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41篇)

作文1.3W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作文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4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41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有這樣一種風俗。農曆二月半,人們會在這天舉辦慶典迎“伏虎禪師”,並且邀請親朋到家中做客。

這個節日的來歷啊,可是個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個羅伏和尚,他心地善良,有一天下山取火,碰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他取火回來,便以身飼虎。他捨己的精神感動了上蒼,觀音菩薩點化了他成為“伏虎禪師”,老虎成了他的坐騎。人們也把二月半這天定為伏虎禪師的紀念日。

農曆二月半這一天,是我除了過年外最期盼的一天。早上,太陽才剛掀開雲彩,探出頭來,廟會裏已排起了長龍,人山人海了。年長的爺爺奶奶為我們化粧,有扮成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的;有扮成肥頭大耳的豬八戒;有扮成忠心耿耿的沙和尚而我扮的是巾幗不讓鬚眉的穆桂英:臉上化着大青衣的粧,身披紅衣,頭戴帥盔,英姿颯爽的樣子!

最激動人心的時候來了,慶典開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由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請出的“伏虎禪師”;後面緊跟着聲勢逼人的軍鼓隊,鼓聲如雷、震天動地;腰鼓隊的奶奶們鼓槌飛舞、綵綢翻飛,極富感染力;還有一支由小朋友組成的小號隊,號聲嘹亮、意氣風發;再後面就是我們了,我們這個方隊最有意思,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騰雲駕霧的唐僧三徒被大人扛在肩上,當然還有我的穆桂英掛帥。我和“花木蘭”、“楚霸王項羽”一起坐在特製的車上宛如騎在馬上,後面還跟着坐轎子“大家閨秀”最後一個方隊是由全村人舞着彩旗、舉着香組成的,有年過七旬的老人、有血氣方剛的少年、有活潑踴躍的小孩遊行結束後,會向村民們分發水果、禮物,這還有多層意義呢!希望大家平安長壽,這是第一層,第二層是紀念“伏虎禪師”的捨己精神,第三層是希望每個人在這一年都能得到守護和祝福。

這時候在村民的家中,男主人們在舂粿,女主人們在做美味的菜餚:燒牛肉、紅燒魚客人們一邊幫忙,一邊聊着天,大家在一起度過這愉快的一天。

這風俗節日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着豐富多彩的家鄉特色和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建設更美好的家鄉,把家鄉的風俗繼續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春節,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在我的家鄉,春節也好不熱鬧。

臘月初旬,馬路旁的大樹就掛滿了,紅彤彤的燈籠,不管走到哪裏,都是紅紅火火、喜氣洋洋的景象,人們知道:春節來了!不久,家裏也開始忙活起來了。大人們忙着打掃房屋的各個角落,這裏擦擦,那裏掃掃。連平時不大願意打掃的孩子們,也主動參與這次家庭大掃除中,也許是被這種忙碌的氛圍感染了吧。

除夕,是最熱鬧的啦!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早早的就起來幹活啦。貼春聯,宰雞鴨祭祖,準備年夜飯食材,都是全家總動員的。午飯過後,廚房就是男人的天下啦,女人們就給小孩們洗澡穿新衣啦。年菜講究色香味俱全,素菜,葷菜,湯菜,乾菜和湯菜樣樣都不能少。夜幕降臨,一家人就高高興興地團聚在餐桌,共享這一年一度最為豐盛的晚餐。

晚飯過後,最令人興奮尖叫的時刻到了——領紅包了,這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坐成一起,議論着紅包的事兒——“期末考試我的各科成績都90多分,今年我肯定可以領個大紅包!”“完了,完了,我的紅包肯定沒戲了,誰叫我考砸了呢!”……孩子們的小心思,早已被大人看在眼中,大人們是萬萬捨不得以成績決定,紅包決定面額的。倒是給孩子們發紅包時,大人們都會語重心長地笑道:“今年你的成績考的不錯,要再接再厲哦!”“新的學年,你的學習可要再努力點,更上一層樓啊!”……於是,除夕夜又充滿了温暖幸福的笑聲!

元宵上市,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也是美好快樂的日子。家人們,又相聚在一起,張羅着元宵晚飯。孩子們可按耐不住啦,一年一度的煙花盛會怎能錯過呢?他們三五成羣地來到廣場上,點燃了他們期盼已久的煙花。當五彩的煙花在夜空綻放的時候,就會引來孩子的一片歡呼聲。要是空中炸開了一朵最大、最響亮的煙花,歡呼聲頃刻間就達到最高分貝。

正月十六,春節結束了。大人,小孩又重新開始忙碌而又充滿希望一年。家鄉的春節,年年如此。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江西,那裏山美水也美,最好的要數江西的風俗了。

“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鏝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打餈粑,二十九炸和滷,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江西的風俗都是按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些風俗。

臘月二十六的時候,我和奶奶一起蒸饅頭、包餃子,奶奶將麪粉揉好,翻來覆去地做出許多不同形狀的饅頭,有蘑菇形、青菜形、玉米形、堅果形……我也輕輕地揉了起來,像搓湯圓一樣揉,不一會兒,我揉出了各種各樣形狀的饅頭,有刺魨型、鯊魚型、螃蟹型、龍蝦型、鱟型、海星型……我又和奶奶開始包起餃子來,先把皮平坦地放在手掌心上,用筷子把肉餡兒放在雪白的餃子皮中間,餃皮對邊按在一起,再按起許多好看的花邊,花邊編密了,像一把把梳子,然後把它們放進火爐裏烤熟。過了一會兒,一股瀰漫的香味悄悄地飄了過來,我不禁地説:“好香啊!”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像樂得開花一樣。

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一起團團圓圓的吃年夜飯,年夜飯的菜真豐富啊!有九江魚塊、酒糟魚、九江小龍蝦……年夜飯吃完了,我們小孩子們去放煙花,煙花有許多品種,我選擇了旋轉品種的,我把煙花放在小竹竿上,煙花點燃起來特別漂亮,而且又五彩繽紛的。然後,我們又圍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聊天、倒數……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正月十五的時候,公園裏的花燈美麗極了!威武的“長龍”披着五彩的鱗甲,好似即將翱翔出擊的勇士;兇猛的“鯊魚”鼓着兩隻兇錳的大眼,風一吹,它開始擺動着身體,好像要問我們拿食物吃;美麗的“風凰”在夜色中慢慢地繽開五彩繽紛的翅膀,如同地在跟我們招手,也像一位害羞的少女……

你的家鄉的風俗是怎麼樣的,來告訴我,好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過新年,穿新衣,吃餃子,放鞭炮……”,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熱熱鬧鬧過大年吧,每家每户過新年時都有很多習俗吧,我們家過年也有很多有趣的習俗,你想知道嗎?讓我來説給你們聽聽吧。

貼春聯

我奶奶家原來在鄉下,貼春聯可不像城裏人家只貼在一個門上,那可是個大工程。年三十中午前,家裏的男人們都要發動起來,把所有的院門、房門、倉庫門都貼上,連雞舍和牛棚都不放過。貼好春聯後,還要在大院的門口放一根桃樹枝,表示全家人都到齊了,外人就不能來串門啦。

守歲

大年三十晚上,我可最高興了。吃完年夜飯,我就和哥哥放鞭炮,到村口看扭秧歌,然後就和全家人看電視,等着迎接新年的到來。終於,聽到了鐘聲響起,鞭炮齊鳴,我就趕緊去給長輩拜年收紅包啦。當然,除夕的餃子也是我盼望的,因為我們家的餃子裏面有錢呢,為了吃到餃子裏的硬幣,每次我都要把肚子吃的圓鼓鼓的,生怕吃不到錢啊。

拜年

年七年級早上,我還睡的迷迷糊糊的,就陸續有人到家裏來拜年了,我只好起牀穿好新衣服,趕緊也和大人們去別人家裏拜年,拜年要規規矩矩的問好,不能亂跑亂跳的。在城市裏,人們都已經電話拜年,短信拜年了,可是在鄉下,還保留了到家裏拜年的習俗。

圖吉利

從小到大,我也過了好多個新年了,關於過年的吉祥話我也知道一些了。比如,吃餃子的時候,餃子如果破了不能説“破”,得説“掙”了;還比如,年夜飯要吃桃子罐頭和杏罐頭,寓意逃離災難,幸福永遠;還有諸如年三十一整晚都不能關燈啊,七年級不能掃塵啊等等,都是很多人家過年的習俗。

