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炊煙的國中作文

作文6.62K

  篇一:炊煙

炊煙的國中作文

昔日的黃昏後,在寂寥空曠的天空下,總是飄散着那若有若無的炊煙,小屋裏早已擺好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

而今,我打算親自做菜。菜場裏,父親陪我挑菜,對於一個不經常下廚買菜和一個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兩個人來説,菜市場真的太陌生。喧鬧的人羣,熙熙攘攘的菜攤。我們只挑到大個頭的蓮藕,在買排骨的時候,父親順便還要了幾根葱,攤主也沒有要葱的錢。

我們迎着暮色趕回家。把排骨放在刀板上時,流露出一股很濃的血味兒,手心裏還留着點兒,用水衝也衝不掉。紅色的肉軟軟的,黏黏的,任誰也不會把它和煮熟了的肉來聯想。當夕陽透過窗櫺投下最後一抹霞光,肉已經入鍋了,開水煮一分鐘後,也就有了味兒,再放入高壓鍋中壓幾分鐘。蓮藕很硬,不用力切切不動,母親總是擔心切到手,讓我悠着點兒。當然還要準備好黑木耳與大棗,棗兒已經被我邊切葱邊偷吃只剩下三、四顆了。

一個電視的功夫,出鍋了。天已經黑了半邊,再想做別的佳餚已經晚了。不過,可能也正因為沒有了其他的美味,才覺得僅僅有這簡單純樸的美味也是如此令人期待。桌上炊煙梟梟,簡單的一飯一湯,圍在小桌上吃,倒讓這個家更其樂融融。

不同於往日,偶爾的幾句餐中談話,伴着笑,心卻是靜的,氣氛是柔和的,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細細品這道湯,這是我的菜,雖然它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色澤,難以忘懷的味道,但它的平凡似乎讓我們想起了什麼。

也或許這就是家的味道吧,雖然不同於母親的菜,但卻很温馨。

  篇二:炊煙之下

炊煙之下,緊接着是煙囱和青瓦。

煙囱筆直地指向天空,像是佛祖的擎天一指。

煙囱本是雪白,南低北高,高處做成了鋸齒的形狀。現在的煙囱沾滿了灰燼,和由青轉黑的瓦片已無二致,整體看去,像一座靜止的黑色“噴泉”。

“噴泉”下面是整潔的廚房,煙囱的正下方是一方土灶。灶前是兩口大鍋,能煮上二十個人吃的飯。灶後一捆捆柴依次排開,一季有一季的莊稼,便有一季的柴火。柴分軟硬,軟的如玉米、大豆、油菜的秸稈,入火即化,適合引火和炒菜。硬的如木料、竹棍,能長久地發出微弱的光焰,適合煲湯和煮水。還有些“不入流”的,木匠用剩的.刨花、燃燒不產生有毒氣體的生活垃圾,它們是我的最愛。

無論隆冬與酷暑,每次回鄉下,我都搶着坐在灶口沾滿柴灰的板凳上。大冷天,灶口是最温暖的佳處。夏天很熱,一直撥弄火苗的我常常能蒸出幾身汗來,可我樂此不疲。孩子的破壞慾真是難以想象,他們恨不得在全世界燃起熊熊大火,南極冰川都要為他們融化。這可能源於人類天性中對熱量、光芒和力量的崇拜,只是成年人把它轉化成了對希望的堅信不移。

隨着歲月推移,毫不誇張地説,我生火的功夫已是“爐火純青”。真的,在灶膛裏留一塊燒紅的木塊,流通空氣,火焰便是純藍純青的顏色,爸爸教我這招時,稱之為“三味真火”,這樣的火苗,得天地之浩然正氣,像一個虛無縹緲、通行千年的魂魄,功力相當深厚,燒開一鍋水,只需三五分鐘的功夫。

我坐在灶台後時,爺爺常站在灶前,兩鬢微霜,發號施令,威風凜凜。“大火!能多大就多大!”話音剛落,三把油菜杆就投身火海,整個灶膛裏的空氣全部變成了橙黃色,溢出來的就往煙囱跑,爆裂聲響徹雲霄。

炊煙之下,緊接着的是我火紅的、青春的面龐。

  篇三:故鄉的炊煙

輕煙裊裊,緩緩升起,又緩緩散去。故鄉的炊,像從舊杆中飄出的雲霧,那麼淡然,那麼清幽。

遠處,是湛藍的天空和連綿的山巒;近處,是一望無際的廣闊的原野和一片寧靜安詳的村莊。這如詩如畫、多姿多彩的場景,是我不能用畫筆描繪出來的,只好閉上眼睛,陶醉在這淡淡的薰香中。

我從小便生在鄉村,在這美麗的鄉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這裏沒有城市的繁華,但卻充滿了温情,充滿了我對奶奶的回憶。是跟奶奶放着羊吹着牧笛長大的。那時的我,胖胖的臉蛋頂着一頭乾淨利落的短髮,在蒲公英滿是的草叢中玩耍。只要望見了那青色的煙霧,我便撒開腳丫子往奶奶家跑。

年歲已高的奶奶,坐在那灰黑的灶爐旁,火紅的火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在鍋灶爐下跳着歡快的舞蹈。火光映照着奶奶那飽經滄桑的臉,屋子也顯得明亮了很多,我則歡天喜地的跑過去,因為我知道,奶奶又做了我最愛吃的南瓜餅了。奶奶一見是我,就笑吟吟的對我説:“丫頭的鼻子怎麼這麼靈?”“不是我的鼻子靈,是奶奶您做的東西太香了,我不回來都不行了。”我一臉認真地看着奶奶,“就只知道吃。”奶奶喃喃到。而我又跑出去玩了,身後傳來奶奶的囑咐話語,一直刻在我的心中。

