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路徑

職場3.91K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個體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價值觀、需要、職業興趣、能力及客觀的職業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路徑,歡迎閲讀

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路徑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大學生在校期間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顯得非常重要。在此,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路徑問題作一初步探討。

一、自我剖析和自我評估

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是對自己形成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也就是進行自我剖析。自我剖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要明確自己的生活目標。具體的説,就是要明確自己在一定時期內的生活目標,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目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歸宿。職業生涯規劃要在明確生活目標的前提下來制定,這樣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才有方向。此外,如果生活目標有所改變,職業生涯規劃也要作相應的調整。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為實現一定的生活目標服務的,因此,生活目標也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歸宿。

二是要認真考慮自己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人們判斷事物是否具有滿足自身需要的特性時所持的基本觀點。價值觀指導着人們對各種可能的職業道路的選擇。在對各種可供選擇的職業道路進行選擇之前,首先要依據個體自身的價值觀對這些職業進行價值評估與判斷,然後才能選出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職業道路。比如有些人把工作的穩定性看得最重要,而對職業的經濟收入要求並不是太高,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的職業崗位也許比較適合;有的'人對職業的經濟收入期望很高,願意為了更高的經濟收入而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因而某些充滿挑戰的業務類的崗位也許比公務員崗位要更適合。

三是要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需要和職業興趣。需要是個體對內在環境和外部生活條件的較為穩定的需求,是驅使個體進行職業規劃,堅持職業道路,實現職業理想的內部動力源泉。人們必需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職業道路。職業興趣是個體力求從事某項職業的心理傾向,也是推動人們克服困難、堅持職業道路,實現職業理想的巨大動力。個體在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時會有積極和愉悦的情緒體驗,從而不知疲倦,享受着自我實現的幸福感。因此,個體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必需儘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如果選擇了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每天都強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職業生活將會很枯燥乏味。長此以往,也許有一天還是會被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所吸引而調整改變自己的職業道路。此外,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圈,大學生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列出來認真分析和評估。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埃德加薛恩在1978 年出版的《Career Dynamics》一書中提出了職業錨理論。職業錨是指人們終身所認定的、在一次職業選擇之中最不肯捨棄的東西。它是“自我意向的習得部分,與自省動機、價值觀和能力相聯繫”。薛恩指出,職業錨的概念能清晰地反映個體的潛在需要和動機。根據職業錨的理論,人們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有些東西是始終不肯放棄的,那就是他的職業錨。比如説把經濟收入看得最重要的人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始終不肯放棄高收入的律師職業,儘管工作壓力非常之大,他也能承受,而不願選擇公務員職業。

四是對自己的職業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力是職業規劃和職業選擇必須首先考慮的因素。這不僅包括自己的專業能力,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特長,如外語方面的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方面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在進行職業規劃和職業選擇時必須認真考慮的因素。

通過從以上幾個方面對自己進行認真的剖析以後,可以對自己形成一個清晰而全面的認識,但是這種純粹的自我剖析有時會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因此有必要藉助於一些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心理測驗量表的幫助。有許多的心理測量量表可以幫助我們充分地認識自我,對自己進行科學的客觀的評估。比如在人格方面有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卡特爾人格測試、艾森克人格問卷等等;測量職業興趣方面有明尼蘇達職業興趣問卷、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量表等等。

二、就業環境分析

前面所述的自我剖析與自我評估是個體對自我的主觀方面的分析,而就業環境分析是個體對客觀環境的分析。就業環境的分析是全方位的分析,包括對職業環境、社會的整體就業形勢、專業的就業圈、行業的環境、企業的環境等等。對就業環境進行認真的分析有助於大學生深入瞭解當前的客觀就業環境和形勢,瞭解就業市場的需求,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為畢業後的就業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避免閉門造車。同時,大學生必須根據就業形勢來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並根據自己對就業形勢認識的深入和就業形勢的變化作適當的調整。

當前許多大學生對整個社會的就業環境缺乏瞭解,甚至一無所知,等到畢業的時候到人才市場一看,發現用人單位的崗位需要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筆者建議大二大三的學生到人才市場看看,或者到人才網上看看相關職業和崗位需要那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質,甚至還可以嘗試性地找找工作,然後有針對性地培養相關的能力,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三、進行職業定位

在對自我有了比較清晰的評價和對就業環境有了全面的把握的基礎上,就可以在自己可能的職業圈範圍內進行仔細的分析比較,最終確定一個或者幾個自己適合的職業,這就是職業定位的過程。選擇的這些職業必須是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職業興趣、需要和能力的,同時也必須是符合客觀就業環境的。職業定位是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中心環節,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終的落腳點就是要進行職業定位。職業定位是一個職業選擇和決策的心理過程,要求對自己可能的職業圈範圍內的所有職業進行認真的分析判斷和比較,最後做出職業選擇。這個分析比較和選擇決策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並且以對自我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為前提,還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

四、進行職業實踐

對於所選定的職業,個體尋找與該職業相關的具體工作,在工作中體驗該職業,發展職業方面的能力並積累工作經驗,這個過程就是職業實踐。職業實踐是個體檢驗自己的職業選擇和職業規劃的客觀標準。個體制定的職業規劃是主觀的意識層面的東西,主觀的東西難免有偏差,必須通過客觀的職業實踐來檢驗其正確性。職業實踐中如果個體發現先前的職業選擇和職業規劃並不符合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客觀的就業形勢,那就要回到前面的步驟,調整職業規劃,重新剖析自我和分析客觀就業環境,重新選定職業,再次進行職業實踐。在職業實踐方面,大學生可以先找自己所選定的職業做兼職,通過實際工作,去親身體驗該職業,包括職業工作環境,職業發展前途等。親身體驗能發現很多東西,如果發現職業的現實與自己原有的設想差距很大,就需要及時調整自己原有的職業規劃。舉個例子來講,某個法律專業的學生一開始覺得律師職業收入很高,想畢業後從事律師工作,大學時在律師事務所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通過切身體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方面並不適合做律師,律師需要處理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面臨極大的業務壓力,而且收入也呈現二八現象,並非每個人都能有高收入,而自己又是一個極其內向的學生,很難達到律師職業對人際溝通和協調能力的要求。這時他也許需要調整原有的職業規劃。此外,通過兼職也可以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為畢業後找工作,從事相關職業做好準備,提前開始相關的職業生涯。

五、評估、調整、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把人生看作一個職業發展的過程。美國學者薩柏(Donald E. Supper)提出了職業生涯發展的五階段論,他將職業生涯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五個時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埃德加薛恩(in)根據人的生命週期的特點及不同年齡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和職業工作的主要任務,將職業生涯分為九個階段。可見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不僅是一個獨特的客觀發展過程,也是個體自身職業心理髮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通過職業實踐,職業心理得到發展,個體的職業價值觀、職業需要、職業興趣、能力都會發展,同時,客觀的職業環境、社會就業環境也都在不斷髮展變化。所以在科技革命不斷深化,社會變革不斷加劇的今天,個體的職業規劃不可避免地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初步的職業實踐,職業心理也會有所發展,對職業和職業生涯的認識也會深化和發展,生涯規劃也有可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有時只需要稍作調整,有時可能要進行大的調整,甚至完全改變原有的生涯規劃。

綜上所述,進行職業規劃需要先進行自我剖析與評估,分析客觀就業環境,然後進行職業定位,接着進行職業實踐,在職業實踐的基礎上再重新評估和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在需要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時,需要重新回到前面的程序,重新分析自我和環境,重新進行職業定位和職業實踐,如此循環,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