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範文(精選57篇)

作文2.0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眼中的蘇軾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範文(精選57篇)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

“十年生死,無念,難忘,千里墳,無處可悲。”沉睡了幾百年的蘇軾,拖着疲憊的身軀,從書裏慢慢向我走來。

蘇軾,穿着布衣,戴着帽子,蹬着木屐,拿着竹結,在東邊的山坡上犁地。難怪他在東坡被稱為俗人。但這樣一個文壇風雲人物,他的命運是如此坎坷淒涼,讀蘇軾的詩,我不禁感到心中的苦澀。

我眼中的蘇軾是一個仕途失意的人。一生數次被降職,甚至差點喪命。最後被貶到黃州,那是一個人人自生自滅的地方。我真的對蘇軾的經歷感到憤慨。他無與倫比的天賦是否也成為被傷害的原因?我不認為蘇軾能理解為什麼他仍然流亡黃州,儘管他致力於為國家和人民服務。那時候不管有多少豪情壯志,你能告訴他們誰?只能用詩來表達感情。“山石空空,海浪打岸,千堆雪卷,河流如畫,一次英雄多。”今天看書,感受到了另一種傷害的大膽。

蘇軾在我眼裏是個用之不竭的詩人。也許是他的坎坷經歷讓他的文學成就斐然。他的散文和歐陽修叫“歐蘇”,他的詩詞和黃庭堅叫“蘇黃”,他的文字和辛棄疾叫“蘇信”。我無法想象中國文學史上沒有蘇東坡會是什麼樣子,當然也就黯然失色了。

蘇軾在我眼裏是一個悲傷孤獨的人。三十四歲時,他一生最信任的人妻子離開了他。他妻子的去世對他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只能在夢裏看到失散多年的妻子,在夢裏遇到她,只能“除了眼淚什麼都不在乎”

……

昏暗的燈光下,我看到他的身影漸漸遠去……遠去……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

一説到蘇軾,大名鼎鼎,婦孺皆知,所以就不必説蘇軾的簡介了。

他自幼聰慧,二十幾歲考進進士,隨後又過了制科考試。他的文學出眾,作品都讓當年的主考官歐陽修先生歎為觀止;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為“蘇辛”,他的作品是北宋的最高成就,可見其文學水平之高。

但他在政治上極不得意,王安石變法時,他反對變法;而後來廢除新法時,他又表示了一定的不滿。因為他的這種態度,所以不斷受到朝廷的貶低,再加上某些人對他文學才能的嫉妒,差一點就引來了蘇軾的殺身之禍。

他的一生中為人民做過很多好事。比如他在徐州工作時,徐州發了洪水,蘇軾親自去抗洪救災,受到很多老百姓的愛戴。在中國的古代,一般被老百姓尊重的大多是武將,比如關羽、武松、魯智深、李逵等等,而文人卻不多,蘇軾是其中之一,為什麼?因為他熱愛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也熱愛他。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蘇軾就是一個典範。

他熱愛交友,像黃庭堅、歐陽修等文人都是他的朋友,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學習,一起進步。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對以後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這就是我眼中的蘇軾,他熱愛百姓,熱愛交友,文學出眾。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在這蒼茫中,一位高大的人物向我走來,他就是北宋詩人蘇軾。

從“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中,我看到了殘紅褪盡,春意闌珊的暮春景色,看到那不為人知的惋惜。從“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中瞭解到他那顆悽慘的心。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他有一顆開朗的心。哪怕是一貶再貶,心中依然豁達樂觀。在蘇軾困頓時,和妻子的相激相慰是他莫大的精神支柱,而妻子的離世,讓他墜入低谷,寫下了慷慨悲涼的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句句情意纏綿,淒涼哀婉,字字感人肺腑,如見血淚,自然而又深刻。

他豪邁驕狂,卻又不流於俗豔,“簌簌無風花自墜,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更見送別情誼。“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心中只有故鄉。多層面的蘇軾展現在我眼前,灑脱,平淡,豪邁,婉約,這些不同的形象都在我心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蘇軾的詩畫面宏大,氣勢恢宏,韻調鏗鏘,感情奔放。典故的運用如同口出,直抒胸臆,細細品味,有浩瀚之感,淺顯易懂。

奔放,與李白同舟,卻比李白多了一些婉約;灑脱,與杜甫共濟,卻又不少細膩,這就是蘇軾所做的獨到之處。我眼中的蘇軾,形如洪波,氣若山河,詩意未老。他就像一棵明星,永遠在我心中!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

讀書與古人連接,聽書瞭解古人。星期四下午,語文課堂上謝老師帶領同學們聽了宋朝詩人蘇東坡的故事。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知道蘇軾是在國小課本上學的三首詩,《惠崇春江晚景》《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西林壁》,我對蘇軾的瞭解也僅侷限於他是宋朝的一位詩人。今天聽後,知道了他還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

通過聆聽知道了蘇軾的許多故事,早年經歷、進京應試、名動京城、自請出京、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東山再起、築建蘇堤、流落儋州。通過這些故事,知道到了蘇軾的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的人生態度;以寬廣的審美眼光擁抱大千世界,到處都能發現美的審美態度。這成為了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

這次聆聽知道了兩首詞的創作背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1076年中秋節在密州所作,中秋望月懷人,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遊赤壁時寫的,通過對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寫,表現了他對三國的周瑜談笑破敵的英雄業績的嚮往,抒發了自己功業無成而白髮已生的感慨。

我對蘇軾的故事只是略知一二,今後要繼續讀關於他的書,背誦他寫的詩。

通過這次聽書課堂,我明白了謝老師的良苦用心,她在利用各種方式拓寬我們的知識面,提高我們對文人文學的興趣,培養我們的文學素養。

我要多閲讀,多揣摩,多練筆,堅持不懈,不斷提高文學水平。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5

相信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蘇軾是豪放的,就如《江城子密州出獵》裏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擒蒼”一樣。他詩詞雖豪放,命運卻坎坷,但又是幸運的。

蘇軾,字子瞻,又名和仲,世稱蘇東坡。這個看似平淡的名字,卻在中國文化史上成為一座永恆的豐碑。

蘇軾於嘉祐二年進士及第,曾在鳳翔、杭州、密州等地任職。相比於平民老百姓,他已是幸運。元豐三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晚年又因新黨執政被貶,大赦北還是病逝途中。

觀蘇軾大起大落的一生,年少時當官,後又連連被貶,為何因。在蘇軾的中年,他終於醒悟:他的坎坷,皆因他自己的嘴。俗話説:“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他即不得舊黨眷顧,又不得新黨接納,只因他的咄咄逼人,口無遮攔。

雖然蘇軾被貶,居住條件艱苦簡陋,但仍樂觀幽默,豪放曠達。根據曹臣所編《舌華錄》載,蘇軾一日飯後散步,拍着肚皮,問左右侍婢:“你們説説看,此中所裝何物。”婢女應聲道:“都是文章。”蘇軾不以為然。另一婢女答道:“滿腹智慧。”蘇軾也以為不夠恰當,蘇軾的愛妾朝雲答道:“學士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蘇軾即刻捧腹大笑。

蘇軾被貶,卻在這大仙大落中變得沉穩。在這坎坷的命運中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圓滑。這,便是我印象中的蘇東坡。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6

一想到蘇軾,大家應該會立刻想到他的另一個名字:蘇東坡。然後大家也會想到東坡肉和詩人,這些都和蘇軾有關,都是蘇軾所創造出的。下面我來給大家説幾個關於蘇軾的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是講蘇軾做東坡肉的由來,在蘇軾經歷了十幾年的苦難後,終於回到了闊別十幾年的杭州任知州。在一年六月,浙西一帶的大雨不止,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但是,蘇軾沒有袖手旁觀,而是組織民工疏浚西湖,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們非常感謝蘇軾,人人都誇蘇軾是一個好官。

這裏的百姓們聽説他在徐州、黃州的時候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在過年的時候,全城的老大老小都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之後,便讓自己的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烤的通紅,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了之後無一不驚訝。於是,他們把蘇軾送來的肉都親切的稱之為“東坡肉”。

蘇軾也是一位有偉大愛國情懷的人。曾經在西域被扣押了十幾年,普通人一般都死了。但他不屈服,一直在等待着國家的來救他。

因此,蘇軾的文采和愛國主義情懷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7

從古至今,放眼望去,論我最喜愛的文人墨客,非蘇軾無人能及。

論才氣,蘇軾在北宋算得上一流,與蘇軾第一次正式見面,當屬國小時品讀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好似通向北宋的旋轉門,門輕輕一推,才情兼備,月下閒敍的蘇軾好似水波中的幻想浮現在我面前。再一推門,好似重回三國;“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景象又再現眼前,那時的周瑜何其雄姿英發!……慢慢的,我從蘇軾的《念奴嬌》中醒來,由此可見,蘇軾善文,更善感,當時,蘇軾有豪情壯志,也不泛有兒女情長,《江城子》中蘇軾灑淚揮毫,寫下痛思志妻的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再看“小軒窗,正梳粧。”竟是描寫亡妻梳粧之舉,孑身一人的痛楚與哀愁,只怕都容在了“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中了。這時那你還能想象出是他寫出了“亂石穿空,驚濤拍浪,捲起千堆雪”這樣蕩氣迴腸的詩句嗎?

但仔細一想,我所傾慕的,不僅是他獨有的才氣,更是他的性格與人格。

蘇軾在晚年多次被貶,經常舉家遷往更偏遠的地方。蘇軾一心報國,滿腔熱血,卻不幸陷入了黨爭。王安石變法蘇軾並不支持,於是上書宋神宗,一心等待一紙詔書禁止不利於人民的改革措施,卻不想,詔書是下達了,自己又被罷黜,於是只好攜家眷至杭州任職。他本一心盡職盡責,卻不想又被黨爭,御史牽連,因為他對許多小人敢於諷刺,於是被有些與他有嫌隙的小人歪曲事實,這便是“烏台詩案”。

他被押解示眾,貶至海南島,卻依舊樂觀豁達,春風明月,他一生橫跨多半個中國,足跡早已不止萬里,但他依舊沒有放棄,無論離京城有多遠,他一片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渝。他盡着自己的職責。卻也尋幽訪勝,賞遍山川景色。他為了能讓一家老小吃飽,自己開了片土地,在東坡,為了能吃上肉,他又買了許多當時在宋朝不為人所稀罕的豬肉,又研製出了“東坡肉”。這也是令我欣賞的人生態度,他既沒有似陶淵明明月隱山林,也沒有似屈原自沉江底,這些做法是令我欽佩的,但蘇軾卻不然,他一生生活在逆境卻全然不放予心上,他隨遇而安,卻也關心朝政,他悠閒自得,卻也不低聲下氣,甘做幽人。

蘇軾,有着“明月鬆間照”的安然自若,也有不攀高枝“誰見幽人獨往事”的氣節,這便是蘇軾!我心中的蘇軾!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8

一個是在官場中懷抱壯志,卻不得大展身手的他,一個是悠遊於江湖,旅途波折的他。人生坎坷,卻心懷廣闊;屢遭貶謫,卻仍然精彩的活。他是蘇軾,一個江湖的傲人之子,一個詞史的不朽名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表面上滑稽的四句,實裏是那麼值得思考。讀後,你不知是該感慨他的經歷豐富,還是對他表示士之不遇的同情,但他卻幽默的簡述出了主要的人生經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多麼美好的祝願,對他卻是奢求;妻子病逝,他在那孤苦的日子裏只有夢中“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赤壁兩次遊,飛往“西山之闕”,

一如他文中的鶴,瀟灑的展翅,眉宇間卻含有滄桑。他的幽默,他的豪放,他的才華,使我們難以把他忘記。“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他對成功失敗的淡然;“是身如虛空,誰受毀與譽?”是他對榮辱名利的不顧一屑。這個人,在詞海中大放光彩,填補了多少人的記憶,絢爛的多少人的年華。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9

響徹銅琶,千古大江東去;吹殘鐵笛,一生孤鶴南飛。這是一個時代,一個強悍卻如此貧瘠的時代,一個能夠玩弄太多文人雅士於股掌之間的時代。他卻敢於以瘦瘠的身軀去撞擊黑暗社會,他以他的天才、淵博、超逸、多情留下了一段段傳奇佳話。

我眼中的蘇軾是豪放的蘇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豪傑。他站在以前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關西大漢,手持鐵板,高聲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他雖一生坎坷,歷經風雨,漂泊不定,卻英姿勃發,豪情滿懷。即使到了暮年依然有“老夫聊發少年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凌雲壯志。

我眼中的蘇軾是多情的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然而他對自我過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無限,那小軒窗前的“相顧無語”裏讓世人陪他灑下千行心淚。一個懂得柔情的男人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我眼中的蘇軾是放達的蘇軾。他因黃州詩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應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着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鬱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唯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和“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我眼中的蘇軾是愛民的蘇軾。

古人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他雖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簡單道理。於是,一道蘇堤便橫卧西湖。他要讓西湖儲藏他的心靈,淹沒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憂傷。

什麼“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的小女子。

“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後主吟唱。

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風雨的一生,豁達的一生;美麗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我眼中的蘇軾是千古一人,完美的蘇軾。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0

你説他用真摯的情感化成筆下四溢的文字,你説他用理想的風格編織出一個個豪邁的形象,你説他將官場上的勾心鬥角揮灑成行雲流水從他身上淌過,對待人生的態度,即使經歷的失敗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當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詩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覺得字裏行間無一處不吸引着我,彷彿讓我身歷其境的感覺。

這天有幸又閲讀你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瞭解到詩人你雖然41歲了,並且身處離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對現實卻充滿期望,我不禁的輕笑了:何曾幾時你也是年少氣盛,在官場的險惡並沒抗擊了你對政治的抱負(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貶離京州,清貧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遙自在,銷蝕不了他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從詩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潔的月光下與絲絲涼意相交成影,好一箇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為何圓又明?你豪爽地舉杯對月,一股淡淡的憂愁散開,沒有親人的陪伴,只有飲酒起舞,習習的古風伴隨你的愁與情,交織、旋轉、傾瀉成一曲散漫的樂章。庭院中瀰漫着酒的醇香,你説:豈望回朝做番大事業,卻終怕遭小賊誣陷,何時才是我施展抱負之時?但是話鋒一轉,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雖不能為帝王世家出謀劃策,但祈願天下人有難如何?這時,天空似明朗了幾番,一時心中的陰霾猶如清風飄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詩人寫的詞,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寫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寫的很美卻無法與”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實,我並不懂得詩詞,但我只是靠感覺來發現,來察覺。很久,我才明白東坡肉是不是也與蘇軾你有淵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這中秋之夜這豁達的情懷裏,蘇軾,我也許並沒看透你,但你對祖國的熱愛,對一切事物的豁達,我想,我會永遠銘記!

