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通用15篇)

演講稿1.53W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用到發言稿的地方越來越多,通過對發言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寫起發言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交流會發言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通用15篇)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

既然今天是讀書交流,那麼我想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和大家聊聊讀書。

一:為什麼讀?(讀書的益處)

一個愛讀書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民族;一個愛讀書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作為一名教師,讀書對於我們成長的意義顯而易見。

首先,讀書可以開拓我們的知識視野,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並且在今天,隨着課堂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已逐漸認識到讀書的好處。身為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們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書海之間。由此可見,讀書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是最基本的素養。修煉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教育智慧;能使獨創的方法閃耀睿智的光芒,充滿創造的快樂;讀書能實現教師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昇華。也許有人説:“我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不可能讀書。”特級教師高萬祥説得好:“書籍是學校的學校,對於一個教師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至少可以這樣説:讀書與備課,上課同等重要。

讀書能提升心靈脩養;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讀書能讓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工作累了,讀上一段,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這種感覺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難以比擬的。當你對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話產生深深共鳴時,你會覺得讀書竟有如此魅力!竟能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還記得,很早以前讀余光中的《我的四個假想敵》,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同一個人,過街時,討厭汽車;開車時,卻討厭行人。”就是這樣一句樸素的近乎真理的話就可以帶給我們更平和的心境,至少不管自己是行人還是司機都能更平和的對待人世萬物。在劉墉的《知新而温故》一文中這樣説:“今天不是昨天,昨天也不能代表今天。我們常説‘温故而知新’,其實也當‘知新而温故’。因為前者重在發現,後者重在省察。”這可不可以算是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自我反省所作的最好詮釋呢?

除此以外,我很贊同台灣作家朱天文的那句話:“生活這麼重,而閲讀讓我們變得輕盈。”她還説:“生活原本就很沉重,人也並不自由,但閲讀可以讓人脱離地心引力,盡情飛翔、、、、、、”打開書,就像機器貓打開任意門,立時就可以置身幾百年幾千年前的現場,詩經時代的山河人世,楚辭日月的香花葯草,荷馬史詩裏神祗們遊蕩割據的地中海,都鮮活在眼前。

是啊,文字,像童話裏會飛的魔毯,帶着我們穿越時空,欣賞世界的光鮮和美麗。在文字的點撥下,雲影鐘聲,都含妙理;溪光山色,自契玄機。文字,給心靈打開一扇神奇有趣的窗。

並且,我們知道人之競爭,初拼技巧,再拼學養,最後拼的還是一眼看不見的人格。而人格魅力的積澱和提升很大程度來自於不斷地學習和閲讀,不斷地反省和體悟,不斷地提純和內化。

不管怎樣,哪怕僅僅為了讓我們的生活和心靈變得輕盈些,我們也需要閲讀,不是嗎?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2

尊敬的秦校長,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下午好!很榮幸今天能在這裏交流讀書心得,也想借此機會談談自己對教學的一些看法。

瞭解肖川,是在張高中教育實習的那段日子,當時無意中看到那本《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很快就被書中教育的意藴、文學的韻味及文字的優美所吸引。以至於後來我每天早上都會和學生一起參加早讀,捧上那本書,讀上一兩篇。我覺得那是一本可以用心去讀的教育學。

之後為了找工作,到處奔波,漸漸的淡忘了肖川這個名字。直到秦校長給我們送上了這本《教育的使命與責任》,當年的記憶又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對於教育的責任,我的理解可以用這樣兩個關鍵詞來詮釋:教學、專業成長。

第一個關鍵詞:教學

肖川教授和我們分享了很多教學上的主張。

(1)肖老師告訴我們,教學必須服務於培養完整的人,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完整的人呢?省錫中唐江澎校長告訴我們:精神高貴、智慧卓越、生命茁壯、情感豐盈的人是完整的人;秦校長告訴我們:文化兼容、知行卓越、個性舒展、體魄強健的人是完整的人。雖然不同的教育專家對於完整的人的理解有不同之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有這樣的共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幸福,教育的終極價值是培養完整的人。

(2)肖老師告訴我們,要創造豐富的課堂,帶給學生廣博深厚的文化浸染。 拿數學學科來説,對於許多學生來説,數學從定理到定理,抽象、深奧、枯燥、刻板,似乎是數學家們玩的智力遊戲,離他們是很遙遠的。一直以來,我也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數學教學的本質是什麼?難道就只是一些概念和公式的堆砌麼?其實每個數學概念和公式的背後都有着它的故事:或許源於一個靈感;或許是幾代人甚至是幾個世紀的人的共同努力使之完善系統的過程;或許是中外數學家的一些共同思考。可見,數學學科有着其獨特的科學精神和思想方法。所以我説: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更是數學文化的傳播。在此期間,我捕捉到了數學教育的新模式:基於hpm視角下的中學數學教學。 所以在公式課、定理課的教學中,我會盡可能的引入一些歷史數學問題,然後通過設計一些探究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索公式和定理,讓學生親歷公式和定理的再創造過程,感悟數學美,感受數學文化。

