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學校 工作簡報

高校團建工作歷來是高校黨建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多年來,我們認真貫徹執行中組部、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社會力量舉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加強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認真貫徹團中央、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社會力量舉辦的高等學校團的建設工作的意見》,以黨建帶團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促進了各民辦高校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

學校 工作簡報

一、堅持黨建帶團建,統籌規劃,規範管理

我們充分認識到“黨建帶團建”是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團建工作的關鍵,高度重視黨建帶團建工作,把團的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黨的建設總體規劃,緊密結合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來促進、帶動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強化整體意識,形成整體合力,使團建工作在黨建工作的帶動下同步發展。截至2007年底,我省共有民辦普通高校9所(另有獨立學院12所),其中6所建立了黨委,2所建立了黨總支,1所建立了黨支部;89%的學校建立了從校團委-團總支-團支部的三級組織架構,配備了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有固定的活動經費和場所,基本做到了責任明確、組織健全、運轉協調、活動豐富。9所民辦高校在校學生共計3.6萬人,其中團員3.3萬人,佔民辦高校學生總數的90.1%。各民辦高校黨委也始終把團的建設納入學校黨建工作體系,把團的工作擺到黨委工作的大局中去考慮,堅持“五帶一優化”(即:帶思想建設、帶組織建設、帶班子建設、帶隊伍建設、帶工作發展、優化工作條件),不斷探索,努力創新,突出重點,全面帶動,不斷開拓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新局面。

1.思想上重視。我們聯合團省委等有關部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共青團工作的意見》,將團建工作納入到民辦高校工作評價體系,量化評估指標,使民辦高校共青團工作在人、財、物、陣地等方面得以保障,並在有關會議上反覆強調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在實際工作中為共青團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各民辦高校黨組織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的彙報,研究共青團建設的重要問題,各黨支部制定的工作計劃及具體工作安排中,都體現出了黨組織對共青團工作的指導和關心。

2.政策上落實。各校黨組織在團建工作評價體系中,將“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彙報,認真研究共青團工作”、“共青團的組織機構健全,人員到位,團組織能充分發揮作用,學生文化活動豐富”、“加強團學幹部配備”明確列入黨支部的目標管理工作考評指標體系,每學年進行考評驗收。有的學校將團委書記列為黨政聯席會議參加對象,鼓勵團幹部參與學校改革和發展重大議題的討論。

3.機制上健全。各校一般都明確規定由校黨委副書記分管、黨支部由青年委員聯繫共青團工作的責任制。每學期初,黨委分管領導對新學期共青團工作進行指導,提出具體意見,幫助解決困難,保證共青團工作順利、紮實、有效地完成。黨委還要求各系黨支部書記為新生和入黨積極分子做黨課報告,在選配學生政治輔導員和學生黨支部書記時,都充分考慮其對共青團工作的瞭解、熟悉程度。在共青團的重大活動中,黨委發動黨員幹部積極參與到重要環節當中,確保活動成效,形成了黨委、學生黨支部、黨員三個層面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和支持,逐步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的良好工作局面。

4.措施上有力。各校逐步做到“三同步”、“五銜接”,即通過黨建與團建的同步安排、同步實施、同步考核,實現團的思想教育工作同黨的思想教育相銜接、團員隊伍建設與黨員隊伍建設相銜接、團幹部隊伍建設與黨的幹部隊伍建設相銜接、團的陣地建設與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相銜接、團建與黨建的目標考核體系相銜接。

5.形式上滲透。各校均堅持以黨內生活會制度、“三會一課”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帶動團組織“二一二”學習制度(即:各團支部每學期開展兩次團的思想教育活動、一次民主生活會、兩次團支部大會),努力做到“三個上”:一是把學習內容放在網上,充分發揮校園網的覆蓋功能,在網頁中設立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黨的基本知識學習園地、理論學習、討論交流等專欄,開展網上黨建知識學習,激發了廣大團員青年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習熱情;二是把黨章學習小組建在團支部上;三是把理論學習落實到人上,通過舉辦黨的基本知識初級培訓班的形式,對還未進入黨校學習的入黨申請人進行輪訓,在很大程度上保護和激發了這一羣體的政治熱情和凝聚力。

二、夯實根基牢基礎,豐富活動,鍛鍊隊伍

團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生力軍,我們和各民辦高校黨組織不斷適應改革發展的新情況和青年學生的新變化,緊緊圍繞推進素質教育、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領導和推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幫助共青團探索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模式、新思路、新舉措。在工作中,突出抓好三個層面工作。

1.突出抓好隊伍建設。堅持選優配強的原則,始終把各級團組織班子建設作為黨建帶團建的重要問題來抓。及時指導共青團組織選配好各級團組織的負責人,對分團委書記、副書記、專兼職團幹部的政治素質、工作能力、年齡等作出了明確規定,確保選拔優秀的年輕幹部充實到團的幹部隊伍中。注重強化團幹部的教育培訓和管理,積極為團幹部進修學習創造條件,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加強團幹部隊伍的自身建設,為團幹部的健康成長、快速發展提供條件、創造機會。分團委堅持定期召開棠委會、工作例會、民主生活會,鼓勵團幹部經常深入青年學生中,進行調查研究,深入瞭解團員青年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傾聽青年團員的真實想法、意見和建議,為各級黨組織加強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和指導提供依據。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學校黨委大膽放權,充分發揮學生團幹部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成為學生工作的一支強有力的隊伍,團結帶領同學積極、主動參與學校的建設發展。

