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鄉鎮農業農村經濟十二五工作總結範文

一、“十二五”暨2015年工作總結

鄉鎮農業農村經濟十二五工作總結範文

“十二五”以來,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搶抓大別山片區扶貧發展規劃和省委、省政府“抓金寨促全省”重大政策機遇,大力實施“5+1”項目,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確定的各項目標,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較快發展,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農村經濟總量增速加快

據統計,201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49.16億元,比2010年的24.63億元增幅99.5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8元,比2010年的4428元增幅92.81%;農產品加工總產值99.34億元,比2010年的23.5億元增幅322.7%。

2015年全縣糧油產量15.97萬噸,比2010年15.32萬噸增長0.65萬噸;茶葉產量0.75萬噸,比2010年0.64萬噸增長0.11萬噸;獼猴桃產量3.09萬噸;蔬菜產量16.81萬噸,比2010年14.36萬噸增長2.45萬噸;生豬飼養量45.10萬頭、牛飼養量5.21萬頭、羊飼養量15.5萬隻、家禽飼養量501.2萬羽,分別比2010年增長6.16萬頭、0.38萬頭、7.24萬隻、95.2萬羽,肉蛋總量3.63萬噸,比2010年3萬噸增長0.63萬噸;水產品總量達到1.31萬噸,比2010年1.04萬噸增長0.27萬噸。

(二)特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十二五”期間,全縣以實施“5+1”項目為支撐,緊扣發展第一要務,以工業的理念抓農業,大力實施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強力推進特色農業發展。2015年全縣茶葉基地面積達17.7萬畝,比2010年增加2.7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10萬畝,比2010年增加8萬畝;獼猴桃種植面積2.06萬畝;高山有機米2.48萬畝,比2010年增加1萬畝;蔬菜基地13.2萬畝,比2010年增加3.96萬畝;白鵝47萬隻,比2010年增加32萬隻;黑毛豬26.8萬頭,比2010年增加8萬頭。麻埠鎮六安瓜片、果子園中藥材、吳家店獼猴桃、湯家匯高山米、梅山小南京蔬菜、古碑特色養殖、張衝青山竹筍等示範基地初具規模,特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三)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

截止目前,全縣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592家(部級5家、省級7家),家庭農場923家(省級1家、市級7家);龍頭企業69家(省級10家、市級59家)。組建蔬菜、高山米等產業協會4個,獼猴桃等聯合社16家。建立專業性社會化服務組織48家,六安瓜片炒制中心110家,產業化組織程度明顯提升。利民生物、將軍紅原生態農業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蝠牌茶葉等5家企業在安徽股權交易中心上市,金寨茶油、六安瓜片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渤商所大別山交易中心正式揭牌運行。金寨黑毛豬進入北京首農市場,大別山科技5家企業17個單品進入華潤蘇果超市,2家企業與華潤萬家合作貼牌生產。啟動金寨農產品電子商務城建設,開設“小隱茶人”、“三個農民”天貓網店及農產品c店200餘家,在上海、無錫等大中城市建立金寨農產品營銷公司,產業化經營水平明顯提高。

(四)品牌市場創建穩步提高

“十二五”期間,我縣先後榮獲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和全國食用菌優秀主產基地縣等稱號,43家企業獲得金寨“中國長壽之鄉”品牌使用權。一笑堂、六安瓜片、金龍玉珠、安態、齊山、翠眉、燕子河牌茶葉、木皇金油茶籽油獲省著名商標;註冊了“大別山的問候”全類商標,金寨山茶油、金寨靈芝、金寨黑毛豬、金寨花鰱魚、金寨高山米、金寨板栗等19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金寨獼猴桃”獲國家質監總局原產地地理標誌保護,“金寨紅茶”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認證。

(五)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加強

2014年,我縣獲得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稱號,金寨紅茶獲得國飲杯一等獎,2015年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農業綜合執法局獲得“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範窗口”稱號。“十二五”期間,全縣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綠色防控技術,探索無抗生素養殖、生態放養技術,開展標準化種養基地建設。層層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廣泛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治理和監管與執法。建立了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鄉鎮質檢站,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進一步健全。積極開展“三品認證”,認證無公害產品4個、面積16.2萬畝,認證綠色產品20個、面積3萬畝,7大類38個產品、14.3萬畝基地通過有機或有機轉換認證。

