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通用14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通用14篇)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1

來自西文的詞必會在後面括弧列出,方便理解,又可見作者極其咬文嚼字。資料極富文采,簡直像是在看散文。説起散文,其實《寫在人生邊上》裏還有一篇書評,聰明狡黠,那便是:《讀<伊索寓言>》

若要寫一篇此書的書評,或許能夠引用原書書評裏的話“本書中名言雋語,絡繹不絕”(《<不夠知己>》)“感蕩了無量數讀者的心,跟隨作者的心一同顫動,跳躍!”(《<落日頌>》)然後引用完畢,全文結束。

何也?其一,若是真正仔細地看過了錢的書評,那麼再看書評的書評就會忍不住比較,最終興趣索然,然後把手裏的玩意兒挪到右上角,用手指去觸摸未知數X。其二,本書不僅僅資料雜,而且風格不一,《寫在人生邊上》幽默中浸潤着思索,而後面則愈加嚴肅(雖然作者一向會忍不住插上幾句俏皮話),若是從前後兩部分各抽出一篇文章,估計沒人會以為是同一人所寫。其三,文章極有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別看《寫在人生邊上》看似在不停地掉書袋和賣笑,裏面的東西深的很。最富代表性也是最簡單的一篇就是上文所提的《讀<伊索寓言>》。在此摘引一段: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一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期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説,大胖子往往是留意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下,安慰自我説:“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説:“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我説,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説,因為訴苦經能夠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説:“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靖篇散文都是幽默首當其衝,然後諷刺大軍隨之而至。欲修煉吐槽功底,可日觀此書,夜觀此書,飲食觀此書,如廁觀此書,如此苦練,必有所成。

務必要説明的是,在觀看這些文章的時候,務必把做閲讀理解走火入魔的惡習戒除,,千萬別妄想去找什麼中心思想,這太幽默了。如此,觀此書會有情緒舒暢,神清氣爽之感覺。

至此只能停筆,只能寫這麼多。我只能發發對於《寫在人生邊上》的小小的議論,再寫下去恐怕不倫不類,難以闡盡。這並不是我的懶惰,而是“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寫在人生邊上·序》)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2

在我真實的經歷過無情的生死離別之後,真實的經歷過冷酷的切膚之痛之後,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奈。人的生命真的好脆弱,有如弱柳扶風般不堪一擊!我曾經因為弟弟的離開,而頭腦一片混亂,心裏總被悽苦與迷惘困擾。這時候,朋友寄來一本書,錢鍾書先生的《寫在人生的邊上》。

第一篇文章尚未讀罷,就被錢老先生犀利而幽默的文筆所折服。書不厚,讀完卻酣暢淋漓,很難想象這是一部出於四十年代的作品,跨越了七十年依舊耐人尋味。

在他的文字裏,我看到了自己。藏在文章裏的棍子,突然的當頭一棒,讓自己清醒了許多。

弟弟用生命的代價告訴我,我們的生命不是屬於自己的。我含着淚,默默地告訴自己,為了愛着我的所有人,我要勇敢快樂地活着。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着走完。當陪着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人和人之間就如過客一樣,錯過了,就擦肩而過了。過來了,就重新邂逅了。來來往往,緣緣分分,一路上有了得與失,就有了歡笑和痛苦。這裏不是永遠的失意和沉悶,還應該是堅強,樂觀,勇敢,自信。人生真的很短,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短暫的人生而放棄對生命的追求。

我始終不會或是真的沒有這個能力去細細的評價一本書,去拆開來賞析。不過,錢老先生深厚幽默的文字功底和旁徵博引橫跨古今中外各種文章的深刻閲歷,都是你不得不潛心讀完它的理由。錢老先生就是一個富有

幽默感的人。讀他的文章,就猶如是他自己在我們面前娓娓道來,我們會在他睿智的文字裏和他一起會心一笑,而不是譁眾取寵。

文字是亙古不變的東西,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過氣。錢老先生的文章就是如此。時過七十年,其中的幽默和深意一點不減,適用在了每一個時代的每一個階層。