秋風般的拂繞,讓人着迷的詩文,歡愉着動人的音符,一切都將被風深埋心底,傳頌遠方……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1

水光瀲灩,山色空濛。當春日晴朗,萬枝婀娜;遇細雨濛濛,煙波浩渺……“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漫步蘇堤,瞭解到蘇軾被貶杭州時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而是建造了的一道為民謀福的堤。我不禁感慨萬千,蘇東坡,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啊!

只有讀了他的詩,讀了他的詞,讀了他的文,讀了他的故事,我們才會明白蘇東坡的才能與多情,豪放與達觀。進入他的世界,我發現他的才情造就了他的多情;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達觀;他的達觀造就了他風雨無阻的人生。瞭解越多,也就越佩服,因此他的詩,他的詞成了我的最愛。請跟着我在子瞻的詩詞中感受他的才情、他的多情、他的豪放、他的達觀……

你最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是蘇軾在妻子去世十年後寫下的悼亡詩,隔着近千年的時光,我們仍能感受到詞人無盡的悲痛。天下有幾人似蘇軾這般深情?

你最柔情!據説蘇軾有一妹,聰明才智不亞其兄。蘇軾大鬍鬚,長下頦,妹妹高額頭,深眼窩。兄妹互相取笑嘻戲。妹妹笑哥哥:“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裏有聲傳。”“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邊。”“幾回拭臉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兄妹對詩,何其搞笑,最見人的真性情。

你最娛情!蘇軾的好友張先,年逾80,娶一18歲美貌少女為妾。蘇軾作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粧。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幽默之人,往往是最體貼與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這種人,能從平凡的生活中尋出無盡樂趣。

你最真情!除了豪邁激昂,東坡也有繞指柔的情結。“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高明之處,他總能將婉約與豪放融合到巔峯,他把失意化解在自然中人性中,表現出一派平和、豁達與浪漫。

你最激情!“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豪邁激情的語句噴薄而出,成了豪放詞的先河。

你最豪情!當蘇軾駕一葉扁舟,來到赤壁。應對這古戰場,應對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時也反省着自我的過去,他清醒了,他不再悲觀了。於是揮筆而就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於是有生之年他用美酒來應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你最才情!你最多情!你最豪放!你最達觀!這就是我眼中的蘇軾!

蘇子瞻,他為我們彈奏了曠世的高山流水,他為我們吟唱了極致的詩詞曲賦,他為我們留下了非凡的明朗神韻……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2

我介紹的名人是一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的名字叫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一次,蘇母教蘇軾讀《後漢書》時,讀到了《範滂傳》,蘇母為範滂母子不畏暴,為了正義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不禁放下書來,喟然歎息。年幼的蘇軾也深深被感動,他問母親:“如果我長大後,跟範滂一樣,不惜捨身就義,母親會允許嗎?”蘇母肅然答道:“如果你能學範滂的樣,難道我就不能做到像範滂的母親一樣嗎?”

蘇軾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成長,二十歲時已經是博通經史,寫起文章來,下筆數千言,毫不費力。1057年考中進士,做過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學士。但因其一身正氣,不阿權貴,所以仕途坎坷。

對蘇東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連他的政敵也十分讚佩。然而對蘇東坡天才的成因,歸結為他的天資超人是主流觀點,並沒有多少人瞭解他的天才同樣離不開勤奮和刻苦。

他三次抄寫《漢書》足見其勤奮。四十七歲被貶黃州時,他的生活是十分艱難的,除了承受極大的精神打擊之外,他還要去東坡開荒種地,維持一家幾十口人的生活。勞動之餘仍舊堅持寫作和學術研究。此間,他又開始了第三次手抄《漢書》的工作。手抄《漢書》,起先他是以三個字為題(即書中敍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個字,然後憑此將此事背記於心),之後以兩個字為題,這次只以一個字為題,把《漢書》有關的資料背記下來。

他的朋友朱載上去拜訪他,任意挑選一冊《漢書》,任意抽舉其中一個字,蘇東坡立刻應聲背出幾百字的一大段資料來,無一漏錯。

他經常誦讀杜牧的《阿房官賦》,日子久了,就連侍奉他的老兵也能理解杜牧這篇賦的主旨了。

可見蘇東坡勤奮刻苦之程度。

蘇軾的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3

你是否明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你是否明白“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中對國家戰事的擔憂和付出?你是否懂得“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及惋惜?你可曾瞭解過我國曆史上一個叫做蘇軾的文學家。

很多人都明白蘇軾,他的一首《水調歌頭》流芳百世,他的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流傳千古,可他們只明白他的作品,卻從未真正瞭解過蘇軾。蘇軾是北宋最傑出的文學家,為什麼説他是文學家?因為如果只説他是一位詩人,但他在寫詩方面的造詣是非同凡響的;如果只説他是一個詞人,可他在最作詩方面的才華也是無可否認的,所以説他是文學家是最為恰當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眉州人,以前擔任過翰林院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位,之後因黨爭而多次遭遇貶職。蘇軾與弟弟蘇轍、父親蘇洵合稱“三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都是宋詩的代表;他的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皆是宋詞的先鋒。

蘇軾的詩、詞在風格上與李白、李清照等名人大不相同。李白一生崇尚自由,因此他的詩總是感情熾熱,充滿豐富想象和鮮明形象,浪漫而自然;李清照晚年淒涼,故而她的詞大都是瀰漫着顛沛流離的悲慘氛圍。蘇軾則不一樣,在戰爭不斷,殺戮甚多的時代背景下,創作了多首風格豪邁,具有無限英雄氣概和雄心壯志的不朽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蘇軾作為一代忠臣想要為國效力的真摯心意:酒已酣膽尚開氣更壯,鬢邊增添幾根白髮算得了什麼?何時能像雲中太守那樣再受重用,立功邊疆?那時我便要親自挽雕弓如滿月,望西北,射下天狼星。蘇軾作為一名優秀的文學家,不但在豪放風格領域大膽開創,抒情、委婉的風格也算是他的“拿手好戲”,如《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花兒清香、月色朦朧,樓台裏傳出輕柔而細微的歌聲。庭院裏鞦韆的影子沉寂在夜幕之中,都產生一種隱約而別緻的美。

蘇軾就是這樣一位個性的文學家,他不會用太多華麗的言語去修飾他的作品,僅用真摯的詞語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在我心中,蘇軾就是我國詩詞歷史上最偉大的里程碑。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4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與蘇洵、蘇轍合稱“三蘇”。他是誰?他就是著名的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

説起蘇軾,他的一生坎坷曲折。他的父親對他從小要求嚴格,以至於在他老年時期還夢到他兒童時期時父親監督他背書的場景。他的父親給他取名叫“軾”是有原因的。“軾”是古代馬車上的一個扶手,相當一個擺設,但在關鍵時能發揮重要用。他父親就是要他像軾一樣。

然而,蘇軾的性格卻恰恰相反。他為人坦蕩,豪放。受他父親的影響,他自幼博學多才。

在他17歲進京赴考時,他寫的一篇文章是分手主考官青睞,本來該得第一,但陰差陽錯的被判了個第二。而當歐陽修弄清真相後,十分後悔。便向皇上推薦了蘇軾,皇上十分愛惜人才,就讓他做了個三品大官,可見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

但是他在我眼中又是一位愛憎分明的人。

蘇軾因為一些原因被貶到了惠州做通判,但是他的頂頭上司陳希亮卻處處刁難他。其實,陳希亮並不是真正的想刁難他,他看蘇軾年少氣盛,便想磨磨他的鋭氣。陳大人在辦公府中見了一座涼亭,為了休閒所用,取名為“凌虛台”。他讓蘇軾為他的涼亭寫一篇文章。蘇軾就藉着這個機會在文章裏大肆訴説着他對陳大人的不滿。陳大人不為所動,讓人把這篇文章刻在碑上,立在涼亭邊。蘇軾在經歷了大起大落後,明白了陳大人的良苦用心。他十分懊悔,又專門為陳大人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讚揚陳大人的功績,表達他對陳大人的尊敬。他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蘇軾這位大文豪在64歲時永遠的睡去了,他的文采,他的詩,他的一切,留給我們這些後人。

他在我眼中是獨特的,他有着別人沒有的經歷,他不卑不亢,他愛憎分明,它一枝獨秀……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5

據我多年“苦”學,對蘇軾那老頭還是頗有了解,畢竟也是學了幾篇他的古詩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諡文忠在書法上與黃庭堅、米蒂、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主要作品為《赤壁賦》《石鐘山記》《題西林壁》等,其集為《東坡文集》。其詩能“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開創了豪放詩派。

我眼中的蘇軾――他豪放。

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大漢,手持鐵板,高聲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蘇軾一生雖歷經風雨,漂泊不定,坎坎坷坷,但卻有着我們沒有的豪情壯志。即使到了晚年依就英姿蓬髮,好若“老夫聊發少年狂。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6

輕輕撥開歷史朦朧的薄紗,穿過歲月的長河,我看到的卻是這樣一位詩人。他正坐在茂盛的大樹下,仰天長吟着一首又一首詩,彷彿在訴説着自己的苦惱。而他的雙眼中,更是浸滿了充滿滄桑歲月的淚珠,正一滴一滴地砸在地上..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出生於一個家境富裕的家庭。

蘇軾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詩人。蘇軾自幼聰明好學,對文學書法頗感興趣,也因此使得他精通各種文學書法。蘇軾初入京城趕考時憑藉着自己的才華,竟使得當時的考官--歐陽修讚歎不己,蘇軾也因此一舉成名。

蘇軾是一位愛國情感超強的詩人。蘇軾在抨擊王安石的變法後,自請出京,被調至到富饒的杭州做通判。而初到杭州的蘇軾傾底被杭州的美景征服,由景而生創作了許多名詩,例如《飲湖上初晴後雨》。但好景不長,不久後,又被調至到貧瘠的密州任職。不過蘇軾並未因此心生憎恨,而是調整了心態,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與百姓排憂解難。蘇軾也在此創作出了許多名詩,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其中有一句頗為有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句話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蘇軾強烈的愛國情感,時刻準備着馳騁戰場,以身報國的豪邁之情。

蘇軾是一位高潔的詩人。在《卜算子,缺月掛疏桐》這首詩中,其中“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句話,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了蘇軾高潔,寧死也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蘇軾也是一位樂觀豁達的詩人。在"烏台詩案"這件事後,蘇軾並未因此一厥不振,而是重新振作起來,樂觀豁達面對現實,正如蘇軾的名詩《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莫聽穿林打叫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句話,從中可以看出蘇軾的悠然淡定,豁達開朗。

不知過了多久,我彷彿聽見了蘇軾停止了吟詩,看見他重新振作地站了起來,在落日的餘暉下,漸漸地消失在了遠方。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7

我與他初相識於“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再相遇於“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少不更事的年代,只覺蘇軾筆下的春天很美,有桃花笑,鴨子鬧,萎蒿滿地,河豚欲上。再相遇時,才知道原來他的一生坎坷飄搖,嚐盡了人生的苦與悲。如此坎坷的他,為何能寫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般熱愛生活、積極樂觀、豁達奮進的詩歌?

帶着心中的疑惑,我踏上了解疑之路,心中對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年少時的他,才動京城,踏入官場後卻因堅持己見,反對革新變法而被那些宵小斷章取義,隨後,他便踏上了這條被貶的“不歸路”,被貶杭州時,他寫下了“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比好湖山”,貶官到黃州時,他吟唱出“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來到惠州時,他由心而發“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言語中既流露出對閩南地區的喜愛,又透露出幾分對權貴們的不屑。

被貶路上,“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濕葦”的貧苦落魄幾乎一路跟隨着他,他也因此無奈似的發出“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的感慨,甚至發出“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的抱怨,最後連最苦的“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亡妻之痛也成了路上試圖颳倒他的苦痛之風。但,他似乎天生是個樂天派,怎麼會這麼容易被命運的大手蹂躪成粉末呢?

