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家鄉的橋作文

作文3.17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橋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家鄉的橋作文

家鄉的橋作文1

在我的家鄉——酒泉最大的小區“康盛花園”裏有一座人人知曉的“大橋”,這不但是我最熟悉的一座石拱橋,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座橋。

因為,在那裏我把我最天真、無邪的幼年的快樂留在了那裏。

這是一座無名的石拱橋。

橋的底下是一個很大的水池,有噴泉。

春天,我常常穿着薄毛衣,套着小外套,扎着兩個小辮子跑去橋上看老爺爺給池子裏面放水。

夏天,我又穿着漂亮的連衣裙,蹦蹦跳跳地跑到橋上看噴泉,有的時候,一股水就突然噴了過來,嚇得我拎着濕乎乎的裙子哭着就去找媽媽了。

而秋天呢,我又小心翼翼地走在橋上,生怕像夏天一樣忽然又有水噴過來,可是年幼的我哪裏知道,不知早在哪一天噴泉已經不噴水了,而我卻還小心的張望一下,然後快速地跑了過去,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我那時很“笨。”

咦,雪花怎麼這麼快就飄下來了!肯定是冬天到了。

在我那小小的腦袋瓜裏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於是,我裹着厚厚的羽絨服來到橋上,我調皮地坐到橋的最高處,然後快速地滑了下去,滑到下面的亭子裏時,就會摔一個大跟頭,但是,小時候的我是一個不知道疼痛的小娃娃,所以,摔倒後我會以最快的速度爬起來,拍掉身上的雪,生怕被媽媽發現又對我嘮叨一番。

可是現在想起來,我才會感覺到那是媽媽對我的關心與呵護。

哦,幼年的我把美好、快樂的時光留在了石拱橋上,可是不知為什麼,當我再一次走上大橋的時候,一點也找不到以前的一切了。

當我春天去大橋時,對放水一點也不感興趣了;當我夏天去大橋時,早已知道噴泉會噴到哪裏了;當我秋天去大橋時,再也不會怕那些不會噴水的噴頭了;當我冬天去大橋時,一點也不想玩小時的“滑梯”了……

哦,幼年的記憶,我不是讓你乖乖地呆在橋上了嗎?你們怎麼可以這樣不聽話,難道就這樣消失了嗎?

家鄉的橋作文2

我的家鄉潛江素有“水鄉園林”的美稱。一條條河流縱橫交錯,一座座橋樑千姿百態,構成了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我最喜愛的還是家鄉的“百緣橋”。

“百緣橋”是一座拱橋,橫跨在百里長渠上。它是水泥建成的,橋身像漢白玉一樣白。它有三個橋洞,中間的最大。從遠處望去,那半圓的大橋洞和水裏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輪圓圓的滿月。三個橋洞由長方形的橋墩連接而成,這兩個橋墩像盡職的士兵,默默地支撐着百緣橋。橋長約60米,寬約4米。橋面中間有1.5米寬的車行道,供自行車、摩托車使用。兩邊則是人行道,上面有一級一級的台階。橋的正中間刻着三個古樸典雅的大字——“百緣橋”。欄杆上,亭亭玉立的荷花和怒放的牡丹栩栩如生,令人賞心悦目。

橋兩旁綠樹成蔭,鮮花簇簇;橋下河水清清,靜靜流淌。一陣風拂過,柳枝隨風起舞,樹葉沙沙作響,好似在述説與百緣橋的動人故事。河邊坐着許多釣魚人,那專注的身影和百緣橋一樣靜立不動,與橋一起組成了一幅寧靜而祥和的圖畫。

百緣橋上沒有川流不息的車輛和絡繹不絕的行人。它遠離了現代都市的喧囂。猶如一個古典的女子靜靜地立於這優美的一隅,悄悄地迎來送往,承載着人們平凡而又充實的生活。我常常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那兒散步,看水中的倒影。坐在橋邊,那涼絲絲的風。輕輕盪漾的水波,轉眼就讓煩惱煙消雲散……

家鄉的“百緣橋”雖然不像武漢長江大橋那樣雄偉壯觀。也不像西湖斷橋那樣遠近聞名,但它卻給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魅力和歡樂。我愛家鄉的“百緣橋”!