哦,對了,現在我奶奶家已經搬到了嶄新的大樓上,比原來的平房條件好多了,但是過年的習俗幾乎都沒變,一樣沒變的還有我們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温情,一想到一家人圍着爺爺奶奶高興地説啊笑啊,我就迫不及待地要過年了,新年快來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物博,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她——春節,一個千家萬户團圓的好節日,她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風俗,更是我們萬千炎黃子孫傳承的好節日。

春節,每年大年七年級,家家户户都歡歡喜喜貼春聯,轟轟烈烈放鞭炮,高高興興吃年夜飯。

傳説,每年大年七年級,山中有一隻怪獸,叫做“年”,會從山上下來到村莊裏吃牲畜,不僅如此,連人也不放過。所以人們都躲在家裏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鬥爭,但都一去不復返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裏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巨響,驚動了外面的年。人們見狀紛紛點燃竹子,最終成功把它嚇跑了。後來人們發現,年獸害怕聲響,每到大年七年級便點燃爆竹,從此再也沒有收到過年的攻擊。這一天,人們歡聚於一堂,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為過年,又叫過春節。

除夕,春節前的一天,大人們貼春聯,上燈籠。他們買來對聯,貼在家門口,婦女們在家裏打掃衞生,把一年的塵埃都掃去,孩子們則幫大人們做助手……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在外求學的孩子們回來了,還有些一年不見的親人們都回來了,只為在這一天吃上一頓團圓飯,盡訴一年對家人的相思。這個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節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時而大笑,時而感動……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終於迎來了我們最期盼的日子,春節這天早晨,孩子們紛紛向大人們拜年,説一些吉祥的話,大人們便拿出壓歲錢給孩子們,孩子們欣喜若狂,這天,鞭炮聲不斷,好不熱鬧。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飯,説説笑笑,把一年的成績和收穫都分享給大家。下午,老人們聚在一起打牌,大人們則陪同孩子們玩耍……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年雖然只是一個傳説,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温暖,無限的期盼,無限的夢想。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買菜,突然我看見今天理髮店的人似乎異常的多,有些人寧願排着隊也不願意離去。我有些奇怪了:“為什麼這些人要在今天理髮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嗎”爸爸聽了我的話笑着説:“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所以都要理龍頭,我一下子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纏着爸爸問個不停,最後爸爸被我問得實在有些不耐煩了便對我説:“回去以後你問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邊摸着我的頭一邊説:“二月二,可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房把龍喚醒,然後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條灰龍,再用穀糠從井台向水缸引一條灰龍,早餐要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要用灶膛裏的灰圍着院子撒一圈,傳説是為了辟邪。”不知不覺中奶奶講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問爸爸:“除了關於二月二的風俗,還有沒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説:“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説你想不想聽呀”我説道:“我當然想聽了。”於是爸爸開個繪生繪色的講到:“武則天稱帝的時候,玉皇大帝大怒,於是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龍王實在不願意看到百姓受苦,於是偷偷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壓到山底下,山前面還寫了幾個字:要想龍王出,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報答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卻沒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卻沒有紮緊口袋,於是將黃燦燦的玉米掉了一地,人們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開花了嗎於是人們就這樣救出了龍王。”

雖然這個風俗只是一個傳説,但是卻代表着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今天我不僅瞭解到了風俗習慣,而且還知道了神話故事,這就是我們的二月二,你願意來這裏感受一下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我們這裏剛進入臘月,孩子們還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過春節做準備了。家家户户的陽台、門前都有一串串誘人的香腸,還有一條條醃魚、一塊塊臘肉。放學回家的孩子總會被饞得直流口水,眼裏滿是對春節的嚮往。

從過小年的前幾天,就有了很濃的節日氣氛。街上是一種紅火的美麗,許多超市、商店的屋檐下都掛上了大紅燈籠,金色的流蘇在寒風中舞動,讓人心頭一暖,眼前一亮。音響裏傳出喜慶的歌,《步步高》、《恭喜發財》……音樂聲震耳欲聾。超市裏人山人海,雖擠得滿頭大汗,卻還是不亦樂乎。女人們一個勁兒地往小推車裏裝,車裏裝不下了,堆起了一座小山,男人們閃亮登場,各自的丈夫發揮巨大作用,脖子上、手上全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老太太也一改往日的節約,把糖果餅乾可勁兒拿,嘴裏還唸叨着自個兒孫子愛吃的、玩的。每個人都空着手進去,卻是滿載而歸。

除夕,那是萬家團圓的日子。無論多遠、無論多忙,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家人歡聲笑語。香噴噴的糯米飯在脣齒間遊走,人人都吃出了愛的味道。那一夜燈火不間斷,燈會亮一整夜。屋外,深夜約十一點半一到,就開始鞭炮齊鳴,響徹雲霄,絢爛的煙火會將天空裝點得格外燦爛,帶着人們對新年的希望與企盼綻放,一直會持續到凌晨約一點。

大年三十,吃過晚飯後,一家人團坐在一起看春晚。和父母摟在一起,為一場雜技表演驚呼,為一個精彩小品而歡笑,為一首歌曲陶醉,春晚讓人心裏感到不一樣的温馨。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天邊無數的孔明燈將夜空點亮,那裏面裝載着人們的不開心與不快樂一併遠去,留給人們幸福安康。元宵節,顧名思義,必吃元宵,香甜的元宵又糯又軟,是孩子們的最愛。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一個人人都喜愛和嚮往的節日。難道不是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我的家鄉是福建,向海而生,四處討生活的福建人在哪裏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園。走南闖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鄉風俗就是那一碗熱騰騰的餛飩。

大街小巷裏,放眼望去,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店,小挑餛飩的名稱隨着時代的變遷也變得有些名不副實,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別具風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餛飩店都成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裏的吆喝聲依然不改曾經的經典。每次回家鄉,只要能吃到餛飩,聽到那地道的家鄉吆喝聲我就心滿意足了。

餛飩是一種湯食,湯食中的餡兒滿足了口感和味覺的需求,而湯流進了我們的胃裏,温暖了我們的整個身體。人們常説,福建的餛飩就有那一種鮮美味,在不知不覺間,這也成了我們的地理標籤,於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鄉的餛飩也就演化成了家鄉的習俗。

記得我第一次吃餛飩還是幾年前跟爸爸回家鄉,一路上風塵僕僕,回到老家已經是黃昏了,可我們一家人還沒吃晚飯,早已是飢腸咕嚕了。於是爸爸就帶着我們到了一個餛飩店,他説他小時候經常在這吃呢!不知道老店還在不在。但讓父親眼前一亮的是,幾十年的老店不僅還在,門簾也越發的威武了。爸爸點了幾碗餛飩,幾分鐘後,餛飩終於上來了,看着冒着熱氣同時又散發着香氣的餛飩,我想起來父親多次給我形容的家鄉美味,就有點期待。

只見餛飩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臉,吹彈得破。而且每個都包成精緻的蝴蝶狀,這就有了一種體型美。我把它吹了幾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當一口咬下,那一口餛飩,一股肉香頓時瀰漫了整個口腔,它的餡肉質鮮嫩,口感爽嫩。而餛飩湯是原本單調的麪湯,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後,湯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湯就變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個底朝天,那味道,簡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後,我就開始喜歡上了餛飩。

走過很多地方的路,品過很多鮮美的食物,唯獨帶着家鄉味的餛飩,讓我回味悠長,長大後慢慢明白,那餛飩裏包的不僅是美味,還有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正月裏,中國農曆的春節,在這個萬眾歡欣的時節,各種各樣的香味在這個月份裏集中釋放。有水仙花、蘭花等散發出來的香味;有祭祖拜佛燒香的香味;有煙花爆竹的火藥香味......

