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大冰《小孩》讀後感範文

作文2.75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冰《小孩》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冰《小孩》讀後感範文

  大冰《小孩》讀後感1

我在8月5日看了一篇文章,名叫《小孩》。

小孩是人羣中的矮人族,他們熱愛土地、熱愛自由。主要的興趣就是玩,一腦子玩的想法。

為什麼我的題目叫《返老還童童心未泯》呢?是因為人長大走向成人社會以後,會有許多的改變或偽裝。與小孩相比,他們只不過把表面的不潔淨藏在心裏。每一個成人都想回到童年,很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有些事,小孩敢做,大人卻不一定敢做。比如,小孩敢在任何地方號啕大哭,大人卻不敢;小孩敢在任何地方撒尿,大人卻不敢;小孩還可以把公司的重要文件拿來折成飛機、小船,甚至撕成雪花亂撒,一個成人,你就算打死他,他也不敢。所以小孩的自由和天真,是成人所沒有的,甚至是羨慕的。

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想到了我身邊的大人。媽媽經常囑咐我一定要儀態萬方、舉止得體,媽媽遵守的很好。爸爸也是這樣,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大人,他工作很忙,才不會玩泥巴、堆石堆,在地上打滾。目前,我處在成人和小孩之間。有時候我有小孩的天真自由、童真純潔,但有時候我也有成人的影子和生活的煩惱。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小孩天真和無邪的可貴,等我長大成人,一定還要保持這顆純潔的童心!

  大冰《小孩》讀後感2

都説大冰的文字很温暖,為什麼我才讀了一篇就數度哽咽,難道是我太感性了嗎?讀着瓶蓋如茶樹一般的人生,在夾縫中生存,在苦難下前行。什麼是好的出路?小時候媽媽告訴他,讀書會有好出路,但到底是什麼她也不知道。輟學後,好友告訴他上藝術學院能有好出路,可是温飽問題都沒解決,哪敢想那些。跟着大鬆後,沒人告訴他什麼才是好的出路,他一度渾渾噩噩,不知前路在哪兒。遇到貴人後,他終於替自己和朋友找到了好出路,可是他卻並沒有像常人想的那樣走下去。找到出路後,他反而放棄了,回到家鄉,種茶賣茶,幫助着很多像他一樣的人。正如他書中説的,“底層的草芥小民不夢想富貴,能過得稍微好點已是最大的奢望”。一個人在温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時候,誰還會去跟你談夢想,瓶蓋做的看似很沒出息的選擇,背後卻有着無窮的力量,也許他的選擇會讓很多像他一樣的孩子擁有逐夢的機會,不得不説,瓶蓋是一個感恩、善良的人。

摘錄:有的人喜歡把自己的弱點放大,暴露給別人,而有的人死也不會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弱點是什麼。

大鬆,這個在大冰口中惡行罄竹難書的人,在他的筆下確是那麼的天真、可愛。他可以揹着一米多高的手鼓去北極,只為了給企鵝演奏他喜歡的音樂;他可以一時興起拉着大冰跑到張掖去爬山,卻在路上不切實際幫人家拖車;他可以不用導航不用地圖僅憑記憶在叢林裏穿梭奔行,卻還大講人生就是一場迷途;他可以為了自己的興趣跑去雲南開鼓店,包吃包住,教會學生餓死師傅;他可以在鼓店關門倒閉,沒有一個徒弟來安慰時,笑着説他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他可以在朋友想要幫助他時,義憤填膺地説“當兄弟就當兄弟,幹嘛非要有什麼用?”;他可以…就是這樣一個人,讓我看着看着就笑出來,讓我看着看着就羨慕起來,這樣的朋友在一起時可能會瘋狂吐槽,但是卻是心裏那個永不可替代的人選。得友如斯,夫復何求!

最喜歡裏面的這段文字——

“關於手鼓,想過幫他一把,可他並不領情。

我那時微博上已有了百萬關注者,給他的建議是開個手鼓網店,可以借用我的字號我的名義,只要價格合理,銷量應該不會低,雖不足富貴,但足以保障他的生活質量不降低。

他拒絕的理由是——

此舉會給我招黑,讓人以為我靠衍生品圈錢。

我説:那我幫你直接在微博上打打廣告行不行。

他依舊是拒絕,道:你可千萬別瞎打廣告,讀者會看低你的,你能有今天不容易……

合着我袖手旁觀什麼都不用做是吧?

那你要我這個兄弟還有什麼用?

他比我還要奇怪:當兄弟就必須要互相做點什麼嗎?他問:當兄弟就當兄弟,幹嗎非要有什麼用?

又鼻孔放大,義正詞嚴地説:我凍不着餓不着過得挺好的啊,你幹嗎老瞎操心?

