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關於資產減值的會計畢業論文

職場2.54W

會計專業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前是必須要寫相關的畢業論文的,有關資產減值的會計論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資產減值的會計畢業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資產減值的會計畢業論文

  資產減值的會計畢業論文篇1

淺談資產減值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新資產減值準則明確了資產減值準備的各項工作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約束企業的實務操作行為,但是實施中還存在各種應用實踐問題。本文對此加以分析,並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資產減值會計 執行難點 建議

隨着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的頒佈,國家陸續下達各種政策和法規,明確指出資產減值準備的各項工作內容及具體要求,尤其在資產減值的確認、記錄、計量和披露等方面有較大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業隨意操縱利潤的行為。但是由於種種客觀因素存在,我國許多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仍然找準則漏洞,導致資產減值的會計操作存在頗多問題。本文主要對資產減值會計的執行難點進行探討並提出改進的建議。

一、資產減值準則的執行難點

(一)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的規定難以把握

例如資產減值準則有規定:當資產的市價當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顯高於因時間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預計的下跌時,就説明資產可能發生減值。但是何謂“大幅度”,何謂“明顯高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斷標準。如果完全憑藉會計人員個人的主觀臆斷來決定,那麼將會有很多種處理方法。

(二)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不好取值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也就是説,可收回金額=MAX (公允價值-處置費用,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0) 。可是在實務中,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對於企業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首先要考慮公允價值的確定,我們可以參照以下先後順序考慮:如合同價格、市場價格、同類價格、估值技術計算的價格。此外,處置費用是指可以直接歸屬於資產處置的增量成本,財務費用和所得税費用等間接費用不包含在內。最後,要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資產的使用壽命和折現率。而折現率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折現率,那麼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會有很大差別。

(三)資產減值不可轉回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失去客觀性

為了避免資產重估增值和操縱利潤,新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非流動資產發生減值後,減值損失一經計提,在以後期間不得轉回。雖然該規定符合穩健性的會計要求,但是如果資產的市場價值恢復或增值了,仍然不能調整賬面價值,這樣處理顯得不真實,不滿足會計信息“可靠性”要求。

此外,新準則對於存貨、消耗性生物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流動資產的減值損失是可以日後轉回的,那麼企業依舊可以在這上面進行利潤操控。比如企業盈利較好時,為了方便日後調整利潤,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多計提流動資產減值準備,少計提非流動資產減值準備。如果哪年企業盈利不好了,就可以把之前積累的流動資產減值準備轉回,通過沖減資產減值損失從而達到調整當期利潤的目的。

二、應對策略和建議

(一)完善會計規範,縮小會計人員主觀判斷範圍,增強實務可操作性

新準則對資產組的劃分、折現率及特定風險的確定,都賦予企業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和職業判斷範圍,這已成為企業操縱利潤和粉飾會計報表的一種手段。筆者認為,我們應該進一步完善資產減值會計規範。在新準則的基礎上細化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性標準,有效控制會計人員的主觀估計和判斷範圍。比如,可將“大幅度”、“明顯高於”、“遠遠低於”等措辭,換成一個具體比率或金額標準,從而減少主觀隨意性。

(二)規定折現率的選擇標準

準則規定,計算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時所使用的折現率應當是反映市場貨幣時間價值和資產特定風險的税前利率。該折現率也是企業要求的必要報酬率,在會計實務中,企業確定折現率的順序,應該是先考慮該資產的市場利率,假如該資產的市場利率不明確,再考慮替代利率,比如以當期的中長期銀行貸款利率作為折現率。

(三)資產減值損失轉回要體現資產的價值

要想判斷企業是否濫用謹慎性原則,是否通過惡意提取減值準備再祕密轉回,有關部門應當制定相關法律制度並提供判斷標準,我們才能很好地區分該項減值準備是否可以合理轉回。因為有些企業想操控利潤,可以先計提減值準備,等處置時再衝減資產減值準備就形成了利潤。甚至上市公司還可以找個隱蔽的關聯方,先高價處置資產形成利潤,下年再以某種方式購回,這些操作都能很好地幫助企業調控利潤。對此,會計準則應該有相應的補充規定,例如資產減值準備符合條件轉回時,應轉入“資本公積”或者資產處置損益過高時,應視為不公允交易處理等等,這樣減值準備轉回才能有效控制。