依稀記得前幾年的春節,我們在老家過年。年夜飯後,大家開始放煙花爆竹。我覺得很好玩,但又膽小,害怕那火苗,尤其喜歡又怕那一聲“砰”。父母親便陪我一起,我們手裏提着爆竹來到空曠的院子裏,父親先點燃一根香煙,並告訴我只需要藉着這小小的火苗就可以引燃。父親邊説邊慢慢地彎下腰,手中的香煙穩穩地伸向爆竹,碰到火線了,咦,沒點燃,父親非常鎮定地又點了火線,然後不緊不慢地移開腳步,燃了,“砰”一聲響。

而這時,母親已緊緊地捂住着我兩隻小耳朵,爆炸聲也變得沒那麼響亮,但我聞到了濃濃的火藥味,在這特殊的日子裏,我吸着鼻子狠狠地捕捉那一絲爆竹燃放的氣息。父親熟練的放了一個又一個,過了一會兒,他喊着依偎在母親身邊的我過去放一個。我一步一步的挪過去,心裏害怕極了,父親的鼓勵給了我膽量,爆竹的魅力也使我加快腳步走到父親身邊,他耐心地彎下腰再一次示範給我看,用肯定的語氣説:“沒危險,別怕,我在!”父親的話不多,卻讓我內心不再慌張。點燃爆竹時爸爸就站在我身邊,手伸開着,好像時刻會把我拉進懷裏。我小心翼翼把顫抖的手慢慢地伸向引火線,又快速縮了回來,沒點燃。再一次,火苗剛接觸上我拔腿就跑,咦,沒聲音呢。又再一次,終於,我點燃了爆竹。

父親臉上綻開了鼓勵的微笑,母親走過來温柔地摟着我並誇我是個小男子漢。在這一瞬間,我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高興、緊張、興奮都混合在了一起。隨着濃濃火藥味的散開,我在這種味道里像是找到了勇氣和幸福。

濃濃的年味依舊,爆竹和煙花在不停地燃放。抬頭仰望星空,絢麗燦爛的焰火,伴隨着瀰漫在空氣中的味道,還有父親那一雙大手,這種場景在回憶中長久留存,而那年節的香味,在正月裏始終散發着獨特的氣息。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快點起牀,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牀,大清早了還不起牀。

在我的家鄉,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七年級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説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牀,並且還要儘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七年級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牀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麼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説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牀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着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境中怎麼還睡得着。沒有辦法,最後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後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着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裏來的精神。

在這之後,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裏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裏我也就不多説了,不過在我們家鄉,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對象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後,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裏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裏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裏十分開心。

春節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麼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1

我的家鄉是江蘇的淮安市,我的家鄉風俗非常多,如:春節時吃年夜飯、放鞭炮、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廟會,這些都是傳統節日,我想肯定在各個地方都有這些風俗,一年一度,給平凡的日子點燃了一起激情,大家聽説過節,總覺得那天喜慶了好多,而且不光是過年過節的風俗,平時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風俗,大家也都是特別自覺的遵守,所以我想中國的傳統和風俗就是在人們一輩一輩地遵守中,慢慢地發展與演變,流傳至今。我記得最深的,在淮安的風俗就是廟會。

我這個人本來就愛熱鬧,其實淮安人都非常熱情,非常愛熱鬧。在廟會時,表現得就更加積極,更加明顯。我聽我奶奶説舊時,迷信活動中最大的是廟會,在中國傳統中,確實廟會是屬於迷信的,而且次數頻繁。如農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四月初八釋迦牟尼誕辰;二月十九南海觀音香期;三月九年級幡桃會;四月廿眼光菩薩香期;五月十七都天廟香期……每次大的廟會,城市各家都掛燈結綵,廟會上結紮的彩轎、彩亭等等,大家都積極的去過這些節日,在這一天中置辦熱鬧的裝飾品,來營造這些熱鬧的氛圍。除此之外,在船上習俗也比較多,我們家以前有一條船,多數的時候,爸媽都是在船上工作着,一年中以春節和中秋節最為講究,除要供祭公雞、鯉魚、豬頭外,還要燒香磕頭,並要用公雞血從船頭擋浪板上往下流,稱為“掛紅”。過年節時,上桌的菜餚,哪一樣都不能吃光,意謂要“有餘”。有時我也跟爸媽在船上過節,所以我媽從小對我在這些細節方面要求特別嚴格,我懂得這些都是比較嚴肅的事情。

雖然現在覺得這些都是迷信,可是每次遇到這樣需要禁忌的細節的時候,我還是會遵守,因為習慣已經養成,風俗的存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它不是迷信,而且人們的一種信仰,一種約定。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2

前幾天是我的姐姐的新婚大喜之日,在這一天,我們家特別的忙,説到結婚,我到現在才發現,真的是好麻煩,事情好多啊,同時,我也覺得我們家鄉的風俗真的好多啊。

首先,在我的姐夫來接我的姐姐之前,我們家會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那就是:首先我得姐姐早上會在家吃點餃子,還是那種只吃餃子的邊緣,不能大口大口的吃,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是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風俗,還有就是,我的媽媽要和姐姐共同的吃一塊糖,那就是,我的姐姐把糖放在嘴裏邊,然後,咬着一半,放在我的媽媽嘴裏邊,在姐姐上婚車之前,我這個做妹妹的還要給姐姐穿婚鞋,我給她穿鞋子的時候,鞋子裏邊要放着倆紅包,那是姐姐給我穿鞋子的紅包,一直鞋子裏邊放一個,我穿鞋之前先把舊的鞋子給姐姐脱下來,拿着新鞋子,我把紅包拿出來,説,謝謝姐姐,然後把鞋子給姐姐穿上,讓姐姐穿上新鞋子,開始走心的人生,媽媽給姐姐一面鏡子,這是讓姐姐自己在手裏邊拿着,在車上把鏡子翻一翻,象徵着,新的人生開始,人生翻翻個兒,待婚車行駛的時候,媽媽在婚車後邊要微笑的擺擺手,然後送出婚車百步,這是一個送女兒的儀式,這些就是我們這裏的風俗,我們的風俗好多啊,有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這些風俗象徵着什麼,但是,我覺得這應該都是一些好的象徵吧,能夠給每一個人帶來好的祝願。真心的希望姐姐可以永遠的幸福。

我相信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要發揚光大,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幸福,很和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3

我的家鄉來自四川內江市資中縣的一個小鎮,有被稱為“小資中”的美譽。家鄉每年年底就會有做香腸和薰臘肉的風俗。每逢過年佳節,最想念的就是香腸的味道,特別是離開家鄉這幾年。

在我們四川,做香腸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細選的,農家養的豬最合宜。半肥半瘦的豬肉做香腸,豬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燻肉,小腸洗乾淨留着灌香腸用。

説到做香腸,也是一門學問。半肥半瘦的豬肉切小塊小塊的,放入適量鹽,味精,香油,芝麻,花椒粉,辣椒粉,把它們和勻,醃製一個小時。等肉醃好以後把洗乾淨的小腸尾端用線打好一個結,用小圓筒把小腸撐在內壁,豬肉一小塊一小塊的往裏面灌,灌到30釐米就用線打一個結,接着剛才的步驟繼續灌豬肉。直到全部肉灌完,香腸就灌好了。最後灌好的香腸拿到通風有太陽的地方曬,大概曬幾天以後準備煙燻。

臘肉是用五花肉做的,鹽塗滿五花肉全身就可以了,這個比較簡單。醃製幾天和香腸一起拿去煙燻。煙燻的材料是木料的鋸木粉和松柏枝葉。選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搭一個簡易棚子,爐子上放香腸和臘肉,下面燒火,火上澆木料的鋸木粉,薰得黑黑亮亮的香腸和臘肉是最漂亮的成果。

四川過年的風俗和各地過年都差不多,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食材了,主要是因為特色的大菜工序比較繁瑣,比如説香碗,肉包豆腐,梅菜扣肉等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三十過年是吃中午,大多數地方是吃晚上吧!雖然香腸和臘肉過年的時候吃不了很多,但是在以前,奶奶那個年代,有香腸和臘肉就是過年,家裏來了客人,就切上幾塊臘肉,解解饞。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廣式臘腸,和四川香腸差不多的,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試試自己動手做的香腸,也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4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慣,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節目來紀念這個日子。我們這邊當然也不例外,舉行活動的節目也是非常多的。當然其實各地的習慣都是差不多的,不是賽龍舟就是吃粽子,灑雄黃酒等等。當然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會在門口的地方掛上艾葉和菖蒲這類東西,具體的效果我也沒有細問,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龍舟了。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我們往年的龍舟競渡是非常激情的。“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着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説什麼。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而且誰划龍舟贏了還會被人表揚,説明我們這個村的村民比較厲害。現在賽龍舟也都帶有一點比賽的性質,幾個村組合到一起,大家進行比拼。