看到錢老先生這一本大書,滿滿的一生和各色的批註,雖然這只是他人生這本大書邊上的一瞥,卻足見這一生是怎樣的一生。

寫在人生的邊上,寫完這一生,回頭,我們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閉上眼睛,我對自己説,人生需要的是微笑和樂觀!要微笑樂觀的面對每一個人。我也告訴我認識的每一個人——要珍惜啊!要珍惜什麼?不只是家庭,不只是父母,不只是朋友,要珍惜你現在擁有的一切。不要,千萬不要在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趁現在都還來得及,給孩子一個親吻,給愛人一個擁抱,給父母一聲感謝,給朋友一個問候,給路人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安靜。

珍愛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就算我們的人生有些許的不快樂,我們仍然要微笑,樂觀的度過一生!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3

錢鍾書寫的文章,給人的感覺總是很風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説這個書名吧,,初看上去還真有些讓人摸不着頭腦,這題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錢鍾書先生寫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於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又能讀懂多少呢?能在它邊上寫上些什麼的,也算是不錯了。

我們學生們是還不夠資格在人生的邊上作批註的——至少我還沒有這資格,因此只能在錢鍾書先生這本《寫在人生邊上》的大作中選上這麼一小段,叫做《論快樂》的議論的邊上,寫上一小段隨感,也算是“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吧。

畢竟是個孩子,我從不覺得人生太長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錢鍾書先生的觀點來看,我目前所經歷的生活既不是個性快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但是,平平淡淡的人生能夠是一種事實,但決不能夠是一種觀點。而且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其實也是不快樂的,因為平平淡淡就是“沉悶”,就是“長時間”,就是“痛苦”。但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錢鍾書先生的一串論證,已證明人生不可能是永遠快樂,甚至説“永遠快樂”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屬於物質範疇的,而意識是物質能動的反應,當然,不一樣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世界是不一樣的,因此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世,而我們理應樂觀地對待人生。

錢鍾書先生將人生是不快樂的與我們應當樂觀的看待人生這對矛盾稱之為“這是人生對於人生觀開的玩笑”,我還沒有這麼高的覺悟去理解這句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對矛盾是辯證統一的。既然人生註定是不快樂的,那麼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少精神上的快樂能夠抵消一些物質上的痛苦,況且“快樂是由精神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會感覺到什麼是快樂。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於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為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快樂,去感受快樂——即使快樂是轉瞬即逝的,矛盾的雙方是辯證統一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闊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完美;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宂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

因此,雖然人生註定是不快樂的,我們仍能樂觀地過一生。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4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先生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論文人》《讀伊索寓言》《釋文盲》等十篇作品。看到這些題目就打動了我的心,我自己何嘗不是站在了人生的邊上,自己心裏的陰霾不能釋懷,生活永遠無法活的輕鬆自由,為了解開心中的謎團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捧讀此書心中無限感慨,在人生邊上看人生的錢鍾書,把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給人的感覺----風趣、幽默、又富有哲理。

《寫在人生邊上》眾多內容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論快樂》。錢先生的觀點透徹、達觀,讓我明白快樂的本質。“永遠快樂”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願望,但在先生眼中,這四個字是渺茫得不能實現,荒謬的不能成立的,就好像説“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自相矛盾。

快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裏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我們往往為短暫的快樂,要忍受許多痛苦,甚至用一生的時間來盼望和等待。

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人類文明的進步發現了快樂是由精神來決定的,精神上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在我們當今時代,物質生活基本得到了滿足,甚至有些人可以説是吃穿不愁,還有大把的錢可以揮霍,但他們就真的快樂嗎?

物質上不夠富裕的人,卻往往能夠從普通的小事中體會到精神上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內在的,它只有在人類的心靈裏才能發現。我認為,錢鍾書先生還有一句話説得特別地對,那就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我們可以選擇樂觀地面對生活,對生活採取積極的態度,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快樂,去享受快樂----即使快樂是轉瞬即逝的,樂觀地過一生人便會變得豁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合理與美好;悲觀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就會變得越來越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就會被放大。即使人生註定是不快樂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憑藉自己的智慧樂觀地過一生。

書中許多章節像《説笑》《吃飯》《窗》《談教訓》我都反覆閲讀。特別是“寫在人生邊上”的註釋填補了我許多時間上和心靈上的空白。我能從文中細品出很多生活的哲理,給了我眾多的人生啟示。特別是錢先生的觀點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

