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考察心得體會感受蘇州工業園區

職場1.08W

考察心得體會感受蘇州工業園區 [篇1]

考察心得體會感受蘇州工業園區

重慶青年專家國情考察團一行17人,歷時6天,對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南京五個城市進行了學習考察。上海的國際化視野與氣度令人歎服,杭州的美景與城市綠化令人留戀,蘇州的古代園林與現代化發展相得益彰令人稱讚,南京的悠久歷史令人難忘……,但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之快!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最大的合作項目,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2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萬,分別只有重慶的0.3%和1%。但經過短短的10幾年的發展,2017年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6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6.3億元,分別為重慶同期地區生產總值的20.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9.7%,蘇州工業園區發展之快、經濟體量之大、效率之高可見一斑。在慨歎蘇州工業園區快速發展的同時,我也不禁思索,究竟是什麼因素助推園區的快速發展?當我看到園區工作人員無論男女都劍步如飛的走路姿態時,心中的疑問頓時豁然開朗。蘇州發展快速,原因有三:

一是體制因素。園區管理委會分別有中國、新加坡各有一位副親自掛帥,項目建設的推進力、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不可比擬;

二是政策因素。園區有很多優惠政策,比如擁有較大項目的自行審批權、同時享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優惠政策、全國首家綜合保税區試點、全國首個鼓勵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政策試點區域、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基地、擁有充

分授權的外事管理權等。

三是人的因素。這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蘇州人説話慢、生活方式休閒,但工作起來則是風風火火、兢兢業業、認真勤奮,這一點在園區工作人員身上體現的非常突出,園區工作人員無論男女,走起路來全都是“急行軍”。我們在園區學習考察時,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準備的材料非常豐富、介紹也很詳盡,儘管是組織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但對園區整體情況也非常熟悉。從他們身我領悟到,再好的體制、政策,都不是決定一個地區發展快慢的真正決定因素,只有人、只有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才能把體制、政策轉化為發展優勢、核心競爭力、先進的生產力。

重慶是我國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重慶設立了內陸保税區,疊加享受國家直轄、西部大開發、庫區、移民和扶貧等多項政策,最近國務院又下發了《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足見中央對重慶的偏愛。重慶的體制、政策優勢不比蘇州差,甚至還優於它,重慶在未來的發展中,也要像蘇州一樣,調動好、發揮好、保護好每個人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個人都應培養較高的思想境界。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份自信,即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份追求,即為人民建功立業。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都要善於學習,肯吃苦,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

二是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要給想幹事的人以機會,能幹事的以舞台,幹成事的人以重用,不幹事的人以無法混下去。要大膽啟用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的幹部,使用幹部不能完全

論資排隊,年輕優秀的,要放到重要領導崗位上,多崗位鍛鍊,特別優秀的也可以破格提拔。特別要防止那種到站上車的思想。

三是形成有利於人才脱穎而出的機制。要在幹事創業中發現、培養和選拔人才,要形成有利於人才脱穎而出的機制。不能憑個人的片面印象,而是需要一個平台,要樹立“以績量人,為事業選人”、“注重實績,競爭擇優”的人才效益觀念和“廣納羣賢、人盡其材”的良性工作機制。

  考察心得體會感受蘇州工業園區 [篇2]

為進一步拓寬幹部視野,更好地服務、助推岳陽“一極三宜”江湖名城建設,市委、市政府於3月下旬在蘇州舉辦第三期岳陽市園區產業經濟發展專項培訓班。下面,我簡要彙報一下我的將學習情況。

一、蘇州工業園區的基本情況

蘇州工業園位於蘇州市東部,東鄰崑山、上海,行政區劃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7萬,常住人口72.3萬。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園區廣泛借鑑國內外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積極探索適合當地特點的新型工業化和城市現代化發展之路,開發建設一直保持着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態勢。

二、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的主要經驗

蘇州工業園區已經成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的改革開放試驗田、國際合作示範區,是中國發展速度最快、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開發區之一。蘇州工業園之所以能夠從經濟發展的“追隨者”成功轉變為“領跑者”,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關鍵得益於他們善於借鑑,敢於創新,這是他們的最可貴之處。