我們每年都是如此,在岸邊上吃着粽子然後看大人們在下面進行比賽。以前我小的時候,我爸爸也是一個龍舟的選手,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了,划龍舟還是很需要體力的,我爸爸年紀不小了也就不去賽龍舟了。不過現在可以帶着我在岸邊觀看,端午節日還是快樂的度過了。每年到這個節日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日子,有好吃的粽子有好看的龍舟,我們這也有自己的風俗和民俗,可能跟全國各地都差不多,但是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的,只有走南闖北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其中的不同。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5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

冬至前後,村子裏到處散發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嘍!瞧,家家户户都像趕廟會似的,或肩扛,或車載,把一袋袋糯米陸續運到村頭。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進碾米機裏,碾成糯米粉來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進了一個個小木桶裏,白花花、軟乎乎的,沾點兒放到嘴裏,淡淡的米香中夾着一絲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後,家裏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爐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個人的臉都被爐炭映得紅撲撲的,看起來很喜慶。

不一會兒,蒸糕師傅喊了一聲:“出鍋嘞!”人羣立刻開始騷動,小孩子們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熱氣騰騰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開始了!”話音剛落,好幾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就挽起衣袖,圍着石臼,拿着木槌,一邊轉一邊舂糯米粉。淘氣的孩子們也會乘機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們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臉上,就變成了小花臉。

沒多久,年糕打好了,嬸嬸們就拿着菜刀,嫻熟地將一大塊年糕分成許多小塊的。吃上一口熱乎乎的年糕,香滑軟如,誰嚐了都會嘖嘖稱讚。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靈手巧的奶奶變成了小兔子、小鯉魚、大元寶……孩子們可喜歡這些了。

最後,每家都把年糕一塊一塊整齊地擺在竹蓆上,再把竹蓆託舉到通風的竹架子上。等風乾後,就能帶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嚐的是鄰里之間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鄉里鄉親的那份情誼。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6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深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風俗習慣,在我們故鄉,我最喜歡春節了。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這樣:除夕前幾天在外地的親人趕回家,平常寬闊的廚房,一下子變得狹窄了。我爺爺年輕時是個廚師,做飯口味極好,所以打雜的小事由我爸爸來幹。餐桌上全是堆積如山的鴨雞魚,媽媽把洗好的牀單窗簾全換好,靜靜等待着大年三十的到來。

大年三十向我家敲了門,我與家裏的哥哥姐姐聽奶奶講故事,爺爺在門口煎蛋餃,廚房裏依舊蒸汽蒙面,蛋餃都煎完了,爺爺提起毛筆開始寫對聯,我很小,看不懂寫的是什麼,所以就跳過去,而是看奶奶掛燈籠。這燈籠是外頭買的,又大又紅,我小時候特喜歡。

正月七年級,我老早就起來了,因為可以拿紅包,所以我趕緊換上新衣,偷偷跟爸爸溜出去,我們家親戚忒多,所以給的紅包也特多,糖也好吃,我們走訪時都帶個包去裝小零食。

下午沒什麼好玩的,因為奶奶就住在樓下,而且不能放鞭炮,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只能靜靜等待着漫長時光。

晚上終於來臨,一家人圍坐在大圓桌邊,熱熱鬧鬧,好不快樂。美味佳餚擺上桌,小朋友們垂涎欲滴,爺爺説完話,大家開始動筷子了,小孩子往嘴裏塞了香腸,大人開開心心聊天,小孩快速吃完飯後,奶奶就開始發紅包了,結果紅包鼓鼓的,小朋友們拿着錢去買炮仗,大朋友則點火看着天空燦爛的煙花,不盡歡呼起來,電視裏放映着春節聯歡晚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倖幸福福,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我童年裏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7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着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説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着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牀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裏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七年級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裏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説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們家鄉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8

農村造新房子還留着這樣一個習俗,造房子上棟樑那天,吉時一到就會爆竹齊鳴,接着將披着兩幅紅布的正樑喜盈盈升上屋頂,木匠就勢將饅頭往下拋,左鄰右舍都趕來搶饅頭,寓意這户人家吉利,興旺發達。

我很幸運,趕上了阿姨家上樑的好日子。得知此事的當晚,我興奮不已。從來都沒有見識過這樣的陣勢,心裏還有些緊張。是怎麼個搶法呢?我能搶到嗎?……帶着這些問題進人了夢鄉。第二天早上5點40分我就來到阿姨家。

時辰還未到,但師傅們已經整裝待發。我和妹妹一起參觀了新房子。睡眼朦朧的妹妹,還吵着讓我帶她上三樓看看。忽然,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在我們的頭頂響起,我拉着妹妹趕緊往下跑。沒想到,嚇得妹妹腿一軟,打個趔趄,癱倒在了地上。

“搶饅頭嘍,後面小院子也拋一些!”人羣中爆出一句激動人心的話。我拉着妹妹跑出屋外。天還矇矇亮,抬頭隱隱約約看見頂樓有人。屋外的人羣擁來挨去地在搶饅頭。我們都已經錯過一波了。樓上師傅又先後扔下了四、五個饅頭,一大波人羣就像着了魔似得向目標跑去。

有的搶這邊,有的搶那邊,手忙腳亂,我一個也沒搶到,還捱了個屁股蹲。媽媽把我拉到一旁,讓我站到一個地方別動,扔在我這裏了再去撿。我聽了跑到一個寬闊的地方等待饅頭的“大駕光臨”。嘿,這個方法還挺管用,我不費吹灰之力就撿到了六七個。

笨手笨腳的妹妹跑來跑去,卻只搶到一個。我看她可憐巴巴的樣子,讓她加入了我的地盤。很快她原地不動地也搶到了好幾個。啊!搶糖了,我不顧一切地湧向撒落在地的糖,全然忘了媽媽對我説過不能吃糖的話……

人羣也漸漸退去,我提着我們的戰利品,數了數,居然有37個,堆在桌上就如一座小山。我笑了,妹妹也笑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9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十六個不同民族的大家族,每個民族都有她獨特的風俗。“爆竹聲中一歲寒。春分送暖入屠蘇。”正是我家鄉的風俗――過年

過年時,家家户户大掃除,也就是除舊迎新。之所以要大掃除,這裏面還有個故事:傳説壞神仙“三尸神”最喜愛搬弄是非,他向玉皇大帝報告,説人間那些掛了蛛網的人家正在作亂犯事。玉帝聽了很生氣,要懲處人間,這事被灶王爺知道了,他通知每家每户趕緊打掃衞生,玉帝一看,人間到處氣象更新,並沒有像“三尸神”説的那樣,於是吩咐諸神為人間送瑞添福。

在除夕的大早上,人們會點燃早就打算好的鞭炮,一串串的鞭炮“霹靂吧啦”的響,孩子們多躲在門後,之後再點燃一排圓形花炮,火炮“嗖”的一聲聲直衝雲霄,再“轟”的一炸,化作一縷白煙。到晚上,家人們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外出的家人再忙再遠,也要在這天趕回來,年夜飯上有象徵團圓的圓子,寓意年年有餘的魚,代表長壽的麪條……吃過年夜飯,長輩還要給小輩發壓歲錢,紅包上有“萬歲千秋”“卻殃除兇”等吉祥語,或者是龍。鬼。雙魚等吉祥圖案,表達了長輩的關愛和祝福,孩子們收到紅包也是非常歡喜。

拿過紅包,小孩子們出去找玩伴,她們結伴放着花筒,燃着煙花。煙花在夜晚顯得分外美麗,有紅的,有藍的,有紫的,有黃的,五顏六色,各式各樣,孩子們還要守歲,一直要到鎮遠七年級還算結實。

期望家鄉的風俗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年味變的越來越濃,讓這種歷史文化能夠更加悠久的繼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0

説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就拿春節來説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七年級。大年七年級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説“破了”,要改説“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風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風俗藴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1

今天,我和大家講下我們家長過年的風俗。

相傳很多年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經常打攪村子,後來有個聖人告訴鄉親們,“年”怕鞭炮紅色,只要誰家沒有,“年”就會到誰家去。所以此刻挨家挨户們都會在自己門口貼上紅色樣式的福字。我們不僅要做這些,還要祭拜登山。期望在新的一年裏,心想事成,步步高昇。不過放煙花是我們小孩的最愛了,五彩繽紛的煙花“啪啪”響着,這時,我們就會陶醉之中,過好久都沒有反應過來。

