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精選5篇)

作文9.81K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精選5篇)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1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是我很早就列好在必讀書單中的一本,他在豆瓣的評分高至90分,是大家公認的大事經典之作,尤其是對於創新創業領域的同學説,實乃入門必讀之書。

三天的端午假期,我把這本書看完了。

如果讓我評價,僅從第一遍的閲讀感受説,只能算一般,有很多收穫,但談不上過癮。與閲讀《智能時代》、《運營之光》、《把時間當朋友》相比,它給我帶的驚喜並不多,那種我期待的電光火石、茅塞頓開的觀點似乎少了些,而且內容的理解上也比較晦澀。

我想,這可能是自己的現實工作中還未經歷過書裏所説的那些觀點,也或者是大多數經典的書籍僅僅在讀一遍的情況下是很難領會到它的精髓。

但之所以被那麼多人評為經典,必有其經典之處,所以後續我仍然會多讀多理解幾遍。

就目前讀完的感受説,有幾點對我啟示很大。

其一,《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讓我明白了創新的含義,之前總是聽到各種各樣的創新理論,比如顛覆式創新,微創新等等,但從沒有具體思考過,什麼是創新,我們應該如何去界定創新。

日常生活裏,我們聽到創新的第一反應是高科技,或者是將創新與創意、好點子聯繫在一起,也或者是人們開創了一項新的生意也被稱為創新,這些觀點是不完整的。

書裏給出的觀點比較全面,一種定義是指,將資從產出和生產力較低的領域轉移到生產力及產出較高領域的方式方法就是創新,比如麥當勞並沒有發明任何新東西,任何一家不錯的美國餐廳早就開始生產它所供應的最終產品了。

但是憑藉的應用管理方式的創新,他們將產品標準化,設計製作流程和工具,並基於工作流程設定標準,基於標準培訓人員,麥當勞大幅度的提高了資的產出,這是從供給端定義的創新;

另外一種定義是指,創新是通過改變產品和服務,為客户創造了新的價值和滿意度,甚至創造了新的客户,這是從需求端定義的。

基於以上的定義,創新主要分為三個類別,產品的創新——即產品或服務的創新、管理的創新——及製造產品與服務,並且將他們推向市場所需要的各種技能與活動的創新、社會創新———即市場、消費者行為和價值的創新。

無論是供給端還是需求端的定義,創新在任何時代都是一種無比重要的企業增長、社會進步的動力。

於是,我在想,創新背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發現創新的?有了這些我們應該如何將這些創新落地到企業真正增長的業務?

這也是我從本書中得到的第二個啟示。

我們之所以有機會創新,之所以有機會創業,不是憑空捏造無端想出的,其本質是在於變化,是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是國家政策、人口規模、消費趨勢、新技術等等的變化。

正是有了這些變化,才給了企業創新的機會,讓察覺到變化的企業在巨頭還未察覺或已經察覺但並未行動時快速揭竿而起,快速增長,成為下一個巨頭。

所以説,當公司以同樣的產品滿足同樣的客户羣體,但每年的收益卻每況愈下,不是的產品不夠好,很可能是客户的需求已經發生變化。

因此我們要有重視變化、擁抱變化的意識,(fsir)這一點我自認為做的還不錯,這幾年的折騰,也從內心真正意識到擁抱變化的重要,不再視變化為威脅和恐懼。

那麼關鍵問題了,在擁有重視變化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如何如發現、尋找變化呢?進而給我們創新提供條,讓公司的業務能彎道超車。

書中給出了部分答案,書裏認為,創新的一半自於七個方面:

1、意外的事

2、不協調事

3、程序需要的創新

4、產業或市場結構的變化

5、人口統計

6、認知的、意義及情緒上的變化

7、新知識

相信作者已經總結的比較完整了,我們從需要關注着七個方面,從他們的的變化中去發現創新的機會,然後重視市場和客户的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去落地創新的方案。

但我認為,真正在落地時仍然困難重重,比如你是如何去鑑別這些變化的,什麼樣的差異在你看就是書本里説的變化,並且這些變化還能引起你的重視?

