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清單人生》讀後感(通用33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單人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單人生》讀後感(通用33篇)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

連着讀了巴克曼的三本書,一如既往的幽默,一如既往的充滿人生哲理,也一如既往的給人帶來温暖。

布里特-瑪麗一直都是為別人而活,從來不曾表達過自己真實的想法,沒有自己,內心孤獨,直到被丈夫肯特背叛,獨自來到博格工作,一切都開始變得不一樣。

布里特-瑪麗認真,刻板,乾淨整潔,不允許打亂事物的順序,生活嚴格遵循事先制定的清單。博格是一個經濟蕭條死氣沉沉似乎已經被人們放棄了的小鎮。布里特-瑪麗的到來,無形中改變了一些人和一些事,而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博格開始生氣勃勃,布里特-瑪麗也在此找到了自己,一切都源於永不放棄。

説實話,我急切地猜測過結局,我想布里特-瑪麗會留在博格,會選擇彼此有些喜歡的斯文,然而看到後來肯特為布里特-瑪麗所做出的不同往常的'舉動,我以為巴克曼會安排她隨肯特回家,回到原有的生活中去。但是巴克曼沒有這樣,沒有讓布里特-瑪麗選擇任何一個男人,他讓她選擇了夢想,布里特-瑪麗選擇了為自己而活,去往了一直夢想的巴黎。

這是最好的結局。

巴克曼式的充滿温情充滿希望的結局。

尋夢,實現自己,哪怕你已年老,哪怕你曾經習慣於一成不變,哪怕你一直以來內心怯懦,都沒有關係,只需面對自己的本心,無論什麼時候出發,都不算晚。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

她去了巴黎,有時候做選擇時,不要考慮往左還是往右,等人或是找人,直走就好。這是我看過的一本結局挺讓人意外和開放的小説。你以為一帆風順的人生,或者一絲不苟的人生是彆扭的、無趣的,甚至讓你不屑的人生,正意外地成為某些人生命裏燦爛的故事,她也正在被意外的人所指引,一路向前。只要清單裏有的,只要是心裏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一定要做到的!

對於足球,也可以不是足球,特別特別喜愛的,有很多很多人共同喜愛的,好像就會產生特別巨大的能量,吸引住不同的.目光,不容輕視。我們或許正是缺少了這一類的喜愛,才越挫越敗,應該喜歡到哪一種程度,才能觸底反彈,越來越勇敢,哪怕失敗也無比激動歡喜呢?唉,一生何求……

還有她的人生,活在不被喜歡不被重視的陰影下,只想被人需要,而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人生,堅定的、又強迫式地封閉着。很多沒有誇大成小説的人物,不正是這樣的嗎?一直在被否定,一直在做以為是擅長的事,然後就沒有故事了

聽説經濟危機背景下的人們精神上更豐富,根據需求理論,這倒不合常理,也許“危機”其實是“生機”。沒有了就會發現本可以有的。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3

沒有歐維好看,後半部分比較無聊,有點看不下去,結局在情理之中但卻又在意料之外,這種意料之外倒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布里特去巴黎前面早已有了鋪墊,一開始我想的也是她會去敲斯文的門,但是沒想到的.是幾個小孩最終讓她選擇了她想走但不敢走的路。走出舒適圈,重新開始,看似容易,但是真正要去做,太難了。

期待《清單人生》拍成電影!

我喜歡列清單又不喜歡列清單,高興於做完了清單裏列的事會有成就感,可是往往人生哪會什麼都是安排好的呢?俗話説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總會有一堆意外出現,導致清單裏的事呢,堆了又堆,到最後焦慮的還是自己!不過可怕的不是沒時間去做,最可怕的是明明能擠出時間但是卻給自己找沒時間的藉口説服自己做不了……焦慮!

人生的樂趣本來就少得可憐。無論是誰都很少有機會留在原地,拒絕在時間的長河中隨波逐流,在快樂的漩渦中永遠沉溺下去;也無法毫無保留地愛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充滿激情。在我們小的時候,如果條件適合,可能有幾次機會能夠做到上面這些。長大後,就是漫長的、大氣都不敢喘的卑微生活。謹慎自持讓我們不再為了純粹的快樂大聲歡呼,即便笑得出來,也總有一絲羞恥感揮之不去。還記得成年後的你痛痛快快地笑過幾次嗎?一一《清單人生》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4

因為《外婆的道歉信》所以想看看開車選擇開啟新生活的布里特瑪麗會有怎樣的精彩。

把原有的習慣打破,從原有的熟悉生活中走出來需要巨大的勇氣,原來的布里特瑪麗束縛在日復一日的思維方式裏,束縛在自己指定的條條框框裏,束縛在自己欺騙自己的假象裏。

在博格這個偏遠的小鎮,卻把原來那個怕死、討厭足球、害怕改變的布里特瑪麗敲擊成了粉末,她沒有因為肯特愛上足球,而因為一羣熱愛足球的孩子們愛上了這項運動,她在原來的生活氛圍裏一直欺騙自己,嚴格按照清單列出的內容逐條營造自己被需要的景象,而在博格,她卻有勇氣把清單的一頁撕扯下來。

我很喜歡巴克曼為布里特瑪麗選擇的結尾,讓這個照顧別人情緒,一直被需要了60多年的'人,重新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選擇自己夢想中的巴黎,並不是他拋棄了肯特,也不是她拒絕了斯文,而是她終於有勇氣拒絕,終於有勇氣不再攀附,終於有勇氣去嘗試自己想看的風景和想要的生活。

人生,可以有清單,讓我們明確什麼是生活;人生,可以沒有青島,讓我們明確我們想要怎樣的生活。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5

童年時代比自己更優秀也更受父母疼愛的姐姐在全家出遊的途中車禍去世後父母突變的情緒讓布里特-瑪麗變得只為討好他人而活,包括選擇的婚姻。在60多歲,繼子女長大離家,丈夫出軌後出於對獨死無人知的恐懼她選擇了重新工作,因為這樣,“當你沒去上班的時候別人會知道你出了意外” ,來到剛開始厭惡的博格後在慢慢的相處中她認識到了很多“不曾放棄”的人。

她是一個偏執的人,只認準清單上的事,必須強迫一切乾淨整潔,始終秉承“文明人”的做法,十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她只想過一成不變的正常生活,但“她想知道,一個人在老去之後,靈魂中還剩下多少自己改變的空間,還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他們會怎麼看待她,會如何讓她認清自己。”直到在博格的所見所遇,在“真正朋友”和孩子們的`鼓勵下,她在回頭的丈夫和正義警察斯文的追求中沒有“敲開誰的門”,帶着孩子們贈送的汽油,開着自己的車,往前開,去她一直嚮往卻不敢前往的巴黎。

想要改變,想要做自己,想要為自己而努力,真的什麼時候都不晚。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6

這是一個關於重新開始的故事。關於愛、勇敢與成長。

你們覺得,人生,能用一紙清單來規劃嗎?

布里特瑪麗,一個超級無趣的63歲的女人。她從未出過遠門,每天6點準時吃飯,打掃一定要用菲克新牌的小蘇打,每天都要列一張清單,不允許有任何的波瀾。但是,一個讓她50多年都沒有取下過左手無名戒指的.人——肯特,卻出軌了。她開始害怕,自己死掉的時候,就像新聞上那些老人一樣,沒有人注意到。於是她來到了博格,找到了一份工作。博格是一座足球小鎮。這裏有一羣野孩子,一羣小混混,一個酒鬼和一個盲人。這些人,這些事,讓她的生活開始脱離了正軌。

弗雷德裏克·巴克曼是這本小説的作者。他十分擅長用細緻入微的文字,把這個人物的一切都紮根在你的心中,控制你哭,控制你笑,彷彿有一種魔力。比如説,這一段:“推購物車的總是肯特。布里特瑪麗會走在他的身旁,扶住購物車的一角。並非為了掰直車子指引方向,而是因為喜歡抓着肯特也正抓着的東西。正因如此,無論去哪裏,他們基本都會在一起。”讀完這一段,很真實,但是也讓人很心疼:為了別人而活呀,也許自己看來很快樂,但是卻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清單人生》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在於一切未知的東西。我們不需要為了別人而活,也不需要籠罩在別人的陰影下面。每個人的心中都得有一個信仰吧。為它而活吧!像布里特瑪麗一樣,儘管已經63歲,也要重新開始,一路駛向人生的遠方。也許,會在一個轉角處遇見更好的風景,或是直接抵達自己的心之所向。沒有人可以指揮你——只有你,緊握着生活的方向盤,嘴角咧開。就算你已經老了,踩下油門,向前吧。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7

不知道以什麼樣的方式開始,寫下坦誠的文字。許是應該像作者一樣,從平靜得如往常般的一天開始,平鋪直敍。

前半本就像往常毫無波瀾的日子,宂長、乏味,卻又帶點苦澀和若隱若現的甜。博格並不是一個世外桃源,它只是被遺棄的經濟殘骸,只是這樣混亂、蕭瑟的環境下,平庸到碌碌無為甚至毫無生氣的生活卻莫名令人嚮往。

自閉地將一個個文字鎖起來,關進心裏,將書行清空。活着,總是孤寂而被誤解的.。因為經常,它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可是,哪怕帶來些許慰藉的環境一成不變,我們也終將被人心蠱惑。幸好那是一羣無知而無畏的孩子們。他們大大咧咧地闖入布里特?瑪麗的生活,強行而真誠地填滿一點一點空白,驅散陰霾。如果我們可以種下光明,那大概,可以收穫孩子。

即使借了孩子們的勇氣,生活依然只是生活,該有的選擇、糾結和煩亂,依然會到來。麻煩總會如期而至,除非時間停滯。愛情、感動、妥協和麪包,該怎麼選擇。後半本是高潮,情節波瀾壯闊,我們期待着作者的選擇,一如等待着生活的結局。

命運,大概是在自己做出無數次選擇之後,生活的面目。我們總在期待命運,卻也總被生活束縛。當選擇與生活妥協,我們每個人都是預言家,能看到自己平鋪直敍的結局。可是,作者筆鋒迴轉,布里特?瑪麗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不,這不是她一個人的決定,是被孩子們赤忱之心推動着,作出的最勇敢無畏的決定:做最渴望的自己。

