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讀《人生》有感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人生》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人生》有感

讀《人生》有感1

説到理想這個詞語,我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只要有了美好的理想,生活才會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充實,有了理想你才會更加努力、更加有上進心。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也正如張海迪的名言中所説:“我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不願意一生無所作為,做一個無聊的人。不多學一些東西我就不舒服。我願意把我的一生獻給我喜愛的事業。我的腿雖然不好,可是多年來我一直是那樣樂觀,對美好的生活充滿激情。”

在這本書中,令我深感佩服的是一個身殘志堅的小鋼琴家——何宇軒。世界上有健康的小孩,當然也有不幸的小孩兒,而他就是不幸中的期其中一個,以為他剛出生三個月就被醫生診斷為先天性視膜網發育不全。但是,何宇軒對音樂方面有着極大的天賦,但即使這樣,在學習音樂方面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非常巨大的困難,但困難並沒有把小宇軒嚇到,他反而更加努力地彈鋼琴,小宇軒並沒有因為困難而就放棄理想,為了彈好鋼琴,他總是刻苦地練習着,總是付出比平常人雙倍的努力。為了把音彈得更加的準確,小宇軒一遍又一遍地彈奏着,有的時候甚至要練上幾百遍,幾十遍甚至更多遍呢!

看那!小宇軒為了自己的理想,憑着自己的毅力而努力着、奮鬥着,即使説他是殘疾人,但他並沒有被困難所嚇倒、打倒,而是更加努力,作為一位健康而幸福的人,我們不得不佩服他這種不屈不饒的精神啊!小宇軒!我們一定會向你學習的!要知道,有了偉大的理想,生活才會更加精彩!小宇軒,讓我們共同為各自的理想而奮鬥、而加油、努力吧!

讀《人生》有感2

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燈,為你照亮前進的路;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座標,為你指明前進的方向;理想是人生道路上行駛的動力,為你補滿前進的信心。

前幾日,受推薦,我與《理想點亮人生》這本讓人讀後受益匪淺的書籍來了一次邂逅。

書中講的是一些關於名人的故事:從小病魔纏身卻不放下的張海迪;身高僅150釐米卻獲得150餘枚國內外獎章的鄧亞萍;聽不到美妙音樂卻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邰麗華;立志為祖國造結實的大橋的茅以升;畢生夢想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都為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拿其中一個來説吧!

鄧亞萍身高僅及乒乓球枱的她,多次因身高被乒乓球館的教練拒絕,但是鄧亞萍卻從不氣餒,一向苦練,據統計,她一天接球打球要重複一萬多次!汗水浸濕了她的訓練服,只好不停地換,一天下來,她至少換了8-10件訓練服。皇天不負有心人,身高雖為150釐米的鄧亞萍,先後獲得了150餘枚國內外乒乓球比賽獎章!

是什麼使她不斷堅持下去?是什麼使她擁有如此堅強的毅力?是什麼使她越來越努力的訓練?是理想!是理想!理想,就是我們的那盞燈!點燃理想之燈,我們就有了前進的勇氣。再大的風,再大的雨,我們都能迎着風雨前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追求理想的道路不會是一馬平川,而是充滿着坎坷與荊棘。孤獨,寂寞,挫折,打擊更可能常伴你左右。但是沒有血的歷練不能成為真正的將軍。同樣沒有各種苦難的磨練又怎樣能有潛力的提升。一顆堅定的,勇往直前的,無所畏懼的心,能夠支持你披荊斬棘,走向成功的終點。理想信念就是激勵我們向着既定的目標奮鬥前進的動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我們如果有了堅定的理想,就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業,創造奇蹟。

此刻的我漸漸長大,我的理想也越來越清晰明朗。對於人生,每個人都有着不一樣的追求,理想不必須要偉大。我期望能在自我的崗位上出類拔率,傾盡全力來回報為我付出了千辛萬苦的父母,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我期望我的家人因為我的成功而感到驕傲和幸福。這就是我的理想,很平凡,但卻不卑微。

過去的光陰再也不會回來,我為以後的人生點亮了一盞明燈,它指引我去奮鬥和創造,沒有人能夠幫我,除了為理想戰鬥,我沒有其他的選取。對於我來説,沒有理想就等於沒有黎明在回望那些曾為理想艱苦打拼的人們,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我要向他們一樣,用心血澆開人生絢爛的花。記住:仰望星空是我們捕捉理想的開始,腳踏實地是我們讓理想成真的真正途徑!