或者説,我們應該重視怎樣的變化,變化到什麼程度?它的標準是什麼?我想,這很難有標準,只能是憑藉個人的經驗和商業感覺了。

所以我越越理解,創業也好,管理也好,他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都沒有標準答案,只能邊走邊想,並且實踐尤為重要。

另外,書裏的另一處觀點對我啟發很深,或者説打開了另外的思考維度。

我一直認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領導者,不論是銷售部門、運營部門、技術部門,他們所具備的核心能力是洞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就是説,這名管理者能夠根據當下團隊的現狀、市場現狀、產品現狀、以及短期和長期的目標發現當下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然後協調資去解決這個問題。

並總能在不同階段發現並解決困擾當下的問題,能具備這樣的能力已然是高手,他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據具體情況審時度勢,找到問題的核心,並解決它。

但這本書給出的觀點除了發現並解決問題外,還提到管理者不光要把精力放在發現並解決問題上,還需要關注可能存在的機遇,比如書裏前半部分提到的意外的事、不協調事等。

這些機遇很可能是下一次創新的開始,這就好比是不僅要腳踏實地,更要仰望天空,發現變化並基於此創新,這是不同緯度的觀點,它對管理者的要求更高了,不僅要有管理的能力,還需要有創新、戰略的能力。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2

創新一直是一個時尚話題,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工作中我們遇到的各種激烈競爭、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讓我們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對我們企業而言,創新是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的源動力。

雖然德魯克寫的是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但作為公司一份子的我們,也是與這個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的創新組成在一起,會最終成為公司的創新和未來。

創新是需要理論的。每一個創新背後都是要有強大的理論基礎,是在前人的積累上總結出來的。

創新更是需要實踐的。創新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創造,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最終還是實踐為目標的。有些創新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這些都會成為後續不斷改進的基礎;而那些成功的創新,會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

德魯克認為創新有七個來源,對我們來説,創新更多的時候是來自於工作中的不協調事件。我們在工作中會碰到很多困難,很多沒有辦法做下去的事情,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改進和優化,這就會是一個創新的過程,也是為企業不斷改進的過程。

給我們印象最深是近一年多采購的變化,我們對採購的認知,對工作方式的變化,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而源頭就是新領導帶來的新採購思路,新採購方式,也是因為我們原有的流程,原有的方式是存在問題的,而這些都是我們在不斷改進創新的過程。

以小論大,公司也需要創新,在現在市場環境如此惡劣,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創新是企業活下去的希望。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國六排放升級需要,都是機遇,也是挑戰。但如何在這個時候抓住機遇,是我們整個企業需要討論的。如果還是跟以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變,終將被時代淘汰。創新將是我們生存壯大的一劑良藥。

就如德魯克所言,我們需要一個企業家社會。作為企業而言,我們也需要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公司,每個人都把自己作為公司的主人,主動創新,把自己作為公司創新實踐的開創者,我們把創新作為工作中常用的工具,才會讓公司具備長久的活力和競爭力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3

之前瞭解彼得德魯克是從閲讀《跟德魯克學領導力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開始的,這本書我反覆閲讀,領會了部分意思,就感覺受益匪淺,運用到工作中,效果甚佳。從去年聽過徐紀罡老師講授的《企業創新管理》課程後,就一直在思考創新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略有收穫,但收效甚微。從拿到《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本書開始,我就覺得很多困惑可以慢慢解開,學習這本書,一定能讓自己有所收穫,對工作有所促進,果如其然。解決了三個問題:創新到底是什麼?怎麼樣才能創新?為什麼要創新?

創新到底是什麼?

德魯克認為,創新是體現企業家精神的手段,企業家從事創新活動。並且創新是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合理的工作,這意味着創新是可以學習的,是可以通過日常訓練加以實踐從而熟練掌握的。創新是企業家的標誌。這句話使我眼前一亮,明白了創新和企業家之間的關係,我們需要創新,更需要企業家精神,既然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那我就一如既往的去創新,去追求企業家精神。平時我們所理解的創新大多侷限於技術的創新,比如技術革命,然而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創新不一定必須與技術有關,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個“實物”,也許僅僅一個創意、一個新的認知、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就可以成為一個創新,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為顧客提供新的價值和滿意度,它是通過改變產品和服務,也就是改變資源的產出,並創造了一種新的價值。結合工作實際,我們的創新主要有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大到機制、流程制度創新,引入成熟先進的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小到一條建議、一個想法、一個小改善等都是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就是引進先進技術或是自身技術的優化改進,達到提升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的目的;產品創新就是根據市場需求,結合自身技術創新產品,從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怎麼樣才能創新?