所以我不得不説,錢鍾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真是在人生邊上看人生!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5

《人為什麼活着》,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經營哲學的書,卻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其實也是在之後才明白,或許這本書,它本來就應取名為《人就應怎樣活着》。

人為什麼活着?就應怎樣活着?其實在某些方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能夠互通的,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法準確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這本書,至少有一個原先就有的觀點被再次鞏固和強化,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用心、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着。

首先一點,勤奮。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説: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完美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能夠努力讓自我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情緒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當然,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該持續用心樂觀的心態,與人為善。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持續謙虛真誠的態度,儘量少摻雜個人主觀意識,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處的局面。

拿我們的工作來説,總有人抱怨廣告佔用了太多版面,也聽人説誰踩了誰的線,是誰在本該截稿的時候還沒拿出稿子來,或者是誰不管稿件資料如何就只管把自我的稿子放在頭條位置……這樣的狀況我們幾乎天天碰見,摩擦也不少見。但如果在摩擦發生之前,我們能夠嘗試着將心比心,或是設身處地,有些摩擦和爭議説不定就能避免。

正如稻盛和夫所説,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持續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理解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説,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我?所以,還不如一笑而過。

或許,我們能夠學習作者避免煩惱的一些方法:

1、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

2、持續謙虛絕不驕傲;

3、每一天自我反省,反省並不是意味着每一天煩惱一下;

4、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

5、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讓我們以此共勉。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6

喜歡看錢鍾書先生的文字,因為在他的風趣與幽默之間,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昂然,細品出生活的哲理。

就説這本書《寫在人生邊上》吧,單是這書名就起的既有詩意,又有深意。先看看錢先生寫的序吧:“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麼,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於是,也會覺醒: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每個人又能參透多少?能在它的邊上看到怎樣的風景,又能在它的邊上寫下怎樣的理解呢?

書中的許多章節我都愛不釋手,像《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説笑》、《吃飯》、《論快樂》,都曾反覆閲讀,這些“寫在人生邊上”的註釋也填補了我許多時間上和心靈上的空白。

在《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一節中,錢先生的詼諧發揮的淋漓盡致,魔鬼先生也被塑造的彬彬有禮,像極了紳士。在你感悟道理的同時,又會忍俊不止。在《論快樂》中,錢先生的觀點透徹、達觀,讓我明白快樂的本質。“永遠快樂”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願望,但在先生眼中,這四個字是渺茫得不能實現,荒謬的不能成立的,就像説“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自相矛盾。“快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我們往往為短暫的快樂,要忍受用一生的時間來盼望和等待。不過,好在人類文明的進步發現了快樂是由精神來決定的,所以錢先生的觀點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的確是這樣,不同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生,而我們應該像錢先生那樣,樂觀地對待人生,苦中作樂也好,把忍受變為享受也好,那麼人生還有什麼威脅,還有什麼可畏懼的哪!

是啊,人生的痛苦正是由於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為它的漫長,我們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快樂,去享受快樂——即使快樂是轉瞬即逝的。樂觀地過一生,人便會變得豁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合理與美好;悲觀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會就變得愈加宂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放大,因此,人生即使註定是不快樂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憑籍自己的智慧,樂觀地過一生。

清晨,當我輕揉雙眼,端詳雙手,觸摸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會問自己:今天會快樂嗎?今生我幸福嗎?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生狀態,或許答案不同,但是,嶄新的一天,總是可以帶着樂觀去希望,當我把人生邊上的事做完,把人生邊上的事寫下,也許,那就是我幸福快樂的一生吧。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7

不一樣的人對待任何事物總有不一樣的看法。所以,有人樂觀地看待人生;有人悲觀地應對人生,而我們應當樂觀地看待人生,應對人生的一切。

一看《寫在人生邊上》這個書名就讓人摸不着頭腦,可是你只要看看這本書的序就能懂一點,家事人生是一本大書,那末,下頭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我們每個人對待自我的人生又能讀懂多少?能在邊上寫上一些,算是不錯了。