(3)肖老師告訴我們,教學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並且幫助學生形成認知框架。 認知學習理論強調兩個結構:一個是學科知識結構,一個是認知結構。只有選擇適當的知識結構,並選擇適合於認知結構的方式,才能促進學習。而學科基本結構就是一個良好的知識結構。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非常推崇認知教學模式所提倡的結構教學法,我希望能通過幫助學生建立學科基本結構,從而促進他們認知結構的形成和完善。上學期,我們班在全市統考中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而後我把自己對認知教學模式的一些思考寫成了一篇論文,值得高興的是我所撰寫的《基於認知取向的勾股定理的教學設計》一文將於4月份或5月份於核心期刊《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發表,這無疑是對我結構教學的肯定。這學期我又引入了解題模塊這樣一個數學解題結構。最近在學習南師大喻平教授的專著《數學教學心理學》,我又捕捉到cpfs結構既是一種良好的知識結構,又是一種良好的認知結構。所以我想繼續對這個結構做一些學習和研究,最終引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 對於認知模式的數學教學,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第二個關鍵詞:專業成長

澳大利亞科林馬什教授在他的專著《初任教師手冊》中曾提出:教學是一項非常值得去做的專業工作,你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讓他們親身體驗到師生雙方的熱情與歡樂,你能通過精心設計、富有創造和師生互動的教學,豐富學生多方面的生活。 但同時,你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如果你不負責任,不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成長為一位有見識的專業工作者,那麼你也可能讓學生體驗到的只是失敗和浪費時間。 所以我認為專業成長也是教育責任的關鍵詞。

(1)讀書與成長

肖老師告訴我們,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而讀書是最為重要的學習途徑。在讀書的問題上,我原以為自己做的還行。雖説不多,每學期也能看上4本書。但是上週五去省錫中,唐校長説他們學校要求五年以內的年輕教師每年至少讀20本書,一聽這個數字,一種危機感油然而生。我想和我同一屆畢業的師範畢業生,也許現在水平相當,但是五年之後,他讀了100本,我才讀了40本,差距會有多大啊!同時還發現,近5年裏,我讀的書都是教育類的,人文類書籍的'閲讀量幾乎為0.去過我家的學生對我都非常有意見,看到我書櫃裏滿滿的兩排幾乎都是教育類的著作時,他們會説怎麼都是這些書,當然這些書他們肯定是不感興趣的,但從另一個側面看出閲讀面的狹窄,以後在閲讀中要有所改進,多多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 我想對於我的專業成長,讀書是不可或缺的。

(2)校本教研

肖老師告訴我們,對教師來説,教學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關注教學、研究教學成為教師永葆熱情並能夠享受教學的一種必要。全國著名的數學教育專家任勇在其專著《你能成為最好的數學教師》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有人問我:“你是怎樣由一名普通的師專生成為一名特級教師的?”我可能會這樣回答:“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我進行了教育科研。假如我沒有進行教育科研,也就難以成為走向未來的名師。所以我認為,教育科研是走向優秀的必由之路。”事實上,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課程的實施,必然要求我們成為不斷研究、勇於創造的研究型教師。在日後的教學中,首先我要保持自信心,相信教育研究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教育研究需要第一手資料,這是我們一線教師的優勢所在;第二,逐漸培養自己強烈的課題意識,要培養自己的課題意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強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從中國教育史到外國教育史,從教育研究方法到教育心理學,這些都是我要去認真學習和研究的。第三,我要及時瞭解最新的數學教育動態,多關注國內數學教育名師的研究方向,因為他們的研究方向可能預示着數學教育研究的發展趨勢。

以上就是我的學習心得和自己對教學的一些看法,鑑於本人經驗匱乏,才疏學淺,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同行批評指正。謝謝!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坐的各位同學,你和哈里波特飛天掃帚上遨遊過嗎?你和馬小跳一起打退過偷花賊嗎?你和泰迪熊一起吃過蜂蜜嗎?嘿嘿,不瞞你説,我都試過!在哪裏?嗨,當然在書裏咯!我還知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精忠報國的岳飛……是媽媽從小培養了我這個愛讀書的好習慣,記得小時候,我經常拿着媽媽的英語教課書讀,常常把書倒拿着讀,媽媽看見我那麼愛看書,就給我訂了《聰明娃娃》、《東方寶寶》等書,我再也沒有拿倒了,因為上面有許多娃娃,拿倒了,娃娃的頭就在下面,就不好看了。晚上,我讓媽媽讀《東方寶寶》書中的故事給我聽,慢慢地我也會講書中的故事給其他小朋友們聽。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讀書的層次與閲讀的方式也在提高,從《東方寶寶》雜誌到四大名著,從《格林童話》到高爾基的《童年》都裝進了我的腦袋。讀書多了,讓我受益匪淺。公主童話讓我懂得了善良;閲讀訓練營讓我學會了怎樣閲讀。

記得,我五歲那年,至外婆家過年,大年三十,我和哥哥、姐姐搶着坐上席,接着,拿起筷子開始吃佳餚,還笑笑,而外公外婆他們還站着等大姨、爸爸、媽媽,因為我們的無知,被大人看成不懂禮貌的孩子,自從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明白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的意思,我再也不做像以前那樣的事了。而且,我現在在家中成了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學校是一個懂禮貌的標兵,在社會也是一個懂禮貌的小公民。

小時候的我很愛惡作劇,有一次,趁爸爸睡着了,我給他編了一個小辮子,後來,爸爸給我買了《好習慣影響學生的'一生》讓我讀,讀着讀着,我覺得很羞愧,認識我以前做得不對,之後,我改掉了做惡作劇的壞習慣,我的爸爸那可是看在眼裏,樂在心裏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説的一點都不錯。以前,我最討厭寫作文,每次寫起作文我都頭疼,媽媽看了就給我買了《獲獎作文》,每天我都讀,還記一些,漸漸地我愛上了作文,我寫得小作品,還經常被老師誇獎呢!

