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1

《比的應用》這一課是北師大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簡,掌握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來學習比的應用。通過本課學習,掌握用比的知識解題的方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問題,也為後面學習比例和比例尺奠定基礎。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導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需要的是從現實出發,從身邊找數學問題,也就是説:“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利用班上男女生人數比,來複習比的知識,一堆橘子,分給人數相等的兩個班,怎麼分?這樣的課前熱身。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際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且這種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問題中,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就在身邊。

二、研究教材的開放性、挑戰性,激勵學生合作創新。

教材出現的例題一般都是現成的,學生看看就懂,實際運用又不懂,所以需要補充一些具有開放性、挑戰性的學習材料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既能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選擇餘地,又能激勵學生去發現、去創新,來彌補教材不足。例如:在進行新課學習時,學生先自主探究,嘗試解決。一筐蘋果分給人數不同的兩個班,怎麼分?突破了本課重點。不能按班級數平均分,不公平。這是學生就會思考,哪怎樣分就公平呢?根據需要,發現根據兩個班的人數比分,較為公平。接着增加一個已知條件,有150個橘子分給大、小兩個班,怎麼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總結方法。在整個合作學習、展示多種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在各自的講評中發現新的解答方法,再着重分析這種解法的解題思路。這樣在解題策略的開放過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每位學生都體驗着參與探索的樂趣。這些問題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方法——運用新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程序,是學生數學“再創造”的過程。正如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

在這樣的探索學習中,使每位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學生都體驗着探索成功的喜悦。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決策略,這有利於學生思維的廣度發展。

三、研究教材的問題性、情境性、生活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問題的呈現應該是現實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因此,在教學中要聯繫學生生活,就地取材,將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充實到教學中去,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材料。在嘗試應用,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我精心設計了三個相關的生活情境:開聯歡會買水果、開元旦晚會佈置教室、開晚會的主人——六三班全班同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些內容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在學習時不僅不會感到枯燥,同時他們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解決了身邊的數學問題,會有一種成就感與滿足感,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學生不會有一種突宂的陌生感,反之具備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這三個練習有有基礎,也有擴充。層次性非常明顯,能讓學生在練習中不僅有趣味,也感不到梯度過大,又可以不斷“跳起來摘桃子”。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同時使學生一步一步看清,明白比的應用的結構和數量關係,增加了解題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當堂檢測,拓展延伸。

為了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效果,真實的反應學生的掌握情況。我在設計了當堂檢測環節。通過三道題,當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下節課的練習課指明方向,有針對性,做到心中有數。最後我還設計了一道思考題,讓學生明白比的應用不但與生活有關,和自己生活也息息相關,更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設計了一道,60元的零花錢,你怎麼分配呢?有學習用品,愛心儲蓄、其它等三部分。既達到了鞏固、應用比的目地,同時還進行了愛的教育。

五、不足與疑惑

由於在突破重點這一環節花了較多時間所以練習的量相對少了一些.像這樣的按比分配的問題,要不要歸納出他的解題方法?如果説沒必要,但是這對於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是很難掌握的。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2

《比的應用》與前面學的比的知識,尤其是分數應用題密切相關。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多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下就是我針對着課上做的教學反思:

一、喚起與生成

在喚起與生成環節,我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所以在新課的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複習比的意義,多讓學生説説兩個數之間的關係,然後引出媽媽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即:出示例2,學生對比中兩個數之間的關係已經能夠比較熟練的把握,所以對出示的例題不會感覺到陌生,同時還可以引起學生的知識衝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慾。

二.探究與解決

在本環節中我本着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目的就是要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的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自行解決,教師在全班交流的時候可以適時點評,達到方法的總結,真正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每一個問題的提出,我都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自交流合作,然後再觀察比較,最後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3

比的應用是在學習了比的意義後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我是這樣來組織教學的.

1.深入體會比的意義

準備題的第一題是根據兩個數量的比(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5:4),説説你能想到哪些分率?(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目的在於看到比就想到分率,把比的應用轉化成分數應用題來解決.