假如只剩下三天生命,該如何活着。我們大概不會再努力妥協,大概不會再肆意揮霍。也許會懊悔從前,也許會感歎再來不及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那麼為什麼有些事情趁着大把的光陰不去做呢?所有的妥協,最後都會變成命運。

世間皆有因果,今天的自己,是昨日自己的果,是未來自己的因。看透了古往今來生命的軌跡,是不是可以嘗試着做一點點改變,期待一下未曾料到的驚喜,讓生活豐滿一點。畢竟,奇蹟之所以是奇蹟,是因為努力的結果在思考之外。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8

最近看了有關列清單的書籍,其中一本是瑞典作家弗雷德裏克·巴克曼的《清單人生》。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布里特·瑪麗的老太太。從世俗的角度來看,這是個老套的故事。布里特是個死板守舊、性格保守的老太太。她嫁給了離異男肯特,沒有生孩子,後來肯特出軌了,幾十年沒有工作過的她出來找工作。她在博格這個新的地方認識了新的人,開啟了自己未曾體驗過的人生。

在我看來,布里特的形象不分國界,代表了很多掙扎在自己實現和服務家庭之間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布里特非常喜歡列清單,任何細枝末節的小事都要列在清單上並且嚴格執行。她有自己的矜持和優雅。和所有嚴格要求自己的家庭主婦一樣:衣服要熨燙整齊,搭配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刀叉勺必須按一定次序擺放;清洗沙發要用固定牌子的小蘇打;晚上六點是文明人吃飯的時間,不能受打擾……

她曾盲目崇拜自己的丈夫。布里特曾認為自己的丈夫是權威:“我的丈夫是銀行家” 、“他説經濟危機已經過去了”。她從來沒有為自己做過些什麼,一切都是為了家庭而犧牲自己。她也想過工作,但總是被丈夫嘲笑。布里特告訴肯特自己要工作,肯特的迴應就是賺那麼一點錢還不如我給你。後來布里特偷偷去面試,放棄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機會。

她沒想過和粗魯的人交朋友。她在博格遇到了很多困難,當然也遇到了朋友。但是如果是當初的布里特,應該從來沒想過會和這些粗魯的人成為朋友。坐在輪椅上的銀行、對她暗生情愫的警察斯文、熱愛足球的薇卡……這些人的生存狀態、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強烈地衝擊着她。後來,她也接受並認可了這些可愛的朋友。書的結尾是個開放式的結局:肯特發現自己的生活不能沒有布里特,( )他來到博格找她,請求她的原諒,希望她回去。

另一方面,在博格的.朝夕相處中,布里特和警察斯文也產生了感情。作者並沒有寫出布里特最後選擇原諒肯特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還是選擇斯文,繼續留在博格,而是安排她自己開車離開,暗示她第一次完全獨立做決定。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借這個愛列清單的老太太的“意外”經歷,提醒我們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可能是我比較悲觀。也可能是互聯網放大了普通人的不幸。一打開公眾號,很多文章都是關於出軌之類的,給我一種女性結婚生子是一種風險極高的賭博活動的感覺。

身邊也有同學已經結婚或者有了孩子,但是沒有聽到一個人告訴我,她們過得比單身的時候更好。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接觸到的人都是窮人的原因吧。

單身或者結婚都是一種選擇而已,沒有對錯之分。但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永遠都是比戀愛結婚更重要的事,愛情可能沒了,婚姻可能破裂了,但是至少還有自己。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9

剛開始我很討厭這個老太婆布里特瑪麗,我覺得她是個重度強迫症患者,所以子女才不願意回家過聖誕節。但是我讀下去才知道她丈夫出軌,子女不是自己親生的,我開始同情這個老太太了。她不過是希望自己死的時候不要爛在家裏,不要打擾到鄰居,從來沒有工作過的她開始出來找工作了。

於是,她去博格工作了,一個被世人遺棄的貧窮、混亂、落後的小鎮。在博格經歷了一切,讓63歲的布里特瑪麗重拾了心中的夢想,開車去了大巴黎。

布里特剛到博格的時候,一直都是説着肯特説“經濟危機已經過去了”,肯特是個企業家。我覺得她在炫耀,她丈夫是個企業家,懂得很多。往細緻裏再感受,我能感受到肯特就是布里特生活的主心骨,當她想出去工作的時候,丈夫嘲笑她不就是個服務員,工資少,還不如幫他在家帶小孩,他來給布里特發工資,當把孩子帶到大,布里特又想出去工作時,又要幫丈夫照顧母親。於是拖着拖着,就一直在家做了家庭主婦,連知道丈夫出軌了也只能裝做不知道的樣子。直到丈夫心臟病發,被那個女人打破一切,布里特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了。於是獨自離開了,去尋找工作了。從這裏我看到的是當一個女人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和夢想的時候,換來的卻是丈夫的背叛的故事。

此刻,深思我自己,29歲的年華,剛剛結婚,跟着另一半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不稱心之後離職。找工作總會碰到問題,比如你生孩子了嗎?用人單位總會把這個作為一個大的考核項,於是我怯懦了,決定就給自己隨隨便便找份工作,安度這幾年。但是這幾年是我最好的時光啊,怎麼能安度呢。幸好我關注了行動派,知道了彭小六老師、babellF老師,瀟灑姐,這些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於是,我又有了為人生奮鬥的衝勁,雖然目前工作不如意,但是我覺得無論何時何地,不斷充實自己,好的機會總是會到來的。

“到了一定的年齡,人生的所有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人生最焦慮的問題就是,我年紀這麼大了,我還能改變什麼?我現在就在彷徨中,我需要學習一些職場技能來維持我未來的職場生活,可是我亦不願放棄我所喜好。當我不知道我該選擇什麼?我覺得遵從內心,來日無多,無關金錢,做自己當下想做的即可。

博格的人為什麼都喜歡利物浦球隊,因為利物浦代表着永不放棄。利物浦繫着他們的希望,雖然所有人都放棄他們了,但是他們不放棄他們自己。這一羣孩子心裏依然有着夢,或者有關足球,或者只是希望不被放棄。故事的最後,他們的不放棄讓他們重新組織了一個球隊,獲得了一個球場,讓這個小鎮又充滿了活力。

微卡為了贏得比賽,半邊臉都被打青了,麥克斯也斷了腿。那種對夢想的熱愛值得我去深思,如果我能做到這樣,為了夢想不惜一切,我也會實現夢想的吧。想起一句話,當你對成功的渴望足以與你對呼吸的.渴望相媲美的時候,你就會成功!我想換成,當你對夢想的渴望足以與你對呼吸的渴望相媲美的時候,你的夢想就能實現!

薩米去了鎮上,去保護某個值得保護的人,然後再也沒有回來,看到這裏我很難過。我不喜歡這個結局,我喜歡所有人都和和美美的。但是或許這就是薩米,始終遵從着自己的內心。當我們面對人生的選擇時,需要拿出一種堅定不移的勇氣。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在一個叫博格的小鎮,曾經有一個叫薩米的年輕人,打動過我的內心。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0

前兩天,我用樊登讀書APP聽了一本書《清單人生》,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阿圖·葛文德,在聽完之後有諸多感想。

也許每個人都有用清單來記錄一些瑣碎事情的習慣,比如考試的`複習計劃,安裝模型的步驟,日常記賬等等。

前期,當清單沒有成型時,你可能並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只是覺得這張小紙片能夠幫你整理思路,提高辦事效率。

也就是説,清單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或者説清單是不拘泥於形式的。

寫作、工作、報告、文件、筆、手、清單、檢查、書桌、工作、藥丸、注射器、藥物、藥物、醫療、醫療、電話、人、信息,但是清單又有什麼作用和共性呢?在本書中,作者阿圖會告訴你。

清單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觀念的變革。

阿圖説,用清單,能夠持續、正確、安全地把事情做好,擺脱告訴生活中的混亂、無序和迷茫。清單能夠為我們提供“認知防護網”,便於抓住每個人生來就有的認知缺陷。

大到飛機飛行、養育兒女,小到做算術題、烤蛋糕,都可以用清單來解決。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1

這本《清單人生》是以《外婆的道歉信》當中的布里特·瑪麗為主角進行敍述的。作者曾説,他的故事只關注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和10歲以下的小孩,因為他們是最不會在意社會既定法則的人。這本書的主角布里特·瑪麗卻彷彿跟打破規則一點兒都不沾邊,她嚴格按照自己制定的清單生活,無法忍受任何一點髒污出現在自己家裏。但這樣的布里特·瑪麗卻在丈夫出軌後被迫離開自己規整的生活,來到一個衰敗的、有着各種各樣奇怪人物的小鎮博格,這裏的一切都脱離了布里特·瑪麗的掌控範圍,但卻使得她久違地感受到了幸福。

感受幸福的`基礎是善良。雖然布里特·瑪麗懦弱、自卑、傲嬌無聊絮叨,但她對他人仍保留着最大的善意,雖然有時候自卑以及過於顧忌別人的想法會阻礙別人瞭解真正的自己,但善良是一把鑰匙,人與人之間的温情交流會催化堅冰,露出最柔軟的內心,人到底還是社會動物,得從需要和被需要之中汲取力量。

在來到博格之前,布里特·瑪麗年少時是在姐姐的光環之下長大,是一個被眾人忽略的孩子。結婚後便她沒有夢想,生活的一切都以丈夫肯特為中心,在丈夫出軌以後,她很長時間內也保持着自己欺騙的狀態。此時布里特·瑪麗無疑是一個沒有自己的人,她為別人而活,感受不到發自內心的快樂。規矩卻沒有自己的布里特·瑪麗碰到了沒有規矩而且死氣沉沉的小鎮博格,註定會發生一場互相拯救的故事。

改變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2

開始以為是一個無趣的老太太的無趣故事,到中間覺得是個一般救贖套路的故事,最後,我都猜錯了,故事越看越有趣,每當你覺得就是這樣了,它又會來個合理或揪心的轉折,故事裏的人物都可愛又温柔,哪一個都討厭不起來。

讀書時主角布里特瑪麗在我腦海裏代入的形象是水形物語裏莎莉霍金斯扮演的啞女的形象,可能比她再老一點,嚴肅一點,她的性格有點像一個女版的謝耳朵,一絲不苟,嚴謹,整潔,照着清單辦事,彷彿不懂變通。