多讀書,讓我的生活充滿快樂!多讀書,讓我的寫作進步!多讀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多讀書,讓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閲讀即然有這麼多的好處,那麼,同學們,就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xx月xx日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4

開頭語:蕭伯納曾説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我們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發言稿精彩的開頭語。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我們每人都有兩種思想。”讀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必修課。今天,在這裏召開“讀書交流會”,其目的不僅是老師就自己讀書,而在於大家相互交流,分享,欣賞。本學期聯校為我校分發了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我校班主任人手一本,認真閲讀,做筆記,寫心得、體會或感想。今天,我校選出四名優秀班主任代表,來談談讀《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的心得、體會、感想或建議。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涵蓋了以班主任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涉及到了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內容豐富、通俗、生動、易行,每一章,每一節甚至每一段都寓意深刻,讓人讀後受益匪淺。今天,我校就以《班主任工作漫談》第一章、第一節《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為主題,由班主任代表談談自己讀書後的心得體會、感想或建議。下面先由張枝老師發言:

對,馬老師所説的這些深有同感,從大學到鄉村國小,從一名學生突然成為了一名班主任,當面對38名學生的喧譁時,心裏還真有點不太適應,有時也想逃避,也有時會抱怨,但是責任感告訴我:這半年不是來混日子的,既然學校這麼信任我,讓我當了班主任,那我就不該讓他們失望。所以我從開始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帶好我的第一批學生們。學校條件依然有限,學生依然那麼調皮,但是隻要改變心態就真的可以去容納很多。我以前看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一直向別人説他能移走高山,之後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表演了移山之術,迅速地翻過了高山,發言稿《發言稿精彩的開頭語》。在眾人疑惑中他説了這麼一句話“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我感覺到這個故事所體現的哲理與魏書生老師“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只有先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所以當我們面前有一座高山時,不要 抱怨,增強自己的力量翻過去就好。——張枝

嗯,張老師的發言非常精彩。我想,魏書生老師把這個環境與自己心態的問題壙在第一章第一節也一定有他的用意,不管是在哪裏教書,城市或鄉村,條件優越與否,學生聽話與否,這都是客觀環境,不能隨我們的意願而改變,並且在我們去教書之前已形成,成以我們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遇到一個不盡人意的環境,總要以改變自己做起,才能適應環境。——張婷媛

在魏書生先生《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裏,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他所提出的“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這一觀點,我認為這不僅適用於班級管理而且適用於社會生活。魏書生先生在書中提到“人總要面對一個不盡不意的環境,總要從改變自己做起,才能適應環境,進而使環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呈改變一絲改變一毫。通過這個使我深刻明白,面對隨時會轉變的環境,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從改變

自身做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一切。以自身的例子來説,我作為一名支教老師。身份一下子從學生轉化為老師,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這個轉變最初很困惑。但是也深深地明白。這是我無法改變的現實。所以我要學會適應這、個改變,適應現在所處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學生和我的雙贏。——張夢雅

剛剛聽了張老師的話讓我想起了我自身和我的一個學生。剛才前面幾位張老師已提到我們從一名學生突然變為一位老師,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大學到國小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剛開始確實有些不適應。但後來想想,環境是不可能改變的,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自己。就如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中所説“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還有我的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可能以前的班主任都非常寵着他,但我不像其它老師那樣向着他,他做錯了事我該説的説該罰的罰,於是他就產生了一種牴觸我的情緒。課下我找他談話問他為什麼。他説:“我以前老師不是這樣教的”。我告訴他:“既然你已經成我的學生,就應該想辦法適應我的方法,老師教了那麼多學生,不可能使你們都能一下子適應,只有你們慢慢地適應老師,你回去好好想,希望你以後能夠好好配合老師。”我跟他那樣説了之後,他好像也明白了許多,後面的日子裏他進步了不少。可見,人總要面對一個不盡人意的環境衞生,總人從改變自己做起。才能適應環境,進而使環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改變一絲一毫。——宋萍萍

總結語:我校的張枝、張夢雅、宋萍萍三位老師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及張婷媛老師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分別談到了自己對《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的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班級雖小,但它卻像一個社會,也存在着一個管理問題。作為教師,要當好班主任,管理好班集體,就必須掌握一些班級管理的理論、方法、技巧,學習借鑑一些先進的班級管理經驗,而魏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正談到了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方面面。

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瑣、複雜,聽了以上老師的發言,我們或多或少的會受到一些啟迪。

