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作文怎樣可以表達真情實感

作文2.34W

  【摘要】

作文怎樣可以表達真情實感

當下,由於遠離生活,又惰于思考,高中生中存在着“作文速成”大行其道的現象,而假話、空話、套話連篇的文章顯然是在“為文造情”。沒有了真摯情感這個基礎,任何筆調都是不可能打動人心的。那麼,學生如何才能寫出情感真摯、引人共鳴的文章來呢?文章從引導學生親近生活、善於捕捉細節、勤于思考這三個方面就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真情實感;生活細節;思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好的文章能夠牽動人心、引發讀者情感共鳴的,往往首先在於“情感真摯”這四個字。所謂“情感真摯”,就是要求大家在作文中能夠挖掘內心深處的靈魂,抒發真情實感,使情感的流露給人以真實感、真誠感,以我手寫我心、寫我見、寫我聞、寫我感,而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也不是誇大感情,無病呻吟;更不是編造情節,矯揉造作。

但當前,不管是平時作文還是考場作文,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熱衷於走捷徑,求速成,粘貼幾個“萬能”的事例,再輔以隔靴搔癢式的議論或矯揉造作的抒情,而這種沒有生活的真實情感體驗,又沒有自我思想彰顯的套路式文章,顯然是很難打動讀者的。正如狄德羅所説,“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可能打動人心。”

那麼,該如何使學生作文迴歸到表達真情實感的道路上來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要走向充實的生活

劉勰説:“寫作是‘為情而造文’。”而情感不是無緣無故生髮的,它需要以客觀的人、事、物為載體,這樣不僅使情感成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而且能夠凸顯情感的真實性。但當下的很多學生,他們生活在自己狹隘的生活空間裏,手機、電腦、電視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閒暇時間,他們遠離大自然,遠離真實的現實生活,因而真切的感受、靈動的思考也就越來越少。一旦材料枯竭,心中無物、無感,便企圖用虛張聲勢的虛構來填滿稿紙,作文就必然會失去其應有的魅力。葉聖陶説:“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文學即人學,寫作即生活,要想杜絕作文虛空、矯情、造作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在寫作中強調生活味的在場。作文,是我們寫給生活的一首歌,讓自己走向充實的生活之路,不再沉迷於電子產品,唯有如此,才能寫出彰顯蓬勃生命力、傳遞濃郁生活味、浸染深厚真摯情的文章來。比如,學生作文中有這樣一段:

鄉下的夜,是一種在沉默中爆發的美,披着外套站在院落中,抬頭,風帶着流蘇穿過頭髮;月,用温柔把我撫摸。遠方傳來高高低低的狗吠聲,卻有一種別樣的踏實。我知道,夜並不寂寞,星星各自唱着自己的聲部,枝條跳着自己的節奏。憶起夏日中,爺爺拉着吱呀的胡琴和那古老收音機裏放着奶奶可以哼一整天的老調。日光被樹葉分割零落,飄零滿地。稻草旁的孩子們有節奏地在跳房子。田地上是一望無際的綠色。那樣的日子,細碎而又短暫。

這段文字選自一篇題為《夜空中最亮的星》的學生作文,抒寫了“我”對夏日鄉村寧靜而愜意生活濃濃的依戀之情。作者細膩而靈動的描繪使得小鄉村處處洋溢着盎然的生機與活力:風帶着柔情,月捎着蜜意;狗吠聲高高低低,胡琴聲咿咿呀呀;日光是金色的,田野是綠色的;枝條舞動着腰肢,孩子們笑語盈盈……一切都是那樣的詩情畫意。試問,一個終日將自己深鎖於鋼筋樊籠之中、一味沉迷於電子產品的學生,又如何能真真切切地感知、抒寫這自然之美呢?

