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管子的名言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名言了吧,名言是人們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的提煉和總結。那什麼樣的名言才是經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管子的名言,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管子的名言

管子的名言1

1、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2、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智者善謀,不如當時。

3、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4、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

5、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人焉。

6、譽不直出,而患不獨生。

7、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8、務為不久,蓋虛不長。

9、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

10、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11、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12、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

13、令重於寶,社稷先於親戚;法重於民,威權貴幹爵祿。

14、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

15、黃金者用之量也,辨於黃金之理則知侈儉,知岱侈儉則百用節矣。

16、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17、邪氣襲內,正色乃衰。

18、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19、量力而知攻。

20、凡將舉事,令必先出。

21、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22、聞賢而不舉,殆;聞善而不索,殆;見健而不使,殆。

23、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

24、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

25、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於身也。

26、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27、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28、知子莫若父。

29、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30、金與粟爭貴,鄉與朝爭治。

管子的名言2

1、聖人若天然,無私覆,若地然,無私載也。——管子

2、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管子

3、人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管子·形勢解》

4、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管子》

5、君子使物,不為物使。——管子

6、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管子

7、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管子

8、儉則傷事,侈則傷貨。——《管子·乘馬》

9、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論積貯疏

10、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管子

11、聖人畏微,而愚者畏明。——管子

12、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13、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管子·牧民》

14、先易者後難。——管子

15、不審不聰則繆(通謬),不察不明則過。——《管子·宙合》

16、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17、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8、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19、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20、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管子

21、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管子

22、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管子

23、夫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管子—五輔》

管子的名言3

1、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2、量力而知攻。

3、凡將舉事,令必先出。

4、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5、聞賢而不舉,殆;聞善而不索,殆;見健而不使,殆。

6、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

7、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

8、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於身也。

9、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10、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11、知子莫若父。

12、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13、金與粟爭貴,鄉與朝爭治。

14、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15、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智者善謀,不如當時。

16、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17、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

18、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人焉。

19、譽不直出,而患不獨生。

20、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21、務為不久,蓋虛不長。

22、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

23、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24、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25、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

26、令重於寶,社稷先於親戚;法重於民,威權貴幹爵祿。

27、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

28、黃金者用之量也,辨於黃金之理則知侈儉,知岱侈儉則百用節矣。

29、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30、邪氣襲內,正色乃衰。

管子的名言4

在先秦諸子中,管子(約前719-前645)資格最老,他的生活年代比老子、孔子還要早上一百多年。管子名仲,字夷吾,給齊桓公當宰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孔子十分欽佩他,説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這些人早都成了蠻族的奴隸了!(“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管仲推行“尊王攘夷”的國策,尊崇周天子,抵抗戎狄,保衞了中原的安定,孔子稱他是仁人——“仁人”這頂帽子,孔子可不是隨便送的。

管子有幾句名言,至今廣為流傳。一句是“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前邊是從國家角度着眼,説一個政權只有糧倉充實、國力強盛,才有提倡禮儀的資本;後面是説,百姓只有吃飽穿暖,才能進一步懂得何為榮耀、何為羞恥。

孟子後來接受了這些理念,認為實行王道並不難,先給每家農户分上五畝宅基地,讓他們蓋房栽桑、養豬餵雞。再分上一百畝耕地,讓全家衣食無憂,老人們都能吃上肉、穿上絲棉。然後建立鄉學,讓年輕人讀書習禮,社會自然走上正軌。孟子還説過“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的話,顯然都是對“管子夢”的發揮。

管子另一段名言是“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他這是打比方:國家像是一根擎天大柱,由四條大繩維繫着。他説,如果這四條繩子斷了一條,擎天大柱就歪斜了;若是斷了兩條,國家就危險了;若是斷掉三條,國家就倒下了;若四條全斷,國家就滅亡了!歪斜還能扶正,危險還可轉安,倒下還能再立,滅亡可就不能再造了!

那麼這四條繩子又是什麼?分別是禮、義、廉、恥。人有禮,做事就懂規矩、不出格;有義,就不會有非分冒進之想;有廉,就不會隱瞞過惡;有恥,就不屑跟壞人同流合污。(原文是:“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出《管子·牧民》)

這裏所謂“國有四維”,主要是針對在位者説的。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撰寫《新五代史》,在評價那位貪求富貴、喪失人格的三朝元老馮道時,把管子這段話總結為十六個字:“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十六個字簡單扼要,卻包含了儒家道德的核心理念,讀起來朗朗上口,成了中國人立身行事的準則。你看管仲的影響有多大!

在管子看來,國家也跟人一樣,是靠道德維繫的。不講禮義、廉恥皆無,國庫再充足、軍隊再強大,也難以自立於天下。這似乎是在警告統治者:倉廩實而“不”知禮節,照樣不行。

管子第三句名言是“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樹”在這裏是栽植、培養的意思。你只做一年的打算,種種莊稼就算了。要做十年打算,不如栽種樹木。若做百年打算,就應培育人才。——管仲身為宰相,站得高、看得遠,見識自然超越常人。後人有詩云:“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説的就是這種境界吧。

管子是兩千七百多年前的人,他那睿智的思想至今光芒不減,映照着只知刷手機、打遊戲的'“無腦”後人,令我們慚愧!

管子的名言5

1、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2、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3、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4、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李大釗

5、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6、只要讓我創造一個國家的迷信,我就不管歸誰給他制定法律,也不管歸誰給它編歌曲了。——馬克吐温

7、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8、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9、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

10、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11、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12、三國志: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13、唐·李夢陽: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1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5、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也就是説,在一定條件下,福能變成禍,禍能變成福。

16、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17、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管子·明法解》

18、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管子·白心》

19、唐·李白:中夜四五歎,常為大國憂。

20、宋·陸游: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21、暴風颳不完一個早晨就會停息。比喻來勢雖猛,但持續的時間不會長久。

22、人身之所重者元氣;國家之所重者人才。——《格言聯璧》

2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4、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25、欲安其家,必先安於國(唐·武則天)

26、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27、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六十三章

2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29、一個國家文化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較就能知道。大凡半開化的國家,民法少而刑法多,進化的國家,民法多而刑法少。——梅因《古代法》

30、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出自《管子·樞言》,講的是誠信是天下行為準則的關鍵。人生在世,誠信為準,人無信不立,人如果沒有誠信,就不可能交到知心的朋友。

31、只有由受過教育的人民組成的國家才能保持自由。傑斐遜

32、只要讓我創造一個國家的迷信,我就不管歸誰給他制定法律,也不管歸誰給它編歌曲了。馬克吐温。

33、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34、人類的全部生活都依次在書本中留下印記。種族、人羣、國家消逝了,書卻依然存在。——赫爾岑

35、以空前未有的熱情,煥發青春的創新功能,激發人人獨特的創新精神,使民族的、國家的創新智慧來一個總髮動!使個體的、羣體的創新潛能來一個大爆發!金馬。

36、誠信,可詮釋為:誠實、誠懇、信用、信任。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要從信用取信於人;二是對他人要給予信任。只有忠誠者實,誠懇待人,才會取得信任;只有講信用,才會有信譽。民無信而不立。做人,首先是要誠實。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

37、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38、位卑未敢忘憂國。

39、大丈夫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4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4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42、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4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44、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經法·道法》

45、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

標籤:名言 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