百般挫折中,他被命運打磨成了一顆鑽石,“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豪情並沒有被消磨殆盡,反而多了幾分“何妨吟嘯且徐行”、“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脱豁達和“雪沫乳花浮午盞,蔘茸高筍試春盤”的悠閒,少了幾分“卧聞海棠花,泥污胭脂雪”的悲怨。

蘇軾的善可稱得上“大善大德”。當年他被貶到黃州,見聞了民間的溺嬰惡習,心中滿是不忍。自己位卑言輕,沒錢沒物,但沒關係,這對他來説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於是,一番冥思之後,他即刻上書太守,諫書中便是完整的一套治理惡習的建議。幸虧那太守慧眼,將這套建議落在了實處,且擲地有聲。但他的心卻還有一根細如蠶絲的繩子吊着,為了讓這顆心安然着地,他四處走訪,竟發現自己的建議治標不治本。許多家庭溺嬰並不為其他,只是單純的養不起而已。現在下令禁止溺嬰,許多家庭只好將嬰兒丟到荒野中,任其自生自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定辦一個收養院。自決定以來,便四處奔波募捐,並將自己的一大半俸祿都用在了籌辦孤兒院上。此類善舉數不勝數,曾有一個不孝之子,將老母親的房子賣給了主人,他知曉情況後,便分文不取地把房子還給了他們一家;徐州爆發洪水時,他為了讓百姓心安,不顧個人安危,毅然站在防洪第一線;在惠州任職期間,嶂病四處橫行,他查閲無數醫書,終於研製出治病救人之藥,還將自己的土地悉數用來種植藥材治病。

官場的失意,情感的生死兩茫茫,並未將這個“可憐”之人打敗,反而成就了偉大而輝煌的他。縱使挫敗不斷,也沒成為他悲觀消極的理由,頓時,心生敬畏之意。

如今,面對短暫失敗的自己,似乎已經知道該何去何從,重拾信心,重燃希望,堅定地踏上追夢之路。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8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離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滿身狼狽,只有他腳踏芒鞋,處變不驚,靜靜地站在那裏。

他,就是蘇軾。這個名字,我從國小聽到高中,他的事蹟也耳熟能詳,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幾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語文老師對他的偏愛,使得我懷着疑問之心也踏入了蘇軾這張迷魂網,成了他忠實粉絲。

眾所周知,蘇軾極富才華。自科考歐陽修文章認錯為曾鞏所做,換為第二後,開榜後歐陽修説:“今天大家都讀我的文章,十年後我的文章就無人讀,都去讀蘇軾的了。”便可看出其才華之高。而此後蘇軾的人生也彷彿開了掛,仕途順利。

詩書畫琴無不精通,優秀的人總會招人嫉妒,很快一樁烏台詩案將他打入谷底,接着貶謫黃州,又是他詩作創作巔峯的開始,《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生還酹江月。”徹底奠定蘇軾並立於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説蘇軾豁達,但他初到黃州時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時的自我調節。

我最喜愛《定風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狽,怨聲載道,只有蘇軾,他徐徐而行,一蓑煙雨任平生。尤其喜愛老師對“順其自然”的解釋,那就是——竭盡全力後的不強求。他盡力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情,也無晴。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19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這是蘇軾的一句名詩。他的才華一直令我欽佩不已。他的詩詞、他的書法、他那豪放的文筆,都令我十分喜愛。

蘇軾是宋代的文學家、書畫家,眉州眉山人,出生於寒門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蘇洵的薰陶,母親程氏也曾“親授以書”,是一位豪放派的詩人。

還記得那一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可謂膾炙人口哇!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將那威風凜凜的將軍英姿表現的淋漓盡致,那份颯爽英姿,似乎馬上就會浮現在眼前,真是栩栩如生!品味蘇軾,不由得湧出一股敬佩之情。

蘇軾不僅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文學家,書法家。他的性格幽默風趣,樂觀向上,不被逆境所困,與蘇小妹,佛印二人的事蹟更是廣為流傳,有一次,蘇軾閒來無事去金山寺拜訪佛印,但他不在,一個小和尚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這個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更使人讚歎小和尚的聰明機智。

蘇軾還是個書法家,他的書法結字扁平,橫輕豎重,筆畫舒展,輕重錯落,用筆有輕重,字體有大小,給人視覺上極其強大的衝擊力,實際上也表達了當時書寫過程中的一種強烈的情緒。令人感到蘇軾獨特的性格特點。

蘇軾還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書法作品:《新歲展慶帖》《潁州西湖聽琴》《司馬光神道碑》等,更有文學作品:《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後雨》等,他的詩文令我們受益匪淺。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0

古代的文人中,我最欣賞的一直是蘇軾。蘇軾,他多才多藝,才華橫溢,深厚廣博,詼諧幽默;他感受敏鋭,思想透徹,親切熱情,慷慨厚道;他清高孤傲,飄逸不羣,又謙虛謹慎,率真自信;他熱愛生命,關懷百姓,又享受生命,善待百姓。他就是這樣一個真實充滿人格魅力的人。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有誰能像蘇東坡一樣詩、詞、文、賦無一不會,無一不精?書法,豐腴遒潤,名列宋四家之首。繪畫,高潔空靈,尤精於墨竹寫意。甚至在今天,當我們與朋友推杯換盞之際,也能從“東坡肘子”、“東坡肉”中感受到他的生活意趣。

蘇軾最自由最真實的性格應該是展示在他的弟弟蘇轍面前的。有時候常常覺得蘇轍才像哥哥,沉穩成熟,包容着蘇軾的縱情性格,孩童心性,還時不時地幫忙收拾蘇軾闖禍留下的爛攤子。這般手足之情,又能舉出幾例呢?他們一同考試、做官,蘇軾可以缺了任何一人,卻不能離了蘇轍。蘇軾二十六歲時去鳳翔當官,蘇轍留在京城史官修書,這是兩人人生中面臨的第一次分離,蘇轍把蘇軾一直送到鄭州。分別時,蘇軾悵然而語:“今我何以慰寂寞?”蘇軾在《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中寫道:“此外知心更誰是,夢魂相覓苦蔘差。”表達了對蘇轍的思念之情。知兄莫若弟,蘇軾看似和誰都能相處,但唯一的知己卻是蘇轍。

我想,最能體現蘇軾豪放性情的應該是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吧:

當時蘇軾正為密州太守,時年四十,本是老成持重的不惑之年,不料在他那裏沒有嚴謹,只有隨性。人生難能可貴的是年輕之心,時時能對周遭之事感到新鮮、激動,即使曾是莽撞不計後果,相信那些年華已逝的人們也會遙憶當年輕狂之事。東坡卻不必遙憶,他本就是如此:度過歲月,心性卻留下。詞中提到“酒酣”,而我認為東坡的性格恰如醇酒,揮灑於世。

蘇東坡平生的災難無過於“烏台詩案”的迫害。他踉踉蹌蹌,傷痕累累,從京城逃到黃州。經歷了一場從死到生的突圍,也經歷了一次刻骨銘心的反省。正是在黃州,這個窮苦的小鎮,他開始自稱“東坡居士”,開始走向成熟,走向更廣闊的人生空間。

蘇軾達生,源於他內心之純,他的詩多有諷刺時弊之意,有人頗不以為然,友人也常勸慰他改變,文同給他寄詩道:“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然而蘇軾一生沒有易性。沒人會樂意降官外遷,他的固執出於那種人之初的認定。他的直言,真可謂豪壯。有真性情者應當有灑脱之意,嫉惡如仇而寧死不屈。蘇軾對官場的譏諷與他對常人的真誠的對比,正是他的善良的寫照。在江西時,他常揹着一藥囊,遇到有病的人便給人寫藥方、發藥。時人狂愛他書法,在他行遊之地放上上好的紙,以求一書。東坡看到微微一笑,揮毫灑墨,隨紙送人,直至等候眾人皆雀躍而歸。

東坡人生跌宕起伏,晚年更被遠放。若是沒有豁達的性子,只怕也要抑鬱半生。他曾説,世上的事大多不能全美。好硯台會費筆,草書無章法,苦茶不美,美酒不辣。“萬事無不然,可以付之大笑也。”

這就是我最眼中的,可親又可愛的,豪放率真的蘇軾。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1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怕誰?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題記

宦遊直送江入海

最初與你相遇,你的滿腹才學與睿智使你宛如當空的皓月,可望而不可及。

你方為才思敏捷的小小少年郎,便發出“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豪言壯志。一個十九歲的半神俊朗的少年才子,荷葉才露,便以超乎尋常的從容不迫,説理透闢的行文赫然成為名動京師,考取進士的榜眼,使歐陽修這樣的文學大家也被你的鋭氣與才華折服:“他見文章,必獨步天下,老大當避此人出一頭地。”

你的張揚與才華無人能敵,如披一件雲縷般華美的衣衫,光彩奪目,照亮了我對文學道路熱衷的天空。

暮春時節,草長鶯飛。

這個值得欣喜的日子卻變得如此的悲傷。就在你因滿腹的才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而沉浸在前程似錦的喜悦中時,母親病逝的噩耗突然傳來,打破了你前方道路上的光明。風吹打着臉上的淚水,滿眼飛揚的花瓣,搖曳墜落,又隨水逝去。

“高處不勝寒”漸漸地,你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驕傲的少年,取而代之的是眼眸處多了一份深沉的含蓄。

三年之後,你再次踏入仕途。“人生到處知何似?壓似飛鴻踏雪泥,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初登任途的你已經有了這麼沉重的浩歎。

妻子,父親接連病逝,在位僅四年的英宗皇帝亦逝世了。家喪國喪,變故份至沓來,你沉重的心情化作了悲傷的詩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但是國亦在,你精忠報國的士氣還在。你敏鋭地察覺到了新法的弊端。但你始終想不到,極大的名聲使你犀利的言行帶來了難以估量的破壞力。小人彈劾,天子震怒,一句“蘇軾非佳士”邊將你打入了無盡黑暗的牢獄。

你日日在獄中仰望一方小小的藍天,生死之念逐漸談去,思念親人之心卻愈發濃厚。但你始終沒有退縮,等待重見天日,與親人相聚的意志也愈發地堅定起來。

羣臣們為你辯護幾經挫折,你終於洗清了冤屈,只是皇帝始終猜疑你。一天深夜,一個人突然闖進牢房,倒來就睡,你也不管不顧,依舊心安理得地照睡不誤,不一會兒便鼾聲如雷。於是這個密探便將你的行為告訴了宋神宗,使你最終被釋放出獄。

正是你心中的坦蕩與大度證明了你是一個真君子,你的正直與博大如瑩瑩月光下的一縷清風拂面而來,使我感受到了真君子不凡的氣度與磊落。

九死南荒吾不恨

而如今,你儼成為了以為素衣的智者,踏過了滾滾的歷史長河信步而來。

出獄之後,你被貶到黃州。一輪落日,在冰冷的天空中渲染出半天紅霞。你的心頭沉重,但只是輕吟了一句詩:“奪官遺去不自覺,曉梳脱髮誰能收。”失去官位,對你來説,只不過想早上梳頭時掉落了一根頭髮罷了。定惠院中,花色依然悠長的鐘鳴滌盪着你內心的痛苦。

後來,你又被貶到惠州,儋州。但豁達與開朗一直沒有離你而去。儘管你被奸人迫害,腳下的土地通往的是天之涯,海之角,但你還是毅然決然地去了,沒有絲毫的抱怨和憤恨。

你依舊活得瀟灑自如,閒適安逸。雖遠離了繁華的京城,但你的生命早已是風光齊日,寵辱不驚。

你的通脱瀟灑使你在茫茫塵世中不斷找尋到了人生的依託與樂趣,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俯仰之間,浩氣長存。你博大澄澈的胸懷如皎白月光下,陣陣清脆的鐘聲,喚醒了我心中對人生真諦的感悟。

因為有你的引領,我的內心才變得更加充盈,不屈的意志才會變得更加堅定。

你就是我追趕的一樽還酻的江月——蘇軾,凌駕於眾星之上的一段不朽的傳奇!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2

今天語文課上,謝老師給我們評講了蘇軾的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也不知是出於欽佩他的文筆,還是出於對他的好奇,我竟慢慢對他產生了興趣。

放學後一回到家,我顧不上吃飯,把所有人的話都當成了耳旁風,徑直飛奔到樓上,開始查閲關於蘇軾的所有資料,在“艱苦奮戰”了半個小時以後,我眼中蘇軾的形象慢慢浮現了出來。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曾官至知州、禮部尚書,也曾被貶儋州。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一個又一個的低谷中得到了復甦。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密州出獵》這樣一首詩詞被後人廣泛傳唱,不僅因為壯闊的措辭,更因為寫作風格十分有內涵,又豪放狂野、不拘小節。“詩人”這個詞已經概括不了他了,他更像一個樂隊中的主唱,心底總藴含着那抹不去的瀟灑。

在被外放之後,蘇軾似乎從眾人的視野中消失了,褪去了萬眾矚目的色彩,當每個人都以為他會就此一蹶不振時,他以樂觀的心態頂住了壓力,並以一首首氣宇軒昂的詩詞粉碎了那些流言蜚語。

他在眾人中復甦,同時復甦的還有他那無限激揚的態度,畢竟他是蘇軾,是一個放蕩不羈的蘇軾,也正因為是他,才會如此豁達地接受,以更加澎湃的姿態去迎接復甦。

“竹枝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隻言片語道盡了他的釋然,尋常陰晴卻顯人生波瀾。是啊,沒有風浪的人生,豈不太平淡無味了?越是起伏不定的人生,越能成就搏擊風浪的扁舟偉業;越是陰晴有時的一生,越能成就一個人的千古絕唱……

蘇軾,他是純粹,他是復甦,他是釋然,他更是完美的“蘇釋”,他在我心中已成了一位英雄……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3

他豁達樂觀,為國為民,但最終落得一貶再貶;他是北宋的文壇領袖,詩詞書畫無不獨領風騷;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是一段不能被忘記的文化傳奇。他就是天才加全才,人見人愛的蘇軾——蘇東坡。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憂國憂民,敢於直言的人。王安石變法對百姓來説是禍害,蘇東坡敢於上書責問王安石,反對王安石。歐陽修上台後,沒有真正地為百姓謀福利,他依然反對歐陽修,正因為他的直言直語,才有了“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被貶期間,還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西湖上有名的景點“蘇堤”“三潭映月”,都是他主持並監督修築的。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豁達樂觀,積極為百姓的人。有一日,東坡與友人外出遊玩,醉歸遇雨,隨行人慌忙找地方躲雨,唯有東坡一人,挑着竹杖,還在大聲吟詩:“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何等的豪邁、瀟灑。詩人蘇東坡隨處逆境,但仍不畏懼,不頹喪,與“倚杖聽江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他被貶時期,有一朋友來信讓他注意身體,小心氣,不要生病。他卻以幽默風趣的腔調回應了他的朋友:這裏雖然沒有好藥或者好醫生,但並不比北方差,宮中御醫也醫死過很多人啊!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全才加天才,卻又是親民隨和的人。東坡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同是豪放派的傑出代表,他擅長繪畫,他擅長書法……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李白遊玩廬山,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千古名句後,又遊廬山,卻寫下了與李太白不同的見解“橫看側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就是他的天才之處。他被貶後,看到當地的老百姓不會做豬肉,“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便親自教他們做了豬肉,“待他自熟沒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百姓愛戴他,為肉取名為“東坡肉"。

在那“缺月掛疏桐”之時,“漏斷人初靜”之刻,淺酌小酒,任如水的清風打碎那無盡的思緒。蘇子——東坡先生的吟唱,像無數美麗的流螢一般縈繞在耳畔,一貶再貶的落魄與亡妻之傷痛,任憑那秋風的苦澀,任憑那人生的浮萍,進發出的卻是“鴻飛哪復計東西”。

論古今中外誰最豪邁、豁達,只有一人,也必定只有一個人——蘇東坡。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4

蘇軾,字子瞻,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學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之一。在這份感情基調平淡,擁有者眾多頭銜的履歷是後人對大文豪蘇東坡的評價,可在這寥寥數字背後,又隱藏着怎樣的故事?蘇軾是否有着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他是否也曾雄姿英發豪氣沖天?是否有過報效祖國的壯志凌雲?是否也會因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而黯然神傷?這一切的一切,我們已無從得知,那些記載着悲歡離合、承載喜怒哀樂的文字已隨大江流水東逝去,不過,我眼中的蘇軾,是這樣的……

蘇軾一生寫就詩詞無數,其中為後人所傳頌的也不在少數,從他的名篇絕句種,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不同的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午夜夢迴,身旁人早已生死兩相隔,淚濕滿襟,卻又無可奈何空悲切。這是一個有情有意、重情重義、思念亡妻的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半闕宋詞,一曲春景,道出一個清新婉麗、心思細膩的蘇軾。“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此為蘇軾初貶黃州之時所作,一幅江南水鄉之景,暗含着自嘲之意,卻也體現出蘇軾豪放、豁達的寬廣胸襟。“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粧。"蘇軾筆下有情,一個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樂觀開朗的蘇軾便浮現在眼前。“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好個氣吞山河!好個雄心壯志!正當壯年的蘇軾對着赤壁有感而發,留給後人的卻是更多的感悟與思考。“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清清淡淡幾筆,便描繪出一幅暖春之景,令人驚歎蘇軾之文采,佩服蘇軾之細心。

這便是我眼中的蘇軾,一位有情有義的大丈夫;一個有着清新婉麗的一面詞人;一個樂觀豁達,胸襟寬廣的東坡居士;一個熱愛生活,細心觀察生活的普通人;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士大夫,一個豪情萬丈的詩人,一個簡簡單單的踏青之人;一個千言萬語也説不盡道不完的蘇軾。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5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沉淪了幾百年的蘇軾,拖着疲乏的身軀,從書中緩緩地向我走來。

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孤獨的身影:蘇軾他一襲布衣,頭戴斗笠,腳踏木屐,手持竹節,躬耕於東邊的山坡上,難怪號東坡居士。可這麼一位叱吒文壇的風雲人物,命運卻是如此的坎坷淒涼,不由讓讀着蘇軾詩詞長大的我內心湧出陣陣心酸。

我眼中蘇軾是仕途失意之人。這一組數據足以説明一切:36歲他上書神宗,論朝政得失,懺怒王安石,被貶杭州。39歲被貶密州。42歲被貶徐州。44歲受奸人讒言所害,罪名作詩諷刺朝廷,差點慘遭殺害,被貶黃州,黃洲那可是個令人自生自滅的地方——真為蘇軾的遭遇感到憤憤不平,難道他無與倫比的才氣,也成為了被禍害的理由?