(四)進一步完善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

目前我國價格市場和信息市場不夠健全,企業對資產是否減值和減值多少,缺乏可以依據的客觀資料。國家相關部門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定期、及時地公佈有關資產的信息資料和市場價格,使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有章可循,提高資產減值會計的可操作性。

(五)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內控,全面掌握資產的質量狀況,找出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內部審計監督要貫穿整個減值準備的計提、記錄和披露過程,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能有效防止並及時糾正錯誤,從內部管理上入手,減少工作人員的舞弊行為,從源頭上有效保證財務數據真實完整,有利於企業收集正確的資產減值準備資料。

(六)加強外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對於資產減值準備, 註冊會計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真審核資產減值準備所依據的資料、計提方法以及批准程序;複核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額和實際發生額;評價資產減值準備披露的充分性。只有加強獨立審計的外部監督作用,才能更好地規範企業資產減值會計。

(七)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職業判斷是資產減值會計的關鍵,決定着減值會計信息的可靠程度,這就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需要企業的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會計人員必須不斷補充知識,使自己能夠正確理解資產減值會計政策並使其在企業中得到恰當的應用。同時,還需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倡導誠實守信、真實合法,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 人民出版社,2006

[2]楊小鵬.企業資產減值準備制度的完善與改進[J].時代經貿,2008(1)

[3]餘志虎,馬偉麗.資產減值準則對盈餘管理的影響[J].會計之友:

下 旬刊,2009

[4]劉欣.新會計制度下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及對企業會計利潤的影響.經濟視角(下),2009

[5]耿睿宇.資產減值會計的理論與實務問題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

  資產減值的會計畢業論文篇2

淺談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

摘要:新企業會計準則詳細地規範了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明確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以後期間不得轉回。在實際工作中,對於不同性質的資產由於受企業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在計提減值準備確認後,分以後期間允許轉回、不得轉回兩種情況進行賬務處理,故在實際操作中難免會產生混淆。本文通過舉例對不同性質的資產減值賬務處理進行系統歸納總結,指出其對利潤的影響,避免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確保利潤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關鍵詞 :資產減值;會計處理

引言

《企業會計準則第8 號———資產減值》詳細地規範了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力求真實地反映企業資產的質量,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也使一些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易於理解,便於實務操作。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體現了會計謹慎性原則,可以保證企業利潤和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新會計準則規定,流動資產的減值損失允許轉回,但必須以歷史成本為上限進行調整;非流動資產的減值損失,即使以後該資產的價值回升,其減值準備在持有期間一律不得轉回。

一、減值損失經確認後不得轉回的資產項目

(一)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對固定資產進行逐項檢查和測試,若確認固定資產發生了減值,企業應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按照固定資產賬面價值高於可收回金額差額部分,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若以後期間判斷原已計提的減值損失的影響因素全部或部分消除,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期末,應將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轉入本年利潤。

例如,2013 年12 月31 日,某公司某機器設備賬面價值320000 元,對該機器設備進行測試發現有減值跡象,根據市場行情該機器設備可收回金額300000 元。會計處理如下:

2013 年年末,該機器設備發生減值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2000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0000

2013 年年末,將計提的減值準備轉入本年利潤借:本年利潤20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20000

若該機器設備在2014年年末可收回金額為350000元,此時已高於賬面價值320000 元,按照規定,企業2013年年末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20000 元,不能衝減或轉回。

(二)商譽減值準備

商譽是一項極為特殊的資產,既無法單獨取得,也不能單獨轉讓,它與企業整體密不可分。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商譽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年末都應進行減值測試。若商譽發生減值,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商譽減值準備”科目。商譽減值損失一經確認,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以後期間一律不得轉回。