人生的路,因為有了這盞燈便不再黑暗,生活,因為有了這盞燈而不再單調,再黑,再遠,再難的走路我們都不會膽怯了!我們的青春會因理想而更加精彩,給自我點亮那盞理想之燈吧!

讀《人生》有感3

最近,拜讀了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一書.傅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開宗明義的講述了哲學的有關知識,提供了走向哲學的途徑,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生哲理與人生境界.個人感覺,傅先生微言大義,其主要目的就如同在自序中所講的“哲學脱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離哲學是盲目的.”重點不是普及一點哲學知識,而是引導我們審視自我、發現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作為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通過閲讀《哲學與人生》,進一步懂得了應該怎樣更好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一要主動學習.在西方流行着一條“知識折舊定律”,即:一個人一年不學習,所擁有的知識會折舊80%.當前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知識不斷更新,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就我們民航發展來講,持續安全、民航強國民航戰略的提出,對民航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這些任務的探索者、實踐者只能是我們民航人,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不及時更新知識不但不能克服缺點,改進工作,而且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所拋棄,失去任職的資格和條件.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學習當作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生活方式,帶着深厚的感情學,帶着實踐的要求學,使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要注重提高政治理論學習的高度性,不斷提高政治理論素質,以增強工作的原則性、預見性、創造性.要注重提高業務知識學習的系統性,熟練掌握本職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巧,研究民航發展的新情況,探討新的方式方法,不斷提工作水平.要採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習的針對性,綜合運用各種有效學習載體,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學習監管知識、依法行政知識、安全知識,確保學習成效.

二要快樂工作.工作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必修課,人每天離不開工作,所以不要把工作當作負擔,而應該快樂工作.能否快樂工作,關鍵取決於心態.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把取得的每一次成功,當作對自己的獎賞;把自己的每一次挫折,當作一種歷練和考驗,以快樂的心情去完成它.要堅持事業為上、責任為重、工作為先,用心把簡單的、平凡的工作做紮實、做細緻.要善於創新,按照民航上級的要求,結合轄區實際,不斷創新思維方式、工作理念和思想方法,確保工作成效.工作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當在工作中自己能力得以發揮和體現,得到了認可,你就會感到快樂.

三要健康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以寬容理解的心態面對家庭和生活,善待親友,真誠待人.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健體魄,注重心理調適,保持內心和諧.要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斷提高文化素養,脱離低級趣味,克己慎行,防微杜漸.要始終注重小節,以“螻蟻之穴,潰堤萬里”的憂患之心對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始”、“慎微”、“慎獨”、“慎終”,知所守、知所拒,不存偶爾、僥倖之心,永遠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本色.

四要和諧相處.首先要客觀的認識自己,只有對自己有一個全面客觀地認識,才能和他人和諧相處.所以,既要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更要了解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勇於自我剖析、自我批評,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大度容人,學會對人寬厚,要有容人之量.在工作生活中要學會求大同,存小異.對大事、原則問題要一絲不苟,不能讓步,但“不讓步”需講究策略,要千方百計化解分歧達成一致;對小事、非原則問題要糊塗一些,學會讓步,學會忍耐,以誠待人,人以誠待我,營造和諧的氛圍.

讀《人生》有感4

帶着複雜的心情把這本書看完,突然想問人生是什麼?有人説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嚐盡;又有人説人生就像在下棋,每個人走每一步都要謹慎,每一步的機會只有一個,誰都不能保證全盤運籌帷幄,步步為營。但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我們應該要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的等待,錯失屬於自己的機會。

説真的,書中刻畫的男主高加林真的是一個比較複雜但又典型的人物。他身上既有現代青年的那種不斷挑戰自己,自信堅毅的品質,又有着勤勞、樸實認真的傳統美德。他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心高氣傲,熱愛生活,並且愛好打籃球,關係國際政治問題和國家大事,融入時代的潮流。

他雖然生活在農村,身上或多或少會攜帶一些農村的傳統,但是他不想他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委曲求全,他的精神世界有着更高的追求。但是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境下,心中的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總是相差很大的。當他高中畢業後回到家鄉當一位民辦老師是,他很喜歡這個既能展現他的才華還能實現其心中理想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在權力和現實面前,知識顯得如此的沒有地位,他很快就被大隊書記的兒子給頂替了,這樣的現實情況使他開始有點放棄自己了,而後碰到劉巧珍又重新使他振作起來了,所以當機會再次降臨到他身上的時候,他抓住了,開始走進了城市生活。