我想蘇軾也是不明白的:為什麼自己一心為國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黃州的命運,於是他才會用登山臨水、憑弔古蹟來逃避現實,表達不滿。其實他內心多麼渴望能和周瑜一樣,“談笑間牆灰飛煙滅”扭轉這人生不得志的現狀,然而在當時,縱有多少豪情壯志,又能與誰訴説呢?只能寄情於詩表達情懷,“亂石穿空,驚濤怕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今天讀來我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傷感豪邁。

我眼中的蘇軾是傷心寂寞之人。在他34歲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離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對他是多麼大的打擊。在他被貶密州,孤獨苦悶的日子裏,他只能在夢中見到久別的妻子,夢中相見,也只能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十年風雨,歷盡艱辛,獨自飄零,無人讀懂他受傷的心靈,我可以想象出當時蘇軾是何等的哀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於蘇軾只能是奢侈的夢想而已。

我眼中的蘇軾是浪沙淘不盡的詞人。也許他坎坷的經歷,成就了他文學的偉大。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詩和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和辛棄疾並稱“蘇辛”。我無法想象中國文學史少了蘇東坡會是怎樣一番情景,一定會黯然失色的。

我們將讀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美句;我們也欣賞不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將是怎樣的遺憾哪!

讀着讀着,蘇東坡在我的眼裏成了一個孩子,一個飽經滄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許正是這份純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讓我們今天依然深深記着並永遠懷念着。

在我隱隱的淚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漸漸地遠去,遠去……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6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説到蘇軾也是無人不曉了,想必誰都有被蘇軾的詞整得眼花繚亂的時候。畢竟詞不想唐詩一樣有規律,每次背到蘇軾的宋詞時,總會伏案夜讀到深夜。因此,有點討厭使我變成大熊貓的這個詞人。然而深入瞭解後,才會發現蘇軾在詩、詞、文、書、畫、政、醫、食等方面均是功績不菲。在歷史的時間軸上,就連“詩仙”“詩佛”大概也要自愧不如了吧!

不過,上帝不會完全眷顧一個人,蘇軾成就雖多,可仕途卻一波三折……在朝廷重用王安石變法時,本是推行新政之時,可我們的蘇軾總要那麼特別,通過詩文表達對新法的不滿,結果也可想而知,直接被打入烏台“冷宮”,由於此言論對社會影響較大,對新法推行不利,直接關了4個月的小黑屋。幸好當時沒有殺士大夫的習慣,蘇軾,這個“命大小子”才免於一死。人家説,吃一塹長一智。而蘇軾可所謂是朝廷中“最突出的腰間盤”了,那是啥話都敢講,啥事兒都敢當,正如他妻子所説的,他這一肚子裏裝的全是“不合時宜”!因此,蘇軾的人生是在“被貶”中度過的,正像他自己所説的一樣“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為了撫平自己受傷的心,閒暇之餘,他還會賞析美食。人家吃野雞寫了個《野雉》,吃鮑魚後又寫了《鰒魚行》,嘗一盤普普通通的清炒時蔬就寫了一首《春菜》,哪怕只是喝了一碗平平無奇的粥都能做出一首《豆粥》來。每吃個東西就做詩一首。放到現代,哪家餐館不找他來做宣傳啊!就連一個普通的肉,蘇軾能一頓操作讓它成為千古流傳的“東坡肉”。不僅如此,他還發明各種美食,如“東坡豆腐”,“東坡餅”等。唉,真是“官場失意,案板得意!”

而今回顧東坡居士:可見他在充滿苦澀的人生中,從不奢求什麼,不阿諛奉承,性格向來直爽剛烈的他,歷經朝廷的次次被貶後,卻磨滅不了他真摯的心。天天嘴上唸叨自己僅剩的那幾串銅錢,夢裏卻裝滿今天吃的那幾碟好菜,嘗的那幾口美酒呢!這種苦中作樂的心態,往往使人心安。

蘇軾,一個值得令人敬佩的千古文人。千年已過,風采卓越。他用平凡的畫技渲染這不平凡的人生;成堆的詩詞成為他為後代留下的瑰寶;官場的失意卻使他愛上了美食。傳奇的蘇軾,傳神的人生。願為蘇軾,願意成為這個永遠活在“當下極樂”世界,永遠能在苦中作樂的聖人啊!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7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也無晴。”漫步於母校熟悉又陌生的走廊之上。耳邊是稚嫩童聲朗朗的讀書聲,不知怎麼,鼻子一酸,模糊了眼眶。

蘇軾,一位穿插於我童年時期的詩人。

在國小,記憶最多的莫過於李白的詩。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多好背呀,朗朗上口。我那時可得意了,尤其是看到本子上歪歪扭扭的字跡上被批上了一個個大鈎,簡直每天都樂呵樂呵的,直到遇上了人生第一個硬茬。

仍依稀記得那時,我小小的手中緊攥着一本小小的語文書,瞪大眼睛,看着那第一篇《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開始還搖頭晃腦的誦讀着,不一會兒,腦袋一歪,便迷迷糊糊的趴在了課桌上,晶瑩的口水流了一整面。也讓我第一次嚐到了默寫不合格,留下來重默的苦楚。我小小的世界第一次收到了衝擊,卻來自一位差了不止一個世紀的詩人。我憤憤地握緊了拳頭。

蘇軾,一位安撫我少年時期的詞人。

國中剛開始,賭氣一般,把蘇軾的第一篇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酔書》撕得粉碎,如同報復一般,在八年級時,因為《江城子·密州出獵》默寫過不了關,班主任竟然狠心的讓我抄它個二十遍,如果有心,就會看到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空無一人的教室中,唯獨有一個學生坐在教室中央,右手拿着一隻普通的黑筆,端坐在課桌前,桌面上原來潔白的A4紙上被戳出了一個個小黑點,“啊,蘇軾,又是蘇軾,有完沒完。”咆哮一般舉起筆就要扔過去,卻又不自覺的停下來動作。

蘇軾,在課上了解的不少,唐宋八大家之一,明明我們兩人應該八輩子都打不到一塊,他的詞卻自説自話的闖入了我的生活。“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喃喃地念了一句,撇撇嘴,輕笑了一聲,奮筆疾書起來。是呀,“回首向來蕭瑟”,但是,終究一切都會迴歸平常。

蘇軾,一位詩人,一位詞人,一位帶給了我豐富生活的古人。我們的關係本應只存在於詩詞之間,卻又像是綢帶一樣被緊緊綁在了一起。每一首都給與人無限的遐想。不似李白一般頗有傳奇色彩,作品中的蘇軾是一個鮮活的人,他文采極好,但不拘泥於呆板的詩,能從生活中品味出“詞”的優異。在官場上不懂討人歡心,連遭貶謫,但仍一心為百姓着想,為他們排憂解難。他不是仙人,會為親人的離世而傷感,也會吟出“寂寞沙洲冷”。

我漸漸地靠近了蘇軾,甚至時常覺得能擁有這樣的朋友該有多幸運!也許會認為蘇軾與我們太遙遠了,但作為一個國中生,面對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誘惑,我們能否守住一顆赤誠之心?在學業上遭遇不順,我們能否能笑着,樂觀豁達的講出“吾心安處是吾鄉”?沒有一定的經歷,是不行的吧。

願時隔多年,仍能如蘇軾一樣,遇風雨而不驚;願與蘇軾一般,仍能保留一顆赤誠之心,平靜的看待生活。蘇軾,一位我所敬仰,所熱愛,奮力追逐的平凡之人。而也許唯有真正擁抱平凡的他,才和“超凡”二字有了不解之緣……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8

竹影瑟縮,那人自竹林深處緩緩走來。我看見,他,一生出沒於煙雨中,只一蓑笠,他道,無妨無妨,且隨它去。如此,便真是“回首向來瀟灑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麼?為何那年料峭春風拂去酒意,入骨卻是一片微涼?

他從千年前走來,慢慢踱步,淺淺思量,眼神温熱卻滿身風霜。順着他的眼神,我看到小小一扇窗子,定格了舊時光,和故人舊模樣。那麼紅粧冠以蘇軾的姓,是他的妻子,曾予他一腔温柔餘生悠然可期。年少時遇到太驚才絕豔的人,餘生便是折磨。於是,多少歲月流淌,終是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當那麼温柔成了稍縱即碎的夢,夢裏也無言,怕驚醒,怕深陷,小心翼翼,不敢思量,偏偏難忘。温暖失落,相思成疾,恍惚一場劫難,一道坎坷,斑白了誰的鬢角,又惶惶不安將誰的印記擦掉。

世人皆道東坡先生的樂觀豁達,誠然,可襯着這精神的是他數不盡的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同狂海浮船,無法悠然。烏台詩一案,張揚恣肆的文人茫然失措,卻故作一副樂觀姿態。此後貶謫,左遷,惠州,詹州,他的肌膚熨貼在祖國的山河上,步履悠然。以為是樂觀,確有樂觀,但更多的,是疲憊,是愁腸。相思,漂泊,不得志,來路風塵僕僕,染白了幾縷青絲,黯淡了旅人眼眸,不去看清這個世界,一回眸,只道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捻一抹柳絮,似花非花,“也無人墜從教墜”。他的青春,“春色三分”,卻是“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又到了楊花飄飛的季節,屆時若能駐足端詳,不知能否看見蘇軾的翩翩衣角。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以戴罪之身謫居黃州,杜門謝絕交往。幾場缺月疏桐之景,一人若孤鴻,縹緲無所依。他怕,怕大禍再次降臨,只求默默,不為人所知,得以護此生。磕磕絆絆,如此這般,如此這般竟叫一個明朗如皎月的文人“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醒。”那種神經質的無端驚起,像露出爪牙的幼獸,惶恐而佯裝強大,越如此,越苦澀。

若孤鴻,不肯棲;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夜醒復又醉,轉身柱杖臨江。夜闌風靜,恰如此刻他眼前煙波浩渺的江面,迷濛卻又清晰的照見了他的心靈。他內心深處那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在安恬靜美的秋葉境界中迸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於是,數十年如一場荒涼至極的夢。醒來,是小半生的離愁。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29

陶淵明,號“五柳先生”。他的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便漸漸開始喜歡上他。

他為自己寫傳記,“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表達了他的性格與志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如此豪爽、灑脱又有和人學得來?但又有多少人明白“桃花源”一遊中的不滿和渴望?

