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詩中的花作文

作文3.1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中的花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中的花作文

詩中的花作文1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人們都説菊是花中君子,我倒要看看這號稱花中君子的菊花究竟能給人帶來幾分詩意。

中山公園的遊人不多,但比起平時來已經熱鬧了不少,我交了老師發給我的票,徑直向展區走去。

剛一走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圓形的大花壇,外圍擺滿了高貴的黃菊,而中間是一簇純潔幽雅的白菊,這叫“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向左望去,更讓人大吃一驚。“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一盆盆金黃的菊花擺成一個個方陣,那氣勢恐怕也不比國慶節閲兵式上的隊列方陣差呢!仔細一看,這些菊花的姿態也各有不同呢!有的含苞待放,稍稍垂下的花瓣上還附着儘管透亮、珍珠似的小露珠;有的悄然盛開,幾十片花瓣像傘一樣有層次地分開,露出米黃色的花蕊;有的還是一個小花骨朵,,花蕾像一個小黃球,也像個稚氣未脱的孩童……幾百盆花構成一個大秀台,不但看不完,還看不煩。

再向前走去,有一株乾枯的老菊花枯死在枝頭,任憑秋風怎麼刮也刮不落。我又想到了一句詩——“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最令人叫絕的便是“孔雀開屏”了,遠遠看去,那是一隻開着屏、翩翩起舞的大孔雀。走近些看,那是用許多小雛菊拼成的。再走近些看,準讓人跌掉眼鏡,那一朵朵小雛菊竟是假的!摸一摸,質感也不對!原來是塑料花!真是假到真時真亦假,以假亂真啊!

深秋時節,不少名花名草早已不見蹤影,就只剩菊花在這季風中搖曳着。我終於能理解“不是花中偏愛菊”了,正因為“此花開盡更無花!”

走在秋風中,踏着地上的枯葉,望着天上的雲,賞着多姿的'菊花,倒是多給了人一份遐想。“菊花殘,滿地傷,你的影子剪不斷——獨留我孤單在湖面神傷。”正如這首《菊花台》所唱的,菊花似乎已經種在了我心裏,帶給我一種莫名的感覺,和一種特殊的情懷。

詩中的花作文2

邂逅唐朝,一個詩的朝代。無數經典流傳的詩中,花兒,永遠是個不俗的題材。

著名女詩人李清照,細膩清新的詩風,“昨夜西風驟雨,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自成一派的婉約風格,她寫的離愁別緒總是無比絕妙,少有類似。她,正是南宋文壇的那棵歷經風雨滄桑而又倔強的海棠,如今仍是海棠,依舊。

又飛逝了幾百年,就連曹雪芹筆下才情兼備的林黛玉都對花情有獨鍾。“花榭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黛玉葬花,滿地落紅讓她不禁憂傷地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終有一天自己將會如那落花般凋零,到那時又會有誰來憐惜?奈何結局是那麼得不如人意,紅顏終將逝去。

韓愈的詩也是那麼簡潔明瞭,“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擬人化的手法,晚春時的花草樹木,爭奇鬥豔,向世界綻放出每朵花最美的姿態。而詩人對楊花榆莢的揶揄,難道不是更深層次的讚許嗎?寄隨着一點幽默的情趣,令人回味。

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又是那麼別具一番魅力。詩人的傷春悲秋之愁融在其中。這句與其説是刻畫春雨,還不如説意在傳達出惆悵憂傷。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這一句也是我所欣賞的。雪天裏,樹上白雪皚皚,詩人浪漫的詩風把雪比喻成朵朵潔白的梨花。梨花盛開時,壓枝欲低,花團錦簇,與雪壓冬林的場景十分相似。浪漫色彩為寒冷的邊塞增添了一絲春意。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在這句詩中,詩人對亡國之君陳叔寶,對統治者的無能作出了痛心的批判。最後曲終人散,繁華落幕,一切繁華將成為歷史,時代變遷,而那默默綻放的花兒,則是歷史的見證。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讓我們走進詩的世界,與詩相伴,欣賞詩的魅力吧!

詩中的花作文3

小時候我喜歡朗誦古詩,最喜歡讀描寫花的詩。

詩在我心中有了花的形狀。

看!《江畔獨步尋花》中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生動地描寫出了桃花盛開之佳景,寫出了桃花之美和詩人愛花、賞花的愉悦心情。

詩在我心中有了花的顏色。

《北陂杏花》中的總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的杏花也好,《書幽·芳亭記》中的蘭花也把詩人通過一個個簡短的詩句詞句,記錄了他們的千姿百態,各種高尚的精神流傳千古。

詩在我心中有了花的風骨。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就憔悴芳姿。”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多麗詠白菊》。詩人通過孫壽、韓令、徐娘等典故來説明,白菊既不似楊貴妃之富貴豐腴,更不似孫壽之妖嬈作態。其香幽遠,不似韓令之香味襲人;其色銀白,不是徐娘之白,博粉爭妍。此人不勝兮花自惜,日情到得出眾。是林愛之極矣,不能留花片時。情不能堪處,忽宕開作曠達語:只要人情自適其適,應時菊賞,目休憶他,屈子忠貞,行吟澤畔;陶潛放逸,採菊東籬。

詩在我心中有了花的自我。

宋代詩人,王安石有一首讚美梅花的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首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畏嚴寒獨自開放、堅強不屈的高尚品質,後兩句解白雪尤香,突出其孤傲優雅的精神,再聯想一下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宋神宗熙寧元年,王安石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主張發富民”之蒼,以救貧民”,富國強兵,進行全面改革。而反對者,熙寧七年春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罷相,熙年九月再次被罷相,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正有相似之處境。以花喻人,此詩才有其心境。

古代詩人,常寫花,多以花喻人,賦予花以個人之志向,詩中花才會顯得沁人心脾。

標籤: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