心。可是現在時間又不一樣了,現在我們已經開始上火星了,技術已經很發達,建一個高層建築其實並不難,挑戰不了技術,只是挑戰錢,所以高層建築就慢慢變成了權力和資本的一個紀念碑,所以這個時代呢,我覺得已經不是再去讚美權力和資本的時代了。都想建大樓,都想用高樓來代表他們的信心,來代表一個城市創造力的時候,我就覺得非常愚蠢,所以把這個玩笑當成是一種對現實的批判。每一個對現實的批判,我都認為指向一個更好的未來。但這個未來呢,就永遠不發生。

每一次我們的提案都是輸,直到我們做了一個競賽,是在國外,我們贏了一個高層建築的競賽,這個項目在加拿大,在北美,大家都直到我們今天中國的城市都是在山寨北美,北美是高層建築,是這種現代城市的故鄉,我們在北美能設計一個房子,我就想能不能去,不去跟其他的樓一樣,去搶這樣的高度,力量,我設計一個自然的高層建築,因為很多人説這個曲線像一個女人的曲線,然後加拿大管這個樓叫“夢露大廈”,然後我們就有一天收到一封信,就説你們入圍了,這時候我覺得非常地習慣,因為入圍之前,我們經常入圍,但是我們確定他們不會選我們。第一因為我們是中國的,中國的建築師,在北美設計一個房子,以前從來沒聽説過。第二,我覺得他們讓我們入圍,可能是看上我們的這個圖,跟他們以前建造的這些高樓,都不一樣。但是當建造的時候,可能所有人都該説,怎麼建呀?結構是什麼樣?會不會花很多錢?但我還是去了,我一點也不緊張。我覺得,我覺得我就是抱着一種不會被選上這麼一個心態去。不會被選上的心態對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被選上了,我會覺得心裏不舒服,我會覺得他們看懂我了,我會覺得我可能諂媚他們了,為什麼我的批判,我的玩笑,我對他們的刺激,還能被他們高興地接受。所以那樣的結果,可能對我來説更殘酷的,我基本上已經習慣了不被接受的,不能建的這個狀態。又過了兩個月,他們最後決定要建我們這個樓了,我覺得他們瘋了,但我又説不出來為什麼他們瘋了,我只知道大部分人不會做這樣的決定,我也為他們捏把汗,因為那時候我還基本上沒怎麼工作過,我也沒建過什麼房子。我想如果你們誰家想蓋一房子,找一建築師,至少這個人以前是蓋過房子的吧,更何況是建一個城市地標。所以這件事突然讓我有了信心,我覺得我好像也能建房子了。

但我又有一點害怕,我覺得我批判,一個指向未來的建築,怎麼説蓋就蓋起來了,這個未來是不是,本來就不是未來啊。所以當這個高層建築在北美開工的時候,我就在想,我真正的未來是什麼?山水城市,我認為是源於對未來的渴望,是要解決現實的問題,是想建造一個有情感的、有自然的、有生活的這樣的城市。我們現在呢,又是在這麼一個階段,就是生活在自己的臆想裏面,你要問我具體的問題,説這個到底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喜歡這種狀態,讓我越來越接近未來,我希望能跟未來有一個對話,謝謝!

勵志的演講稿 篇3

七(1)班 黃 麗

“在困難的時候,你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因為方法總比困難多。”一陣陣洪亮的聲音在我耳旁盪漾。

那是一個令我難忘的日子。星期三,全國勵志演講家方可老師,在我們學校做了一個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

“同學們好!我就是方可,方是四面八方的方,可就是可以的可。”一句簡單的自我介紹把我們的談話聲喝住了。那是一個平凡的人,靠他的志高遠大,成為了演講家。

方可老師對我們説:“要欣賞老師,不是僅僅老師表揚你,而是你也要表揚老師。”隨後方老師講了他在讀國中的事例。在七年級時,方老師的數學成績平平,可分配過來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女老師,女老師很新奇,每上一節課就換一件衣服。一年過去了,沒有人説老師很漂亮,有一天方可碰到女老師,對她説,你好漂亮。女老師很高興,臉上泛着紅暈,輕飄飄的。後來方老師的成績步步高昇。因為每次上課女老師都要多看他幾眼。講到這裏,所有同學都笑了起來。

一句不經意的誇讚換來老師對自己的真誠。當老師讚美我們,當我們接受着老師欣賞。同時,不僅僅是我們,老師也需要我們的關注、欣賞、讚美、誇耀。老師的辛苦和汗水才沒有白費。認為孩子們長大了,會欣賞、觀察別人了。

方老師給我們講了他演講的一次經歷。在去長沙演講的途中,需要走高速才能按時到達目的地。可是高速剛剛建成,還沒有投入運營,

只有警車和通行證才能上高速,方老師的車到了上高速的路口,交警擋住了他,方老師同交警進行溝通??,交警在得知幾千名學生在苦苦等待方老師演講時,同意了方老師的車上高速。整個高速上除了警車,就只有方老師的車了。

