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美德名言警句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作為一種引導、激活、推動教學的手段,具有釋疑解惑、點撥誘導、強化聯繫、深化認識的功能。什麼樣的名言警句才是好的名言警句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德名言警句,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德名言警句

美德名言警句1

1、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2、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貝多芬

3、一經打擊就灰心泄氣的人,永遠是個失敗者。——毛姆

4、真有血氣的人,既不曲意求人重視,又不能忍受忽視。

5、一個人如果拋棄他忠實的朋友,就等於拋棄他珍惜的生命。——索福克勒斯

6、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7、友誼在我過去的生活裏像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巴金

8、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別人寬容的,但誰能説自己是不需要寬容的呢?——屠格涅夫

9、無論是別人在眼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做一點卑劣的事情:最要緊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

10、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促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毛姆

11、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

12、偉大的目標產生於偉大的毅力。——斯大林

13、我們的尊嚴不在於我們做什麼,而在於我們懂得什麼。——桑塔亞那

美德名言警句2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説》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于謙《無題》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佈列傳》

美德名言警句3

春天是個播種的季節,你在純潔心田播下什麼樣的種子,決定着你未來的生命之樹怎麼成長;你的人生將收穫哪些果實。如果你渴望着擁有美好道德情操,那就應該在此刻種下道德文明的種子。

也許有大多數人會問:什麼才是文明美德?其實,良好的文明美德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文明來源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寒冷的冬天,對他人一句親切的問候就能夠温暖他人,這是語言的文明;拾起地上的小紙屑雖然只是舉手之勞,卻充分顯示了個人的良好行為文明….驗證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與素質,取決於生活中的點點小事。

這些都在你的身邊處處可見可聞,假使文明在你卻不知,那是因為你缺乏關於文明的理念。

或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忽略了生活中文明的存在,導致文明美德的理念日漸淡薄。儘管我們處在高科技的時代,卻愈加需要文明美德的重建。因為若是失去文明美德,我們的社會就像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失去了顏色的裝飾,從而失去生機。

在學習中,我們將會認識到做人的基本文明道德原則,學會做一個有自尊、明辨是非、對人負責的人;做一個懂誠實、守信用、與人為善的人,不斷學習與人相處的道德與藝術;培養競爭與合作精神;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的關注;熱愛生活、心憂天下的情懷。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文明美德優良傳統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五千年的文明美德流傳至今。

古代關於文明美得的佳話比比皆是。戰國商鞅立木取信;孔融四

歲而能讓梨;東漢黃香九歲温席,都在告訴我們關於誠信、謙讓、孝順等傳統文明美德。

文明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體現,文明來自生活,生活完善文明的理念。一個國家的發展與文明的關係密不可分,作為炎黃子孫,懂文明,講文明是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因此在今天,我們既要不斷髮展,不斷創新,又要繼承中華文明的歷史,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美滿的社會,讓文明之花處處開放,讓文明之果伴隨我們一路成長!

美德名言警句4

一切美德都是由於放棄自我而完成的。

道德是真理之花。

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證明

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品行是一個人的守護神。

最貧是無才,最賤是無志。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有志者事竟成。

單純的才智不能代替道德上的正直。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正義就是力量。

寧直見伐,無為曲全;寧渴而死,不飲盜泉。

美德名言警句5

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出處】《荀子·儒效》。

【大意】聽説過而沒有親眼見到,雖然聽得很多,必定會有許多是錯誤的;見到了而不能理解,雖然記住了,必定會有許多是虛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雖然知識豐富,也必定會遇到困擾。

【提示】在古人看來,耳聞、目見、心知、力行,是認識事物的四個途徑,但以“力行”最為重要。因為“力行”不僅可以檢驗通過前三種途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

【出處】《荀子·性惡》。

【大意】善於談論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現今尋找依據,善於談論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尋找證明。

【提示】無論説什麼話,如果想要讓別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而證據往往表現出事物的關聯性,所以,一定要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謹於言而慎於行。

【出處】《禮記·緇衣》。

【大意】説話要嚴謹,行動要慎重。

【提示】這句話告誡人們,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慮,切不可憑一時衝動而魯莽行事。

君子強學而力行。

【出處】揚雄《法言·修身》。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勵自己學習並且努力去行動。

【提示】強學和力行,都要求一個人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讀書學習,需要有毅力鑽研進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要縝密思考,把所學和所用有機結合起來。所以,學習不是最終目的,學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實事求是。

【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大意】從客觀事實中去研究,得出規律。

【提示】河間獻王劉德,是漢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學,不愛虛誇。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書,遇到民間送上善本書,他都找人來謄寫一遍,然後把抄好的書給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顏師古評論他這種行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書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書中所講內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實。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原意。後人把這句話引申為對一切事都應當尊重事實,從實際出發,憑事實説話。

