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教師交流講話稿

演講稿4.72K

今天有幸能跟在座各位老師交流一下我們學校開展經典積累即課外古典文學閲讀的情況,我很高興。下面我就從以下幾點來談談我們的措施方法和經驗教訓。

教師交流講話稿

一、 學生的情況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讀書的側重一定是不同的,所以雖然我原來的老師會給開具一些應讀書目的書單,但我也只是選幾本自己有興趣的讀,沒興趣的書別人再説好看,我也總是買了卻讀不了幾頁便扔在一旁了,而且到現在我也並不覺得少讀幾本名著是一種人生缺憾。所以我剛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沒有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有過擔憂,畢竟我也是從那個時期過來的,而且國中也是在一所普通校學習的,當時的閲讀量也不大。不過是憑着興趣把金庸的武俠小説看全了,也涉獵了極少一部分世界名著。但教書沒多久,我就發現現在的學生和我那會兒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他們其實也有讀書的興趣,只不過大多數更喜歡科幻穿越類的小説。這本來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他們買書的地點往往是停靠在路邊的某一輛橫七豎八擺滿盜版書的三輪板車。裏面的書刊往往都沒有正式發行過,內容難以保障。有些就是包裹着奇幻的外衣,內裏卻有很多過分渲染的暴力和色情內容,我曾沒收過幾本,翻了兩眼,不過是一種自大的幻想,實在沒有絲毫價值可言。即便是有一些屬於有正規發行的書籍,也是盜版的粗製濫造錯別字、病句連篇,對於本身語文水平就有限的國中生來説,絕對不屬於開卷有益的那類書。

當然,這還屬於有閲讀習慣的學生。更多的學生由於生長在網絡時代,從小最中意的玩具、最忠實的朋友都是電腦。網絡遊戲佔據了學生絕大多數的課餘時間,雖然還沒有到嗜網成癮的地步,不過在上學、課間和放學路上跟同學討論的話題裏,網絡遊戲也一定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而且現在的網絡交流居然都漸漸擺脱了文字而改用語音了,所以學生連最基本的拼音和字形都不用顧忌,更不用説完整的句法段落了。加上有些家庭也不能提供一個良好的閲讀空間,學生難以養成讀書習慣也是情理之中的。

簡而言之一句話,我們學校每班除了三五個學生有比較良好的閲讀習慣之外,多數學生對教科書之外的書是懶於染指的。當然,這是樂觀的説法,其實如果不是強迫,學生對於教科書更是沒有興趣讀。那麼面對這樣的學生,如何才能讓他們踏下心讀一些有益的書,甚至是半懂不懂的古典文學呢?這一直是我們學校語文組成員思考的問題。

二、 曾經的嘗試和如今的措施

為了讓學生能夠讀一些課外經典,我們曾經嘗試過多種方式。也讓學生嘗試自讀《西遊記》,然後在課上與學生一起探究其中所隱藏的奧祕,讓學生更有興趣繼續讀下去。然而《西遊記》原文的艱深程度讓從小看動畫片《西遊記》的學生望而生畏,而且前幾回的實際內容與動畫片出入很大,失去了熟悉的參照,這讓幾乎沒有跳讀能力和古文基礎的學生硬着頭皮讀了兩三回後就紛紛開始放棄,最多的也就是讀到十二、三回唐僧故事結束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現在,我們不但有提高學生在經典文化積累方面的水平,促進學生對於語文學習的興趣的任務,而且會考內容的改革也督促我們必須讓學生在這方面有所行動。所以有了前車之鑑,和當下的挑戰,本學期我們在制定學生經典閲讀積累的方案時就更有的放矢了。我們確定了從兩個方面抓經典閲讀積累,一是名著的閲讀與欣賞,二是古詩文的鑑賞與背誦。我今天主要説我們學校是如何開展學生的名著閲讀活動這一方面,只在最後提及一下古詩文的鑑賞與背誦。不論是名著閲讀還是詩詞背誦,我們都以課程標準推薦的篇目為依據展開。在七年級,我們首先確定了相對於神怪小説《西遊記》更容易閲讀的《水滸傳》作為閲讀書目。從後來的調查反饋來看,學生普遍表示《水滸傳》要比《西遊記》容易看懂,雖然也有一些地方不能輕鬆理解,但是故事的情節發展以及人物的語言情感還是可以比較準確的把握的。而且《水滸傳》的電視劇版本比動畫片版本要著名得多,裏面的對話本就是半文半白,學生以電視劇做參照,也就比較理解原文的內容了。其次,我們沒有讓學生選擇課外閲讀叢書系列中的《水滸傳》,而是讓全年級統一從網上訂購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綠皮的《水滸傳》。選擇這一版本的原因有二,一是這一版本有很多必要的書下註解,方便學生把握文章內容。二是擺脱刪減版的人為痕跡,培養學生讀原著的習慣。這樣我們就做到年級一致,完全忠於原文,也讓學生感受正版書的魅力所在,甚至可以説是為學生的家庭書架做了一個值得留存書籍的奠基。同時我們放棄了進行全文閲讀的奢望,改為閲讀經典章回。經過年級組老師的探討,我們將三山聚義作為故事的節點,捨棄後面招安和徵方臘的內容,再從前面的回目中選擇了17個有重點人物出場或者有經典情節故事的章回讓學生進行閲讀。100回的《水滸傳》縮減到只讀17回,正好這學期每週讀一章(每一個章回有6000多字),到期末考試前讀完,這樣的進度要求讓學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

