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9篇)

作文1.5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9篇)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古人對時間流逝的惆悵與無奈。

時間無形無影,無聲無息,無光無色。然而,時間卻又無處不在。靜靜地深思難題,認真做題時筆尖的轉動,撕去的日曆,老人的白髮,諸如此類,都顯示了時間的足跡。

時間在流逝,看窗外的果樹慢慢長高,賞路邊的花朵慢慢美麗,聆聽小雨細細的響聲。時間在流逝,水稻由碧綠到金黃,小蠶由蠶子到成蝶,醜小鴨變成了小天鵝。

時間在流逝,我也在不斷長大,童年的那份快樂隨時間的流逝,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隨風飄動的都是美好的遺失。流逝了17個歲月年華的我,由稚嫩走向成熟,懂得許多人生道理,學會了辨別人世間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

“落日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陳師道如是説。與時間賽跑,我們要乘着奮鬥的羽翼,翱翔於時間的長空,去摘取那璀璨的繁星。用奮鬥去詮釋時間的意義,用汗水去感悟時間的真諦。

當我們走過崢嶸的歲月,駐足回首觀望時,歲月的霜滷在我們身上留下多少悽深的齒痕。生命又在一季又一季的寒暑中交替着,漸漸地,蒼白的青春也在時間的長河中消逝。

一株生長在沙漠裏的蒲公英,乾旱時節依舊踏踏實實地生長,不言棄也不憂慮,但只要遇見一次陣雨,它就會盡可能地儲存水,也不會顧慮重重,因為它在意的只是當下。面對匆匆的時光,我們要做點什麼呢?我們又能做什麼呢?苦思冥想中,時光又悄無聲息的飛過了。

時間在流逝,我們應當牢牢把握眼前,珍惜現在。珍惜現在,並不意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擁有陶潛一樣淡定的心,可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以達到落英繽紛的桃花源;珍惜現在,也不意味着忘卻過去,放棄夢想,而是讓我們學會踏實地邁出步伐,自信面對人生。

時間如念珠一般,一天接着一天滑過,串成日,串成月。我們不必在乎念珠可以串多長,我們只需去留念串念珠時的酸甜苦辣。

時間在流逝,我們無法控制,但我們可以不虛度它,充實生活的每一天,善用時間,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富有效率,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更為精彩生動。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

劇作家和表演藝術家二人因為能不能修改台詞一事,各執己見。這讓我不由地想到屈原《離騷》中的一句話:“何方圓之能周兮?”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是守方還是似圓?

“方”,彰顯的是一個人分明的稜角,是一個人內心秉性的追求,反映了一個人的修身原則。“剛直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信使照塵寰。”身陷囹圄的司馬遷,堅持自己“方”的秉性,拒絕美言取悦漢武帝,雖然身陷囹圄,他仍能夠堅守“方”的信念,堅持太史令的職責如實記載漢代的史書,捍衞了史家的名譽。這“方”自是值得萬世銘記。

“圓”,彰顯的是一個人的處世智慧,是一個人外在的謀略,反映了一個人的處理複雜事物的水平。曹操及藺相如恐怕都算得上是將“圓”運用到了極致的高手,因為曹操心中能夠容得下許攸,所以才能在官渡之戰中獲得的出人意料的勝利;因為藺相如能夠用包容對待廉頗的無禮,所以才能留下“將相和”的佳話。這“圓”同樣值得彪炳史冊。

“方圓齊用,功效俱呈”豈不更好?“有人如是説。是的,方圓相融,自是人生的大智慧。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常是”方“有餘而”圓“不足,往往喜歡意氣用事,面對社會的種種弊端、他人的不足,常常難以容忍,憤世嫉俗。歷盡滄桑的中老年人則又”圓“有餘而”方“不足,常常是老於世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此兩者,均屬於沒有把握好”方圓“之術。

樑思成在談建築時曾説:”建築的文法有一定的約束,但在它之下仍能有極大的變通的靈活性。“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應該明白:”方“,可以作為準條、原則來約束自己;”圓“,應當作為處世方法,學會隨環境要求改變自己。我們都熟知這樣的古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大海恐怕就是諳知”圓“的妙處的智者吧?