如何尋找創新機遇?將創意發展為可行的事業有何原則和禁忌?什麼樣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機構成功地孕育出企業家精神?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機構如何組織和配備人員?如何成功地將一項創新引入市場、贏得市場?讀完這本書,就有了答案。如果你懂得在哪裏以及如何尋找創新機遇,你就能系統化地管理創新;如果你懂得運用創新的原則,你就能使創新發展為可行的事業。彼得德魯克在書中的創新實踐裏,主要揭示了有目的的創新和創新機遇的七個來源:意外事件、不協調的事件、程序需要、產業與市場結構、人口統計數據、認知的變化和新知識。德魯克認為,變化為新穎且與眾不同的事物的產生提供了機會。

絕大多數成功的創新都是利用變化達成的。對於認知的變化,這個與個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維習慣有很大的聯繫。德魯克説無論引起認知變化的原因為何,它都創造了大量的創新機遇。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發現新的創新機遇,就如那句諺語——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然而我們很難確定某個認知變化是一時的流行還是永久性的變化,以及它所帶來的真正後果,因此,以認知為基礎的創新必須從較小且非常具體的地方做起。德魯克開始時便強調,以上7個創新機會的來源之間並沒有清晰的界限,而且有重疊的地方。這種情形可以被看作一棟建築物的七個窗户。每個窗户看到的部分景色均可從另一扇窗户看到。但從窗户正中得到的景象卻截然不同。這也正是這個篇章所帶給我們的啟示,力圖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世界,以擺脱自己的眼光、知識和理解力的侷限,去識別新的現實、變化、機遇和挑戰。

為什麼要創新?

從企業的角度而言,創新無疑是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行業和市場競爭。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企業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大型企業需要將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作為日常管理的常態,以應對變革;生活在變革時代的人們是幸運的,因為這個時代充滿了機遇。德魯克説,應對變革的最好辦法是創造變革。我們應遵循他的教誨,並將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真正貫徹到實踐中去,積極承擔起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義務。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創新既要雷厲風行,也要久久為功。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4

近期,讀完德魯克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

我曾經看過不少有關創新方面的書籍,此書一覽,其它的書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經典的價值就在於此。

此書的邏輯十分清晰。德魯克先詳細介紹了創新機遇的七個來源,包括三個內部來源,四個外部來源;然後,德魯克闡述了在新企業、服務機構及現存企業中,如何實踐企業家精神,也就是如何構建良好的創新管理機制;最後,德魯克為我們指導了實施創新的戰略方法,如孤注一擲,攻其軟肋等。

創新一詞,遍地開花。什麼人都在説,我們要創新,但是,究竟什麼是創新呢?恐怕一時半會多數人無法出口。

創新無疑意味着變化,但又不等同於變化。只有這個變化,在同等資源、同等條件下,產生更多的利益,也即,同樣的投入,更多的產出。唯其如此,變化才能稱為創新。

對於創新,還有經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創新單純理解為高科技創新。在此書中,德魯克把創新清晰地定義為七個來源,三個內部來源:意外事件、不協調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個外部來源:產業和市場結構、人口統計數據、認知的.變化及新知識(也即高科技)。可見,高科技只是創新中的一種。德魯克的理解,創新是一個經濟或社會名詞,而非科技名詞。內部創新比外部創新風險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創新在所有創新中風險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於高科技的接受時間比較長、需要形成配套產業,當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創新帶來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業也會佔據行業的龍頭地位。

關於此書,總結成幾句話。

其一,擁抱變化。可從二個方面來理解。一、變化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就近看,手機行業就如此。10年前,在手機行業興起時,諾基亞成功抓住機遇,風光無限,全球市場份額在50%以上,而近幾年,特別是在iphone出世後,諾基亞敗退,江山不斷被吞噬,如今已被蘋果超越,不得不轉向wp7平台,以圖東山再起。原因也很明瞭,客户在得到基本的通訊功能後,更加追求手機的體驗感、個性化和智能化,這就是客户在使用手機後產生的變化,而諾基亞沒有及時迎接變化,遲遲不能滿足客户的需求,導致敗退。二、主動擁抱變化。還是談手機。最近新聞,htc老闆成功登頂台灣首富,其新增的財富,很大部分在於這幾年htc手機的蓬勃發展。我們知道,早在5、6年前,htc就已經推出智能手機,吸引了不少愛好者,這二年,在google發佈android平台後,htc更是及時跟進,快速推出新版手機,成功佔領大陸和歐洲市場。htc成功的原因,恐怕就在於主動擁抱變化,而不是靜靜等候,或安於現狀。