欣賞了“煙花晚會”後,我們就要一大早被叫醒,更糟糕的是要登一天山,一家人在長輩的陪同下,開始向山頂前行。這次我跟爸爸打賭過,我要成為第一個登上山頂的人,為了我的諾言,我充分做了打算,帶上我足夠的物質出發。我踏着輕盈的步伐,奮勇向前,一會兒功夫,我的家人都被我甩到了後面,連人影都看不見了。山路十八彎,以耗盡了我的力氣,心底在想還有多遠呢?離山的頂峯還要多長時間呢?我的精力還能撐多久呢?正當我在思量的時候,隱隱約約聽見爸爸他們的喊聲,更能清晰的聽見媽媽在叫,你慢點兒,勻速前行,才幹抵達終點。我心裏暗暗在想,今天的第一名,可能要“泡湯”了,當我垂頭上氣時,爸爸拍拍我的肩膀,小夥子加油!突然,信心百倍,精神抖擻。拿出了在運動場上堅持不懈,堅持就是勝利的精神,向着我的目標繼續出發。山路雖然不平坦,但我有信心,有耐心,肯定會成功,一串串的聯想,把我帶到了山頂。哇!山頂好美呀!我成功了一次,我是第一個登上峯頂的。爸爸便在身後,預祝我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一次難忘的登山,一件記憶深刻的故事,讓我永恆忘不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2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小夥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於我家鄉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作為春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雖然元宵節沒有大年七年級那麼熱鬧,但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過好元宵節,象徵的整個春節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一家家點亮盞盞精巧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三五成羣,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着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着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着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徵着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着美麗的夜景享受着春天立即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後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代,人們為了增加其賞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着紅絲帶,在絲帶上寫着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着,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最終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悦的笑臉,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着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着各式花燈,盡情着享受着節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着一年新的開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節的狂歡。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3

我們的祖國幅員廣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福建周寧,在那個地方,我留下了很多的回憶,我最喜愛的就是正月十五。

這裏的正月十五不一般,這兒過得分外熱鬧。你聽説過“搬鐵枝”嗎?這可是我的家鄉獨特的'風俗呢!

先來介紹一下吧。搬鐵枝又稱台閣,是福建省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至今約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搬鐵枝是將鋼管或鐵條焊接成枝狀並固定於車轅上,每架鐵枝高2至3米,上面可容納5至7人表演。演員多為少兒,或坐或站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一些簡單情節和動作。鐵枝車可推行,樂隊隨後伴奏。

正月初七左右,各社居就忙起來了,製做鐵架挑選服裝找演員排練隊形,整個社居都為正月十五做出了充足的打算,就盼着這天趕緊到來,好讓整個周寧都活躍起來。

到了正月十五,全縣人民早早就吃過晚飯,打算觀看遊行表演,整個街上的霓虹燈都亮了,也點燃了全縣人民的心。

遊行表演開始了,警車在前方開道,鐵枝的兩邊有兩條五米長的繩子,不讓觀眾往前擠。台上的演員舞動着身軀,精巧的粧容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分外迷人。鐵枝花樣很多,有“八仙過海”“鯉魚仙子”“鄭和下西洋”……這次搬鐵枝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鯉魚仙子莫屬啦!花苞徐徐上升,花瓣徐徐綻開,可以説這個荷花座是此次搬鐵枝中最高科技的部分了。大家能看到“仙氣十足”的童子可不單單是靠升降機,荷花座下也是玄機巧藏,設有煙霧和彩燈,這才使得荷花上升時光彩耀人云煙氤氲。

搬鐵枝讓人民感受到了熱情,也使正月十五過得更加熱鬧。我也很想參加這樣熱鬧的活動,但年年開學都在正月十五前,只能看奶奶發來的圖片羨慕別人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4

我的家鄉是大宋才子黃庭堅的故鄉——江西九江修水,我的家鄉不止有黃庭堅一個名人,還有五傑等名人。要談起風俗啊,那可是數不勝數。暫且不説過年過節的風俗,就算是平日裏也有規矩,如:後輩的一定要尊重長輩,子女一定要聽父母的話等。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過年的風俗吧!

春節過年是一年的開端,所以中國人都特別注重春節過年。因此純潔的隸屬是非常多的。

春節過年那天早上,一定要起早牀,並且要有精神。因為春節過年那天代表着全年,所以春節過年那天有精神,就代表着全年你都有精神。若春節過年那天你沒精神,萎靡不振,那麼你一年也就會無所作為。起牀後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門上貼新春聯,假如你早上不貼上新聯的話,就會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早餐一定要吃糖水蒸蛋,這代表着全年的甜甜美美。上午,不管房屋乾不乾淨,都要徹徹底底地打掃一遍,以便接待客人的到來,讓別人對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從而讓別人注意到自己。中午一定要邀請很多客人到自己家裏來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頓飯,人們以誰家邀請的客人多來看待一個人,你家來的人越多,你就會越有面子。下午就要出門到別人家去拜年,拜年時要雙手抱拳,鞠躬,才成禮。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別人會認為你廣交好友,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晚上要聚集親朋好友到一個地方,親友之間要互相給對方的子女發壓歲錢,子女收到壓歲錢後不能馬上打開,而是要壓在枕頭下睡一覺後才可打開。在這十餘是自己紅紅火火,更上一層樓。

春節過年的禮節雖然很多,但不可忽視,忽視了的話,會有不祥的事發生的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5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的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誌·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説,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遊神,用於驅鬼。

“遊神”就是把神像抬起來,繞着村子走一圈,據説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説起遊神,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説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眾。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説:“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後,要把我抬出來繞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着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裏的安濟聖王長得一模一樣。於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遊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樣,我們的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遊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的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的一直保留着這個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6

河南民間剪紙歷史悠長,在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鈔》中就有一段描寫出售剪紙的盛況,由此看來,早在宋代剪紙已經在民間流傳起來了。

剪紙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從前有一個叫做“花丫頭”的人,她只能靠剪名堂紙來賺錢養活自己可是奔忙一天只能賺幾分錢。她心裏想着肯定是我技術不好,剪出來不好看,所以沒人買我的剪紙。她四處拜訪,偶然間她看見路口有一位老奶奶在給別人剪紙,老奶奶手上的剪刀像活的一樣,轉幾個圈就完成了。花丫頭立刻前去拜師,可老奶奶不緊不慢的從後背拿出一把剪刀説:“孩子,你把它磨好,再來找我。”花丫頭日復一日地磨,磨石也換了一塊又一塊,花丫頭在這個艱難的磨剪子的過程中,技術不斷提高,終於磨了一年,把剪子磨尖鋭了,可是她再去找老奶奶卻再也找不到了。他拿着老奶奶的剪刀去剪名堂紙,剪得差不多和真的一樣,從此花丫頭名聲大起。

剪紙要的是耐心,手不能亂抖動,剪錯一下,這張紙就廢了(但可以廢物利用哦),眼也要集中注意力。想要好看不只要有高超的技術,還要心平氣和,心不能煩躁,要把自己當成剪刀,這樣剪出的紙才好看。剪紙也可以任由你的發揮,任由你的想象,剪出你自己獨一無二的剪紙。

河南剪紙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由一張紙和一把剪刀然後“嚓,嚓”幾下就完成了;第二種是由你勤勞的雙手撕(但是你的指甲必須很長才能做手撕畫),手撕畫在我們當地可有名了,只要你技術高撕出來可好看,怎麼樣,剪紙有趣吧!

