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心中的燭之武作文

作文1.67W

燭之武是一個愛國將領,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請以我心中的燭之武為題寫一篇作文。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燭之武優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用。

我心中的燭之武作文

  我心中的燭之武作文(一)

燭之武絕對是個人物,可以説是個英雄,短短几句話就消弭了一場事關鄭國存亡的戰爭。真真的了不起!

正史上對他的記述除了《左傳》的這些文字外,似乎再難找到他的名字了。《史記》裏有簡單的幾句:“鄭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於秦”“乃間令使謂秦穆公”。“人”“使”二字讓燭之武成了“無名英雄”。還是小説裏的描寫更具體鮮活清晰,蔡元放《東周列國志》裏説:燭之武“鬚眉盡白,佝僂其身,蹣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無不含笑”;佚之狐對他的評價是“口懸河漢,舌搖山嶽”。從其後來的表現來看,此言不虛。讓人心底生疑的是,這樣的人物為何“老不見用”,年過七十,也只是個小小的負責養馬的“圉正”?《教師教學用書》稱佚之狐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這讓人實在不敢苟同。佚之狐瞭解燭之武是不假,但為什麼不盡早在其“壯也”時向鄭伯舉薦?以我小人之心度之,恐怕還是擔心一旦燭之武燦爛了發光了,自己就要黯淡了。嫉妒,紅眼病,恐怕從大禹哪會兒就從兔子傳到了人身上。

其實,“説”秦伯的初定人選是佚之狐。鄭國太宰叔詹頗有知人之明,他舉薦“佚之狐”絕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佚之狐也未必不能説退秦師;只是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性太重了。隻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説動秦穆公誰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惱了秦伯,自己掉了腦袋不算,還可能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柱子上讓後人指指點點。抬出燭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機率,在“成就”燭之武的同時,自己也可落個“伯樂”的美名。好一條精明的狐狸!

至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燭之武“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背後的牢騷與怨氣了。壯士不遇,英雄末路,人生虛擲,那份悲哀,那份感傷,與老杜的“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噓歎是何等的神之契合!

燭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業,他的心始終沒有放棄過“一飛沖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關注着天下形勢,思考着安定天下濟蒼生一逞抱負的路徑。你想,一個小小的“弼馬温”,怎麼對晉國的歷史、對晉國國君的為人那麼清楚,對秦伯的心理、對秦-晉之間的恩怨又是如此瞭然。讀這段文字,我總會想到那個夷門抱關者——魏國的隱士侯贏。只是侯贏比他更幸運些而已,在“和平年代”就能受到魏公子的禮遇。但他們的那種“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的胸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無疑是後人敬仰他們的主要緣由。

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的情景:一個青年,默默注視着廄裏的駿馬,心好像騎在了馬背上,翱翔於天地間;一個壯夫,沉沉面對草地覓草咀嚼的良駒,心裏一定在問,馬呀,你何時才能盡情飛馳一展雄姿;一個老者,目光深邃,圈裏的老馬也垂纓默嘶。我們還可以想象:燭之武向多少人探問過天下的分分合合,路人、行商、政客(其中可能就有佚之狐);可以想象出多少個日夜他翻看竹簡的手勢與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側耳細聽能從王宮裏傳來徵召自己的聲響時的焦急與渴盼。

歲月給了燭之武太多的落寞與不甘,同時也磨礪了他的沉穩與敏鋭,對鄭國的最樸素的愛又加固了他的沉穩與敏鋭。他與秦伯的交鋒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勝局,幾十年積蓄的能量終於在瞬間有了釋放和爆發的閃亮時刻。

“機會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只是這機遇來得太遲了一點兒,而且是冒着亡國的危險。但我又常常慨歎,如果不是秦-晉圍鄭,燭之武恐怕真得“駢死於槽櫪之間”,湮滅於歷史的風雨之中了。

鄭伯做了四十多年的國君,基本上也算個比較清醒的'君主(當然,未能儘早讓燭之武們“人盡其才”讓鄭國“野無遺賢”,他是負有一定的“領導責任”的)。所以,有時我又免不了天真地發問,燭之武,你為何不在“臣之壯也”的時候,也像三百年後的晚生毛遂那樣,大膽地“自贊”於鄭伯的駕前呢?

