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數學的作文4篇

作文8.79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數學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數學的作文4篇

關於數學的作文1

篇一趣味養蠶

春天來了,我最喜歡的一件事——養蠶。有一天,我在學校附近看見有1位老爺爺正在賣大小不同的蠶,放學後,我就買了6只蠶寶寶,每隻3角,共花了3×6=18角=1元8角。第二天,我發現:6只蠶寶寶大約要吃12片桑葉,蠶寶寶漸漸長大了,胃口也越來越大,1只蠶1天要吃4片桑葉,所以每天共放進4×6=24片桑葉。

大約15天后,蠶寶寶吐出了絲,形成了繭,好像一粒粒花生。10天后,蠶寶寶從“花生”裏出來時,變成了白色飛蛾,飛蛾有1對觸角、2對翅膀、6條腿。過了2天、1對飛蛾產下了100多粒卵,3對飛蛾就有了3×100=300粒卵,我太高興了!

等來年春暖花開,我就擁有了300多隻蠶寶寶,我一定會送給老師和同學,讓大家與我共享養蠶的快樂!

篇二豆漿 + 油條

今天是週末,天空中飄着朵朵白雲,我和奶奶去買早點。走到店門口,“叔叔,請問一根油條多少錢?一袋豆漿多少錢?”叔叔親切地説:“一根油條5角錢,一袋豆漿也是5角錢。”這時奶奶給我出了一道數學題:買5根油條和5袋豆漿共要多少元?我想了一下回答到:“要5元。”奶奶問我是怎麼算出來的,我説:“每袋豆漿5角,5袋豆漿“xx二十五”就是2元5角,5根油條也是2元5角,相加就是5元。”奶奶説:“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你猜猜看?”我拍了拍腦袋,可還是想不出來,奶奶就提示我一下:“把一袋豆漿和一根油條看成一份,那是1元,那五份不就是5元了嗎?”我眼睛一亮,這種方法真簡便!

篇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今天,媽媽買回了一大堆我愛吃的草莓,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在一旁笑着説:“你如果要吃草莓,就要先回答我的問題。”“什麼問題?”我問道。媽媽不慌不忙的説:“小明比小紅多8支鉛筆,他要給小紅幾支筆,兩人才一樣多?”

我想了想,這不就是把多出來的8支鉛筆平均分成兩份嗎?拿其中的一份給小紅,兩人就一樣多了。可以用老師教過的除法8÷2=4(支)來解決。

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笑了,她誇我是個很聰明的孩子,而且給了我一個大草莓。我高興地吃起了草莓,我覺得這次的草莓最甜,因為這是我用智慧換來的。

篇四生活與數學

今天,我們家來個特殊的客人——收破爛的阿姨。隨後,媽媽就把她帶到了雜物間裏,經過一陣討價還價之後,阿姨和媽媽達成了協議,一斤廢紙賣四角錢。只見阿姨麻利地將所有廢紙綁得結結實實,再用秤把它們稱了稱,一共有16斤重。這時媽媽叫我算一下一共賣多少錢,我説:“媽媽,16乘4我沒學過呀!”媽媽對我説:“用剛學的知識算算。”我靈機一動,想了想對媽媽説:“我算出來了,是六元四角錢。”媽媽問是怎麼算的,我説:“16斤就是8千克,1斤4角錢,1千克就是8角錢,8乘8等於64,64角就是6元4角錢。”媽媽滿意地點點頭,阿姨也誇我真聰明。

我想,看來數學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呀!

關於數學的作文2

不知不覺中,兩週都已過去了,做為一名快要畢業的畢業生,我不禁感慨萬千。大家都在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地做一件事——堅持寫週記!這對大家來説,都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但可以幫助大家鞏固所學的學習內容,而且可以鍛鍊寫作能力。 回顧前幾天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受益匪淺。 經過一個星期的學習,我們學習了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容積等知識。讓我們再來回憶回憶我們所學的內容吧!首先想想圓柱有什麼名稱: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圓柱的底面,圍成圓柱的面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 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可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這樣我們很容易看出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周長乘高。

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呢?把圓柱的表面全部展開,那麼我們就看出它像一個除號,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接下來又要做題了,而且還是要求很麻煩的圓柱體表面積。唉,求表面積還真不容易。需要求出底面積和側面積,還得相加,稍不留神就會算錯,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一塊求完呢?我思考着。看看底面積和側面積的公式吧!

S底=πr2,有兩個底面,也就是2πr2,再看看側面積公式:S側=2πrh,將它們兩個相加在一起,提取同類項:2πr,利用乘法結合律,組成一個新的公式:S表=2πr(r+h)。一個新的公式從此誕生。有了這個公式只用相

乘一次就萬事ok啦!

以前我曾經求過環形面積,運用了一個公式:S環=π(R2-r2),仔細想想,其實這也是公式的組合啊!由兩個圓相減,提取共同的π,得到了新的公式。

這些新的公式的誕生都得歸功於靈活的偷懶!如果不是覺得太麻煩,其實也不會有這樣的公式。其實,靈活的運用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出題的人偷了一個懶,少説了一個條件,那麼我們就可以多求一下。但是,有的地方需要我們偷懶,不偷懶都不可以。

有這麼一道題:在一個大正方形裏有一個內切圓,大正方形的面積是20平方釐米,求圓的面積。

如果按照常理,我們應該先求出大正方形的邊長,也就是d。然後再求出r,最後求出面積。可是,在這道題裏,怎麼才可以求出r和d呢?除非開方,可是這樣是很麻煩的,而且肯定求不盡,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需要靈活的運用公式了。既然圓的面積公式是πr2那麼求不出r求r2也可以呀!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整體a,也就是説,我們只用求出aπ就可以了。a怎麼求呢?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是(2r)2,化簡之後就是4r2,也就是4a這樣呢我們就可以用20÷4=5(cm2)求出a,再用5×π≈15.7(cm2)。圓的面積就約為15.7cm2。這樣,不用開方,也可以求出圓的面積aπ。 有很多公式相互結合就可以組成一個簡單方便的實用新公式。 只要創新,其實在把巨人們吃過的饅頭揉在一起,做成一個新的花捲,那不也是很好嗎?

