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7篇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7篇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1

比的應用是平均分後又一種分配方式,它是學生在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我課前讓學生去調查生活中按比分配的事例旨在讓他們感受到比的應用在生活的廣泛應用,從而對此產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如:張師傅和李師傅加工零件,張師傅加工了180個,李師傅加工了200個,經理給他們每人發了190元工錢。同學們你們覺得公平嗎?由此題引課,其目的是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同時也使學生對新知產生了質疑……

在此我轉換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充分相信學生能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自主學習,如:課堂中,學生用了歸一法和分數除法,還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最後,學生自己進行了方法的優化,認為比例分配比較簡單。這樣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學生在探究交流中所完成的認知構建更是我這次課的欣喜所在。

不足及改進策略

1、時間控制上,有些拖拉,這説明在教材鑽研上還不夠深,教法上不夠靈活,要多去鑽研教材。

2、評價上,雖然也有評價,但是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還是不夠的,如果長此以往學生就可能會沒有興趣上數學課了,所以在激勵方面還要下功夫。例外自己的語言表達還要加強。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2

一、收穫

1、合理定位,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導數的幾何意義、函數的單調性的討論、求函數的極值和最值,在大學聯考中多以中檔題出現,而導數的綜合應用(解答題的第2、第3個問)往往難度極大,是壓軸題,並非大多數學生能力所及。定位在獲得中檔難度的8分左右,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有效的抓住了第一個得分點:利用導數求曲線的切線方程,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和研究。學生能較好的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會求斜率,掌握求曲線方程的方法和步驟。

2、問題設置得當,較好突破難點。根據教學的經驗和學生慣性出錯的問題,我有意的設置了兩個求曲線切線的問題:

1、求曲線y=f(x)在點(a,f(a))的曲線方程,

2、求曲線y=f(x)過點(a,f(a))的曲線方程。一字之差的兩個問題的出現目的是強調切點的重要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有切點直接求斜率k=f1(a),沒切點就假設切點p(x0.y0),從而形成解題的思路。通過這兩個問題的教學,較好的突破本節的難點內容,糾正學生普遍存在的慣性錯誤。

3、注重板書,增強教學效果。在信息化教學日益發展的同時,許多教師開始淡化黑板板書。我依然感覺到黑板板書的重要性。板書能簡練地、系統地體現教學內容,以明晰的視覺符號啟迪學生思維,提供記憶的框架結構。本節對兩個例題進行排列板書,能讓學生更直觀的體會和理解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繫和根本差別。對激活學生的思維起到較好的作用,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為直觀易懂。

4、關注課堂,提高課堂效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主線。課堂活躍,教與學配合得當。利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二、不足之處

1、整一節課老師講的還是過多,沒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2、不夠關注學生個體,問答多是全體同學齊答。難於發現學生中極個性的思維和方法。

3、不善於撲捉課堂教學過程的亮點。比如,王祖青同學在做練習回答老師問題時提出不同的解題思路,老師也只平淡帶過。

4、語調平淡,語言缺乏幽默,難於調動課堂氣氛。

5、板書字體過小,照顧不及後排同學。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3

《比的應用》這一課是北師大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簡,掌握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來學習比的應用。通過本課學習,掌握用比的知識解題的方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問題,也為後面學習比例和比例尺奠定基礎。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導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需要的是從現實出發,從身邊找數學問題,也就是説:“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利用班上男女生人數比,來複習比的知識,一堆橘子,分給人數相等的兩個班,怎麼分?這樣的課前熱身。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際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且這種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問題中,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就在身邊。

二、研究教材的開放性、挑戰性,激勵學生合作創新。

教材出現的例題一般都是現成的,學生看看就懂,實際運用又不懂,所以需要補充一些具有開放性、挑戰性的學習材料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既能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選擇餘地,又能激勵學生去發現、去創新,來彌補教材不足。例如:在進行新課學習時,學生先自主探究,嘗試解決。一筐蘋果分給人數不同的兩個班,怎麼分?突破了本課重點。不能按班級數平均分,不公平。這是學生就會思考,哪怎樣分就公平呢?根據需要,發現根據兩個班的人數比分,較為公平。接着增加一個已知條件,有150個橘子分給大、小兩個班,怎麼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總結方法。在整個合作學習、展示多種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在各自的講評中發現新的解答方法,再着重分析這種解法的解題思路。這樣在解題策略的開放過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每位學生都體驗着參與探索的樂趣。這些問題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方法——運用新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程序,是學生數學“再創造”的過程。正如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

在這樣的探索學習中,使每位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學生都體驗着探索成功的喜悦。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決策略,這有利於學生思維的廣度發展。