藝術家與編劇之間的爭辯,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坐下來,好好交流,從藝術的角度去審視改與不改的差別。生活中的分歧,也應靠交流去溝通。老子以為”上善若水“,我們也應當如水一般,任方隨圓,這樣才能彰顯年輕人的智慧。方,便立世;圓,便處世。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3

劇作家堅持説,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台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意願。表演藝術家主張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台詞。一種是固於執守,一成不變的思想;一種是敢於假想,推翻常理的創新思維。在現代社會中,毋庸置疑,後者與時代同步。

日心説的提出是敢於創新,人類登月想法的提出是敢於創新,載人潛水想法是敢於創新。無論那些想法在當時看來是否能實現,是否合乎常理,那最起碼是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是人類思想前進的一小步,況且如今的日心説已是公理,神舟登月,載人潛水已不在話下。若無那些大膽假想,何來今日的社會蓬勃發展?若無那些創新思維,何來今日矚目的科學成就?因此人們要敢於假想,跳出思維的囚籠,大膽創新,才能引領世界潮流,走向發展。

科學領域如此,文學領域同樣如此。總是照搬常理、無新意、無獨特之處、千篇一律的文學作品只不過是堆丟棄的廢紙而已。而莫言的文學作品就非如此了,一種打破固有思維的不迂腐不固守的創新文學,神奇般地將生活與魔幻色彩結合在一起,打破了那種固有的文學界限。莫言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偉大的獎項,無疑是肯定了莫言的創新文學,肯定了敢於創新的思維。

科學領域如此,文學領域如此,教育領域自然也如此。教師自身要敢於打破固有的迂腐的教學模式,使語言生動起來,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真正實現”教“與”學“的有機融合。學生在學習知識、解答問題時也要敢於假想,跳出原有的定勢思維,使自己的潛質得以激發,真正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其實,無論是科學、文學、教育領域,還是其他所有領域,人們都應該提出假想,敢於創新,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人類才能不斷實現超越。

創新,是裊裊的微風,喚醒人們的心靈;創新,是含苞的花朵,拂來沁人的芳香;創新,是皚皚的白雪,帶來豐收的喜訊。

社會在發展,在進步,劇本台詞何嘗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在尊重作者創作意願的同時,演員完全有理由根據表演的需要去對台詞做必要的合理的改動,當然,這首先要求演員本身要有再創作的意識和能力。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4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人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對未來充滿希望併為之奮鬥的人,那些敢於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

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只有那些向着未來敢於追尋、為夢想風雨兼程的人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綻放光彩!

要做一隻翩飛的白鶴,飛渡寒苦人生。柴靜在她初入央視《東方時空》時,並不順意,遭人誤解嘲諷,可她沒有“眼空蓄淚淚空垂”,沒有失落地喃喃自語:為什麼會這樣?她堅定地抬起頭,繼續為自己的事業不斷奮鬥。她以一名新聞記者的良知與正義,剝繭抽絲,向着那片最藍的未來海域飛翔!在向未來進軍的道路上,她兢兢業業,甘守清貧,活得從容。當她被評為“最美記者”時則謙遜地答道:“溢美之詞,不敢領受。”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當熱烈包圍世界,她以冷靜的姿態飛渡,堅持不懈地為未來奮鬥使她的人生充滿力量!

要麼是你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海子曾説: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亡。的確,人生從來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要始終堅守自己的夢想,掌握生命的方向,使自己在努力中實現價值。

失意不一定是生活的羈絆,敢於直麪人生的人,才是靈魂最自由、人格最完美的人。新起之秀陳歐在創業之初,無數的質疑和辱罵幾乎要將他淹沒。然而他想:“為什麼不能這樣呢?”重重打擊下,陳歐卻越來越強大。“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選擇。你否定我的現在,我決定我的未來。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這是陳歐內心的迴響。毫無疑問,陳歐在他夢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是他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最好證明!面對失敗與挫折,面對誤解與傷害,他用行動給出了最好的回答。追夢途中,永不言棄地為未來拼搏使他的人生無所畏懼。

蕭伯納説:我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後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

法布爾曾説:“你們應該有信心,生命從來不會絕望!”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絕望的人,不要在失敗中裹足不前,而應展望未來,想着“為什麼不能這樣?”這樣,我們的生活便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出自我設限,我們便能看到鷗翔魚遊,水天一色;向未來進軍,我們便能觸到自己的夢想!

