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關於休閒觀光農業外出考察報告

職場4.57K

2017年5月4日至9日,區農業局局長宋峯福帶隊一行7人,先後赴廣西玉林、廣西貴港、武漢東西湖區、江蘇鹽城、臨沂蘭陵等地就休閒觀光農業等方面進行了考察學習。六天行程中,考察組先後參觀考察了廣西的玉林五彩田園、覃塘蓮藕產業示範區,武漢東西湖區的如意生態園、鬱金香公園、醉美西湖觀光遊樂園,鹽城大豐區的七彩田園、豐收大地農業示範園和蘭陵國家級農業示範園等,所參觀考察點基本涵蓋了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特色村落以及現代農業的生產、加工、營銷與生態旅遊的規劃、創意、開發等各環節。根據考察情況及座談體會,現將考察學習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休閒觀光農業外出考察報告

  一、各具特色,亮點紛呈

  (一)多點聚集,多彩綻放,打造大型田園綜合體。

廣西玉林“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規劃總面積52平方公里,集合“現代特色農業出彩、新型城鎮化出彩、農村綜合改革出彩、農村生態環境出彩、農民幸福生活出彩”等五個出彩,充分挖掘園區特色優勢,集中打造森林公園、荷之源、農友草堂、石斛龍園、中國現代農業技術展示館、中國南藥園、南美園、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科技園、櫻花園、荷塘月色、地質公園、禪園、五彩花田、樹綿基地、辣樹基地、隆平高科雜交水稻種植示範基地、中國雜交水稻援外培訓基地及生態餐廳、生態樂園等十多個景點,建設1個小鎮、5個核心園、30個特色園,打造成為集休閒度假、觀光旅遊、康樂美食、科普教育為一體的高品位鄉村生態旅遊景區。目前,“五彩田園”被評為“中國農業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五星級鄉村旅遊區”等稱號。

 (二)把握優勢,立足一產,打造三產深度融合示範區。

廣西貴港市覃塘區有一千多年的種藕歷史,因蓮藕的“粉”和味美而素有“蓮藕之鄉”的美譽,該區深入挖掘蓮藕產業,邀請專業設計團隊制定示範區總體規劃,示範區分為核心區、拓展區、輻射區三個區域。核心區種植蓮藕3160畝,開發了藕粉、藕汁、藕糖、藕酒、藕茶等蓮藕深加工產品,蓮藕年產值達4000多萬元。景區內依託多個品種的蓮藕,打造成片的荷花景觀,景區內配套建設了觀荷長廊、觀蓮亭、遊客中心、蓮藕博物館等旅遊設施,同時將“蓮文化”與“廉文化”結合起來,打造了當地廉政文化教育點。對示範區周邊的龍鳳村、姚山村兩村莊進行了景觀打造,完善村莊道路,實施民居立面改造,設置景觀石,實施村屯綠化,引導開發民宿,打造出乾淨整潔又極具鄉土氣息的“荷美庭院”,打造出集合綠色生產、示範帶動、科普教育、休閒觀光等功能的綜合示範區。在荷花開放季節,日接待遊客近5萬人次。

 (三)政策驅動,推動轉型,打造現代都市農業樣板區。

武漢市東西湖區,位於武漢市的西北近郊,全區蔬菜產量超過50萬噸,佔武漢市的1/10。當地政府不僅僅侷限於向武漢提供農產品保障,而是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的價值,積極發展生態休閒農業,為廣大市民提供精品的農產品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按照現代都市農業總體規劃的發展要求,推進農業由單一的生產功能向生產、生態、生活多功能轉變。自2015年起,武漢市、東西湖區兩級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93億元,整合、引導其他資金和社會資金近5億元,規劃建設3.24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引入30多家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進駐,探索出“一產三產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新途徑。重點打造“四季吉祥”“石榴紅”“柏泉古鎮”等特色鄉村休閒旅遊板塊,石榴紅村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和鄉村休閒旅遊的典範。搶抓武漢賞花遊發展的戰略機遇,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業主投資開發賞花遊產品。包括湖北宏華農業公司佔地1000畝醉美西湖賞花休閒體驗園、武漢林業集團東西湖基地鬱金香主題公園、新溝鎮二大隊千畝桃花觀賞園、東山陳家衝大隊千畝桃花觀賞園、武漢卓爾漢江花世界江灘公園等六個賞花遊項目集體推出,總投資5883.31萬元。2016年全區共接待賞花遊遊客222萬人次,實現綜合經營收入1.9億元。2016年3月,首屆武漢農業嘉年華在東西湖區柏泉農場開幕,60餘種新奇特農作物種類、300餘個農作物品種、50餘項國內前沿農業科研成果、20餘項國際尖端農業科研成果在此集中展示,搭建主題農業創意景觀20餘處、設計互動體驗活動120餘項、開發農業創意產品200餘種,農業嘉年華兩個月期間,共吸引遊客70萬人次,園區綜合收入2800萬元,帶動周邊增收2.2億元。

