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年終員工最喜歡哪些福利

職場1.82W

如今這個年代,許多詞都變得曖昧起來。“福利”也讓人很難定義究竟什麼意思?姑且理解為“工資以外所有合法的好處”。近來深圳一家事業單位出風頭了,他們員工人均月工資才1000多元,人均年收入卻有30萬元,讓人充分認識到“福利”有多重要!

年終員工最喜歡哪些福利

“什麼基本工資、津貼、公積金……都屬於‘朝三暮四’的幌子——把所有物質、非物質的待遇統統折算成貨幣,一比較,就知道哪個單位更有錢途?”插隊時當過大隊會計的二叔説。

確實,現代人容易被層出不窮的新名詞搞昏頭腦,二叔這種“算總賬”的土辦法倒能迅速讓人看清本質。

毫無疑問,民營企業錢途通常最差。比如我們公司,除了每個月明明白白的工資,年底一小筆難以提神的年終獎,什麼福利也沒有。相比之下,外企貨幣福利好許多,有著名目繁多的獎金、津貼。不過什麼都在漲的時代,貨幣數字如果並非特別巨大,通常難以讓人驚喜。

於普通老百姓,21世紀什麼最貴?當然是房子!所以能提供房子,無疑是極品福利。我一個公務員同學最近就分得一套10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只需象徵性付出10萬多元。與這“金”那“金”相比,房子在自己手中當然最踏實。單位效益再好,或許會有衰敗的一天。飯碗再鐵,難保將來沒有變數。唯有房子,即便你死了,通常也不會被收回。

各種變相福利房讓許多看似薪水不高的職業,成為了香餑餑。不過對於大多數人,這種福利只是個傳説,自己想都不敢想。對於連公積金都沒有的私企員工,能享受一定的年終分紅就是最大福利。得到一點象徵性的股份,不僅可以讓工作有個盼頭,還可以增加歸屬感,抵消泥飯碗帶來的`一部分漂泊感。然而,能享受分紅的員工畢竟也是極少數。

臨近年終,看看農民工討薪的新聞,看看網絡上小白領對於收入普遍不滿,就知道福利對許多人只是個傳説,它們屬於別人。能保持薪水穩中略有所漲,是大多數人務實的期待。

成了網上“卡販子”

以前在私企上班,我腦子裏基本沒有什麼福利的概念,最多也就是生日一張蛋糕券,中秋一張月餅券,再無其他。對了,如果能在年二十九那天堅持工作到17時30分,在大年初七那天8時30分準時進公司大門,還有可能收到老闆在門口親自發放的200元關門紅包或開門紅包,不曉得這個能不能勉強也算福利。

但跳到國企沒半個月,就完全顛覆了我對福利的狹隘認識。

剛進去是4月下旬,很快就是五一勞動節,每人除了一張商場購物卡、一張超市卡,竟然還有一張洗衣卡!更出乎我意料的是,有孩子的員工,六一也有福利——某玩具城的購物卡!後來還陸陸續續發過影聯卡、美容卡、書卡、水果卡……

開始自然很開心,拿着剛發的購物卡就直奔商場,正好又是五一搞活動,看中的東西豪爽一刷,眼睛都不眨一下,好像花的是白撿來的錢。去超市買東西也很爽氣,價格也懶得比較,乾乾脆脆往購物車裏一扔。

但用了幾次後,就發現很多卡卡券券真的有點像雞肋!像那個書卡,去買書原價不説,還得專門跑一趟,而同樣的書在噹噹或京東上買,不但折扣低,還能送到家;再比如像那個洗衣卡,門店少,最近的門店離我家開車也要三四十分鐘——油錢不説,誰家洗件衣服耗得起這時間啊!那個水果卡就更讓人糾結了,遠倒不遠,就在單位旁邊,規模也很大,但就是水果又貴又不新鮮。午休時和同事去那邊買水果,回來大家總忍不住一通抱怨。

時間長了,就學着其他老員工的做法,自己用得着的卡券留着,那些不方便不實惠的卡券就放到網上賣。碰到國慶之類的大節日,上本地那個交易卡券的論壇搜一下,跳出來的好幾條卡券轉讓的帖子,明顯都是我們同事發的。所以,大家經常自嘲自己是個卡販子。

網上賣卡除了折騰之外,折扣也很大,起碼要打個八折、八五折才賣得出去,而像洗衣卡、美容卡之類,打個五折還乏人問津呢!但這些卡券説到底不是白拿的,最後都要摺合成現金算在自己的薪水裏。想想真肉痛!

標籤:年終 福利 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