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陶校長的演講

演講稿2.37W

位同學:

陶校長的演講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

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找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自覺持久的鍛鍊,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築起“科學的健康堡壘”。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 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是學生,求知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有了學問,將來才能更好地造福於社會。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專心致志,就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要認準目標,鑽進去,展開來。這樣,我們就能夠達到勝利的彼岸。

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工作的好壞對我們今天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學校和班集體中,你們多多少少都承擔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級和學校的管理等等。這些工作雖然都是一些小事,卻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鍛鍊我們的辦事能力,是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的基矗認真負責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這也是一種學習,一種和聽課、讀書、作業同樣重要的學習。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需要每個人既要講究“公德”,也要講究“私德”,要“建築人格長城”。我們到學校裏來,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緊的是要學習做人,學習做“真”人。

以上我談的就是“每天四問”。如果我們每天都這樣地問問自己,這樣地激勵和鞭策自己,我們就一定能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得就是“每天四問”。

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怎麼樣。在這裏陶校長説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想想我們自己,有時早上不想吃飯,就餓着肚子來上學,上到第二節課時就會餓,就沒精神上課,沒精神上課就學不到知識。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吃得飽飽得再來上學。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怎麼樣。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求知。生活中,有許多孩子都不想寫作業,他們很懷念幼兒時的情形,而又怕老師罰,就撒謊説沒帶;還有一些學生,不知道的題目不敢去問老師,又不敢問同學,所以就一直不會做。我們應該勤學好問,遇到不會的要及時向老師家長同學請教。

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怎麼樣。因為工作的好壞對我們今天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學校承擔的工作,雖然是小事,卻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所以一定要重視這些工作。在我們班,有同學的值日時間已安排好,他卻沒去做,説明他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怎麼樣。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有學問,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到學校不僅要學習知識,也要學習怎樣做人。在社會上,有許多的人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偷東西、搶錢、殺人等等,我想衷心的告訴你們放下罪惡的手吧,重新做人,有光明的未來在等着你們。

【擴展閲讀篇】

演講稿又叫演説詞,它是在大會上或其他公開場合發表個人的觀點、見解和主張的文稿。演講稿的好壞直接決

定了演講的成功與失敗。

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議論文。它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演講未必都使用演講稿,不少著名的演講都是即興之作,由別人經過記錄流傳開來的`。但重要的演講最好還是事先準備好演講稿,因為演講稿至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其一,通過對思路的精心梳理,對材料的精心組織,使演講內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條理。其二,可幫助演講者消除臨場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演講者的自信心。

演講稿特點

主要區別

演講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演講是演講者就人們普遍關注的某種有意義的事物或問題,通過口頭語言面對一定場合的聽眾,直接發表意

見的一種社會活動。

其次,作文是作者通過文章向讀者單方面的輸出信息,演講則是演講者在現場與聽眾雙向交流信息。嚴格地講,演講是演講者與聽眾、聽眾與聽眾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講者不能以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緒為滿足,他必須能控制住自己與聽眾、聽眾與聽眾情緒的應和與交流。所以,為演講準備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主要特點

第一、針對性。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用於公眾場合的宣傳形式。它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喻聽眾,打動聽眾,“征服”羣眾,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問題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評論和論辨要有雄辯的邏輯力量,要能為聽眾所接受並心悦誠服,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社會效果;其次是要懂得聽眾有不同的對象 和不同的層次,而“公眾場合”也有不同的類型,如黨團集會、專業性會議、服務性俱樂部、 學校、社會團體、宗教團體、各類競賽場合,寫作時要根據不同場合和不同對象,為聽眾設計不同的演講內容。

第二、可講性。演講的本質在於“講”,而不在於“演”,它以“講”為主、以“演”為輔。由於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説能講為前提。如果説,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過閲讀欣賞,領略其中意義和情味,那麼,演講稿的要求則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講稿對演講者來説要可講;對聽講者來説應好聽。因此,演講稿寫成之後,作者最好能通過試講或默唸加以檢查,凡是講不順口或聽不清楚之處(如句子過長),均應修改與調整。

