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誠信會計誠信企業文化

職場2.71W

摘要:會計誠信問題是當前我國會計領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領域中的一個熱門話題,近些年來,“會計誠信”這個詞也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新聞媒體以及各種學術期刊中。然而,會計誠信問題引起人們廣泛的、高度的重視並不是會計的“誠信”,而恰恰是當前會計誠信的嚴重缺失。本文首先闡述了傳統的誠信與會計誠信的概念,隨後深入討論了建立誠信會計制度的對策。

誠信會計誠信企業文化

關鍵字:誠信會計; 誠信;企業文化

一、誠信概念

1.傳統道德中的誠信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觀念,早已內化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特質,無論是中國先秦儒學對誠信的提倡,宋明理學對誠信的推祟,還是現代人們對誠信的讚賞,都充分説明了誠信不僅僅是預示着一種行為,標示一種制度,更折射着一種文化——誠信文化。誠信成為一種理性的觀念系統,在中國是由先秦儒家完成的。從説文解字角度看,“誠信”二字,最初在我國古代典籍中是分開使用的。誠的原意是真實客觀,無妄無欺。信的原意是人言謂定,誠實無欺。由於“誠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故許慎《説文》曰:“誠,信也;信,誠也”。程頤説:“誠則信矣,信則誠矣”。春秋戰國時期,誠信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和廣泛的論述。孔子明確指出:“言必信,行必果”,“上好信,則民莫不用情”。孔子並強調:“人無信不立”,“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在孔子看來,誠信是為人處世、社會交往、治國理財之根本要求。所以,孔子把信列為四教(文、行、忠、信)和五德(恭、寬、信、敏、惠)的組成要素。西漢的董仲舒將信作為“三綱五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誠信就成為人們普遍遵守的倫理道德規範要求,古老的中國也就成為飲譽中外的文明禮儀誠信之邦。

2.會計誠信

對誠信進行詮釋後,我們可以把會計誠信作以下的理解,它是指生產、提供會計信息的相關人員(包括會計人員、審計人員、企業管理層等等),在從事與會計信息有關的工作時,應誠實守信,運用合法、合理的技術和方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公允性。筆者以為,對於廣大會計人員來説,堅持誠信為本原則就是要求立足會計實踐,力行誠實守信。如果把“誠信”二字分開要求,我們認為:“誠”相對於會計人員至少有三層內容:①忠誠於自己所承擔的會計事業,熱愛會計崗位;②誠懇善待與自己會計工作有關和無關的人們;③熱忱勤勉地做好會計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而“信”相對於會計人員至少也有三層內容:①講究信用,實話實説,只做真賬;②樹立會計信譽,創建會計品牌,堅決不做假賬,提高會計公信力,讓公眾信服;③信任他人及其會計信息,像相信自己一樣相信會計同行和他人。

所以,從整體看,會計誠信品質的內容包括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職業操守;精湛的會計技術和會計技能;完善的會計信息質量和優質的會計服務。對於一個企業來説,會計誠信則表達了企業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現實經濟活動反映出來,並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們服務。朱總理對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題詞“不做假賬”也道出了會計誠信的真諦,即根據原始憑據按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記賬,編制會計報表及進行審計等。誠信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一切制度和規則得以確立和運作的基礎,是良好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根基,是一切文明的立足點。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信用經濟,離開了誠信,市場經濟就寸步難行。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對資源使用過程及結果做出如實記錄並及時向資源所有者和經營者進行報告,同時把信息提供給政府、銀行、股民等與企業有經濟利益關係的單位和個人,被人們廣泛地應用於經濟決策和日常經營管理。在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的當今世界,發展知識經濟,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這對包括會計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着知識經濟的興起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政府和公眾需要公開、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從而使會計誠信變得更為社會所重視。

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誠信會計事件很多,比如連續3年穩坐我省民營企業第一納税大户交椅的建龍實業有限公司,這家企業的前身是遵化市鋼鐵廠,由於連續虧損,1998年被來自浙江寧波的民營企業家張忠祥租賃,2000年買斷,改為現名。近5年來,這家企業不但實現扭虧為盈,生產還連着翻番,前年銷售收入10億多元,去年超過30億元,利税達5億元。這位浙江企業家憑藉什麼取得如此赫赫成績?公司裏的一位負責同志向我們講述原因時,重點提到了誠信,他指着貼在牆上的“誠信、規則、創新、高效、共贏”的企業精神説:“我們企業的誠信建設,抓的是制度,用我們老總的話來説,抓的就是制度,依靠制度保證誠信。”的確,在這位浙江企業家統領下的建龍公司,已經將誠信融入到了每一項具體的規章和規則之中:對政府講誠信,他們作出決不逃税漏税的詳細規定,為了保證遵循會計準則,張志祥還特意聘請了香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公司財務審計;對客户講誠信,他們從最令人頭疼的資金往來做起,因為企業的不斷擴張,建龍公司的經費非常緊張,但他們幾年來一直堅持每週做一次“資金平衡”,準時將該付對方款項匯出,杜絕任何隨意性;對員工講誠信,所作的包括待遇、福利在內各種承諾必須全部兑現,一次因為銀行方面原因,公司部分職工的工資晚發了7天,公司按照規定,公開向職工道歉。