百聞不如一見。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

【大意】聽別人説一百次,不如自己親眼看一次。

【提示】雖然“耳聞”與“目睹”都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在許多情況下耳聞的真實性卻值得懷疑,因為經常會被傳言所矇蔽,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更為確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説的正是這個道理。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

【大意】站在深潭邊上希望得到裏面的魚,還不如回去趕快編織漁網。

【提示】憑空想像而不去實踐,正如想品嚐魚的美味卻不想去編織漁網,而僅僅站在水邊羨慕,是沒有意義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標邁進,腳踏實地去爭取,最終才能達到目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處】《論語·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態度。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誠實,表現在學習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這種誠實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如果以不知為知,不僅不誠實,而且會影響自己的進步。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出處】《論語·憲問》。

【大意】君子以説得多、做得少為恥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誇誇其談,而在行動上一事無成,那就會被別人視為“言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出處】《墨子·修身》。

【大意】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講究實際行動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實踐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來也有許多思想家、學問家在知與行的問題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時珍走遍了南方許多省,收集民間藥方,逐一加以驗證,寫成了不朽的藥學名著《本草綱目》。僅僅靠書本知識而缺乏實踐的人,是很難成為大學問家的。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出處】《荀子·修身》。

【大意】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提示】任何一項事業都要靠實踐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能腳踏實地去走,永遠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隻會一事無成。

美德名言警句6

1)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峯

2) 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有算得了什麼呢?—哈代

3) 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莎士比亞

4)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 ————西塞羅

5) 民無信不立 ————孔子

6)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7)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8) 求珍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講堂譽,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裏看誠信

9)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10)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11)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12) 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13)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14)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5)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16)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美德名言警句7

1) 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2) 內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師

3)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高爾基

4) 守信的人是最快樂的,誠實是最天真的。——魯迅

5) 人際關係最重要的,莫過於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裏都應該帶着它。——三毛

6) 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7) 當老實人,做老實事,説老實話。——毛澤東

8) 你憎恨被別人欺騙嗎?那就不要去欺騙別人。——克里索斯托

9) 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哈伯特

10) 誠實是最豐富的傳代物。——克爾

11)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後心正。——《大學》

12) 不寶金玉,而忠信為寶。——司馬光

13) 誠信乃是一種和諧,正如健康、和善與神一樣。——畢達哥拉斯

14) 信用出黃金,因為黃金比信用易得——英國

15) 民無信不立。——孔子

美德名言警句8

1) 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2)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3)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4) 誠是人格的試金石,信是人格的敲門磚。

5) 誠信,成功者的奠基石,失敗者的絆腳石。

6) 不是自己的,即使得到了也會失去。與其為此失去誠心,不如真實面對自我。

7) 不做只擁有成績的人,而做擁有誠信的人!

8) 成績,衡量一個人學習的好與差;誠信,衡量一個人人格的優與劣。

9) 成績誠可貴,面子價更高。若為誠信故,二者皆可拋。

10) 誠信為本,立業之根,我誠你信,你我同行,誠不在,則信無存。

11) 誠在於心,信在於行,誠信在於心行合一。

12) 誠信像路,隨着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着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着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13) 誠信猶如金子般發出閃爍的光芒,但它比金子更為珍貴。

14) 誠信元素的化合價是無價,誠信的密度大於分數。

15) 以誠為本,以信立人,擁有誠信,擁有世界。

16)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以根為魂,人以誠為本。

美德名言警句9

1、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4、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5、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6、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7、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8、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10、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11、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12、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1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15、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16、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8、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9、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2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21、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

2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23、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2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2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26、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27、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2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29、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于謙《無題》

30、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31、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3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33、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3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35、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3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7、仁者壽。——《論語·雍也》

38、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39、輕諾必寡信。——《老子》

4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4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43、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44、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45、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鑑》

4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説》

47、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48、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49、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荀子·榮辱》

50、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5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52、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53、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54、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5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繫辭上》

56、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57、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5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5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60、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6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62、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美德名言警句10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3、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衞靈公》

4、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5、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6、夫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管子-五輔》

7、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9、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破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

1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光《報任安書》

1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15、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1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18、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19、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20、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2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2、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2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24、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5、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26、為善則預,為惡則去。——顏之推

2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9、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

30、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勸孝歌》

31、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32、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鑑》

3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34、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北朝樂府民歌

35、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6、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37、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凋也。——《論語》

38、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

39、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41、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天下》

4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

43、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44、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

46、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47、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48、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4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5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5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轉》

53、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55、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56、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孟子-騰公天下》

5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58、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寸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

5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6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説》

62、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進學解》

6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64、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6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66、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67、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68、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6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70、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7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衞靈公》

7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7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7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7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6、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

7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7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79、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80、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81、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82、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8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8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88、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89、百聞不如一見。——《後漢書》

90、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9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9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

9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94、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9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9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9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9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99、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100、人必先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後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標籤:警句 名言 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