家鄉的橋作文3

家鄉,門前,橋。

它一動不動地橫卧在那兒。沒有嬌豔的花與碧綠的草相伴,沒有五彩的背景和來往的人流烘托與渲染,它不可思議地與周圍環境是那樣地融合,在這莊嚴的自然中,顯得素雅而滄桑。

它是烙在我心底的一座橋。每每想起故鄉,它總是牽動着我的一縷縷情絲,在我心中,圍繞它的有關故鄉的往事清晰明瞭,那裏,撒過我童年快樂的種子,至今記憶的藤蔓依然旺盛,因為那裏是我最懷念的地方。

説它是橋,只是一個誇張的稱謂。它充其量也只算是一塊較大的石板,橫跨在一條不到一米寬的河溝上,泛着灰裏帶白的光,尤其是月夜,樹枝的影子斑駁地印在其上,更顯青明發亮。和它一起經歷歲月洗禮的是兩岸的泥土,在水流小心的呵護和滋潤下,黝黑黑的,襯托着橋的清白。

這裏,是我童年的聖地。我曾經多少次蹲坐其上,呆呆地看着橋下的河水,看這個小小的生物圈中各種角色閃亮登場。春雨過後,水中好似有無數只魚蝦翻江倒海興風作浪,蝌蚪擺着小尾巴追逐嬉戲怡然自得;蜻蜓逗留在小荷尖尖上,蝴蝶繞飛於芬芳的花旁;入夜時分,蟋蟀時不時在草叢中探出腦袋,奏響生命的歌唱,劃破了夜的寧靜……

手撫摸在那清涼的橋板石面上是一種享受。不知世事的我,常把臉貼在橋面上,想聽到它心聲的傾訴。樹葉沙沙作響,是它在笑罷;溪水潺潺流淌,是它在歌罷;一片落葉翩翩起舞,然後落在橋面上,是它在哀傷罷;雪花紛飛,橋面橋下結成冰稜,是它在沉默罷……它是一座有生命的橋。

一個有月亮的夏夜,我和外公坐在橋上納涼。我撫摸着它那略顯粗糙的石面,外公望着明月,對我説起自己説起橋的來歷。搭橋的石頭,生於山中,嶙峋拙樸,外公遇見了它,把它鑿成石板,帶它回來,置於每天經過的河溝之上,方便到田中耕作,方便來往行人,於是,橋也年年歲歲承載着豐收承載着希望。不知它是否記着這一切?

家鄉的橋啊,在我心中,似一條蒼龍,傍着清水,凝望着月亮。

家鄉的橋作文4

我的家鄉蔣店村坐落在宜興的西北角,那是一座有上千户人家的村莊,村後有一條大河,無聲無私地滋養着這塊土地。河上有一座古橋,就像一位安詳的老者,不懼歲月的洗禮,漫看雲捲雲舒,默默地守候着我的家鄉。