魏老師在書中還寫道:一個人首先要適應環境,享受美好生活,生活不能沒有理想,但人類不能以理想主義的目光苛求生活。當代人應該少埋怨環境,多改變自我。人應學會自我更新,今天的我應該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認識,新的發現、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斷更新了,世界在我眼裏就總是新的。這是多麼純樸而富有哲理的話語。

通過我親自讀書與交流,我深感:二十一世紀的教師要做學習型與反思型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承擔教育的重任,只有時刻思索才能不斷髮展,我願所有的教師都能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讓好書伴隨教師成長,讓閲讀成為習慣。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5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在這裏跟大家進行讀書彙報交流,我想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從無知走向豐富,從學習的校園走進了教學的校園。我們深深的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能夠豐富一個人的知識,提高一個人的境界,做為人民教師的我們,傳道受業是我們的基本職責,有一名話説得好“沒有金鋼鑽,攬不了瓷器活”,所以教師更應該與詩書為伴,與筆墨為友,只有不斷地從書中汲取營養,才能更好地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換來芬芳滿園的佳境。從我個人來説,儘管認識程度很高,但更多時候我是屬於“眼高手低”之流,捫心自問時常常為少讀書而感到困惑,為讀書少而羞愧不如。古人云:“開卷有益”,一點不假。“腹有詩文氣自華”的道理這裏不必細説,今天單把我的一點讀書體會與各位老師交流,以求共勉。

大家都知道,由於職業所限,我們老師每天都很忙,三尺講台才是我們每天必須面對的舞台,靜下心來走進書房擁有片刻的讀書快感只能屬於晚上臨睡前的短暫時光,因此我的個人讀書習慣也是在晚上,每每夕陽西下,夜幕降臨之時便是我暢遊書海、遨遊知識海洋的最充實的時光,可惜的是這種時光對我來説過於短暫,以至於現在知識儲備甚少,不能與博學多識沾邊。

我這個人在書的選擇上比較隨意,比較喜歡散文,詩歌,像徐志摩的張愛玲的,喜歡網絡裏流行的現代小説等,而我今天首先想給大家介紹的'是伴我三年的讀者雜誌。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讀者相識了,初次相見時,我對他平凡的外表並沒在意,隨意翻看着。發現刊物還不錯,於是就開始定閲。在不知不覺中,友誼開始了。現在新一期的讀者讀完了,總盼着下一期出版的日子。

讀者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被譽為“中國人自己的心靈讀本”他發掘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了人文關懷。讀者每月有900萬的發行量,全年發刊量居全國第一,全亞洲排名第一。

我喜歡讀者網站中的二句話,因為他最真實的體現出了讀者。一句是:一生讀你,靜靜感動。另一句是:以人文關懷,感動心靈的瞬間,於浮華盛世於聲色太馬後,堅持一直堅持的,恪守一直恪守的,歲月蹉跎,我們純潔如初。我讀故我在,寧靜致遠,淡泊人生。這兩句話也是我在讀者中得到的最深的感悟。

我喜歡讀者的人性,喜歡他的大氣,喜歡他的清雅,喜歡他的寧靜。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6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休閒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有的喜歡健身、有的喜歡聚會、有的喜歡上網,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更是手機不離手,隨時隨地在上網,能靜下心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不是一個會讀書的人,僅限於是一個隨心、隨性、隨心情讀書的人。在《讀卡耐基人性的弱點有感》中提到過,我不是一個視書如命、無書不食的人。只是閒暇時喜歡翻閲一些內容健康、開拓視野的書。生活中的我,牀頭時常放着一兩本書,臨睡前,晨起時,想看書時隨手撿起。看書也分心情,不同的心情,看不同的書;不同的書,不同的心情,也有不同的感觸。心情煩躁時,翻閲幾頁小散文,氣就順了;開心時,偶爾朗誦幾句詩,便是表達一種喜悦。迷茫的時候就看勵志篇,讓自己重拾面對生活的勇氣,工作的自信。喜歡看書時凝神靜氣、身心沉靜的那種感覺。讀書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浮躁的心靈得以寧靜,迷茫的日子得以充實。

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如讀書。我相信開卷有益,讀書一定使人進步。在當今行業競爭激烈的.時代,適時給自己一份寧靜,好書一卷、香茶一盞、必是件令人身心愜意的事。

今天有幸參加了總部舉辦的讀書交流座談會,在去的路上我猜測這將是怎樣的一個座談會,也許很無聊令人發睏,只需簡單地豎起耳朵聽聽領導講話;也許羣工部會有什麼創意,因為羣工部的活動例來是花盡心思的大手筆--------沒有讓我失望,令我欣喜的是,讀書交流座談會不是領導宂長的講話,而是同事們一個個爭相踴躍發言,推薦及分享自己讀書的感受,座談會的氛圍異常生動、活躍。大家分享的讀書種類繁多,有散文、有紀實、有勵志、有歷史、有生活。有許多我不知道的作者,有許多從未聽説的`書名。同事們一個個精彩細緻的介紹,彷彿極具特色的電腦讀書目錄和簡介,有的同事不僅把所讀所愛之書推薦給大家,還深情地把優美的語句誦讀給大家。靈動的文字,優美的詞句,觸人心扉的文章,觸動到我內心的深處。這種積極的氛圍感染着我,彷彿書的世界向我敞開了一扇大門,一股充滿正能量的“光”照到了我的臉上、身上、心上。

