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音樂課堂小結

音樂課堂小結1

課堂教學是課堂改革的核心環節,是實施課程的基本途徑。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是音樂課創新教學的關鍵。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音樂教學習慣於以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為主要方式。這種師授生學的教學模式牢牢地禁煙着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一個"標準答案",而不允許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見解。顯然這種死記硬背、陳舊落後的教學方式已不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更是與素質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馳。為此,教師只有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上實行深刻的變革,才能改變那種把音樂教育僅僅當作傳授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狹隘觀念,真正把音樂教學作為自主學習,交流和探索音樂藝術的過程,作為體驗美感、情感的過程,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揮。

音樂課堂小結

一、轉變傳統教學方法,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真正地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允許學生挑戰權威,同時也允許學生出錯,使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改變了以往教師站在講台上講、彈奏,學生坐在下面聽的方式,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學習自信心。例如:我在講《時代國粹—京劇》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在前面創編京劇亮相動作時,我在座位上欣賞指導,改變了長尊幼卑的傳統思想,構建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我在講《青春舞曲》這一課,根據歌曲的內容與同學們共同編舞蹈,一起跳,一起唱,一起為歌曲伴奏,營造了一種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近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由重傳授基礎知識轉變注重體驗與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音樂應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將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中,注重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喜愛音樂、享受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藴涵的音樂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改變以往音樂課堂重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重視識譜、教歌的教學模式。我用自己的的歌聲、琴聲、語言、動作將音樂美傳遞給學生,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例如:我在講《月光下的鳳尾竹》一課時,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學生表演了傣族舞蹈。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認識及對傣族歌曲和舞蹈、的喜愛之情。

我們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協作者,組織學生進行積極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引導者。通過音樂體驗與感受、鑑賞、表現、創造音樂以及相關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求知態度,引導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三、轉變傳統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種適合的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學生更能加深對教學內容的領悟與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我在講《月光下的鳳尾竹》時,我先後播放了新疆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蒙古歌曲《蒙古人》、朝鮮歌曲《阿里郎》及傣族歌曲《金孔雀輕輕的跳》,讓學生分別説出歌曲是那個民族的,以加深學生對歌曲的風格特點。

四、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形成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從而形成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例如:我在講《感悟師愛》時,首先,讓學生聆聽一段歌頌教師的歌曲,並讓學生説出讚頌老師的詞語或歌曲,學生説了許多讚頌老師的詞語。我接着問,那你和老師之間沒發生過感人的故事嗎?這時,學生暢所欲言,講了很多師生感人的事。隨即我引導學生自由組合,組成小組,採取他們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對老師的敬愛之情。學生們集思廣益,於是就出現了用舞蹈、唱歌、手工、詩朗誦、繪畫、小品等多種表現形式,他們以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方式形象地表現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五、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少挑剔,多鼓勵。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不再是以挑剔的眼光去對待學生,而是採取欣賞關愛的態度,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用表揚、鼓勵的方法去對待學生,使學生通過音樂學習,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從而形成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在評價中關注"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在參與,增強學生的勇氣、自信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常用語言是"太好了" "有進步""你真棒",學生用掌聲加以鼓勵,這樣的語言能夠激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興趣,增強勇氣與自信心。例如: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幾個獎勵方法,如:第一個參與表演的同學,第一個演唱歌曲的同學,最佳表演獎等等,不論你説的、唱的、跳的、水平如何,只要是積極踴躍地參與活動,都要加以鼓勵。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消除了學生膽怯、自卑的心理障礙。增強了學生的勇氣,使學生樹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總之,音樂教師必須意識到音樂教學的使命已經發生變化;音樂教師必須從一個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音樂生活的指導者,真正深入地和學生對話和交流,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音樂生活。只有交流式的音樂教育觀念,才能使教師用自己的音樂世界與學生的音樂世界碰撞、交融,創造新世紀的音樂世界。