蔣店橋建於清代,為二墩三孔石樑橋,南北向,北偏西25度。橋面為花崗巖質地,其他部分為青石質地,橋上有四個欄柱,柱頭飾荷花紋。橋長36.26米,中寬2.16米,中孔淨跨8米,龍門石為旋渦紋。20xx年3月被批為宜興市文物控制單位,它經過修繕,並沒有被荒廢,至今還在為村民服務着。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春天裏,假如你來到古橋身邊,油菜花黃得明朗朗,麥苗綠得油汪汪,河水清得碧澄澄,不知名的鳥兒在賣弄婉轉的歌喉,空氣中混合着莊稼和野草的鄉野氣息,沐浴在暖暖的春風裏,走在古樸厚重花崗巖的橋面上,會有説不出一種的寫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家鄉的河水古橋雖説沒有詩句中的壯闊,但也神似。金秋裏,假如你來到古橋身邊,河水靜靜地流淌,水菱鋪滿河邊水域,遠處偶爾會有野鴨在展示靈巧的身姿,橋岸邊蘆葦在夕陽中搖曳,稻穀在翻滾着金色的波浪,野菊在田埂上恣意開放,一隴隴的芹菜葉兒青翠欲滴……古橋下的河水裏,勤勞的村民在清洗着芹菜幼藤,為培育旱芹做着準備。芹菜幼苗鮮嫩可口,經過培土後的白芹更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培育白芹的過程非常辛苦和勞累,秋天培土後,再等到滴水成冰的寒冬,人們從土裏把它們挖掘出來,就在古橋下一字排開,在冰冷的河水裏清洗它們,這樣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可他們不怕吃苦,用勤勞的雙手描繪出美好的生活,就像這花崗巖石條做成的古橋,淳樸踏實。

古橋,不正是這些勤勞的人們的寫照嗎?它是一道古老的風景,更是家鄉人的精神家園。

家鄉的橋作文5

泰順是我的老家,我沒有在這裏長住過,所以對此沒有那麼熟悉。可故鄉的廊橋,卻是我只看過一眼,便忘卻不了的。

第一次見到廊橋是在五歲的時候,在這之前見到過的橋都是露天的,還沒有見過頂部蓋住的橋。像這種頂部有蓋的橋叫做廊橋,它結構多樣,有木拱橋、木平橋、樑式橋等等,遠看就是一座小宮殿,屹立於山谷田野之間。有些廊橋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那時候建造的廊橋都沒有使用釘子。也因為這些廊橋都是木頭做的,長時間的風吹雨淋,颱風天一來,河水水位上漲,很容易被沖壞。我聽過有一座廊橋被沖毀過兩次,每一次都是附近的居民自發地把沖走的木頭撿回來,重新拼起來。廊橋的內部最中間的地方往往有幾個雕像,護欄高高的`,欄杆是實心的。

立在廊橋上,可以看見一條小河慢慢流來,小河邊有幾個小孩在那裏嬉戲,一會抓魚、抓田螺,一會在互相潑水,發出嘻嘻哈哈的笑聲。有幾個婦女拿着搓衣板和肥皂,在那搓洗衣服,白色的泡沫順着河流淌而下,發出的聲音和她們一起成為廊橋旁一道繽紛的風景。天上的一切,河邊的一切,都會在河上留下一個影子。小河雖沒有大江大河的陣勢,卻也別有一番情趣,有的部分如一羣脱韁的野馬,有的如小羊般温順,時飛流而下,時緩緩流淌,它比大江那單調的運動更能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態的美。

春天來了,人們坐在橋上聽鳥兒樹枝間鳴唱;夏日裏,人們坐在橋上聽溪水潺潺地流動;秋季裏,人們坐在橋上聽秋蟬盡力地長鳴;到了冬季,人們坐在橋上聽北風輕輕吹過。

廊橋是泰順的心,是家鄉的光芒。

家鄉的橋作文6

蔣店橋——一道古老的風景

我的家鄉蔣店村坐落在宜興的西北角,那是一座有上千户人家的村莊,村後有一條大河,無聲無私地滋養着這塊土地。河上有一座古老的橋,就像一位安詳的老者,不懼歲月的洗禮,漫看雲捲雲舒,默默地守候着我的家鄉。

