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讀《人生》有感6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人生》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人生》有感6篇

讀《人生》有感1

我的太爺爺今年已經八十四歲了,身體健康,語言幽默。二十年前是老科協的局級幹部。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他記錄了一本《人生記述》送給我們這些子孫後代,讓我們從他的經歷多瞭解一些那個年代的面貌。在寒假期間我閲讀了這本書,書裏面好多有趣的小故事引人入勝,有《照蝲蛄》、《放風箏》、《母親納的鞋底》、《第一次坐飛機》、、、、、、但最令我感慨的一則故事,是《老照片凝固的記憶》。這則故事講述的`是太爺在十四歲時的遭遇。那時他的家裏非常貧窮,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給當時駐紮在本溪煤鐵公司的日本鬼子當童工。每天上下班攜帶的勞工票上需要貼照片,於是由該公司勞務科給新入廠的工人拍照片。太爺爺的書上説:那時的照相機很原始,一隻木箱上蒙着黒紅兩色的布,有長腳支架。他和其他人輪流站立在鐵絲網牆下拍照,每個被拍照的人,胸前掛着一個編號的小牌子,活像臨刑前的囚犯。在太爺爺給日本鬼子當童工的那段日子裏,經常要受日本鬼子的打罵,哪裏有髒活.累活他就要到哪裏去幹,飯不給吃飽,衣不給穿暖,日本鬼子從來不把中國人當人看待,尤其是對待童工,非常兇狠,經常“摔柔道”(即從背後把人從頭頂上摔下去),摔得你爬不起來,他們卻在一邊哈哈大笑。有的時候嫌你活幹的不好,還捆起來罰跪一天。後來,由於忍受不了日本鬼子的虐待。加上過度勞累,太爺爺累病了,被辭退了。七十多年過去了,太爺爺還留着那張破舊的老照片,他説,這張老照片要讓我們後人永遠也不要忘記那個年代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下,人們過着怎樣艱辛的生活,有着怎樣的血淚史。太爺爺的一篇篇小故事提醒着我們這代人,讓我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是靠多少前輩和先烈用生命好汗水換來的。我們只有刻苦學習.勤奮工作,才能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讀《人生》有感2

前些日子出差,乘坐列車去牡丹江,上車找到座位坐穩後,順手掏出隨身攜帶的散文詩精裝本讀了起來。讀着書,卻總感覺一些異樣的目光掃射過來。我抬起身,向我座位的前後左右巡視了一圈,我就注意到了一個現象:車廂裏的旅客,有的,幾個人集聚在一起摔撲克,有的在織毛衣,有的在吃東西,更多的人在睡覺、聊天。難怪很多人把我當成異類多瞧了幾眼,只因我在看書!忽而我又想到了我住宅區附近的社區活動室,每每從那裏經過,裏面都是煙霧瀰漫、麻將聲聲。似乎“社區活動”只是打麻將。又聯想到農村的現狀:一年中近半年是農閒季節,而絕大多數農民也便是在麻將聲中度過的。我不否認打麻將也是一種娛樂活動,可我總是覺得這種生活過於單調,也過於低俗了。

我説的這幾種情況雖沒有什麼代表性,但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社會現象,就是:大多數人還同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還沒有認識到讀書的妙處,社會的良好讀書氛圍還沒有形成,人們的文化素養還有待於提高。

本想就這個話題寫篇文章表達自己的看法,呼籲人們重視讀書,恰逢全國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國家級遠程培訓開始了。通過空中課堂,有幸聆聽了北京教育學院蘇立康教授的講座:語文與人生。所以想在此一併談談我對讀書的看法。

聽蘇教授的講座,真讓我大開眼界。我如坐春風,覺得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是一種靈魂的提升。蘇教授淵博的學識、文雅的談吐,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真不愧是教授,有大家和學者的風範!