關於數學的作文3

學數學,就猶如在捕魚;會解了一道題,就猶如捕獲了一條魚;從而掌握了一種做題的方法,也就猶如擁有了一張捕魚的網,再難的題目也能成功突破!因此,能否學好數學,區別就在於你是擁有了一條魚,還是得到了一張網;是解答了一道題,還是擁有了一把開啟數學之門的金鑰匙!其實,學數學並不難,主要在於你是否能做到善於實踐,善於動腦。

俗話説:“實踐出真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多觀察、多多發現,那麼,你就會知道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學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比如説: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建造房屋自然要用到幾何;看時間自然要用到24時計時法……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是從生活中產生的,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現在,我有意識地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繫起來。

發現了許多有關數學的奧祕與樂趣。

有一次,媽媽烙餅,每次鍋裏只能放兩個餅。

我就想,烙一張餅要用兩分鐘,正、反面各用一分鐘,鍋裏最多同時放兩個烙餅,烙三張餅最少要用幾分鐘呢?回到書房,我算了算,得出了結論:要用3分鐘:先把第一張、第二張和第三張餅同時放進鍋內。

1分鐘過後,取出第一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二張餅翻面;再烙1分鐘,這樣第二張餅就烙好了,取出來。

然後放第一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鐘就全部搞定。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果然就節省了好多時間。

“時間就是生命”!原來學習數學,還有一個節約時間的好處呀!深奧,太深奧了!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

它與生活是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數學中的幾何圖形也很有趣,尤其是幾何圖形中的最怪的“圓”。

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是S=∏r2,因為半徑不同,所以圓的面積就不相同。

例如:一個半徑為9釐米的圓與一個半徑為5釐米的圓,面積相等嗎?我們先用面積公式把兩個圓的面積求出來,分別是254。

34平方釐米和78。

5平方釐米。

兩個圓的半徑不一樣,所以兩個圓的面積也不一樣。

如果半徑長,那麼面積就大;如果半徑短,那麼面積就小!有了這個規律,以後做題就有保障嘍!數學,就像一座高峯,直插雲霄,剛剛開始攀登時,感覺很輕鬆,但我們爬得越高,山峯就變得越陡,讓人感到恐懼。

這時候,只有真正喜愛數學的人才會有勇氣繼續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數學的高峯上的人都是發自內心喜歡數學的。

記住,站在峯腳的人是永遠也望不到峯頂的!愛數學,才能學好數學!

關於數學的作文4

長久以來,被譽為“科學皇后”的數學,在科技領域的拓展上,一直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隨着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數學的應用更為廣泛。但在數學課堂上,一般定義的解釋、定理的證明和命題的解法,卻忽視了從生活的經驗去理解數學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其實既可用數學方法去理解周圍的事物,更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強對數學概念的認識,使數學知識注入生活的氣息。

數學問題生活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創設情景,側重感知。

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繫生活講數學,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法則、規律等化解為一系列學生熟悉的有趣的豐富的生活中的'事例,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從初步的感知,逐步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了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發展的過程。

近年來,隨着數學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師已注意到在引進新知識時提供一兩個實際背景,以便使學生理解數學源於生活。但僅僅如此並不能確保學生具有應用意識,也許拋開教師提供的實際背景 ,學生頭腦中便難以找到其他的實際背景,依然會將所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看成兩個相互獨立的系統,無法感受新知識的應用價值,這點給我們的教訓是很深刻的。

生活問題數學化———實際問題抽象化,側重建模。

對新課程來説,最重要的是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在這個意義下,數學建模和數學應用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眾所周知,數學有着廣泛的應用,這是數學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產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為數學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數學的應用地位日益上升,數學建模正成為數學和科學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所謂數學模型,是針對或參照某種事物的特徵或數量關係,採用形式化的數學語言,概括地或近似的表述出來的一種數學結構。廣義解釋:凡一切數學概念、數學理論、各種數學公式、各種方程(代數方程、函數方程、微分方程、積分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構成的算法系統就可稱之為數學模型。

數學的建模過程大致可用如下框圖説明:

例如: 換啤酒問題:小明的父親從商店買回10瓶啤酒,商店規定3個空瓶可換回一瓶啤酒,若小明的父親不再給錢,他一共可喝上多少瓶啤酒?

其解法是:10瓶喝完,可換回三瓶;再喝完,則剩餘4個空瓶,又換回一瓶,喝後剩下2個空瓶,此時借進1空瓶,則又可換回1瓶,喝完後還所借1空瓶。總計可喝15瓶。此過程中“一借”可謂巧。

數學來自於生活,又必須迴歸於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和靈性。數學學習內容遠離生活無疑是導致學生對數學無興趣的根本原因,它使本該生動活潑的數學學習活動變得死氣沉沉。有鑑於此,數學的教與學應該富有生活氣息,注重現實體驗,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

標籤: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