蔣店橋建於清代,為二墩三孔石樑橋,南北向,北偏西25度。橋面為花崗巖質地,其他部分為青石質地,橋上有四個欄柱,柱頭飾荷花紋。橋長36.26米,中寬2.16米,中孔淨跨8米,龍門石為旋渦紋。20xx年3月被批為宜興市文物控制單位,它經過修繕,並沒有被荒廢,至今還在為村民服務着。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春天裏,假如你來到古老的橋身邊,油菜花黃得明朗朗,麥苗綠得油汪汪,河水清得碧澄澄,不知名的鳥兒在賣弄婉轉的歌喉,空氣中混合着莊稼和野草的鄉野氣息,沐浴在暖暖的春風裏,走在古樸厚重花崗巖的橋面上,會有説不出一種的寫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家鄉的河水古老的橋雖説沒有詩句中的壯闊,但也神似。金秋裏,假如你來到古老的橋身邊,河水靜靜地流淌,水菱鋪滿河邊水域,遠處偶爾會有野鴨在展示靈巧的身姿,橋岸邊蘆葦在夕陽中搖曳,稻穀在翻滾着金色的波浪,野菊在田埂上恣意開放,一隴隴的芹菜葉兒青翠欲滴……古老的橋下的河水裏,勤勞的村民在清洗着芹菜幼藤,為培育旱芹做着準備。芹菜幼苗鮮嫩可口,經過培土後的白芹更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培育白芹的過程非常辛苦和勞累,秋天培土後,再等到滴水成冰的寒冬,人們從土裏把它們挖掘出來,就在古老的橋下一字排開,在冰冷的河水裏清洗它們,這樣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可他們不怕吃苦,用勤勞的雙手描繪出美好的生活,就像這花崗巖石條做成的古老的橋,淳樸踏實。

古老的橋,不正是這些勤勞的人們的寫照嗎?它是一道古老的風景,更是家鄉人的精神家園。

家鄉的橋作文7

我的家住在閩北山區的一個小鎮上。小鎮的右邊有一條曲曲彎彎的由北往南流的小河,河上有一座橫跨東西的橋。它雖然沒有趙州橋那樣歷史悠久,沒有盧溝橋那樣意義深遠,也沒有南京長江大橋那樣雄偉壯觀。可是,在我們東遊鎮四萬人的心目中,它卻是無與倫比的。

這座橋堅固耐用。它興建於1976年8月,橋長312米,寬9米,是用巨大的條石砌成的弓形橋。20多年來的風雨侵襲和烈日暴曬,它都依然如故。尤其是1998年6月22日,東遊鎮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當時洪水已漫過橋面,村民們都以為大橋必跨無疑,結果它卻巋然不動。這充分體現了建橋技術的高超。

這座橋美觀大方。橋面用水泥混凝土鋪成,十分平整,兩邊設有寬0。8米的人行道,中間是機動車道。人行道的兩旁是齊胸高的水泥欄杆,最近還塗上了白石灰,格外耀眼。欄杆每隔3米處就有一根欄柱,共有190根,像190位威武的士兵守護着大橋的安寧,守護着東遊人民的安寧。每兩根欄柱之間都是造型相同的3扇水泥花窗、3個水泥花格和6個水泥花洞。橋左邊等距離地安裝8盞路燈,右邊兩端各裝5盞彩燈,中間一盞最大,其餘4盞較小。橋底呈拱形,有7個大拱,3個小拱。要是天氣好,還真有“盧溝曉月”之感,真是美不勝收。

白天,橋上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那汽車的呼嘯,摩托的笛音,自行車的叮鈴,合奏着交響樂;夜晚,橋上那一羣羣小孩的嬉戲玩耍,一對對情侶的談情説愛,一排排老人的延年散步……繪出交流歡樂圖。

啊,家鄉的橋!你是家鄉人心目中最美最重要的橋。

家鄉的橋作文8

姚江是我們餘姚的母親河,通濟橋橫跨在母親河上。

通濟橋是一座古老的橋,又叫舜江橋。她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原來是木橋,屢建屢毀。到了元朝至順三年,(就是公元1332年)最後終於建成了石橋。現存的橋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公元1729年到1731年。)開始重建的,它擁有“浙東第一橋”的美名。