人生不可能完全是歡樂的,也不可能完全是痛苦的。我們的人生都是有苦有樂,只是我們如何去看待?樂觀的人對待一切事物都會感覺是歡樂的,而悲觀的人對待一切事物都會覺得是痛苦的。即使我們不能完全樂觀地對待一切,但我們能夠在困難時苦中作樂。這樣我們就能夠感覺到自我的人生。

《寫在人生邊上》與其稱之為書,倒不如説是錢鍾書先生一生的感悟。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經歷的生活既不是異常歡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對,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哪個人能夠輝煌一世?又有哪個人能夠暗淡一輩子?人生的大起大落,換來的只可是是若有若無的虛名罷了,何必讓自我受苦。

錢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澀,有時看得我雲裏霧裏迷迷糊糊摸不到頭腦,但一旦看懂了,就像太陽趕走陰天,一下劃開雲霧,把我從裏面揪出來,眼前一片清明。這集子裏每一篇短文,都藴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

一篇一篇,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融化了,如養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卻不急着與那裏的土壤融為一體,一點點滲進去,滋潤中夾雜着痛苦,讓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我。讀書的過程,有些迷茫,漸漸的清晰了,又有些膽怯,逐漸的變得勇敢起來,手捧着書頁就像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腳上越來越重,心卻漸漸充實起來,一點一點被從未見過的東西填滿,無限滿足。

錢鍾書先生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我只期望,我的人生邊上不會只是空白,只要有些簡單歡樂的批註就夠了。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8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粧。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倚窗臨畫眉,既無人,又何必去為誰復添畫上眉……

總習慣一個人獨處,什麼都能夠想,什麼都不能夠不想,我就是我的,外面的一切對我來説都是鏡花水月,早晚都成空。努力構織於詩意般的生活,總是那麼多愁善感,不知不覺的戀舊,禁不住別離。長久以來都在包裹着自我,甚至不願意破繭而出,去經歷風雨,於是就習慣了用外表的沉默去掩蓋內心的孤寂。“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或許就是最好的詮釋吧。冥冥中的火,奈何與水有着不解之緣,或許前世是水做的吧。那麼喜歡雨雪天,一個人撐着油紙傘漫步,喜歡那種意境美,就好像走進了戴望舒的雨巷。或許是詩讀的細膩的緣故吧,不知不覺的就陷入了感時傷春的境地。或許這又是我逃避的藉口吧。

我試着努力的衝出去,用表面的玩世不恭來掩蓋內心的自我。此時好像什麼都能夠不在乎,一些看似幽默詼諧的話語在我那裏脱口而出,那遊戲人生的態度越來越蓋過本來的自我。“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沉醉其中,不願停下,更不願醒來。我怕,怕自我再把自我鎖起來。今時才知,我只是從消極出世走向了更深的消極頹廢中,並沒有衝出來,反而陷入了泥潭中。心中被太多物慾所掩蓋,最終又失去了本我,看似入世,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我還是回去吧,所謂的由本我到超我,原先錯啦,我並沒能做到,反而失去了本我。我已經不認識此刻的自我啦。可是,雖如此,我也不知回去了,又能如何,只好一切隨緣了。

好久沒去梳理自我的生活,此刻似乎已經變的一團糟。轉念想想,又何必要再去苦苦地挽救黃昏,還是回身揮杖迎接東方新升的旭陽吧!望盡青山故園路,竟是走不盡長路,你也好,我也好,自尋道,向前找,自有人間道。佛道都倡導:以出世之情懷,行入世之事業。人生何時不修行,自渡……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9

寫在人生的邊上,寫完這一生,回頭,我們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我始終不願意或是真的沒有這個本事去細細的評價一本書,拆開來賞析。那樣就不是它的本真。可是錢老先生深厚幽默的文字功底和旁徵博引橫跨古今中外各種文章的深刻閲歷,都是你不得不潛心讀完它的理由。

在他的文字裏,看到了自我的很多劣根性,這種藏在文章裏的棍子,突然的當頭一棒,讓自我清醒了許多。

錢老先生説“真有幽默感的人能笑,我們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臉可笑,我們對着他笑。”,而他就是一個真有幽默感的人,讀他的文章,就猶如他自我在娓娓道來,在睿智的文字裏和他一齊會心一笑,而不是譁眾取寵。