我曾為他的辭官歸隱而感到惋惜,豐厚的利祿功名放之不取,我亦開始不解;但我也曾為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感到興奮,官場上的狡詐、陰險又豈能與田園的樸素之風相提並論呢?在農家院裏,他願做那最休閒的人;在山水之間,他願做那自由的快活神仙;在繁華鬧市中,他願做那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世人。

我曾為他的“環堵蕭然,不敝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而感到擔心,如此的貧窮潦倒又如何維持生計呢?我也曾為他的樂觀而感到欽佩,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生活。“草盛豆苗稀”不要緊,“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緊,荷鋤歸來帶回的不是疲憊二十樂趣。再來一壺酒,來個一醉方休!詩興又頓起,於是揮毫潑墨,膾炙人口的詩篇和着豪興躍然紙上。腦海中詩意的空白驅走了所有雜念,物質與精神,他選擇了後者。專注而無慮,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許,歸隱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當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個社會相比較,現在處處需要競爭,而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在當今社會,不競爭是不行的,然而在競爭中卻要做到陶淵明一樣的不慕榮利,在競爭中,不僅要為自己想,也要為他人着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

不過,每天生活在百花間,看百花齊放,聽百鳥共鳴,觀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只聽到耳邊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一股清風般掠過我的面頰。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0

蘇軾的軾,本意為車上一個普通的部件,平時沒有什麼大用,但一到關鍵時刻就有很大的作用,這也是他父親對他的寄望。但從古至今,都有一條不可逆的定律,別人越希望你普通,你就越牛逼,蘇軾也是如此,他哪有一點普通的樣子,他不能被比作包在布里的錐子,因為他已經把布捅了個稀巴爛。

首先來看看蘇軾的妻子王弗,那可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蘇軾提筆為一個池子題了個名,頓時周圍一陣掌聲,王弗隨後也出來了,才子配佳人,天造地設,兩皆歡喜,古樂震天,池裏的魚兒正應題的“喚魚池———池中有魚,呼之欲出,耐人尋味。”

蘇軾的仕途還算是順利,第一次考試就進了三等,這種好運那是非常少見的,不過按照套路,家裏肯定要發生大事,這不,他的母親陳氏去世了,他得守孝。但在這之後,蘇軾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他自己也因為“烏台詩案”入獄,此次之後就被一貶再貶。但正是經歷了這麼多磨難之後才寫出了那些千古流傳的好詩好詞。就如在王弗去世之後,蘇軾就寫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在思念異地的弟弟蘇轍時,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所以説啊,你不經歷點倒黴事是寫不出千古流傳的好詩好詞的(極少數除外)。

蘇軾的一生就像發了酵的葡萄,雖然不好吃了,但可以做葡萄酒,讓它造福了另一個方面;蘇軾雖然有些不幸,但他寫下了一大堆好詩好詞,這算是給發生在他身上的那些不幸的事的一個補償吧。

蘇軾的詩大多數都很有畫面感,就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只見遠處黑雲翻滾,好似誰家熊孩子打翻的墨汁一樣,黑得毫無亮度,差一丟丟就把山全遮住了。天上下着雨,打在湖面上,濺起的水花似乎地上也在下雨,上下夾擊,湖上的船裏的人估計要口吐芬芳了吧。但忽然一陣風吹來,吹走了雲,吹走了雨,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如此美景,卻是蘇軾被貶後寫出來的,可見他的心是有多大。

心大且樂觀者,蘇軾也。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1

豪,有人説是李白的專利,有人説是辛棄疾的特點。但我覺得,李白的豪帶有一些癲狂,辛棄疾的豪帶有一股悲涼,只有你蘇軾,有最純粹的豪。

那是嘉祐元年,你首次赴京趕考。你清新的,灑脱的文風震動了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讓歐陽修誤以為是弟子曾鞏所寫,為了避嫌,使你只得第二,你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陽修,梅堯臣為你的文章而讚歎,問你這幾句話的出處,你答道:何必知道出處呢?歐陽修讚歎道: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比獨步天下。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你名聲大噪,名動京師,正準備一展宏圖之時,身後傳來母親病故的噩耗,你隨你弟弟奔喪,可等你返回京師,再次準備大展宏圖時,朝廷已在王安石變法下變得面目全非。你的許多師友,包括從前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在內都因為變法而離開京城。

熙寧七年你又被調往密州任知州,寫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獵》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你寫的詩辭,就像你做的事,挽雕弓,如滿月。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頗有政績。

元豐五年,你又被貶黃州,你多次來到赤壁岸頭,望望那滾滾東逝的江水,又望望那皎潔如雪的明月,長歎一聲,一股報國的熱血湧上胸膛,且沒有被現實的殘酷所冷卻,你瀟灑地舉起筆,豪邁地昂起頭,望着那皎潔的明月,揮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誰説舉杯邀月的只能是李白?你,有李白的豪邁,有李白的熱血,有李白的瀟灑;還比李白少一分癲狂,多一分穩重。配得上把酒問月的不只有詩仙,還有東坡

之後,你又開墾了在城東的一片坡地,人民愛戴你,在此之後,你有了一個流傳千古的稱號東坡居士。

多年後,你,走了,帶着你的豪邁,最純粹的豪邁走了。那麼,子瞻,讓我用你寫的佳句來總結你的一生吧!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2

他在明月鬆崗下,憶亡妻深情,記十年宦海沉浮,淚水簌簌;他為愛國志士,雖是鬢白微霜,卻欲牽黃擎蒼,親射虎,看孫郎。“人本過客無來處,休説故里在何方。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芳香。”他,是一代國學大師,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窗口,是一個時代文人形象的鏡子。

蘇家三蘇,佔唐宋八大家之三席,雖不為書香世家,但父子三人皆為八斗之才,其中以蘇軾為最。其文風或妙語連珠明朗典雅,或引經據典尖鋭深刻;有“庭下如積水空明”般妙趣橫生,有“商賈無財則貧,人主失人心則忘。”般冷靜清晰卻深情隱憂;年少成才,幼學之年即可口出奇句“人能碎千金之壁而不能無失聲於破釜”;壯年時期才華熠熠,為臣為人直言敢諫性情強烈真摯,既有“不如放鷹犬而獸自訓,不如捐罔罟而人自信”之憂言,又有“朝廷綱紀,孰大於此?”之詰問;有暮年屢次被貶無奈辛酸之歎“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有苦中作樂的無二趣味“天教日飲俗全絲,美酒生林不侍儀。”

以文學天才稱少年蘇軾,以淳儒賢臣,梁山好漢,決定宋朝帝國命運稱子瞻;以“全能聖人”稱東坡居士。

林老先生以其雄厚的文字功底,極其豐富的文學儲備,旁徵博引,以或樸實生動,或華美瑰麗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蘇東坡。他若雨果般評擊政治,像約翰遜般動人,集彌爾頓,庚斯勃羅,蒲柏,斯威夫特優點於一身;他是北宋末期“唯一一個清醒且站着的人”,面對激進的怪人妄想家,不畏強權,屢次上諫,最終因皇帝之昏庸無能,王安石之小雞肚腸,無圓通機智處人治事之術,而屢次被貶。

西湖畔蘇堤岸,功績不朽;一聲吹斷橫笛,才華橫溢。作為一個感性的文人,林語堂老先生遇到東坡,就如遇到豔麗花朵的遊客,美麗少女的小夥,漫威英雄的稚童。蘇軾用筆將他跌宕起伏的仕途,苦難的人生以最真實又最不真實的樣子展示給了這位國學大師。是迫於生計“棄官從農”的閒散,是不被予以君主重用時“會挽雕弓如滿月”的浪漫幻想,是會為情傷神對待妻子的温柔憂傷,是其充滿藝術的文章詩作,是其樂觀開朗的靈魂。

當他遇到了蘇東坡,就從發出“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感歎的哲學家變為評擊崇拜者政敵為“精神分裂者”的迷弟。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雖可能不如蘇軾般“落筆即成名句”但也不至於淪為“庸才”。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但是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宋朝末期的覆滅結局的最重一擊不是王安石變法,而是其本身的腐敗。

1000年濤濤歷史長河,真不一定是真,假也不一定是假。《蘇東坡傳》也只能是蘇東坡的傳,林語堂也是其最好的寫作者。因為只有一個對蘇東坡無比迷戀的人,才能將這位偉人的性情最強烈的一部分傳達給讀者,傳記本身不同於百科全書的一點就是其強烈的主觀感情,如果只是一味的客觀求實,那麼就會變得貧乏無味。因為偉人也是人,人的一生終究是枯燥而平凡的。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3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就是蘇軾。

在我眼中,他是一個堅強的人。在他21歲時,考上了進士,母親卻病故了。於是與爸爸,弟弟回鄉守喪兩年。此後十年,又遭喪妻,喪父之痛。我覺得現代的人應該沒有幾個能經得起家庭這麼大變故。現代的人遇到了這種事應該就會選擇自殺了。但是,蘇軾沒有,蘇軾沒有自殺,沒有消沉,他堅強地活了下來。樂觀地去面對以後的生活。

在我眼中,他是一個樂觀的人。元豐二年時,新黨的投機政客以“謗訕新政”的罪名將他逮捕,企圖將他置於死地,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後經多方營救,蘇軾被責授黃州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他因為這一次的事件,在牢獄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出來了之後,他沒有報復他人,沒有抱怨。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會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抱怨。這時,我們就應該多學習學習蘇軾,學習他那種積極向上,樂觀的精神。

在我眼中,他同樣是個憂國憂民的人。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從這裏可以體現出他是一個關愛人民百姓的人。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和蘇軾一樣,且先不説憂國憂民,有些人連熱愛班集體都做不到,淨是做一些有損班級榮譽的事。

他在別人眼中,是一個很有成就的人,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但是他在我的眼中,只是一個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學習的人。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4

穿越唐詩錦繡,唱歎;穿越五代,美麗迷人;到了北宋,突然閃現出一種別樣的風景。是西方寒鴉嗎?挑出所有冷枝卻不肯活;是老人嗎?竹竿和鞋子,尖叫;是英雄嗎?試着比孫郎弓射虎;醉人嗎?舉杯邀明月想乘風

原來這風景的主角是蘇軾。蘇大學在北宋政壇上曲折跌宕,在文學的長河中熠熠生輝,獨具特色。

蘇軾,字子瞻,梅州(今四川)眉山人。他出身於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父親蘇洵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善於決策,文筆武斷,對蘇軾影響明顯。蘇軾在散文、詩歌、繪畫方面的傑出成就,一方面取決於他自己的勤奮,另一方面蘇洵對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蘇軾是一個絕對的天才,精通詩、文、畫,尤其是詞。蘇軾因散文成就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被尊為宋的典範;他的詞被稱為詞立法,被公認為豪放派的代表和先驅;他在繪畫上與米芾、李龍眠相提並論,認為宋代四大家都擅長畫朱墨。其實他的書法也有獨到的造詣。

蘇軾,蘇軾,我不得不佩服你歷經千年塵埃,不僅僅是佩服,更是佩服!好像我們小的時候就開始學你的詩了。我記不清當時學的是哪幾首詩了,但那時候我們只把你當普通詩人。直到國中,語文老師印了你的《赤壁賦》給我們學生背誦,這些優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吸引了我。我對這裏的狀態印象深刻,也感到震驚,因為我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獨立的。從此我明白了:蘇軾,這個才子不一般!

這就是我們的大作家蘇東坡,他把大江東去唱到了浪尖,我發現他好高;有時候會哭十年,會生老病死。我不去想它,也永遠不會忘記它。原來他也是個有激情的人;竹棍鞋輕打馬。誰害怕?悲慘的一生,在逆境中是那麼樂觀豁達。

一筆兩行詩,我也想為你寫一首讚美詩,可惜我的爛筆難以表達!

總之,蘇,你的詩和文采非同一般,你這輩子經常被人稱讚!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5

如果我問你“蘇和仲”是誰,有些人可能無法回答。但如果我問“蘇子瞻”或“蘇東坡”,那就很少有人不知了。其實無論是“子瞻”還是“和仲”,都是一個人——蘇軾。蘇軾的名聲實在太大了。其中的原因不僅他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詞人,還是一位優秀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上的成就使他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也很有影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名句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蘇軾不僅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學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雖然一生道路坎坷不平,但他沒有灰心,被貶後,他可以借美景飲酒取樂;外調後,他反而做了更多利民的事。如果沒有他開闊的胸襟,就很少有那些豪放剛健的詩詞,詞也不會真正突破了“花間”、“尊前”的藩籬。這時,我忽然想起了五年前的一天午餐,媽媽端來一盤熱氣騰騰的肉,我吃了一口,覺得很好吃,就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告訴我:“這是東坡肉呀。”從此,我第一次認識了蘇軾,可見蘇軾對各方面的影響有多大呀!

1101年,蘇軾在北還的途中卒於常州,雖然從此以後人們再也看不到蘇軾了,但是一看到他的散文、詩詞,誰不想念他呢?即便在九百多年後的今天,只要一看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大江東去,浪淘盡……”等名句,人們也會如此。這就是我眼中的蘇軾。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6

“人間有味是清歡”

——我眼中的蘇軾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在我眼裏,這首《定風波》的氣勢與磅礴,不亞於盛唐詩林的頂流——李白;這首詞的剛強與堅韌,也不弱於身處亂世中的“詩聖”杜甫。

蘇軾,一個眾所周知的大吃貨。但其實,他的一生也是比常人坎坷,蘇軾一生經歷過三次重大政冶打擊。第一次,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烏台詩案,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蘇軾進入朝廷,卻一心反對王安石領頭的“新法派”。蘇軾在文壇上的地位也是很高,反響很大。這也間接阻撓了“新法”的推廣,引起變法派對他的強烈不滿,將他的詩案收集起來向皇帝打小報告,於是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了《豬肉頌》:“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第二次,變法派手握大權,又將蘇東坡趕至惠州,惠州好,水果也好,氣候温暖,一年到頭水果各異,於是,東坡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第三次,蘇軾被貶儋州,他這次又發現海南的生蠔美味耶!其實,這也是他一生中最艱苦的歲月。

“此處安心是吾鄉。”何處是蘇軾的家鄉——一個美滿的家?用樂觀與積極幻化出了他一生的快樂。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7

據我多年“苦”學,對蘇軾那老頭還是頗有了解,畢竟也是學了幾篇他的古詩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諡文忠在書法上與黃庭堅、米蒂、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主要作品為《赤壁賦》《石鐘山記》《題西林壁》等,其集為《東坡文集》。其詩能“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開創了豪放詩派。我眼中的蘇軾——他豪放。

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大漢,手持鐵板,高聲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蘇軾一生雖歷經風雨,漂泊不定,坎坎坷坷,但卻有着我們沒有的豪情壯志。即使到了晚年依就英姿蓬髮,好若“老夫聊發少年狂。

我眼中的蘇軾——他多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然而他對自己過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無限,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那小軒窗前的“相顧無言”讓世人陪他灑下千行心淚。

我眼中的蘇軾——他放達。

蘇軾因黃州詩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着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鬱結的塊壘,也隨風而散。

我眼中的蘇軾——他愛民。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乃是千古流傳的佳句,而蘇軾也是被貶至此——杭州。然而他沒有悲傷,沒有憤憤不平,沒有妄自菲薄。只應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簡單道理。

誰説“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的小女子?

誰説“楊柳岸,曉風殘月”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誰説“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為李後主吟唱?

誰説“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為李後主吟唱?