其二,形成創新的機制。企業是否鼓勵創新,有利有弊。試想,如果在一個企業內,特別鼓勵創新,那麼所有人都去搞創新去了,普通的工作沒人幹,企業肯定出現問題;而如果一個企業死守現狀,不作創新,那麼這個企業最終也會被淘汰。如何打破這個悖論?德魯克就三種企業模式:新企業、服務機構及現有企業,分別指導如何建立良好的機制,以保持企業的創新動力。對於現在企業,注意四個領域:第一,接受創新;第二,評估創新;第三,構建組織架構和人員;第四,注意禁忌。

對於新企業,注意四個要求:第一,關注市場;第二,關注財務;第三,建立團隊;第四,確定創始人的角色。對於服務機構,創新的難度相對比較大,德魯克建議注重以下幾點:第一,界定使命;第二,合理表達組織目標;第三,視情形調整目標;第四,重視機遇。如果企業能按照德魯克的建議去實施創新機制,相信成功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其三,要有戰略。創新思路的挖掘和創新機制的形成,是一種戰術,但是要真正把創新搬上市場,企業必須要有戰略。德魯克在書中的第三部分,詳細介紹了企業的創新戰略。比如,孤注一擲,就是將所有資源導向一個方向,全力以赴,以佔據行業領頭羊為目標;攻其軟肋,就是重視行業領導者忽視的成功或失敗的機遇,在對手麻痺大意的之時大力發展,最終取而代之;生態利基,則適合小企業,目標是在行業領導者不肖一顧或不能兼顧的小眾市場中有所作為,持續發展;改變價值和特徵,則從價格、客户現時狀況及客户價值等方面,由表及裏,滿足客户深層次的需求。

創新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作為一個創業者,德魯克的這本書可謂適如其時,如一口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5

在公司組織的讀書活動中,我拜讀了《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受益匪淺。作者彼得.德魯克,管理學科開創者,他被尊稱為“大師中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思想傳播影響了130多個國家。本書系統的講解了創新與企業以及企業家之間的關係,主要分為三部分:創新實踐、企業家精神的實踐以及企業家戰略。

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點是,要進行有目的的創新。我一直認為,創新很難,是那些智商超羣、絕頂聰明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人是不能做的,創新有很大的風險。但是在本書中講到,創新是可以學習、可以複製的;有目的的創新,可以減少90%的風險。

創新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例如目前焊裝車間總拼工位,我們採用ABB的GateFrame技術在同一工位實現褒迪、歐勝兩大系列產品,地板定位採用電磁鐵和PLP系統適應不同長度、不同底盤狀態的車型需求,能滿足不同軸距、低中高頂100多個車型的混線生產需求。這一創新來源於車型種類多,軸距複雜這一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創新,這就是有目的的創新。

此外,書中也對創新機遇的來源做了系統講解:意外事件、不協調的事件、程序需要、產業和市場結構、人口統計數據、認知的變化、新知識。

創新有了,但是,只有創新不行,必須還要有創新的管理。這就是所謂的孤芳自賞是沒有用的。很多高精尖企業,上了三板,可是沒有效益,股票從很高的價格跌到停板,為什麼,就是由於這些企業,只有科學家技術員,沒有企業家管理。

書中第二部分集中闡述了企業家管理獨特的政策、措施、組織結構、人事安排和財務預算。真正的企業家管理,是即使某一天管理者不在了,企業精神也能傳承下去,自動持續創新。

我理解為這就是公司的文化精神傳承,組織機構延續。企業家精神是創新實踐的精神,即作為一個管理者,無論你管理的是上萬名員工還是幾名員工,要從商業角度出發,從社會問題出發,制定出適合自己部門的制度,形成適合自身團隊的氛圍,並傳承發展下去。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歐勝新車型的調試和國六項目的開發,並通過以下三項措施保障項目順利開展:

1、制定嚴謹的工作計劃,設定明確的工作目標,成果可視化;

2、學習多元化知識,多交流多培訓,有目的的創新應用於現場生產;

3、針對人員年輕有活力的特點,打造一支敢拼、敢闖、有活力的團隊。

創新的路上,我們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但我們會始終堅持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持續創新,解決現場質量及工藝問題。為打造成一流的商用車企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