蘇教授的講座主要分兩個部分:閲讀與人生,寫作與人生。下面我就報告的第一講《閲讀與人生》並結合我自己的理解,來談談我的體會和感悟。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不僅在於人有會思維的大腦,更重要的是,人追求的是高品質的生活。如果人還只是停留在吃喝拉撒的簡單生活狀態,或只是處於一種野性又蠻荒情境之中,或只是一種簡單的娛樂,沒有更高雅生活格調的追求,那又能比動物強多少呢?的確,現在是金錢和物質的社會,人們的物慾在急劇彭脹,大多數人追求的是豐厚的物質生活,整天忙忙碌碌,而精神世界卻是一片荒蕪。歸根結蒂,是花花綠綠的世界迷惑了他們的雙眼,功利的滋生髮展擠壓了他們高品質的生活。其實,古今中外,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數:像蘇教授舉的阿基米德,亞歷山大大帝,還有我國的學者孫也芳,他們個人資財缺乏,物質貧瘠,環境艱苦,精神卻是無比富有。當然,也有許多平凡人物,追求的也是精神生活的豐富。生活雖清貧,精神世界卻是那樣富足。那麼,他們何以有如此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們是從人類的知識寶庫——書籍中取得精神食糧。

讀書,可以對人的精神產生極大的影響。人的成長是一個慢長的過程,都是由最初的矇昧到混沌初開,進而進入知識殿堂的,然後逐漸進入極高的精神境界。而在這個過程中,讀書,無疑是一個捷徑。書籍,是人類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是前人精神遺產的記錄,也是人類文化遺產的凝聚。人類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靈動的才智,無不棲於根深葉茂的語文之樹。好的書籍能滌盪污濁,提精煉粹,陶冶身心,它匯聚了凝重又傳送着浪漫。人類生生不息的知識和文明的傳承,幾乎都是通過書籍來完成的。英國學者培根説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高爾基也説過:“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對於有文化的人,讀書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視讀書,它是我的一種寶貴的習慣。”可見書籍的重要性。書籍,是作者精神的產物,成書過程,是作者精神活動的過程。而讀書,是我們在與作者進行心靈和情感的交流,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偉大的人物談話。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奠基時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良好的讀書習慣,對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讀有價值的書,書中的精髓會成為你的思想信念,會影響你對生活道路的選擇,並促使你形成健康的人格,將會受益終身。所以説,書籍,會從你純潔的心靈出發,引你走向深廣,走向博大。

蘇教授講座的目的,是讓廣大的語文教師和學生了解語文與人生的密切關係,更加熱愛語文,熱愛閲讀。希望社會上的人,都能通過閲讀和寫作來提升精神品味、文化修養和內涵,提升人格,盡而提升整個社會的人的素質。

很大程度上,良好的社會的風氣在於教化和影響,而在教化和影響社會風氣的過程中,語文教師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語文是個人文學科(這裏指的是大語文),它的基本內容是談人生。我們的語文教材,無論是哪個年級的課文,很多都是涉及到人生和理想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語文老師的點化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然而然會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並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個性。語文教師是學生一生中接觸到的可以談人生、談理想抱負的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傳統教育還是現代教育中,只有語文教師默默守着自己知識的百花園,理性世界的芳草地,獨立地提升着自己的文化和人格修養。而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常和學生探討的課題是:怎樣做一個人,我們要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語文教師深厚的人文素養和高尚的生活志趣,對學生有極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語文與一個人的人生有着密切聯繫,一個人是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決定他是否是一個有品味,高格調的人,而我們的語文教師對此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具有淵博的學識,豐富的志趣,幽默的談吐,儒雅的風度,高尚的人格修養。用我們的知識和人格的魅力來影響和薰陶學生。用自身具有的良好閲讀習慣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記得一個偉人説過:一個民族的競爭力取決於它的精神力量,而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決於這個民族的人口數量,而是取決於它閲讀的力量。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閲讀水平。一個民族的閲讀風氣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也就形成了。

如果真的這樣,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種情形就會不復存在。願我們的學校書聲朗朗,願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瀰漫着書香的温馨和諧的社會!