(六)農業科技水平明顯提升

進一步擴大與安徽農業大學校縣產學研合作,以“一站一盟一中心”為重點建設內容,建成安農大大別山綜合試驗站,組建的現代農業技術合作推廣中心,成立了茶業、毛竹、蔬菜、高山有機米、中藥材、生態養殖、獼猴桃及農村環境治理8個產業聯盟,按照“1+1+n”模式廣泛開展農業技術試驗、示範與推廣,縣校聯合成功舉辦 “大別山道路”30週年紀念活動,取得了積極的影響。同時加強與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積極探索光伏產業與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在光伏產業園發展設施農業9.5萬平方米,示範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十二五”期間,全縣培訓新型農民23058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800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2200人。積極開展農技人員包村聯户,技術骨幹聯繫幫扶2200户示範户發展農業生產,輻射帶動2萬餘農户。建立了農業科技示範園15個,推廣新技術30項,引進新品種65個。新建改造基層農技推廣服務中心23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2%,較“十一五”未增長5%。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獲得了“全國平安農機示XX縣”榮譽稱號,2015年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43.8萬千瓦時,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6.6%。

(七)美好鄉村建設紮實推進

2013年以來,我們以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為基礎,以整合項目為抓手,以村莊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多措並舉、持續推進,累計投入項目資金2.13億元,完成21箇中心村建設,在建的中心村11個。全縣農村環境整潔,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產業帶動明顯,鄉土文化繁榮,田園風光優美,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羣眾生活幸福指數大幅提高,湧現出一批生態家園村、特色產業村、旅遊度假村等美麗鄉村,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湯家匯朱家灣、晏灣、果子園姜灣3個傳統村落列為國家級保護名錄,天堂寨鎮被命名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八)六安茶谷建設如火如荼

2014年我縣啟動了以響洪甸水庫及周邊鄉鎮為核心區的金寨“六安茶谷”建設,並將其作為建設作為實施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陣地。通過兩年的打造,茶谷區內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羣眾收入明顯提高。省級龍頭企業謝裕大入駐茶谷,新闢茶園3000畝,推廣茶園綠色防控2萬畝,建成日產5000斤六安瓜片自動化生產線3條。2015年,成功舉辦了首屆“六安茶谷”開茶節暨六安瓜片文化節、齊山庫釣中心開釣節、第一屆“六安茶谷”秋茶節暨XX縣桂花紅茶評鑑等系列活動,金寨六安茶谷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茶谷區域內遊客較2014年同期增加10萬人次以上,逐步形成我縣鄉村旅遊業又一重要增長極。

(九)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

2013年12月,我縣在全省率先實行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整合19個涉農職能部門,成立縣農業發展委員會。作為全省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縣,2015年我縣順利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登記確權13.41萬農户、48.78萬畝耕地。大力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全縣累計流轉耕地17.1萬畝。實施農業創業擔保貼息貸款工作,審核發放種養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貼息貸款近8.4億元用於支持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啟動探索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林權、財產權擔保抵押貸款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累計發放抵押貸款2.46億元。承擔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項目,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金融試點,採取“銀行+合作社”農户小額貸款模式,發放信用貸款100餘萬元。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全縣224個行政村都成立了創福公司,並依託創福公司籌資,村村建成60kw光伏電站。

“十二五”期間,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較快發展,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一是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業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依然不高,特別是我縣山區地形地貌易造成如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二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三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務農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農村人才匱乏,面臨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現象;四是農業建設投入相對偏低。近年來雖然國家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但相對於其他行業和領域,農業的投入仍然非常有限,遠不能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十三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情況

(一)基本思路

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要求,以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任務,以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打造高檔生態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為目標,以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為重點,實施“綠色增效、品牌建設、主體培育、科技推廣、改革創新”五大行動,着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加快形成特色產業凸顯、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的農業新格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發展的目標

到202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79.17億元,年均遞增1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00元,年均增長10%。糧油產量達16.05萬噸、茶葉0.9萬噸、蔬菜17.5萬噸、獼猴桃4萬噸、蠶繭0.45萬噸、肉蛋產量4.57萬噸、水產品1.5萬噸。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5%以上;主要農作物農業機械化水平75%以上,良種覆蓋率90%以上。

到2020年,家庭農場力爭達到10000家,其中縣級以上示範農場300家;規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家,其中縣級以上示範合作社200家;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0家,其中省級示範聯合體6家;省級龍頭企業“甲級隊”5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0個。

分頁閲讀第1頁:鄉鎮農業農村經濟十二五工作總結第2頁:主要任務第3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三)主要任務