全書布里特瑪麗內心獨白,最多的就是,“別人會怎麼看我……”或者“要是肯特知道了,肯定會嘲笑我”説的`最多的就是“一個文明人該……”她想做許多事時,她的“常識”和“一個成年女人”的身份就會阻止她。她自己也説過她似乎從來沒為自己活過,我時常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為自己而活和對父母家人“負責”之間平衡?一個人似乎不可能完全為自己而活,當然如果完全為別人而活那註定是悲劇的,而這世界上最難的莫過於這平衡之道,似乎我們都是在邊走邊學習,學着平衡着身邊所有事……

想到哪寫到哪,寫了一段不知所云的所謂書評……看來我得好好練寫作了。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3

60多歲的老奶奶上輩子的日子,一成不變,單一無趣,她每天準時起牀,準時用餐,用特定的清潔劑清洗家裏,保證家裏的一切整理一塵不染,廚房的工具要按順序擺好,水杯要用杯墊等等,甚至她按照記錄好清單一一干活,以保證她的日子萬無一失。因為她相信,只要什麼都不變,生活就能永遠持續下去。

慢慢地看下去,逐漸瞭解到老奶奶的過去,原來她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她,是因為在她童年時候姐姐早逝,被一場車禍帶走了生命,父母心痛為什麼活下來不是姐姐而是她,一個家庭開始破碎了,從小面對着冷漠的父母,孤零零一個的人,長大後嫁給一個大男人主義的丈夫……所有的因素的疊加,造就如今的她,她是多麼需要安全感,是多麼渴望被愛和被需要的感覺。

老奶奶離開她熟悉的生活,第一次為自己而活,來到博格小鎮,生活就像那個突如其來的足球一樣,當頭棒喝之後就強迫她去面對眼前的`一切。從此,生活再也不是隻有丈夫,面對一羣孩子、一個坐着輪椅的女人、一個瞎子又懂足球的女人、一隻老鼠走進了她的世界。這一切充滿未知的挑戰,一切充滿不可思議,一切就這麼發生了,生活就在她不願意改變的情況徹底改變了,在失控中獲得了新的選擇和新的期待。

老奶奶面對過去的生活和新的感情,做了一次自己的選擇,一種不受過去束縛也不再與另一個男人捆綁的自由生活。

到了一定的年齡,人生的所以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你知道嗎?你想要生活是什麼?你有勇氣改變嗎?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4

睡到別人隨時可以理直氣壯地敲響你家門的時候才起,簡直太可怕了。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布里特-瑪麗的人生信條之一。

成年可以後在公眾場所大笑有心理負擔?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必須毫無差錯?不能讓別人知道我早上睡到了十點鐘?不存在的,布里特·瑪麗用一本書的人生講述了自己實現的重要性。

有些時候,繼續生活下去還是比較容易的,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誰。只要你明白自己究竟在哪裏,根本不用知道自己是誰。

她坐在黑暗中的木凳上,凝視着海報上那個讓她一見鍾情的紅點,那正是她熱愛地圖的原因。因為年代久遠,紅點已經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已經發白,但它還在那裏,嵌在地圖左下角和中心點之間,旁邊寫着“你在這裏”。

是的,“你在這裏”。

從最初,母親一直很失望,活下來的是布里特·瑪麗,而不是比她更優秀的姐姐。接下來,肯特總是説她沒有幽默感沒有想象力,連有香水味的襯衫也不願自己丟進洗衣機,即使她所有的生活都以肯特為主。後來,在博格,她當了孩子們的足球教練,哪怕她不怎麼懂足球,但她是被需要的'。在博格,她第一次有了想講笑話的衝動,在博格,她交到了第一個朋友,在博格,她第一次喜歡上了足球,在博格,每個人都會記住,她曾經來過這裏。

按清單做事情的布里特·瑪麗,發動了汽車,帶着充足的汽油,駛向巴黎――她一直想去卻從未去過的地方,開啟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布里特-瑪麗不知道太陽是什麼時候衝破天空永恆的灰色陰霾升上地平線的,但它好像已經開始憧憬下一個季節的到來。

人生是一種冒險,冒險就應該是冒險的樣子,不是嗎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5

無論多晚,只要想改變都不算晚。因為有人從前多愛你,現在也會多愛你。

生活,沒什麼好怕,人類也沒什麼好怕,自己怕的莫過於是自己的禁錮而已,如今你學會走出來,那一切的不快,都會雲淡風輕。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

當你開車經過博格,也許首先注意到的是那些已經關閉的地方。然而你必須放慢車速,看看還有什麼留了下來。因為博格還有人。還有老鼠、路人、花園和温室。還有木籬笆、白球衣和點燃的蠟燭。有新鋪的草皮和陽光燦爛的故事。有一家花店,在那裏你只能買到紅色的花。有一個小超市兼修車鋪兼郵局兼披薩店,播出球賽的時候,店裏的電視機總是開着,而且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在那兒賒賬買東西。博格原來還有一座娛樂中心,現在沒有了,但孩子們可以在他們的'新教練家裏吃培根和煎蛋。教練和她的狗住在一座帶陽台的房子裏,起居室的牆上掛着新照片。沿路的售房木牌一天比一天少。留絡腮鬍、戴帽子的成年男人在老舊卡車的頭燈照明下踢足球。

博格還有一個足球場,一個足球俱樂部。

而且,不管發生什麼,無論她在哪裏,每個人都知道布里特-瑪麗來過這裏。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6

《清單人生》這本書對於每個人來講。初讀時,瑣碎無奇;再閲時,卻已於其中。人生從沒有太晚的開始,要讓獨立和行動成為你最引以為傲的資本。

《清單人生》是瑞典作家弗雷德裏克·巴克曼的暖心三部曲之一。它講述的是一個喜歡按照清單生活的老婦人瑪麗為婚姻付出了40年,卻在花甲之年遭遇危機,最終她決定離開熟悉的地方重新開始的故事。雖然書是以情感生活為主題,卻映射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我們生活中的自己,是不是已經被禁錮在了一成不變的生活,婚姻,和工作中。就像書中最初的瑪麗,當愛情已經散去,親情也已成為了習慣,卻始終只能承受,無法逃離。當你無法忍受,當你想要改變的時候,不要想了,就出發吧。願你有盔甲也有軟肋,能抵擋酸甜苦辣,也感受這美好温暖。書中的瑪麗雖然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危機,卻在博格小鎮收穫了温暖與尊重。她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朋友,也遇到了互生情愫的.斯文。

生活也許沒有奇蹟,但卻不乏驚喜。生活中的得與失,我們無需太計較,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這場中年危機,也許瑪麗還陷在日復一日的清單生活中,洗衣做飯,等着一個晚歸的人。如果不是生活踹了她一腳,她可能永遠無法體會失控帶來的驚喜,無法與兒時那個消極自卑的自己和解,也無法從姐姐的陰影中脱離出來。這一路,更像是自我救贖。這一路,她收穫了一份純粹的愛情,即使沒有開花結果,但被人愛着,被人欣賞的感覺遠比在婚姻裏默默地付出卻被忽略來得舒心。我們的生活從不會一帆風順。忍受和勇往直前都是我們的選擇。何不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讓泥活開出燦爛的花來。儘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説不定就會開花結果。

願你的生活,勇往直前,開枝散葉,燦爛而美好。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7

最近比較忙,所以是歷時兩個週末看完的一本小説,名字叫《清單人生》,是瑞典的一個80後作家,叫弗雷德裏克.巴克曼。寫的是60多歲的女人,當了一輩子家庭婦女,在老公出軌後的一系列反應,平凡處發人深省。

女主叫布里特 瑪莉,是一個傳統的家庭婦女,每天依靠清單過日子的人,一個接受不了咖啡杯不用杯墊的人,一個幾十年沒有單獨出過家門的人,一個很normal的女人,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有很多,可平凡的人也有不少,優秀的人雖然獲得的已然很多,但大多還是貪婪,比如布里特的丈夫,肯特,曾經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都是屬於布里特瑪莉的所有,她的生活就是讓他的生活過的更好,布里特是一個平凡且較真的人,從小有個姐姐,大概是她所有特徵的反面,一個絕對優秀出色的女孩,但是卻英年早逝,在那次車禍中布里特卻活了下來,父母很是遺憾,對於出事的是那個優秀的孩子而不是布里特,姐姐死後,家裏的陰鬱久久沒有散去,布里特就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中謹慎的過活着,直到遇到他的丈夫肯特,肯特是一個帶着兩個孩子的離異男人,同時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於是很正常,布里特照顧肯特的生活,照顧肯特的孩子,甚至都沒有要自己的孩子,她把他們的生活打造的井井有條,乾淨整潔,很有條理。

直到後來,六十多歲的她在一次肯特犯心臟病時,發現了自己老公出軌一個年輕女人的事情,她沒有哭沒有鬧,但是一個較真的`人也無法當作沒有發生,無視這些的存在,於是她離家出走了,去了勞動就業保障局去找了一份工作,在經濟危機洗禮後的社會,連一個正常的人找一份工作都很難,更何況是她,布里特,一個大半輩子沒有過工作的年邁的老人,但是在她的再三堅持下,得到了一份工作,可以説對她來説是一份前所未有的挑戰,去一個叫博格的社區去做為期三週的臨時管理員,她的生平應該都沒有到過如此髒亂差的地方,這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到處充滿了絕望,這裏的人一直在經歷着經濟危機帶來的持久的傷害,到處是絕望的破敗,除了有一羣孩子,對足球有着執着的感情。

這裏有一個警察,一個心存善念的警察,發現了不同尋常的布里特,並且充分的展示着好感,後來,陰錯陽差,布里特成了那羣踢足球的孩子們的教練,從一個對足球無感甚至是厭煩的人,開始變成一個因為足球或者因為踢足球的人而不斷改觀的人,雖然她依然覺得足球是項野蠻的運動,但是她會和孩子們一樣因為足球而感動了。

後來,肯特來找她回家了,沒有布里特的生活,肯特過的一團遭,直到離開才發現曾經擁有的多麼重要,然而這個時候的布里特已經不是幾個月以前的布里特了,她學會了這些年她都不曾理解的東西,人要為自己的夢想而活着,只是為了進一個球,摔的腿骨折,臉擦傷,也在所不惜,依舊可以笑出聲,因為那是夢想啊,無論做的結果怎樣,畢竟他們努力了,即使沒有勝利,他們也心懷希望,他們支持的使利物浦隊,無論結果怎樣,也不會放棄的球隊。