但是,他卻拋棄了劉巧珍這個美麗善良的女孩,只是因為自己擁有更好的前程,只是因為自己覺得有更好的在等待着自己。這樣的他是自私的,他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忘記了曾經給他莫大幫助、並且深深愛着他的劉巧珍。雖然後來他醒悟了,為失去劉巧珍,並且沒有好好對她反而辜負她感到痛苦,但是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好多的東西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就只知道後悔。

初戀時美麗的,初戀也是激情澎湃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的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純真質樸,她一直以她認為應該的方式去愛高加林,充滿激情但又實際。當高加林失意時,她每天陪着他,給了他精神上很大的慰藉,這樣的愛太單純了,但也是太無助了,因為你付出了很多但卻沒有更多的,甚至可以講適當的保障。雖然當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因為她被自己索所愛的人愛着;而當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因為它被村裏最漂亮最能幹最善良的姑娘深深地愛着。但是,這種愛是公平的嗎?顯然不是。

原本多麼美好的愛情,最終變成這樣並不能説誰錯了,人生誰能説誰對誰錯。對於繁華未知的大城市,高加林的憧憬和嚮往是可以理解的,其實高加林是缺少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勇氣。放棄劉巧珍,告別了粗俗底下的農村生活,接受黃亞萍,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我們並不能指責什麼,只是最後的結果無論好壞都是要自己承受的。而巧真正是因為沒有文化,而且從小在鄉野山間長大,所以她對世事無常,或得或失沒有過多的追求和指責,所以她樂觀堅強,即使面對情感上的失意也沒有像一般女孩那樣自暴自棄。所以説,人生無非就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是否有勇氣在矛盾中做出選擇並勇敢的承擔一切後果。

依然還記得書中有這麼一段話:“至於他個人生活道路上這個短暫而又複雜的變化過程,他現在來不及更多地思考。他甚至覺得眼前這個結局很自然;反正今天不發生,明天就可能發生。他有預感,但思想上又一直有意迴避考慮。前一個時期,他也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道虹,但他寧願讓自己所它看作是橋!

他希望的那種“橋”本來就不存在;虹是出現了,而且色彩斑斕,但也很快消失了。他現在仍然面對的是自己的現實。

是的,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説,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可是,社會也不能迴避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他們的理想得以實現。祖國的未來屬於年輕的一代,祖國的未來也得指靠他們!

當然,作為青年人自己來説,重要的是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當的,也不能通過邪門歪道去實現啊!而且一旦摔了跤,反過來會給人造成一種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毀掉人的一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劇的奇妙在於它故事情節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於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所以,人生需要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當我們都老了,還能回憶往事。

我們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把握人生的抉擇,把握人生的美好愛情,把握人生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懷揣一個積極的心,走好奇妙的人生。

讀《人生》有感5

高中時看過路遙《平凡的世界》,剛開始看的時候,覺索然無味,只看了幾段便再也看不下去了。後來閒時,偶然翻起,竟一發不可收拾,然後就對其情有獨鍾,以至買回了路遙另一本書,《人生》。

開篇,便覺有一種《平凡的世界》的影子在,可此篇是寫在《平凡的世界》之前,可以説《人生》為《平凡的世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既不像孫少安那樣安於黃土,在土地上依然闖蕩出自己的精彩;也不像孫少平那樣雖有才華,但安於成為一名礦工,默默奉獻。他是處於中間值的這麼一個人,雖有才華,卻不甘被埋沒於黃土地,只想風光地展現自己的風采。

看完全篇後,很為高加林錯過巧珍而惋惜,但仔細想想,如果不是高加林貪圖榮華,又怎麼會失去善良美麗的巧珍呢!所以錯過才是最好的結局,而不必為幸福而幸福。

巧珍,一個真善美的化身。為了愛情,勇於追求,勇於嘗試;為了愛情,不顧反對,毅然決然;為了愛情,善解人意,不計前嫌。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女子,還是輸給了現實,知識的缺乏是其一生的不幸,但相信命運會眷顧這個善良的姑娘。

讀《人生》有感6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路遙

路遙的《人生》,用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

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説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裏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歲月更替悲歡交織,命運跌打早就讓我懂的什麼是生命當中最值得珍惜的寶貝,幸福比金子還珍貴,這是生活教會我的真理,所以,只要幸福在裏面,不管是怎樣簡陋的一扇門,我都揮毫不猶豫地叩響它。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讀《人生》有感7

大自然的神明,我們已經肯定了。久經公認的科學定律,我們也都肯定了。牛頓在《原理》一書裏説:“大自然不做徒勞無功的事。不必要的,就是徒勞無功的。”哲學家從這條原理引導出他們的哲學。楊絳説,她不懂哲學,只用來自問自答的方式,探索一些家常的道理。大自然不做徒勞無功的事,那麼,這個由造化小兒操縱的人世,這個讓我們受委屈、受苦難的人世就是必要的了。為什麼有必要呢?

