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風味小吃的作文集錦10篇

作文1.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風味小吃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風味小吃的作文集錦10篇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1

人人對自己的故鄉都懷有一種特別的情愫,無以言表而難以割捨。淡淡的鄉思,最忘不了的便是那家鄉的味道。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它獨自的特產,風味小吃更是佔有一席之地。本人家鄉的小吃種類也是類型多樣,數不勝數。有賣燒烤的、有賣煎炸類的、有賣冷飲的、也有賣風味湯的。其中,手抓餅令我情有獨鍾。

手抓餅原本的名字叫葱抓餅,它的起源來自於我們中國的台灣。食材也很簡單,可以依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自己喜歡吃的。做法如下:首先準備一張麪餅,一個雞蛋,兩根火腿,一片培根,兩片生菜和番茄醬;然後在鍋底刷上一層油,分別放入麪餅,雞蛋和培根,煎炸十分鐘左右;最後將切好的火腿和煎熟的雞蛋、培根放在麪餅上,撒上適量的番茄醬,用麪餅捲住。現在就是享受美味的時刻啦!

其次,令我回味無窮的便是烤羊肉串了。

記得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見了它,那是在一次逛夜街的時候。當時我聞見了一種令人蕩氣迴腸、垂涎不止的氣味,它刺激着我的味蕾,牽引着我的身體,不斷地靠上前去。原來是一位阿姨站在烤車面前,手中不停地翻轉着正在烤着的羊肉串,我毫不猶豫的叫老闆給我來5串。只見阿姨拿出已經穿好的羊肉,架在裝有炭火的燒烤爐上,刷上了一層祕製的醬料,開始翻轉羊肉串。炭火拍打着肉串,發出滋滋的響聲,空氣中不一會兒就充滿了香氣撲鼻的味道,20分鐘左右後,羊肉串顯得外黃裏嫩,色澤誘人,阿姨也撒上了孜然粉和胡椒粉,完成了對羊肉串裝扮的最後一步。吃着到口的美味,懷着滿足的心情,我一路蹦噠着回了家。

温柔鄉情意綿綿,家鄉的味道讓我流連忘返,它牽引着我青春的靈魂回到那美食文化的淵源深處。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2

俗話説得好,民以食為天,各地都有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那永遠是一縷不可消散的鄉情,是一劑不可缺少的提神藥。

現在我就來介紹一道我們家鄉的風味小吃“刀削麪”吧!

説到這裏我又忍不住想要告訴你們,我爺爺就會做刀削麪,不僅味美,而且藝絕!

記得每次寒假或是暑假,在家裏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爺爺,給我來碗刀削麪吧!我又想念那個味道了。”

每次爺爺做刀削麪,我都會仔細的在一旁看着。這不,爺爺又開始啦:

首先,爺爺先“和麪。”他拿出來一個盆,倒入一些面,然後少量多次的往裏面加水,並攪拌均勻,開始揉了,只見他的身體一上一下,有節奏地按壓着,看起來很是嫻熟,很快,先前散散的面就被他和成有形狀的麪糰了,隨後,只見他往麪糰上面蓋了一層布,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實則學問大了,好多人做不好刀削麪就是因為面的柔韌度把握不好。

接下來,只見爺爺拿出來一個大鍋,往裏面加了一些水,把鍋放在火上面,等水燒開;同時去拿來雞蛋,青菜,土豆,西紅柿來,把它們洗乾淨,切好備用。這就是統籌的方法,我在校學過的,沒想到這早已是爺爺的生活經驗了。

然後,爺爺最瀟灑的動作——削麪開始了!我總是目不轉睛的盯着,一刻也不敢鬆懈。那動作簡直就是雜技演員在表演,爺爺往頭上面鋪了一層布,然後把剛剛和好的麪糰拿起來放在頭頂,拿出削刀來在頭頂上一下一下的劃來劃去,這些面片一個個都擦出了完美的弧線,掉進了鍋裏,他還不時的轉動方向。每當這時我都會嘖嘖稱讚,笑着説着“爺爺帥呆了!”