而對於這17回之間的故事,則由老師每週在課上進行簡單的串聯過渡,讓學生大體明白從自己本週讀的章節到下週讀的章節之間又發生了哪些事,人物的命運經過了怎樣的起伏波動。也是通過老師的串講,所留的懸念,讓學生對水滸原文更有興趣,以期促進更多的人去讀原著。

三、 檢查的方式和成果的`展現

既然是要求學生讀書,自然要有檢查的方式和成果的展示,而展示的方式又跟讀書的方案有着直接的聯繫,所以這次對於如何展現學生的讀書成果我們也很是動了一番腦筋。曾經我們為了讓學生願意讀書,每學期會提供給學生四五本書的範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其中的一本去讀,也就自然形成了同讀一本書的幾個小組,再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讓其中一組的同學派代表介紹自己組所讀的書籍,以及小組的讀書進度和對於書中內容的一些看法。這樣就讓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讀書成果,也讓其他組的同學間接瞭解了那本書的內容,算是一種多快好省的方式。不過學生在多快好省方面是相當聰明的,他們會把任務推給組中的好學生,而自己落得逍遙自在。而且這個任務甚至都不是讀書任務,而是蒐集整理任務。因為要求讀的都是舉世聞名的著作,所以有關於那些書的內容簡介、觀後感悟和問題思考在網上早已俯拾皆是。本來是想讓學生能夠有一點時間遠離網絡,靜心讀書,結果反而讓學生更有理由親近電腦,網上漫遊了。學生雖然知道了有這麼一本名著,也約略知道了些故事梗概,甚至對其中應有的感悟有了一些認識,然而這些都不足以取代自己去閲讀所得到的收穫。

所以這回我們選擇了更貼近閲讀本質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閲讀質量。首先是在串聯故事的課上先給同學時間,讓學生來複述本週所讀的故事內容,要求是將原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故事細節講的越多越好,其他同學認真聽,之後進行補充。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學生用從網上找來故事梗概進行簡單複述,也加深學生的閲讀印象,幫助學生理解原文內容。從檢查的效果來看,七年級的學生在複述的時候會有離不開書的現象,即使不看書也脱離不了背的痕跡,而且對於其中一些細節,尤其是人物的語言難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比如在楊志賣刀一段,書中原文是:“楊志看時,只見都亂攛,口裏説道:‘快躲了,大蟲來也。’楊志道:‘好作怪!這等一片錦城池,卻那得大蟲來?’”在這一段裏有兩處學生在複述時出現困難,首先多數學生不知道大蟲就是老虎在古時的稱謂(其實不講解,等看到武松打虎的章回,學生也就明白了),所以在複述時也只能直接説大蟲。其次是“快躲了”和“好作怪”極少有人能夠轉化成“快跑、快閃”和“瞎説、胡説八道、忽悠起鬨”等現代詞語。但也正是這些特點可以讓老師很容易判斷,學生是通過讀原文複述故事還是從網上下載的故事梗概進行復述。

其次是讓一些學有餘力的學生在複述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嘗試着像説書人一樣講故事給同學。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把需要講的故事提前全文轉化成現代語言,寫成稿子,再將之表演出來。在講的過程中暴露了許多學生的短板,比如面對眾人的緊張,語言的零碎慣語過多,缺少表演成分等等。但這對於學生的要求本就是更進了一步,所以也不強求所有學生都參與,只是提供給學生一個發揮展示的平台。

最後是定期,以一到兩個月為期做一次手抄報。內容都取材於《水滸傳》,目的是提高學生對已讀文章的分析、歸納、總結能力。然後全年級進行手抄報評比,並將優秀的手抄報張貼在學生大廳的黑板上以示表揚。

