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出自論語和孟子的名言

論語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了出自論語和孟子的名言,歡迎閲讀

出自論語和孟子的名言

出自論語的名言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學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温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説:“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説:“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説:“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説:“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6、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奉行終生?”孔子説:“大概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強施加在別人身上。”

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路啊,告訴你對待知和不知的態度吧(即對待學問的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8、子曰:“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説了。已近完結的事情,就沒必要再去匡正,挽回。過去的事情,就沒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與責任了。

9、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孔子説:“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説:“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地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

10、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説:“聰明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好動,仁德的人恬靜。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出自孟子的名言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其進鋭者,其退速。(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羣眾。)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仁者無敵。(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使有德行的人居於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務。)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傑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養心莫善於寡慾。(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慾望。)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塗卻硬要叫人明白。)

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並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麼能趕上別人呢?)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解説詩的人,不要拘於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於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東山便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也變小了。)

獨樂(yüè)樂(lè),與人樂樂,孰樂?(一個人獨自欣賞樂音快樂,和別人一道欣賞音樂也快樂,到底哪一個更快樂呢?)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您老人家這麼一説,使我的思想豁然開朗也。(慼慼:感動的樣子))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如果想要讓天下太平,在當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還有誰呢?)

標籤:名言 論語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