後來,我被爸爸媽媽接到城裏上學。會做南瓜餅的奶奶早已不在我身邊了,而故鄉的炊煙似不知疲倦般升起,散去,奶奶的囑咐聲,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在耳畔隱隱響起。我想念故鄉,想念故鄉的炊煙,更想念我那慈祥的奶奶。

  篇四:家鄉的炊煙

高中的生活緊張而嚴肅,壓力在不斷增加,意識朦朧間,回憶起故鄉的生活確是回味無窮的。

不知不覺,我又走在了這一條青石鋪成的小道上,地下的泥土流出了淡淡的香氣,四周的小樹似妖嬈的舞女一般隨風擺動着臂膀。遠遠望去,家裏的紅磚煙囱又升起了裊裊炊煙,和風一起奔向了天空。

一路小跑,推開了廚房的門,在充滿鄉土氣息的灶台旁,是奶奶忙碌的身影。“奶奶,奶奶,今天中午吃什麼呀?”“啊,昊昊來啦,中午有你最愛吃的紅燒肉……”沒等説完,我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開心地笑了起來。奶奶望着我,也會心地笑了,一老一小其樂融融。

“煙囱裏的煙是什麼味道呢?”無意間問奶奶。奶奶若有所思,隨後笑了:“孩子,煙是燒菜燒出來的,它一定也有菜的香味。”或許,這話在現在看來不過是一個玩笑,但年幼的我天真幼稚,將這句話印在了腦海裏,並開始嚮往這帶着淡淡菜香,隨風走向天際的炊煙了。

隨着年齡增長,學習任務一波又一波如浪般打在自己身上,比起找人宣泄,我選擇了保守沉默,獨自承擔諸多壓力。面對家人,也無法像幼時那樣無忌了。很少再推開廚房的木門,也很久沒有見到親切的土灶,對於忙碌的奶奶,也少了歡快的對話,剩下的滿是答案以明的學習情況。站在院子內,看着田野上一片片麥浪,明知將會是豐收之季,心裏卻平添了幾分悲涼,這也就是魯迅先生《故鄉》中所説的“隔膜”吧。一陣菜香味飄過,回頭望去,奶奶正慈祥地笑着。下一瞬間,我明白了。是呢,故鄉和親人都不曾變過,被改變的,只有我而已,抬頭望去,煙囱裏的炊煙正伴着我歡樂的童年,一起緩緩流向藍天。

睜開雙眼,舍友們也已起牀,又將投入緊張的學習中了。

故鄉的炊煙帶走了我的童年,卻給我留下了青春,苦澀卻充滿活力的青春,而這苦澀也將消融在這流向藍天的炊煙中了。

推開宿舍門,走向陽台,透過這朦朧的霧氣眺望遠方,我又一次,看到了一道裊裊的炊煙。

  篇五:那縷炊煙

暮色將近,天空落着小雨,我站在家門口,望着對面天空緩緩升起的縷縷炊煙,觸動了我心底很久之前的記憶。很多記憶早已被塵封,但是我卻從未忘卻煙囱上的那縷縷炊煙,那炊煙中有媽媽的味道。

記憶中的老村莊,無論是清晨,中午或者是傍晚時分,家家户户的煙囱上空都會先後的飄起或白或青的炊煙,尤其是在那細雨綿綿的日子裏,炊煙如霧,淡淡地飄在屋頂上方,天空中,那一片朦朧景象把老村莊描繪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畫,不知陶醉了多少鄉鄰,遲遲不捨離去。

過去的灶台已然隨着時代與科技的進步,演變成如今的電磁爐、燃氣灶。現在的村莊很難再看到那如飄帶般優美曲線的炊煙了。可是,每一次一到傍晚時分,我的目光總是不由自主去搜尋那記憶中的在廚房勤勞幹活的媽媽。在那時,媽媽不讓我學習做飯,她總是一個人在廚房裏忙活。一到吃飯時,她總你能從廚房裏“變”出許多可口的佳餚。吃完飯,也總是能把碗碟收拾得整整齊齊,把廚房擦拭得乾乾淨淨。那時的我,很好奇媽媽的“魔術”,每當她在變魔術時,我便像一個認真的觀眾在邊上觀看,但是我媽媽好像生怕我“偷學她的技術”,讓我離“舞台”遠一些。但是我也會偷偷地點起火學着媽媽的樣子,重現“魔術”。

一天,我準備學着媽媽的樣子做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泡飯。我打開燃氣灶,燒上開水。一會兒,鍋裏開水“咕嚕咕嚕”往上冒泡,我把米飯沿鍋壁放入,用筷子一圈一圈的攪拌,然後放進我喜歡的菜。一會兒,鍋裏的蒸汽又把鍋蓋頂的“砰砰”響,打開鍋蓋,蒸汽騰騰地往上跑,哎呀!大功告成了。我迫不及待的盛了一碗,準備品嚐我的第一次作品。嗯,味道還是不錯的,可是和媽媽做的好像相差甚遠,沒有温馨幸福的味道。如今,我也會做各種菜,卻唯獨喜歡在灶台做菜,喜歡做菜時煙囱上的縷縷炊煙,喜歡在記憶中搜尋媽媽的身影。

心底深處的炊煙,更是母愛的延續……

標籤:炊煙 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