我真自豪我的家鄉有這樣優秀的風俗,希望他永遠的流傳下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7

我的祖國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國家,民族眾多、幅員遼闊,“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下面就讓大家瞭解一下我家鄉的風俗“春節”。

過年是每個國家都有的節日,可是在這一天晚上,雖説大家都在過年,但是大家庭的風俗習慣獨一無二。

在過年的前七天,我們這裏差不多都在辦年貨,向老人們比較講究,他們就幹這幹那的忙活個不停,年輕人嘛,就買些零食……小孩子們,一提到過年個個眉開眼笑,那緊挨着就是腦袋裏全被煙花給裝滿了。

爸爸媽媽就準備過年用的、吃的、喝的、玩的……

等到二十四我們就開始掃房,掃房意味着把家裏擦一擦、掃一掃、拖一拖……

在大年三十兒晚上,我們的任務可多了,先把準備的東西擺上桌,然後把找好的石頭放在火爐裏燒紅,把石頭放在碗中的醋裏,這就叫“打醋炭”,意味着驅邪,男女老少還要穿上新衣服,然後去給燒票子,最後就是給長輩拜年,拜年時要磕三個頭,然後俏皮的説一聲“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七年級,男人們去轉親戚家,女人們在家伺候來的客人,孩子們有的放鞭炮、有的幫助家人幹活、有的玩遊戲。

我喜歡春節,春節是熱鬧的,也是令人開心的。“年”雖然只是一個傳説,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濃濃的年味、其樂融融。聽了我的一番介紹,是不是覺得我家鄉的風俗很有趣呢?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着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8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也包含着思念家鄉的感情。

早上,奶奶便買了糯米粉、芝麻、藕和月餅回來,我湊上前去好奇地問:“奶奶,你買這麼多東西回來幹嘛?”坐在一旁的媽媽白了我一眼:“今天是中秋節,你忘啦?”“哦,對哦。”我恍然大悟,但隨即又問道:“那又要糯米粉和芝麻幹嘛?”奶奶笑着答道:“中秋節不止要吃月餅,還要吃糯米粉,買這些就是用來做的。”

只見,奶奶將芝麻炒熟,搗碎,加入白糖攪拌,這樣餡就做好了。用糯米粉和水以後揉成麪糰,將餡包在麪糰裏,搓成湯圓的形狀,再壓平,一個糯米餅就做好了。上鍋炕熟就好了。

不知不覺中,一天已經過去,夜晚已經到來了。奶奶讓爺爺搬了一張桌子來到院子裏祭月,桌子上有月餅、糯米餅、柿子、藕,以及一碗水。我好奇地問奶奶:“祭月的桌上為什麼要放水呢?”奶奶反問道:“有吃的怎能沒有喝的呢?”媽媽笑着説:“毛毛,我們以前中秋節時經常到人家偷喝這個水,你知道為什麼嗎?”我茫然地搖了搖頭,媽媽繼續説道:“據説喝了這個水可以不尿牀,所以一到中秋節晚上就看見許多孩子在人家院子裏穿梭偷喝水,晚上反而因為喝多了尿牀。”

坐在院子裏,聽着媽媽講的這個笑話,品嚐着美食,我不禁仰起頭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上是否真的會有嫦娥,會有玉兔,會有砍樹的吳剛嗎?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各有各的風俗,你們那兒的風俗又是什麼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9

前不久,我學了韓翃寫的《寒食》,詩裏提到的“寒食東風御柳斜”一説,使我對“插柳”這一習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查閲資料,我知道插柳是寒食節的習俗,一般是把植物的莖進行切除,經過處理之後,插在土壤裏,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為什麼寒食節會有插柳這一習俗呢?這還要從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説起。

當時,有一位名叫重耳的君主,他有一個忠心的臣子,叫介子推。重耳年輕的時候為躲避禍亂,流亡到他國長達十五年,介子推不離不棄。有一回,因為多日未找到食物,兩人都飢腸轆轆,介子情急之下,一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耳果腹,這才度過了難關。後來重耳順利歸國,繼承君位,封賞有功之臣。介子推不願意受賞,帶着自己的老母親到綿山隱居。重耳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裏,不願意相見。無奈之下,重耳放火燒山,想逼他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十分後悔,為了紀念他,便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許生火做飯,吃冷食,插柳枝,稱為寒食節。

後來,寒食的冷食已經沒有有強令必須要吃了,但是插柳的習俗卻在民間煥發生機,流傳至今,甚至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説。有的地方把柳條插在屋檐下,以用來預報天氣,叫做:“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又有人發現柳插在哪裏,就活到哪裏,便有詩裏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插柳,曾經只是一個陌生的字眼,而如今,它在我眼前逐漸變得清晰。我也期待着有一日能感懷着寒食節的故事,親自體會插柳的樂趣……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0

“民以食為天。”蘇東坡曾大呼“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老舍也大搖大擺地寫過:“口袋裏裝上四個銅板的落花生,邊走邊吃,那感覺比秦始皇還驕傲。”所以,擁有一些與吃有關的傳統文化,對講究“吃”的中華民族來説,也就不足為奇了:除夕的年夜飯、元宵的湯圓、清明的青團……還有端午的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和楚國大臣屈原有關,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説,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祭奠屈原:驅趕游魚,投食祭品等等。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風俗。

這個傳統,一直傳承至今。

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户户都會自己動手包上幾個粽子應景。我家也不例外。

每年端午節前幾天,我就把粽葉浸在水裏,讓它變軟。等到開始包粽子那天,我把洗乾淨的粽葉、一盆糯米,還有一碗豬肉和一些紅豆紅棗,拿出來擺好,就開始動工了。

先拿起一片粽葉,輕輕地扭了幾下,做出一個漏斗狀的凹陷處,然後請外婆幫忙,在粽葉里加了三分之一的米,放一兩顆紅棗、一兩塊肉,再加米把肉覆蓋,用剩餘的粽葉尾把米包裹住。這時候再拿起粗線把它緊緊捆住,防止煮的時候米從粽葉裏掉出來或者米膨漲時,將粽葉擠散。

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當稜角分明的綠色粽子在眼前開心地晃盪,當香甜的糯米紅棗在蒸騰中散發出清香,遙遠的端午傳説不斷唱響。端午節,像那枚粽子般,甜在華夏吃貨的嘴邊,記在中華兒女的心間。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1

在中國有許多有名的傳統習俗,例如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中秋節吃月餅。

那天是中秋節,媽媽邀請了許多親戚來我家吃飯。一到下午,媽媽就在廚房裏忙得火熱朝天。但是由於工作量太大,我也無奈地被拉入了“戰場”。進入“戰場”後,媽媽就開始分配任務:她做菜,我做月餅。可是我根本不會做月餅!

媽媽猜到了我的心思,開口道:“我知道你不會做,所以我已經完成一半了,你只需要揉揉麪,把餡料弄進麪糰裏,再放進模具壓一壓,然後拿出來,放進烤箱裏烤一會兒就好了。”

説完,媽媽就拿起鍋鏟就開始炒菜,我只好拿起麪糰就開始揉。沒想到揉着揉着麪糰變硬了,我意識到我揉得太久了。我開始思考對應的方法。“誒?我記得好像加水就可以了。”我自言自語地説完,便接了點水倒了上去,繼續揉,麪糰果真變軟了。揉到差不多的時候,我用刀切開面團一看——沒有氣泡,OK,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我先把麪糰分成數個小麪糰,再挖一勺餡料裝進去,揉成一個圓形,然後用麪糰包住餡料,再拿出月餅模具,把包裹着餡料的麪糰放進去壓好,再拿出來放進烤箱烤上半小時。月餅就做好了。

烤好的月餅香氣撲鼻,隔壁小孩聞了一定都饞哭了。

吃着我製作的香噴噴的月餅,舅舅突然心血來潮地問我們小孩子:月餅是怎麼來的?我思考了一會兒信心十足地回答道:“據説月餅起源在唐朝,在高祖年間李靖大將軍征討匈奴取勝,有一個吐魯番商人向高祖貢上月餅,唐高祖便用月餅慶祝李靖大捷。”親戚們聽了直誇我懂得多。

心靈手巧的我做好了月餅,博學強記的我講清楚了由來,接下來貪吃好玩的我就要吃着月餅,和小夥伴們賞月亮去啦……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這可喜可賀的節日裏,我們辭鼠迎牛,真是一派新氣象呀!