後來的後來,布里特經過一陣的搖擺之後,誰也沒有選,沒有選擇跟肯特回去繼續以前的生活,也沒有選擇斯文留在博格,在替孩子們申請了一個球場之後,她去了她兒時一直夢想着的巴黎,故事就在這裏畫上了句號。

如果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故事來聽,那就僅僅是個故事,然而,從布里特的經歷,肯特的經歷中我想作者想告訴人們的更多,Do what you want ,人只有為夢想努力的時候才是最快樂的時候,and 珍惜你所又擁有的,不要太貪婪。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8

連着讀了巴克曼的三本書,一如既往的幽默,一如既往的充滿人生哲理,也一如既往的給人帶來温暖。

布里特-瑪麗一直都是為別人而活,從來不曾表達過自己真實的想法,沒有自我,內心孤獨,直到被丈夫肯特背叛,獨自來到博格工作,一切都開始變得不一樣。

布里特-瑪麗認真,刻板,乾淨整潔,不允許打亂事物的`順序,生活嚴格遵循事先制定的清單。博格是一個經濟蕭條死氣沉沉似乎已經被人們放棄了的小鎮。布里特-瑪麗的到來,無形中改變了一些人和一些事,而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博格開始生氣勃勃,布里特-瑪麗也在此找到了自我,一切都源於永不放棄。

説實話,我急切地猜測過結局,我想布里特-瑪麗會留在博格,會選擇彼此有些喜歡的斯文,然而看到後來肯特為布里特-瑪麗所做出的不同往常的舉動,我以為巴克曼會安排她隨肯特回家,回到原有的生活中去。但是巴克曼沒有這樣,沒有讓布里特-瑪麗選擇任何一個男人,他讓她選擇了夢想,布里特-瑪麗選擇了為自己而活,去往了一直夢想的巴黎。

這是最好的結局。

巴克曼式的充滿温情充滿希望的結局。

尋夢,實現自我,哪怕你已年老,哪怕你曾經習慣於一成不變,哪怕你一直以來內心怯懦,都沒有關係,只需面對自己的本心,無論什麼時候出發,都不算晚。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19

我喜歡這本書,毫不保留地説。

書裏對一切感覺和情緒的描述全都恰到好處,不得不佩服又感謝作者和翻譯。

當別人對你感興趣,而你又不習慣別人對你感興趣的時候,八成會覺得煩。悲痛是突如其來的,並沒有經過所謂的“五個階段”——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而是五種感覺一齊上陣,同時折磨着你,凝聚成一股從內心深處燃燒起來的足以吞噬萬物的.火焰。

喜歡在垃圾山裏撿燦爛故事的故事

“我母親幹了一輩子社會服務工作,她總是説,在這些成堆的垃圾話裏面,在垃圾山的中間,你總能發掘出一個陽光燦爛的故事。就憑這一點,這份工作也值得做。“您就是我的陽光燦爛的故事,布里特—瑪麗。”

重燃了養花的慾望

那些花盆裏面看着似乎只有土,可土層深處埋藏着靜候春天等待發芽的花種,嚴酷的寒冬要求養花人從信念中汲取力量,不被表象迷惑,堅持不懈地給花種澆水,相信光禿禿的花盆中遲早會鑽出希望的嫩芽。布里特—瑪麗不再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懷有信念或是希望,也許兩者她都沒有。

重燃了對足球的激情

足球是一種奇怪的運動,它不會死乞白賴地求着你愛它,只會頤指氣使地命令你愛它。

“足球強迫生活繼續下去。總有新的比賽、新的賽季。人們總會夢想一切變得更好。這是一項神奇的運動。”

想去巴黎

“我年紀大了,不適合去巴黎了。”“巴黎年紀多大?

感謝這本書,給了我一種久違的感動,為博格的所有人,包括布里特瑪麗(其實我已經把她算進了博格),肯特,就業市場的女孩(實際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包括愛吃巧克力的老鼠。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0

最近比較忙,所以是歷時兩個週末看完的一本小説,名字叫《清單人生》,是瑞典的一個80後作家,叫弗雷德裏克.巴克曼。寫的是60多歲的女人,當了一輩子家庭婦女,在老公出軌後的一系列反應,平凡處發人深省。

女主叫布里特 瑪莉,是一個傳統的家庭婦女,每天依靠清單過日子的人,一個接受不了咖啡杯不用杯墊的人,一個幾十年沒有單獨出過家門的人,一個很normal的女人,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有很多,可平凡的人也有不少,優秀的人雖然獲得的已然很多,但大多還是貪婪,比如布里特的丈夫,肯特,曾經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都是屬於布里特瑪莉的所有,她的生活就是讓他的生活過的更好,布里特是一個平凡且較真的人,從小有個姐姐,大概是她所有特徵的反面,一個絕對優秀出色的女孩,但是卻英年早逝,在那次車禍中布里特卻活了下來,父母很是遺憾,對於出事的是那個優秀的孩子而不是布里特,姐姐死後,家裏的陰鬱久久沒有散去,布里特就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中謹慎的過活着,直到遇到他的丈夫肯特,肯特是一個帶着兩個孩子的離異男人,同時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於是很正常,布里特照顧肯特的生活,照顧肯特的孩子,甚至都沒有要自己的孩子,她把他們的生活打造的井井有條,乾淨整潔,很有條理。

直到後來,六十多歲的她在一次肯特犯心臟病時,發現了自己老公出軌一個年輕女人的事情,她沒有哭沒有鬧,但是一個較真的人也無法當作沒有發生,無視這些的存在,於是她離家出走了,去了勞動就業保障局去找了一份工作,在經濟危機洗禮後的社會,連一個正常的人找一份工作都很難,更何況是她,布里特,一個大半輩子沒有過工作的年邁的老人,但是在她的再三堅持下,得到了一份工作,可以説對她來説是一份前所未有的挑戰,去一個叫博格的社區去做為期三週的臨時管理員,她的生平應該都沒有到過如此髒亂差的地方,這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到處充滿了絕望,這裏的人一直在經歷着經濟危機帶來的持久的'傷害,到處是絕望的破敗,除了有一羣孩子,對足球有着執着的感情。

這裏有一個警察,一個心存善念的警察,發現了不同尋常的布里特,並且充分的展示着好感,後來,陰錯陽差,布里特成了那羣踢足球的孩子們的教練,從一個對足球無感甚至是厭煩的人,開始變成一個因為足球或者因為踢足球的人而不斷改觀的人,雖然她依然覺得足球是項野蠻的運動,但是她會和孩子們一樣因為足球而感動了。

後來,肯特來找她回家了,沒有布里特的生活,肯特過的一團遭,直到離開才發現曾經擁有的多麼重要,然而這個時候的布里特已經不是幾個月以前的布里特了,她學會了這些年她都不曾理解的東西,人要為自己的夢想而活着,只是為了進一個球,摔的腿骨折,臉擦傷,也在所不惜,依舊可以笑出聲,因為那是夢想啊,無論做的結果怎樣,畢竟他們努力了,即使沒有勝利,他們也心懷希望,他們支持的使利物浦隊,無論結果怎樣,也不會放棄的球隊。

後來的後來,布里特經過一陣的搖擺之後,誰也沒有選,沒有選擇跟肯特回去繼續以前的生活,也沒有選擇斯文留在博格,在替孩子們申請了一個球場之後,她去了她兒時一直夢想着的巴黎,故事就在這裏畫上了句號。

如果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故事來聽,那就僅僅是個故事,然而,從布里特的經歷,肯特的經歷中我想作者想告訴人們的更多,Do what you want ,人只有為夢想努力的時候才是最快樂的時候,and 珍惜你所又擁有的,不要太貪婪。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1

布里特·瑪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家庭主婦,她每天就是以“肯特”為中心,料理他和他的孩子們生活。她每天都將房間、陽台打掃乾淨,對廚房餐具的擺放有着極其嚴格的標準;每天做的事情她都會用筆記錄到自已的清單裏,幾點起牀,幾點買東西,幾點吃飯,反正一切需要完成的事情……

這次“肯特”出軌了,瑪麗平靜有序的生活徹底打亂。她已經63歲了,有將近40年沒有出去工作過。但是,她毅然取下了長在右手食指上的戒指。

為了找到一個容身之所,只要能領一點點薪水,她當了博格娛樂中心唯一的管理員。經濟危機後的博格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生機,鎮上的居民剩下大多是老幼婦孺。坐輪椅的女人、盲人房東、警察、推銷員還有一羣野孩子。瑪麗獨自開車帶着一個未拆封的宜家箱子來到了這裏……

初來乍到的瑪麗沒有朋友,她拘謹的和身邊各種性格的人友好相處,漸漸的她包容了每個人不同的,小鎮上的.人也都喜歡並信任她。她接受了一位朋友的隨口囑託,她也開始有了怦然心動的感覺,她還有一位喜歡吃士力架的"寵物"朋友。

後來,一場盃賽點燃了大家的激情,野孩子、盲人房東還有扶着行走器的老太太。他們都為足球的瘋狂起來,彷彿這個小鎮上的所有人都在參加這場比賽。

“肯特”這時候又出現了,他後悔以前做的傻事,並懇求她重新開始,就像他瀕臨破產的生意一樣。瑪麗是野孩子們邀請的教練,她雖然默認了“肯特“的請求,但內心卻一直在尋找理由一次又一次的留在了博格,當“肯特”讓她做最後的決定時,一位孩子提醒了她“這輩子有沒有最想做的一件事”,於是,隊員們為教練準備好了足夠往返的汽油……

翻看了前面幾頁發現內容有點面熟,應該是以前在哪個咖啡館隨手翻過的。瑪麗是位非常合格的家庭主婦,因為總是在包容家庭中的每一們成員,卻將自已擺在最後一位。如果,她不是在時間和精力放在打掃衞生上,做任何事情都會非常出色。這在她擔任管理員工作的時候已經顯現出來。

瑪麗在新生活開始時,總會與以前的生活進行對比。她在接觸人和事的時候總會提醒自已,不經意看看右手食指上的白色印子。但是當肯特重新出現時,她內心極其糾結,一方面是對平靜規律生活的認可,另一方面又有對開啟新生活的渴望。