最後,不用説是炒麪了。早已準備好的菜,一個一個的倒進鍋裏面,呲拉一聲,爺爺就叮叮噹噹的翻炒起來,隨之而來的一陣陣香味兒,霸佔了我整個鼻子,甚至我整個身體,嘿嘿嘿!

雖然説已經吃過很多次了,但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嘗一嘗!夾起幾根麪條來,送到嘴裏,經過在湯汁裏面的浸泡,刀削麪又香又有彈性,習慣性的加上一些山西老陳醋,酸酸的,美味極了!

這個味道是我永遠都懷念的,是其它美味無法替代的,這濃厚的香味,時時刻刻都在牽着我的魂,讓我無法自拔,教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是內江市威遠縣,那裏不僅景色優美,而且小吃多得數也數不盡:涼糕、羊肉湯、油條、油炸粑、葉兒粑、心肺湯……但我最愛吃的還是涼麪。

涼麪在威遠也算是無人不知的小吃了。我家奶奶就特會做。奶奶先煮熟了一大盤淡黃的涼麪,再去菜市場買了:大料、八角、茴香製成一種祕製的香油,再用姜攪拌成姜水,用蒜攪拌成蒜水,最後把煮好的豆芽和涼麪、蒜水、姜水、白糖、醬油、芝麻油、香油一起攪拌,一碗又香、又甜、又麻的涼麪就大功告成了,如果你覺得還不鮮辣呢,就再加一勺小米辣進去,管保你會直呼帶勁兒。

一碗金黃色的涼麪像一根根絲線似的盤在碗裏,真是捨不得吃。

記得小時候,媽媽和奶奶在做涼麪,涼麪剛一做好,我就去給我那一碗涼麪加調料,不管什麼料,都往裏面放,那細細的.花椒粉自然是加了不少。剛加完調料,我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結果因為味道太美,一吃就吃了三碗,麻得我“呼哧呼哧”直踹氣,一連喝了三碗南瓜綠豆湯才止住了麻。

家鄉風味小吃真是“一級棒”!如果你到我的家鄉來,我一定會請你去飽餐一頓“威遠涼麪”!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4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終於在昨晚回到了我的老家中江縣回龍鎮,當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我們到後倒頭便睡,沒有了鼾聲,也沒有了小兒的吵夜聲,我們終於睡了個難得的安穩覺。早上起來,也終於吃上了一頓象樣的早餐。

早飯過後,我和哥哥一起到一樓拿出久違的書本做起作業來。由於我很久都沒有回老家了,所以心中充滿了好奇。才做了一道題,我就偷偷溜了出去逛街。我們的這個小鎮分冷場和逢場。如果遇上逢場,鎮上的人幾乎都會到鎮上來做買賣,所以街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如果遇上冷場,大家便會去附近另一個鎮上做買賣,或者在家裏做做家務、種種地什麼的,於是街上就會顯得安靜多了。

今天正好是逢場,街上早就熱鬧非凡:賣菜的,賣鞋的,賣肉的……長長的攤位擺得簡直就是一條龍。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一聲高過一聲的討價還價聲,給小鎮帶來了許多生氣。

賣小吃的更是數不勝數,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天蠶土豆和“衝(chòng)”。我實在管不住自己的饞嘴,回家取了錢,買回一份天蠶土豆來。那土豆,怎一個“辣”字了得,兩勺紅彤彤的辣椒麪和在白生生的土豆上,土豆頓時就變得紅豔豔的了。我和哥哥用牙籤穿上一根,放在嘴裏一嚼,哇,辣得直跳!儘管這樣,我和哥哥還是爭先恐後地吃完了那份天蠶土豆。我們伸出辣得通紅的舌頭,一個勁地叫“爽”。

過了一會兒,我又管不住自己的嘴了,便邀請哥哥去吃衝。衝是我們中江獨有的風味小吃,雖然大城市裏有象模象樣的春捲,但那味道根本就沒法和家鄉的衝的味道相提並論。我拿出一塊錢,阿姨非常麻利地給我包了起來:一張薄如紙的皮兒、一粒炒花生米、一兩粒炒黃豆、幾顆鹽大頭菜、一些葱、一點熟油辣椒、再加上那要命的“衝”(聽説那是用含苞待放的花尖做成的,味道極像城裏賣的芥末油的味道),眨眼工夫,阿姨便包好了一個,我迫不及待地接過,等阿姨為衝澆滿香醋,我便張大嘴巴放進嘴裏,包口嚼了起來(聽説這衝要包口嚼,免得漏氣)。哎,那感覺才真叫爽啊,我塞塞的鼻子居然都被衝通了。我一口氣吃了4個,哥哥更厲害,他一連吃了8個。