有一個明顯的理由。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火裏燒,水裏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需經過燒煉,去掉雜質,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關於人生實苦這個話題,這本書中有段話寫得真是極好:“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

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你總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們受欺侮、吃虧受氣,你能不同情氣憤,而要盡力相幫相助嗎?如果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受害,能無動於衷嗎?如果看到公家受到損害,奸人在私肥,能視而不見嗎?”

修身——鍛鍊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還需鍛煉出純正的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鍊人的處所,好比鍊鋼的工廠,或教練運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生的教室。這也説明,人生實苦確是有緣故的。

楊絳認為人生的目的應該是在層層苦難中不斷修煉自身,以求靈魂的進步與完美。這跟英國靈媒Linda Williamson所著的《接觸靈魂世界》中提到的人間是靈魂用以不斷學習成長的最有效途徑一點非常相似,同時也跟佛教的自我修行一説異曲同工。

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説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自我修煉算“小乘”,在自我修煉的基礎上對他人進行啟發、幫助,“普渡眾生”,是謂“大乘”。因此不

管是科學、文學還是藝術,穿越人間的種種苦難,歸根結底,除了自身的進步與完善,更上一層則是為了啟迪——父母啟發孩子,老師啟迪學生,哪怕只幫一個人打開眼界與心靈也都功德無量。最終,靈魂的修煉是為了共同探索宇宙最終的真相,為了真理。

在20xx年第9期的《人民文摘》裏,楊絳發表過一篇文章,叫《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文中説:“我做過各種工作:大學教授,中學校長兼高中三年級的英語教師,為闊小姐補習功課,還是喜劇、散文及短篇小説作者等等。但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我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實苦。但苦雖苦,也很有意思,錢鍾書承認他婚姻美滿,可見我的終身大事業很成功,雖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體力,不算冤枉,錢鍾書的天性,沒受壓迫,沒受損傷,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氣和痴氣,這是不容易的。實話實説,我不僅對錢鍾書個人,我對全世界所有喜讀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楊絳於96歲高齡完成這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她首次坦陳自己對於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並以多篇精彩隨筆對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證。書的前一半自問自答的部分是老人家在參透生死的意義,

生而為人是為了什麼,人世間最寶貴是什麼,折磨這一生會得到什麼……人究竟有沒有靈魂?

這些糾纏我們許多尋常少年、青年的問題,到我們老的時候,會怎麼自問自答?還是渾渾噩噩蹬腿去了就算?我們又有幾人,能夠這麼坦白又詼諧得出她這樣的結論?她不是信徒,只是秉承一顆赤子之心,明亮的眼睛直視自己的軟弱和不足。

讀《人生》有感8

恍惚間,山環水繞,清風拂過山林,發出微微的聲響,細聽,一切又歸於寧靜至此無聲,無息。

回眸遠眺矗立遠方的古亭,彷彿手中又端了一杯香茗,久久回味。茶香佔了靈魂的幾成,我竟不知道,只知道雙瞳中倒映着的,是自然中的一隅——山水間的人生。

在這片山水下,柳宗元不再步入官途,而是安心的在石潭邊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范仲淹離開了京都,在岳陽樓訴説着剪不斷的憂慮。歐陽修做了一輩子太守,他在醉翁亭下的歡樂又是一段無與倫比的佳話。另一邊,杜甫的草堂依舊浸潤在濛濛細雨中,卻不曾言語。潯陽江畔,琵琶聲早已散盡,可過路人依然能傾聽白居易的孤寂微吟。春和景明時,又能在南山下看到那個種豆的身影了,只是不知桃源實屬何方,可否再現……

那一頁頁的追思,一片片的歷史,都散發着醉人的光芒;那精煉的文字,練達的文筆,閃耀着時光的沉澱,記述這一代代偉人的選擇。

山水之間,藴含了多少人的情懷,又見證了幾個朝代的興衰!