文字是亙古不變的東西,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過氣;錢老先生的文章就是如此。時過七十年,其中的幽默,其中的深意一點不減,適用在了每一個時代的每一個階層。

閉上眼,我看到錢鍾書這一本大書,滿滿的一生和各色的批註,這只是他人生這本大書邊上的一瞥,卻足見這一生是怎樣的一生。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10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麼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但是凝結着一代學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眾所周知,楊先生是大學者錢鍾書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前些年,楊先生創作的長篇小説《洗澡》和回憶錄《我們仨》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去年商務印書館推出了這本《走在人生的邊上》後,立刻在讀者中引起閲讀旋風,我就此書印象最深的方面談談感受。

多年前,錢鍾書先生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堪稱經典。若干年後,楊先生寫《走在人生的邊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的書。兩本書像雙子座,在中國讀書界風光無限。錢鍾書楊絳夫婦在專業追求、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謂志同道合。他們從牽手結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風風雨雨走過,實為不易。此書的副標題是“自問自答”,很謙虛,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楊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書中,註釋部分將近佔去全書一半的篇幅,這在當代出版的圖書中是不多見的。一般書(古籍除外)註釋部分都是書的附屬部分,而此書每篇註釋都一段塵封的往事,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每篇註釋可單獨成篇。比如:阿菊闖禍、勞神父、三叔叔的戀愛等篇幅,本身可當作都好散文拿來讀。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對神鬼、人性、靈魂、天命、禮貌等問題進行深思,楊先生也不例外。對於這些問題,楊先生都有自我的見解。在書的前言部分,楊先生的開篇就直指“死”字,她寫道:我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楊先生在九十多歲的高齡,能灑脱地應對將來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種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從我們社會的思想意識全部被唯物論一統江湖後,關於神鬼問題討論就很少見到了。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我們的難題,已經成為大家普遍的思維模式。人到了必須的年齡,不思考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能,何況像楊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她在“神和鬼的問題”一文中,談到了“唯心”和迷信並不能劃上等號。比如人們都講信念,信念是一個心中抽象的概念,人們看得着嗎?毫無疑問,信念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信念,不能沒有信念。還有,我們經常説大自然有規律,一代代的科學家都發現了許多規律。但之後證實一些規律是錯誤的,務必推翻。這樣看來,規律可能是不全面的,能夠突破,能夠補充。在文中,楊先生還回憶自我小時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經走在人生的邊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準確測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還記憶猶新。算命先生可能不明白什麼現代科學真理,就是根據《易經》《周易》能推算命運的起伏。這是為什麼?這個問題到此刻她還想不通。

書中,楊先生談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體需要鍛鍊,人的品德需要修煉。她説: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但是人的靈性良心,愈煉愈強。孔子強調修身,並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靈性良心鍛鍊肉體,得有適宜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泄,人就會發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我的時候,的寬容,許可身心和諧。剋制自我,當恰如其分。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節、剋制、並疏導。這番話很有道理,要想成為堂堂君子,務必經過磨練,同時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沒有這兩點,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個高的層次。

《走在人生的邊上》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人生諸多問題的集中思考,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們務必思考和應對的問題,不可迴避。像這樣的智慧之書,也不是我一兩天就能夠全能讀懂,以後要常常翻閲,不斷尋找人生的祕密。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11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並不能覺出這本書的好,也只當做普通的散文在讀,但讀下來卻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文的第一篇是《窗》,不得不説,窗的定義讓我感觸很深,門與窗這對搭檔倒像是在定義我們的人生,先生在這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以窗來窺心境,這樣的認知我實在是佩服不已。假使窗外的人聲物態太嘈雜,關了窗好讓靈魂自由地去探勝,安靜的默想。每一句話都讓我豁然開朗。

而在《説笑》中,先生彷彿就坐在我的面前和對我講訴幽默這個話題,從真假幽默到把幽默分人獸,對於笑,對於幽默,我都不可否認,我們平時將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看得太過簡單了,而現實中笑的本意,逐漸喪失;本來是幽默豐富的流露,慢慢變成了幽默貧乏的遮蓋。由此提到的幽默文學,也讓我倒吸一口涼氣,現在的幽默文學,又有幾人是真的理解了幽默的定義呢?先生在文中這樣説到:幽默至多是一種脾氣,絕不能標為主張,更不能當作職業,所以我想問那些譁眾取寵只為博君一笑的人們,你們真的明白幽默的意義嗎?