三、研究教材的問題性、情境性、生活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問題的呈現應該是現實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因此,在教學中要聯繫學生生活,就地取材,將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充實到教學中去,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材料。在嘗試應用,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我精心設計了三個相關的生活情境:開聯歡會買水果、開元旦晚會佈置教室、開晚會的主人——六三班全班同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些內容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在學習時不僅不會感到枯燥,同時他們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解決了身邊的數學問題,會有一種成就感與滿足感,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學生不會有一種突宂的陌生感,反之具備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這三個練習有有基礎,也有擴充。層次性非常明顯,能讓學生在練習中不僅有趣味,也感不到梯度過大,又可以不斷“跳起來摘桃子”。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同時使學生一步一步看清,明白比的應用的結構和數量關係,增加了解題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當堂檢測,拓展延伸。

為了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效果,真實的反應學生的掌握情況。我在設計了當堂檢測環節。通過三道題,當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下節課的練習課指明方向,有針對性,做到心中有數。最後我還設計了一道思考題,讓學生明白比的應用不但與生活有關,和自己生活也息息相關,更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設計了一道,60元的零花錢,你怎麼分配呢?有學習用品,愛心儲蓄、其它等三部分。既達到了鞏固、應用比的目地,同時還進行了愛的教育。

五、不足與疑惑

由於在突破重點這一環節花了較多時間所以練習的量相對少了一些.像這樣的按比分配的問題,要不要歸納出他的解題方法?如果説沒必要,但是這對於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是很難掌握的。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4

因教研組活動的安排需要,本週二我作為初四代表出示研討課,課題為《二次函數的應用——形如拋物線型》,結合老師的評課反思一下:

我的設計思路是:前置補償(確定二次函數解析式的方法和思路)——探索新知(由前置補償第四小題過渡到問題一,目的在於體會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轉化,並得出確定實際問題中解析式的關鍵在於有實際意義得出關鍵點的座標;然後過渡到沒有座標系的實際問題中,該怎麼處理,有學生探索並分情況展示,然後比較過程與結果,增強優化意識。

另一方面由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二次函數應用中的數學思想:第一環節,實際意義—→關鍵點的座標—→解析式,注意由實際意義到點的座標轉化時的符號,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第二個環節,解析式—→關鍵點的座標—→實際意義,注意由座標到實際意義轉化時要取絕對值。)——活學活用(解決一個隧道問題,目的加強對思路的理解與體會,從本節課上也提高一下難度,但因時間關係,沒有完成)。

評課整理如下:

優點:

思路比較清晰,過渡比較自然,題後反思比較到位。

缺點:

1、孫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比較模糊,比如有錯誤的情況下還打個對號。

2、郭老師:解題步驟需加以規範和總結:一建二設三解四答。

3、張老師:知識總結有些地方不太到位,比如,三種不同的情況為什麼a的取值不變?比較三種的優劣時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即確定解析式和解決最後實際問題。這樣可以更體會更深刻一些。

4、付主任:本節課有寬度,但缺乏深度,容量比較小,學案可以在濃縮一下,可以將問題一和問題二結合起來。

5、齊主任:課堂模式和反映出來的教學理念比較過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體現的不夠突出,如果把這節課放在課改之前可能是一堂好課。

自我反思:

1、從郭老師、張老師和孫老師的建議中,我應該加強對課的精細化要求,授課態度要嚴謹,對學生的一點一滴都要負責任,同時對教材知識的挖掘面面俱到,引領學生對知識能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2、受付主任建議的啟發,可以嘗試刪掉問題一,由問題二承擔起原問題一和問題二的雙重作用,即:實際意義確定點的座標;建立適當的座標系。可以仍有第四小題引入到問題二(建好座標系,頂點在原點處),然後實際問題中不可能存在現成的座標系,引發學生思考座標系的建立情況,然後加以拓展,並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三種情況的優劣。這樣應該可以節省一些時間,但我估計不會太多,最多能節省5分鐘,但這或許就可以分析活學活用中的題目了。

自己的體會是,因為這是第一課時,很多東西不可能面面俱到,知識的理解還需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或許這也是一個託辭,這就是我們與名師的差距)。與名師相比,我們的課堂容量太小,一方面我們平時的課堂對知識中的思想方法挖掘滲透的太少,學生頭腦中的知識不繫統,形不成知識體系;另一方面,與本人的知識素養有關係,還需要進一步對教材知識進行深入挖掘,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學習,只有準備充足了,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

3、結合齊主任的評課,我站在別人的高度試想了如果是雲老師或宋老師來評課,會提出什麼意見,我隱約感覺到這肯定不是一節好課,有很大的問題,至於是什麼問題我也説不清楚,或許就如齊主任所説的教育理念比較陳腐導致課堂沒有推陳出新的亮點,並且我覺得可以做大手術,如果真能請雲老師或宋老師來評課的`話,我或許就會豁然開朗,而不再這般的迷茫。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5