今天的人類,又是否能回味古人的或喜或悲,再在山水之間忘乎得失,循着古人的足跡望穿歷史,追思一個王朝的背影?山水之思或許已埋沒在現代人類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可我堅信,只要願意,那片山水就能亙古不變的矗立着。

在書中,從未變遷。

讀《人生》有感9

文章主要寫主人公高加林命運的曲折,也形象的反映了當今社會走後門,靠關係的以至於才華橫溢,胸懷大志的高加林幾經波折,卻也因此遇見了心地善良,美麗,樸實心像金子一樣的農村姑娘巧珍,並相愛,可又一次命運的轉機讓他遇見了高中時愛慕的同學黃亞萍在權衡自己的未來和愛情的時候,他放棄了後者選擇了自認為的前程拋棄了巧珍,和身世背景都好的的亞萍走到了一起,當再一次晴天霹靂的打擊落到他頭上時,彷彿做了一場夢,終究要回到現實!可回頭才發現那金子早已不在!

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總是感覺生活在給我開玩笑其實不是生活開我們的玩笑而有時恰恰是我們在開生活的玩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不管以後我們在哪什麼處境什麼地位都應該知道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不能忘本。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杯無價的咖啡並且是隻能喝一次的!所以呢我們要細細品嚐。!慢慢回味!

讀《人生》有感10

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便讀完了路遙先生的《人生》一書。當翻到最後一頁,讀到高加林又重返農村的'時候,那一刻,感觸很深,我想我是能夠體會得到高加林當時的心情的。特別是那段描寫高加林當時的矛盾心理的語言。路遙先生寫到:“是的,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現實中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説,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看完全篇之後,難免會有人去糾結其因果是非。而這一切的悲劇性結局,不是高加林的錯又會是誰的錯呢?但是感情這種事情本身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由其是愛情這種事,如果全部歸結於一個人的身上,那未免太過於殘忍了。

首先,我們會想,高巧珍和黃亞萍這兩人都是愛着高加林的。而高加林的矛盾心理也是因為這兩個人而反反覆覆無法抉擇。然而,愛情註定是無法腳踏兩隻船的,他必須要做出選擇。

再來看一下這一段描寫黃亞萍的文字,路遙先生是這樣描寫的:“生活啊,生活!有時候它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有時候又把現實變成了夢想。”黃亞萍得到了苦苦追尋的高加林,短暫的甜蜜之後,頃刻間又要失去,黃亞萍無法接受。假如換成我們呢,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可以肯定,黃亞萍心裏是愛着高加林的,一直都是。只是,她並不像巧珍那樣徹底,那樣乾脆。而作為巧珍,也許她是整個故事中最為悲劇的一個人了。巧珍的愛情,從來都是放在高加林身上,她痴心絕對的去愛她的加林哥,毫無猶豫,不顧一切,甚至跟父親決裂。但是作為這樣的一個女人,如果男人不靠譜,那麼對她造成的傷害絕對是致命的。對於巧珍,我既同情也惋惜。同情她愛了一個不該愛的人,惋惜她嫁了一個不該湊合的人。愛情這種東西,本身就不是可以隨便湊合的不是嗎?可是,現實中又有多少人的愛情不是湊合的呢?巧珍的愛情,因為一開始就是被動的,所以就註定結局是悲劇的,愛情中,一個人愛的越深,被動的越深,傷的就越深。而另一個男人,張克南,可以説是跟巧珍一樣的人物,在這裏,也只是同情而已。

在整篇小説裏,令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高加林了,因為他才是最有矛盾性的一個人物。也許正是這樣的矛盾,才會令讀者對高加林爭議不斷。

其實,路遙先生對《人生》也是傾注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傾注了深深的感情,看似是寫高加林,巧珍和黃亞萍三者之間的愛情,實則是寫高加林兩面的人生。巧珍和黃亞萍代表着他的當下與過去。當下他收穫了事業的成功和愛情的甜蜜,可以説,高加林的未來是光明的。前提是,他必須得跟黃亞萍永遠在一起。而現實是,他必須與過去決裂,與巧珍,與自己從小生活的家鄉和父母徹底告別。在走與不走,選擇是否之間,他猶豫了。細細想來,高加林身上的特點,點點眉目似乎和我們相差無幾,不説相差無幾,卻也有着藕斷絲連的關係。現實就是這樣,面對人生的十字叉路,一時誰也無法做出正確的抉擇。而憑着感性隨意做出的選擇,往往是個錯誤。