當大家都站在懸崖邊上,勇者和弱者的唯一區別就是:一個跳下去尋求生機,而另一個卻始終在猶豫……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2

我是喜歡弗雷德裏克的文字的。

在陰冷黑暗的背景上用詼諧幽默寫出陽光燦爛的故事。

都説格麗特是個古怪的老太婆,就像歐維那個古怪的老頭子一樣。古怪而又真的可愛。

在他走進肯特人生之前,一直活在姐姐的陰影之下,她是哪個不敢從礁石跳到海里的人,是哪個如果失去了她,父母就不不會那麼難過的人。

他走進肯特的生活以後,他的生活就是她的生活,他的夢就是她的夢。

為了做肯特希望的樣子,她沒有去工作,在家裏照顧自己的母親,照顧肯特的孩子,照顧肯特的母親,一年變成了幾年,幾年變成了一輩子,直到某日醒來才發覺,光陰虛擲,來日無多卻不明白為何會這樣。

我是感謝肯特出軌了的,不是因為習慣的想看着別人不圓滿或者證明婚姻不可靠,只是這樣,格里特就可以做一個只為自己的選擇。

説實話看到後面的時候我有點擔心,我擔心格里特就那麼跟隨肯特回去,回去他們所謂的家,去過往常一樣的日子,去在習慣裏面生活,繼續過那種只有在陽台才會有歸屬感,每天睡不着等着肯特鑰匙擰進門鎖的時刻,繼續被他的孩子稱為那個女人,繼續被排到不知道第幾號。

肯特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理解格里特吧,雖然最後他是有一點點不一樣,但,他不想想要格里特生活在自己身邊,他只是想要那種襯衫不會髒,準確無誤找得到領帶的日子,一個被打理得井井有條的房子。

我不是一個喜歡看運動比賽的人,不熟悉那些運動的規則,足球就更不用説了,但是我可以真真實實的理解那種因為熱愛某個事物,熱愛某項活動而忘記任何痛苦的感覺。

博格的生活環境生活設施和居民們和格里特最先認知裏的文明一點也不搭,甚至是完全相反。有讀者説她的生活是城鎮生活而博格就是一個鄉村,但往往,就是那樣的鄉村,人們可以什麼都不去在意的玩耍和快樂,即使在貨物可能過期的商店兼披薩店裏喝着咖啡也悠然自得,即使滿身是泥只能在停車場裏用汽水罐替代球門踢足球也快快樂樂……

會和老鼠對話的格里特終於慢慢接受那樣的生活,開始了新的嘗試,接觸那一身是泥的孩子們,做他們的足球教練,按照清單模式給孩子們訓練,在劫匪出現的時候無所畏懼的反抗,和博格的居民爛醉如泥……

她終於有自己支持的'球隊,終於理解了足球為什麼對他們那什麼重要,不再像以前害怕自己有一天會死在房子裏腐臭都沒人發現那樣缺乏安全感,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她也可以接受自己有一天會不被需要但也要力所能及的為人們做點什麼,比如為博格爭取一個足球場。

或許她最後開車去了巴黎,或許她有一天還會返回這個小鎮,這一次,人們都記得她。

她,來過。

列了一輩子清單的她,在沒列清單的情況下走向了充滿魔力的巴黎或者去敲響下一扇門,都是新的開始。

她這次的選擇,應該只和自己有關係。

因為選擇一種生活和買鞋不一樣,甚至跟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關係也不大。

我們瞭解一個人需要花上好幾年甚至一輩子,這可能就是家庭存在的意義。

有一個年輕的生命永永遠遠的躺在媽媽墓地的旁邊,小夥伴們給他的墓圍上了很多圍巾,還有球衣。

陽光温柔的叫醒了博格小鎮,微風柔和……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3

本書和《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出自同一個作者,都是瑞典作家弗雷德裏克·巴克曼所著,故事情節緊跟《外婆的道歉信》。如果你沒有讀過《清單人生》,我極力推薦你讀一讀,我保證你會愛上這個古怪彆扭的老人,因為她實在是太可愛了。當她誇獎別人的髮型時,會説:“您的額頭非常寬,剪這麼短的髮型需要很大的勇氣。”;當別人遞給她一杯用塑料杯裝的咖啡時,她會責怪對方竟然不給她杯墊。關鍵是,她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會得罪人!

叉子、刀子、勺子。就得按照順序來

布里特˙瑪麗是那種你能想象到的最無趣的63歲女人,她的生活是一成不變的,6點準時起牀,12點必須用餐,只用菲克新牌的清潔劑,從未單獨出過門。因為她相信,只要什麼都不變,生活就能永遠持續下去。

故事從布里特˙瑪麗離開丈夫肯特,到勞動就業辦公室尋找一份工作開始。幾十年“為家庭工作”的她,找工作的原因竟然只是擔心沒有丈夫、沒有孩子的自己,如果沒有工作的話,哪天死在家裏也沒有人發現。幾周過後,讓鄰居聞到屍體腐爛的怪味,那樣很不“體面”。

布里特˙瑪麗從小就是姐姐的跟屁蟲,習慣了當姐姐的背景。性格沒有姐姐活潑,不像姐姐那樣有想做的事情。因為姐姐將來註定要精通外面的世界,所以布里特˙瑪麗就想象自己擅長各種家裏的事。假如你有一個能真正看到你的姐姐,還需要什麼別的東西呢?在姐姐因車禍去世之前,她為了姐姐而活。結婚之前,她為了照顧父母而活。發現丈夫的不忠之前,她為丈夫和家庭而活。她似乎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

布里特˙瑪麗的'人生充滿了各種清單,看似井井有條,但這一條條要做的事情,卻不能拼湊出布里特˙瑪麗自己的生活。等到她不為別人而活了,才發現自己人生的清單空空如也。

布里特˙瑪麗,六十三歲,沒有自己的生活。

我年紀大了,不適合去巴黎了“巴黎年紀多大?”

我們常常能聽到“我XX歲了,已經過了學某個事物最好的年齡,來不及了”“我XX歲了,該回歸正常的生活,不能在任性地追夢了”“我XX歲了,已經沒辦法再做出改變,我的人生就這樣了”這可太奇怪了,倘若每個人都該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一樣,那這個世界也太無聊乏味了。年齡不是限制,年齡也不是藉口,你可以做任何選擇與嘗試,漫漫人生,不要過早地就給自己的人生下結論。

布里特˙瑪麗內向膽怯,渴望改變卻不敢改變。她的生活嚴格遵循一張張事先制定的清單,她甚至有一張記錄所有清單的總清單。然而在博格的日子,沒有菲克新牌的清潔劑,不能準點吃飯,一羣野孩子、小混混、酒鬼和一隻老鼠將她的生活攪得雞犬不寧,人生卻在失控中獲得了新的選擇和新的期待。

故事結尾,我不禁猜想,布里特˙瑪麗是會敲響肯特的門,選擇和曾經出軌的丈夫重修舊好,迴歸以往一成不變的日子;還是會敲響斯文的門,選擇這個樸實的男人,留在博格開始“失控”的新生活。我不知道她最終的選擇是什麼,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布里特˙瑪麗第一次為自己做出了選擇!

“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任何改變和選擇都是艱難的,但是正因為這種艱難,“重新開始”才如此的值得慶祝。

布里特˙瑪麗,六十三歲,出發去“巴黎”。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4

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當63歲的Britt-Marie遭遇丈夫的出軌,跳上雷諾車出發,來到博格重新開始工作,從剛開始的種種髒亂差,到慢慢適應,不斷地反省自己,最終突破自我,終於為自己活了一次,這真是振奮人心的時刻啊。

人啊,總是習慣處於舒適圈

就這樣,一年變成了幾年,幾年變成了一輩子。直到某天早上她醒來,才發覺光陰虛擲,來日無多,卻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63歲的刻板、固執、有強迫症的老太太都能做出改變,年輕的我豈能就這樣在生活的'打壓下停滯不前呢?也許只有真正做出改變的那一刻才能發現:生活明朗,萬物可愛,人間值得,未來可期。

“我年紀大了,不適合去巴黎了。”

“巴黎年紀多大?”

巴克曼真是一個有文采的人,書中精彩的句子不勝枚舉。

雨又下了起來,博格的雨就是這樣,反正它也沒有別的事可做,閒得慌了就下一點兒。聽到這裏,薇卡忍不住了,因為她的耐心異常短小精悍。博格的下午變成了晚上,既迅速又無情,黃昏彷彿拿出一塊創可貼遮住了陽光。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5

我無法理解,1981年出生的瑞典作家弗雷德克里˙巴克曼,內心有多温暖、多悲憫,才把視線投向被丈夫背叛、被兒女遺忘、被社會嫌棄,當了40年家庭主婦已經63歲的布里特—瑪麗。《清單人生》講述的是主人公佈裏特—瑪麗發現丈夫有外遇後,離開原有的人生軌跡、擺脱清單的桎梏,捨棄過去,開始新生活的故事。

看了作者介紹,才知道這是一位出生於瑞典的專欄作家,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説,他的故事只關注55歲以上、10歲以下的人羣,他們是最不在社會既定法則、不被社會關注和重視的人羣,忽然想起曾買過他的另一本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聽過有聲讀物,尚未閲讀),是作者的處女作,那也是一個充滿温情而感人的故事。作家在30歲時就創作了《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這個作品,為他的敏感、幽默、善良、温暖而感動。

依舊利用碎片時間,在這一週有時間的夜晚讀紙質書和在午休時間讀電子書交替閲讀的方式,讀完了整本書。閲讀過程中,因為某一些小小片段而忍俊不禁、因為某一些人物的苦樂人生而感慨不已、也為瑪麗最終放下一切而獨自踏上前往巴黎的決定而驚呼、讚歎,這一週,她彷彿成了我身邊一位熟悉的人,當她的丈夫前往她離家後工作的小鎮博格去接她回家時,我甚至以固化思維覺得她重新認識自己後,會回到原來的家,沒想到,在一羣博格人的支持下,她開啟了全新的人生旅程,獨自踏上了前往巴黎的旅程,為破繭成蝶、重獲新生的瑪麗而高興。