  (四)規劃先行,串點成線,打造休閒遊精品路線。

江蘇鹽城大豐區依據《大豐區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4-2020)》《大豐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5-2020)》,在歷時近三年的建設進程中,以農業園區為依託,集結糧棉油植物、花卉園藝等種植業自然生育階段花果孕育的精采綻放,全力打造豐收大地、鹽土大地、荷蘭花海、梨園風光、希望的田野、豐禾大地、三元農莊、七彩花田、西郊風貌區等一批休閒農業觀光點。依靠現代信息傳媒多方式、多途徑、多頻率宣傳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工作,辦好多種主題類型的節慶活動,設計了多條農業休閒旅遊精品路線,與同程、攜程、去哪兒等旅遊網站合作,開展網絡團購。致力於農業旅遊場所企業星級達標創建活動,支持指導經營單位加強場所規範化建設。中華麋鹿園通過國家5A級旅遊景區掛牌,被農業部、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荷蘭花海成功摘取全國五星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企業(園區)稱號,全區獲此殊榮的景點總數已有6個。

 (五)十年磨一劍,多元素融合,打造國家級農業公園。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規劃佔地面積2萬畝,其前身是2007年成立的農業示範園,2013年根據發展需要,重新調整規劃設計發展國家農業公園,期間政府持續投入資金進行補貼,企業持續投資運營,實現了滾雪球發展,旅遊收入不斷增加。現已開發建設1萬畝,是首個國家農業公園試點項目。該農業公園建有錦繡蘭陵、蘭香東方、沂蒙山農耕博物館、雨林王國、水上樂園、竹林水岸、濕地公園、花海田園、遊樂城、荷蘭風情園、百果園、沂蒙老街等休閒遊樂項目。該農業公園計劃總投資10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5億元,其中,政府出資1.2億元,企業出資3.7億元。公園內共有15處遊樂項目,各項目主題突出,差異性大,在空間佈局上搭配合理,吸引力強,能夠有效的進行互補,對遊客產生持續的吸引力,尤其是景區內新開通的小火車項目,增強了遊覽效果和樂趣,提高了旅遊收益。園區內旅遊元素眾多,滲透性強。公園內食宿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配備齊全,有服務點7處,購物點20餘處,自行車租賃處2處,電瓶車站點2處,配備食宿1條街,可同時接待遊客2000餘人。園區實行“政府+企業+農户”的模式運營,採取政府投資、公園所在村集體投資、招商引資等方式籌集資金。村集體成立開發運營園區的開發有限公司,被流轉土地的農民優先就近就地就業。農業公園引入研發企業,園區聚集了20多家農業研發企業,從事農產品新品種開發、農業科技的試驗與普及工作。此外,還通過承包租賃方式,引入蔬菜花卉農業公司、專業合作社和種植養殖大户來建基地。2013年以來,共接待遊客36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37億元(門票收入1.44億元,餐飲、住宿、體驗、購物等收入1.93億元)。

二、深刻領會,對照反思

  (一)實現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必須突出規劃的引領作用。

參觀考察的各地區在發展現代農業及旅遊業方面都堅持高點定位、科學佈局、整體規劃,充分發揮當地獨特的資源優勢與區域優勢,合理配置區域農業旅遊要素,整體實現一業一規、特色各異,推動全區農業旅遊經濟的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比如,鹽城市大豐區大力實施旅遊興區戰略,將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加進旅遊興區的“總盤子”,按照發展規劃合理佈局,在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的同時融入休閒觀光農業的元素,使休閒觀光農業串點成線,打造出多條成熟的觀光遊路線,成為拓展現代農業功能、增加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我區在2013年也制定了《墾利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但制定完成後就“束之高閣”,沒有按照規劃對農業各類業態進行佈局,各類農業園區佈局零散、發展隨意,水利、農開、農業、林業、畜牧、水產等行業項目也難以整合使用,導致基礎設施重複建設,政府投資、社會投資規模效益無法實現。