俗話説:“春節包餃子,不吃掉耳朵。”這可是有來頭的。古時候,民間相傳餃子的習俗是:女媧是用摶土造人的。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耳朵容易凍掉,為了使它不掉,女媧在耳朵上紮了小眼,用細線拴住,另一端讓人咬在嘴裏,耳朵就不會掉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女媧,就每到春節時就包有餡餃子吃,也是為了圖個吉利。

“新年到,新年好,家家户户包餃子。”我家也不例外。在包餃子前,準備工作是必做的。首先,是拌餡子,肉和芹菜切得碎碎的,再放些葱、姜、蒜,和醬料攪拌好,其次是皮,在包餃子前把和好的面搓成條狀,然後切塊、壓皮,然後用擀麪杖擀成圓形。這可是大人們口中的“軍事重地”,因為這些我都不熟悉,就由媽媽來代勞了。

接下來,包餃子我可要大顯身手了。媽媽先給我示範了一下,只見她拿着皮往裏面放了一勺餡,然後把餃子對摺,捏中間,然後自兩邊向中間捏褶,向變魔術似的就包成了一個像元寶似樣的餃子。其動作熟練至極,一氣呵成,讓我欽佩不已。接下來,輪到我了,我拿着皮,放了一大勺餡,目測很好。然後,我也中間對摺用力捏,怎麼也捏不上,餃子就是不聽話,左右合不上口,我很着急。媽媽見了給我出了一招沾點水,我一試,還真好用,把皮子粘得很牢,但是等我包好了,一看是癟的,難看極了,怎麼也立不起來。於是,媽媽邊鼓勵邊手把手地教我,最終,通過我不斷地嘗試,終於有了進步。

開鍋煮餃子了,聞着餃子香,吃着香甜的餡,全家人圈坐在一起,真是喜慶又團圓。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3

進入寒冷的冬季,人們都喜歡吃熱乎乎的美食。但在我們延邊地區卻不是這樣,越是三九天,人們越愛吃冰涼的辣白菜、各種泡菜、涼拌菜、帶着冰碴兒的冷麪,特別是小孩子更喜歡冰箱裏的冰棍、雪糕。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室內有地暖、屋裏又幹燥,人的體內火氣大,所以喜歡吃冰涼的食物降噪。

一到冬天,我就特饞冷麪。每天都盼着家人帶我去吃它,終於有一天,爸爸、媽媽有空能帶我去吃冷麪了。

冷麪,通常指延邊朝鮮族冷麪。在我國北方地區也有為符合當地口味而進行改良的冷麪,但那些只能算是蕎麥涼麪罷了。唯有我們延邊地區朝鮮族冷麪才是最正宗、最美味的。冷麪是以蕎麥麪為主要食材,把牛肉以文火熬製數小時之後的湯汁,放冰箱冷卻至零攝氏度為湯;再加入適量的大頭菜、牛肉片、雞蛋、黃瓜絲、雞肉丸子、蘋果梨、松子等延邊特產食材為輔料;再加上一大匙特製的靈魂辣椒醬。一碗地道的延邊冷麪帶着冰碴兒噴着清香上桌了。

你別急着吃麪,先嚐一口湯汁。“吱——咕咚”嗯,就是這個味,酸甜、冰涼、清新、微辣。再欣賞一下碗中的食材,火紅的辣椒醬、翠綠的黃瓜絲、雪白的雞蛋、深棕的蕎麥麪、晶瑩的冰塊、再加上大片大片的牛肉。“快吃吧,再不吃爸爸就會搶你的面了。”我被爸爸的催促聲音叫醒了。拿起筷子一頓吸,一頓夾。其間也不忘另一道美食——鍋包肉。吃冷麪不配上鍋包肉,那你就外行了。滾燙的鍋包肉沾上冰涼的冷麪汁,咬上一口,簡直是人間美味、絕佳吃法。

“便得一年生計足,與君美食復甘眠。”我最喜歡這種摸着圓鼓鼓的肚子,拉着爸爸、媽媽的手的感覺。冷麪中的酸甜冰辣、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唯有家庭團聚的温暖才是我最愛冷麪的理由。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4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而在我的老家山東,年年春節都要蒸花糕。

為什麼蒸花糕,這可大有來歷。從春秋戰國起,臨近三十年,百姓們都會“蒸壯”,也就是蒸麪食,這些麪食可不是拿來吃的,而是用來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壯”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着“過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運節節高”。因此,蒸花糕也成為了我們家鄉特有的風俗。

今年,我們家中也蒸了花糕,臘月二十三,陣陣面香從廚房中飄出。我知道,面發好了,要開始蒸花糕了,案板備好,擀麪杖拿來,待一切準備好後,花糕便從揉麪開始了。

爺爺將他的雙手伸入面盆中,柔軟的麪糰承受不住這麼大的壓力,只能屈服於手掌下,任人擺佈。麪糰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漸變得像紙一樣蒼白又像個球樣,圓圓滾滾,讓人禁不住的喜歡。可再好看的麪糰也只是麪糰,不能夠吃,終究還是要做成糕點。這時,擀麪杖就派上了用場,剛剛揉好的麪糰現在又要上了“絞刑架”。麪糰中,拿刀來在麪糰裏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條,最後用擀麪杖均勻地在面上輕輕滾動,壓出一道流暢的紋案。

最後,麪糰便開始了“整容”。兩條麪糰兩手夾中間一捏,拿棗子放中心做點綴,身似蝴蝶的糕點便做成了;纖長的麪糰在手指尖上靈動地舞動,長長地卷在一起,周圍圍上一圈的紅棗做裝飾,一個圓形糕點便從中誕生了。

待這些糕點完成後還要放入屜籠裏蒸,滿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棗香。年,便從這一花糕味中開始了。

無論身在故鄉,還是身處他鄉,記憶中,家人們總會在這個時候做一做家鄉的風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鄉的風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腦海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5

説到“龍”,我便會想起家鄉的那條“首飾龍”。

每逢元宵,“巨龍”就會駕着五彩祥雲出現,通體燈光點綴,金碧輝煌。各村的年輕小夥爭先恐後地抬着“首飾龍”開始巡遊,“嘿喲嘿喲”地喊着號子。在人羣密集的地方放慢速度,兩旁的人們圍着“巨龍”歡呼着,叫喊着,祈禱着。平時寂靜的小山村,這個時候是最熱鬧的,彷彿沉睡了整整一年的人們,只有在此時才醒過來。

據説這條“龍”已經有400多歲了,好奇的你肯定想知道這條“龍”是怎麼來的吧?我已經替你走訪了村裏幾位年長的老爺爺了,不過他們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有的説是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災害缺乏科學的認識,幻想龍就是神,想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有的説在我們樂清,地處東南海濱,古代漁民靠海捕魚,他們對漁船寄託了深厚的感情,製作出這種身體呈漁船形狀的龍燈來祈求國泰民安。這也就是為什麼“首飾龍”在我們家鄉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龍船”。

“首飾龍”一般長4.5米,高3米,寬2米,前有龍頭,後有龍尾,龍身至少由四層樓閣組成,每層樓閣上插着各色小旗,內壁貼着透光白紙,外壁貼着五顏六色的細紋刻紙圖案。仔細看,裏面大有乾坤,“住”着好幾百號形態各異的人形玩偶。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在色彩繽紛的船型龍燈上手舞足蹈,上演一幕幕古裝大戲,妙趣橫生。正所謂:一個人物就是一段歷史,兩個人物就有一段故事。

如果你來到樂清,剛好是元宵節,我一定要帶你去見識那件寶貝——“首飾龍”!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6

我老家在文成,家鄉的風俗及活動有很多: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中秋節猜燈謎、賞花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

每年的春節,我與爸爸媽媽都會去鄉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大年三十這天是一年中最熱鬧又豐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鄰居家就響起鞭炮聲。這時爺爺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搗年糕,殺雞,殺兔。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粗糙的米粉變成一塊一塊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團有點燙手,等它冷一會,爺爺就開始不停的揉啊揉,一會用手推來推去,一會又翻個面。為防止粘手,還會適當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韌性十足,再把大粉團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爺爺喜歡長條的,他拿模板一壓,一條帶有吉祥如意字樣的長條年糕就好了。而我就與眾不同,用年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人樣,這是爺爺,這是表弟,這是堂哥……雖然樣貌有些許醜,但爺爺還是誇我別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開鍋了,聞着香味,還是我熟悉的青菜醬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僅有趣,就連吃飯也有講究。必須一家老小都坐下,舉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談傷心事,説壞話。狼吞虎嚥席捲一陣後,一定得大家吃飽喝足,才分壓歲錢,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來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點,村裏依舊燈火通明,依舊響着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別有一番風味,也是我們小孩歡呼雀躍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過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歲,該更懂事了。除夕過後是正月,接下來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開學了,不知不覺中也有一絲不捨,再次期待春節的到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7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的家鄉,有着許多豐富多彩的端午風俗。