1、發展綠色生產,實現農業產業規模化

糧油以高山有機稻為主,形成山區特色的糧油綠色生產模式;蔬菜以標準園創建為抓手,大力發展高山蔬菜、設施蔬菜;茶葉以打造六安瓜片茶葉品牌為抓手,實現茶園畝均收入達萬元,發展茶葉精深加工的機械化、清潔化;獼猴桃以標準果園建設,提升獼猴桃質量效益水平;中藥材鞏固提升傳統藥材,大力發展石斛、黃精等新興藥材;繭絲綢堅持桑繭並重,主抓小蠶共育、省力化養蠶等關鍵環節;畜牧業主要發展金寨黑毛豬、山羊、黃牛、土雞、白鵝等地方品種,實現良種化、規範化、糞污處理無害化;漁業重點推進梅山、響洪甸兩庫大水面增殖友好型漁業發展,逐步退出庫灣、網箱養殖,積極發展中小水庫漁業生產,推行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綜合養殖;休閒農業以六安茶谷、美好鄉村建設為抓手,加大農旅結合及旅遊農產品開發,爭創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XX縣,全力打造健康休閒養生養老基地。到2020年,全縣糧油麪積44萬畝,蔬菜面積13.7萬畝,茶葉面積20萬畝,獼猴桃面積10萬畝,中藥材面積27萬畝(其中石斛1.2萬畝、黃精10萬畝),桑園面積8萬畝,生豬飼養量46.5萬頭、牛5.3萬頭、羊17.8萬隻、家禽520萬羽。

2、突出資源環境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切實加強野生獼猴桃、苦丁茶原生境保護區管護,提高對野生天麻、靈芝、石斛等種質資源的保護。建立金寨黑毛豬、金寨黃牛、皖西白鵝等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完善鐵衝長江河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擴大黃緣閉殼龜、大鯢的人工養殖,逐步恢復野生種羣數量;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加快綠色農資推廣示範店建設,實現綠色農資全覆蓋。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擴大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開展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實施農藥零增長行動,構建病蟲監測預警體系,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加快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應用。劃定禁養區、限養區,採用種養結合的循環發展模式,構建現代生態農業循環體系。

3、轉變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培育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到2020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00人,培養現代青年農場主500人;積極引導專業大户發展成為家庭農場,到2020年爭創省級示範家庭農場20家、省級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壯大扶優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大力支持縣內龍頭企業積極申報省級龍頭企業“甲級隊”,充分發揮“甲級隊”引領行業發展“排頭兵”的作用。推進農業產業適度規模經營。採取財政獎補等措施,扶持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到2020年形成一大批年均收入達10-30萬元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及流通。依託中國供銷大別山農產品物流園帶動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到2020年全縣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達到260億元,農產品加工率達到55%以上。

4、推廣“互聯網+”,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

依託“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加快發展農業信息化,推動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標準化、智能化、集約化、產業化和組織化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經營管理效率。實施“互聯網+生產+營銷+服務+創業”計劃,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農產品營銷網絡化、農業信息服務便捷化、農民創業大眾化。

5、強化農產品安全,全面提升農產品品質

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引導農業生產主體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按標準組織農產品生產。實現生產設施、過程和產品標準化,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範帶動作用。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把品牌創建放在突出位置,強化質量意識,率先實行農產品產地、質量、等級標識,建立可追溯制度,擴大企業品牌影響力。加大品牌產品的宣傳力度,提高金寨品牌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提升農產品整體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快農業示範區建設。爭創全省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XX縣,搞好麻埠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積極開展梅山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工作。圍繞特色產業發展,結合“六安茶谷”、美好鄉村和“一村一品”建設,形成功能全、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強化質量安全檢測監管。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和模式,完善檢測裝備,通過“計量及機構”雙認證,建成區域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在重點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和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強化產地安全管理。支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建立運行長效機制,加強農業執法監管能力建設,改善農業綜合執法條件。

6、依靠科技進步,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依託與安農大“新型農業推廣服務平台”及其他農業科研院校創新優勢,培養一批縣級農業科技帶頭人和技術骨幹,形成一批農業科技成果,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實現農業技術新突破。鼓勵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農業科研機構。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大農技推廣骨幹進高等院校進修深造力度,定期組織農技人員參加XX市農委和省農委組織的能力提升輪訓。加強基層農技人員包村聯户工作,發揮基層農技人員的“一對一”和“點對點”的服務作用。推進山區農業生產機械化。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切實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服務水平和安全水平,為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裝備支持。

