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的構建論文

職場1.88W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企業文化的研究也得以展開和深入,這標誌着我國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也跨入了一個新時代。但令人不解的是,目前關於企業文化的研究有降温之勢。事實上,當代企業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爆炸、信息充斥的世界裏,其文化也在發展着、變化着。當我們一步步地跨入知識經濟時代的門檻時,一種新企業文化的構造不能不是一個劃時代的課題。本文試就此提出一孔之見,以期拋磚引玉。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的構建論文

一、知識經濟時代以前的企業文化剖析

我們知道,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形成的,以企業整體價值觀為核心的行為規範的總和。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踐中,起着它所固有的導向、凝聚、規範和激勵的作用。不僅如此,它還可以通過企業與社會的交往,向社會發生文化輻射,影響外部公眾的價值觀、消費理念、生活方式及社會文化的其他方面,從而豐富、完善和發展着社會文化。因此,注重企業文化的構造,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於企業、於社會都有其極為重要的意義。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存在決定意識。有什麼樣的經營管理實踐,就會形成什麼樣的企業文化。這是由企業文化的時代特徵決定的。在不同的經濟時代造就了不同的企業文化。自人類跨入文明門檻以來,從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看,經濟發展可以分為勞動力經濟、資源經濟和知識經濟這樣三個階段。在勞動力經濟階段,企業這種生產組織形式並未普遍存在,所以也就談不上這個時代的企業文化問題。但絲毫不能説這個時代的人類實踐不對日後形成的企業,尤其是處於人口眾多、經濟不發達國家裏的企業形成影響。企業文化的最初萌芽就是根植於這些早期實踐之中的。在勞動力經濟時代,勞動力是資本的主要爭奪對象,有了勞動力,就能開發資源、發展經濟、獲得財富。這種思維定式,在我國一些不發達地區的企業中還佔據主導地位。

企業的形成史告訴我們,企業的真正形成和發展成社會生產力的主要組織形式是在自然資源經濟時代完成的。企業文化也就在這個時代萌芽了。這個經濟時代,企業的經營理念就在於儘可能多地佔有和支配自然資源,因為,評價一個企業的實力,主要地就是看它佔有和支配自然資源的總量。自19世紀以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陸續完成了工業革命,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發展,拖拉機、紡織機、車牀等替代了手工生產工具,汽車、火車、輪船和飛機代替了落後的交通工具,這對於佔有、利用資源而言,確確實實達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也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我們仔細分析該階段的企業文化,不難看出它充分體現了這個時代的個性。無論從企業物質文化方面看,還是從企業的制度文化方面看,亦或是企業的精神文化方面看,無不體現出以自然資源佔有和支配為主基調,在生產經營上要儘可能地佔用自然資源,在企業與社會之間,則又表現出相反的一面,即企業千方百計地從社會掠取更多的自然資源。在我國的“計劃經濟”年代,平均主義的分配資源,更使“企業”有了極度膨脹的資源佔有意識,搶計劃、爭項目、要資金、拼資源。也就是儘可能多地從社會獲取更多的自然資源用於企業的粗放經營。尤其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思維定式,使“企業”缺乏應有的資源稀缺意識。為什麼我國大多數企業在步入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虧損慘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乃在於它的思維定式仍舊是資源經濟時代的沿襲,反映在企業文化上,一方面沒有從計劃經濟的企業文化模式向市場經濟的企業文化模式轉變,另一方面,也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從資源經濟時代的企業文化向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文化轉變。

二、知識經濟時代呼喚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

自70年代中後期以來,在數字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經濟悄然發生着質的變化。科技進步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開始成為現實,當今世界的競爭已成為以經濟為基礎,以科技特別是高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至90年代,經濟學家和未來學家們則把這種以高科技為先導的經濟概括為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確切地説,是指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智力資源的佔有和配置。按照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説法,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在這個時代,已與傳統的工業經濟繁榮取決於自然資源、貨幣資本、硬件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不同,它把經濟的繁榮建立在依賴於知識或有效信息的積累和利用上,也就是把知識作為發展經濟的主要驅動力。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經濟的特點,從而,也將使以價值取向為中心的企業文化發生深刻的變革。

第一,企業對資源配置的價值取向將發生變化。企業關注的重點不再是稀缺的自然資源,而是充滿無限創造力的智力資源,企業將把無形資產作為發展的第一要素。

第二,企業在自身發展的理念上,不再把經濟週期對企業的影響看得過重,它樹立的是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只要企業不斷引進、消化和吸收當代先進的科技知識,就不會因自然資源的枯竭或產品市場壽命週期的更迭而影響企業的不斷髮展。

第三,企業在管理理念上,不再把以往勞動力經濟時代和資源經濟時代沿襲下來的.速度、數量、產值作為追求的目標,不再注重以往的流水線、節拍性等嚴密的分工組織形式和工藝流程,而是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獨立性、創造性。

第四,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上,不再是簡單地去滿足市場需求或適應需求,而是積極地去創造需求引導消費。總之,隨着知識經濟的發展,自然而然地使企業在企業精神、管理理念、企業形象以及產品、服務、效率和生產、流通、交易等概念和操作方面都面臨深刻的變化。譬如説,在這一時代,企業所面臨的知識資源就具有更大的共性和外部性,這就使得企業間的關係、競爭和聯繫方式,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再如,基於完備的知識、豐富的信息和快捷的網絡手段,使供需雙方的關係及交易方式、渠道都將發生新的變革等等。