豪放的蘇軾,多情的蘇軾,放達的蘇軾,愛民的蘇軾,我眼中的蘇軾。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8

蘇軾説:“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其實他就是豪傑。

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書生,如今立於皇帝身旁。曾經稚嫩的臉上刻滿時間的歷練,只有那凌厲的眼神不曾改變,只是那躍於紙上的豪氣化為一手的力量,為天下蒼生造福,成為他唯一的信念。他鏗鏘有力的奏摺,直言不諱的進諫,妙語連珠的回答,令皇帝耳目一新,令天下為之一振。蘇軾,迎來皇帝的寵愛,百姓的愛戴,仕途的輝煌,是當之無愧的一代豪傑。他胸懷抱負,心似江濤澎湃,欲大有作為。於是,那時的他便成為“弄潮兒”,光環圍繞。

蘇軾説:“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再亮的光環也被“烏台詩案”吞噬,他被一貶再貶,經不起這般折騰,也經不起落差的打擊,蘇軾怕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當出言不遜遇上巧言令色,當蘇軾遇到小人,蘇軾被拋棄了,如離羣的鴻雁,他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脅。驚恐不安,心如死水,蕩不起一點漣漪,於是,鬱悶中的蘇軾折射給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影。

蘇軾説:“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衣任平生。”

如果蘇軾僅是仕途順暢,那麼,隨着朝代顛覆,他僅成為歷史政客。如果蘇軾被貶後就一直鬱悶,那世間只多了一隻蜉蝣。可是,蘇軾卻以其豁達成就了永遠的楷模。這時的蘇軾應該想通了一個問題:快樂之道,不在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在於喜歡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於是,便有了澤被後世的蘇堤,有了被人津津樂道的東坡肉,蘇軾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自勉,將三州江土改姓蘇。那穿芒鞋,執竹杖,戴蓑笠的老翁也將文學史開闢了新天地,搖身一變成為經典,實乃“文學之大幸”!這時的蘇軾,輕裝上陣,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樸素的清新,平凡的偉大。

蘇軾一生,心境三變,人生三轉。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39

花敗了,蝶散了。只有那若有若無的香,塵土飛揚間,輕輕地提及,千百年前的往事,卻也終不過是詞中一夢罷了。我帶着怎樣的心情,輕輕地踏過……

故事的一開始,他不過是十來歲的青年才俊。他生在名門世家,父親和兄弟都在文學上有頗深的造詣,而他本人,在後來的日子裏,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抹壯麗的色彩,經久不衰。

蘇軾在年幼時,便表現出超高的文學天賦,他詩、詞、書、畫皆工,且將儒、釋、道三家文化中最好的品格和修養融到自己的修養當中,這讓他成為了一個不吐不快的人,由此,也鑄造了蘇軾在文學上豪放派代表詞人的地位。

但蘇軾的一生,卻並不如此,甚至可以説是跌宕起伏。這也便能從他在紅塵中留下的足跡看出來了。蘇軾一生有過三個最為特別的女人,從他的生命走過。

第一個是王弗。王弗是他的結髮夫妻,兩人可謂是性情相投,彼時的蘇軾,在官場上初露鋒芒,而王弗則是那“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她精明能幹,可以給予蘇軾建議性的指導。這時的蘇軾可謂是春風得意啊。但好景不長,王弗27歲時便去世了,她只伴了蘇軾11年的光景,卻在他心頭留下最難磨滅的印記。這讓十年後的蘇軾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千古絕唱。

而這時,早已物是人非,他身旁的那個她已然變成了王弗的妹妹——王閏之。王閏之並不如王弗那般精明能幹,但她卻最能明白蘇軾需要的是什麼,她伴他從得意到落魄,又從落魄重新回到頂點。但依舊好景不長,王閏之沒來得及坐享繁華,便甩手歸西,但這次,她沒有隻留他一人,她幫她納了小妾,常伴他左右,名喚朝雲。

王朝雲可以説是最懂蘇軾的女人了,她伴他左右,哪怕窮困潦倒,依舊不離不棄。蘇軾這樣評價過王朝雲:“不合時宜,唯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雲大概是最愛他的人,最後,朝雲卻先蘇軾而去了。

蘇軾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卻依舊“一蓑煙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蘇軾一人。我沉浸在這詩詞中,一遍遍地緬懷他……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0

情緣相連,一世煙波

世人眼中的蘇軾生性曠達,樂觀豪邁,帶着一腔灑脱,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你可曾知豁達的背後是綿綿無盡的柔情。蘇軾一生意氣風發,為君為民,不屈服世道不順,也能安然樂在當下,他總能將詩意塗在腳下,步步留詞。這樣的詩意中填不盡的卻是情思。

年少情深,自難相忘

那時的蘇軾年少輕狂、肆意揮墨,與伯樂相識,名聲大噪,一時傳遍京師。這時他的枕邊人是王弗,王弗飽讀詩書,為人敏而謹,慧而謙。初次相遇是在山林,十六歲的王弗在屏風後望見那人的身影,芳心暗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之後,蘇軾醉在後院中,半夜醒來探向窗內,王弗正對鏡梳洗,回眸相見,這是第二次遇見。兩人自由戀愛,半年後結婚成家。後人評價王弗是蘇軾良伴,得力助手。他官場得意卻不免待人耿直,常常都是王弗在旁提點一二。卻不想一朝花開,一朝夢碎,浮雲消散。夫妻情緣不終而結,二十七歲的王弗突發疾病離開人世。留給蘇軾的只有十一年的回憶,十一年的相伴相守,十一年的歡好。這十一年也許是蘇軾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夫妻和睦,官場順意。王弗的逝世帶給蘇軾沉重的打擊,他寫了許多悼念亡妻的詩詞,這便是年少情深,自難相忘,她是他心中永遠的白月光,是如此美好。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十年後他故地重遊,夜來夢見亡妻對鏡梳洗,笑顏如故,又見那個與他心意相通的女子,卻只能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樣的愛意勝過萬千。

患難與共,不離不棄

也許是抱着對結髮妻子的思念,也許是家事無人照料,他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這個女子相伴蘇軾的時間最長,整整二十五年,她性格温和,知足惜福。在蘇軾最失意的時期默默相伴在右,是她陪他度過了這最為跌宕的宦海人生。經歷了烏台詩案與黃州貶謫後,在偏遠地帶,在這樣貧苦日子裏,閏之陪着丈夫挖野菜,開墾種糧。一步一步度過這樣艱苦日子,閏之總是夙興夜寐,悉心照料家事,對丈夫無微不至。相比於王弗,閏之讀書不多,也不夠機敏聰慧,不能與丈夫琴瑟和鳴,高談闊論。也不能為其排憂解難。但她確實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賢妻良母,安安心心為蘇軾照料好家庭,不讓他煩心。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王閏之的一往情深得來的並不是白費苦心,蘇軾也對她漸生情愫。然而好景不長,閏之沒能走過半生,四十六歲就離開人世,二十五年的相伴也如黃粱一夢,一揮而過。蘇軾傷痛不已,寫下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同生同葬的願望。十年後,蘇軾去世,達願合葬。

紅顏知己,卻是薄命

王朝雲,生於多情江南,卻因家境貧寒,被迫落入風塵。蘇軾與文友遊西湖,見舞姬中唯有王朝雲天生麗質,清醒雅潔。轉眼卻又見她濃粧豔抹,在悠揚的絲竹聲中輕盈曼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這是蘇軾被朝雲美貌所吸引時寫下的詩句。十二歲的朝雲豆蔻年華,能歌善舞,邂逅蘇軾,後者我見猶憐把她納為侍女。後來,蘇軾被貶黃州,十八歲的朝雲與他完婚成為侍妾。她,很懂他。一次蘇軾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問大家:你們知道我這裏面是什麼?一答文章,一答見識,蘇軾搖頭,王朝雲笑道:您肚子裏是不合時宜,蘇軾聞言稱讚:知我者,唯有朝雲也蘇軾一次次被貶,朝雲都陪他左右獨朝雲隨我南遷然而,紅顏多是薄命,在惠州,她染上瘟疫,最後的歲月中與藥相伴。蘇軾曾描繪朝雲煎藥的場景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蘇軾也日日為她拜經祈福,希望她早日康復,朝雲卻仍是撒手人寰,蘇軾將她埋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棲禪寺,並寫下墓誌銘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他與她結緣於杭州西湖,分別於惠州一個叫西湖的地方,一世情緣,終此了結。

也許現在並不能一味否定古代封建思想,這樣看來蘇軾並不是濫情,三個女子,三種陪伴,王弗的忠言逆耳,潤之的賢良淑德。朝雲的不離不棄。她們穿插着蘇軾的一生,我們可能會羨慕蘇軾的幸福,卻不想她們卻一個個先他而去,三次莫大的悲痛被蘇軾訴進詩裏。他雖不能做到一生一世一雙人,卻對每個女子鍾愛有加,不負她們,這也許就是大文人蘇軾背後的柔情。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1

蘇軾,一位偉大的、值得尊敬的詩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稱為“曠世奇才”,他是文學家、哲學家、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美食家。但他的崇高、他的閃耀遠遠不止這些能定義。

才情才情,有情才有才,我被他的情感所打動;被他的執着打動;被他的哲思打動!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他因捲入政治糾紛,被貶入黃州,帶着一個小小的官職,帶着沉重的罪名。那是秋天的赤壁,他與他的一葉小舟飄蕩在江面上。江面是“萬頃茫然”他的心是“茫然萬頃”,他只能喝酒,帶着他的惆悵,在茫茫的江面上漂浮着。

但他是蘇軾,此刻他不僅茫然飲醉。酒愈下肚,他的心愈“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他意正興,敲擊着船舷而唱歌,唱“美人”,唱的是他心中美好而思而不得的事物呀!他多麼想為國盡忠,即使他被垢陷,被他的君上貶到了這個山水荒涼的地方,但他心懷天國家,心懷天下,他無法釋懷理想啊!

此刻心中苦悶,彷彿聽見了飄渺的洞簫聲,簫聲悽苦,似他心聲。他又想到了天地之大而自己生命渺小,想到曹操,“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是啊,宇宙浩瀚,想曹操當年多麼意氣風發,而如今又在哪裏呢?而他自己,只得“駕一葉之扁舟寄蜉蝣於天地”,只因為世所困!

他就像一陣疾風,猛烈而跌宕。他在中秋月圓之夜酩酊大醉,寫下“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我看見一個孤獨凌亂的老者,他此夜必定滿懷傷情,但連與家人團圓都不能,只能借月抒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就在此刻,他一鼓作氣,起身拭淚,排遣一切壓抑他的黑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我實在為他心疼,他在寒風中一次一次茫然,在黑夜中一次一次難眠,但總有一個意志支使他昂然起立,一整心緒。

讀他的詩詞,我每每能看見他的世界,它的身影,他滾滾的感情,他的句子如同有靈,貫徹我的經脈,直擊我的靈魂!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2

“吃東坡肉嗎?”

我抬頭,彼時她正繫着深藍色的亞麻圍裙,穿梭在擺滿瓶瓶罐罐的小廚房中。

“好啊。”翻開手中的書,我低吟着:“淨洗鐺,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這首詩作於蘇軾被貶黃州後,很是樂觀吧?”她奮力刷着鍋,眉毛上的水珠一顫一顫的。

元豐三年,已過不惑之年的蘇軾被貶謫黃州。黃州是一座偏僻蕭條的江邊小鎮,貧窮落後,民不聊生,一片淒涼之景。然而蘇軾剛踏上這塊土地,便欣然寫下“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這城郭之外的江水,江水中的魚兒,那滿山遍野的綠竹,綠竹中的新筍,不正是下酒的好菜嘛!魚美,筍美,口福之惠實在誘人!

出入自若,隨緣自適——開墾東坡,尋溪傍谷,搭建雪堂,釣魚採藥,扁舟草履放浪于山水之間。襟懷豁達坦蕩,履危犯難而泰然。勞苦之中亦自有樂事,“筋力殆盡”的勞動並沒使他萎靡、厭倦,反而給他帶來了從沒有體驗過的快樂。

紹聖元年,年近花甲的他又被貶嶺南。那時的嶺南,交通不便,地域偏僻,又遠離親友,可就是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他卻以“日啖荔枝三百顆”為樂。

偶寄家書,不訴生活之艱辛,也未泄被貶之憤懣,倒是向小弟分享一道美食——烤羊脊。

由於謫官這一身份,不能與其他官員爭買羊肉,只能得到別人不要的羊脊骨。可他非但不惱,反而另闢蹊徑自創“烤羊脊”。臨了,還不忘拿那些對骨頭垂涎三尺的狗調侃一番。

紹聖四年,他又戲劇性地被貶至更為艱苦的儋州。“食無肉、病無藥、居無所、冬無炭、夏無寒泉。”艱苦也可見一斑了,可這老頭兒還能談笑風生,為食寫頌作賦:“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字裏行間,盡是為之自得的意味。

連對自己一生的總結,都樂觀得不行:“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噼裏啪啦……”灶裏的火星亂迸,映紅了她的臉,她輕拭額上的汗珠,小心翼翼地往灶裏又添了根木柴。“怎麼樣?”

“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我輕笑。

她依舊盯着灶裏跳躍竄動的火苗,“不抱怨,不挑剔,不管生活多艱苦,始終懷一顆達觀灑脱之心,日子總能苦中作樂。”

“説實話,我以前一直以為文學就是風花雪月,沒想到盡是些柴米油鹽。”

她起身掀鍋,水汽氤氲,整個廚房都朦朧了。紋路斑駁的黑鍋中,烏黑而油滋滋的湯汁翻滾着。

“可不管身處何地,何種境遇,他總是以一份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面對生活,認真對待一飯一蔬,一飲一食。”她把肉鏟進碗裏,澆上一層冒着熱氣的醬汁,端至我面前。“嚐嚐看。”她解開圍裙,坐到我對面的木凳上。

面前的白色瓷碗中擱着一塊四四方方的紅燒肉,肥瘦相間,像層層疊疊的五花石。肉面油光瓦亮,彷彿輕輕一碰就能滲出湯汁。至於味道更是美妙:豬肉的濃香,紹酒的醇香,白糖的甜香,桃花的芳香,四種香氣濃濃地融在一起,撩撥着我的心。

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口肉,油汁混着肉的滑嫩口感,縈繞於脣齒之間,糯得像果凍的肉在舌尖化開,滿口生香。

“太棒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美妙的味道?”我咂吧咂吧嘴,意猶未盡地舔着嘴角殘留的醬汁。

她久久地望着窗外的竹林,“因為肉中,不僅有佐料,還有情懷。”

情懷嗎?我輕輕放下手中的木勺,思緒漸漸飄遠。

誠然,從某個角度看,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某地,就是走在被貶的路上,始終顛沛流離。可不管身處何地,他總能隨遇而安,處之泰然。細熬風花,慢燉雪月。

他既不做理想的人質,也不像不得志的文人那樣看破紅塵。他把對生活的熱愛熬成濃郁的湯汁,用時間和心意浸潤,再多的疲憊與風塵都可以被安撫。

有人説,李白不屬於人間,而蘇軾永遠屬於人間。的確,他以出塵的精神入世,温情地注視着人世間,把自視甚高的理想主義置換成温暖的人間情懷。

不管是廉價低賤的豬肉,還是牛糞煨制的芋頭,蘇軾都能樂而食之。他吃下的,是食物,是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碗人間煙火?