然而,近幾年來,一些國家發生的大公司財務欺詐案,使會計行業面臨着“誠信危機”的挑戰。從美國的“安然”事件到我國的“銀廣廈”,由此而見,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已是國內外會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會計造假問題嚴重,給消費者、投資者、債權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很大的損害。2000年財政部對100家國有企業進行檢查,發現有81家虛列資產37億元,87家虛列利潤27億元;2001年被中國證監會查處或被滬深證交所公開譴責和批評的上市公司近100家;同年有關部門抽查了16家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32份審計報告,並對21份審計報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審計調查,檢查發現因會計信息失真導致財務虛假的金額達71.43億元。例如:瓊民源在1999年度會計報告中,虛構利潤5.4億元;在對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專項調查中,發現該所給銀廣廈出具了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銀廣廈近四年中,僅其虛增利潤就達7.71億元,使廣大投資者損失近68億元;2001年度在《會計法》執行情況檢查中,賬外設賬的單位580個,私設小金庫的單位473個,查出在會計信息質量方面存在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單位3萬多個,違法、違規金額總計達757億元。以上事例,僅為會計造假之冰山一角,難怪財政部長項懷成就提出把“依法強化會計工作,嚴厲打擊做假賬”列為財政工作的重點之一。

在此,筆者給出了以下幾點對策和方法。

二、構建我國會計誠信的對策與方法

從古到今,人們都非常重視誠信原則,其原因就是誠信是立身處世之本,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作用的正常發揮,

需要一種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場行為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場交易雙方必須恪守誠實信用原則。由於會計工作是向國家、社會和企業的各個方面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其“誠信”水平顯得尤為重要。誠信的社會環境,是市場經濟得以良好運行的基石。我們可以非常清醒地看到,支持今天西方整個政治和經濟體系正常運轉的契約、誠信、個人負責等信用文化,恰恰是我們的企業文化一直極度短缺的。當前,我國正致力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應的,就必須建立起支撐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會計誠信文化。市場經濟既是嚴格的法治經濟,又是嚴格的信用經濟,它的確立和發展內在地需要講究誠信的道德力量。作為經濟主體,在市場中能體會到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而產生對自我行為進行約束的要求,自覺遵守市場經濟道德規範,這是整個市場經濟規範的基礎和靈魂。只有當人們普遍形成和確立了市場經濟道德規範,市場經濟的行政規範、法律規範才能得到真正的、自覺的實施。良好的會計誠信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從長遠看,最缺乏的不是資金、技術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會計誠信體系的機制。因此在全社會範圍內,從道德上、制度上確保誠信“升值”,消除欺詐和失信,確是一樁刻不容緩的大事。那麼如何來進行會計誠信的建設呢?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會計誠信文化建設

1.1塑造會計誠信的企業文化

從企業內部環境進行考慮,筆者認為會計誠信缺失最根本的原因是企業文化方面的問題。所以,要建設企業會計誠信文化,除了政府和社會的努力之外,最重要的是企業要重建以“誠信為本”的企業文化。誠信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因此,企業經營和培育市場的投入不應只限於物質方面,還要注重誠信的投人,營造一種“誠信為本”的企業文化氛圍。沒有誠信的投入,物質的投入就難以取得最大的利益。構建“誠信為本”的企業文化,加強信用建設,其根本目的就在於促進合法經營,追求“陽光利潤”,搞好優質服務,提升商品質量,經營信譽和顧客的滿意度。“誠信為本”的企業文化重在培養誠信理念,並將這一理念內化為中小企業員工的價值觀,體現在員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方面,使誠信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誠信為本”的企業文化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做到“誠信不欺、一諾千金”,信守道義和諾言,誠善於心,言行一致,先義後利。有效的誠信文化建設模式必須由企業的主要領導倡導,在從企業的整體利益出發的同時,考慮全社會的利益。企業領導必須將誠信文化建設看成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並通過教育使員工認識到誠信尤其是會計誠信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之一,通過合法的手段使公司利潤最大化是全體員工的共同目標。