冰心説: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我的感觸是,一本好書,能引領一個人的一生;一本好書,能助人做出一個正確的決定;一本好書,能讓我們成為一個思想高尚的人。希望喜歡讀書,想讀書的朋友們,讓我們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食品102班的xx,今天很高興能在這裏和大家交流我的讀書心得,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迪與感悟。讓我將從作者、創作背景、內容簡介、人物簡介、精彩語句這五個方面將它介紹給你們。

首先,讓我們走進路遙,瞭解路遙。“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這句刻在路遙墓碑上的話,正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路遙出生於陝北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因家庭貧困,從小被過繼給他的伯父。所以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而《平凡的世界》中處處有他早年心酸生活的影子。

接下來,大家看到的是《平凡的世界》的'創作背景。這部百萬字的鉅著可以説是路遙的嘔心瀝血之作,歷時六年完成。創作過程中,路遙一度沉浸在書中無法回到現實世界,正如ppt上所寫的,路遙在作品完成後甚至連過馬路也要弟弟攙扶,而這部作品也給路遙帶來了至高的榮譽——“茅盾文學獎”,這是對作品的肯定,更是對路遙的肯定。

《平凡的世界》到底是一部怎樣的書呢?下面讓我們看看它的內容簡介。這部書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全書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着。那麼書中主人公的身上發生了哪些故事呢?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孫少安——負重前行的跋涉者。孫少安天資聰穎,但由於家境貧寒,他早早地退學幫助扶持全家生計。而對於青梅竹馬的田潤葉,他只能遠遠避之,最後娶了不收彩禮的賀秀蓮。儘管只有高小文化,孫少安憑藉生活的歷練和聰慧的天資,使他對社會有着超出一般農民境界的獨到理解。

孫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鬥士。孫少平的一生體現了平凡人生的輝煌意義,他從一名高中畢業生成為一名煤礦工人,其間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在本書中孫少平是最令我牽掛的。在閲讀過程中,我一度為他的苦難而落淚,為他與田曉霞情感的波折而揪心。全書最後失去愛人又毀容的他,選擇回到煤礦做一名普通的礦工,讓我憐惜萬分。

最後來説説田曉霞吧,她既是孫少平的女友,也是他精神的導師,正是她,使孫少平這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綻放奪目光芒。在書中,雖然無情的洪水奪去了她的生命,但她將連同那個永遠不會兑現的“兩年之約”永遠活在孫少平的心中,更活在萬千讀者心中。

這就是我要介紹的三位主人公,他們雖來自書中,但他們鮮明的形象激勵了無數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下面讓我們共同欣賞《平凡的世界》中的精彩的語句。(讀ppt上面的句子)

《平凡的世界》,激勵着我們,感動着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做墊腳石,我們可以攀的更高。在這平凡的世界裏,在面對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境和磨難時,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如書中的主人公那般勇敢的面對。《平凡的世界》教會了我面對生活與困境的態度,現在,我把它推薦給你們,希望也能感動你們,給你們以啟迪。這就是我交流的全部內容,心靈碰撞,品味成長,再次感謝大家的傾聽,謝謝。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8

同志們,大家下午好!

根據中心校的安排,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了全校教師交流會。這是對前段讀書活動的檢閲會,也是對今後讀書活動的促進會。

近幾年來,我們以創建書香校園為載體,在全鎮各校教師中開展了“潛心讀書、豐富內涵、促進發展”的主題讀書活動,各校積極行動,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教師主題讀書活動,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作為教師,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才能以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讀書既可以拓展知識面,又可以改變我們單調的生活狀態;既可以增長教師的職業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師高尚情操。尤其是在深化課改、大力推進教育創新的今天,如何保持我們的思想之樹常青?只有潛心讀書才能不斷豐富內涵、實現自我提升,才能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今天的會上,由各校選出的'優秀選手交流了讀書心得,我們會獎評出一、二、三等獎分別進行表彰獎勵,這個結果要納入教師年度考核中,各校的團隊總分也要納入學校評估之中。我們就是要紮紮實實把閲讀進行到底!

在今後的讀書活動中,各校要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專題研討會、讀書沙龍等交流研討活動,讓各種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從而達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研討的氛圍。

在今後的讀書活動中,各校要按照“以讀促學,以讀促研,以讀促教”的工作思路,制訂切實可行的讀書活動計劃,“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讀書成為一種樂趣,讓讀書成為一種責任,讓讀書成為一種時尚”,並且要力求做到“七個結合”:

①讀書與結合,提倡帶着問題讀書,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②讀書與實踐結合,學以致用,注重實效;

③讀書與校本教研結合,切實化解實踐中的難題;

④讀書與學習有關課堂教學結合,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

⑤個人自學與集體互動結合,廣泛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⑥讀書與師德主題教育活動結合,實現教師零不良言行;