7、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開展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成果;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保護和補償制度。分類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繼續抓緊抓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對經營性資產,重點是將資產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權能,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和收益分配製度。建立符合實際需求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保障農村產權依法自願公開公正有序交易。推動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農民以多種方式流轉承包土地的經營權,以及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託管等方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充分發揮農業公益性服務機構作用,大力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政府向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

8、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

堅持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健全政策支持、公平準入和差異化監管制度,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規模和覆蓋面,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加快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競爭適度、風險可控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創新農業互助保險組織建設,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開發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品種,提高保障水平。深入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研究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9、切實推進美好鄉村建設

加強規劃示範引領。結合農村宅基地改革,到2020年,全縣85%的中心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基本完善,全面展現“特色產業明顯、生態環境優良、百姓生活和美”的金寨農村新面貌。加快興業富民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培育特色支柱產業,深入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大力發展城郊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民俗風情體驗、農耕文化傳承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業。推進環境整治提升。努力打造“山青、水暢、岸綠”的村莊環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發展有機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積極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全面推進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建設。

三、20xx年重點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的開局年,也是實現“三年倍增計劃”的關鍵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將緊緊圍繞重點特色產業發展和美好鄉村建設兩條主線,加快推進現代生態農業,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計劃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4.57億元、增長11%,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達到120.2億元、增長2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2元、增長10%。

(一)推進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基地

2016年,全縣茶葉基地面積達到18.5萬畝(新發展0.8萬畝),蔬菜基地13.3萬畝(新發展0.1萬畝),高山有機米5萬畝(新發展2.52萬畝),獼猴桃3.65萬畝(新發展1.59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13.4萬畝(新發展3.4萬畝),土雞280萬隻(新發展45萬隻),白鵝57萬隻(新發展10萬隻),黑毛豬35萬頭(新發展8.2萬頭),山羊20萬隻(新發展4.5萬隻)。

(二)加大項目爭取、實施和招商引資力度

加強與全國人大和國家有關部委、省市有關部門的彙報聯繫,及時掌握國家有關農業政策項目,力爭在“5+1”項目扶持上獲得更多支持。加強項目儲備和涉農項目整合力度,充分發揮縣財政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效益。重點加大對XX市農委援建、農業綜合開發、基層農技推廣、退耕還林後期扶持、茶產業發展等項目的實施工作。積極主動與央企、名企對接,爭取“金雞扶貧計劃”、“金豬扶貧計劃”項目儘快落地,確保2016年在招商引資上有新突破。

(三)加快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育

圍繞科技服務創新,加快科技成果應用,扶持和培育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00人。支持發展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全年規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家庭農場400家。加快產業融合、抱團發展,積極培育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4家,支持龍頭企業申報省級龍頭企業“甲級隊”1-2家。

(四)積極拓展農產品市場建設

加快推進特色產業品牌創建力度,進一步規範管理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中國長壽之鄉”品牌授權使用權。擴大金寨農產品在大中城市的推介展銷範圍,增強金寨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拓展銷售渠道。利用渤商所大別交易中心平台,促進更多的特色農產品掛牌上市。

(五)強化農產品安全和農業執法

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為主線,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推進綠色農資示範店建設,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台;加強春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動植物檢疫檢驗;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堅決從嚴從重打擊私屠亂宰的行為,搞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加強兩庫兩河水生動物保護監管力度,嚴禁電魚、毒魚、炸魚行為,逐步清理規範網箱和庫灣養殖,確保全縣漁業資源休養增殖和水資源環境安全;加強農業機械監管力度,強化安全監管責任落實,提升農機安全監管水平。

(六)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支撐

完善與安徽農業大學“新型農業推廣服務平台”建設,進一步探索“1+1+n”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每個產業聯盟推廣先進農業技術2項以上,引進新品種2個以上,形成科技成果2項以上,切實為農業經營主體解決技術瓶頸問題;加強與西北農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師範學院、中國農科院合肥物質研究所等農業科研院校的技術合作,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支撐。

(七)加快發展美好鄉村建設

結合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工作,開展全縣村莊布點和中心村建設規劃。在繼續做好2015年美好鄉村建設的基礎上,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三集中”,強力推進“兩個三”(即3個集鎮、30箇中心村)擴面建設,落實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五年內中心村建設全覆蓋的目標。

(八)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依託縣鄉農村產權交易平台,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指導、備案登記、信息統計發佈工作,規範農村土地流轉行為,開展工商企業流轉土地繳納風險保證金試點。完善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設及運行試點。進一步完善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擔保抵押範圍。開展農民負擔監督檢查,進一步規範一事一議審批,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積極開展農村經濟統計調查和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的調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