到中午了,大姨熱情地呼喚我們上樓吃午飯。“這是什麼?用什麼做的?怎麼做的?好吃嗎?”望着桌上一大鍋圓圓扁扁的像餅子一樣的東西,我不停地發問。“你試試看!”大姨好像答非所問。我等不及家人全部到齊,便拿出一個使勁地咬上一口,“哇,太好吃了!”我情不自禁地感歎道。“這是用小麥的連麩粉做的,中間夾了糖,然後放在油鍋裏煎出來的。慢慢吃,小心燙着!”大姨見我吃得那麼歡,這才一一向我解釋。這煎餅太好吃了,轉眼間我就吃了4個。當我正伸手拿第五個時,爸爸媽媽生怕我吃撐了,便攔住了我,真掃興!

老家的吃真是花樣多學問深哪,明天我就要回綿陽了,可我還真的樂不思蜀呢!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5

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題記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説是不勝枚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我家鄉的刀削麪。

刀削麪,顧名思義,用刀切割的面片。刀削麪味兒好,每一吃完都讓人感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它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在我眼中它卻是無與倫比的美味佳餚,刀削麪寬而又薄,放到湯裏一煮,它就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氣,讓我難以自拔。

每當一碗刀削麪下肚,總會有一種説不出的幸福與滿足。我經常去我家鄉的一個餐館去吃刀削麪,因為那的刀削麪實惠而且味兒又好,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麪食者歡迎。所以我每一次去裏面的人都很多,附近的,遠道慕名而來的都有。

關於刀削麪還有一個傳説,這是我爺爺奶奶給我講的。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將家家户户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十户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將棒子、高粱面和成麪糰,讓老漢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揀起來揣在懷裏。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裏的鐵皮,就取出來説: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喃着説: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説:“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麪糰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木板,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裏,澆上滷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説:“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傳遍了晉中大地,後來經過加工改編,就製成了人人稱讚的山西刀削麪,聞名海內外。

刀削麪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喜歡刀削麪的那個傳説,更喜歡那不可描述的美味。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6

我生在西施故里,在浦一陽一江的哺養下,在浣紗溪邊茁一壯成長。我的家鄉雖然沒有新昌的大佛寺,但是這有鬥巖的諸暨大佛;雖然沒有黃山的奇峯異石,但是這裏有楓橋小天竺;雖然沒有紹興輕紡織城,但是這裏有全國聞名的大唐襪業城;我們這裏雖然沒有金華火腿,但是有著名的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確實不同於一般的豆腐。人的嘴巴絕對是創新的高手,能把一塊簡簡單單的豆腐吃得花樣百出,叫得出名堂並能上菜譜的有一長串,有小葱豆腐、涼伴豆腐、麻辣豆腐、青菜豆腐、鹹菜豆腐、蘑菇豆腐、魚頭豆腐等等,這些豆腐的做法都簡單明瞭,僅從字面上理解,馬大一嫂們一個個都能做得色香味一律“國標”,所以大江南北也就味道同一,可謂家常,但不成特色。唯有西施豆腐講究用料,做法獨特,且產地單一,所以就有些卓而不羣。做一道西施豆腐,需有豆腐、豬血、澱粉、雞湯、時件(雞腸雞肫之類)為基本原料。製作時,把豆腐、豬血切成丁,連同雞湯、時件、調料一起倒入鍋中,用水煮沸後,取澱粉若干,邊倒邊攪,邊攪邊倒,不得稍停,至鍋內撲撲有聲粘成稠狀,一道西施豆腐便在香氣四溢中做成了。然後一碗碗從鍋裏舀出,取一調羹將之一口口送至嘴邊,伴隨着吹噓吹涼聲,略加囫圇咀嚼,便有一股股鮮一嫩滑一溜泌入五臟六肺,於是嘖嘖聲四起,味道就吃出來了。