任他青苔滿地年年不掃,任他塵煙風過一池萍碎,我心向天,仰面花開。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5

我們需要質疑”懷疑論者是社會前進的力量。“美國國父華盛頓曾經這樣説。

劇作家和表演藝術家的爭論,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對於表演家的觀點,我還是表示贊同:我們這個社會,面對我們的教育形式,我認為我們需要質疑,我們應該鼓勵質疑。因為當今青年太缺乏質疑之聲。

回溯五千年中華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們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從不缺乏敢於質疑者。三千年前,當奴隸制依然大行其道時,先哲孟子倡導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就表達了質疑君權神授的思想;明代李贄建立芝佛寺,大力宣講啟蒙思想,勇敢地質疑傳統儒學;清時康梁變革派人士,面對日益衰落的國家,他們敢於質疑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開啟了近代中國學習西方革命的序幕;建國後,我們社會也不乏勇敢質疑的人,建築學家樑思成面對北京市政府改造城市方案的質疑,喊出了保護文物的聵耳之聲——他們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國家的良心“,面對這些響噹噹的質疑者,我們不該學習嗎?

可是,我們現在的學生為什麼就逐漸遺失我們先輩的質疑精神了呢?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學生竟淪落到要被鼓勵才能發出質疑的地步了呢?

那是因為在中國,質疑者常常被當作另類,質疑者常常被否定。

首先,是因為太多的壓制質疑的力量充滿我們生活。如果我們敢於質疑,迎來的往往是世人的批判。馬寅初曾經提出人口計劃生育的建議,在他遭到批判時曾説:”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槍匹馬出來應戰,直到戰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説服的那種批判者投降!“然而,時間飛逝,轉瞬間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周圍還有許多人妄圖以權力壓服質疑者。他們害怕質疑的聲音,因此想方設法消弭這種質疑的聲音。

其次,即使有人不懼強權,敢於質疑,他也會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中,自己的質疑不會產生任何作用。魯迅曾説,戰士不怕迎戰千軍萬馬,而是懼怕進入無物之陣。當你質疑時,你得到的不是對方有理有據的反駁,而是無人問津的擱置;你提出的批判不是被嚴厲地壓制,就是遭到幾個無聊甚至庸俗的説笑者譏笑。每當這時候,作為質疑者的你又該如何面對呢?艾略特説:”這就是這個世界結束的方式,不是巨響,而是一片嗚咽。“是啊,如果你的每一次質疑總是遭遇這樣的對待,又有誰還將繼續堅持質疑,然後讓自己不是成為一個英雄,就是變為一個遭人譏笑小丑呢?

質疑?質疑!這本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我們民族本來就不缺乏有勇氣敢質疑者,我們民族缺乏的是有勇氣敢於聆聽者!西哲有句名言:”當政府燒書時必須起來阻止,否則下一步他們就會燒人。“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可以接受質疑環境,必將推動我們社會的不斷進步。

那麼,就請那些懼怕質疑的掌權者們,擺正自己的心態,張開自己的耳朵,收起手中的棍棒,用真誠面對質疑,我想:質疑之聲不需呼籲,它一定會伴着民族的自信一起到來!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6

一個演員究竟該不該修改台詞?也許你認為他缺少與眾不同的文字修養,也許你認為他不具備大師頭銜。其實,我覺得這一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做一個敢於挑戰權威,敢於質疑的人,做一個敢於忠於事實的人。

詩人説:”雪花是通往天堂和人間的信使,連接着天堂和人間。“我説,質疑是通向愚蠢與豁達的階梯,連接着進步與發展。

敢於挑戰權威,敢於質疑是向生活發表出不同的見解,是和他人意見相反時的.一種溝通。我們要敢於表達出自己的見解,説出自己的心聲。

敢於挑戰權威,敢於質疑,需要我們具有一種堅信自我敢於説真話的態度。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一次,他去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在進行前三名決賽時,他被安排在最後一個參賽,評判委員會交給他一張樂譜。演奏中,小澤征爾突然發現樂曲中出現不和諧的地方。他以為是演奏家們演奏錯了,就指揮樂隊重奏一次,但仍覺得不自然。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判委員會權威人士都鄭重聲明樂譜沒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面對幾百名國際音樂大師和權威,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評委們立即站立祝賀他大賽奪魁。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前面的選手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也放棄了自己的意見。小澤征爾的成功正是因為他敢於質疑,不畏權威,體現的是一種自信。