他的連環三問攪亂了我的邏輯,貌似他説得好像也有那麼一點道理……”

“年輕時代的喜歡,要麼輕易認為是愛,要麼輕易不肯承認是愛。”在你的記憶深處,是不是也有着這麼一個人,你記不清她的樣貌、她的着裝、她的喜好,但是卻記得你們之間發生的那一件件小事,記得你們之間那細微的不能再細微的感覺。也許這就是年少時的愛戀吧?沒有足夠的`勇氣面對突如其來的愛情,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去迎接新的生活,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足以給對方理想的生活,總是覺得時間還有一大把可以慢慢來,可是卻不知,人與人就在這分秒的猶豫之間錯過了,而錯過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即使內心有惦念、有牽掛,也只是藏在心裏默默懷念,即使有後悔、有遺憾,也不過午夜夢迴的一聲歎息。很多時候,一人靜坐,那個人的身影就不知不覺的浮現出來,無關愛情,只是想念。也許這麼惦念一個人,只是因為當時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表白,想象着如果自己當初勇敢一點、顧慮少一點,現在會是什麼樣?哪怕依然錯過,可能心裏也不會如現在這般。在愛情的初始,我們不懂愛,在懵懵懂懂中錯過了心中最初的美好,於是這份美好被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直到有天重逢可以大大方方的説,“你知道嗎,當年我很喜歡你哦!”或者説,“沒關係,忘記了就忘記了吧!”

讀完一本書,瞭解一個人,讀完《小孩》,卻認識了一羣人。這些人各有各的經歷、各有各的坎坷,在他們或悲慘、或無奈、或崎嶇、或瘋癲的故事中,看到的卻是一顆顆不服輸、不向命運低頭、敢於抗爭的熾熱之心。這本書中沒有大冰的故事,但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大冰的生活態度,而那個接納、包容、温暖了無數人的小屋,無疑就是大冰精神的flag。他這種出世又入世的生活態度徹底吸引了我。他靠文字掙錢,卻用小屋幫助了無數流浪者,他辛辛苦苦將小屋建立,卻在合適的時間毅然退出,他希望他的小屋可以傳承下去,他希望小屋的傳統永遠不要變。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是真實而可愛的,他們不一定有幸福美滿的結局,但總能給人帶來滿滿的能量。大冰的小屋就像一個桃花源般,在這裏可以不問出身、不問來處,它可以是你累時的避風港,也可以是祝你騰飛的舞台,它從不約束任何人,但所有在這裏的人卻自發凝成一股繩,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卻如同一家人般生活在一起。在爾虞我詐的社會,它如一股清流般穿插其中,讓人看到了美好和希望,這也許就是大冰建立小屋時想要的吧,他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去幫助那些深陷迷途的人,為他們帶去希望和能量,讓他們在短暫的休整後可以重新出發,逐夢而去。初心易定堅守難,功成名就人易偏;磐石蒲草莫相忘,劈波斬浪隨夢歡。

  大冰《小孩》讀後感3

這本書源於晨跑聽到樊登讀書的推薦,於是買來讀了。每次讀完一本書都習慣寫篇總結,但這本書其實已經讀完有段時間了,由於最近都在重温老友記和哈利波特,一直拖着沒總結今天來叨叨。

很多人看到書名第一眼會認為是作者自己帶娃的一些經驗總結,實則不然,作者曾經作為央視記者及主持人,本書視野還是很開闊的,素材豐富,論證也很充分。她圍繞着與小孩子息息相關的六個關係展開。首先是自我關係—從娃自身開始講起,講到尊重孩子的天性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建立真正的自我成長的根基。接着是親子關係—孩子最親密的媽媽,寫到她在這段親子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如何與孩子建立有效且健康的養育關係。第三章寫到爸爸,雖然很多人喜歡調侃喪偶式教育,但本書區別了父母對孩子的不同影響下的不同行為,算是為爸爸發聲,也説到爸爸應該如何有效的承擔一個父親的角色。四五六章外延到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與小孩的關係,通過友好型的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來搭建認知世界的階梯,共同塑造孩子的心靈。

書中很多地方感觸都很深,感覺自己都遇到過。比如説到自己女兒本本有天在公園裏撿了根破樹枝回家,本本説很像哈利波特的魔法杖,作者剋制住了各種覺得髒,割到手,弄壞家裏器皿等的內心戲,隨她去了。本本跑去問爺爺怎麼做成魔法杖?爺爺告訴她要削皮,還有對坑坑窪窪的地方進行打磨和拋光。她二話不説搬來各種工具在爺爺的指導下大刀闊斧的修理她的寶貝棍子,雖然動作笨拙卻無比專注,最後興匆匆給作者炫耀她的魔法杖。作者一番表揚後建議説想更光滑還可以打蠟,於是本本又去請教爺爺如何打蠟,最後自己不斷打磨改進~看完蠻感慨,我小外甥也撿過樹枝回家,被我姐一頓呵斥就丟出去了。於是我們沒有看到後面一系列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自主研究的熱情,反思~