伊索寓言想必陪我們大多數人度過了童年,但先生在《讀伊索寓言》中通過具體的例子告訴我們,《伊索寓言》是不適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是的,我也覺得如此,寓言本身沒有錯誤,但是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愈幼稚了,而這對小孩子日後的成長並不見得有多大的好處。這或許是我的偏見吧!

先生説偏見可以説是思想的放假。先生講理會通過具體事例來講,先生在《一個偏見》中就用這種方法幫我正確定義了偏見這個詞。對於天籟,對於人籟,或許我們覺得這都是極美好的聲音,但先生眼中人籟是寂靜的致命傷,天籟卻是能和寂靜溶為一片的。這怕是在許多人看來,只是文人矯揉造作的一些觀點罷了,但若細思下來,又是不能説否的。

説到文人,我們不妨來《論文人》,有人覺得文人迂腐,有人覺得文人柔弱,但是文人是真正可嘉獎的呀,夠謙虛,懂是非,也稱得上是“用人”了,文中有這樣兩句話:用人瞧不起文人,自古已然,並非今天朝報的新聞。第二句是文學必須毀滅,而文人卻不妨獎勵——獎勵他們不要作文人。其實在我眼中,這是對文人的偏見啊,雪萊説文人是“人類的立法者”,卡萊爾也説文人算得上“英雄”。先生在這一文中的論述實在讓我覺得困惑,須得再思考。

這樣的先生實在讓我困惑,許多地方實在剖析不來,哪怕是按自己的想法來,也解不開思緒的困惑。這也許是《魔鬼夜訪談錢鍾書先生》的原因吧,魔鬼的直率和他極其獨樹一幟的處事風格讓我忍不住撥開思緒的濃霧,漸漸靠近那個貌似的真相,但這樣的處事方法又好像是我厭棄的呀,我不願意在不同的人面前偽裝,為了他人而改變自己,不同的人不同的處事方法,這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我只願意做那個快樂的自己呀,心口一致的快樂的自己。

但是快樂卻是不能永恆的,先生在《論快樂》中講到“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不同,但倘若有人將快樂分為肉體的和精神的,在先生看來這是最糊塗的分析。快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裏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

先生在《吃飯》中寫到:吃飯有時候就像結婚,名義上是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我從未想過吃飯的作用竟那麼大,吃飯與政治,社交及人生,看上去似乎絲毫沒有關係,但在先生筆下,人生都因吃飯而複雜了,但我卻找不到語言來反駁。

這或許是給我自傲的一個教訓吧,先生《談教訓》時講到“潔身自好”那句成語,頗含有深刻的心理觀察。這是對所謂潔癖的一點看法。先生看來沒有道德也能以道德教人,這才是真的本領,這或許也是給了所謂的有道德的人一個教訓,這與假道學可以説是真道學的學習時期是一個道理。

先生説沒有學問而偏能教書,好比無本錢的生意,那就是藝術了。沒有學問的人是否可以稱作文盲呢?先生在《釋文盲》中説偏是把文學當作職業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厲害。先生説文盲是價值盲的一種,而價值盲的一種象徵是欠缺美感,這裏我就甚覺疑惑,對於文藝作品,全無欣賞能力的價值盲患者們,在對待文學作品時,是如何將各種大名詞拼湊在一起來表示所謂的作風的豪爽的?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麼,下面這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先生在序中如是説。是的,人生是部大書,且讓我們慢慢讀來。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12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窗》《論快樂》等十篇作品。作者以淡泊從容的旁觀者的姿態對世間的種種現象發表看法,旁徵博引,睿智幽默,舉重若輕,詼諧有趣,給我以眾多的人生啟迪。