總之,這一切都説明,正在向我們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雖然其企業文化有其沿襲性,但更需要有一個脱胎換骨的變革。知識經濟時代呼喚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

三、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構建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第一,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上層建築,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靈魂,是一種無形的管理方式。這就決定了企業文化的建設和構造是以確立企業正確的價值觀為基礎的。由於人的心理因素的多變性和外部環境的動盪,價值觀念的培養是一個微妙的具有柔性的心理過程,這就決定了它的構建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決不能只圖趕時髦、追求新名詞、搭花架子搞形式主義,而應紮紮實實地研究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發展的內在形成具有內聚力和激勵作用的企業價值觀。

第二,科學地確立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的內容。

首先,它要反映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觀念。知識經濟是高度文明的經濟,知識經濟社會是高度精神文明的社會。要達到高度精神文明,就必須進行社會觀念的大變革。

1.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將會比以往任何時代更突出更實在。這裏尊重知識就是尊重知識的價值,讓知識發揮最大的作用。科學是知識,是一種產權,當其成為商品時就再也不是“聖潔”的供品,它可以被無窮多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價值就越大,因此尊重知識就在於努力創造一個讓知識發揮價值的環境,同樣,尊重人才就是尊重有豐富知識的人才,發揮他們創造價值的能力,充分體現人才的價值。

2.創建性取代複製性。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為滿足市場需要,產品生產中的複製性相當普遍,即便是為了爭奪顧客而有所“創造”,來增加產品的個性,但仍舊擺脱不了複製的痕跡。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更重視創造性和創新性。創造性是對知識價值的充分挖掘,一種產品的開發,其知識附加越多,則市場價值越高。為什麼當今許多企業都在向高科技領域進軍,道理很明顯,高科技領域排斥複製性,崇尚創造性,雖然創造性的風險很大,但畢竟成功後有極高的回報,給公司以極大的成長性,所以受到注重企業發展的公司關注,在高新技術領域,一項發明創造而形成的投入產出比約在1∶180~1∶500之間,是複製產品投入產出比的幾十倍乃至幾百倍。

3.發揮知識管理在企業的作用,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型企業的決策和管理必須知識化。所謂知識管理,就是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新的途徑。顯性知識易於整理和進行計算機的存儲,而隱性知識存儲在員工的腦海裏。因此,公司欲取得成功。就必須積蓄自己的智力資源,不斷提高員工的知識素質。

首先,根據企業的外部客觀環境和內部現實條件,形成企業的共性文化和個性文化。知識經濟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市場經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要充分條件。市場經濟的共性企業文化內涵是不以民族和企業的特點為轉移的。但企業文化不能沒有個性,知識經濟強調創造,排斥複製。企業的文化的個性面,則主要取決於其對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的應用能力。

其次,着眼企業發展戰略,注重培育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奮鬥目標和精神支柱。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應有什麼樣的精神支柱,應根據企業自身的實踐進行尋找、定位和培養。

第三,注重企業文化的立體構建。企業文化從其內涵而言,包含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的有機結合就賦予了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對這三個層面文化的建設雖不可偏廢,但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應有所側重,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應把精神文化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這是體制觀念轉變的關鍵。企業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導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種行為規範、羣體意識和價值觀念,是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的價值體系。企業精神是維繫企業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有了一種積極向上、勇於開拓新的企業精神,企業的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才有了構建的骨架。在知識經濟時代對於知識型企業而言,企業精神文化的內容雖説因企業而異,但畢竟有一些知識經濟時代所要求的共性的內容。譬如説創新的精神、冒險的精神、求賢若渴的精神等等。我們在企業精神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倡導、發揚,使這種文化根值於企業全體員工之中。

我們説企業文化的立體構建,精神文化作為框架,制度文化則是基礎,物質文化是企業文化的總體裝璜,它們應從整體上反映知識型企業的個性。第四,尊重企業文化的生成機制,創造中國特色的知識型企業文化。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通常是在特定的生產經營環境中,為適應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數人倡導和實踐,通過堅持不懈地宣傳和實踐提煉而逐步生成的。這就説,它不是靠某些人想當然,提幾句口號就完成的。因此,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一定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完成規律,因勢利導,使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成為企業員工素質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員工不斷激勵的過程。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是如何形成的?有的專家總結了這樣一個模式:即把經驗加工為理念→把理念闡釋為規範→價值觀內化為信念→信念轉化為習慣價值觀內化過程成為習慣了的東西就是文化的消化,也就是企業文化的建成,所以我們構建企業文化必須秩序漸進。

建立中國特色的知識型企業文化,內涵豐富、任務艱鉅。這規定了它必須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持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維護國家市場的統一;同時它必須體現中國的民族特色和繼承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文化的建設不是孤立的,在時間上是有其沿襲性,空間上有其滲透性的。企業文化必然地是一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優秀的企業文化,總是尊重和發揚國家的優秀文化,這樣的企業文化才能融於社會文化之中,才有生命力;另外,它必須體現知識型企業的要求。知識型企業用通俗的話説,就是高科技企業,高科技企業有自身的運作特徵和規律,因而也有其獨特的價值取向,譬如説薄利多銷的觀念就不大為高科技企業所主認同。所以要在企業文化構建中充分把這三方面有機結合,才能構造出中國特色的知識型企業文化。

我們認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已不遙遠,這個時代的企業文化構建在當今就應該有個緊迫感、使命感。否則我們將落伍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