在我的家鄉,凡招待外來客人,必有西施豆腐這一道菜。在飯店裏,服務小一姐將一盤用透明玻璃盆子盛裝的西施豆腐端上來,報一下菜名"西施豆腐,請慢用",客人們就立即停止嘴裏的咀嚼,瞪大眼睛疑惑地問一名"啥豆腐",主人就重複一句"西施豆腐,這裏的特色菜",客人們就一邊吃西施豆腐,一邊聽西施故事,於是食也有了,色也有了,一桌子的飯就吃得很是"秀色可餐"。西施豆腐就這樣從餐桌上流傳開去出了名,由下里巴人登上了大雅之堂,從農家餐桌步入了星級賓館。現在想起來,真要感謝第一個將這種平常的豆腐稱之為西施豆腐的那個人,這絕對是一種策劃一種創意,其價值遠超了西施豆腐本身。

我的家鄉很普通,沒有上海大都市的繁華,也沒有北京四合院的古裏古氣,更沒有深圳如此繁華的經濟.可我依舊一愛一着我的家鄉,也更一愛一這西施豆腐……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7

我得家鄉——清江——坐落於温州樂清,它是一個美麗富饒得沿海小鎮。我們家鄉得特色小吃像天上得星星,數不勝數。不過,要説最有名得,還是三鮮面。

據説,三鮮面原來只有三種配料:白蝦,蛤蜊,牡蠣。後來根據客人對口味得要求,商家又在原來得三鮮面里加上其他一些輔料或一些特色海鮮,但是,三鮮面這個名字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噢,對了,悄悄告訴你,只有我們清江得三鮮面才是正宗得!

我記得有一家三鮮麪館坐落在公園對面得小店附近。有些人,本是專程來買東西得,可經過麪館,每每聞到麪館裏飄出得三鮮面特有得香氣,總忍不住進去大吃一頓。還有些遠方得客人,也專門趕過來吃咱們清江得三鮮面。去得多了,無論是誰都會發現,麪館不小得店面每次都是“人滿為患”,兩名店主忙得不亦樂乎。可見大家對三鮮面得喜愛。

三鮮面不僅受人喜愛,做法也比較奇特。

首先準備:姜1小塊,雞蛋1個,小黃魚1條,蟶子,白蝦,鰻幹,蛤蜊,牡蠣,葱,小青菜以及其他必要得配料。第一步要做姜蛋。把姜洗淨,去皮,切片,一半切末,一半留着備用;雞蛋攪勻加入薑末,再攪勻,擱在一旁。鍋裏放少許油,小火,煎姜蛋,煎好了拿出來備用。第二步,在鍋裏放油,加薑片,燒6成熱,放小黃魚,接着是鰻幹,煎得顏色有點黃了就放蟶子,姜蛋,老酒,糖。直接加水,再放入白蝦和適量鹽,水開了放麪食,水再次開時加適量味精,放牡蠣,葱葉,小青菜就可以出鍋了。一口下去,第一個感覺是燙,然後就嚐到了鮮,一口面進肚,就馬上想再來一口,哪管什麼“燙”!

呵呵,動心了吧?我們小鎮永遠歡迎你得到來!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8

“買臭乾子囉,三塊錢一小份,五塊錢一大份咯!”説起臭豆腐,那可是我們長沙的特產,如果你來長沙沒有吃到臭豆腐,也就等於沒來長沙。

臭豆腐外面有一層黑乎乎的外殼,邊長大約有5釐米左右,高度大約有1至2釐米,臭豆腐的外殼上冒着一個個小泡泡,中間是白色的,就像一塊白豆腐掉進了煤灰裏,再撈出來的樣子。

臭豆腐看着做起來容易,自己動手做可就難了,製作臭豆腐首先要把油倒進鍋裏,等油燒爛後,再把制好了的臭豆腐放進鍋裏煎炸,臭豆腐在鍋裏上下、左右的遊動,好像一條條小魚兒游來游去。不一會兒,鍋裏油麪上冒出一片泡泡,臭豆腐面上也炸開了花,隨後,將臭豆腐撈上來裝進碗裏,再在上面放點調料,放一些做好的湯汁,一碗香噴噴的臭豆腐就出爐了。

臭豆腐聞起來臭,可吃起來就又香又脆,臭豆腐吃進嘴裏,“燙”有時都捨不得吐出來呢!