1.2塑造會計誠信的社會文化

會計誠信文化的丟失不僅是會計領域僅有的現象,也不僅是會計人員僅有的現象,它成了社會的普遍現象。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不僅要打造會計誠信,還要建立社會誠信,只有全社會做到誠實可信,才能夠保證會計信息人員的守信,才能夠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誠信建設必須納入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之中。與我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誠信制度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並要加以時日方可完成。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這部分工作主要包括四點:一是健全股東大會制度。其中又包括推行股東大會網絡投票制度、建立累積投票選舉制度和引入限制表決權制度。二是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完善獨立董事的選聘機制和賦予董事予一定的權限。三是完善監事會制度。其中包括規範監事會的產生機制、保持監事會的獨立性和落實監事會的職權。四是建立報酬與業績相對稱的經營者激勵機制。

3.健全會計制度體系

3.1加快會計制度建設步伐

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一是規範會計制度的制定過程,避免不確定性對會計制度產生過多的影響,增強制度的合理性、公平性、穩定性和持續性。隨着會計改革的深化,會計準則應逐漸過渡到由民間組織來制定。二是完善會計制度的內容,壓縮虛假會計信息的'施展空間,這可以從適當增加財務報表附註、鼓勵企業披露非財務信息、進一步完善與嚴格規範關聯交易的披露、加強對現金流量信息的呈報和考核等方面着手。二是加快制定和出台新的具體會計準則,針對我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現問題的方面加以規範。四是考慮儘可能縮小會計政策選擇的彈性區間,對會計政策選擇方面的規範更加具體。

3.2建立會計誠信評價制度

近年來,一些我國地方財政部門對會計誠信體系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試行了會計誠信評價制度。上海市財政局率先於2001年探索建立了會計誠信評價制度,並於2002年開始試行;山東等地也於2002年開始進行會計誠信評價試點。試點情況表明,對企業財務會計情況作出評價並公示,有利於督促企業依法規範會計秩序和做好會計工作,有利於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行業公信力。

4.加強會計誠信教育

4.1加強高校會計專業誠信教育,從根本抓起

高校會計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大部分將走向會計工作崗位,從事具體的會計工作,他們在高校所接受的專業教育、素質教育以及他們在校期間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必將對他們今後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會計職業道德等產生深遠的影響。從這一層面上講,我們的會計教育工作對會計誠信建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4.2加強註冊會計師誠信教育,提高執業勝任能力

註冊會計師行業作為一個融知識和技術於一體的服務行業,註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既要求其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又要求其經濟、有效地完成客户委託的業務。然而目前我國註冊會計師隊伍的素質在許多方面離市場經濟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年齡結構、專業知識結構、技能和經驗等方面有不盡人意之處。在職人員專業水平的低下以及事務所缺乏科學管理最終影響其執業能力難以滿足社會的要求。但這些問題都不是短時間所能解決的,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一方面,加強審計方法的研究和審計人員的培訓。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尤其是地方註冊會計師協會,應有計劃地組織乃至強制性要求各事務所參加定期或不定期在職會計師培訓和後續教育,不斷引進和組織學習國外先進的審計理論與技術方法,以提高在職人員適應審計環境、對象及目標變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一套對在職從業人員業務能力的考核機制。為強化後續教育效果和防止“南郭先生”的現象,地方註冊會計師協會每年至少不定期抽查考核從業註冊會計師業務能力一次,對業務能力不能勝任的執業者責令其自費培訓或停止其繼續執業。

三、結語

會計誠信缺失及其所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從一個國家的角度講,可以使市場信號失真造成政策制定的失誤,干擾市場經濟的發展,使資源配置低效劣化,造成大範圍的國家利益受損。從企業的角度講,可以對企業產生誤導,使企業的決策失誤,失去市場機會,使企業的近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受損。同時也使會計行業本身深受其害,危害會計工作的組織體系和工作規範體系,使內控系統秩序失控,會計秩序混亂,滋生和犯罪。然而,誠

信的缺失並非是會計特有的問題,會計誠信是社會誠信的一部分,會計誠信的缺失只是我國當前整個社會誠信程度低下的一個反映,事實上,我們的政府行政部門,甚至教育部門都存在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因此,要重塑會計誠信僅靠會計自身是做不到的,這是一項艱鉅的、複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但筆者相信,在社會的廣泛關注下,在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共同努力下,會計誠信必將回歸會計的本源。

參考文獻:

[1]李春。重塑會計誠信的對策[J].經濟師,2003,8

[2]陳華。試論重建企業誠信文化[J].市場週刊,2003,10

[3]王開田。會計行為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4]李龍。法制建設與職業道德[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5]黃速建。現代企業管理——變革的觀點[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6]項懷誠。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課題研究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必讀。經濟科學出版[M],2002,12

標籤:誠信 會計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