第二件是就是關於低自尊和高自尊。我們可以發展有些人,看起來很普通,但是自信的不得了,你和她交流起來也會覺得她是閃閃發光的,反觀還有些人各方面都很優秀,但總是覺得少了些東西。看完才知道,一個是高自尊一個是低自尊的人。有較高自尊的人往往擁有內在的安全感,能夠欣賞自己的能力和長處,並接受自己的弱點和侷限,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獨立性以及適應變化的能力都比較強。反之低自尊的人即便很優秀,也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對自己和別人都缺乏正面評價,尤其是對自己很苛刻,很難接納自己的弱點和限制。那如何培養高自尊的娃?社會學家認為高自尊不僅僅來源於自己的評價,還有他人的正面評價。對於孩子來説,他人的評價尤其是自己親密的人比如父母的態度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自尊度。毀掉孩子的,很多555時候都是以愛之名的干預,或者是堂而皇之的理由—怕孩子驕傲而假裝沒看見……

還有個案例印象深刻,就是遇到一個不隨便給孩子貼標籤的老師多麼幸福。案例説一個一年級小孩總坐不住,注意力很難集中。有次班主任正上着課,這個男孩又坐不住了,站起來就往外走。快走到門口的時候班主任叫住他説:“教授,你幹嘛去啊?”(教授是他外號)男孩説:“你講的課太難聽了,我要出去”。作為老師當着全班人的面被學生這麼説,大多數人會覺得很難堪。但這位班主任説:“你們看,教授特別棒,他沒編理由説上廁所之類的,勇敢的説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特別棒。”就這麼哄着伴着到了五年級,這個男孩突然就成為了傳説中開竅了,成了學霸。我當時看完覺得這個小孩子真的很幸運,遇到個這麼好的老師,給了他足夠的耐心,也沒貼問題男孩或者學渣的標籤,或者被通知家長來接回去檢查有沒有多動症其實孩子間都有個體差異,有些人心智就是還沒成熟到能適應班級紀律。突然發現教育必須是柔軟的,是可以有商量和改變空間的,是可以差異化的……

在文中最後一章友好型社會中,有段特別感動。有個新聞是男孩被懷疑刮花了停車場的一輛車,在男孩父親已經墊付了修理費用的情況下,辦案的民警依然堅持追查了三天,翻看了大量監控錄像,最後證實車子不是孩子刮的。這位警官説:“我就是想還娃清白,讓他很好地成長”。感覺他真偉大,即便我們每個人的社會身份和職業都不一樣,如果在自己崗位上,面對孩子的事情,能像那位警官,都有一顆父母之心,那對孩子對社會該會有多大的正面影響?這就是友好型社會對娃的影響,真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書中有很多很多案例,都是我們日常見到的,也許我們覺得當時處理的很好,但看完會發現原來做錯了或者原來可以處理的更好,又或者以前對娃的一些舉動和現象不理解或習以為常,看完才明白背後的緣由。

阿德勒説: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如果你是個焦慮的父母,不妨看看,應該會有所收穫。

  大冰《小孩》讀後感4

大冰,是兒子的最愛。曾經喜歡閲讀的他,國中後喜歡上了手機,紙質書就越來越讀的少了,但大冰的書是個例外。今天早晨,給他買的第6本大冰的書《小孩》到了,還是簽名版。和以往一樣,我先睹為快,六個小時,沒有挪地方,手機中放着掃碼後大冰小屋的民謠,數度淚目,讀完了大冰這本42萬字的新作。

大冰是個説書人,一個個故事的主角,堪比《活着》中還要好好活着的力量。

瓶罐,身託兩個故去好友的國中輟學小孩,為了找到出路而走進藝術學院,最終迴歸田間。採,一個曾為留守兒童的客家女孩,大學畢業後,西部志願者,非洲義工,最後在泰國清邁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櫻桃,一個被家人遺棄,15歲離家出走的東北女孩,一路向南流浪,只為温暖的地方,最後成為麗江大冰小屋的管家。阿宏,哪個台北爸爸,現在做回了台北兒子,曾經的浪子,現在的孝子。還有老潘、婷婷、老樑等等,數十年的西部偏遠地方支教,非洲落後地區志願者、義工......大冰的故事中是怎樣的一羣人?

俠客?這些朋友都是過命的交情,可以兩肋插刀。菩薩?為了普羅眾生,可以付出一切。但在大冰心中,他們都是小孩,我們都是小孩,我們都是大地母親的小孩。

每一個故事的主角,都是最底層、最平凡的一個小孩,貧窮、輟學,為了活下去而苦苦掙扎。有能力站住腳的時候,開始志願者、義工,雖然被這個世界傷的七零八落,想要的偏失去,未盼的卻在手,仍然用最大的熱情、最温的柔軟去包裹這個世界......

本是天地的小孩,歸來仍然是小孩,風雨中只是成長和生長,不變的是那份至真至性的真性情,純良樸素簡單幹淨。所有的情愫,無以言表,為還有這樣一羣人而感動,而不覺得孤單,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一個小孩,在為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而而努力前行。

就用《小孩》裏面的一段話作為結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