而我們,隔着時間和文字,依舊能感受到昏黃燭光下氤氲的滿足與幸福,享受食物的慰藉與力量。“蔡瀾説:“燒菜如人生,看似平凡,其實酸甜苦辣,箇中滋味只有食者自己去體會。”她托腮凝視着碗裏紅亮鮮豔的東坡肉。

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還要有一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良久,我沉吟道。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3

日月來往,星移斗轉,數百年轉眼已成為歷史,而歷史卻將永遠銘記。“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是誰?寫得如此盡至!不假思索,除了東坡外還會有誰敢如此豪放呢?小蘇可謂是寥若晨星的任務啊!可以用朱自清的話來評判蘇軾的這一句話——一針見血!在我剛接觸蘇軾的文章時,覺得他可真是“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

如此舉足輕重的人物,卻不懂得珍惜利用,實屬宋朝的國君昏庸。無能啊!當時我還以為蘇軾是一個才貌不凡風流倜儻的才子,正如他在《念如嬌。赤壁懷古》中寫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可在前幾天學習他的名篇《赤壁賦》後才知道他是個年高德劭,不足六尺的“小老頭”,唉!真是讓我的情緒一下子由“高潮”跌倒“失落”了。很是有種名存“貌”亡的感覺(韓愈,真對不起,改了你的“名存實亡”)。儘管如此,在我心中依然會產生對他才華橫溢的仰慕和尊敬,誰叫《增廣賢文》中有句實實在在的話呢?——“凡人不可貌相,海水難將斗量”!蘇軾留給我的印象不深,因為我喜歡“獨秀一品菊”的陶淵明。

但蘇軾身上那種濃濃的豪放、清雅的形象卻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清淡的詞語、簡單的詩句,組成了一篇篇不同凡響的鴻篇鉅著。乍得一看,好像蘇軾的文章頁不落窠臼。由此看來,陶潛的天下該改朝換代了。品味蘇軾的詩句、文章,總覺得寫得妙趣橫生,説是豪放派一點兒也沒錯,讀起來就如同重返大自然的懷抱,親切而又富有激情,時而平靜,時而波湧,就像一條翻騰於海路之間的巨龍,轉折連貫,恰到好處。?

蘇軾的人生道路十分曲折,多次被貶,然而他卻抱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實少許人能做到,他那積極向上的精神,樂觀自信的態度都讓我感到欽佩。我喜歡陶潛,僅是出於我性格內向,孤身一人,性格等都與他相像;而對於蘇軾我則是有一種只有用內心情感才能評價他的感覺,可能是因為他寫的文章與我的內心情感很相似的緣故吧!但願在以後我能漸漸喜歡上這個與我有“共性”的人吧!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4

蘇軾雖然早已逝,不朽詩篇流萬世。

——題記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話選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字東坡,號東坡居士,詩詞量僅次於李白。他曾經在京城做過三品的禮部尚書。後因修改宰相王安石的著作,被調到西湖去當太守,他修建了蘇堤,無意中還發明瞭“東坡肉”,且治民有方,所以整個西湖的百姓都很愛戴他。他天性風流,常放下太守的架子去釣魚;坐船去欣賞風景;去遊覽各地名勝;品嚐杭州自己獨有的各色美食……頗有一股要踏遍杭州西湖的氣勢,他還美其名曰:與民同樂。他生性嗜酒,頗有一股豪放之氣,常常在酒樓裏大醉而歸。許多著名的作品就是他酒後揮毫灑墨,應運而生的。我認為還是有那麼一點兒小小的遺憾,因為他生在宋朝,如果他生在唐玄宗時期,肯定不會比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遜色。我從以上資料看出他不但人長得帥,心靈也很美。

可潘貴他也很得帥,但他見風使舵,金錢至上,完全與託德和衣店的老闆有得一拼。據説他坐馬車經過大街時許多婦女都把水果糕點往他手裏塞。他還巴結權貴,拼命往前擠,當個知府還不滿足。最後還是落了個人頭落地的下場。為他的貪婪無恥、勢力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走近蘇軾,讓我領略擁有一顆美心,才能擁有流芳百世的美文。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5

日月來往,星移斗轉,數百年轉眼已成為歷史,而歷史卻將永遠銘記。“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是誰?寫得如此盡至!不假思索,除了東坡外還會有誰敢如此豪放呢?小蘇可謂是寥若晨星的任務啊!可以用朱自清的話來評判蘇軾的這一句話——一針見血!

在我剛接觸蘇軾的文章時,覺得他可真是“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如此舉足輕重的人物,卻不懂得珍惜利用,實屬宋朝的國君昏庸。無能啊!當時我還以為蘇軾是一個才貌不凡風流倜儻的才子,正如他在《念如嬌.赤壁懷古》中寫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可在前幾天學習他的名篇《赤壁賦》後才知道他是個年高德劭,不足六尺的“小老頭”,唉!真是讓我的情緒一下子由“高潮”跌倒“失落”了。很是有種名存“貌”亡的感覺(韓愈,真對不起,改了你的“名存實亡”)。儘管如此,在我心中依然會產生對他才華橫溢的仰慕和尊敬,誰叫《增廣賢文》中有句實實在在的話呢?——“凡人不可貌相,海水難將斗量”!

蘇軾留給我的印象不深,因為我喜歡“獨秀一品菊”的陶淵明。但蘇軾身上那種濃濃的豪放、清雅的形象卻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清淡的詞語、簡單的詩句,組成了一篇篇不同凡響的鴻篇鉅著。乍得一看,好像蘇軾的文章頁不落窠臼。由此看來,陶潛的天下該改朝換代了。品味蘇軾的詩句、文章,總覺得寫得妙趣橫生,説是豪放派一點兒也沒錯,讀起來就如同重返大自然的懷抱,親切而又富有激情,時而平靜,時而波湧,就像一條翻騰於海路之間的巨龍,轉折連貫,恰到好處。

蘇軾的人生道路十分曲折,多次被貶,然而他卻抱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實少許人能做到,他那積極向上的精神,樂觀自信的態度都讓我感到欽佩。

我喜歡陶潛,僅是出於我性格內向,孤身一人,性格等都與他相像;而對於蘇軾我則是有一種只有用內心情感才能評價他的'感覺,可能是因為他寫的文章與我的內心情感很相似的緣故吧!但願在以後我能漸漸喜歡上這個與我有“共性”的人吧!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6

和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天才一樣,蘇軾是位跨界高手。他是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還是一位美食家。

在填詞作詩方面,蘇軾的風格一向豪邁樂觀。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當然要説豪邁的宋朝著名詞人,能跟蘇軾匹敵的,就唯有辛棄疾了。不同之處是,辛棄疾是真上過戰場,在表達豪邁方面有着自己獨特的體會。蘇軾則以其天生轄達樂觀形成了自己的豪邁詩風。

當然,蘇軾的慷慨豪邁個性也與自己的人生經歷有關,蘇軾雖然少年成名,但整個一生其實並不順隧。中年時,曾因上書談論王安石變法的弊病而受人排擠,無奈之下,自己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按道理來説,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但蘇東坡有着自己的活法。他修蘇堤,興水利,忙得不亦樂乎,故而深受百姓愛戴。大家都知道蘇軾愛吃豬肉,於是大家便抬豬擔酒來感謝他。蘇軾則讓家人把豬肉切成方塊,與黃酒一起燉了,分給民眾吃。當地百姓為了傳頌蘇軾的為人,便將這道菜稱為“東坡肉”。於是乎,一道名菜就此誕生了,至今還非常的受大眾喜愛。

毫無疑問,忙乎蘇軾是個少有通才,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寫的詞。這裏説説他的代表作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是蘇軾在地方官的陪同下外出打獵時創作出的,豪放派詞風精髓盡在其中。開頭一個狂“狂”字,鋪排出整首詞的“狂”。你看他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看上去格外的英勇。隨從武士也都“錦帽貂裘”,作打獵裝束。他們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卷”過了一座座山岡。為了報答全城士民盛意,蘇軾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

上半段主要描寫的是打獵時的狂氣,而後半段則是進一步描寫了蘇軾的“少年狂”。蘇軾本來就樂觀、豪邁,喝了酒就更放得開了。就算已步入中年,那又怎麼樣呢?然而,蘇軾畢竟是個有抱負的人,內心還是有所渴求的。“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他在想,什麼時候皇帝派一個像馮唐樣來呢?讓他告訴我將再次被重用。這時的蘇軾幻想着那一天,自己拉弓如滿月,看着西北的方向,射死所有的敵人。

蘇軾,一位豪邁的詩人,他用他的樂觀精神,去戰勝人生的不完美。悲劇的人生故事,被他寫成了喜劇。只是他的內心世界真實作何感想,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會知道。但我們後在,在他寫的詩詞裏,哪怕只是輕輕一瞥,都能感受到那撲面而來的豪邁之意。這樣的一位歷史上難得的跨界人才,值得被後人永遠銘記。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7

蘇軾的一生充斥着他的豪放與豁達,但這對於大多數觀眾朋友來説,這往往是現實生活所體會不到的,所以今天,我們將從一個充滿煙火味的視角——“吃”來走近他的豁達。

“烏台詩案”,將三年前名震汴京的蘇軾貶到了湖北黃州擔任一個毫無實權的團練副使。這一貶,不僅貶出了東坡居士,這個北宋文學史上最大的IP,還把他貶出了一個新愛好——吃。

到了黃州,他便進入了“自笑平生為口忙”的狀態。長江摸魚,西山做餅,城郊野菜,甚至市集上“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豬肉也被他試了一遍。當時從宮廷到民間的主要肉類是羊肉,豬肉雖價賤但腥味難去,而蘇東坡卻只能以此來解饞,甚至創作出其做法的《豬肉頌》和調羹制菜的《東坡羹頌》。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剛被赦免回京,又得罪了司馬光的保守派,於是他便又被貶到更為偏遠的廣東惠州,剛才的那首詩就作於這個時期。“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但荔枝在這裏也沒有來,女子也沒有因此笑。廣東惠州瘴氣瀰漫,疾病多發,但身為一介謫官的蘇軾卻只有微薄俸祿。缺醫少藥的他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幾十年來對他不離不棄的愛妾朝雲香消玉殞。“窮、病、怕”三座大山快要壓倒了這個中年男人,這個時間的蘇軾是苦悶的,但儘管如此,他仍沒有放棄“吃”這一愛好。

直到今天,惠州當地還流傳着蘇東坡自創羊蠍子的傳説,羊蠍子也就是羊的脊骨,這東西在那時非常便宜,假如你與屠夫的關係好的話,他甚至會白送給你。過水、火煮、去腥後再碳烤,一道美味變這樣做成了。當我們今天在餐館裏大塊朵頤時,又怎能體會到一千多年前,蘇軾在陰雲密佈的下午,拖着病軀孤苦伶仃地默默啃食着羊脊骨的滋味。

在66歲的蘇軾回京的路上,有人為他畫了一幅像,他在畫像上提筆寫到“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在貶惠州之後,蘇軾又再次被流放更為偏遠的儋州,當時的儋州並不是今天海南繁榮昌盛的模樣,而是荒無人煙的蠻荒之地,在這裏,蘇軾訪遍了儋州的飛禽走獸,終於發現了真正的美味——生蠔。而且,他還向他的兒子修書,説明生蠔的鮮美,並且告誡他不要告訴朝中士大夫,因為害怕他們到海南來與自己爭搶。

再回京時,蘇軾已是66歲的高齡,很快他便病倒在常州,不久,他便死在了常州。

對於蘇軾,他是書法家、政治家、詞人,但對於他,或許正如他自己所言“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空”。

一個“老餮”,足以概括他的一生。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了,感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8

在古代的眾多詩人中,我最喜歡的是蘇軾。因為他他的天才,他的靈動,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別緻,渾身散發着詩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測的人生,曲折多難的兒女情長。

走近蘇軾,揭開他心靈深處的神祕面紗,去感受他的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風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視,在煙雨迷濛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的坦然樂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貶謫又蒙受冤屈,處境險惡,生活困頓,但他臨危不懼,永遠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風雨不斷打擊着他支離破碎的人生,蘇軾沒有見風使舵,也沒有驚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對,去承受。

他帶着樂觀曠達,走進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臨山水,懷古憑弔,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壯麗,抒發自己的壯志豪情,在苦悶中尋求超越和解脱。“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他苦悶和彷徨的同時,他為泛舟赤壁靜謐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對歸隱江河以寄餘生的嚮往。他將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獲得超然,獲得自由。

走近蘇軾,讓我們一起體會他的安逸,頑強。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49

我一個人走進晚風的夕陽中,柔和的風吹得我受傷的心隱隱作痛。自己苦心經營的,決不能失敗,但敗得似一幕滑稽劇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詢的目光閃耀在腦海中。

夕陽將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無力的陽光伴着漫無目的的腳步,“林斷山門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相同的無奈讓我又一次輕輕走近了蘇東坡。

夕陽下的小河邊,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點點漣漪,我彷彿望見了東坡先生駕一葉扁舟,緩緩而來。晚風吹起他亂如旌的白髮,“唯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他似一隻孤獨的大雁,無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人們多認為這是悲觀中的消極,無力中的感慨,而我卻一廂情願地認定這無聲之境便是蘇東坡的極致。蒼涼中有着無邊的寧靜與深邃,最痛苦的時刻,正孕育着無限的希望。枝上柳綿被風吹少,而他卻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任歲月染白頭髮,他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被風雨截住了去路,他會説:“忽如一夜春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無情相思襲上心頭,他又説:“休將故國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東坡是深刻的,就在於他有一雙在黑暗中發現陽光的眼睛,先生躊躇滿志,隨時代的際遇跋涉到了顛峯,厚重,明朗溶為共同的血液,流動在一個人的人格血脈裏面,於是,我們看見先生在滾滾大江前,唱“大江東去浪淘盡”悠悠古江,因為一種不同凡響的胸襟而千古激盪。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馬由韁,奔馳於天地之間,“左牽黃,右擎蒼”的矯健英姿伴着那句“老夫聊發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紛飛天地間,對着綻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曠神怡,“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東坡先生,面對人世間的滄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敗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構成了他一生中最閃亮的人格魅力。

……

我從東坡思想那裏歸來,心中舒暢了許多。是他又一次喚起了我興奮的勇氣,我相信,我會用成功來回謝他。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50

穿越千年,夢迴大宋。品味宋詞神韻,欣賞東坡美景,漫步西子湖畔,回味荔枝甘美,詮釋一代大家——蘇軾。

隨着一抹輕煙,我來到了大宋。

宋神宗端坐朝堂之上,你蘇軾跪伏在大殿之上,而後慢慢起身,雙手顫巍巍地接過了那道貶謫的聖旨,邁着蹣跚地腳步退出了朝堂,又回首凝望了一眼神宗。此時,我看到了你那雙充滿浸着淚光的眸子,體會到了你內心的那份不捨和無奈。

一番舟車勞頓,終於到了黃州。卻不曾想到黃州通判正是古人,於是東坡屬於了你。你在坡上築雪堂,植花木,陶冶性情。記得桃花盛開時,你拾起一片落瓣,遠望王師,眼中無限惆悵,遊覽赤壁,面對漫漫江水,你吟出了“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此時,遠離京師萬里,你念念不忘的仍是宋神宗。雖身受貶謫,但心繫國家,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愛國情懷,我知道你沒有沉淪,沒有放棄,否則又怎會有“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豪放,散文的殿堂裏又怎會有前後《赤壁賦》的橫空出世?