現在的通濟橋長43.4米,主孔淨跨14.2米,橋面中間的寬是5.6米。兩側有望柱24根,欄板有22塊。欄杆上雕刻着:長鼻子的大象頭,它的兩隻大耳朵像芭蕉扇,鼻子像長龍;威武的獅子兩隻眼睛炯炯有神,頭上一卷一卷的毛使它更加威風凜凜;美麗的蓮花花瓣舒展而開,露出了小小的胖胖的蓮蓬。橋下有三個橋洞,非常的高,據説可以過海船而不用下帆。風平浪靜的時候,波光粼粼,像一個圓圓的大月亮。發大水的時候,河水怒吼着,一浪高過一浪,幸好通濟橋有三個大橋洞排水。橋的兩側有兩幅對聯呢!這些對聯非常古老。東面的對聯刻着黑黑的大字:千里遙吞滄海月,萬年獨砥大江流。而西面卻寫着:一曲蕙蘭飛彩鷁,雙城煙雨卧長虹。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春雨中的通濟橋。“天街小雨潤如酥”通濟橋在春雨中非常優美,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碧綠的衣裳在風雨中舞蹈。(碧綠的衣裳指青苔)撐着一把雨傘踩在古老的石板上,我看着調皮的雨點落入母親河的懷抱,我非常嫉妒,我想變成一滴小雨點落入母親河的懷抱,感受母親河的母愛,感受歲月的滄桑。

最熱鬧的華燈初上的通濟橋。各種各樣、顏色不一的燈光落在通濟橋上,頓時變成了五彩繽紛的舞台,馬上就熱鬧起來了——有跳舞的、有散步的、還有唱京劇的……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呀!霓虹燈似乎也跟着樂曲,一會兒換成東色一會兒換成藍色,更增添了喜悦的氣氛,讓古老的通濟橋年輕了一次。

家鄉的橋作文9

我的家鄉是江南一個美麗而淳樸的水鄉小鎮,一條小溪沿着村邊由南向北伸向遠方。一座石橋如滿弓一般立於溪水之上,她靜靜地連通着東西兩岸人們的交往,見證着家鄉的人事滄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家鄉的橋沒有揚州二十四橋那樣婉約別緻,沒有河北趙州橋那樣巧奪天工,也沒有南京長江大橋那樣恢弘壯麗,她如一個羞澀的小家碧玉,靜默地橫跨於溪流之上,看似簡陋卻是我心中最美麗的風景。

童年時候的我喜歡和小夥伴們赤條條地在橋下的小溪裏嬉鬧,捉魚摸蝦;少年時候的我喜歡獨倚橋上的欄杆,默默地望着北去的溪水,尋思着那美好的年華心事;如今的我不得不為生活和理想而努力,漸漸將家鄉的小橋埋藏於心底,只是她偶爾會出現在我的夢中,帶給我無邊的思量和遐想。

最近一次見到她是在一個飄着細雨的黃昏。她依然堅定地獨自立於煙雨之中,宛如一個被歲月洗去鉛華的婦人。走近她,才發現橋面已凹凸不平,有的地方甚至還帶着裂縫,就連我以前經常倚過的欄杆也已經殘缺不全。靜物憔悴!難道這就是無情的歲月在她身上留下的難以泯滅的痕跡。此情此景不禁讓我觸目傷懷,此刻我看到的不是一坐石橋,她更像是一位多年未見的慈母,她撐起了兒子通向遠方的夢想,自己卻已白髮蒼蒼、臨近夕陽!

家鄉的小橋啊!你永遠都是那樣默默無聞而無私地奉獻着自己的一生!在我以後的人生中我將以你為榜樣,將來無論我身在何方,行得多遠,你都是我心中永恆的牽掛!