例如,2014 年,某公司以42000000 元收購了A 公司90%的股份,A 公司在購買日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40000000 元,該公司在購買日確認商譽減值損失6000000 元。假定A 公司所有資產為包括商譽的一個資產組,在2014 年12 月31 日,該公司確認A 公司資產組可辨認資產的賬面價值為33500000 元,根據市場行情確定可收回金額為30000000 元。

會計處理如下:

確認商譽減值損失6000000 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6000000

貸:商譽減值準備6000000

發生其他資產減值損失3500000 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350000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3500000二、減值損失經確認後可以轉回的資產項目

(一)存貨跌價準備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當存貨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時,存貨按可變現淨值計價,並按存貨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若以前計提存貨減值的影響因素已消失,應在已計提的跌價準備金額內沖銷或轉回,借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當存貨成本低於可變現淨值時,存貨按成本計價。企業結轉存貨銷售成本時,要將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一併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

例如,2013 年12 月31 日,由於市場價格下跌,某公司庫存丙材料預計可變現淨值為160000 元,丙材料的賬面價值200000 元。

會計處理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4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40000

假設2014 年12 月31 日,由於市場價格上升,丙材料預計可變現淨值為240000 元。

借:存貨跌價準備40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40000

(二)壞賬準備

確認壞賬損失常用的方法有百分比法和賬齡分析法。期末,計算當期應計提的壞賬準備數,按應計提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壞賬準備”科目;衝減多計提的壞賬準備時,借記“壞賬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已確認的壞賬以後又收回時,借記“應收賬款”等科目,貸記“壞賬準備”科目,同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等科目。

例如,2012 年12 月31 日,某公司“應收賬款”科目餘額為2000000 元,提取壞賬比例為2‰;2013 年8月,發生壞賬損失12000 元,年末“應收賬款”科目期末餘額為2400000 元,提取壞賬準備比例為2‰;2014 年11 月,原已沖銷的10000 元的壞賬又收回,年末“應收賬款”科目期末餘額2800000 元,提取壞賬準備比例為2‰。會計處理如下:

2012 年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計提的壞賬準備數=2000000×2‰= 4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4000

貸:壞賬準備4000

2013 年8 月,確認壞賬損失

借:壞賬準備12000

貸:應收賬款12000

2013年年末,應計提的壞賬準備數=2400000×2‰=4800(元),壞賬準備的賬面餘額=4000-12000=-8000(元),實際應提壞賬準備=4800-(-8000)=128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12800

貸:壞賬準備12800

2014 年11 月,收到原已確認並轉銷的壞賬

借:應收賬款10000

貸:壞賬準備10000

借:銀行存款10000

貸:應收賬款10000

2014年年末,應計提的壞賬準備數=2800000×2‰=5600(元), 壞賬準備的賬面餘額=4800+10000=14800(元),實際應提壞賬準備=5600-14800=-9200(元)。

借:壞賬準備9200

貸:資產減值損失9200

三、資產減值對利潤的影響

企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本意是為了提高企業資產的質量和企業信息披露的真實、可比。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企業在確認資產是否需要計提減值準備,需要用資產的“市價”、“可變現淨值”、“可收回金額”等與歷史成本進行對比,其中涉及到的“市價”還有一定的可驗證性,“可變現淨值”、“可收回金額”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的職業判斷,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利潤操縱留下了較大空間,這成為一些企業調控利潤、“合理”避税和“更好”地披露企業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徑。若這種趨勢盛行,則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為此,政府應對準則中一些細節問題進一步完善和明確,儘快制定實施細則和完善有關制度,健全企業內控監管,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資產評估體系,明確信息披露責任,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業務能力、綜合素質和道德操守,科學合理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避免通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調節利潤,保證利潤的正確性和可比性。

結語

總之,新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的執行效果尚未充分體現,問題不在於新會計準則本身,而是出在市場和執行機制缺乏效率,也就是我國目前缺乏相應的必要的支撐系統,這可能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磨合過程。

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從根源上限制企業計提資產減值的隨意性,減少了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使資產減值核算做到了有章可循,為提高財務會計信息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於我國會計工作的良好發展,但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初級會計資格考試教材———初級會計實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3]劉玉琴.淺談新會計準則下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財會研究,2013.2.