音樂課堂小結2

漁坪國小地處漁峽口集鎮,是一所全縣規模最小的中心國小,音樂課“器樂進課堂”實施小結。長期以來,漁坪國小堅持素質教育的理念,而音樂課作為學校美育的主陣地,得到了學校的高度重視。然而在音樂課的教學上也一直存在着這樣的誤區:國小的音樂課就是唱歌或律動課,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的沒有收穫,老師教得很苦很累。過去漁坪國小在器樂課教學上是有一定的基礎的,1997年我在漁坪國小工作時學校就組織了豎笛隊,主要是各班有興趣的同學參加,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訓練。後來因為調到中學,這一興趣活動停止。20xx年,我回到了漁坪國小,我又拿起心愛的豎笛,加入到全縣器樂教學這個實驗課題中來。

在上豎笛課之初,學生不會吹,覺得學起來很難,有放棄情緒。我在上課時就請吹得好的同學來表演,平時很調皮的一個小男生一曲《龍的傳人》征服了不少聽眾,文靜秀氣的小蔓吹了一首《希望》讓其它女同學羨慕不已。雖然是幾首簡單的曲子,也激起了學生學習豎笛的慾望。以致於上課時,其它同學經常會要求讓他們來示範。“豎笛小師傅”的頭銜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通過以點帶面,樹立典型的方法讓實驗班的學生對學好豎笛這個小樂器有了信心和動力。

雖然在漁坪國小開展器樂教學實驗研究的時間不長,但通過這一年多來的教學實踐,我從中感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一是通過器樂進課堂的活動,轉變了教和學的方式。過去的唱歌課,學生不會識譜,老師從頭教到尾口乾舌燥,而現在學生認識了簡單的節奏型,就可以通過吹奏的方式來識譜唱譜,減少了老師的工作量。我們常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豎笛這個工具幫助學生學習音樂,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更是教師教學行為的'變革,這對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極為有利,工作總結《音樂課“器樂進課堂”實施小結》。

二是對於農村學生來説豎笛價廉物美,簡單易學,同時它有固定音高、有助於學生掌握時值、節奏、視唱及樂理知識,有助於解決學生唱歌的音準問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欣賞能力,使其能夠進入音樂之門。在剛把豎笛引進課堂時,很多家長都覺得這對孩子很有好處,至少可以學會一門簡單的樂器,甚至有會吹笛子的家長還給我打來電話,詢問豎笛和橫笛的區別。也有家長因為孩子吹出來的聲音不成曲調對豎笛表示質疑,對這些,我都一一給家長解釋,我想只有孩子們學到了一定的程度,家長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就會更加支持我們的工作。

三是通過器樂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音樂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組織、設計、分工、合作、討論、協商的方式開展音樂學習與實踐活動,是音樂教學利用學生資源進行教學的好方法。在教學時,我常採用分組訓練再合作表演的形式,剛開始有的同學自顧自的吹,不管別人,結果導致小組成績欠佳,有的同學相互埋怨指責。我及時指出了他們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合作精神,再美的曲子有了不和諧的音符自然就聽起來刺耳,所以我們必須要互幫互助,共同提高才行。

在我的帶動下,我校其它兩位兼職音樂老師也行動起來,二年級音樂老師把豎笛引進了課堂,音樂課上笛聲悠揚。而一年級則主要以自制的樂器為主,如用礦泉水瓶製作的沙錘,還有用樹葉卷出的笛哨等開展音樂教學,這些小玩意兒既讓低年級的小朋友感受到童趣,又有了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體會到原來音樂就在我們的身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通過縣文聯陳哈林主席和縣研訓中心田玉紅老師的牽線搭橋,在全國音樂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洪嘯音樂教育工作站組織了全國來自各地二十多名音樂教師暑假在我校免費支教,為我們學校捐贈了大量的樂器,並表示要長期關注我校器樂教學工作的開展,這一活動的開展無疑給我校的音樂教學工作打了一支強心劑。

雖然《山區中國小器樂教學的教育價值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已經結題,但教育的道路是漫長的。通過實踐也證明了器樂進課堂對學生學習音樂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價值的東西自然要為我所用,所以我們會沿着“豎笛進課堂”這條路繼續走下去。“人貴有志,學貴有恆”,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一定會讓藝術之花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標籤:小結 課堂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