 (二)實現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必須做好一產與三產的結合文章。

先進地區都把發展農業基礎上的旅遊作為着力點,依託高標準的設施農業,進一步融合創意設計、文化特色,拓展體驗、觀賞採摘、休閒產品銷售為主的休閒觀光功能,極大地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提升了產業綜合效益。在一產與二三產結合上,先進地區抓住關鍵點,起到了穿針引線的關鍵作用。比如,鹽城市大豐區多條休閒旅遊路線啟動後,由於路線佈局上缺少餐飲配套服務,遊客留不住,影響了整體景點路線的利用率,該區採取財政補助的方式,發動周邊村發展農家樂,發展起完善的旅遊餐飲配套體系。武漢市東西湖區的吉農農場探索的“以勞換宿”的項目,遊客一上午的田間勞動,可以換取一家人當天免費食宿,項目一經推出,短短几個月就吸納會員1000多人。所考察地區多為人口密集地區,與他們相比,一方面是我區及周邊城鎮人口少,人氣難以聚集,另一方面,我區休閒農業數量少、佈局分散、建設標準低,多為近郊遊、半日遊,無法留住遊客,起不到帶動一產的明顯作用。

 (三)實現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必須發揮好政策的引導作用。

此次考察,我們切實感受到以上地區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上的超前意識和發展魄力,當地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與旅遊的融合發展,在農業基礎設施、農業標準化提升、旅遊配套服務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強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如,武漢市東西湖區2016年政府財政可用財力達到110億元,按照都市農業的發展定位,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通過集中流轉,政府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按照每畝1000元打包對外流轉,各級財政在農業基礎設施上投入達到每畝2.4萬元,在12萬畝耕地上發展設施農業10萬畝。在發展休閒農業上,市區兩級財政按照基礎設施投入50%的比例對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補助,上不封頂。今年4月份,武漢市又出台了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黃金20條”,鼓勵市民下鄉以租賃、合作方式利用農村空閒農房創業創意、休閒養老養生,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增加財產性收入。東西湖區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雄厚的財力支撐,而廣西貴港市覃塘區則是在有限的財力下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助力現代農業發展。覃塘區2016年財政總收入為18.2億元,為典型的吃飯財政。在這一狀況下,區政府整合各類項目資金3200萬元,為覃塘區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配套建設基礎設施,通過“公司+家庭農場”方式進行社會運營,建成以示範區為中心的集觀光、體驗、休閒、娛樂、文化、飲食於一體的農業生態旅遊園。與東西湖區相比,我區設施農業數量小、建設水平低,農業依然以傳統農業為主導。與覃塘區相比,作為優勢產業的蓮藕產值低、產業鏈條短,農業與旅遊融合發展剛剛起步。因此,如何整合各類資金,引導發展高科技農業及農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我們目前面臨的關鍵問題。

  (四)實現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應堅持高端定位、長遠發展的戰略。

先進地區在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沒有一蹴而就,而是在長期規劃的引領下,通過政策傾斜、資金傾斜、信息與技術支持等手段,抓龍頭、建基地、抓大户,促使他們逐步發展壯大。如,廣西玉林的五彩田園立足起點高規劃,按照標準化、規模化、特色化、生態化、田園化、品牌化的“六化”要求,建設三類功能區,第一產業功能區為高標準、高水平的規模化種植園,包括中國南藥園、海試區科技園、五彩花田等13個重點產業項目;第二產業功能區建設中藥材加工、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生物質能源萃取等農產品深加工;第三產業功能區建設物流、商貿、觀光、旅遊、文化服務等產業,包括花卉產業園、國際物流園、健康小鎮、嶺南農耕文化園等16個重點規劃項目。整個園區規劃起點高、建設速度快、總體規模大,走在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的前列。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自2007年啟動建設,歷時近10年,期間經歷兩次總體規劃調整,先後投資5億多元,發展到目前已成為集現代農業科技示範、科普教育、休閒農業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大型農業公園。縱觀其發展歷程,我們感受到當地政府在打造高端現代農業園區的恆心和毅力,可謂是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我區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雖然已發展55處,建設投資規模60餘億元,但由於運營主體觀念陳舊、思路不清、投資盲目,多數園區處於低水平運營,整體效益不高。

