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勵志的神話故事演講稿範文

演講稿1.67W

在我國有許多著名的神話故事,它一直流傳給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神話故事演講稿,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勵志的神話故事演講稿範文

  神話故事演講稿篇一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了, 今天,我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情思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最具有人情味, 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 “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 分外的圓, 所以又叫團圓節. 中秋賞月, 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説和美麗的神話故事, 當然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 了. 在多民族的我國, 有二十多個民族也在歡慶中秋節, 雖然慶祝方式各異, 但其寓意, 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 豐衣足食, 團團圓圓, 平平安安. 所以這天都以月餅作為禮物, 親友間互相贈送, 以取團圓之意, 家家賞月歡宴, 呈現太平盛世, 祥和, 文明的景象, 團圓節哦, 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 祖國的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説有着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這個週三,我們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些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託着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裏重温民俗再敍鄉情。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説:是師院附中把我們彙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最後,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祝全校師生閤家幸福,中秋快樂!中秋之夜,月圓如鏡,月華如洗.當家家户户擺出月餅,柚子,石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其樂陶陶,其景融融,何其快哉.這是多麼美好的圖景啊.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都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是這象徵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呢.在盡情賞月之際,家中的親人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異鄉的.遊子,異鄉的遊子也總會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其家中的親人.因此,中秋節歷來有"團圓節"之稱,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可在這團圓之夜,在坐的許多老師,為了傳播知識的種子,遠離了故鄉,親人,耕耘在三尺講台;許多同學們,為了吸取知識的甘露,告別了家人,朋友,求索於知識的海洋.藉此機會,請允許我代表董事局,代表學校領導,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忘我工作的全體教職員工,向勤奮學習的全體同學,向你們的家人和朋友道一聲:中秋快樂.近些年來,有一些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特別熱衷於過洋節,什麼感恩節,情人節,聖誕節.雖然有的人並不清楚這些節日的具體含義,但照樣跟着別人過.我不是反對過洋節,我不反對有針對性地吸收外國的東西!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並非外國的東西都須吸收,即使是好的東西,因為有時在涉及民族的與外來的時候,我們理應堅持民族的,因為只有民族的東西才能體現我們特色,才是維繫我們民族的根本!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説,獨特情趣和深厚的羣眾基礎.它們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着整個民族的憧憬.我們要通過過這些節日,瞭解這些節日的來源,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加深對民族,對歷史認同,只有民族的東西才是世界的東西.從時令上説,中秋又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過去的一個學期對於加美人來説,也是個大豐收的季節.首先是上屆大學聯考,在五項可比數據中,我校有三項位居肇慶市第一,另兩項數據均位居肇慶市第二;其次是我校在數學,物理,生物,信息學等各科競賽中捷報頻傳,碩果累累;更喜人的是截止到目前我校生員已經突破.新月異的變化。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中秋賞月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説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有人説,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説。雲生月隱,神祕、迷離。

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説;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户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温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

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温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

  神話故事演講稿篇二

中國神話仍有着它獨特的魅力,許多神話故事早就在民間一代一代地薪火相傳,一些神話還成為典故和熟語,被賦予了更為強大的生命力。

女媧補天的故事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精典,故事是這樣子的:有一天,大龍和精衞、小太極一起到遠古時代去玩,居然看到了傳説中能頂住上天、撐開天與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麗的女媧娘娘,甚至看到女媧補天的過程…。那真是一場驚天地而泣鬼神的經歷,講來都令人鼻酸!天上的大神女媧,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賦予它們生命。從此女媧創造了人,人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過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來。共工把撐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邊來,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來,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慘啊!女媧為了解救人類,決定採石補天,用五色石把天補起來,再用東海神龜的四隻腳頂住蒼天。眼看着補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卻發現五色石不夠用,大洞還沒補好,這可怎麼辦呢?慈悲的女媧只好犧牲自己的生命,用身體來補天上的大洞,親眼看到那場過程,大龍、精衞和小太極,以及所有的泥娃娃們都哭紅了眼睛!經過幾次努力,女媧終於補好了天,天地間恢復了寧靜,還出現了五彩雲霞。一切生物又都生機勃勃地活在大地上。女媧為人類和世界萬物的生存而獻身,真是令人感動。女媧是人類的創造者,我們以前曾提到過她摶土造人的事蹟,現在她又補好了蒼天,對人類來説真是功德無量。所以關於女媧的事蹟流傳甚廣,並演變成一系列的社會風俗。

《中國神話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像這樣的故事,為了人類、為了百姓的、為了窮人等等,甘願犧牲自己,換來別人安危與幸福。這本書,讓看的人明白了善與惡、好與壞、做了善事的人會得到好的回報,而惡人總會有受到應有的懲罰的道理。神話是原始先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並口耳相傳的,它的內容涉及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類的命運,努力向人們展示“自然與人類命運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意象”。

  神話故事演講稿篇三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枴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的神話故事是女媧造人。

女媧造人講的是天地間有很多生靈,可就有女媧這一個神,她感到很寂寞,便順手拿起泥巴捏出了我們一個一個像女媧的小生靈,女媧還給我們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人”。

。原來我們人類是這樣子被“捏”出來的;原來當時的人類想象力那麼豐富;原來我們中國的神話故事是這麼的神奇。我真為祖國感到驕傲。我們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是這樣建起來的。女媧造人這篇神話有很細膩的寫作手法,就像我們身臨其境,看着女媧怎麼造人似的。這篇神話結構緊湊,故事想象的很合理、很具體。這篇神話裏還有很多好的修辭手法,把主人公的神態、動作、思想描寫得很細緻,好像現實中就有這個人。讓我們感受不到它是一篇神話,好像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