2.給學生充分操作的空間

每個小組都利用小棒來分一分,在分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小組按部就班一直按3根、2根分;有的小組按3根、2根分了後,及時做了調整,按6根、4根分;有的小組大膽地按30根、20根分,不夠了又再做調整。不同的分法都代表了學生對比的理解和數感,也為進一步尋求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積累了經驗。

3.分完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鼓勵學生説出在分的過程中的發現和自己的體會。有的學生髮現無論怎麼分都是按3:2分,這正是理解這類問題的關鍵;有的學生髮現了6:4、30:20、15:10、9:6的結果都是3:2,這不僅鞏固了化簡比的內容,同時為以後學習正比例積累了經驗;有的學生聯想到了以前學過的平均分,在老師的引導下將前後的知識聯繫起來。

4.講清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無論是是例題,練習題、還是拓展題,每道題的每種方法都要求講清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比較不同解法的異同,哪種解法更具有普遍性。練習題1和例題比較,只是兩個數量的比變成了三個數量的比,解題的方法是相同的。練習題2和例題比較,已知量由單位“1”,變成了部分量,難度增加。已知果汁質量,求水的質量,最需要的分率是水是果汁的幾倍或果汁是水的幾分之幾,這兩個分率都可以由果汁與水的比是3:7得到。還可以先求出果汁和水的總質量,再求水的質量。練習題3和例題比較,已知量由單位:1“變成了兩個部分量的差,最需要的分率是兩個數量所佔分率的差,由男女生人數的比3:5,可以得到男生佔總人數的,女生佔總人數的,女生比男生多佔總人數的

5.在比較中歸納比的應用的解題題方法

從上述練習題中,可以明白:看到幾個數量的比,就要把比轉化成分數。更要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之間的分率,把比的應用轉化成分數應用題來解決。

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例題的講解中應畫出相應的線段圖,這樣數量關係更加一目瞭然,中下生也會更好理解。

2.拓展題與例題的跳躍過大,有部分學生會有認知上的困難。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4

比的應用“一課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長期以來,應用題教學在教材和課堂教學等方面,其應用性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教學流於簡單的解題訓練,這種現狀必須改變。由於按比例分配計算應用較廣,學生有很多應用機會,因此,課前讓每一個學生到生活中調查生活中的比,並且説一説你是怎麼獲得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計算就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從生活實際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計算,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充分體現了應用題教學的應用性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注重學生的獨立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我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研究,獲取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材料,教學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5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比的應用”一課,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的全過程來獲取知識,從而操作、表達、探索、類推、合作、概括、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力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應用性。由於按比例分配計算應用較廣,學生有很多應用機會,因此,課前讓每一個學生到生活中調查生活中的比,並且説一説你是怎麼獲得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計算就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從生活實際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計算,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充分體現了應用題教學的應用性。

2、注重學生的獨立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每名學生為達到“幫助他人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使每一名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開拓的區域,每位同學不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而且通過互相討論分析,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交流中學會了互相幫助、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了交往能力。

3、運用探究、研究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研究,獲取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材料,教學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抓住寶貴時機引導學生理解新方法,使新知識迎刃而解。

4、評價方面,重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心理素質的評價。如:小組之間互相質疑方法是否合理,學生積極參與,很快問題越辯越明。在本節課中我改變了原來由老師包辦評價的傾向,增加了學生自評、互評,使課堂氣氛民主、平等、和諧。有一點值得應引起注意的是:在學生把知識點明朗化後,教師應對本節課的重點給予及時的引導,加深印象,引起學生的注意。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6

本節課的目的是: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根據對比的理解,運用整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就可解決。所以,在理解題意後,就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時能迅速掌握歸一法,能理解和熟練運用,對於分數方法在理解上遲緩,所以給他們充分的時間,鼓勵和引導他們交流對於分數方法的理解,討論解答方法。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些能力的獲得對於學習數學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在展示交流、點撥時既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又要讓他們不偏離軌跡,教師就要發揮指明燈的作用,側重於分數方法。以着重讓他們説清楚每個分數表示的含義,如:水佔稀釋液的幾分之幾,濃縮液佔稀釋液的幾分之幾。已知稀釋液的質量也就是已知單位1,利用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可得到相對應的量,就是未知量。在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為家庭解決勾兑農藥的問題,可以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因為自己學以致用而獲得成功的喜悦,產生創造美的情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學生的後續練習發現,比的應用中把比熟練地轉化成分數尤其重要,理解了比與所轉化的分數之間的根據和轉化的分數的意義,

就能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實際運用這種方法。但不僅僅限於把已知比轉化成分數,還要訓練學生能根據已知的比推理出跟多的比,進而得到更多的用分數表示的兩個量之間的關係。這對於解答應用題非常有利,能很快找到相關的數量和他們的關係,得到有用的直接數據進行計算。尤其是對於有難度的題目,效果更是明顯。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7