[4]張偉.資產減值會計對利潤的影響.民營科技,2014.3.

[5]廖萍.淺議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會計之友,2007.8.

(作者單位:武威職業學院)

  資產減值的會計畢業論文篇3

淺談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方法

【摘要】資產減值會計的思想源遠流長,其應用充分體現了會計的穩健性原則。我國新會計準則第8號明確將原來分散在各資產中的減值規定集中在一個比較系統的準則中,對確認的範圍、認定、披露等方面統一做出規範,與國際會計準則達到了初步的趨同。本文從新資產減值準則出發,比較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化,並研究其實際應用情況,揭示其仍然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資產減值 資產組 公允價值

一、資產減值會計的理論基礎

資產減值會計的理論來源是資產的本質定義,資產是企業過去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能夠為企業帶來預期收益的,並被其控制或者擁有的資源,也就是作為資產必須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如果資產因為經年使用、經濟環境的變化或者技術進步等原因致使其發生物理磨損或者無形貶值,使其能產生的經濟利益下降,比原賬面價值少,即發生了減值,為符合資產的定義,並真實的反映其能帶來的經濟利益,應將原賬面價值減計至現在能帶來的經濟利益。在資產價值發生回升時轉回到相應的價值,從而真實反映其產生經濟利益的能力。具體到我國的情況,由於歷史等原因,普遍存在着資產價值被高估的現象,資產減值的確認可以將長期積累的虛有價值予以消化,提高資產價值質量,真實反映資產未來產生經濟利益的能力。

此外,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也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謹慎性原則的要求。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對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報告和計量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費用。

二、我國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的主要變化及其意義

我國的會計制度變革是隨着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資產減值會計處理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每次均發生較大變化,特別是新會計準則更是對其進行了較大的變革,對資產減值會計的處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1998年之前執行的《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中,資產減值的規定僅侷限在上市公司而且是在非強制的基礎上簡單進行了一些規定。1999年發佈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補充規定》進一步將適用範圍擴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財政部頒佈的《企業會計制度》將減值準備的範圍從4項擴大到8項,增加了委託貸款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4項。

但這些會計準則和制度只是對資產減值會計核算作了少數幾項特殊規定,分散在各資產準則中,並未形成集中、獨立、統一的專門準則進行規範。而且對減值確認與計量範圍及基礎缺乏共識,進而導致可操作性較差,成為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其中特別是面臨被ST或者退市的公司)利用減值準備進行盈餘操縱的手段,被濫用的現象非常嚴重。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財政部出於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行為以及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要求,在新會計準則中單獨安排了《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集中對資產減值進行了統一規範,該準則與以往規定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產減值會計適用範圍擴大,對有關可收回金額的計量更具有操作指導性。新準則明確規定應用範圍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以外的其他減值的處理,而且對生物資產、存貨、投資、建造合同資產和金融資產等資產適用其相關準則的規定,和以往相比,加強了實務的指導性。

原會計制度中對資產減值的規定缺乏統一的標準,對計量模式不統一,既有銷售淨值、可回收金額、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以及市價等,不便於會計人員掌握和操作。而新準則下可回收金額的計算更具有操作性,規定可回收金額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並對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淨額的計算、未來現金流量以及折現率的確定以及根據兩者進一步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的計算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指導,提高了可操作性。

(二)明細了計提資產減值的具體操作,比原制度的規定更具有操作性。新準則中明確規定企業要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並對可能引起減值的內外部共計7項減值跡象進行了列舉,在存在減值跡象時估計可收回金額並確認減值損失,對不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無需計提,這些規定便於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增加了操作性。

