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對口幫扶學校工作計劃範文

對口幫扶是扶貧工作的一種特殊形式。京津兩市對口幫扶河北貧困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應有之意和重要工作。對口幫扶學校工作計劃怎麼寫呢?下面是的對口幫扶學校工作計劃資料,歡迎閲讀。

對口幫扶學校工作計劃範文

  篇1:對口幫扶學校工作計劃

根據市教育局對口幫扶工作安排,大新路國小與綠灣國小進行教育對口幫扶。此舉是促進資源優勢互補,縮小校際差距,構建和諧校園,推進區域性素質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兩校教育教學雙贏,促進工作共同提高的重要舉措。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特制定此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本着先急後緩循序漸進,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原則,沿着“新、實、活”的工作思路,以課堂的教學研究為主要途徑,做到一月一主題,一月一活動,切實提高兩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

二、主要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幫扶,增強兩校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2、通過師徒結對幫扶,促進兩校教師教育理論和教學水平的提高,爭創科研型教師。

3、通過育人活動幫扶,提高兩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使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

4、通過常規管理幫扶,實現兩校在教育教學、安全文明、校園環境、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經驗互助交流。

5、通過改善條件幫扶,提升基本的教育教學設施水準。

三、具體措施

1、加強兩校領導互動交流。成立幫扶領導小組,制定幫扶工作計劃,着力幫扶制度建設,規範管理。

2、加強兩校教師互動交流,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開展師徒結對上講台、搞科研。

3、加強兩校教學觀摩活動。深入研討語、數、英等學科的課堂教學。把支教名單、支教課表、支教津貼落到實處。本學期主要在英語學科繼續選派胡麗、關文慧老師開展每週二上午送教活動(具體時間電話聯繫)。

4、投入有限支金,改善課桌椅等基本教學設施,增添文化櫥窗,逐步提升電教水平。

5、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專題講座,教學指導、業務競賽、師生聯誼促進共同提升。

四:2015年春季學期幫扶工作安排

時間

主題

幫扶事宜

負責及實施人

備註

常態課研討

1、制定幫扶計劃

李啟豔廖羣聯李立志羅仁好楊玲利

所有活動涉及的具體時間另行預約

2、常規管理幫扶:研討備課、聽評常態課

羅仁好蔡長青

語文:程芳辜文麗

數學:周琴麗周小紅

英語:胡迪楊晨

3、落實支教教師進課堂

蔡長青羅仁好楊玲利

胡麗關文慧

4、文明禮儀進校園

朱愛萍羅仁好

劉娣逢

集體備課

1、學生誦讀內容的落實

李立志蔡長青許所青

周琴麗

2、“師徒結對”課堂教學交流活動

蔡長青楊玲利許所青

周琴麗、程芳、胡迪

3、在校園網增設兩校幫扶聯誼欄目

蔡長青楊玲利許所青

陳剛楊玲莉

校園文化

1、籌備兩校慶“六一”活動

朱愛平楊玲利許所青

劉娣逢雷振

2、校園文化建設(辦公室文化)

羅仁好楊玲利王志勇

劉洪波許所青

六月份

慶六一

1、兩校手拉手慶“六一”活動

李啟豔羅仁好

2、規範辦學管理交流,分析、調研幫扶情況,調整後段工作思路

李啟豔廖羣聯李立志羅仁好蔡長青朱愛萍

3、做好相關資料的整理

楊玲利蔡長青

光哲清許所青

4、學期幫扶工作總結

李啟豔廖羣聯羅仁好楊玲利

光哲清許所青

  篇2:對口幫扶學校工作計劃

為充分發揮學校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我校在辦事處教委安排下與XX三小結對成兄弟學校。現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與XX三小制定結對幫扶計劃。

一、幫扶工作目標

1、充分發揮我校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提高XX三國小校辦學水平,促進兩校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2、通過聽課研討、專題講座等,為青年教師搭建平台,促進兩校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3、通過“手拉手”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了解更多同齡人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珍惜學習的機會。

二、幫扶工作內容

主要從學校管理、師資建設、教學研究、資源共享、校園文化建設、學生交流等方面進行幫扶指導。

三、具體的工作安排

(一)學校管理水平幫扶

1.每學期開學初和結束時,兩校校長相互參與學校工作會議,共同研究管理工作和交流管理經驗,提高辦學水平。

2.兩校副校長、教導主任等每學期到對方參加校本教研活動,共同探究有效的教研模式。

3.兩校每學期互派1名中層人員到學校實地考察,參與學校決策與管理,促進學校管理經驗交流,不斷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二)教育教學工作幫扶

