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鄉鎮農校十一五工作總結

“十一五”期間,我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幫助指導下,學校不斷創新理念,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奮力而為,在整合職教資源、擴大辦學規模、夯實基礎設施、深化教學改革、優化專業結構,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現就主要工作彙報如下:

鄉鎮農校十一五工作總結

一、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創新理念,推動了科學發展。

“十一五”期間,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學校重新審視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破解了“為什麼發展職業教育,為誰發展職業教育,怎樣發展職業教育”等一系列重大發展難題。確立“民本”思想,樹立“一切為了農家子女的成才就業、一切為了農民家庭的脱貧致富、一切為了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辦學宗旨,以培養“工農兼備,一專多能”的外出就業有技能、回鄉創業有能力的複合型技能人才為目標,全面創新職教理念,孕育並形成了學校發展的“四種”精神:“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搶抓機遇、自我加壓、負重前行”的發展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奮力而為”的超越精神和“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敬業樂教”的奉獻精神;引導教職工樹立了“五種”意識:“大局意識、團結意識、奉獻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形成了推動學校發展的 “六條”寶貴經驗: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二是必須堅持深化改革。三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四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五是必須堅持團結和諧。六是必須堅持弘揚獨具我校特色的“四種”精神和“五種”意識。通過辦學理念的創新,進一步解放了思想,轉變了觀念,拓展了思路,振奮了精神,推動了學校的科學發展。

(二)整合資源,拓展了發展空間。

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科教興市戰略,力爭把全市人口大市變為人力資源強市,提出了“市縣共建,縣校聯合,整合職教資源,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職業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的戰略思想。2007實現了我校和XX縣職教中心實質合併,在我校加掛了“XX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牌子,承擔原“XX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所有職能,完成了資源整合任務。2008年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天水機電工程技術學校。學校現有四塊牌子:“天水農業學校、天水機電工程技術學校、XX市農業科技人才培訓中心、XX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通過資源整合,進一步拓寬了學校的發展空間,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

 (三)着眼發展,增強了辦學實力。

學校以資源整合為契機,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和實質性跨越式發展。“十一五”期間,學校突破了年招生2000人大關,安置就業學生3860名,新增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爭取項目2000多萬元,實現了“辦學規模、校園面積、建築面積、固定資產”的 “四個”翻番。一是辦學規模翻了兩番多(在校學生從“十一五”初的800名增加到現在的4800名);二是校園面積翻了一番(校園面積由原來的106畝擴大到現在的209畝);三是建築面積翻了一番(建築面積由“十一五”初的2.8萬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5.6萬平方米);四是固定資產翻了一番(固定資產由“十一五”初的2051萬元增加到現在的5358萬元)。學校現有校園面積209畝,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實習用地1268畝,專業實驗室26個,圖書17.6萬餘冊,教職工203人,全日制在校學生4800多人。學校辦學實力顯著增強,辦學水平穩步提高,對外影響與日俱增,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級綠色文明單位”、“全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四)深化改革,創新了辦學機制。

學校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三風”建設,實施“教學質量年”活動,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和管理效能,創建了和諧校園,實現了“由數量向質量、由規模向規範、由規範向精細”的轉變,積極推行“校企合作、校縣共建”的聯合辦學模式,“2+1” 培養模式、“工學交替”實習模式,創新了“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以班級目標責任制考核為驅動”的教育管理模式、“涉農專業彈性學制成人中專教育” 的辦學模式。創建了科室目標管理責任制和學校責任追究制,構建了部門工作有責任,人人肩上有擔子,學生髮展有目標的責任體系。辦學體制的創新已走在全省前列,發揮了效力,彰顯了辦學特色,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了學校的快速發展。在第20—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有23名教師、21名學生獲市級一等獎,有24名教師、14名學生獲市級二等獎;有5名教師、9名學生獲省級二等獎。

 (五)瞄準市場,優化了專業結構。

學校緊抓國家免費培養涉農專業中職生的戰略機遇,根據當地經濟結構和就業市場需要,調整培養目標,按照“工農兼備,一專多能,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的綜合發展思路,在繼續辦好生物、信息等傳統優勢專業的基礎上,着力打造電子、機械、服務專業品牌,專業設置覆蓋第一、二、三產業的各個領域, 80%以上的專業建立了新的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術課程體系。在校學生在學懂涉農類專業課程的同時,要選修一項信息、電子或機械類專業技能,畢業是拿到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進一步增強了就業競爭能力和回鄉創業能力。

(六)依託科研,提升了服務功能。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和科技培訓工作,充分發揮農業院校的職能作用,着眼於職業教育主動服務新農村建設主戰場,探索出了“依託基地,教研結合,開發服務”的產教研一體化發展模式,全面提升了學校的服務功能,取得了顯著成效。

1、科研工作。學校依託XX省冬小麥研究所,“十一五”期間,合作育成的小麥新品種97-31、95-3-28、96-22-1-1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96-473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這些新品種推廣面積已達1000多萬畝,新增效益5億元以上。

2、農業科技培訓。一是開展集中農業科技培訓。舉辦了源頭區域小麥條鏽病持續控制技術培訓班、XX省全膜小麥示範推廣暨小麥技術體系培訓班、天水電子商務培訓班、全市基層黨員幹部實用技術專題培訓班,全市基層農技推廣培訓班等28個培訓班(次),培訓學員2826人次。二是開展科技下鄉培訓。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總體思路,在張川縣、XX縣的16個鄉鎮,開展了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玉米栽培、核桃豐產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農業技術培訓,共培訓農民2300多人(次)。組織完成了“清華偉新教育扶貧”項目XX縣高中班主任、高中英語教師、高中語文教師培訓189人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解放不到位, 觀念轉變不徹底。部分教職工思想落後,觀念陳舊,不思進取,自由散漫,樹正氣、顧大局、講團結的良好氛圍還未真正形成。

2、辦學資金短缺,債務負擔沉重。截止目前學校負債仍然高達1000多萬元。

3、學校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還未真正形成。轉變科室工作作風,增強管理效能,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還任重而道遠。

4、招生形勢依然嚴峻。隨着招生市場的開放,學校校生源不足,招生渠道不暢,成本高昂,招生難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5、學校的服務功能發揮還不夠。職業技能培訓和為“三農”服務的力度不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主動服務當地經濟社會建設,提升學校服務功能的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6、學校的後勤服務、活動場地、實訓條件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

三、“十二五”工作規劃

緊緊圍繞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發展規劃,立足於天水新農村建設和裝備製造業,輻射隴東南地區,努力在做大、做強、做優上下功夫,在上規模、上層次、創品牌上出成果,力爭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上台階,實現學校科學、持續、和諧發展,為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在“十二五”末,力爭把XX省冬小麥研究所天水農校育種基地,建成國際上有影響,國內領先的科研、試驗、推廣基地,把學校創建成為管理水平一流、辦學條件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教學質量一流,全日制普通中職生5000人,農業科技培訓及成人學歷教育2800人次/年的國家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繼而建成工農兼備的綜合性高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