⑦讀書與課改結合,理解新課程,融入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各校要進一步建立完善讀書活動各項管理制度,努力形成長效機制,並將教師讀書情況納入年終考核項目。

朱永新説,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每一個教師的自覺行為,做到把書讀薄,把人讀厚,把書讀舊,把人讀新,與智者對話,與專家探討,讓自己的大腦充滿思想者、智慧者的聲音,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我們的教育也才會更加智慧,更加美麗。

老師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把閲讀進行到底!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9

首先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與各位同學、老師們一起就閲讀來進行分享和交流。坐在這裏我是十分忐忑的。一來底下坐着許多我曾經的老師,要是説得不好,那是貽笑大方;二則底下還坐着我的學生,説得不好還是誤人子弟。頂着這兩座大山,最終我還是平靜的坐在了這裏,平復我心情的是兩個詞,一曰交流,二曰分享。

“交流”二字。我查閲了字典,交流的本意是,江河之水匯合而流。而現在我們聚在一起,就如這江河之水的合流。不是我一個人的滔滔不絕,而是海納百川,教學相長。

“分享”二字告訴我,今天我不是給大家上一堂課,更不是要給大家灌輸一個深刻的道理。而是作為一個朋友,或者説,書友,講講我閲讀的一點心得和感悟。如果最終能喚得大家的些許共鳴,或者説能讓大家有一個意願去讀一本書,又或者能夠從一本書中有所收穫。我想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了。

談到讀書,我們往往先得面對一個最直接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閲讀?西漢劉向説“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告訴我們閲讀可以讓我們變得聰慧;大詩人杜甫曾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閲讀可以讓我們能夠寫出出色的文字;周更是吶喊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理想,告訴我們讀書不僅可以充實個人,還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

當然,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沒有幾個人是抱着如此宏大的理想去讀書的.,也包括我。

我們讀書開始總有目的,因目的不同而要求也不一樣,選擇的不同,方式方法也不相同。無論讀書的結果如何,讀書的行為和過程,是薰陶人、教育人、成長人的重要途徑。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書,要學會讀、能讀、愛讀,從讀中品,在讀中賞。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讀出自己的一份心情;讀出自己的陽光和雨露,讀出自己的養分和空氣。這委實是讀書帶來的益處。它有一種獲得知識而增強生活信心的力量,有一種發現美欣賞美又擁有美的機會和能力。讀書的美好是不讀書的人無法體驗和知道的。

讀書是為了充實自己,為滿足心理和感情的需要。越是充實滿足,就越覺得不充實不滿足,也就越需要讀書。因此,生活的內容就越離不開書。我們讀書不僅是解讀自己,而且是解讀社會和人生。懂得什麼書需要精讀泛讀,什麼書需要誦讀默讀,什麼書可讀和不可讀。其實生活就是讀書。讀到什麼樣,讀什麼?都有自己的愛好和選擇。讀書的根本就是為做人做事,為提高豐富自己,也是更好地為奉獻自己。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0

關於這本書,我簡單分享以下三點內容:

第一點,借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話來總結我對這本書的理解,“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也就是説言語上減少過失,行為上減少悔恨,官職俸祿就在裏邊了。再直白點,就是説,如果在工作中,你能夠做到説話辦事讓人放心,那你的職位、收入、榮譽等就會隨之而來。

“言寡尤,行寡悔”,説的是你的內在價值,“祿”説的是你的外在價值,也就是你內在價值的外在體現,有了內在價值,你的外在價值才會有根基。

至於如何做到“言寡尤,行寡悔”,《你的價值在哪裏》這本書就是很好的教材。

第二點,通過學習這本書,我聯想到了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這門學問中的一個知識點,外職業生涯和內職業生涯。

外職業生涯是指我們從事一種職業時的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工作單位、工作內容、工作職務與職稱、工資待遇、榮譽稱號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內職業生涯是指我們從事一種職業時的知識、觀念、經驗、能力、心理素質、內心感受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

外職業生涯通常是由別人給予,別人認可,別人決定的,它因此也容易被別人所否定、收回,甚至是剝奪。內職業生涯主要靠自己的不斷學習、探索、積累而獲得,不隨外職業生涯的獲得而自動具備,也不隨外職業生涯的失去而自動喪失,一旦獲得,就是你的終身財富。

如果一個人的內外職業生涯可以齊頭並進,相得益彰,在工作中往往就會感到順風順水,春風得意。但假如一個人的內職業生涯明顯超前於外職業生涯,就很容易感到懷才不遇,就容易鬧情緒,發牢騷,工作缺乏動力。假如是外職業生涯明顯超前於內職業生涯,工作起來容易感到壓力大、緊張、疲勞,被工作趕着走,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且很容易會應了中國一句老話“權勝才必有其辱,威勝德必有其禍”。

如果用一顆樹來比喻我們的內外職業生涯,那麼內職業生涯就是樹根,外職業生涯就是枝枝葉葉、花花果果。我們一定要注重內職業生涯的提升,因為只有根深,才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你不用擔心你現在所在的組織不識貨,總有識貨的時候,或總有識貨的組織,關鍵你得是貨,還得是好貨。古人云,“才不隱必有傳,德不孤必有鄰”。今人調侃,懷才就像懷孕,懷的大了總會被人看出來。説的都是這個道理。