隨着一陣濤聲,我又來到了西子湖畔。

被貶荒遠,你沒有悲愴,沒有憤憤不平,你懂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否則,蘇堤又怎會橫卧西湖。其實,那不僅僅是一道蘇堤,那也是埋藏了你所有憂傷和痛苦的墳墓。不然,夕陽下的蘇堤上又怎會有一位提酒對京師的老翁?

聽着西湖邊楊柳輕舞的沙沙聲,我又來到了海角天涯的海南。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是你被貶海南所作,你用荔枝的甘美洗去了心靈的創傷,這是何等地樂觀。當大水壓城城欲摧之際,你振臂高呼:“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又是何等地雄壯。夜晚目睹明月,你的思鄉之情被月光點燃,“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你沒有沉溺於這種傷感之中,而是化作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把自己的思念推向了對所有離人的美好祝願,這又是怎樣的寬廣胸襟呢?

面對“風雨”,你沒有像陶淵明一樣選擇逃避;沒有像韓愈一樣沉浸於抑鬱;你選擇了坦然面對,豁達處之。

試問,在官場風雲下,有幾人做到這樣?而你蘇軾做到了。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5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蘇軾

蘇軾的才華一直令人欽佩不已。他的詩詞,他的書法,他那粗曠卻不失細膩的文筆,早已深深地埋在讀者心中。

唱着“大江東去”的蘇軾,把一片豪情贈予世人。何其瀟灑,何其曠達,吟頌之際,倍感舒適。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可謂膾炙人口呀!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把那威風凜凜的將軍描繪得淋漓盡致,那份颯爽英姿頓時浮現在眼前。想象着,那簡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將軍出獵圖啊!品味蘇軾,不由自主地湧出一種舒適之感。

蘇軾的“狂”,更狂在面對逆境時的那份無懼。

江面倏忽變化,波濤洶湧,風雲開闔,但無論是多麼的驚心駭目,蘇軾都不隨之動容。真真切切,那是無所畏懼的臉,那是時刻保持浩然正氣的軀幹。那份無懼,早已化作征服逆境的自信。然而,正是這坦蕩的人生態度,給了我們無窮的動力,給了我們步入成功的力量。恍惚間,那分舒適之感似乎更深了。

蘇軾是豪放的詩人,但更是多情的男子。

還記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嗎?蘇軾的多情讓人着迷。越讀蘇軾的詩,越愛蘇軾,那一份沁人心脾的舒適,好比一顆甜甜的巧克力,帶出一絲絲醉人的情懷。蘇軾的詩重細節,重感情,更重在讓人領悟那廣闊的情懷。蘇軾,一位偉大的詩人,一位讓無數人着迷的詩人。這位達觀而放蕩不羈的詩人,用他的詩詞傳達心理感受。蕭蕭暮雨中,大家都在抱怨這惱人的細雨,而蘇軾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這是哪一份情懷,又是哪一份樂觀呀。心中的舒適之感隨着脈搏在不停跳動。

面對蘇軾,值得享受的很多,值得學習的更多。那一篇篇詩詞,流淌着蘇軾的血液,正在慢慢地滲入讀者的心扉。鮮紅的血液得到了重生,永遠永遠地活在大家心中。

猛然間,那份舒適之感躍出身軀,向着蔚藍的天空不斷飄灑,化作一縷縷陽光,温暖着大地。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52

走近蘇東坡,喜歡蘇東坡,敬慕蘇東坡。

讀過赤壁二賦,不能不心折於他的超然,想起黃州,想起烏台詩案。

走近蘇東坡。年少時,“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時何難!”汴京高中,名揚於四海,仁宗親許為宰輔之器。此時是何等意氣昂揚。無奈,天意弄人。

他因論新法不力,自請外放東南諸州,覽民生疾苦,發為歌詩,冀達天聽。宵小不容,誣以訕謗,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烏台,百日之後,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

他就那樣疲憊無奈痛苦地來到黃州。現實與理想的反差太大,從宰輔之器到八品散員,從一代人望到雜諸漁樵的平民。一切重新開始。

政治活動的中止,親友故舊的畏禍遠避,政敵的虎視眈眈,全家的生計問題……而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與朋友的詩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無心機,他才四十多歲,事業,才剛剛開始。

很難想象,這個挫折,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喜歡蘇東坡。“清詩讀吟還自和,白灑已盡誰能借。不辭青青忽忽地,但恐歡意年年謝。”夜闌時,一切靜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靈。淚凝成的《寒食雨》,幾乎讓人在文字間觸到心的掙扎與呼喊,縹緲孤鴻,寒校揀盡影猶寒,“月明多被雲妨”,淒涼北望幾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積,發酵,他卻醒了。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53

我愛讀蘇東坡,讀“大江東去”的雄放千古,“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讀“唯願孩兒愚且魯”的憤激,“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沉悲憤,那恰似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超然闊達,以前我在書中看到的蘇東坡總是遠遠地站在高處,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直到有一天,我在西湖尋找蘇子的蹤跡,才真正走進這一代偉人的身邊。

我站在孤山眺望西湖,眼前,似乎蘇東坡正在借酒澆愁,醉忘歸路的情形。

孤山上樹木蒼翠欲滴,身形其間,微風拂面,如身臨其境,當年蘇東坡就在這些樹下席地而坐,喝着賒來的酒和狗骨頭,頓覺裏有微肉,説什麼感覺甚補,唯恐“眾狗不悦”,飲酒自歡,噢!古樹啊!你曾今為蘇子遮風避日,你可曾聽到他的微微歎息?你可曾懂得他內心的苦惱與憂愁?

蘇子曾經看到百姓砍樹,要繞很遠的路或過河去,卻有涉足泥潭的危險,他毫不猶豫地捐出了皇帝賜給的腰帶——犀帶,還鼓勵親戚捐獻出千兩黃金,造橋完成時,全村殺雞宰羊慶賀。當他在生活困難時,甚至下鍋的米都沒有的時候,他從不要別人幫助,奉獻自己的一切,蘇子的橋一直沿用至今。在古樹圍繞的東坡紀念館,還留鐵索,大約有手臂般粗,蘇

子建造的不是橋和堤,而是一座精神的豐碑。

在蘇子的一生中,他並沒有沉湎與自己被貶的悲痛中,而是譜寫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他並沒有用詩文來闡述自己的悲慘命運,而是寫了關於人民生活的苦難。只有遭受挫折而看透人生的人,才有如此胸懷。

東坡似乎就站在眼前,手握書卷,(.)目光深邃,沉靜不語,我與他走的是那樣近,我真想走過去握住他的手,我知道,以後,蘇東坡在我心目中已不是一個名稱,一個逝去的歷史人物。而是一個看透人生,志存高遠的精神支柱。

我走在垂柳依依的蘇堤上,水平如鏡的西湖就在身邊,西湖是美麗的,但比西湖更美麗的是蘇子的靈魂。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54

“三光日月筆,四詩風雅頌。”當浩瀚的史卷以磅礴的威勢向我展開,那些閃動的文字描繪了他最真實的內心。

他將至情洋溢成筆下的色彩,將真我編織成奔騰的旋律,將誠摯揮灑成行雲流水的文字。他用一生演繹着不朽與傳奇。

他是一杯水,温柔多情,喜怒哀樂懸於胸。“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不掩飾內心的思念,甚至還會有“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經歷。天人永隔的離別,

痛徹心扉的苦難,刻骨銘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流向心靈的深處。一位至情的文人,沒有“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豪言,沒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壯語。在那飛揚的筆中,他將淡淡的哀愁,淺淺的相思訴説着。

他用飄逸瀟灑的語言去書寫最真實、最智慧的文章。蘇軾用他的一句句詩詞、一篇篇文章向你證明:人生的苦澀、失落可以用沖天的豪氣去稀釋,苦難會在遼闊的山河、博大的胸懷前黯然失色,“酒酣胸膽尚張開,鬢微霜,又何妨?”他把豪邁鋪灑,讓豁達成為生命的血脈,似酒般幹凜爽快。“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他把快樂宣揚,把被貶的痛苦蒸發為理想的思索,不讓自己迷失在名利場中。“浮游於天地中,放浪於形骸外,”他將自己對生命的卑微與崇高的思考一點點訴説,他把自己大徹大悟後的思想,向千年古風傳達。

蘇軾,不需要華麗的語言,不需要絢爛的裝飾,他的名字本身就閃着熠熠光彩。這個在中華大地上響徹了幾百年的名字,那份足以讓每一個文人汗顏的性情。

他,用他那清新有厚重、悲壯而純正的文筆敍述着最細膩的情感、最傷感的孤獨、最無羈的豪邁,內心所有的感情噴湧而出。他引領着澎湃的文字潮流,為古典的海洋增添了雄渾的樂章,在時光的流

轉中永遠都是炫目多彩、熠熠閃光!

走進蘇軾的心靈深處,體會蘇軾最真實的內心。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55

蘇軾!一個震撼人們心靈的詩人,他的詞或空曠,或雄放,或凝重,或空靈,可以到達人們心靈深處,一個出生於北宋時期的人,留下百篇詩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一首詠月抒懷的詞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月下有一抹清影正在獨自望月的情景,只是那一抹清影可是他正念着“水調歌頭”詞一首?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點點是離人淚”一首“水龍吟”彷彿已蒼老了前世今生。一朵朵鮮豔的紅花已衰零墜地,卻再也無法將它重墜到枝頭上,三分的春容,其中兩份化為塵土,一份墜入流水已無蹤影,其實那是離人的眼淚啊。一份份纏綿悱惻的情思,早已到達物語神遊的境界。又有何人能比?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56

一棵垂柳映在水邊,我把它想象成你寫詩的模樣。

輕捷的木槳撥開天水的一色,濺起層層漣漪,為你美麗的人生拉開帷幕。

捧讀晨曦你悠閒的剪影,是清風唯一的樂趣;聆聽黃昏你淒涼的低吟淺唱,是月亮唯一的享受;默唸窗邊你脱俗的詞句,是孤雁唯一的慰藉。

一生挫而不折的氣概為你短暫的一生抹上了厚重的色彩。你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雕琢成永不消失的風景,裝點大江南北,映在“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壯美人生中,激盪在後世人的感慨裏。“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你的精神氣魄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凝結成一顆愛國雄心……陪伴你走過那段漫長孤寂的路,最終走進我的心裏。

無論是“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還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無論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還是“一蓑煙雨任平生”,你獨倚望江危樓,靜聽颯颯清風,把一腔的豪情壯志訴説給滔滔江水。年年如是,周而復始,奔騰的江水記下了你那刺破烏雲的長嘯,也記下了你的曠達胸襟。

儘管外面的世界一片悽風苦雨,可你的眼中從來不缺美麗的畫、精緻的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道盡西湖的秀美,“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點畫出清麗的春色,引人作無邊的遐想……

推開精神之門踏上心靈之橋,一位飽受生活折磨、愛國又愛生活的長者帶着滿腹才情和沖天豪氣,緩步而來。

在這月色迷濛的夜晚,我願做你月下吟哦的聽眾,做你精神的追隨者,用幼稚的文筆為你最美麗的人生着墨。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篇57

一個震撼人們心靈的詩人,他的詞或空曠,或雄放,或凝重,或空靈,可以到達人們心靈深處,一個出生於北宋時期的人,留下百篇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一首詠月抒懷的詞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月下有一抹清影正在獨自望月的情景,只是那一抹清影可是他正念着“水調歌頭”詞一首?“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點點是離人淚”一首“水龍吟”彷彿已蒼老了前世今生。一朵朵鮮豔的紅花已衰零墜地,卻再也無法將它重墜到枝頭上,三分的春容,其中兩份化為塵土,一份墜入流水已無蹤影,其實那是離人的眼淚啊。一份份纏綿悱惻的情思,早已到達物語神遊的境界。又有何人能比?“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周郎赤壁。”他的詞婉轉,空靈,卻也很豪放。奔騰的大江滾滾的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風流千古的人物,他感慨:人生如夢,歲月流逝的遺憾。他説,千古風流人物即使身名懼滅,但江山在,江月長留,當舉酒當杯。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惟有淚千行。”整整十年,唯有相思伴終生,可惜相思比夢長,望也望不到盡頭……悽美的感慨,永明深處的是一份執着的感情。滿腹的淒涼,唯有對千里之外的孤墳傾訴,到生命的盡頭,也只有淚千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情。”披一身蓑衣任海湖中度平生,等到老的時候,再回首來程風雨瀟瀟時的情景,早已不管它是風雨或是晴,只要飄搖一生,長夜漫漫也不會覺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暗中流年偷換。”流年似水,抓也抓不住,漫步在寂院中,時而可見稀疏流行度過銀河,夜色已過,月波淡玉繩,星隨着北斗低旋。是的,蘇軾在感慨,年華似水,歲月如此輕易的逝去。因思秋風而感念流光飛逝的脹惋之情,無一顯露。

“牆裏鞦韆牆裏到,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牆裏佳人一笑,便讓牆外行人枉自多情,而徒加惆脹,不知這些“愁”是不是詩人的一番情操。

《水調歌頭》、《蝶戀花》、《念奴嬌》、《江城子》都是他留下的寶物,婉約清麗的詞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也影響了我們,無論怎樣,她是一個流芳千古的詩詞家,誰又會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