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應用英語教研室教研活動總結

本學年在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核心指導下,英語教研室積極配合學院、教務處、人文與社會科學系紮實做了許多工作,在一個緊張、有序、和諧、富有成效的學期即將結束之際,本着認真負責、客觀求實、積極發展的態度對學年的教研工作進行總結,肯定優點,以利今後繼續發揚光大;查找不足,便於今後少走彎路,把教研工作做得更好,服務教學。

一、抓好教學常規工作

在學校教學工作中,常規決定教學的成效。教學常規工作使教學的基礎要素,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本學年常規管理主要在教師的備課(教案編寫)、課堂教學、課後作業和教學反思等工作上加大力度,提出了具體的、明確的要求,使教學常規工作做得盡然有序。

二、落實教研活動計劃

為了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充分發揮教研的作用,本學年認真開展並落實好每次的教研活動。學年初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每週二下午,教研室認真組織全體教師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有專題討論、評教議教、理論學習、工作安排、經驗交流等。教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充分體現了教研室集體和諧民主、團結進取的氣氛。

三、建立聽課教學制度

教學聽課課活動是教研工作最基本的內容,是同伴互助,相互學習,共同進

步的有效途徑。本學年教研室出台了相應的公開課教學制度,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聽7次課,同時積極組織全體教師參與課堂聽課和課後評課工作。教師們認真備課、組織教學,課堂生動活潑,新理念、新方法融入教學之中。教學雙方、

同伴之間受益匪淺。除了要求的示範課聽課,教師們還相互聽課,形成了一股濃濃的學習、教研風氣。

四、組織第二課堂活動

本教研室本學期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例如英語晨讀、英文電影、

第一屆荊州理工職業學院外文歌唱大賽等等,通過各種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與積極性,讓學生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英語的薰陶,得到鍛鍊。

這一學期來本教研室教學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不

足。全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立更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英語實踐方式,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體現創新能力培養的英語教學模式,多與學生溝通,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更好的提高,也使自己在英語教學中能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6

我們的教學更要注重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本領,獲得終身受用的可持續學習的發展性學力,即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和終身學習打下基矗由此,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應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基於以上認識,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在理論指導下,逐步建立國小數學應用題課堂教學新模式,其基本操作流程為:

下面以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教學為例,對這一操作流程予以闡釋。

一、呈現材料,提出問題

這一教學環節包括兩方面的任務:一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提供(或師生共同提供),呈現與問題有關的材料,並提出相關問題;二是激發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興趣。

我們知道,教材中的應用題較多的是經過數學處理的形式化常規習題,遠離學生生活實際。使得許多學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傷害,長此以往學生不但對應用題產生恐懼心理,也會喪失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所發生的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喜歡充滿樂趣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所以有必要對教材中應用題的選材,作一下改編。教材的編寫是面向各地學生的,但不一定適合當地的實際,我們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書本上的應用題改編成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創設一定的情境呈現給學生。這種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圖景,也可以是圖表、對話、文字敍述,甚至漫畫等形式呈現數量關係。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數學,激發他們對應用題的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應用意識。

例如:呈現材料,提出問題。可以這樣設計:六(l)班今天要上體育達標訓練課,要求分兩組進行投擲壘球訓練,即男生、女生各一組,老師準備了20個壘球,你認為怎樣分較合理?學生提出兩種意見: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樣多的壘球;二是按人數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壘球多,人少分到的壘球少。通過討論、爭議取得共識:按人數分較合理。然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男、女生各分到多少個壘球?

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感到面臨的問題的確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從而產生了解決問題的心向,主動地參與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研究信息,主動深究

學習數學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過程,也就是説,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這一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帶着積極的心態投身到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去。這一環節的學習可以細化為兩個步驟:一是獨立嘗試探索;二是合作交流探究。

1.一獨立嘗試探索。

我們知道,真正的數學學習不是對於外部所授於知識的簡單接受和累積,而是主體主動的建構。因此,即使就同一數學內容的學習而言,不同的個體也完全可能由於知識背景和思維方法等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思維過程。由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各個學生的特殊性,放手讓學生自己決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地進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當學生取得進展時,教師應充分肯定其成績,幫助他們必要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當學生獲得初步結果時,教師又應督促學生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反省;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不應成為救世主,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或作過多的提示講解,而應成為一個鼓勵者和有益的啟發者--提出適當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學生研究信息。思考:已有的信息是否理解?能否解決男生、女生各分到多少個壘球,求這一問題還需要了解什麼信息?(教師在學生思考後提供六(l)班男生30人、女生20人的信息)接着各自獨立思考,提出解題設想。有的學生應用份總關係來思考解題方法(30:20=3:2,即是男生3份,女生2份,共5份。男生分到:20xx,女生分到:(20xx);有的學生運用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來思考(男生分到:30:20=3:2,20;女生分到:20);有的學生運用正比例關係來解(男生分到:設男生分到X個,=,X=12;女生分到:20-12=8個)。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碰到了一些障礙出現一此錯誤或不合理的現象。此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反思探究過程。如當學生沒有化簡30:20,直接列式時教師可以問:觀察一下,30:20是最簡整數比嗎?可以怎樣?從而促使學生去思考、分析。