事實上,作者筆下的高加林又何嘗不是現實中的我們每個人呢?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如主人公高加林一樣,追求着可望不可即的人生目標。從來不會低下頭來看看自己腳下的路,只是一味的看着誘人的事物無腦的向前衝。最後,自己才會發現,人生沒有捷徑,原來我們不是鳥兒,我們無法離開地心引力去飛翔。

想必,大多數人都希望結局是高加林和巧珍終成眷屬吧?可是人生偏偏授權於命運,給我們開這樣一個跌宕起伏的玩笑,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不總是像高加林式的烏托邦,誰也無法離開自己鞋子去跋涉千里外的終點。

小説最終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道理,我想小説的最後,德順老漢對高加林説的那句話説頗有一番一番道理,那是一個老人一生的生活經歷,他説:“娃娃,你還年輕,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倒,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弄成個死狗了......”是啊,我們難免犯會像高加林這樣的錯誤,但是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是一生生活中的一段插曲。就像高加林,他才24歲,重新爬起,一切來得及。而作家柳青為《人生》作序是這樣説的:“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最後,我且引用我的大學老師蔡東嶺常對我們説的這麼一句話來結束《人生》。原話記不清了,大體的意思是:年輕人,就要有夢想,就要學着去折騰,不要放棄,更不要怕累,不要怕折騰!你的青春越是折騰,你的人生越是順藤。”

讀《人生》有感11

今天,我讀了一篇極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人生如鼠》。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小小的糧倉看守員李斯,去廁所時看見廁所裏瘦小乾枯、毛色灰暗的老鼠,隨即又想起了在糧倉中又肥又胖,毛皮油亮的老鼠,覺得人生像老鼠一樣,就又找了一個好環境,去跟荀卿學帝王之術,在那裏增長見識。正好當時秦國宰相呂不韋正在招攏人才,他深得賞識。20多年以後,他取代了呂不韋,做了宰相。

其實,人生就像老鼠一樣,在糧食豐足的地方,老鼠自然長的好;在好環境中,人自然會成才。反之,在不好的環境中,人不管多有才華,也會被埋沒。如果李斯當時選擇繼續做糧倉管理員,那麼秦國的宰相也就不會成為李斯,正是因為他不斷攀升,才成了強秦的宰相;也是因為他機智地選擇了去尋找另一個環境來發展自己的才華,他成為了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選擇有利於自己發展的良好環境的作用,不能不令人驚訝。根據自身的條件,確定不同的目標,再據此選擇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前進的環境,就會取得巨大的成功,之所以李斯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是因為他會擇地而從之,以此來發展自己的才華。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體悟到了人生像什麼,原來,只是那小小的老鼠罷了。

讀《人生》有感12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説,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敍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説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後沒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國小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於現狀呢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裏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裏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樸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裏大顯身手。但是終於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後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

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人生變幻真是難以預料,誰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後會發生什麼呢對於高加林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於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於高加林的愛情我卻不知道該説什麼好。初戀是美麗,初戀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説中描述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就在高加林離開講台,失意無奈的時候。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僅此而已。因為,這愛實在是太單純,太無助了。雖然,那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傾慕以久的,多才多藝的,強壯標緻的"先生"所愛着;那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馬河川裏最俊的姑娘所愛着。但實際上呢,這愛的天平能平衡嗎不能。當高加林重新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這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

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温柔的愛。當巧珍帶着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説的複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覆考慮後,他終於接受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着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接受了,她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着。我被這無私的愛而感動着,也被巧珍那堅強和豁達而感動着。但也僅僅是感動而已,我又能説什麼呢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巧珍能和才華橫溢,心性高遠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嗎如果説高加林當時選擇了巧珍,以他躁動的個性又能安於現狀嗎兩個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語言嗎我不敢回答。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路遙的一部《人生》不但給我們展現了主人公高加林曲折、起伏的人生經歷,更讓我們對人生有了一種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徹的認識、更明確的方向。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無數選擇,人生的美好愛情,人生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如同無數細流匯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讓無數人如同人生風雨中的船隻,經歷了搖搖擺擺,起起落落。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曲的奇妙在於其故事情節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於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些什麼,就像高加林在公社國小當民辦教師並夢想着熬成公辦教師時,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被別人背後陷害,一下子被同村村民的兒子三星所取代;在自己準備在農村紮根,與劉巧珍生活一輩子時,又一下子迎來了自己在縣勞動局當局長的二叔,最後被馬佔勝走後門安排到了縣委當了一名通訊幹事;就在他在縣委宣傳部裏幹得紅紅火火,準備和黃亞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又一下子被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老老實實的當一名社員。人生事事都難料,但我們卻要事事努力,以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未來。不要因一時的飛黃騰達而沾沾自喜、如狂似醉,忘卻了人生旅途中的荊棘。也不要因一時的挫折和失敗,而放棄對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在這個繁雜、浮躁的社會中,我們須與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吳哲一樣,時時懷着一顆平常之心。這樣我們才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浮躁、消沉,迷失自己前進的方向。