在推銷自己這點上,春秋之“士”遠不如戰國之“士”放得開。商鞅、馮諼、範睥蘇秦,哪一個不是在竭力運籌、想方設法(有的甚至不擇手段)去幹謁王侯,以期受到垂青授以大任,創出一番功業而名垂史冊呢?我覺得,在燭之武、侯贏們的心裏,更多的還珍藏着做為“士”的標誌之一的清高與孤傲。“士為知己者死”,如果碰不上一個敬賢禮士、思賢若渴的開明君主,寧可老死家中、默默無聞,也絕不涎皮賴臉的去求人家賞給自己一個板凳、彎腰低頭地做一個平庸的官僚。他們人生最年富力強的歲月在磋砣中消磨逝去,我們可以為他們惋惜,但我們必須向他們那高傲的靈魂敬禮。同時,我願穿過時空的隧道,不自量力地對他們説:還是學學稍晚一些的孔子吧,儘管孔子早已明白“道之不行”,但他仍然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態度去詮釋人生,因為佔據他肺腑的更多的還是一個人對國家、對社會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我心中的燭之武作文(二)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許之。

這是《燭之武退秦師》中,在秦晉圍鄭之際,在鄭國生死存亡之際,在佚之狐看出他這匹千里馬的能力而向鄭伯鼎力舉薦時,在鄭伯無奈央求之時,燭之武的言行,簡單的兩句話,卻始終讓我印象深刻。

在我正當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我已經老了,無能為力了。

一句話,婉言辭訣。

也許會有人説他太沒有愛國情懷了,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要拒絕!可是,在那種隨時有可能被進攻被奪命的情況下,他又怎能保證自己一定能幫助鄭伯幫助鄭國解決這種生死危機呢?難道單憑狐的一面之詞他就能相信自己出面定能退秦?要知道,他的這場任務就是一場豪賭,而賭注並非是他個人的性命,而是整個國家!他當時已經是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了,不久就會魂歸黃土,這樣的一個人,他難道還會怕死嗎?尤其是為了國家而死,他更是會感到榮幸。他怕的,是勸秦不成,反惹秦大怒,失去最後和解的希望,招來滅國之災,他怕的,是亡國!

他輸不起,所以他也賭不起。其實,他拒絕,是因為心虛。

況且,若説他燭之武沒有愛國之心,那可就是在唱戰國時期的《竇娥冤》了,他的語意很清楚的表達了一個懷才不遇的賢士壯志難酬的滿腹委屈。

他一身才能,年少時卻始終未得鄭伯重用,他不滿;他重擔當頭,危難時竟要賭上國人性命,他不敢;這一句話,以自己年邁為藉口,抒發着自己的愛國卻無法報國的無奈,更是逃避着自己想賭而不敢賭的責任。

而鄭伯的道歉,恐怕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吧。曾經那個高高在上總是對自己視而不見的君主,此刻,竟然親自親身,向自己道歉。鄭伯的一句歉言,如同風過硝煙,打消了武所有的顧忌,武拋下所有毅然決然,“許之”!許、之,這是多麼鏗鏘而沉重的兩個字啊!

雄辯退秦師,上天給了他一個應有的結果。

每當我看到有人在期盼中穿梭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個屹立於歷史長河中的老者,他的脊背也許早已彎曲,但是他的精神卻永遠挺拔,燭之武,他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把自己的名字永遠的留在了歷史中,留在了每一位敬佩他的人心中!

  我心中的燭之武作文(三)

秦晉聯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如累卵。國難面前,燭之武臨危受命、孤身出城;強秦帳內,燭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璣。終於,談笑間,干戈化為玉帛。燭之武深明大義不計個人得失的愛國情操,燭之武義無反顧獨闖秦營的英雄氣概,雖經兩千多年時光流水的沖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奪目的光華!

命運對燭之武並不公允,幾十載的飽受冷落,大半生的懷才不遇,滿腹經綸的燭之武,只是鄭國一個小小的負責養馬的“圉正”。在他伏下蒼老的身軀拾起艱辛的時候,沒有人記起他;當他仰起斑白的頭顱呼出抑鬱的時候,沒有人記起他。

當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時候,有人想起了他;當大軍壓境“國危矣”的時候,有人推出了他。就這樣,“今老矣”的燭之武,踉蹌着,被推到了兩軍對峙的刀鋒前,被推到了生死難測的境地前。

沒有多少抱怨,説的只是謙遜的“無能為也已”;沒有怎麼推辭,做的只是慨然“許之,夜縋而出”。於是,一個一直模糊的身影,在歷史的這一刻,變大、變高、變清晰。當一個鬚髮盡白、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在月隱風高的夜晚,被人用繩子拴着放到圍有層層虎狼之師的孤城外;當一個步履蹣跚、牙落齒搖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風裏,揉着痠痛的腰肢走進劍拔弩張的秦軍大營,這該需要怎樣的堅定和無畏!無論他是成功還是失敗,千載之後的我們都該為他的忠誠和勇敢高聲喝彩!

面對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要有智慧。慷慨陳詞間,有燭之武對鄭國的一片赤誠,還有對局勢的準確掌控;寥寥數語裏,有燭之武對人情的自如練達,還有對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場思想的碰撞之後,“秦伯説,與鄭人盟”,一場滅國的災難,就這樣化為無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感謝《左傳》為我們記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縱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歷史長河中,那就是燭之武。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我心中的燭之武作文

標籤:燭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