1、教研組交流:兩校相應教研組以組長牽頭瞭解兩校優劣狀況,一方面提出專題,進行鍼對性研究;另一方面兩校以課堂教學為主戰場,開展教學交流、聯合教研、集體備課等形式加強課堂教學研究,促進雙方學校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益。通過示範課、研討課等形式的公開課,採用説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活動形式,推動課堂教學效應。具體如下:

(1)每學期每學科開展1次以備課、講課和教學反思為一體的教學研究工作,解決教學上的問題。

(2)每學期開展一次青年教師開放日活動,邀請對方教師進行聽課,對青年教師進行相關業務指導。

(3)每學期開展一次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提高青年教師專業水平。

2、骨幹交流:兩校骨幹教師結對子,制定三年成長計劃。積極互動,完成兩次飛躍:一般層次的教學經驗交流、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互訪學習;深層次的跟班學習,課題研究,經驗總結(或論文撰寫)。

(1)由我校各科鎮骨幹教師與對方學校的青年教師結對子,每學期都為對方學校送示範課。

(2)由我校骨幹班主任每學期開展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提高班主任的班務工作能力。

(3)邀請對方學校的教師或行政參與我校開展的課題工作,提高學校的科研工作水平。

(三)教師專業素養幫扶

我校將要開展師德師風教育與建設,教師基本功培訓,跟崗學習等活動,到時邀請對方學校教師一起參與,共同學習。

(四)以少先隊為陣地,開展“手拉手”活動。

學校將充分利用“學雷鋒月”、“六一”等節日,組織部分少先隊員到對方學校進行參觀交流,為家庭有困難的同學結成幫扶對象,為他們損贈學習用具和課外書籍。並且組織學生與對方學校學生開展書信活動,增進學生彼此的感情等。

  篇3:對口幫扶學校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追求均衡發展為先導,以提升辦學水平為目的,以交流學習為契機,以科研興校為動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規範優質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大力促進教育教學質效提高。

二、主要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幫扶,增強兩校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2、通過師徒結對幫扶,促進兩校教師教育理論和教學水平的提高,爭創科研型教師。

3、通過育人活動幫扶,提高兩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使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

4、通過常規管理幫扶,實現兩校在教育教學、安全文明、校園環境、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經驗互助交流。

5、通過改善條件幫扶,提升基本的教育教學設施水準。

三、組織機構

成立學校結對幫扶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幫扶內容

(一)德育工作

1、我校與受幫扶學校政教處進行經驗交流,將我校的先進管理經驗與他們共同分享,如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管理、少先大隊管理、素質教育活動開展與檔案建設等。

2、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寓教於樂、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主題班隊會、國旗下講話、“手拉手”幫扶、校內外主題實踐活動等途徑,加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力度,培養全體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3、要進一步發展兩校少先隊的作用,按學校計劃圍繞教育重點,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活動。學校少先隊要通過各種活動充分發揮少先隊的先鋒模範作用,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行

為習慣、自主管理的能力。 4、根據兩校大事日程安排互派教師觀摩、座談、交流,在活動中學習、總結經驗。

(二)教育教學工作

1、對受幫扶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和建章立制等進行指導幫助,促使學校管理水平邁上新台階。

2、加強我校與受幫扶學校教學常規經驗交流,組織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紮實開展好送課下鄉、幫教帶教、聽課評課、教學經驗交流等研究活動。

3、認真開展與受幫扶學校薄弱學科教師的互動聽課、觀摩學習活動。每學期聯合舉辦兩次學科教研教改活動,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4、針對新課改的實際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定期進行專題講座、教師論壇、信息技術能力培訓,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其他方面

1、學校每學年召開一次結隊互助見面會,組織人員實地考察調研,瞭解彼此學校的發展現狀。通過兩校的交流、探討,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目標,共謀辦學大計,努力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2、互派1名中層以上幹部駐校參與學校管理工作,促進受幫扶學校提高幹部素質,規範國小管理。

3、指導和幫扶結對學校紮實開展“1 1”素質教育活動力求取得實效。

4、有計劃有組織的聯辦“六一”文藝活動、素質教育活動階段成果展及綜合實踐活動,兩校互派學生參加,同台獻技。

5、每學期提供一定的資金用於受幫扶學校教學設備補充、校園文化建設和貧困學生補助。

五、措施要求

1、全體教師要充分認識結對交流幫扶的重大意義,把此項活動作為提高自身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積極參與、友好合作。

2、加強管理與考核,教務政教兩處要密切配合,周密安排,認真實施。把此項活動納入教研組、教師及班主任的全方位考核之中。

3、學校領導小組要定期瞭解幫扶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督促整改,確保活動紮實有效地開展。

4、以活動為載體,搞活幫扶合作工作。主要舉行集中教研活動,科研知識專題講座、師徒結對、業務交流等活動,形成濃厚的科研氛圍。

六、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