敢於挑戰權威是一種敢於提出質疑的勇氣。人類歷史的每一次飛躍,無不是質疑精神的推動。正是達爾文大膽地質疑了神創論,才揭開了人類起源的奧祕;正是愛因斯坦勇敢地質疑了經典力學,才開創了相對論的新世界。我不由得想起了亞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正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這位偉大的哲人敢於批判老師柏拉圖的理論,這位哲人才在古希臘哲學史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豐碑。質疑精神,是一種不屈服權威的堅持,它彰顯了人性的高貴與偉大。歷史的進步,正需要我們千千萬萬質疑者的力量。

敢於挑戰權威,敢於質疑是一種堅持真理的精神。巴甫洛夫曾經感慨,由於面對沃泰默的錯誤的結論後他沒有提出質疑,而斯塔林和貝利卻沒有放棄探索的道路,終於證實了結論,巴甫洛夫只能遺憾地錯過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哥白尼在”地心説“盛行的情況下,發表了有悖於宗教界主流認為的”日心説“,在事實面前,他選擇了堅持真理,並把真理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挑戰權威是一種堅持真理的精神,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真理面前,堅持真理,敢於挑戰權威的精神,令人敬畏。

這就是質疑!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力量!我們身為祖國的花朵,正值人生青春時節,可是我們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兩難選擇,我們怎麼辦呢?我們應該敢於質疑,更應該有這種敢於挑戰,絕不盲從的精神。人生路上,就讓我們以勇氣做船,以質疑做風帆,用思考做船槳吧,只要我們不懼權威,敢於挑戰,我們就一定能夠揚帆起航,直達成功的彼岸!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7

記得曾經有一位名人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偉大而高尚的靈魂對話。我不知道什麼樣的靈魂可以稱之為偉大,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評價別人,無論是逝去的還是殘存的抑或是即將來臨的。

在歷史車輪輾過滾滾黃沙而滯留的車轍中,能夠留下痕跡的一定是人們不願遺忘也忘記不了的。在這些不滅的鐫刻中,我更願意記住莊子,那個崇尚自由,被人們尊為逍遙子的道家靈魂。雖然我無法穿越時空去邂逅他的生命,共同遊走于山林,但我可以在《莊子》中尋覓他前進的腳步,因為那裏有他永恆的靈魂。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鮮活的書。因為人生的千姿百態,也鑄就了千姿百態迥異的生命之書。有點羨慕古人的無書可讀,那樣書才會顯得珍貴,書中的生命才終成永恆。我喜歡過一種清靜自由的生活,遠離世俗的喧囂,在一個沒有紅塵煩擾的地方依天地而歌,傍山水而行。所以我選擇心靈的寧靜,在川流不息的人羣中固守一份孤獨,因此我選擇了《莊子》,更選擇了莊子。

第一次讀《莊子》,就感覺到一陣久違的清涼漫過全身,原本浮華騷動的心在瞬間平靜下來。與其稱之為書,倒不如説它是一部波譎雲詭的心靈畫卷,滿紙“謬悠之説,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一把孤獨激昂執着之淚。我只能用我的心靈去感悟其想象後的真諦。對它的評價也許正如魯迅所言: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千,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在《莊子》之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靈魂,具有人的性情,像人一樣思索。有憑風而徙的鯤鵬,有目光短淺的蜩,各有各的靈魂,各有各的思想。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是做展翅遨遊的鯤鵬,還是做安於滿足的蜩?只有我們自己給得了自己答案。相比其他先秦諸子,莊子更習慣用模糊隱祕的線索去貫注深邃的思想和濃郁的感情,正如《逍遙子》中從鯤鵬展翅到列子御風而行,鋪張的線索就是為了點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也許在那個年代,你也只能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寄情於此吧!

莊子師承老子,卻又不同於老子。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而莊子雖然也強調忘形而免害,無用即大用的思想,但更多的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這種境界並非人人都可以做的到,也正因為如此才顯得不凡。甘於生活的貧窮困頓,鄙棄富貴榮華,力圖在世俗中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這也就是你賜與後人的永恆的靈魂財富!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8

春來秋去又一年,燕回仍未把巢嫌。無奈吾心已塵覆,隨那流水入西天。

不記何時拂過你的笑臉,在那春暖花開的季節。你説要離我而去,因為這不是屬於你的春天。説後轉身踱去,瞬間化成雲煙,只留我在那蝶擾蟲鳴的地點,流淚問你:時間,何時再能見面?