小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只是覺得這天有好吃的,好玩的罷了。

早早的算好了時間,得知今天是吃粽子的日子,我一大早就喜得快要發瘋了。

懶得在卧室與灶房間來回周旋,我乾脆搬了個小板凳來,就這麼坐在奶奶跟前,看着她包粽子。

“這裏髒,妮兒,你快出去。”

“沒事兒,我不嫌髒。”相比關注這髒兮兮的瓦灶和牆壁,我還是更想看奶奶包粽子。

那雙佈滿皺紋的手是多麼靈巧啊!一彎,一放,一折,一綁,短短几步,短短几十秒,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便誕生了。

要煮粽子了,奶奶怕薰着我,硬是把我推出了灶房。自己留在那兒隨時準備着添柴火。

望着灶房煙囱裏冒出的濃濃的煙,不知為什麼,我感到那次的粽子格外的甜。

“五月裏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在我的家鄉,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油條、糖糕一類的油炸食品。雄黃油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關於雞蛋的端午風俗。在這天,我一起牀奶奶就會拿來一個提前煮好的熱騰騰的雞蛋,然後讓雞蛋從我的頭頂一直滾到腳尖,嘴裏還唸唸有詞“骨碌骨碌災,小病大災都滾下來........”滾好後,再讓我把雞蛋猛地一摔,然後立刻拿起來,剝掉殼,給我吃掉。

據説,這個習俗的由來是因為老人們堅信,熱騰騰的雞蛋可以粘走孩子們身上的一切病災,在下一次端午節前都平平安安,倖幸福福。

端午在奶奶對我的關懷中走來,又在奶奶對我的祝福中離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8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頭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着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説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齊,吃着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能夠拿着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齊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牀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那裏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七年級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裏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僅能夠盡情吃,盡情玩,能夠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説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能夠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們家鄉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必須也有自我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9

鐵水舞龍是重慶銅梁的傳統習俗,一般在正月十五舉行,又稱火龍鋼花。這種活動我以前連聽都沒聽説過,這次媽媽卻説要帶我去現場觀看,真期待啊。

表演的場地在小山坡下,觀眾們坐在山坡上,演員們就在下面寬廣的廣場上準備表演。

表演開始,場地中間的一個小噴頭上噴出了火星,越噴越高,最終停在了離地面兩米左右的地方。兩隊舞龍隊在此時從兩側奔跑上台,火龍身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小噴口,不斷地噴湧火花,被演員們託舉着,在場中不斷地舞來舞去。

這時,圍着廣場的六七個早已燃燒的火爐已經將合金半融化了。旁邊的三名專業演員,用一種特製的勺子舀起了半融化的鐵水,將這温度接近一千五百攝氏度的鐵水向空中拋去。另一名演員眼疾手快,用一塊乒乓拍大小的木板將那半融化的鐵水徹底打散,向場中的舞龍隊灑去。高温的鐵水炸裂開來,在空中呈現出金色火花,像仙女散花一般落在廣場上,潑金撒銀,絢麗無比。我們的眼球已經完全被美麗的鐵水舞龍吸引了。

在漫天飛舞的金色鐵花的襯托下,場中的火龍隊隊員更顯彪悍。他們赤裸上身,在滾燙的鐵水中穿梭自如,做着各種動作。只見舞龍頭的兩人,高高地舉起龍頭,後面幾人,以s形的走位,不斷用力揮舞着龍身,左右兩支舞龍隊不時交換位置,遠遠看去,時而像兩條巨龍正在打鬥,時而又像雙龍戲珠還在嬉戲一般。在金色火花的襯托下,舞龍也更顯絢麗。

鐵水舞龍的場面就是這樣壯觀無比,為春節增添了許多年味兒。這樣鐵水舞龍鬧新春,這真真擔得上“過年”二字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0

今天的老家似乎分外熱鬧,村口的老樹上掛起了紅燈籠,拉起了橫幅,遠處還有鞭炮的陣響,桐廬南鄉邊的時節到了!

時節裏最忙的地方莫過於家家户户的廚房了。這地方打自一上午就炊煙不斷,煎炒蒸炸,涼拌果盤,全在為中午那隆重的宴席做準備。農家土灶上多屜蒸籠裏熱氣蒸騰;砂鍋裏筍乾鴨煲“咕嚕咕嚕”地冒着泡;鍋子裏各種小炒在廚師手裏上下翻飛。這邊水池裏嘩嘩嘩的洗菜聲,那邊擋板上咚咚咚的切菜聲,還有灶孔裏柴火燃燒的嗶嗶啵啵聲,簡直就是一首炊廚合歡曲!

臨近中午,客人們陸續來了。這些客人有的是親戚朋友,有的是朋友的朋友,認識的儘管來,不認識的來了再介紹,多添幾個人桌邊擠擠,都沒關係。過時節就是圖熱鬧,誰家熱鬧誰家就人緣好,旁人看着也高興。

爸爸出去迎客,媽媽沏茶切水果,我一會兒敬茶,一會兒取東西,反正是打醬油。爸爸招呼客人們入席:“來來來,吃點水果,嗑點瓜子”説話間,茶果端上來了。

客人們也到的差不多了,便上菜了。第一道菜是悶燒大閘蟹,紅彤彤的外形與鮮香的醬汁,令人津從口生。接着什麼紅燒豬蹄、清蒸魚、燉牛肉、油燜筍等等都陸續端上。爸爸客氣道:“來來來,別客氣,隨便吃。”大家在你呼我讓中入座了,熟悉的,不熟悉的這時候也都聊上了。男人們抿幾口小酒,臉色微微泛紅,開始説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什麼生意難做啦,投資謹慎啦;女人們吃了幾口菜,也紛紛聊起自家孩子的學習,家常裏短的。整一桌上説談聲不絕,笑聲不斷。主人敬酒,客人回敬,大家舉杯同敬,在“砰砰”的碰杯聲裏祝福彼此,也為時節畫上一個幸福的句號。

飯後,人全散了,但鬧尚存;宴雖完了,但喜還在;親雖別了,但情留存心間。時節不就是用來團聚的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1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俗話説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過年的風俗。在我的家鄉,過年時要祭祖,做甜粿,拜佛求籤等,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風俗是:吃鹹餅糖葱。

鹹餅糖葱,是我家鄉的一種風俗小吃。它由兩部分組成:鹹餅和糖葱。鹹餅呈米黃色,由麪粉,水,花椒等材料混合做成,味道有一點辣。糖葱雪白雪白的,中間有很多孔,像多段葱孔合在一起一樣,故名糖葱。它的味道可不是一般的甜。用鹹餅包裹住糖葱,就是美味的鹹餅糖葱了!鹹餅糖葱只在過春節時才會出現,錯過的話就只能等下一年了。臘月來了,春節還未到,家鄉的街道上會出現幾個賣鹹餅糖葱的攤位,香味溢滿整條街,使人忍不住咽口水。平時,我總聽爸媽説,街道賣鹹餅糖葱的場景是他們至今都無法忘卻的童年記憶。

那鹹餅糖葱的味道究竟怎樣呢?在沒嘗過之前,我也是十分地好奇。

記得以前,有一回去外公外婆的老家時,舅舅剛好買了這小吃。那雪白的糖葱誘惑着我的食慾,我實在忍不住了,拿起一塊,也不要鹹餅包,就直接塞進嘴裏。糖葱在我嘴裏融化,穿過喉嚨,進到肚子裏。隨之而來的甜蜜使我陶醉了,真是甜到我的心裏啊!

“待會糖葱都要給你吃完了。”媽媽笑道。她接着把包好的鹹餅糖葱遞給我。我大咬一口,這次嘴裏添加了一種面的糯香,在糯香中又有一絲甜辣味,味道確實不錯!我忍不住又多吃了一個。

看我這麼喜歡吃鹹餅糖葱,從那之後,每次過春節,媽媽都會買鹹餅糖葱給我們品嚐。

對我而言,鹹餅糖葱解了我的饞,它的甜是其他糖果無法取代的,而對一些離鄉的人來説,它不僅僅是小吃,更是一份鄉愁、一份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