人生的另一個特點在於它充滿了無數的選擇。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人生》中高加林所做的一個最大抉擇就是放棄了劉巧珍,而選擇跟黃亞萍去南京逐夢。雖然,結局證實他的選擇是錯的,但他在選擇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人生會給他開那樣一個大玩笑。總覺得人生的許多選擇都無所謂對錯,因為未來永遠無法預測,不然我們也無須選擇。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當你選擇後,你就要執着的走下去,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你只能想辦法解決,絕不能退縮,甚至逃避,也不要後悔,不要整日為自己所作的錯誤選擇而歎息。當然這裏的選擇絕不是盲目的,是經過我們深思熟慮,仔細推敲的。當我們的選擇被時間這個試金石證明是錯誤時,我們也要及時的停下腳步,懸崖勒馬,去重新思量並探索人生的道路。

愛情也是人生中的重要部分。《人生》中高加林的愛情經歷也給我們提供了前車之鑑。在面對愛情時,高加林是背信棄義的。他拋棄了深愛他的劉巧珍,而選擇黃亞萍。雖然黃亞萍也是瘋狂地愛上了高加林,但總覺得他們的愛情中或多或少的摻雜了世俗的東西。高加林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選擇了黃亞萍這個鋪路石。他想讓自己的理想坐上愛情的船隻順風順水的到達夢想的彼岸。但他不知道愛情是美好的,純潔的,容不得一點瑕疵。當你想利用愛情達到自己的目的時,愛情往往會拒你於千里之外。所以對待愛情,我們千萬別因抱什麼非分之想而去破壞了它的純潔和美好。人生也讓我們認清了現實和理想之間不可逾越的差距。高加林一直在為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是值得許多人學習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年少輕狂的那份激情。並且只有有了理想我們的人生才會充滿激情和挑戰,我們才會打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但在追逐夢想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不斷的遇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挫折。這些壓力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因為這就是生活。因此我們需時時刻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去認清這個殘酷的現實世界。現實是不能以個人意志力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也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説,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人生只有一次,正如《童夢奇緣》中馮小剛的那句經典台詞所説的一樣: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所以我們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擇,把握人生美好的愛情、把握人生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懷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揣一顆事事平常心,走好奇妙人生的每一步。

讀《人生》有感13

週六聚完餐回到宿舍,稍微收拾了一下,就開始看《哲學與人生》那本書,這也是毛概老師推薦的書之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台灣的書,聽説這本書還被列為“高等學校哲學通識教學指導專家推薦用書”

哲學,高中時學了一點點理論,到底是該如何定義,恐怕要對不起老師了。當年的老師是個帥氣十足的女老師,很有激情的,總是幹勁十足的。是個好老師,只可惜,我的智商實在不高,無法理解老師的許多話。對於哲學這麼大的話題我就不下結論了。在拜讀《哲學與人生》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在這裏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學的定義:哲學的原意是“愛智”。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生命是豐富的,但對每個人來説,都只能活在當下。”加油珍惜每一天……

有人或許會問,“學哲學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的確,學哲學是不能當飯吃,但學了後卻能知道“吃飯是為了什麼?”學哲學可以讓人變得明智,活得更有動力“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在解釋這句話之前,先講這句話“文化有三個層次:器物層次、制度層次、理念層次。”那麼這句話和上面這句話有什麼關係呢?打個比方,現代人都講究快樂,做什麼事都是以是否快樂為前提。物質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裏,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慾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裏輪迴。人是否快樂和物質沒有關係。經濟和科學屬於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想想你自己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快樂麼?