讀《人生》有感3

前幾天在主教136閲覽室偶然邂逅了路遙的《人生》,看了一些章節後發現自己根本停不下來,即使在聽P1的串講,心裏還是對它牽腸掛肚的,彷彿他是我的一個愛人,給了我異常心動的感覺。

還是想談一下這本書的主要故事情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有活力有豐富知識與文化的新青年。雖然他身在農村,但是見識非凡,因為他平時經常閲讀,廣泛涉獵,也通曉一些國際知識,因此在他被迫辭去農村青年教師的職位後,先後被巧珍和亞萍兩位女性所愛戀。

巧珍是一個非常善良淳樸的姑娘,雖然出身商家,但一點都不勢利,即使被父親愚昧地阻止了上學,但內心極其渴望學習新知識,也從心底裏喜歡像高家林這樣有文化修養的男人。後來,巧珍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機會向心愛之人表明了心意,而加林在如此真誠的巧珍面前深受感動,開始了兩個人甜蜜的愛戀。那是一段鄉村中最純潔的愛戀,與大地緊密相連,那麼踏實,讓人感覺他們是永恆的戀人。

生活總是充滿變數的,一波三折的人生才是最真切的存在。隨着高家林叔叔的光榮回鄉任職,想巴結他的鄉鎮領導就趁機做了個順水人情,把高家林裏直接任命到了城市的政府部門工作,當一個前線報道的記者。他在那裏過得順風順水,甚至得意洋洋了,加上偶遇了高中同學兼好友黃亞萍,兩人交談甚歡,也情投意合,尤其是亞萍,很堅定地離開了她的現男友,瘋狂地戀着高家林,最終,高家林為了自己的前途,放棄了巧珍。

分手的那一晚,他們都哭得很傷心,肝腸寸斷,但是高家林已經像着了魔似的選擇了和亞萍一起開始那所謂的浪漫愛情。這種愛是熱烈而狂熱的,也註定了它會像煙火一般只在夜空短暫綻放,之後便銷聲匿跡了。

一些不光彩的事情,總有一天會東窗事發。由於亞萍對前男友的拋棄,引起了他媽媽的報復心理。高家林通過關係上任的事情被他媽媽舉報了。因此高家林面臨着從天堂跌到地獄的窘境。是啊,生活真會跟他開玩笑,可是,這一切不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嗎?

年輕人吶,都喜歡追逐一些虛幻的東西,那些所謂的夢想使之矇蔽的心智,脱離了現實。天空中出現的那道彩虹橋,它不是真正的橋,因為真正的橋不會五顏六色,只是樸實的水泥構築的,它深深紮根於地下,是踏踏實實的。

我想起了自己的現狀。在大學的我,總愛幻想,想着有一天能夠去外國工作,去著名外企工作,或去有很好待遇的單位施展才能,可是現在的我真的有能力進去那些地方嗎?我覺得自己總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一腳踩在理想的天堂,一腳已經觸到冰冷的現實的土地。未來的我,該何去何從,我的人生是怎樣一個走向,現在真的很苦惱。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要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要自己能夠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天道酬勤,我的人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加油!

讀《人生》有感4

夏日的悶熱凝固了周遭的空氣,但當我手捧着心愛的書籍時,卻宛如有春風化雨,滋潤着乾涸的心田。小小的一本書,用手掂着也沒多大重量,但裝幀精美,清新淡雅的封面一如其書名——《人生》

嘗聞“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正如戲曲般有着曲折、起落,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些什麼。好比書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在當民辦教師並夢想着熬成公辦教師時,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被別人背後陷害,丟了工作;正當他準備在農村紮根,與劉巧珍生活一輩子時,又一下子迎來了在縣勞動局當局長的二叔,還被馬佔勝走後門安排到了縣委當通訊幹事;就在他的事業幹得風生水起,準備和黃亞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又一下子被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老老實實的當一名社員。正是人生的未知性演繹着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

合上書頁,我對人生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人生充滿着選擇。書中的高加林所做的.一個最大抉擇就是放棄了劉巧珍,而選擇跟黃亞萍去南京逐夢。雖然,結局證實他的選擇是錯的,但他在選擇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人生會給他開那樣一個大玩笑。誠如書的扉頁那一行小字所説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當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踽踽獨行時,有些選擇將決定你一生的命運。我們需要及時的停下腳步,懸崖勒馬,去重新思量並探索人生的道路。

情感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我讀到高加林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拋棄了深愛他的巧珍時,他的背信棄義讓我痛心疾首;巧珍的大愛讓她選擇了放棄卻又令我悲慼歎惋。從中表現出的愛情美好、純潔、容不得一點瑕疵,使我對愛情有了更崇高的定義。