 三、理清思路,加快突破

  (一)立足實際、科學規劃。

根據今年區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的發展理念,對我區現代農業、全域旅遊進行科學規劃,構築生態旅遊大開發、生態高效農業大發展的`新格局。將我區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精心打造以自然景觀遊為龍頭、沿黃風情遊為主體、北方魚米之鄉為目標的亮點工程。在規劃建設上,一是結合現有農業資源和區域產業佈局,着眼長遠、整合資源,以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標準科學規劃、精心設計,以一流的規劃引領一流的建設,把亮點做亮、優勢做大、重點做強。二是在項目選擇上,既要堅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總體規劃、羣眾需求、文化休閒“四符合”標準,也要學習借鑑外地經驗和做法,敢於探索創新,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難題,用創新的手段推進發展,多上規模大、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項目,把資源優勢利用到極致,確保項目的檔次和水平。

 (二)政府引導、樹立標杆。

儘快成立以書記、區長為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部門聯動、政策集成、資源整合、資金聚焦”的工作機制,整合各部門的支持政策向重點地區、重點項目集聚、傾斜。以旅遊部門為主,相關鎮街以及農業、國土等部門配合,抓緊開展前期工作。要充分發揮我區農業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產業聚集、協調開放”的原則,區政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農業+旅遊發展引導資金,及早研究制定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貼息等扶持政策,重點搞好對各旅遊景點基礎設施的投入。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上級涉農、旅遊、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扶持項目、資金。要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和招商模式,引進國內外資本參與旅遊項目開發建設,重點打造10個萬畝自然景觀、濱海旅遊特色小鎮、水語小鎮等標杆、亮點工程,以此推動全區農業+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解放思想,衝破禁錮。

通過外出考察對比,與先進地區發展旅遊業的發展態勢及思想理念來看,我區還存在“固步自封、小成自滿”、“非山即水不能搞旅遊”等消極思想和錯誤發展理念。對此,我們必須要直面、正視存在的差距的問題,破除“坐井觀天”的狹隘思想,務求開放致遠。要打破思想陳規,用長遠眼光謀劃旅遊發展思路,用科學佈局推進項目落地,用開放態度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既要“走出去”,學習借鑑他人發展經驗和發展模式;也要“請進來”,通過開展研討會、培訓班等形式,提升幹部以及從業人員的發展理念,提高業務本領。要堅定發展信心,樹立“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發展意識,動員和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今年確定的旅遊重點項目建設,讓旅遊成為我區產業轉型升級、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柱產業。

 (四)造點串線、連片打造。

藉助“黃河入海、勝利油田發源地”世界唯一優勢,主打“黃河口生態遊”品牌,突出“走近黃河、擁抱自然”主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大地自然景觀、高科技農業產業園、農家樂集聚區、果蔬採摘園,打造一流的集農業觀光、農事體驗、居住餐飲、休閒娛樂、親子教育為一體的農業休閒旅遊綜合體,儘快實現點上突破、線上串聯、面上提升。一是打造沿黃生態遊。從南向北沿黃河大壩整合提升董集鎮黃河金灘、南展區房台村民俗體驗、天寧寺佛教文化、濕地公園、萬畝麥田怪圈、萬畝花海等旅遊資源和項目,打造黃河三角洲重要的生態觀光帶。二是發展田園體驗遊。即以東二路為中軸的輻射周邊的中央休閒娛樂區,圍繞“土、特、奇、鮮”作文章,精心打造萬畝荷塘、萬畝稻田、萬畝河蟹、萬畝林場、萬畝桃園等大地自然景觀和重複消費羣體認可的“我的菜地”“我的稻田”“我的果園”“我的漁池”等特色體驗田園。三是濱海特色遊。即以市現代漁業示範區為主的漁業參與休閒度假區,重點打造温泉養生、泥灘捉蟹、製鹽體驗、海蔘養殖、中心漁港等市民親身參與休閒項目,打造成全市生態旅遊的典範區。

 (五)建立智庫、科技引領。

要以特色優勢產業為依託,以科技項目為載體,建設集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知識性、休閒性於一體的農業休閒觀光綜合體。一是建設農業+旅遊人才智力庫。依託與我區合作的高等科研院校人才,加強人才培養和智力引進,重點引進國內權威專家組建農業+旅遊人才智力庫,為我區農業、旅遊業發展提供智力保障。二是引導和鼓勵農業科研院所、高校等通過合作共建、技術入股等形式參與農業園區建設。把園區作為農業科技的“轉化區”,鼓勵園區通過多種途徑,引進應用農業新品種,示範推廣立體種養、間作套種、資源循環、生態循環等農業生產的新技術、新模式,使各項農業科技在園區內得到最大程度的轉化,成為吸引遊客、市民參與體驗的重要旅遊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