(一) 以先進經驗指導建設。他們並非簡單複製國外發展模式,而是結合國情和蘇州實際,自主地、選擇性地參考利用了新加坡的城市規劃、經濟發展、行政管理三個層次的先進經驗,做到合作中有特色、學習中有發展、借鑑中有創新。一是創造性定位建設方向。在開發伊始就摒棄了單一發展工業的模式,把園區作為一座新城進行佈局,規劃建設一個以高新技術為導向,開放型經濟為主體,基礎先行、工業帶頭、第三產業配套的具有世界水準的現代化工業園,並且耗資3000萬元聘請國內外頂尖設計師,制定了科學完善的發展規劃,這在90年代初期的中國絕無僅有。二是高標準規劃發展目標。1994年就開始制定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例及法規、商業配套和財政金融政策,打造具有競爭性的環境、產權清晰的工商企業,以及和諧的勞、資、政三者關係。計劃2017年達到區域生產總值200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0億元,進出口總額 800億美元,利用外資250億美元,內外資投入1000億美元。實際上,這個目標已基本實現。三是高規格搭建管理體系。中新雙方共同建立了三個層面的領導和工作機構,即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雙邊工作委員會、日常聯絡機構,分層次協商園區開發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而園區管委會作為蘇州政府派出機構在轄區範圍內全面行使主權和行政管理職能。同時,實行開發主體與管理主體相分離,由中新雙方大型財團合資組建公司進行園區建設開發,全面負責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項目管理、物業管理、諮詢服務、產業開發等業務。

(二) 以優良環境提升層次。由於超前的理念指引,在環境建設上始終追求高標準,打造了能與國際市場、國際慣例有效接軌的服務環境和硬件平台,成為國內工業發展借鑑國外經驗、認識自我差距、奮力趕超發展的榜樣。一是建強“硬”平台。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建園之初就對工業、住宅、綠地、商務等用地按32%、22%、14%、2.4%的比例作出明確規定,並做到適當超前滾動發展,先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1000多億元,按“九通一平”、設施配套、環境一流的高標準,使8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區達到了類似新加坡裕廊鎮的基礎建設水平,成為蘇州市功能完善、文明現代的新城區。二是創優“軟”環境。弘揚開放包容、現代時尚、精緻和諧、創新創優的圓融文化,積極發展高水平的社會事業;國內最早

倡導親商、擇商理念;本着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建立了高效的政府架構和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堅持體制創新,推行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以及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一站式”服務體系,形成了科學規範的管理秩序和法治環境。可以説,類似發達國家的體制優勢在蘇州工業園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三是破解“難”題目。為緩解工業發展瓶頸,建立了總規模600億元的國創母基金,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母基金;集聚金融和準金融機構近500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26家,集聚度全省最高;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啟動實施蘇通科技產業園、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援建項目、園區和相城合作經濟開發區、安徽滁州合作項目等,增強了園區發展空間。同時,加強信息化建設,成為全國首個“數字化城市建設示範區”、江蘇省首個“兩經融合示範區”。

(三) 以創新創造推進發展。突破傳統、敢試敢幹的精神在蘇州工業園表現得尤為突出,特別是在推進發展的過程中,他們不固守自封,善用人才,積極創新,着力推進產業升級,實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是大量蓄積人才。實施“姑蘇計劃”等人才發展戰略,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共評選出486個科技人才領軍項目;62人入選國家計劃,引進外國專家1000多名,在園區就業的外籍人才近6000名,4000名海外歸國人才創辦了400多家企業,大專以上人才總量居國家級開發區第一位,被評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同時,專門設立2億元的人才開發專項資金,累計派出2000多人次赴國外學習培訓。二是大膽推進創新。大力推進“科技跨越計劃”和“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設立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引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一批世界名校、國內23所高等院校入駐,建立各類研發機構250個,科技研發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達3.33%,建成各類科技載體300多萬平米,建成“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等20多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等20多個國家級創新基地,每年新增科技項目超500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59家。三是大力升級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納米技術為引領的光電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醫藥、軟件及創意、生態環保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製藥、精密機械、新材料為主的高新企業羣。2012年實現新興產業產值2020億元,佔規模工業總產值的54%,成為全國唯一“國家納米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三、加快我市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的建議

《考察心得體會感受蘇州工業園區》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