童年與性格:瑪麗的童年時期,一直生活在姐姐的陰影中,優秀的姐姐一直是人羣中的焦點,一次家人出行,姐姐因為一場交通事故而離開人世,父母卻更希望死去的是瑪麗,小小的瑪麗揹負着沉重的包袱,討好、敏感而堅強地活着,形成了她自卑、刻板、缺乏安全感卻善良的.個性。文中的前半部分,提到瑪麗曾想出去工作,在應聘過程中,放棄了競爭將崗位留給了更需要工作的年輕母親,為後文瑪麗無私地幫助博格人進行了鋪墊。這與之前讀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涵解:無畏真實》和接下來要共讀的《易中天中華史:祖先》預告中提到的有共同之處,童年時期的我們多半都是無意識的,快樂、難過、激勵、傷害,都在黑暗的意識中流動、衝擊,留下隱祕無形又難以磨滅的痕跡。今日和媽媽一起拍寫真,聊起爸爸和媽媽的童年得到的父愛和母愛並不多,但爸爸和媽媽卻給了我們最幸福的童年,給了我們最多的愛和安全感,讓我們快樂而無慮地長大。在此,感謝爸爸和媽媽。

杯墊與清單:瑪麗把咖啡杯沒有配套杯墊視作不文明的行為,文中多次提到了杯墊,瑪麗得知丈夫出軌離家出走,為了生計去勞動就業辦公室申請工作,等待工作人員為倒了咖啡的塑料杯杯配備杯墊;在博格,瑪麗甚至為孩子們的飲料罐下面都墊了杯墊;當博格的孩子薩米離世時,瑪麗為每一位弔唁者都配足了杯墊。杯墊是瑪麗對安全感的追求、是瑪麗墨守成規的標識;再説説瑪麗的清單,根據清單生活的女人,無疑是無趣而刻板,但為了照顧丈夫及他和前妻留下的孩子、瑪麗放棄了工作、放棄了自我,按照她的清單生活着,每天6點準時起牀、12點必須用午餐、晚上6點吃飯,從不在天黑後出門,盡心做好家務,去超市從不採購清單以外的商品。一位做了40年家庭主婦的女人,除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我想也並沒有什麼可指責的了。如“有書”解讀:長大後,就是漫長的、大氣都不敢喘的卑微生活。奉行謹慎自持、規避風險的人生信條,讓我們不再為了純粹的快樂大聲歡呼,即便笑得出來,也總有一絲羞恥感揮之不去。

老鼠與足球:來到小鎮博格後的瑪麗,與二隻老鼠做了朋友,為老鼠準備士力架,和老鼠聊心事,文中寫到“老鼠吃掉了布里特—瑪麗為它準備的晚餐,可並沒説喜不喜歡這頓飯”、“老鼠過來吃完飯的時候,遲到了一小時零六分”,看來也不是隻文明的老鼠,文明的老鼠也該在六點前用完晚餐;瑪麗“還想告訴老師,希望它能找到共進晚餐的同類,因為她覺得老鼠不應該一隻鼠吃飯,一隻鼠的孤獨意味着兩隻鼠在一起的機會被浪費,對人類來説也是這樣”,風趣幽默,讓人嘴角上揚,這既是愛乾淨的瑪麗重生的信號,也藴含着一些哲思。瑪麗原本一點也不喜歡足球,足球奪走了瑪麗和丈夫相處的時間,但來到博格後,從瑪麗被足球擊暈、到為孩子們洗球衣、當他們的教練、為他們進球而歡呼以及最後在工作和足球場的選擇中,毅然放棄了職位益,為博格的孩子爭取到了足球場。足球,是屬於瑪麗的另一個重生的信號。雖然瑪麗仍一無所有,但63歲這一年,瑪麗收穫了博格人對她的尊重,收穫了認識自我、重新開啟新生活的勇氣,為這樣的瑪麗而鼓掌。如80歲開始學畫的摩西奶奶説的:“總有人説,現在已經晚了,但其實,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於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説,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這是今年在“有書共讀”APP領讀下的第三本書,還好仍跟上“有書共讀”進度,但回頭想來,讀書不該是功利的,不該因為閲讀而閲讀,應該在閲讀過程中享受快樂、與作者的思想連接、主動思考沉浸於閲讀過程而閲讀,加油吧!姑娘,讓閲讀帶我去到更遠的地方。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6

弗雷德裏克.巴克曼的作品一如既往的讓人温暖和感動,很喜歡他的寫作風格,和《外婆的道歉信》、《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兩部做樣品一樣都是描寫平凡普通的人,發生的事情好像就在我們身邊。 主人公佈裏特.瑪麗是一個63歲的老太太,脱離社會在家做家庭主婦近40年,因為丈夫出軌被迫離家找工作,陰差陽錯的來到了博格這個地方,做娛樂中心的管理員。

剛開始我被布里特古板的性格和必須按照清單做事的生活方式古怪到了,懷疑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人嗎?

雖然她是一個家庭主婦,但是一點都不懶散,總是保持最精緻的髮型,衣服不能有一絲的褶皺,特別愛整潔乾淨,牀罩和沙發要用小蘇達清理,擦玻璃必須使用菲克新清潔劑。社交能力很差,説話直來直去,很難有迴旋的餘地,想要討好人會説“你的髮型很好”,回頭還會補一句“額頭窄不適合這個髮型”。和就業中心的工作人員約見面時間,被推脱説晚上六點,六點已經下班了,是吃飯時間,她就真的買了吃的,去做了晚飯,六點一起吃的晚飯。

我一邊看一邊想,這樣的人能找到工作嗎?怎麼適合社會生活,和人溝通完全不在一個頻道,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開始越來越喜歡這個老太太了,不知不覺被感動到熱淚盈眶。

博格是一個因為經濟危機影響被廢棄的小服務區,一個做輪椅的酗酒女人經營着一個髒兮兮的混亂小超市,是小鎮的中心,兼有披薩店、快遞、郵局、修車行、醫療中心的功能,足球場被關閉了,孩子們隨意在小廣場上踢着足球,時不時的會砸到人的頭上或者其他什麼地方,人們懶散消極,卻因為布里特的到來發生了改變。

喜歡被別人需要是因為心裏盛着滿滿的愛。

布里特是孤獨的,她一個人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不知道該如何與人溝通,孤獨到每天和老鼠聊天,不停的打掃衞生。當孩子們邀請她做足球教練的時候,儘管她對足球一竅不通,連世界盃是什麼都不知道,她還是答應了,因為她感受到了被需要。她一輩子都是為別人活着,照顧丈夫的父母,丈夫的兩個孩子,每天很忙碌,忙碌到沒有時間出去工作,甚至沒有要自己的孩子。

當感覺被需要的時候,她的心就滿了。

她和視力不好但是懂足球的胖女人銀行一起帶孩子們踢足球,給孩子們把秋衣洗的乾乾淨淨,帶孩子們去參加比賽,重新燃起了小鎮的熱情,人們不知不覺的發生的變化,重新喜歡上了這個小鎮,不再想賣掉房子搬走了,也喜歡上了布里特。

布里特也因為孩子們和小鎮上的人們發生了改變,她被更多的人需要,就有了一份責任感,非常投入的去做每一件事,甚至來不及顧及自己的生命,在持槍搶劫犯面前,敢用身體擋住其他人,儘管害怕的要命,也不給歹徒打開收銀箱。執着的去鎮上給孩子們申請建足球場,把要做的事情列到清單上,堅決不改變,被告知不可能就天天去,因為薇拉説踢球的時候會忘記一切,孩子們在踢球的時候可以不顧一切,非常開心,大人們在踢球的'時候可以忘記經濟危機帶來的煩惱。比賽的時候,孩子們的第一個進球讓布利特不由自主的跳了起來,一個不懂足球的老太太,居然因為足球體驗到了激情,激情是什麼?那一刻她發生了改變。

到了一定年齡,人生所有的疑惑幾乎都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活着?

布里特的丈夫肯特來找她,請求她原諒,布里特沒有選擇和前夫回家,也沒有選擇在博格認識的新的追究者警察斯文,最終選擇獨自駕車前往巴黎,因為去巴黎是她從小的夢想,一直想去確沒有勇氣去,即使63歲了又能怎樣,只要有夢想,什麼時候實現都不算晚。

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務必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但是隻要努力,勇敢的堅持,什麼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改變可以發生在很多年以後的遙遠的將來,也可以發生在當下。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7

這是作作上了高中後的第一篇作文,作媽比較喜歡這篇文章的視角,沒有常規地去談夢想,而是脱離了大多數人的觀點,從夾在書裏的杯墊式的書籤開始,透過瑪麗的執拗,發現她的真誠善良,最終回到圓圓的杯墊。作媽跟着小妞看了這本書《清單人生》,的確寫得很暖心,推薦給大家。

“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清單人生》

一翻開書,掉下一個硬硬的圓形紙墊子,像平常在咖啡館裏常見到的杯墊。漿黃色的外圈上面印着一行話:

“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而橙黃色的內圈,什麼也沒寫。

為什麼書裏放着的不是傳統的書籤,而是一個小杯墊呢?我舉起墊子,手指輕輕劃過彎彎地排成一條弧線的這一行話,“捨棄-開始”,慢慢地繞一圈,又是“捨棄-開始”,猶如人生的輪迴,起點就是終點,終點也是另外一個起點。

我的閲讀,從這個咖啡杯墊開始。

“我得把咱們今天會面的要點全部都記下來,列個清單。”

書裏的布里特—瑪麗,把每天每次要做的事情都會列一個清單,然後一件件做完。看到瑪麗的固執與較真,我常常會找到自己內心深處嚮往的那個自己,真誠、善良、做事完美無缺。

因為自己一個隨性的人,從小就很不喜歡列清單,想到那兒做到那兒,一陣風一陣雨的,也因此常常丟三拉四,忘東忘西,媽媽最是討厭我的散漫,一天到晚地數落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天要做的事列個清單,多清楚省力啊!”暑假軍訓前,她追在我後面,逼着我用紙列了要帶的東西清單,然後強迫我按照清單一條條地準備。別説,這招還真是特別管用,當用筆一條條地把完成的事情打上勾時,很有成就感。

可能正因為自己總做不到這樣清晰地列清單,所以清單于我來説,是一種有邏輯的象徵,每天清晰地知道要做什麼,可以不讓時間白白流失,每天不會渾渾噩噩地過。清單式的人生,或許就是為了不錯過生命的每一天而做的堅持吧。

叉子、刀子、勺子。

就得按照這個順序來。

63歲的瑪麗,她總是做着我想做卻一直無法做到的事,或許在大多數人眼裏,固執刻板的'瑪麗,可笑而又不討人喜歡,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如勞動就業辦公室的那個女孩一樣,不明白杯墊、合適的杯子以及鏡子有着怎樣的價值。井然有序的生活,慎重體貼地待人,是一種教養,更是一種善良。

杯墊是一個圓,沒有上下左右之分,有時,生活亦是。瑪麗的固執而有秩序的生活, 是一種可貴的品格,也是一劑生活的毒藥,她天真地相信,只要什麼都不變,生活就能永遠持續下去。但是,她沒變,周遭的一切卻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她明知肯特外面有了女人,卻選擇自我欺騙,直到接到那個女人的電話,打破了她的幻想,她執拗而又懦弱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婚姻的不幸。

她想找份工作,是因為怕自己一個人死在家裏,而沒有人發現。她小聲地説:我希望有人知道我在這裏。讀到這裏,我鼻子發酸了,這個完全沒有自我,沒有任何存在感的老人,從來也沒有工作過的老人,該如何去工作,如何重新開始生活呢?