第三、鼓動性。演講是一門藝術。好的演講自有一種激發聽眾情緒、贏得好感的鼓動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依靠演講稿思想內容的豐富、深刻,見解精闢,有獨到之處,發人深思,語言表達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講稿寫得平淡無味,毫無新意,即使在現場“演”得再賣力,效果也不會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體性演講稿並不能獨立地完成演講任務,它只是演講的一個文字依據,是整個演講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演講主體、聽眾對象、特定的時空條件,共同構成了演講活動的整體。撰寫演講稿時,不能將它從整體中剝離出來。為此,演講稿的撰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根據聽眾的文化層次、工作性質、生存環境、品位修養、愛好願望來確立選題,選擇表達方式,以便更好地溝通。

其次,演講稿不僅要充分體現演講者獨到、深刻的觀點和見解,而且還要對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體態語的運用進行設計並加以註釋,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另外,還要考慮演講的時間、空間、現場氛圍等因素,以強化演講的現場效果。

第五、口語性

口語性是演講稿區別於其他書面表達文章和會議文書的重要方面。書面性文章無需多説,其他會議文書如大會工作報告、領導講話稿等,並不太講究口語性,雖然由某一領導在台上宣讀,但聽眾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製好的講稿,一邊聽講一邊閲讀,不會有什麼聽不明白的地方。演講稿就不同了,它有較多的即興發揮,不可能事先印好講稿發給聽眾。為此,演講稿必須講究“上口”和“入耳”。所謂上口,就是講起來通達流利。所謂入耳,就是聽起來非常順暢,沒有什麼語言障礙,不會發生曲解。具體要做到:

把長句改成適聽的短句;

把倒裝句改為常規句;

把聽不明白的文言詞語、成語加以改換或刪去;

把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把生僻的詞換成常用的詞;

把容易誤聽的詞換成不易誤聽的詞。

這樣,才能保證講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清楚明白。

第六、臨場性

演講活動是演講者與聽眾面對面的一種交流和溝通。聽眾會對演講內容及時作出反應:或表示贊同,或表示反對,或饒有興趣,或無動於衷。演講者對聽眾的各種反映不能置之不顧,因此,寫演講稿時,要充分考慮它的臨場性,在保證內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縮的餘地。要充分考慮到演講時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付各種情況的對策。總之,演講稿要具有彈性,要體現出必要的控場技巧。

主要功能

第一、“使人知”演講。這是一種以傳達信息、闡明事理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它的目的在於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學家朱光潛的演講《談作文》,講了作文前的準備、文章體裁、構思、選材等,使聽眾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識。它的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準確。

第二、“使人信”演講。這種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賴、相信。它從“使人知”演講發展而來。如惲代英的演講《怎樣才是好人》,不僅告知人們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條衡量好人的標準,通過一系列的道理論述,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舊觀念。它的特點是觀點獨到、正確,論據翔實、確鑿,論證合理、嚴密。

第三、“使人激”演講。這種演講意在使聽眾激動起來,在思想感情上與你產生共鳴,從而歡呼、雀躍。如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説》,用他的幾個“夢想”激發廣大的黑人聽眾的自尊感、自強感,激勵他們為“生而平等”而奮鬥。

第四、“使人動”演講。這比“使人激”演講進了一步,它可使聽眾產生一種欲與演講者一起行動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二戰期間的英國倫敦作的演講《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行動起來,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點是鼓動性強,多以號召、呼籲式的語言結尾。

第五、“使人樂”演講。這是一種以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使人快樂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多以幽默、笑話或調侃為材料,一般常出現在喜慶的場合。這種演講的事例很多,人們大都能聽到。它的特點是材料幽默,語言詼諧。

標籤:演講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