魯迅先生曾説,“不值得讀兩遍的書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讀。”然而現在人們讀的書多是隻夠讀一遍的書,書雖然多卻很能挑出一兩本有品味的,值得讀兩遍的書來,但《哲學與人生》卻是例外。

傅先生在自序中説到:“哲學脱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離哲學是盲目的。”因此,看這本書與其説是學點哲學知識,不如説是通過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並貫之以自己的思想,給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精深的課;在這裏,我們不但會看到歷史哲學大師的思想,而且會感悟到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東西。相信看過此書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許多事情,看淡人生許多哲學課。在這裏,我們得到的不僅是哲學的全部精華,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質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經驗有時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現”。一個人假設碰到一種情況或一種經驗,但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不知道這種情況和經驗是什麼,也無法去處理,沒有體會也沒有心得,更沒有感知力,不久以後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為對照,幾十年的人生雖然經歷很多,但用言語表達出來卻很少,對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無視,彷彿一生都是很蒼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樂和痛苦。

對於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許我不是太贊同,但由於此書談論的是人生,對於人生,本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説,“一個人對於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為其中充滿了許多奧祕,而這些奧祕永遠不能被解釋清楚。”既然是奧祕,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動,更何況傅先生説的許多東西又是那麼精闢呢,我們只能虛心請教,虛心學習。

書中有一段話挺喜歡的正好摘錄下來,做為對自己的勉勵,同時也作為文章的結尾吧!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是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提出的。他認為: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只不過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因而,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

讀《人生》有感14

今天讀完路遙的《人生》,腦子裏嗡嗡的,是震撼。記錄下自己的讀後感,留作二刷、三刷的對照。

1、女主巧珍,美得讓人心疼。美麗、善良、勇敢、勤勞、聰慧,用德順老漢的話來説:金子一般的人啊。用我的話來説:幾乎滿足了我所有的幻想。路遙對她無疑是最愛的,讓她愛過,又給了她最好的結局。如果,她沒有快速得嫁,無疑是要和男主在一起的。然後呢,守着心中摯愛,在柴火油鹽中辛苦操勞,讓愛在雞毛蒜皮中一點點消磨殆盡嗎?男主的心不會那麼安定下來,一開始的歲月靜好,到後面的不甘與掙扎,到底意難平。也許這就是生活。

2、男主加林,有才有材,利己主義。就小山村小縣城而言,無疑是有才的。再往大了説,也只是普通人罷了,不然也不會考不上大學(對比大江大河裏的宋運輝)。故事的最後是被生活開了一系列玩笑後,加林回到小村莊。生活的這一頓捶,對他是福非禍。對他來説,廣大農村天地,大有可為。路遙説:來來來,筆給你,你來寫。於是:加林回村之後,開始閃耀在這片農村天地裏,帶領鄉親們勤勞致富,奔上幸福小康。又因其閃耀,天然吸引了巧玲(女主的妹妹),倆人是適合在一起的,有愛的火花,有思想的共振。也許這就是生活。

3、善良是做人的底色。雖然我經常告誡自己:不知其苦,莫勸人善。但我自覺:對絕大部分人來説,善良永遠是做人的底色。但也只是底色,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有詩云:伏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捱餓,修橋補路瞎眼,殺人放火兒多,我到西天問我佛,佛説…我也沒轍。

4、如果加林沒有被擼,跟着女二去了南京。最後是不是大概率落得一地雞毛?也許這就是生活。

5、如果加林被擼,卻沒有跟女二分手。路遙大師,來來來,筆還您,您看應該怎麼寫?

6、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不停地選擇,不同的選擇造就多姿多彩的人生。別説什麼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部都要。説這話的才是小孩子。

7、體會到不同的人生,這是讀書的樂趣。還沒讀過這本書的小夥伴們,推薦讀一讀,因為它絕對值得一讀。

讀《人生》有感15

在人生的途中,有許許多多的困難需要我們去解決面對這些困難,我們要沉着冷靜,命運是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我們要自己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名人在我們的心中是高不可攀的,其實他們也只是很普通的人假如把信命運比喻成台階,他們每天邁一小步,十天、百天以後,他們就走的很高了,而在普通人的眼裏固然也就高不可攀了。

當然我們不能在此停留,我們也要步步向前,不能懷念過去,無論你在過去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因為人的生命之路好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們要抓住現在的一切。

在眼前可能有會有很大很大的風浪,但是隻要我們有勇氣與決心肯定以克服的。張海迪她從小就高位截癱,連在學校裏學習機會都沒有,可是她自學了國小、中學、大學生的課程,成為一名作家。

可我們呢,不但可以在坐在教室裏聽老師講課,我們的是不是更應該好好學習呢?

“行動吧,在生命的此刻行動”中要我們積極的面對困難,最終一定能成功。

標籤:有感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