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實用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4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書信打過交道吧,書信是一種向特定對象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應用文書。你知道書信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4篇

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 篇1

XXXXX-XXXX學年第二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我所從事的四、五、六三個年級十二個班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基本上來説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任務。

這在這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圍繞努力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這個中心目標,着重抓了提高學生獲取、處理信息能力的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本學期首先結合上學期的工作及教材課標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每天課前認真鑽研教材教法,認真學習《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上課時,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採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利用各種活動來開展課程,寓教於樂,達到良好的效果。課下我能積極反思,並在個人教育博客上記錄教學得失,找準自己的優缺點,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二、個人教學業務水平學習方面:

本學期,學校仍繼續開展“師徒結對”與“沙龍課-課堂評比活動”,在指導老師-萬敏老師的認真指導下我鑽研教法,積極備課,以四年級下冊《圖片插入更精彩》一課參加評比獲得二等獎的成績,這既是對我自身所取得的成績的肯定,也和師傅的悉心指導是分不開的。課後我認真反思和萬老師的點評,積極撰寫教學反思,為今後的課堂教學提供經驗。同時,我還參加了“瑤海區信息技術教師説課比賽”,雖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卻也通過比賽得到了鍛鍊。

另外,我仍然堅持聽課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這學期,我們學校承辦了瑤海區“語文教學課堂評比活動”,這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雖説和我所交科目不是同一學科,但從中能領悟到優秀的教師在課堂的駕馭能力,處理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一學期,我聽了二十多節課,收穫頗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聽完課之後,將優秀教師們的很多優點和長處記錄下來,並慢慢學會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

三、本人今後的努力方向: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不斷髮展的學科,其作用不斷加強,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我利用課餘時間閲讀教學專著,學習新的教育知識,請教師傅,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業務水平,為自己的課堂增添新的活力。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注意力。

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到,只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綱,研究好學生,並爭取學校領導和師生的有力支持,就能創造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就能使自己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信息技術是一門不斷髮展的學科,我覺得還有許多知識要學,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具體措施

一年級(上學期):簡單認識計算機的結構,認識計算機的各種設備的名稱和作用。學會開機關機、重新啟動計算機。學習鼠標的使用和用畫圖工具畫圖。

(下學期):學習用畫圖工具畫圖,瞭解用計算機畫圖的一些基本常識。

二年級(上學期):認識鍵盤,掌握鍵盤操作的正確姿勢和擊鍵方法,學會26個英文字母和英文標點的鍵位,回車、退格鍵、空格鍵等常用功能鍵的用法。

(下學期):繼續進行鍵盤指法訓練,學習輸入上檔字符,進行英文全篇的綜合練習(區分大小寫、格式)。

三年級(上學期):學習Windows常識,桌面、窗口和對話框的簡單使用,學習用微軟拼音漢字輸入法輸入漢字,中文標點符號。

(下學期):繼續學習用畫圖工具畫圖,瞭解用計算機畫圖的一些較複雜的應用。

四年級(上學期):Windows系統和文件的管理。

(下學期):學習使用寫字板進行中英文排版。

五年級(上學期):學習互聯網常識,計算機網絡的實現方式和簡單的通信原理,學習使用網絡瀏覽器,通過網絡學習、下載文件和資料。

(下學期):學習計算機網絡間消息傳送,學習使用計算機開網絡會議。

六年級(上學期):學習用郵件客户端方式收發電子郵件。學習使用web方式的電子郵件。

(下學期):學會通過論壇進行學習和交流,或FLASH5網頁製作。

注:以上教學內容根據遼寧省國小信息技術課本(Windows版)擬定。其中關於論壇、消息傳送和網絡會議等知識為本校補充內容。

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本學期在學校計劃的安排下,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學期臨近,回顧一學期的工作:

一、合計算機的硬件實際,開展好常規教學。

1、開學初,便合我校的計算機硬件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並嚴格按教學計劃進行上課。在教學過程中,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都進行了認真的教學分析,思考在現有計算機軟硬件的實際情況下如何實施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

2、在教學中,我經常研究學生的思想發展變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我們從光盤上或到網上去找了一些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小遊戲,把這些遊戲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後給學生玩,讓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並有助於學生智力發展。經本期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規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達到了規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還從遊戲中學到了許多其它的知識。信息技術課已經成了學生十分喜歡的課程之一。

3、在教學之餘,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其它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比如有的學生學會qX聊天,有的學生學會了閲讀電子圖書,用計算機來解決一些其它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二、加強教學教研,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教學的成敗取決於教師,教師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着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教學之餘,加強了對業務的鑽研。認真鑽研新課程標準,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業務水平,在網上還注意收集相關資料,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三、配合學校工作,做好電教工作和機房管理工作