另外,我也從中認清了現實和理想之間不可逾越的差距。正當年少輕狂之時,不是不想自由地奔跑,不是不想不顧一切地瘋狂追逐,只是現實世界有它的殘酷法則,而我們還沒有取得逾越的通行證。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也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一夜成名不應成為我們的奢望,腳踏實地才能實現最初的夢想。

人生如戲,分分秒秒匯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讓無數人如同人生風雨中的船隻,經歷了搖搖擺擺,起起落落,最終走向死亡。人生只有一次,無論其結局是否圓滿,重要的是沿途的風景。會考在即,就讓我勇往直前吧,無悔的青春、無悔的夢想,將要為我的人生構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讀《人生》有感5

人生如雲,歷經漂泊不定的旅行,終成甘露滋潤世間萬物。

人生,總會有許多無奈、希望、失望、憧憬、彷徨,苦過了,才知道甜蜜;痛過了,才懂得堅強;傻過了,才會成長。生命中,總有一些令人唏噓的空白,有些人,讓你牽掛,卻不能相守;有些東西,讓你羨慕,卻不能擁有;有些錯過,讓你留戀,卻終生遺憾。

年輕的民辦教師高加林在那年的農曆六月初十被三星頂替,沒有了工作的他也將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活。沒過多久又遇到劉巧珍,他愛上了巧珍,巧珍也愛他,同時也知道馬栓愛着巧珍。本以為生活就以此定型。漫長的農村生活就像漫長的夜,美麗的憧憬和幻想,常使他短暫的忘記了疲勞和不愉快。之後高加林靠馬佔勝的幫助成為國家正式工人;雖然説再次來到縣城工作但依舊認真而出色的完成上級給的任務。同時又遇到已有男朋友的黃亞萍,於是又愛上黃亞萍和巧珍分手。可生活事事不如人意,黃亞萍男朋友克南的媽媽知道後大火,並查出高加林的工作走“後門”得來的,於是讓高加林失去了工作。最後巧珍也與她不愛的馬栓結了婚,黃亞萍與父母去了南京工作;他再次回到了農村。

讀了《人生》這本書,我深有感觸,我敬佩高加林對生活的堅毅,敬佩他那堅持不懈敢愛敢恨的精神。讀懂了人生就像浪潮時漲時落,無法預知的道理。

在成功的.道路上,激情是需要的,志向是可貴的,但更重要的是那毫無情趣的近乎平常的堅守的毅力和勇氣,不管前方有多少險灘暗礁荊棘,你只要任由風雨過,守得雲開見月明。

生活中會發生什麼,我們無法選擇,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怎樣面對。

征服困難,就是榮耀。困難是一塊頑石,對於弱者它就是絆腳石,對於強者它是塊墊腳石。

讀《人生》有感6

高中時看過路遙《平凡的世界》,剛開始看的時候,覺索然無味,只看了幾段便再也看不下去了。後來閒時,偶然翻起,竟一發不可收拾,然後就對其情有獨鍾,以至買回了路遙另一本書,《人生》。

開篇,便覺有一種《平凡的世界》的影子在,可此篇是寫在《平凡的世界》之前,可以説《人生》為《平凡的世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既不像孫少安那樣安於黃土,在土地上依然闖蕩出自己的精彩;也不像孫少平那樣雖有才華,但安於成為一名礦工,默默奉獻。他是處於中間值的這麼一個人,雖有才華,卻不甘被埋沒於黃土地,只想風光地展現自己的風采。

看完全篇後,很為高加林錯過巧珍而惋惜,但仔細想想,如果不是高加林貪圖榮華,又怎麼會失去善良美麗的`巧珍呢!所以錯過才是最好的結局,而不必為幸福而幸福。

巧珍,一個真善美的化身。為了愛情,勇於追求,勇於嘗試;為了愛情,不顧反對,毅然決然;為了愛情,善解人意,不計前嫌。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女子,還是輸給了現實,知識的缺乏是其一生的不幸,但相信命運會眷顧這個善良的姑娘。

標籤:有感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