至於如何提升你的內職業生涯,依然可以學習參考《你的價值在哪裏》這本書。

第三點,有些話,有些道理,你知道了不代表就明白了,明白了不代表能做到。

前面我説的兩點,幾年前我就知道了,現在多少明白一些,但是一直都做得不好。我依然會為一些外職業生涯的東西鬧情緒、發牢騷,這説明我的修煉還不夠,心智還不夠成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改正,不斷提升自己,也請領導們多批評,同事們多指點,幫助我更快成長。

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近日讀了《劉可欽與主體教育》一書,我受到了啟發。我認為最本質的問題還是師德。對教師來説,熱愛不熱愛教育事業,愛不愛自己的學生,是首要的、核心的。劉可欽不僅具有優秀教師的高尚品格,而且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她熱愛她的事業,愛她的學生。她覺得這樣就是她人生的幸福境界。

在這本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不可重複的,無法替代的個體,這種差異和獨特是每個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天生我材必有用”。讓每個學生感到他在這個班裏同樣是重要的,讓我們的視野中沒有教育的盲區,把博大的師愛遍撒每一個孩子。”

這段話對我的受益匪淺。在課堂上,我過多的關注優秀的學生,幾乎沒有聆聽中下孩子的想法,沒讓每個孩子都説出自己的想法。

在課堂上可以看出,教師對每個學生充滿着愛心和信心,學生們則不僅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活潑地學習,而且和教師配合默契,表現出對教師充滿着敬愛的感情。教學達到這種程度,可以説到了較高的.教育境界。這不是一名簡單的教學能手所能達到的。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教學能手,他們能把書本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能使學生考出好成績,考上好學校,但並非就是最優秀的教師,至少在我的眼裏是這樣。劉老師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不僅課講得好,而且給人一種高雅、親和的感覺。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作為教師,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才能以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讀書既可以拓展知識面,又可以改變我們單調的生活狀態;既可以增長教師的職業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師高尚情操。

老師們,你們想享受幸福嗎?那麼,就跟我來吧,與書共舞,體驗教育幸福!老師們,讓我們從讀書開始,讓你的八小時之外溢滿書香,給自己充電,豐富自己的學識,鍛鍊自己的能力,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靜品書香,為心靈尋一份踏實!捧着書,打開心。慢慢釋放出自己,填滿快樂的因素!願我們“讀永恆的書,做博雅的人”!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2

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希望國小全體老師歡聚一堂,共同品讀一部千百年來被奉為經典的書——《論語》。雖然這部聖賢之書對於我們大部分老師來説是非常熟悉的,但如果我們想要做到對它瞭如指掌則難度不小。可是一本書的出現改變的這種情況,北京師範大學的于丹教授憑藉她對《論語》高深的造詣,用深入淺出的分析,貼近生活的舉例,旁徵博引為我們在浩瀚的.書海中修築了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它就是——《于丹心得》。

《論語》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我們開展本次論壇的目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會遇到很多情況,而對這些瑣事的理解每個人都不一樣,如何才能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品讀《論語》吧,因為它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教育學生的種種方法,還是遇到挫折時自我調節。但是要尋覓到這些金科玉律,閉門造車顯然是不合適的,利用大師的引導,利用大家的智慧才是最便捷的途徑。

“幸福”是我們希望國小全體師生努力的方向,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也是最捉摸不透的。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當我們品讀了《論語》之後是否形成了比較統一,至少不會迥然不同呢?我急切的期待着老師們的高論,希望在其中能夠得到建設幸福校園最有建設性,最有實效的建議。

于丹在《論語心得》的扉頁上寫道:“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道”可以是生活,可以是人生,也可以是我們深深愛着的教育事業,它其實並不遙遠,只要我們有包容的態度、積極的心態,我們都會在不遠的將來邁入種種康莊大“道”。最後,我借用於教授的話,“幸福不遠人,讓我們在共同努力下,幸福,快樂。”

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在我發言前,王瑛老師的發言震撼全常我只能自我解嘲,幾句話過渡到我的發言!呵呵!引言如下:剛剛王瑛老師為我們創設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情境,讓我們沉浸其中,無比膜拜哈!但是,我堅信樸素的語言並不影響對真理的表述,下面讓我和大家一起迴歸淡定的理想思考。

“運用情境課堂,培養學生愛聽課的習慣”讀書體會。情境課堂,以美陶冶學生的情操,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效地培養學生愛聽課的習慣;情境課堂,以情感染着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愛聽課;情境課堂,以思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通過思考到達愛聽課的效果。情境課堂具有獨特的魅力,所以每節課我們都在努力地創設這種很容易走進學生心靈,一下子就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尤其對於一年級的學生,這種情境課堂的創設更有着不容忽視的分量。只有孩子的思維被喚醒,被激活的情境下,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去聽老師的講課,去思考,去收穫!但我們不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認真地學習狀態,我們更應該關注這種愛聽課、會聽課、會學習的習慣培養!