2.突出加強組織建設。針對民辦高校靈活學制、生源複雜、規模擴大等實際,積極探索了公寓建團、樓棟建團、社團建團等基層團組織設置新模式,促進民辦高校基層團組織煥發新活力。如四川警安職業學院團委在公寓建立了樓層團支部,具體負責學生公寓文化活動的建設;四川天一學院實行“將支部建在寢室、將總支建在單元”的新模式,努力做到團的組織多重覆蓋。健全“推優”工作機制,制定並完善了推薦優秀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工作實施細則、黨員發展工作實施細則,要求團支部對團員青年中要求入黨的同志逐個建立檔案,至少每半年對他們在團內生活中的表現進行一次考察,及時向黨組織彙報,並將其中的優秀分子向黨組織推薦。截止2007年,全省民辦高校各級團組織共推薦了兩萬餘名入黨積極分子進入黨校學習,作為黨的`發展對象。

3.突出抓好思想教育活動。為了使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更好地結合起來,我們和各民辦高校黨組織注重創新開展各項實踐活動。如開展“增強團員意識—愛校行”,“和諧校園大討論”等黨團支部工作“立項活動”,發動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青年團員積極參與,提高了團員的組織紀律性以及自豪感、歸屬感,增強了團員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各校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重要作用,通過校辦刊物、廣播電台和閉路電視等文化陣地,積極開展文學藝術、體育、演講、武術等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校的社會美譽度,助推學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我們大力推進全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把“三下鄉”活動和志願者活動作為培養青年團員的重要載體,開展了扶危濟困、敬老助殘、無償獻血、法律諮詢、環保宣傳等活動,湧現出了大量的立足校園、面向社會的志願者服務體系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

經過堅持不懈地進行黨建帶團建的探索實踐,目前,我省民辦高校已基本形成了“黨重視團,團依靠黨;黨領導團,團緊跟黨”的格局。這一格局的形成,使黨組織真正成為團組織的指引者和領路人,使青年黨員成為青年學生中的“粘合劑”、學生正確思想的“觸發劑”,使廣大團員青年向黨員看齊,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強化團的隊伍,從而真正使共青團成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

三、認清形勢定對策,開拓創新,再上台階

我省民辦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將制訂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省民辦高校團建工作。

1.針對黨建帶團建工作開展不平衡,加強督促和檢查。目前,我省9所民辦普通高校雖然基本實現了黨團組織的全面覆蓋,但是各校開展團建工作力度不一樣,保障條件差異大。有的學校如四川天一學院黨團組織都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專門的人員配備,黨建經費也納入學校年度預算;但也有個別學校至今沒有獨立的黨團組織辦公場所和專職黨務人員,工作經費也無保障。對此,我們將與團省委等有關部門一道,加強督促指導,充分發揮學校黨團組織的作用。同時,建議教育部和團中央制定文件,加強對民辦高校團建工作的指導。

2.針對黨團員教育管理不夠規範,加強管理。我省民辦高校的教師多是從社會或母體學校招聘,表現出專兼結合,以兼為主的特點。一方面,從社會招聘的教師多為年輕人,往往受社會思潮的影響,入黨、入團意識淡薄,在他們中間發展黨團員存在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以兼為主的教師隊伍中,黨員和團員教師的流動性強,組織關係難接轉,要有效地對他們進行教育和管理是一個現實問題。同時,民辦高校的學生屬於三本以後的批次,學生整體的學習習慣、精神狀態、行為規範等方面與公辦學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對黨、團的認同度有待提高。此外,民辦高校課程設置的實踐性較強,對在外實踐的畢業班學生黨團員的管理問題也凸現出來。對此,我們將進一步做好由團省委牽頭,聯合各高校團委成立互促互學團,廣泛開展普通高校和民辦高校結對幫建活動,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等方式,幫助民辦高校團建工作步入規範化軌道,特別要指導民辦高校借鑑公辦高校流動黨團員管理辦法,改變單一直線型管理方式,建立流動黨團員聯繫員等制度,藉助網絡手段對外拓展黨組織功能,形成多元交叉輻射型的組織形態和管理方式。

3.針對黨團員幹部交流發展局限性,加強溝通。目前,高校之間的政工幹部流動主要呈現出從公辦高校到民辦高校的單向流動態勢,而由民辦高校到公辦高校卻很難。但教學科研人才的雙向流動卻較普遍。出現這一差別狀況的重要制度障礙就在於,教學科研人才有學術職稱這一通行的資格認定;而黨團務工作者卻沒有通用的職稱,特別是民辦高校由於其在領導體制、投資體制和管理體制上的特殊性,政工幹部無法進行行政定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幹部的自由流動。針對兩類學校黨團務工作者體系不兼容的問題,建議教育部開展專題研究,制定統一實行諸如“政工師”之類的職稱評定辦法,將民辦高校政工幹部納入全國教育系統政工幹部的統一管理,為政工幹部的自由流動創造條件。

在指導民辦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中,我們認識到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爭取民辦高校董事會及其成員等決策層支持,這是民辦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順利開展的前置條件;

二是找準黨團建工作與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結合點,這是民辦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有效進行的關鍵環節;

三是提高黨團務工作者尤其是黨組織負責人的整體素質,這是提升民辦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水平的核心要素。

標籤:工作簡報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