瑪麗來到了來到小鎮博格,看管廢棄娛樂中心,可迎接她的卻是一隻砸向腦門的足球……從此,一羣野孩子、小混混、酒鬼和一隻老鼠將她的生活攪得雞犬不寧,她的執拗同時也改變了小鎮裏的人,她勇敢的面對劫匪,她清洗整理每一個有污漬的地方,誠實、善良的她找回了博格人的希望,人們接納了她。在這裏,她找到了被人需要的感覺,她眼裏不僅僅只有肯特,有了別人,同時也讓別人,看見了自己。

或許,很多人在書裏讀到的是勇敢、夢想、追求自我等等,但是,我卻常常感動於瑪麗的固執、真誠、善良。她會告訴老鼠,希望它能找到可以共進晚餐的同類;她會在破舊的娛樂中心門口,放上繫了蝴蝶結的啤酒瓶,體貼地寫上:吃完以後無需把碟子放回去,這不會給我添麻煩;她會為找到一個安置陽台植物的地方而熱情洋溢,勇不可當;她會固執地走進坐輪椅女人的廚房,拉開餐具,按照正確的順序整理裏面的餐具。我想,博格的改變,正是因為她的這份堅持,最終,瑪麗的真誠善良接納了生活的改變,她改變了博格,改變了博格的人們,更改變了自己。

瑪麗學會了從容地細數自己的心跳,開上了足球隊孩子們幫她加滿汽油的車子,開向了那個她一直想去,卻從未去過的地方——巴黎。

合上書,固執的瑪麗一直在腦海裏轉着,她再也不用擔心沒人知道她在這裏了,在博格,在我們心裏:

“不管發生什麼,

無論她在哪裏,

每個人都知道布里特-瑪麗來過這裏。”

拿起夾在書裏的杯墊,在什麼字也沒有的橙黃色的內圈,我提筆寫下:

“人生最艱難的不是重新開始,而是自始至終都堅持着真誠善良。

如果,不堅持,那麼,你連重新開始的機會都沒有。”

瑪麗的杯墊,墊的不僅僅是一隻咖啡杯,而是此時此刻正在喝咖啡的我們。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8

這是一個63歲的老奶奶(名叫瑪麗),有各種各樣的清單,甚至還有一個總結所有清單的清單;有潔癖加強迫症,不準眼淚滴在地板上,因為會留下印;在意別的想法,早上六點才打開廚房燈的話,她會認為別就此認為她會睡懶覺;因為時候印象深的廣告告就只用菲克新種洗滌劑,所有污漬都交給蘇打;過分依賴丈夫,離開丈夫前沒有自己開車出過門,沒有用過電話,沒有任何外交活動直到到了博格(個經歷慘重經濟危機的鎮),有羣近似野蠻的,個酒熏天的殘疾,一羣髒兮兮的足球迷,瑪麗開始找到自己,有種被需要感,有種愛和歸屬的感覺。她終於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到了一定年紀,所有疑問都可以濃縮成個問題:

應該如何生活?

這似乎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它關乎時間,關乎每個對它的不同理解。但我説:要為自己而活,有勇氣重新開始。

隨着人慢慢長大,似乎永遠有想也想不完的問題,時候的無憂無慮似乎越來越模糊。上學時要考慮,要考什麼學呢,要找什麼作呢,自己的興趣還是家庭的要求,怎麼處理和班上同學,師,家的關係?再點,作了要考慮,上有下有,這個月的工資要怎麼分配,明年的錢有保障嗎,是不是要買個房,什麼地的房呢,哪裏還有增值空間?再點退休了,是否下空了下來不知道幹些什麼,似乎一下子沒有了被需要的`感覺,似乎一下子沒有了被需要的感覺?

有這麼多繁瑣的問題積壓,我們直在為生活所困。有沒有時間稍稍停下腳步,看看自己,你有多久沒有為做點什麼了,有多久沒有為自己做一個決定?你或許會説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是不得不考慮的,你或許會講我也想為自己乾點什麼呀,但事情多,耽擱就沒時間了。其實它並麼有想象的那麼困難,有時候給自己個微笑,給自己份甜點,給自己放個假,去看看生活,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我是不是還想在做一些其實並不感興趣的事?是不是有更適合自己的去探索?像電影《心靈捕手》中那個天才男孩,他會對放棄了那份國家機構的工作而去找那個女孩而抱歉,但他絕對不會後悔,向那位心理老師一樣,他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可以想象他在找到女孩後會對國家做更大的貢獻。

其實有時候有沒有時間,有沒有機會只取決於你想不想。生活中有時會覺得有很多事要做,但真的時間不夠時,是不是就會發現有很多事是可以放放的,甚至有很多事是可以捨棄的。像法國人就有一個讓人羨慕的習慣,他會在一年中抽時間去度假,他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審視自己的機會。有沒有從就想做的事還沒有做的?有沒有夢想成為什麼但還沒有開始的?有沒有在晚年想起會遺憾我曾沒有做過什麼?肯德基爺爺哈蘭·山德士40歲才開始自己的事業,著名模特被譽為中國最勵志的老人王德順50歲才開始走上T台,憑什麼他們可以活出,他們可以重新開始,而你不行?有多少次説,本來我肯定會去學書法的,我本來是要去做瑜伽的,本來我會成為芭蕾舞演員的為什麼讓這些事情只停留在本來呢?去做啊,去努力,去拼命。鼓起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成為真正的自己。

我年紀了,不適合去巴黎了。

巴黎年紀多?

最後63歲的瑪麗終於瞭解到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什麼是不做會留有遺憾的,她並沒有選擇回到丈夫身邊迴歸她熟悉的生活,她沒有選擇留在博格和日久生情的警察斯文在起,她為自己活了次,她捨棄了自己習慣的生活,踏上了念念的巴黎之旅。

泰爾在《愛者之貽》中説:世界對你,就好似老奶奶搖動紡車時低聲吟唱的曲,無意義無目的,又充滿隨所欲的想象。但是,有誰知道,也許就在這悶熱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着滿藍奇特的貨物,已經上路?他響亮地呼喚着路過你的前時,你便會從依稀的夢中驚醒,將窗洞開,拋下面紗,走出家門,去迎接命運的挑戰。

有生之年,有勇拋開世俗的眼光,能夠努力去做你想做的事,那真是件幸運的事。中最艱難的事,恐怕就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然而,那又如何?

在這個世界上夢想越的越會是贏家。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29

《清單人生》是“催淚王”弗雷德裏克·巴克曼繼《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外婆的道歉信》之後的第三部作品,幸虧早已識得他的“催淚套路”,這一次有所防備,只是間歇地、短暫地起了些雞皮疙瘩。

主角名叫布里特·瑪麗,63歲,按巴克曼以往選角的作風,布里特·瑪麗也不例外,行為費解、性格古板。

正如開篇第一句所説,“叉子、刀子、勺子。 就得按照這個順序來”,布里特·瑪麗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份清單,不能亂序,清單外的事情一概不做。其實我可以稱呼她為布里特或者瑪麗,但她只允許別人叫她布里特·瑪麗。

她的丈夫肯特是一名企業家,在這個年紀出軌了,哈,外國人真年輕。她獨自離開,怕自己老死了沒人發現,於是決定找一份工作,巴克曼很擅長用荒誕幽默的口吻刻畫人物性格,也包括了找工的理由。

被問及學歷時,她的回答是“我完成過許多填字遊戲,如果沒受過教育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被問及工作經歷時,她的回答是“我一直幫我丈夫打理他的公司……擔任的職務是……照顧孩子,把我們家收拾得體面像樣。”

其實在現在我們的眼裏,她只是一名大半輩子依賴丈夫、如今沒有勞動價值的老婦人。但她依舊執拗,勞動就業室的女孩只好讓她到博格一家待拆的娛樂中心當管理員。

要説布里特·瑪麗能做什麼,只能説是搞衞生了,而且特別擅長,她有不輕的潔癖,即使一個人哭也不能讓淚水落在地上,因為會留下印子。她只相信的清潔品是小蘇打和菲克新,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它們清潔乾淨,並且任何事物都必須清潔乾淨。

她的夢想是擁有自己的窗户,她可以用菲克新擦窗,每天都擦,堅持了一輩子。這個夢想的萌芽只因一張廣告:一個女人站在乾淨的窗口向外張望,下面寫着“菲克新帶您看世界”……看到這句話真覺得她可愛但又可憐。

她自小就沒有得到愛,姐姐英格麗德是父母的心頭肉,而布里特·瑪麗只是她的背景,但她甘心,姐姐是唯一在乎她的,姐姐為她描繪了美好的未來——一起去巴黎。可惜一場車禍奪去姐姐的生命,布里特·瑪麗陷入深深的內疚中,父母和她自己都覺得救錯了人,該死去的是她,母親自此躲在房裏,父親離開了家門,一個家庭就這樣破碎了。

母親離世後,肯特成為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她崇拜他,因為他會做生意,可惜他邋遢,不在乎她,但她忍受了。

肯特出軌之後,布里特·瑪麗來到了邊遠的博格。經歷了經濟危機,博格破敗凋零,居民不多,都非常熱愛足球,唯獨布里特·瑪麗不愛,她不能忍受穿着白衣服去踢球把衣服弄得髒兮兮的行為。小鎮很荒涼,唯一的商業是一家破亂不堪的披薩店又是醫療中心和郵局,兼小超市及修車店,店主是一個坐輪椅的女人,布里特·瑪麗的社交開始於此。

布里特·瑪麗來到博格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包括了路邊的年輕小混混和有錢的`寶馬男,性格温和的警察斯文還上門“獻殷勤”,加之作者對布里特·瑪麗的心理描寫,我一度以為她其實是個少婦,可她是個63歲的老婦人啊。好吧,主角光環,外國人真年輕!