這些文章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錢鍾書先生的冷嘲熱諷,是那種辛辣的諷刺。這樣的例子在書中比比皆是,可惜我學識淺薄,對這樣的諷刺懂得並不多。我曾看到有人這樣評價錢鍾書先生的諷刺和魯迅先生的諷刺,他説錢鍾書先生的諷刺與幽默中沒有熱情、沒有痛苦,這一點和魯迅先生有非常大的不同。魯迅先生是戰士,是在人生之中感受人生、解剖人生;而錢鍾書先生是學者,是在人生之外眺望人生、分析人生。我想,錢鍾書先生的這一特點在《寫在人生邊上》這一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接下來,便是我對《寫在人生邊上》這一文章的心得體會

首先,文章的開篇是《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初讀《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便覺得十分有趣。陰間的魔鬼與陽間的作者竟然對起話來,不得不説怪誕之餘還會覺得有那麼點新奇。這個機緣巧合下進錯作者屋子的'魔鬼,飽經滄桑,表面上是邪惡勢力的代表,其實卻是“否定精神”的化身。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魔鬼説的一句話,“即使有一兩個給上帝挑剩的靈魂,往往又臭又髒,不是帶着實驗室裏的藥味,就是罩了一層書的灰塵,再不然還有刺鼻的銅臭,我有愛潔的脾氣,不願意撿破爛。”錢先生此文的寫作時間正是國難當頭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錢先生此時剛剛從國外學成回國。有人説,三四十年代錢先生不向惡勢力低頭,用文學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個黑暗的社會,這的確可以從魔鬼的話中找到蛛絲馬跡。我也認為錢鍾書先生在借魔鬼之口剖析世情,感歎人生,宣愁泄憤,意在揭露與諷刺。

文章的第二篇是《窗》。我也曾經注意過窗,當時覺得窗太普通了,普通到人們會忽視它的存在。但讀了錢鍾書的《窗》後,我才漸漸發現了窗裏面有另外一個世界。人是有私心的,想待在屋子裏也能感受到外面的自由,所以用窗暗地裏呼吸“自由”的氣味,調劑苦悶的生活。因為得不到,屋裏的人對窗外的自由總充滿嚮往。

同時,不容置疑的是,窗外的確是喚醒生命的境地。窗外的一切,特別是在春天,總是生機勃勃的。而窗子,也將美景同屋內者共同分享。就像《窗》中寫到: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慾望,窗許我們佔領,表示享受。是的,窗打開了大自然與人的隔膜,我們可以從窗中體會到時間和空間的無窮,通過窗詩意地把握世界。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透過窗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窗,讓我們與自然更近一些。同時,窗也讓我們敞開心扉與人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好比開窗和關窗,就那麼小小的一扇窗,卻象徵着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溝通。生活中需要理解和溝通,我們也不妨敞開心中的那扇窗,讓理解走進來,讓誤會走出去。所以説,錢鍾書先生的《窗》,讓我知道窗並不是形同虛設的,它可以讓我們離自然更近一些,讓我學會了敞開心扉與人溝通。錢鍾書先生的《窗》也讓我知道原來窗裏也有哲理。

《寫在人生邊上》中還有一篇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文章便是《論快樂》了。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説它是易逝的,再説“永遠的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後又説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的確,錢鍾書先生説得沒錯,精神上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在我們當今時代,物質生活基本得到了滿足,甚至有些人可以説是吃穿不愁,還有大把的錢可以揮霍,但他們就真的快樂嗎?或許,他們的生活過得很瀟灑,但不能否認他們中的一些人並沒有從這種生活中找到快樂。相反,物質上不夠富裕的人,卻往往能夠從普通的小事中體會到精神上的快樂。所以,布雷默才會説:“真正的快樂是內在的,它只有在人類的心靈裏才能發現”。我認為,錢鍾書先生還有一句話説得特別地對,那就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我們可以選擇樂觀地面對生活,對生活採取積極的態度。所以我不得不説,錢鍾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真是在人生邊上看人生啊!