講完後,方老師要我們寫下自己的人生理想,再把自己的理想高高舉起,閉上眼睛想象未來。我落淚了,我總感覺那是汗水是我該流下卻遲遲沒有流下的汗水。為了人生的理想是該衝。

我學會了很多,也流了很多淚水。因為我覺得以前的東西,我沒有懂得去珍惜,到後面再來悔恨。

“方法總比困難多”這句話果真沒説錯,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方法總是有的,因為上天添給人一份困難,同時賜給人一份智慧。我們要學會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中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點燃激情,成就未來

八(1)班 梅 琪

今天下午是一段激動人心的時光——“點燃激情,成就未來”主題的演講。

大會開始了,中國知名勵志演講家方可老師來了。一見面,我似乎想超越他的激動情緒,一上台,他熱情洋溢,説得頭頭是道,滔滔不絕,下面沒有哪一個同學不對他讚不絕口,雖然他整個人很完美,但他説得三句話更完美,更精彩,更讓我觸動內心:“凡事皆有可能”,“方法總比困難多”,“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對於這三句話,我還是第一次真正深刻的牢記着。因為這三句話,我拋下了無數的淚水。

勵志的演講稿 篇4

上大學前就看過一篇小説《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上大學後才發現,現實比小説更加殘酷!現在的愛情,愛得有點浮躁,有點朝三暮四,有點朝生暮死!電影《非誠勿擾》裏有一句台詞:”風險投資,顧名思義,就是越有風險越投資,沒有風險絕不投資!“這符合這部電影幽默的風格,我們只需笑笑,不必當真!現實沒有這麼幽默,在大學裏孕育的愛情就像風險投資,總是有風險的,一不小心就會夭折!

真正的愛情是美好的,因為兩情相悦!為對方戴上婚戒,許一個天荒地老是一件多麼浪漫的事!大學生本就處在一個十分浪漫的年齡,一個連談錢都傷感情的年齡,想不浪漫都不行!愛情裏可以沒錢,粗茶淡飯也是幸福;愛情裏可以有錢,只要彼此愛而不是因為錢而彼此愛就行,那麼再怎麼奢侈的愛情都無罪!

不可否認的是,大學生大多還不夠成熟,會因對方某個方面的優點而陷入愛河,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和諧的因素漸漸顯露出來並最終成為矛盾的導火索!一帆風順的愛情少之又少!兩個人在一起,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煩惱!可以嘗試着去改變對方的壞習慣、壞毛病,如果不成功,那麼放棄這種嘗試,不然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愛情裏需要互相包容,但是不需要委曲求全!兩個人可以試着交往,不合適,可以分手,可以儘快分手——長痛不如短痛!不要為了所謂的責任耽誤了幸福!因為真正有責任心的男人會讓他的她全身而退!沒有責任心的男人還有什麼好挽留的呢?愛並不一定就要在一起!兩個人的結合,並不單單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之間的聯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不是全無道理!自由戀愛,並不是無限的自由!

談戀愛既然是一種風險投資,那麼生意失敗也無可厚非!但是你得保留再一次投資的資本!大學生應該自愛,應該矜持!婚姻不可以沒有性,但愛情可以!

但願所有的年輕人只需進行一次風險投資便可獲得一生也用之不盡的幸福!

勵志的演講稿 篇5

凡爾納的失敗與成功

凡爾納是一位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説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爾納為了發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經遭受過多麼大的挫折!這裏記錄的,就是凡爾納的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歷:

1863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郵遞員。

郵遞員把一包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凡爾納的手裏。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説《乘氣球五週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十四次了。

他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一看,上面寫道:“凡爾納先生:書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出版,特此奉還。”

每看到這樣一封封退稿信,凡爾納心裏都是一陳絞痛。這次是第十五次了,還是未被採用。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書稿緊緊抱在懷裏。 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説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滿懷關切的語言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奪書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接受了妻子的.勸告,又抱起這一大包書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書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 沒有他妻子的疏導,沒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氣,我們也許根本無法讀到凡爾納筆下那些膾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類就會失去一份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倫敦的布倫海姆宮燈火輝煌,一羣貴族男女在這裏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潑、美麗的貴族夫人連聲叫喊肚子疼痛,人們趕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個臨時女更衣室。温斯頓·丘吉爾——一個早產兒,就這樣非同尋常地來到人間。

丘吉爾是英國顯赫的貴族公爵馬爾巴羅家族的後代。英國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總共不超過20個,馬爾巴羅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爾的母親詹妮是美國百萬富翁傑羅姆的女兒,1873年與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結婚,1895年1月24日倫道夫因病醫治無效,溘然去世,終年46歲。這時的詹妮雖已40多歲,但依然美豔驚人,風姿綽約。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給一個25歲男人的想法。然而消息一經傳出,立刻遭到眾多親友的反對。就在詹妮幾乎要放棄了的時候,詹妮25歲的兒子、與母親要嫁之人同歲的丘吉爾,堅決地握住她的雙手:“親愛的母親,就算全世界都反對您,我也會勇敢地站在您這邊,所以,請您也一定要勇敢。”兒子堅毅、鼓勵的目光,讓詹妮義無反顧地披上了潔白的婚紗。