博格有一支由小屁孩組成的雜牌足球隊,因為沒有教練的足球隊不能參加盃賽,博格又沒有合適的人選,布里特·瑪麗陰差陽錯地當上了教練。執教第一天,布里特·瑪麗在她的清單上寫下了“第一點名、第二‘白痴往返跑’”,沒有第三項了。

執教後,布里特·瑪麗的人生髮生了轉變,但丈夫肯特來了,帶着他的交橫跋扈,肯特希望她一起回家,她很糾結。也許是男人之間特有的敏感吧,肯特察覺到了情敵斯文的存在。

書中很有趣的一幕是某天“瘋子”穿着黑衣來搶劫披薩店。人在被槍指着臉的極端狀態下做出的反應,常常連自己都理解不了,被槍指着的布里特-瑪麗卻説: “您得先買點東西才行啊。” 她這麼一説,讓瘋子嚎叫了:“打——開——它!”“您必須輸入一個金額,然後才能開錢箱。您瞧,否則收據會出錯的。”瘋子氣急敗壞地朝她晃了晃手裏的槍,布里特-瑪麗更是煩躁地低頭盯着瘋子的鞋: “我剛拖的地。”而後眾人把“瘋子”趕跑了,肯特和斯文趕來,展開了脣槍舌戰,兩個男人爭論着女人該跟誰,而布里特-瑪麗片的回答是你們把地板踩髒了,趕緊滾!

第二天肯特為她送來了紫色鬱金香——知我心式的浪漫,斯文為她修好了門——老實巴交的的討好,一個63歲的女人能讓兩個男人爭得不可開交,能説這不叫芳華嗎?外國人真年輕!

在男孩薩米與退役女球員銀行的幫助下,小屁孩球隊終於參加了盃賽。第一場打進了第一顆進球,以1:14輸了比賽。第二次成功地撲出了一個進球,以0:5輸了比賽,小小的隊員都拼盡了全力,有用臉接球的,有踢斷腿的。第三場2:2平,這是博格人久有的不輸的比賽。小隊排除萬難參加的杯賽就這樣告終了。這個過程中,雖然布里特·瑪麗始終不明白足球的價值所在,但她居然也在觀眾席上激情吶喊,甚至雙腳離地跳起來了。

本以為故事將走向大團圓結局,卻響起了悲劇的尾聲,瘋子是薩米的朋友,因為瘋子欠人錢,薩米為了友情搭上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孤零零的薇卡和奧馬爾,最後他們被收養中心接走了,足球小隊也解散了。

雖然劇終人散去,但博格已經靜悄悄地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孩子來到了博格踢足球,博格復興了。

結局是,想和她一起回家的肯特和想和她牽手的斯文都等待着布里特·瑪麗敲響自己的門,但她都沒有敲,當白晝之光完全傾瀉到博格的屋頂上時,她開着一輛帶着一扇藍車門的白車往巴黎出發了……

她做了清單外的事,不再介懷一絲不淨,開啟了新的人生。

結語

引用書中的話,“人生的樂趣本來就少得可憐。無論是誰都很少有機會留在原地,拒絕在時間的長河中隨波逐流,在快樂的漩渦中永遠沉溺下去;也無法毫無保留地愛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充滿激情……激情的價值不在於它給予我們什麼,而是它要求我們如何冒險,有時候甚至需要放下尊嚴,忍受別人的不解、嘲笑和否定。”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30

她去了巴黎,有時候做選擇時,不要考慮往左還是往右,等人或是找人,直走就好。這是我看過的一本結局挺讓人意外和開放的小説。你以為一帆風順的人生,或者一絲不苟的人生是彆扭的、無趣的,甚至讓你不屑的人生,正意外地成為某些人生命裏燦爛的故事,她也正在被意外的人所指引,一路向前。只要清單裏有的,只要是心裏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一定要做到的!

對於足球,也可以不是足球,特別特別喜愛的,有很多很多人共同喜愛的,好像就會產生特別巨大的能量,吸引住不同的目光,不容輕視。我們或許正是缺少了這一類的喜愛,才越挫越敗,應該喜歡到哪一種程度,才能觸底反彈,越來越勇敢,哪怕失敗也無比激動歡喜呢?唉,一生何求……

還有她的人生,活在不被喜歡不被重視的'陰影下,只想被人需要,而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人生,堅定的、又強迫式地封閉着。很多沒有誇大成小説的人物,不正是這樣的嗎?一直在被否定,一直在做以為是擅長的事,然後就沒有故事了

聽説經濟危機背景下的人們精神上更豐富,根據需求理論,這倒不合常理,也許“危機”其實是“生機”。沒有了就會發現本可以有的。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31

童年時代比自己更優秀也更受父母疼愛的姐姐在全家出遊的途中車禍去世後父母突變的情緒讓布里特-瑪麗變得只為討好他人而活,包括選擇的婚姻。在60多歲,繼子女長大離家,丈夫出軌後出於對獨死無人知的恐懼她選擇了重新工作,因為這樣,“當你沒去上班的時候別人會知道你出了意外” ,來到剛開始厭惡的博格後在慢慢的相處中她認識到了很多“不曾放棄”的人。

她是一個偏執的人,只認準清單上的事,必須強迫一切乾淨整潔,始終秉承“文明人”的做法,十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她只想過一成不變的正常生活,但“她想知道,一個人在老去之後,靈魂中還剩下多少自我改變的'空間,還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他們會怎麼看待她,會如何讓她認清自己。”直到在博格的所見所遇,在“真正朋友”和孩子們的鼓勵下,她在回頭的丈夫和正義警察斯文的追求中沒有“敲開誰的門”,帶着孩子們贈送的汽油,開着自己的車,往前開,去她一直嚮往卻不敢前往的巴黎。

想要改變,想要做自己,想要為自己而努力,真的什麼時候都不晚。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32

因為《外婆的道歉信》所以想看看開車選擇開啟新生活的布里特瑪麗會有怎樣的精彩。

把原有的習慣打破,從原有的熟悉生活中走出來需要巨大的勇氣,原來的布里特瑪麗束縛在日復一日的思維方式裏,束縛在自己指定的條條框框裏,束縛在自己欺騙自己的假象裏。

在博格這個偏遠的小鎮,卻把原來那個怕死、討厭足球、害怕改變的'布里特瑪麗敲擊成了粉末,她沒有因為肯特愛上足球,而因為一羣熱愛足球的孩子們愛上了這項運動,她在原來的生活氛圍裏一直欺騙自己,嚴格按照清單列出的內容逐條營造自己被需要的景象,而在博格,她卻有勇氣把清單的一頁撕扯下來。

我很喜歡巴克曼為布里特瑪麗選擇的結尾,讓這個照顧別人情緒,一直被需要了60多年的人,重新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選擇自己夢想中的巴黎,並不是他拋棄了肯特,也不是她拒絕了斯文,而是她終於有勇氣拒絕,終於有勇氣不再攀附,終於有勇氣去嘗試自己想看的風景和想要的生活。

人生,可以有清單,讓我們明確什麼是生活;人生,可以沒有青島,讓我們明確我們想要怎樣的生活。

《清單人生》讀後感 篇33

《清單人生》是作家弗雷德裏克巴克曼暖心三部曲之一,他講述了一個63歲家庭主婦離家出走,最終獲得新的選擇和期待的故事。

一個63歲老太太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早上起牀散步,晚上和姐妹們跳廣場舞。身體健康可以做做飯。而為家人忙活了大半輩子的布里特瑪麗,突然離家出走了。

布里特瑪麗每天六點起牀,十二點準時用餐,餐具必須是按叉子,刀子,叉子擺好,做清潔只用小蘇打和菲克新,牀單不能有一絲褶皺,家裏必須一塵不染。日常的每一件事都被她記錄在清單上,以保證她做好後勤工作。

有一天,布里特接到一個年輕女人的電話,她知道她的生活要改變了,她的婚姻出現了裂痕,她忍讓丈夫的大喊大叫,小心翼翼的做着繼母,年華都耗死在家務上,枯燥無味的重複,讓人失去熱情,生活圈子縮小,失去愛好,失去朋友,迷失自己。沒有人在意你失去什麼,沒有人關心你快不快樂,生活終究還是繼續。家裏曾經是布里特的全部世界,現在這個世界倒塌了,他決定離開。

她已經有四十年沒有接觸社會,然而現在她侷促不安的坐在就業辦公室,接受了看管廢棄娛樂中心的工作,這裏有野蠻的孩子,瘸腿的女人,奇怪的瞎子還有酒鬼。她來到一個奇怪的小鎮,小鎮雜亂無章,一切都那麼糟糕透頂。但是她不得不留在這裏,沒想到這裏卻改變了她。她第一次想要擁抱一個人,第一次向別人分享趣事,第一次主動幫助他人等等。日子竟然變的越來越有趣了。

布里特其實有個夢想就是想去巴黎,她想像着在巴黎沐浴温暖的陽光,腳踩巴黎大街的鵝卵石,感受着微風。但是這些美好被家務淹沒了。她封塵已久的`夢想被那羣熱愛足球的孩子們喚醒,63歲的布里特被孩子們説動,追尋夢想的路上,誰管你幾歲,重要的是,你敢往前走。終於在某個清晨,她開着一扇藍車門的白車出發了,至於終點是哪,她心中自知。

我們也要活出布里特的精神,我們的人生我們是主角,不能被他人牽絆,迷失了自己,照顧好別人的同時,要照顧好自己,讓自己活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人這一生,不知道要被多少麻煩事兒纏着,也許是那些無法承受的變故,亦或是親密關係被不斷消耗。甚至有時候,工作上的摩擦都能讓人瞬間心灰意冷。但是不論日子多糟糕,也不能迷失方向,去挑戰、去嘗試、去改變,我們才是生活的主人。我們才可以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至於一聲歎息,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