  二、要善於捕捉生活細節

在作文中,無論是記人敍事,還是寫景狀物,都應具體生動、形象可感,最忌空泛造假、貧瘠枯瘦。而要讓文章有血有肉、真情動人,就要善於用心捕捉生活細節,達到“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的境界。巴爾扎克説,“唯有細節組成作品的價值。”因為細節是文章表情達意的焦點,也是最能打動自己、打動他人的“情感穴位”,一個成功的細節往往能產生“一瞬傳情”、“一目傳情”的效果。

如題為《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學生作文片段:

我又想起我小時候,父親總愛坐在牀邊讓我幫他拔去偶爾長出的白髮。我總是迅速地爬上牀,站在牀邊,一邊跟父親討論着拔一根白髮獎勵兩毛錢還是五毛錢,一邊輕輕撥開黑髮,仔仔細細地尋找那一根隱藏在黑髮中的白髮,然後小心翼翼地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將其拔下。那時,我會因為拔下這跟白髮得了兩毛或是五毛高興好一會兒,幻想着要是父親像爺爺一樣滿頭白髮我可就發財了。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不再和父親玩兒這樣的遊戲了,但是父親頭上的白髮卻真的如我所想的那樣,越來越多,多到每當我看到他,便會覺得他又蒼老了不少。

這段文字,沒有過多地進行渲染,也沒使用華麗的辭藻,而僅僅是用最平實、質樸的語言,對與父親相處的真實的場景作了一處細節描寫,但正是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小場景,會不經意間攪動起讀者們的情感潮水。因為這裏,不僅道出瞭如山的父愛,也浸透了“我”深深的愧疚,讀來令人心酸不已。

  三、要做個勤于思考的人

對於一個高中生而言,十幾年的生活經歷會在我們的腦海裏留下無以計數的畫面,這些都是我們無限的創作源泉。但是,總有一些學生總感覺提筆似有千斤之重,慨歎無事可敍,無情可表,最終又是騰挪、又是套用來拼湊字數。那麼,為什麼如此豐富多姿的生活不出現在他的筆端?為什麼有的同學總要“為賦新詞強説愁”,而成功的寫作者卻能“説盡心中無限事”呢?筆者認為最為關鍵的就是缺乏對生活的審視與提煉。

日常的平凡生活常常是無序、蕪雜的,粗粗看去,往往是波瀾不驚、了無詩意,面對這些原生態的感性生活,若不加之以思想的凝聚與提煉,那麼,在腦海中的印象就會如浮光掠影一般,要寫時記不起來,更勿論傳達真情實感了。所以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觀察,勤于思索,時時刻刻以“我”的視角來審視世間萬象,這樣便會發現“一枝一葉總關情”,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其實無不藴含着豐富的情感,只要經過藝術化的`提煉,它們就都能成為我們傳情達意的對象。

筆者非常喜歡劉亮程《與蟲共眠》中的這一段文字:

我在草中睡着時,我的身體成了眾多小蟲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態各異的卑小動物,從我的袖口、領口和褲腿鑽進去,在我身上爬來爬去,不時地咬兩口,把它們的小肚子灌得紅紅鼓鼓的。吃飽玩夠了,便找一個隱祕處酣然而睡——我身體上發生的這些事我一點也不知道。……醒來時已是另一個早晨,我的身邊爬滿各種顏色的蟲子,它們已先我而醒忙它們的事了。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許多又紅又癢的小疙瘩,證明它們來過了。我想它們和我一樣睡了美美的一覺。有幾個小傢伙,竟在我的褲子裏呆舒服了,不願出來。若不是搔癢得難受我不會脱了褲子捉它們出來。

多麼有意思的小生命啊!多麼和諧而美妙的畫面啊!在黃沙樑的春花秋草之間,一切生命,即使卑小如蟲兒都活得那樣的簡單快樂、自在坦蕩;在這裏,悠悠歲月似乎從未曾老去,反而顯得愈加得樸素、温馨、鮮活、靈動、豐厚而雋永。我想,每每讀者在靜心品讀這些文字時,除了陶醉歆羨這種單純而豐饒的生活之外,也一定會被作者那深深地眷戀着故土的真摯情懷而打動吧。那麼,就讓我們學着作家劉亮程,用最真誠、平等的眼光來審視這世間所有的生靈,用最謙和、善意的姿態來對待我們的生活吧!

國中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國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談淺談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方法

標籤:真情實感