本學期,為了校內教研課及公開課,我利用課餘時間,為授課教師做課件,促進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我利用閒暇時間學習新的電腦知識,以提高自身的電腦知識水平和技術理論水平。同時,維護好機房設備,保證暢通。

信息技術是一門不斷髮展的學科,展望學校的發展和學科的發展,我覺得還有許多知識要學,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 篇4

目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斷成熟,並出現大量應用創新。在應用實踐中創新,以創新提高應用效益,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與孜孜追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有效性,也已經成為關注的重點。教學實踐中的技術應用創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新技術的應用,技術的新應用。前者是指善於發現不斷出現的、對提高教學有效性有促進作用的、新的技術硬件、軟件、平台等,並在教學實踐中科學應用;後者重點在應用創新,指充分發揮現有設施設備、成熟技術的潛力,藉助已經熟練掌握的技術,通過應用創新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促進教學創新的實現。要提高教學實踐中技術應用創新的有效性,此兩者缺一不可,而後者對於經濟條件欠發達地區、學校,更為務實。

技術應用創新應該為“教”與“學”服務

創新不是“標新”,也不是“翻新”,不是為“創”而“創”,為“新”而“新”。我們常説:技術搭台,教學唱戲。技術應用創新的最終目的,還是為課程改革服務,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提高學科教學的質量與效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曾聽過一節課:國小二年級學生利用Moodle平台進行學習。教師為了突出新技術應用,一節課的絕大多數教學活動都安排在Moodle平台上進行,學生學習基本是點鼠標。其間,教師還安排了讓學生在論壇區進行文字交互。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輸入漢字明顯吃力,速度慢。有意注意無法集中在所學學科知識和能力上,只是關注在哪兒找到鏈接去點擊,點擊能不能打開新界面,打開的新界面是什麼樣的,按哪幾個鍵就能輸入自己想輸入的漢字……這樣的應用創新,就很難達成教學目標,倒反影響了學生學習。

應用創新也要富有學科特徵。考查一節好的應用創新課,首先要從學科角度看是不是一節好課,然後再看技術應用創新從哪幾個方面促進了學科的“教”與“學”,是怎樣促進的,採用了哪些既巧妙又科學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有節國小數學課“認識分數”就是這樣。教師把電視台裏的公益廣告做為教學資源,錄下並剪輯了八個孩子分一塊蛋糕的視頻。視頻片中,當八個孩子平均分完蛋糕時,來了第九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把手中的蛋糕掰了一半給他。教師問

學生:來的孩子吃了多少?課堂寂靜了十秒鐘左右,突然一個孩子脱口而出:十六分之一。“認識分數”是分數教學的起始課,在這節課的拓展延伸教學環節中,教師就這樣創造性地應用常見的廣告視頻,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分數除法有了認識,並且是自主認識,拓展了學生的能力。

如果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即使在課堂上用了新技術,但還是以陳舊的教學思維組織教學,這樣的“新瓶裝舊酒”不能叫創新。我們教師還是要問一下自己:這樣的技術應用創新,符合不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促進了“教”還是促進了“學”,抑或兼而有之?

技術應用創新應該能向常態教學轉化

“創新“剛出現時,確實獨樹一幟,與眾不同。但隨着實踐次數的增加,那些被實踐證明是科學合理有效的創新,會逐步向常態轉化,成為常態的新的發展水平。教學實踐中的技術應用創新也是這樣。如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多年前開始嘗試應用時,就是當時的“創新”,發展到現在,廣大教師熟練掌握了多媒體技術,課堂也已經是普及應用的“常態”了。新技術的應用,技術的新應用,都是按照“實驗(非常態教學)——普及(常態教學)”這個過程發展。換句話説,能夠轉化為常態教學的應用創新,才是有效的應用創新。

聽過一節低年級國小生在計算機上應用“思維導圖”軟件進行學習的課。在課上,學生顯得吃力,有意注意主要放到計算機操作、圖形、顏色和文本上,對思維主題及擴展的注意,倒反被沖淡了很多。這節課給人的印象就是為畫圖而畫圖。教師課後反思,得出自己的看法:低年級國小生因受思維發展水平所限,用計算機繪製思維導圖,不合適,教師繪製指導的困難較大,效果不好,至少在這個年段,很難轉化為學生的常態學習行為,而用紙繪,情況則好得多。

作為常態課中的應用創新,要有可以觀察到的呈現形式,即“創新點”。創新點可以在整節課上呈現出來,如在Moodle平台上組織教學;也可以呈現為技術工具的創新、應用方式的創新、成熟技術的應用創新等,如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等。而真正的創新點,應該是明確為提高教學質量效益服務的,是能夠促進教學創新的。

標籤:信息技術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