晚上回家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條魚,歡快地在橋下清澈的溪水裏游來游去,身旁有藍天、白雲、青山、斜陽。

家鄉的橋作文10

我的家鄉在泉州。泉州的文化博大精深:梨園戲、高甲戲、南音……名勝古蹟也是數不勝數:九仙山、開元寺、洛陽橋……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洛陽橋吧。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廣東廣濟橋合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這天,我和媽媽一起到洛陽橋遊玩。説是橋,其實更像一條玉帶飄在江上。走上橋面,一股清涼的海風迎面撲來。橋十分古老,腳下的石條又粗又長,中間有一些縫隙,但還是十分穩固。看着它,我好想看到了閩南人那憨厚的面容,那面容有的蒼老,有的憔悴,但都帶着濃濃的笑意,令後人敬佩。

橋的兩旁鑄了許多獅子,有的腳踩繡球,有的張着嘴巴,還有的凝望遠方,活靈活現,虎虎生威。

走上橋我發現紅樹林下有一塊塊整齊排列的石頭,上面密密麻麻地腫着牡蠣,連船型橋墩上也有許多。媽媽見我不解的樣子,解釋道:“洛陽橋的創始人:蔡襄,聰明過人,他利用船型橋墩分開水勢,減少浪花的衝擊力。又在上面種上牡蠣,使橋基與橋墩膠合成牢固的整體。這樣,洛陽橋就更將不可摧了!”哦,原來如此!

洛陽橋的修築過程並不枯燥無味,在這其中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説呢!

傳説,南海觀音菩薩幫蔡襄種上牡蠣,又幫他籌備金錢。她化作一位絕色美女,泛舟洛陽江邊,説,誰能用錢投中她,便嫁與誰做妻子。一時,沿江兩岸人頭攢動,人們紛紛圍觀。而那些平時貪財如命的紈絝子弟,此時卻毫不吝嗇,拼命投金幣給觀音。然而,卻無人投中,觀音的小船日日滿載而歸……

洛陽橋修築七年才竣工,那些美麗的傳説講個三天三夜也説不完。洛陽橋承載着古人的血汗辛勤,真是泉州的驕傲!我愛家鄉的洛陽橋!

家鄉的橋作文11

淡淡的風,淡淡的雲,淡淡的陽光,淡淡的樹,淡淡的水,縈繞着那座淡淡的橋!

每當回到家鄉,它的身影便會浮現在我眼前,猶記得那座橋。可是現在的阿嚏卻只剩下了幾根骨架。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座石拱橋!站在這座橋上,總感覺不塌實。雖然橋上有着各式各樣的花紋,花紋中還鑲嵌着一粒粒小石子,看起來不禁要誇讚幾句!但是,他卻讓人總感覺不舒服,不知怎麼的,總感覺那座橋更適合這。

那是在幾年前修建的一座小橋。為了修這座橋,還藴藏着我的一個小故事咧!幾年前,我經常到鄉下玩,每當到此,便愛到對岸劉奶奶家去玩,可是到她家要經過一條長長的河,因為沒有橋,所以只好叫船伕送我過去。可是久了,船伕便不情願了,我便只好繞道,雖然走的腳痠酸的,但畢竟過來了,也就不再喊疼了。

我不疼,爺爺卻看者我心疼。於是,他從那天起早出晚歸,每日忙着上山砍柴,砍了一堆後便停下了。我起初並不知道他砍這些柴幹什麼,家中有不缺柴燒?可是直到一天早上我才知道,爺爺原來是要拿這些柴架橋。

看着爺爺淌在水裏的身影,我不禁心一酸,眼淚只往下流。爺爺每日5點就起牀,然後拿着柴和工具便淌下河去。當時正是嚴冬,每日的温度一般在0度左右,有時水結了冰,爺爺也決不停止工作。可每當回到家,手上,腿上都是一條一條的血印。我問爺爺:“疼嗎?”爺爺卻慈祥的笑着説:“疼是有點,但是為了你,值得!”爺爺的一席話讓我感慨萬分,心中充滿了愧疚與後悔,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不久,橋修好了,爺爺卻患了感冒。可爺爺並沒有因此而休息,他第一個帶我到橋上去玩耍。雖然,橋窄一些,也有點滑,但我總能感覺到一種淡淡的清香,一種濃濃的愛!雖然現在的我,再也見不到那座橋了,但我卻總忘不了它的身影,他真摯的一顆心!