捧讀此書,心中無限感慨。身為作者的錢鍾書先生,曾謙虛地説他這幾篇散文,不過是如同中國舊書上的眉批,補的是人生這部大書的空白。而實際上,在人生邊上看人生的錢鍾書,把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更令人深刻地感受到錢鍾書先生的曠世才華和熱愛生活的坦誠情懷。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13

錢鍾書寫的文章,給人的感覺總是很風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文如其人”,這句話用在錢先生身上實在合適不過了,看過錢先生的生平,其父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鋭氣,避其鋒芒。但是錢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讓人膽寒。

讀錢先生的作品很費腦神經,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時候你很認真去閲讀,卻發現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己的天資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所説的,錢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澀,讀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但是仍然不是暢銷作品。乍一聽,覺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虛,實際上就是自己的水平不到家,看書如同牛聽琴一般無用。就説《寫在人生邊上》這個書名吧,初看上去還真有些讓人摸不着頭腦,這題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錢鍾書先生寫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於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又能讀懂多少呢?能在它邊上寫上些什麼的,也算是不錯了。

這集子裏每一篇短文,都藴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讀者透過思考來理解他的思想。《寫在人生邊上》,這個名字,確實也取得巧妙。作者將人生比喻為一本書,將一部分人比喻作書評家或批評家,而另一些人則為消遣者。這樣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貼切。

畢竟是個孩子,我從不覺得人生太長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錢鍾書先生的觀點來看,我目前所經歷的生活既不是特別快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

平淡淡吧。

不過,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種事實,但決不可以是一種觀點。而且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其實也是不快樂的,因為平平淡淡就是“沉悶”,就是“長時間”,就是“痛苦”。不過,“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錢鍾書先生的一串論證,已證明人生不可能是永遠快樂,甚至説“永遠快樂”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屬於物質範疇的,而意識是物質能動的反應,當然,不同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世,而我們理應樂觀地對待人生。錢鍾書先生將人生是不快樂的與我們應當樂觀的看待人生這對矛盾稱之為“這是人生對於人生觀開的玩笑”,我還沒有這麼高的覺悟去理解這句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對矛盾是辯證統一的。既然人生註定是不快樂的,那麼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少精神上的快樂可以抵消一些物質上的痛苦,況且“快樂是由精神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會感覺到什麼是快樂。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於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為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快樂,去感受快樂——即使快樂是轉瞬即逝的,矛盾的雙方是辯證統一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闊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美好;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宂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

因此,即使人生可能會不快樂,但我們仍要樂觀地過一生。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14

讀書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閲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閲讀是一種際遇。讀書的感受是記錄此時此刻的心境。讀書的此時此感必然不同於彼時彼感。讀到書中的妙處也應是在不經意間。

我推薦的書是錢鍾書的《寫在人生邊上》,這是錢鍾書的散文集。其中包括: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窗、論快樂、説笑、吃飯、讀伊索寓言、談教訓、一個偏見、釋文盲十篇文章。《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的第一本散文集,1941年出版,文中但凡寫人論世,總有其鮮明的褒貶,於自然天成的詼諧中表現出他對庸俗、墮落、虛偽的鄙視與尖刻嘲諷。《寫在人生邊上》雖然只有10篇散文,不到3萬字來談人生的大問題,但卻字字珠璣。大放智慧的異彩,自然地把讀者引入一個廣闊無垠的人生天地,給予我們的是豐富多彩的深刻啟迪。他或旁徵博引,或侃侃而談,文風如行雲流水,汪洋恣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見俯拾

皆是。他些他都幽默的寫出,讓人發笑的同時令人深省。正如書中所説:人生據説是一部大書,那麼,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我讀此書的感受應該就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邊上了。

書中的一篇《一個偏見》有這樣一句話:偏激二字,本來相連;我們別有所激,見解當然會另有所偏。讓我想起幾日前的一件事。也有些體會。某日的早上,我和班中某君爭論一個問題,起初如何不必講,但後來是為了贏得所謂的勝利吧,我的言語有些過激。後來冷靜下來的時候想想此事,感覺當時的話確實有點偏頗。但當時為什麼不覺得呢?就是因為當時頭腦就很難保持冷靜,思想不會公平,只能把偏見來代替。讀到這裏想到這些,我沉思良久,這些應該就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邊上吧!書中對人生問題的感悟還有其他的,所以我推薦這本書是為了讓大家瞭解錢鍾書對於人生中一些問題的看法,讓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在以後理解人生中一些問題的時候可以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