四、 經驗和不足

古典文學相對於我們這類中學的學生來説仍然屬於佶屈聱牙的一種文體,即便《水滸傳》早就被寫白話小説的第一人魯迅先生認為“已經精彩的運用白話了”,但對於學生來説不論是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還是古典的白話章回小説,仍舊有很多內容難以在通讀時明確理解。所以讀法的指導和內容的講解是讓學生能夠讀下去的必要輔助。我們這回在選材和讀法指導上就是選用的跳讀法,17回的推薦章節相對於120回的全本《水滸傳》是一種跳讀,告訴學生在閲讀時可以略去書中眾多的詩句只讀故事情節也是一種跳讀,甚至讓學生在讀不動的時候快速掠過,繼續往下讀仍舊是一種跳讀。當然也要向學生明確那些內容被跳過的原因以及希望他們有朝一日能夠不跳讀的讀完全本書的期待。在這樣的讀法指導下,多數學生能夠比較自覺的將《水滸傳》讀下去。而對於內容的講解,主要依靠老師對故事的串講和及時發現並解決學生在複述時出現的問題兩個方面,這也是讓學生有興趣讀下去的因素之一。

忘了哪位大家説的,好的習慣所帶來的好處往往超出想培養這一習慣時的初衷。同樣,基於期望學生在經典文化積累方面有所進步的名著閲讀活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學生在經典文化積累上的進步,同時在閲讀技巧、閲讀水平甚至是寫作水平(改編成以自己的語言風格講故事)等方面均會有所提高。從這一方面來講花一點兒課上的時間來幫助學生閲讀課外讀物還是很值得的。

當然,有收穫就會有遺憾。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制定的經典文化積累方案最大的不足其實也是優勢本身,就是跳讀法的運用。故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在跳讀的過程中被破壞,比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一節出現在第七章中,然而要講這個故事顯然需要第六章到達大相國寺的前情交代。但由於沒要求學生讀第六章,所以學生在改寫片段時就出現了事件沒有前因的問題。可見跳讀法的運用還是需要再商榷再琢磨的。

其次就是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在我看來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好的版本,但卻不是學生認為最好的。相反他們倒是對同樣是人民文學出版的中學生課外必讀書系列中的《水滸傳》版本更有興趣。我研究了一下,課外閲讀版內容刪改幅度較大,在忠實原意的基礎上將很多暴力情節和詩句全都刪減了,大大降低了學生讀文言白話的難度,確實更方便學生閲讀。所以兩者可説各有利弊,我現在覺得對於文言水平略高的學生還是應該看全本,但如果想普及的更好,可能還要依賴於課外閲讀系列。

最後一點也是教師最難以避免的一點就是:這本書畢竟不是學生自主選擇願意讀的,而是教師強迫讀的。而這一不足造成的缺憾是一系列的,第一點就是大多數學生讀《水滸傳》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那其實就跟學生只讀教科書的悲哀如出一轍了。第二點也是因為他們把讀《水滸傳》當做一種作業,所以課外書佔據的時間不是學生的遊戲時間,而是其他科的課堂時間甚至是作業時間。雖然這不是一種普遍行為,但我仍舊收到了不少投訴,例如上某科課時在底下看《水滸傳》或者沒交作業的原因是看《水滸傳》看的太晚了。有可能只是個別學生為自己不寫作業的藉口,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説明讀書對部分學生來説是負擔。所以第三點就是因為是個負擔,好逸惡勞解脱負擔是人之常情,所以真正讀書的人還是會越來越少的。

雖然有種種的不如意,不過這一方案仍舊是近兩年我們探索出相對可行的也是在學生中效果最好的一次。而且要想從根本改變強迫的特點也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所面對的就是絕不會把讀書當做一種愛好的這一類學生。況且從要我讀變成我要讀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可以達到的。只能説給學生創造一個讀書的平台,推薦幾本學生時代值得一讀的好書,剩下的由得學生自由發揮去吧。讀幾本書容易,養成讀書習慣不易,且教且珍惜。

五、 古詩文的鑑賞與背誦

最後簡單地説一下有關於另一方面:古詩文的鑑賞與背誦。方式比較簡單,就是從課程標準中摘選10篇篇幅適中的詩文,連同解釋和大意翻譯印發給學生,利用早自習時間,督促學生擴大詩文閲讀,並爭取將10篇名家詩文背誦下來。開展一次詩歌背誦比賽,以抽籤的方式進行參與考察,並給予小獎品以示鼓勵。

最後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標籤:講話稿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