但這樁婚姻並沒有維持多久。10多年過去了,詹妮的兒子丘吉爾已經憑藉卓越的才能躋身政壇。60歲的詹妮也要再次迎來婚禮。這次的決定同樣遭到眾人強烈的反對,尤其是兒子的那些反對派們。詹妮猶豫了。這次與上次不同,丘吉爾打小就懷有雄心壯志,並且具備實現遠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為自己貽誤兒子的前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又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如果讓我在我的仕途與您的幸福之間作選擇,我心甘情願的選擇後者。請您不要再有任何顧慮。母親倖福,我才幸福。詹妮又一次無比快樂地邁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禮上,兒子依然像上次一樣,堅強地站在她的身邊,而另一邊則是比兒子還要年輕的36歲的新郎。能夠兩次接受母親的婚姻,也許很多人都做得到。而面對沉重的壓力,丘吉爾兩次接受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人作自己的繼父,這需要多麼豁達的胸懷。

1908年8月15日,倫敦報紙登載了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33歲的內閣貿易大臣温斯頓·丘吉爾先生與23歲的克萊門蒂娜霍齊婭小姐訂婚。舉行婚禮的這一天熱鬧非凡,賓朋滿堂,歡歌笑語。證婚人是財政大臣勞合喬治,而他選擇的男儐相卻是他在下院的一個堅決反對者——包括休塞西爾勛爵。當時丘吉爾推行一系列爭取工人擁護的社會改革,休塞西爾勛爵在內的貴族集團堅決反對這些改革。這裏反映了英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人們可以在下院和政治集會上相互咒罵,如同仇敵,但在個人生活中卻能成為親朋好友,相敬無間。在政治生活中雖然是公敵,卻不妨礙他們在私人生活中稱兄道弟。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也這樣説過:“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XX的人。……而我敢大膽地説: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西方近代的這種文化現象是多麼的耐人尋味。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這寬容來源於對每個人權利的尊重:我雖然不贊成你的觀點,但我堅決捍衞你發表觀點的權利;我雖然不支持你的行動,但我堅決維護你合法行動的自由!

完成未完成的學業

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決定回到加州大學修完當年還沒有讀完的電影系學分。

1965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加大電影系二年級時拍了一部22分鐘的短片,參加亞特蘭大電影節,好萊塢的投資者看了,馬上與他簽約,斯皮爾伯格因此輟學,到好萊塢發展。事實證明這一步是對的,如果他當年不把握機會,堅持要完成學業,他或許成不了大師。

但40年過去了,斯皮爾伯格雖然功成名就,他還是很介意年輕時的學業沒有完成。夜深人靜時,斯皮爾伯格總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説:今天你是好萊塢權力最大的人,你的名字是年輕人的名氣、金錢的保證,但那又怎樣呢?你曾經背棄過自己的承諾,無論再有錢、名氣再大,你的品格還有個小小的污點,因為你曾經當過逃兵。

斯皮爾伯格回到大學,用假名重新註冊插班,用假名考試交卷,只有幾個教授知道他的身份,他的功課與其他學生一起送交校外的學者審閲。課程要求學生交電影實習作業,斯皮爾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單》中選取了12分鐘的影片,還交了《大白鯊》和《第三類接觸》的片段。大學電影系助理教授凱利為他總評分,給他成績“良”,評語是“該學生對音響、燈光、剪接和劇本管理頗有駕馭力”。

這位《侏羅紀公園》的主人還要副修一門叫野生生物的學科。教授説他精於恐龍知識,上課謙卑有禮,除了有一天在課堂上把一隻腳擱在書桌上。他向老師道歉,解釋是前一天與兒子一起玩滑板扭傷了腿。教授提醒班上其他學生,不要對這個天王級的同學有什麼崇拜的眼光,只把他當普通人。學生做到了,沒有向他索取簽名,但在畢業典禮的那天,他們告訴父母:我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同一年畢業。

在虛榮的世界,有太多人相信“成功人士”不一定要念完大學,並以蓋茨為例,説蓋茨也沒有讀完哈佛。但學業沒有完成,是畢生的心理創傷,即使縫合了,也還在心頭留下疤痕。終有一天,我們都會為年輕時一件沒有交的功課、一項未完的工作,或辜負了的一個人而感到遺憾,醒悟一切名譽和財富都不能補償。這樣的遺憾,像風濕症,通常在中年以後發作。斯皮爾伯格不惜代價,治好了他的風濕症,他是一個有福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