家鄉的橋作文12

今天,我們作文補習班進行了“換客活動”。你們知道這個“換客活動”是什麼嗎?要是不知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個“換客活動”就是:把你所帶的東西與別人換,然後別人再與另一個人交換,就這樣一直交換下去。

首先,我先介紹我帶來交換的東西:它是一個削筆刀。這個削筆刀可不是普通、大個兒的削筆刀。這個削筆刀小而精緻,表面綠色的,裏面的其中一頭是削筆,另一頭是橡皮擦。再説説,其他人的物品中令我最喜歡的是陳老師的那個儲蓄罐。因為實在太好看了,而且還能把自己的零花錢儲存在這個“小銀行”裏。

換客活動開始了,我心裏太激動了。陳老師問:“你們誰想第一個跟我換?”黃錦泉第一個舉手。陳老師又問:“你想跟我換什麼?”黃錦泉指着一個紅盒子説:“我要這個。”陳老師猶豫了一會兒,最後答應了。

第二個是我,剛開始沒換成功,我有些垂頭喪氣,心裏十分失望,真想放棄這次活動。但我仍然硬着頭皮,繼續與陳老師交換。“耶!”第二次我交換成功了。我用自己所帶來的東西和陳老師換一盒橡皮擦。這盒橡皮擦各種各樣,有青蘋果,有蘑菇,有西瓜……奇怪,我對這盒橡皮擦愈發喜歡,愛不釋手。

換客活動仍在進行……客廳裏喧鬧聲不斷,驚訝聲不斷。

活動結束後,陳老師還讓我們發表“收穫”感言。原來,“換客”竟然如此有趣!我覺得:在這裏,謙讓就會失去機會,只有不斷爭取才能成功。我還懂得了:閒置物品可以再利用,這樣可以節省能源,保護地球。

我非常喜歡這次活動,更喜歡換來的東西。

家鄉的橋作文13

我的家鄉在風光秀麗的江城武漢。提起“江城”,自然與浩瀚的長江密不可分。武漢最壯觀、最具標誌性的景物就是“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了!這座我們中國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橋,上層通汽車和行人,下層通火車,夠高大上的吧?

遠遠望去,大橋猶如一條長長的巨龍,橫卧在蛇山、龜山之間的長江江面上,壯觀地連接起了武漢的三鎮,毛澤東爺爺還特別為它作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題詞。大橋由無數根鋼材複雜地組成,早晨,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着金光。橋洞呈半圓形,一個接一個地一字排開,遠看,橋身彷彿鑲滿了無數把扇子,格外美麗!

走近些,只見粗壯的橋墩穩穩地紮在巍巍江水中,那墎子粗得估計七八個大人手拉手也圍不起來,好似一排魁梧健壯的衞士在守護着長江,頂起了千萬噸的大橋。乘坐自動升降梯,到達上層橋面,一邊感受着腳下呼嘯而過的火車在行駛,一邊可以眺望一望無際的長江水。微風吹來,江面泛起道道波紋,閃過朵朵浪花。噢,那浪花是小小的音符,波紋成了五線譜,與遠處的青山、綠樹一起,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武漢長江大橋不僅外觀壯美,它的夜景也堪稱一絕。每當夜幕降臨,整座大橋就成為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挺拔的長江大橋猶如一大串夜明珠一樣,懸掛在江面上。橋上的霓虹燈變幻着投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彷彿一道道彩虹瞬間閃現。岸邊五顏六色的燈火若隱若現地跟着一同閃爍。一場場奇幻的燈光秀,吸引着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

我愛我美麗的家鄉江城,更為壯美的武漢長江大橋而自豪!