2.合作交流探究。

未來社會已輯來越注重個人能否與他人協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否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見等。因此,學校教學必須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合作和討論,可以使他們相互瞭解彼此的見解。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從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這樣,既達到增強學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

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藉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出瞭解題設想。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使學生體會到:同一個數學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式,相互之間受到有益的啟發。通過討論還能披露謬誤,及時糾正學生在數學思維活動中的偏差。這樣學生既知道了不同的解題思路、策略(可以根據份總關係來思考;也可以根據分數的意義來思考;也可以根據正比例關係來思考),也進一步掌I握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使學生不僅豐富自己的理解,又有利於學習的廣泛遷移。

三、反饋點評,歸納總結

在獨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結合一些外顯的動作行為闡述自己的探究過程和得出的結論,使教師以及學生相互間瞭解他們真實1的思維活動,及時肯定其中的閃光點予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體驗成功的愉悦,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同時,因為任何真正的認識都是以主體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由於受到知識經驗欠缺等限制,總會出現一些錯誤,但我們應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內在的合理性,我們不應對此採取簡單否定的態度。而應鼓勵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自我檢查、自我反省,逐步體驗成功。我們必須堅信:學生學習數學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必能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

同時,研究信息、主動探究是學生髮散思維的過程,為使學生主體的認知結構更趨向穩定和加強,使主體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和深刻,因此,在充分發散的基礎上,教師應診視學生思維過程中的每一個成功點所藴含的數學思想及解題策略,並儘可能及時地讓學生表達出來,及時地總結、歸納,使這些數學思想及解題策略及時納入到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中去。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在主動探究,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所理解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和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納入(或整合)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以利於更好地遷移和運用。

如:在學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後,設計這樣的習題蔬菜專業户王大伯有一塊地,面積是2400平方米,要種一些蔬菜,請你幫忙出出主意,種哪些蔬菜?按什麼樣的比例來分配?並算出各種蔬菜的種植面積。

這樣的應用題,由於問題情景是開放的,條件是開放的,解題策略也是開放的,對學生富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大膽想象,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應用味。

我們認為,採用這一教學模式實施教學體現了現代教育具有的主動性、民主性、自由選擇性、合作性和發展性等時代特徵,有利於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造能力。需要説明的是:我們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為教師提供一種以教學理論支撐的概括化的教學原型,以利於教師在運用模式及自己的教學經驗組織教學時,達到對課堂教學結構駕馭自如,並能對模式變型,或創造出新的教學模式,最後進人無模式境界,使學生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比的應用教研活動總結7

這一年來,在校領導的帶領和各位老師的配合下,我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積極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下面我把本年度的工作做簡要的反思並對下一學年的工作做如下設想:

一、本年來工作基本情況:

1、廉政建設。本人在工作中嚴格約束自己,淡泊明志,廉潔從教樂於奉獻,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不收取學生及其家長的任何財物。

2、師德師風。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注重小節,修煉人格,尊重家長,服務家長,廉潔從教,不謀私利。

3、教學實績。

(1)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擔任四六年級班主任及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無安全事故發生,無學生流失。

(2)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在鎮組織期中檢測獲得第一名。

(3)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語文在鎮組織第二次月考中獲得第一名。

4、教育教學方面。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考慮教法;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積極參與聽、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二、批評與自我批評:

1、理論學習不夠透徹,只停留在表面現象,沒有從實質上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因為帶的學科不是自己本專業,所以對於教材研究不夠透徹。

2、教研力度不夠。多年來只是備課、上課、聽課、批改作業,只注重課堂教學,教研力度不夠。

3、對於班級管理還缺少得力的方法。三、下年度工作設想:

通過深刻查找剖析,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將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一)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素質。

1、在政治理論素養上下功夫,加強對政策理論水平的提高。2、在業務,在專業知識、法律法規方面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全面發展。

(二)強化責任,提高效率。樹立強烈的時間觀、效率觀、質量觀,同時變壓力為動力,積極促進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

(三)開拓創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工作中勤觀察、勤思考,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學各項工作。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獻。

標籤: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