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應用英語教研室教研活動總結

本學年在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核心指導下,英語教研室積極配合學院、教務處、人文與社會科學系紮實做了許多工作,在一個緊張、有序、和諧、富有成效的學期即將結束之際,本着認真負責、客觀求實、積極發展的態度對學年的教研工作進行總結,肯定優點,以利今後繼續發揚光大;查找不足,便於今後少走彎路,把教研工作做得更好,服務教學。

一、抓好教學常規工作

在學校教學工作中,常規決定教學的成效。教學常規工作使教學的基礎要素,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本學年常規管理主要在教師的備課(教案編寫)、課堂教學、課後作業和教學反思等工作上加大力度,提出了具體的、明確的要求,使教學常規工作做得盡然有序。

二、落實教研活動計劃

為了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充分發揮教研的作用,本學年認真開展並落實好每次的教研活動。學年初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每週二下午,教研室認真組織全體教師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有專題討論、評教議教、理論學習、工作安排、經驗交流等。教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充分體現了教研室集體和諧民主、團結進取的氣氛。

三、建立聽課教學制度

教學聽課課活動是教研工作最基本的內容,是同伴互助,相互學習,共同進

步的有效途徑。本學年教研室出台了相應的公開課教學制度,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聽7次課,同時積極組織全體教師參與課堂聽課和課後評課工作。教師們認真備課、組織教學,課堂生動活潑,新理念、新方法融入教學之中。教學雙方、

同伴之間受益匪淺。除了要求的示範課聽課,教師們還相互聽課,形成了一股濃濃的學習、教研風氣。

四、組織第二課堂活動

本教研室本學期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例如英語晨讀、英文電影、

第一屆荊州理工職業學院外文歌唱大賽等等,通過各種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與積極性,讓學生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英語的薰陶,得到鍛鍊。

這一學期來本教研室教學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不

足。全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立更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英語實踐方式,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體現創新能力培養的英語教學模式,多與學生溝通,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更好的提高,也使自己在英語教學中能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8

《比的應用》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在生活中的應用。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均分”和“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本節課的目標是要求學生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能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按比例分配問題具有典型的特徵,理解並掌握這種特徵,能正確、靈活地解決此類實際問題是本堂課的主要知識目標,因此我將其列為教學重點。而把什麼數量按什麼比進行分配,則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正確分析數量關係作為本堂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藉助了多媒體,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並利用不同層次的練習進行鞏固推進。課後,我細細回憶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細節,對整個課堂做了反思:

1、首先課堂時間還是沒有把握好。

2、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不太活躍。

3、整個教學過程中,語言組織不夠精煉,顯得有些蒼白。

4、在讓學生做一做得過程中,講得不詳細不是很清楚。

5、整個教學過程中,語言平淡,沒有能夠激起學生興趣。

6、在這個課堂中,還是沒有做到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這是課堂結束後自我的反思,但是我在我們數學組集體備課下通過他們的建議也更進一步的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感謝集體備課中各位老師給我的建議和意見。他們所説的每一項對於我都是很大的幫助,比如説在畫線段圖的地方以及兩種方法的解釋上都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希望我下次的公開課的集體備課上能收到更多寶貴的建議,讓我更上一層樓。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9

《比的應用》是十一冊教材的內容,與前面學的比的知識密切相關。教材用配製稀釋液例題,學生缺乏這一方面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我重組了教材,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分配,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一、情境引入,切入課題:

好的課題導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衝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慾,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導入的藝術之一在於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我創設了分練習本的情境。當然學生的回答比較多,我適時點撥:平均分不夠合理,那該怎麼分呢?學生很快説出了最好根據人數來分。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方法解決上述問題。經過對教材知識的挖掘,並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要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在引導下討論、交流、真正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親自交流合作,然後再觀察比較,最後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三、體現了教師是教材創造者的理念。

在如何使用教材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摒棄過去那種“教教科書”的傳統思想,充分挖掘新課知識點,整合課堂內容,優化課堂結構,真正實現“用教科書教”。本節課捨棄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題,大量地從生活中就地取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加了研究這樣一個知識點,輔之以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知識得以理解、內化。

四、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係、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做法,讓學生充分實踐體驗,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係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不足:課堂結構不緊湊,導致練習中的部分題沒做完。解決的策略:教師的語言要再簡練,環節設計要再推敲,通過預習要了解學情。

標籤: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