家鄉的橋作文14

家鄉有做洛陽橋,它是中國的四大名橋之一,坐落在洛江路海口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春暖花開的三月,我們隨旅遊團來到洛陽橋。我們在橋頭看到古榕,它們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可依然鬱鬱葱葱。導遊邊走邊説:洛陽橋全長有1200米,寬五米。橋上兩旁翼以扶攔,攔杆石柱上頭,雕鏤着精緻雄壯的石獅,在橋的東西兩側還建有7亭9塔。聽了介紹,大家更加興致勃勃了。

走上洛陽橋,我們看見橋上有巨大的石板一塊塊至少都幾百、上千斤重,我詢問導遊,當時勞動工具極為簡陋,根本就沒有設備來搬運重達千萬斤的大石頭,能工巧匠們是用什麼辦法搬運石頭的呢?導遊笑了笑説道:據説,,當時人們才用的是:“激浪漲舟,浮運架樑”的辦法,利用水漲船高的原理,用木船把一塊塊中雜樹墩的巨石鋪架上橋墩上,大大提高了認識架樑的速度。我們走着走着,有一個遊客問:當時沒有水泥,是怎麼把橋基和橋墩凝結成牢固的整體呢?大家都疑問的看向導遊?導遊也回答説道:用“種蠣固基法”,則是巧妙地養殖大量杜蠣,把橋基和橋墩膠和凝結成牢固的整體,有效地保護了橋墩的穩固,使之成為驚濤難撼的中流砥柱。聽了介紹我們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這時一陣海風吹來,舉目只見江水滾滾,令我思緒飛揚,不由的想起了一個有關洛陽橋的傳説。一千多年前,洛陽江上沒有橋。這一天,江上風平浪靜,突然,船駛到江心,狂風大作,船上的人們驚慌失措。天上突然飛過一道光,只聽見有人吆喝:“蔡大人在此不得無禮”!海面頓時風平浪靜,只見一個孕婦走了出來説,我的丈夫姓蔡,大家都説這孩子長大以後能當官。果然,這孩子長大以後努力學習,當上了宋代泉州太守,主持修建了洛陽橋。

啊!永遠的洛陽橋……你是一首古老的歌謠,傳誦着千百年前的壯麗詩篇:你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史詩,記載着閩南兒女從古至今的動能樂章:你是一條五彩的紐帶,把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心緊連接在一起。

我愛家鄉的洛陽橋!

家鄉的橋作文15

我的家鄉泉州是個美麗的城市,這裏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與許多臨水城市一樣,這裏的橋也很多,其中,橫跨母親河——晉江的橋就有七八座。這一座座橋象徵着我國改革開放後,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

聽媽媽講,三十多年前,晉江上的橋才沒兩三座,泉州大橋就是其中之一。那時,外婆的家就在泉州大橋下面的聚寶街。1980年建設的泉州大橋是當時福建省城市最長公路橋,每天都有不少的車通過這座橋來往於晉江兩岸。雖然靠近泉州大橋,但是因為不夠便利,到河對岸的姨媽家做客,外婆和媽媽的交通工具仍是當時流行的渡船。

隨着經濟的發展,原來的三兩座橋已經不能滿足兩岸車輛通行的需要,幾十年間,橫跨晉江的大橋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順濟新橋、刺桐大橋、田安大橋、晉江大橋,甚至連跨海大橋也紛紛建了起來。越來越多的橋,不僅緩解晉江南北岸繁忙的交通壓力,也給兩邊的人們更多的便利。兩岸距離變得更近了,到姨媽家做客也不再乘坐渡船,外婆的家更是從晉江北岸搬到南岸。

現在媽媽會經常開車帶着我經過這些雄偉的橋,看着兩岸林立的高樓大廈和美麗的公園綠道,她總是感歎家鄉的變化,兒時在泉州大橋看到的景象總會浮現在她腦海。有一次,她對我説:“有機會要站着晉江大橋上看看兩岸的風景,記住這裏的一切,當你長大時,這裏肯定又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是的,祖國在強大,家鄉在發展,人們幸福感也越來越強烈!我想,過不了多久,家鄉的橋會越來越多。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淺淺的海峽上也將有一座橋,將海峽兩岸緊緊地連在一起!

標籤: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