其實情境課堂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流教育理念要我們尊重學生的興趣,一直以來我深信並遵循着這個原則。但是在今年,黨我再次走進一年級的孩子,再次用情境課堂帶領着他們快樂地學習時,我陷入了一個更深的思考——“興趣究竟從何而來?”興趣僅僅是天賦或潛能的自然表現嗎?即使一個具有天賦或潛能的孩子能否自我開發?或是通過後天體驗、見識啟發、調動出來?

從啟蒙到體驗學習、延續發展、直到形成成熟的興趣取向,這個過程不會只是一個人在參與,在這裏有孩子們自身的尋找和探索,有外界環境的引導和影響,有孩子們的執着和堅持,有外界環境的陪伴和同樣持之以恆的協助。所以説“興趣”的形成,有它的“前世今生”。而我們則是促進這個過程的最有力的外界協助力量,我們任重道遠,我們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在每一節課上,創設情境,實現學生與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應該從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入手,決不能有環節,沒細節,真正關注學生內心的體驗,讓他們產生“愛聽課、愛學習”的源動力——對學習的興趣。相信這一定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但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對我們的學生有信心,一定會不斷地向着這個目標靠近。有句話説“夢想是用來接近的,而不是用來實現的”,我想讓這句話更完滿些,我們可以向着夢想無限接近!

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固守着給學生最優異的成績這個信念,也一直為此而努力。但最終能夠成就學生的,卻是一些最本質的東西,比如良好的習慣。相信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同時,我們也正在形成某種良好的習慣,證應了那句話——“在付出與收穫的同時,成就別人,頁成就自己。”這是一件雙贏的事!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4

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讀書伴我行》。

人生如清泉,我們如激流,不要岸。我們年輕,沒有經驗,意氣風發,充滿夢想,渴望在風浪中航行。也許我們會迷失方向,也許我們會陷入腐敗,也許我們會被礁石撞得遍體鱗傷。依靠堅強的精神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一個指南針指引我們前進,那就是“書”。

如果你仍然對未來感到困惑,那麼你可以讀一本書,這是一張生活地圖,將帶領你環遊世界。“感受大海無盡的壯闊,體驗沙漠的起伏,在夕陽下探索尼羅河畔金字塔的神祕,追尋迷霧喜馬拉雅山峯頂的聖潔”。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行動,那麼你可以看書。書籍是迷霧中的燈塔,指引你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塑造你的人格和品格,在閲讀的過程中塑造你的成長、理想、勇氣、智慧、力量和自信。這些都會是讀書帶來的禮物。

不管一個人有多偉大,如果他把生活分成每一天,他會發現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平淡瑣碎的,但是如果一個人愛上了讀書,並且能夠堅持下去,平淡瑣碎就可以凝聚成一個成長的加油站,促使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我們不能讓生活靜止,但閲讀會讓生活更有活力。太多的東西沉在時間裏,夾在書頁之間就成了永恆。同學們,讓我們少一些魯莽和抱怨,多一些想法和行動,在閲讀中發現自己,綻放自己。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5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的一句話“好好讀,好好讀,好好讀”

古人云:“讀書斷,寫字如神。”的確,讀書可以開闊視野,獲得豐富的知識;閲讀可以引導我們理解和學會如何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閲讀也可以提高我們的閲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説:“不重視讀書的家庭是平庸的家庭;不注重閲讀的學校是枯燥的'學校;不重視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為教育者,他們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離不開書本的滋養,就像花離不開陽光的呵護,草離不開雨露的滋養。愛讀書的老師能有效的教書,愛讀書的老師能更好的教育人。俗話説“肚子裏的詩詞書法可以誇中國,最重要的是書能長久”。

讀書能使人獲得知識和智慧,因為“書有其金屋,書有其顏如玉。”沒錯,書中有知識,是一個聰明勤奮的祖先,在時間的長河中探索打撈閃亮的珍珠;書中有情感,是真摯深情的人,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結;書中有一種精神,就是勇敢頑強的人們,在不斷的追求中,把自己的理想提升到行動成長起來的生活的中國;書中有思想,是長期思考和無畏批判的永恆果實,種下了一切精神力量;書中有智慧,是靈魂之光,結合了生命的啟蒙和理性的追問。

讀書是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種完美。一本好書,一杯香茶,可以送走一個蒼白的早晨,也可以送走一個飄雪的夜晚。朱自清大師説:“細嚼慢嚥,口中會流出一股濃濃的味道。”這種濃濃的味道就是書和讀書的味道。整件事就是:“大量暴露書香增添書香,書香勝飯香。”生活的樂趣在於讀書,有書為伴是甜蜜的。讀一本好書,可以知道生活的艱難,可以領略天地的大小,可以孤獨而不孤獨,可以吃苦而不悲傷,可以吃苦而不灰心,可以天之驕子而不驚,如雲中野鶴,可以保持一種優雅、儒雅、瀟灑、達觀的狀態。

生活中沒有書,就像沒有陽光;沒有書的生活就像沒有翅膀的鳥。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書籍是一個人的精神朋友,是這個世界能給予的最好最好的禮物。

我們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為墊腳石,我們可以爬得更高。“九年級夜五鼓不識字,怕得重感冒。”讓我們用審視的眼光看書,以書為友,向書學習,讓一縷書香陪伴你我!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