臭豆腐雖然聞着臭,但吃起來卻是很鮮香的美味,現在,臭豆腐已不是長沙所特有,它已經傳至全國,甚至走向全世界,我越來越喜愛臭豆腐了。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9

在一個初冬的早晨,我和媽媽一起去新華書店看書。一路上,微風輕輕的吹着,我不時地用手相互搓着取暖,突然間聞到一股清香撲鼻的香味,我順着香味往前走,咦!這是在幹什麼呀?圍着這麼多人?我急忙擠進人羣,原來是一家賣頂頂糕的攤位,熱騰騰的蒸氣、香甜的氣味使我垂涎欲滴,我忙問:“阿姨,這頂頂糕怎麼賣呀”?只見賣頂頂糕的阿姨手不停的忙乎着,頭也不抬地大聲回答道:"五角錢兩個,一元錢五個,又甜又香,吃了熱乎乎”。

我忙從荷包裏掏出一元錢遞給阿姨説:"阿姨,我要一元錢的”。

只見阿姨用一把小鐵鏟把一勺磨的極細的米粉裝進一個特製的木模子裏,這邊剛放好,那邊一頂,不一會兒就好了。阿姨用一個白色的小塑料袋裝好遞給我,捧着熱乎乎的頂頂糕,我忙退出人羣,站在一邊囫圇吞棗似的吃了四個,還剩最後一個,我可得慢慢地品嚐,細細的觀察,頂頂糕白白的、圓圓的、甜甜的,我輕輕的咬了一口,這時我才發現它的內涵非常豐富,裏面還夾着有紅糖、芝麻、桂花呢,難怪送進嘴裏綿綿的香中帶甜,讓人回味無窮!

頂頂糕到底是什麼材料做的,是什麼原理讓它熟的呢?懷着好奇的心理,我直奔二樓生活櫃,找了一本"風味小吃"的書翻閲起來,哦!原來頂頂糕是一種用大米粉、糯米粉、紅糖為原料的小吃,把這種磨得極細的米粉倒入一種特製的小模子內,加上一點紅糖,桂花糖放入滾燙的水瓶口,利用那濃濃的蒸汽,只需一會兒,一塊小白糕就熟了,然後用木棒頂出糕塊即可,其特點是鬆軟帶糯,味香甜正,最受老人和孩子的喜愛。

小小的頂頂糕看似簡單,其實也還挺有學問的,他聚集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幹。所以,我們只有多學知識,不斷創新,才會讓人們享受更多的風味小吃。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10

家鄉的風味小吃有很多,炸串、飯包、烤魷魚……這些都是温暖的南方所沒有的。冬天,那凜冽的寒風一陣陣吹過,凍得人們瑟瑟發抖,可是一吃到這些美味可口的小吃,身上的寒冷就好像被驅散了,也許這就是風味小吃的魅力吧!在眾多具有東北特色的風味小吃裏,我最喜歡的是那讓人回味無窮、饞涎欲滴的串串香。

那些青菜、幹豆腐、雞丸魚丸或蘑菇平時讓人看都不看一眼的普通食材,用木籤子穿好放在稍微有些辣的熱水裏煮,熱水“咕嘟嘟”地冒泡,讓人聯想到趵突泉;那上升的熱氣,讓人聯想到黃山雲海……串串香煮熟後,再蘸上點麻醬汁……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小小的串串香,除了美味無比,還珍藏着我童年的歡樂。

記得小時候,我每次晚上去廣場玩,都要到跳牀上跳一跳,看一看扭秧歌的爺爺奶奶,逗一逗可愛的小狗,買一件新衣服……我的歡笑總是傾灑在廣場上,那裏也給我帶來無盡的樂趣,最後凝結到媽媽給我買串串香上……

家鄉的串串香,真是令我魂牽夢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