罷,也許挽不住他的手腕,但回憶卻如小河,悠悠淌的閒,記住你的笑臉,猶似春日陽光。不忘曾經戲耍在那柳暗花明,不忘與你共同垂釣在那碧溪。時間,你我生死相隨,待到山花又爛漫,吾將攜你手,拾級登高樓,一碟菜餚兩盞酒,訴你心中快樂,傾你心中煩憂。可是,你慢慢老去,不能與我同舟。

時間在流逝。春,匆匆路過,未帶一袖清風,未留一抹雲煙。像童時河邊玩耍,踩在沙灘的腳丫轉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隨地撒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跡回眸間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邊嬉戲,留在水面的漣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憶一夜變成空白,一絲不留的隨時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喚不回。

曾徹夜哭訴被時間拋棄的委屈,卻只有大雁的哀號傳回;曾整日怒吼被時間丟下的不滿,卻只有知了的尖叫響應。可能只能一人獨自承受這失去的痛苦,抑或只有自己承擔不得不拋棄的無奈。然而,坎太深,縫又太寬,這一殘酷的現實唯一帶來的就是對白駒過隙的深刻體會和對寸寸光陰的感受。當釋懷,當放開,或許一切仍在。

春天,希望仍在,雖然歲暮陰陽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雖然門前流水尚能西;秋天,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果實仍在,雖然一蓑煙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雖然天涯霜雪霽寒宵。沒有什麼離開,雖然時光很快;沒有什麼不在,雖然流水逝去很快。該做的不是閒梳粧,獨倚窗,徒增愁容,徒添哀傷,而應趁豔陽,霸佔山頭,開懷暢飲,放聲歌唱!

無論如何,時光總在流淌,像一捧清泉,隨指縫就落下留戀與哀傷。即便如此,也仍冷冷逝去,沒留下半點施捨。何不學着太陽,讓自己輝煌,等到那天,和時光比一比,看誰更亮!

是的,既然冷眉轉身對,不如吾笑轉身回,就算難捨時光戀,總得竭力一生追!

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9

五十多年前的一位領袖慷慨陳詞,説出自己的夢想,然而他的夢想於當時是為天方夜譚——沒有膚色的區別,獲得與白人相同的地位。但正是這樣的夢想打動了每個遭受苦難的黑人,亦感染了部分白人。為此,他雖獻出了生命,但歷史證明了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可以為真。

生活中的我們多會疲於應付已發生過的矛盾,而歎息:“為什麼會這樣”,終其一生忙碌於補救已發生過的事情。此生雖亦充實,然無不有憾。人生即為過程,終將於盡。在生活中不向前看,不對未發生的夢想説出:“為什麼不會這樣”。亦如在路上行走,只是背身前行,看到的亦只是已走過的路徑,至於身後的未走過的路,我們無法欣賞更無從選擇。人生如此,即亦憾也。

劉禪不思強國,晉兵相加,方急治國,終為亡國賤俘,亦樂不思蜀,為此一帝為千古笑耳。汪雖奸,其年少時亦有英雄夢。然其以命為上,以夢為下,日本相迫,即為國賊,縱容身於世幾十載,不及軍中一烈士。貪今而不念來者,歎事之如此而非問夢之未遂,斯人悲也。

人有夢,且時時追問:“為何不能這樣?”實為思想先於行動,思想拓展未來之舉。即如此,夢未遂,亦無悔矣。

昔者司馬子長少小立志,文王、孔子,五百年相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無問何通古今,縱然歷史不順其言,然史家絕唱亦無所憾。辛棄疾南效宋朝,心比廉頗,身老南國。江南遊子縱北望故土又一年,那顆赤子之心不被統治者所用,登亭拍欄,空看吳鈎,但後人品之,無不動容。對於夢想,只能向之,無法踐之也許是一種悲劇,但沒有夢想的人,與鹹魚又有何區別呢?辛棄疾無悔,司馬遷亦無歎。

人既如此,物亦相類。蟬潛於土中幾個春秋,仍盼一個盛夏,縱生命消亡,亦何須追問為何如此;朝菌不過一日,亦於世間走此一遭,無夢何談生命;杜鵑啼血,望帝託心,蜀國雖亡,鳴盡人心,夢想不在於成功與否,而在與能否撐起你那顆搏動的心。生物既如此,身雖小,命已高。

蕭伯納之言雖簡,卻道出人生真諦。人生無常,幾十個春秋,無夢無問,即愧於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