(三)針對許多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會計處理方法操縱利潤的行為,新準則規定部分資產的減值準備一經計提不允許轉回。許多企業利用原規定中的減值可以轉回的規定,通過大量計提減值準備減少特定年份的利潤甚至創造虧損,後又在需要時將其轉回製造虛假的利潤,防止被ST或者退市。這一規定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上市公司普遍利用資產減值進行利潤操縱的現象。

另外,新準則增加了資產組、總部資產等相關概念,除按單項資產為基礎計量減值外,在單項資產難以單獨產生現金流量的情況下按其歸屬的資產組為基礎進行減值測試並計算確認減值損失。總部資產難以脱離其他資產和資產組獨立產生現金流入,當有跡象表明其發生減值時,通過計算所歸屬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來確定是否需要確認減值損失以及計提金額。對商譽規定要至少每年結合相關資產組和資產組合進行一次減值測試來判斷是否需要計提減值。在賬務處理上採用新的會計科目“資產減值損失”,將計提的損失記入借方,期末全部轉入“本年利潤”,將計提分錄統一為借記資產減值損失,同時貸記相對應的資產減值準備或商譽。

三、資產減值會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資產組概念的引入以及商譽的減值處理面臨着不可忽視的問題

首先,現金流量預算編制水平有限,許多會計人員對現金流量的測試以及編制缺乏實務經驗,而且很多企業沒有編制長期現金流量的經驗和習慣,不便於資產組現金流量的測算,而且資產組的劃分需要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管理方式來確定,需要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容易受主管人員影響,成為另一種盈餘管理的手段。其次,商譽要結合所屬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由於對資產組或者資產組合認定的會計處理缺乏客觀標準,對相關財務人員的主觀職業判斷有很強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以及判斷力成為正確確認和計量資產減值的關鍵,需要對其進行新會計準則的培訓,提高其職業道德、專業技能以及職業判斷能力,為資產減值會計的順利實施提供保證。

(二)操作難度較大

雖然新準則的一些規定加強了對減值金額確定的指導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難度。可收回金額中需要公允價值作為計算基礎,公允價值是公平交易下熟悉情況的雙方自願進行交易所確定的金額,其確定需要依靠活躍的市場以及相關人員的職業判斷,目前我國活躍交易市場不完善,公允價值的評估基礎不可靠,容易受人為因素的影響,真實性值得懷疑。此外,未來現金流量以及折現率等因素(如企業編制長期現金流量預算的能力以及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等)也導致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難以準確測定。這些必須從企業內外部進行改進,在外部要建立健全信息市場與價格市場,形成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市場價格體系,為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以及公允價值的確定等提供外部機制,進而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增強資產減值會計的可操作性;在內部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及職業判斷能力,以保證資產減值準確確認和計量。

(三)資產減值信息披露不夠詳細

儘管新準則要求對減值的原因、分類和影響進行披露,但這些信息仍無法使報表使用者獲知計提程序完備性、計提比例以及金額的合理性、是否利用資產減值進行利潤操縱等信息。因此,要加強獨立審計的監督作用,對資產減值的確認、計量進行必要的審計,保證其真實性,充分發揮以註冊會計師為主體的外部獨立審計的監督作用,更要增加財務報表外的信息披露,充分披露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資產減值的關係,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更完整的披露企業的全部經營信息,必要時可增加專業人員對相關減值信息的專業分析和判斷,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瞭解資產減值的信息和程序,提供其披露質量。

此外,要加強對相關概念(如資產組、總部資產等)的指導學習,有關部門要通過培訓、操作指南等方式對財務人員(如會計人員、註冊會計師等)進行指導,增強實務指導性。另外可增加相關的資產減值審計準則,提高獨立審計對資產減值會計處理的監督作用,確保資產減值會計信息的可信程度。

主要參考文獻:

[1]戴德明,毛新述,鄧�.資產減值會計計量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5年10月.

[2]薛心澄.資產減值會計處理討論.市場週刊,2009年8月.

[3]徐淨.淺析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當代經濟,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